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5则范文

时间:2020-05-14 07: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引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9÷9=()42÷6=()45÷5=()27÷3=()64÷8=()36÷4=()

72÷8=()36÷9=()63÷7=()72÷9=()49÷7=()32÷4=()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

师:老师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

看到什么了?

预设: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

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8.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X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口答。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分别表示总价,单价,数量(师板书“总价÷单价= 数量”)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价格的?

预设:

(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X6=24(元),计算正确。

师板书:24÷6=4(元)验证结果,口答。

5、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都是除法,都是平均分

(2)都和总价、数量、单价有关

(3)一题总价、数量已知,求单价。二题总价、单价已知,求数量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我们还可以整理出一条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你们会吗?

预设:数量×单价= 总价(学生没有接触过数量关系式,可能不会说)

6、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数量关系式,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P43第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P44第6题。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1)我们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我们18个人,如果要坐小飞机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完成“练习九”P46第3题。

在完成原有的两个问题之后,提问:爸爸、妈妈和我都口渴了,妈妈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冷饮,同学们我可以怎么买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和问题对应的信息——列式——检验——口答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6个村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师生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

(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

(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教学例5.

(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

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或提前用纸写好的贴在黑板上).

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边说边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

(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

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

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

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随堂练习

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3.《除法》的教学设计

4.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5.分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6.《除法的验算》数学教学设计

7.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8.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的教学设计

9.除法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 教材18_19页的例四例五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个手指呢?

二、内容研讨:

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同学们帮猫妈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是()条鱼,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 师: 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 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 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条, 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 ,除法

师:除法用除号来表示列算式是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 3份呢?每份会是()要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2例5(教材第19页略有改动)

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 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 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

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实效评价

读一读并说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除法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邵丰媛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准备若干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

1、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谈话:周末,假日小队的同学组织外出爬紫金山,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出示: 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想一想,全班交流。学生出现的想法可能有:

(1)3个2是6人,所以要坐3辆缆车;(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或是乘法的含义想想)

(2)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3堆。(按每2个一份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的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 ÷ 2 = 3

除号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表示什么? 6 ÷ 2 = 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人一份来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2、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结合这道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或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按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几份?

3、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学习除法含义,加深理解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枝。学生直接填写出答案。

(2)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铅笔?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枝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学生操作后回答。(3)如学生提出可以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说说怎样写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3=2 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3=2表示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枝?)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读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8÷4=2 15÷3=5 24÷6=4

3、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1)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2)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8÷4=2表示把8人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人?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回顾比较,刚才我们学习的几题列式计算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计算?(表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中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中填写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2)说说填写出的除法算式各表示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联系场景图说说每道题算式的含义。比较两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小结: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与生活实际联系,找找身边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学生自由说说身边的数学问题,由此延伸到课外。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②提问: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组内校对。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应用题]课堂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应用题]课堂练习

1.30个同学去爬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

2.每根跳绳3米长,学校买来21米塑料绳,可以剪成几根跳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24个苹果平均装在6个盘里,每个盘里装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个同学站成3排,平均每排站几人?

5.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 △△△ △△△ △△△

□○□=□

□○□=□

□○□=□

6.有36个乒乓球,每袋装6个,可以装几袋?

7.一箱毛衣共有30件,如果5件装一包,这箱毛衣可以装多少包?

8.一辆汽车能运3吨煤,5辆汽车能运多少吨?有18吨煤,用一辆汽车运,要运多少次?

9.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学校有20张画片,每个教室贴4张,学校有几个教室?

10.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

□○□=□

□○□=□

答案:

1.30÷5=6(人)

2.21÷3=7(根)

3.24÷6=4(个)

4.18÷3=6(人)

5.6×3=18

18÷3=6

18÷6=3

6.36÷6=6(袋)

7.30÷5=6(包)

8.3×5=15(吨),18÷3=6(次)

9.可贴几个教室?20÷4=5(个)

10.3×2=6

6÷2=3

6÷3=2

第五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2: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决分数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叛断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学习者情况分析:

前面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学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未知数解分数除法应用题。也可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用算术方法解决这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37、3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 1. 2.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2.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练习题投影片及例题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出下列每组中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投影出示)(1)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13。

23(3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45。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怎样画线段图?(抽生板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就是在求什么?数量关系式怎么写?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写数量关系式的? 老师投影出示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5=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思考: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二. 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投影出示)

读题后再出示第(1)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根据问题找一找相关的信息。老师板书: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把这个小题与投影出示的条件相比后老师强调指出:有些题中有多余的条件,我们要根据需要去选择,不要盲目地运用。2.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进行比较,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板书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3. 列方程解应用题

你会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解题过程。(把方程与数量关系式对齐。)小明的体重

45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x=28

x=2845

x=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老师指出:像这样单位“1”不知道的简单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式,用乘法列方程解答。4.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讨论:根据数量关系式怎么用算术方法解答这道题?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28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老师指出:单位“1”不知道,要求单位“1”算术方法用除法计算。用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5.举一反三,学生尝试解决例1第(2)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老师板书线段图和解题过程。6.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三.练习。

完成书38页的“做一做” 四.思维训练

妈妈今年40岁,妈妈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练习十第1~3题。

894545=小明的体重 =35(千克),小红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14。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各多少岁?

下载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笔算除法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万达学校 黄春梅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1、82页的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儿童乐园》 德惠实验小学 侯晓丽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一比

    〖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一数

    〖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

    除法教学设计二年级

    篇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除法 教材18_19页的例四例五教学设想:教学目标: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除法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除法”的现象,体验......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设计1

    《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除法 课 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