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4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 教材18_19页的例四例五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个手指呢?

二、内容研讨:

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同学们帮猫妈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是()条鱼,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 师: 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 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 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条, 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 ,除法

师:除法用除号来表示列算式是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 3份呢?每份会是()要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2例5(教材第19页略有改动)

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 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 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

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实效评价

读一读并说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篇:除法教学设计二年级

篇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 教材18_19页的例四例五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

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个手指呢? 二、内容研讨:

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同学们帮猫妈

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是()条鱼,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盘放()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 师: 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 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 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条, 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除法

师:除法用除号来表示列算式是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大家

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 3份呢?每份会是()要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2例5(教材第19页略有改动)

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 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 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

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

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实效评价 读一读并说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篇三: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个手指呢? 二 内容研讨:

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同学们帮猫妈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一共是()条鱼,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 师,: 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 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 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条, 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除法

师,:除法用除号来表示列算式是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 3份呢?每份会是()条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生列式] 例2:

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 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 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

生列式 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部分,第30~35页教学平均分,第36~41页教学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却无法把它们沟通,实质上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新课程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1.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 一类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

“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32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分得桃的个 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试一试”通过分小棒,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在图画上用“圈一圈”的方式进行“每几块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3题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记号开展分的活动都可以。

后一道例题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教材里呈现的三种分的过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1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小猴4个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样多。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在被平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几步更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均分,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

(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题中,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这道例题把前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体认识。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2. 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

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除法认识教案

1、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

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①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12÷4 = 3/*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② 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设计1

《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除法 课 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王子霞/郑州市二七区张李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教材分析

例4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例4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首先根据小精灵的提示,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然后是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成的过程和结果;最后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3、学情分析

本课时利用“平均分”引出除法运算,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进学生对除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后面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

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讲授、活动教学活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通过讲解,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是一只大熊猫。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宝宝,今天,宝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做客,于是一大早宝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是分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显得公平一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的,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个题,一共有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熊猫,每只分几个?看一下题目的要求,一齐念一下

生: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师: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学生合作平均分竹笋。

师:好,分完后,你发现,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3个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除法)生齐读两遍。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我会写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该怎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数是多少?

生:12 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生:每盘放3个

师:最后就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3)我会读

它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2遍),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导入:总数÷份数=每份的数

三、挑战园地

第一关:魔法卡片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

第三关:小帮手

四、课堂检测

填一填 1、15÷5=(),读作:()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写成除法算式是()

3、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法来解决。

板书:

把12个竹笋平均分为4分,每份几个? 12÷4=3 教学反思: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因此本节课我用了摆一摆的实际操作方法来辅助学生认识除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0例1,P6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草莓、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 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 遇到打击就爆炸。(猜一物体)

2、你说我猜。

(1)老师这里有一些气球,上面编了号码,同学们说号码老师不看就能

猜出气球的颜色。(2)生说,师猜。

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的?学完今天这节课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聪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展示课件。

(1)有6颗草莓,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可以摆3盘)确定能不能摆三盘,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怎么列式呢?6÷2=3(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表示有剩余,剩下的不够分。)

(二)教学例2。

1、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还蕴藏着血多秘密呢!我吗一起来研究它好不好?

(1)出示课件,(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正方形。

(2)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八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3)9根?10根?11根呢?能摆多少个正方形?有没有剩余呢?(4)小组合作摆一摆,完成自主探究单,师巡视。(5)小组汇报结果。

(6)(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个,还剩1根)

(7)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8)10根呢?

(9)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10)11根呢?12根呢?(11)11÷4=2(个)……3(根)(12)12÷4=3(个)

(13)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14)(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3)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根呢?或是比4根多呢?

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4)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5)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3、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四、课堂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纠正。

课堂达标

1、选一选。

★ ÷(?)= ▲……5 ,除数可能是(A、3 B、4 C、5 D、6

2、填一填。

下面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6 = ○……(?)

余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 ÷8 = ○……(?)

余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3、圈一圈,填一填。(1)17个,2个2个地圈。

17÷2=□(组)……□(个)

。)

(2)、2.23个,3个3个地圈。

23÷3=□(组)……□(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 2 = 3(盘)7 ÷ 2 = 3(盘)……1(个)↓

余数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

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

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孩子们,我们的朋友小兔子要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做客,所以摘了许多小草莓,请我们一起来帮他分一分,我们来听听看小兔子的要求,看看你能从小兔子的话中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几盘?

2.谁能说一说从小白兔的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听的真仔细)那么可以摆几盘呢?

3.在你的文具盒里数出六个小草莓同桌两人一起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摆完了的话用你端正坐姿告诉老师。(随机提问:摆了几

盘?)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摆了几盘。(你们真厉害,跟小兔子的想法一样)

4.刚刚摆草莓的过程如何用算式表示?6÷2=3(盘)(你的反应真快)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有六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可以摆三盘。”(你的表达很清晰、很完整。)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并且充分利用摆草莓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小兔子又有疑问了,我们竖起耳朵一起来听一听,“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几盘?”

(2)从文具盒中拿出七个草莓,同桌两人一起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展示,都已经摆完了,现在小白兔请我们帮她把小草莓放回盒子内。

(3)谁愿意来讲台上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选定一个同学摆一摆(你的思维很清晰)你们有什么发现?“剩下一个草莓”。

(4)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会有剩余的情况。像这样剩余的数在数学中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刚才摆的过程如何用算式表示?通过预习相信你对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所了解了,尝试着在作业本上写一写。(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写算式的时候不仅坐姿很端正并且书写也很工整!)(学生写,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写的算式,看来预习的收获不小,唯一不同的是余数如何表示,我们一起来规范的写一下,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边写边说:7个草莓,每盘摆2个,可以摆三盘余1个,余数在算式中用六个小圆点来表示。(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2、3、1各表示什么?7表示一共有7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被除数,2表示每盘摆2个,在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除数,3表示摆了三盘,在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商,1表示剩余的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4)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形成剩余的表象。】

(三)理解商与余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大灰狼知道我们要去小兔子家做客,在路上设置了许多关卡,你有信心打败他吗?快速完成作业纸上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看谁能最先闯关成功。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作业纸,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们同意吗?那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我们顺利突破了第一关来到了第二关,看,大灰狼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正方形,如果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伸出你的手指告诉老师,4根,那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如果用9根、10根、11根、12根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工具箱里的小棒摆一摆,在摆之前我们先一起读一读小兔子的要求。(学生齐读要求)明确要求了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二)交流反馈

1.有的小组已经完成了,并且把小棒整齐的放回了工具箱里,有谁有勇气来讲台上给同学们摆一摆,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各组分别列出除法算式。(你的表现很精彩,不着急,想好了再说。不用紧张,慢慢说。)

如果用13根小棒摆正方形会剩余几根?谁能用算式表示?14根、15根呢?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当除数是4的时候,余数是几?

2.余数可能是4吗?、可能是5吗?为什么?

16根是不是就会剩余4根小棒?(不会)为什么?(4根小棒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17根是不是就会剩余5根小棒?(不会)为什么?5根小棒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还余1根)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课件出示:

1.我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关卡来到了第三关,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下几根?摆三角形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2.摆五边形可以剩余几根的情况?为什么?你能跟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的确定方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小兔子已经迫不及待的迎接我们了,你在闯关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跟小白兔说一说!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 》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二年级数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 “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 —— 设计......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科书第72页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2~6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内除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内除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内除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教学要求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2.正确......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课堂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课堂练习1.30个同学去爬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 2.每根跳绳3米长,学校买来21米塑料绳,可以剪成几根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24个苹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4页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4页除法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先准备好学具,导学案,练习本,铅笔,然后进行以下项目:1说班训,班目标,班歌,组目标,小组口号;2复习加法、减法、乘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