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
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
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1.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人意。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深浅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3.综合比较——写教、学
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扣准要点——写特点
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特色,能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所以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节课之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
5、捕捉灵感——写遐想
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灵感的涌现而穿插其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讲者绘声绘色,听者津津有味,课堂顿时充满勃勃生机。它能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空间,引导自己与学生进行遐想,并徜徉其间。这样愈是多想,想地愈是
透彻。所以教师应即便把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幽默的谈吐、对抗性比赛------)所产生的效应,记录在教学反思记录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样,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实例也应及时记录,吸取教训。
三、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发展态势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体验,才能感到有言可发,并在总结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规律。
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要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英语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新知识奠定基础,否则将很难有所为。
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
4、要善于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经常看自己所写的教后记录,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抛开肤浅的、表面性的东西,注重对规律的揭示,对真理的发现。
5、写教学反思记录,还要做到持之以恒。
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开创属于自己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而写好教学反思记录无疑便是这一行为的最佳途径和结晶。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
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
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从联系对比处反思。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
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 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第二篇:《新疆好》教学反思
今天上三年级的音乐课,这节课上的是《新疆好》,本课是一节以歌曲欣赏为主,同时渗透节奏和律动为教学内容的一节综合课。课前我让同学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新疆,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起来,其中有个同学提到了新疆舞,我做了个新疆舞最具代表性的动作——移颈,没想到做完之后同学的情绪一下被点燃了,大家都喊到“老师再做一遍,再做一遍”,于是我又做了一遍,并讲解动作的要领,同学们都跟着模仿,部分女同学还争着告诉我其他新疆舞的基本动作,虽然他们的动作都不到位,可是认真的表情真的很可爱!
在欣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时,以参观新疆的风光,特产及宝藏为线,渗透歌词教学,让学生不断熟悉旋律,从无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记忆。当提问“你要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心情”时,同学们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谢准一同学很有创意的拿了一张椅子的面抱在怀里当琴弹,让人忍俊不禁。
这节课从欣赏歌曲到节奏律动的层层深入,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结束本课的学习时,学生似乎意犹未尽……
第三篇:新疆好教学反思
〈〈新疆好〉〉教学反思
整堂课以音乐文化为主线,让学生在新疆之旅感受体验新疆节奏、旋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 学习欲望,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和情感共鸣中愉悦地学习知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首先运用新疆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想 听了这首歌,你感觉老师把你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的是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音乐主体(节奏、速度、情绪等)进行想象,感受新疆音乐风格,激发学生想去新疆的渴望之心。
其次在唱歌教学中,以参观新疆的光,特产及宝藏为线,渗透歌词教学,并以《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不断熟悉旋律走向满载无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记忆,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在学唱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教学,使人文更好的服务于音乐。
最后在完整演唱时,让学生注意听,看老师的演唱声乐和演唱表情,这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摸索演唱的技巧,从而在表现歌曲时根据学生的渴望,适用说唱形式把《新疆是个好地方》唱得活灵活现,让每个学生都喜爱新疆。
但通过这堂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上课积极性的调动的问题。在一堂课中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来参与音乐活动呢?
首先要有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安静进教室坐好后,应该和学生笑眯眯地交流,让学生熟悉一下新老师,有个心理准备,不要一走进教室,就切入正题,使学生对你很陌生,带着一种担忧的心情糊里糊涂地跟老师上课了。
其次老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是上课的一个亮点。教师用贴近学生、亲切的语言上课,使整个语言效果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要调节语言的速度、音调、节奏、音量再加上老师的演唱、演奏技巧。也同样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再是音乐课中要多听少说多做。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学生都有一个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一次聆听都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从声音、情绪、速度、力度或联想上层层深入,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听中解决歌曲的问题。最后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歌曲教学。
我在让学生唱歌曲时,采用了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新疆的一些风光图片让学生形象地参透歌词教学,在学唱第一部分歌词时采用了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的形式,在第二部分歌曲教学时采用了问答式唱法教学,先由个体到小组再是整体教学,学生演唱兴趣很高。在表现歌曲时,让学生自己讨论,你喜欢用怎么样的方式来改变一下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兴趣盎然,采用另外说常的形式带着自豪而又欢快活泼的心情完整地演唱了《新疆是个好地方》。
我想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这堂课也就是成功一半了。篇二:《新疆好地方》反思
《《 新 疆 好 地 方 》教 学 反 思
地方课程,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关心等内部动机为基础,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束缚。? 教学成功之处:
首先让学生欣赏了课文中的六幅图片,体现了新疆的美。然后学习了课文,从字里行间找到新疆的美。其次,让学生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从歌声中悟出新疆的美。最后,展示《新疆好地方》的课件,学生又从47张幻灯片看到了新疆的美。从内心激发起好好学习,建设家乡的豪情。
教学不足之处:
由于各班都有汉、哈、回、维等。班里的哈族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山区、牧区、农区。学习汉语的环境差,因此,课文中的个别词语或者歌词里的个别词语都理解不透。
教学措施:
(1)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2)让班里的优生帮助学困生。篇三:新疆教学反思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反思
长兴中学 潘晓婷
一、本课知识内容
本节课要完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新疆的概况、自然环境特征、绿洲。
二、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八年级下)试行稿》,本节课“课程标准”是:(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课时“基础知识要求”是: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本课时“基本技能要求”是:(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重难点”是:重点是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难点是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三、本课教学过程
(见《教学设计》)
四、本课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课时教学效果好,课堂节奏明快、流畅,重难点突出,课件制作精美,引人入胜。
(一)、创设情景
新疆是一个离我们学生非常遥远的地区,那儿的景观、人文与我们当地有巨大差异,基于这点考虑,在引入部分,我制作了一个视频短片,将新疆美丽的风光、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宗教呈现在学生们面前,配上一段非常欢快的《新疆吆喝》歌曲。这个情景的创设很快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遥远而神奇的地方——新疆。
(二)、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读图活动为主要线索。每个知识点都是由图带出,由图得出结论,并最终落实于图。学生的读图活动形式多样,如在屏幕的图上找,在书本的图上找并重点标示,在书本上画简图,描述图中地理事物的方向等等。
(三)、重视知识的重现
如在设计学习”新疆”地形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主要的山脉、盆地,边讲边在屏幕中显示出来;然后,请同学观察地形分布特征与汉字“疆”的相似性;第三,请同学们在图上将这些盆地和山脉准确的用简图画出来,教师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完成选择题再次将知识点呈现和强化。知识的多次重现,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
(四)、重视知识的生成性过程
在处理一些教简单的教学环节时,我通常会通过板书中预留空格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自行查找书本或简单的分析,独立完成。如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概况”。这样的设计,能促使每位学生参与进教学环节中,通过查找答案,熟悉课文,而不是被动的照抄老师的板书。
(五)、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教学关键。我是这样处理的(1)我从分析新疆的地形、位置,得出新疆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征;(2)河流。从降水少,我引导学生思考河流的水源补给来自于哪里?从河流的补给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河流分布的因素,就是山脉的分布,因此能得出河流在盆地的边缘这个分布特征。讲述河流有两个作用,a、河流的补给方式影响河流的分布;b、河流对新疆的贡献,孕育出荒漠中的绿洲。(3)绿洲。绿洲为新疆提供可生存的区域,因此绿洲的分布决定了人口和城市、交通的分布。重难点在一层一层被抽丝剥茧深入分析后,结论就跃然于学生面前了。
(六)、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讲述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时,我借用他们的语文课文《罗布泊》,讲述了罗布泊的“前世今生”,让学生“目睹”罗布泊的演变,使学生明白人类是加剧新疆干旱的罪魁祸首,人类应该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五、得到的启示及经验
纵观整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中除了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外,还应该有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设定
2、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时间显得较为紧迫,有些环节要采取更有效率的方法,如第一部分的概况,可以在投影投射出来,让学生找答案,免除抄笔记的的时间,只把重要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在讲述邻国时,可以在地图上编上号码,让学生在图上讲,这既节约了时间,也比教师读学生找更有效率。
3、引入部分的视频制作精彩,但如果能配上清晰的文字说明,学生能看得更明白。
4、注意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过渡。
5、教学中注意语言的规范,避免“这里”、“那里”的词汇,山脉用列的量词,避免受广州话的影响。
6、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体现重难点的解决,或者说注意语句的措辞。虽然气候、河流都是在为解决难点做铺垫的,但是教师要注意把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挑出来明朗化。篇四:十一月份教研作业音乐欣赏《新疆好》教学反思—尚尔莉
音乐欣赏《新疆好》教学反思
尚尔莉
我上的是一节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整节课主要由欣赏新疆民歌《新疆好》为主,简单欣赏新疆其他民歌为辅,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了解新疆民歌的演唱形式及特征,并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拍手给歌曲伴奏。也明白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课前我做了很大的准备,我收集了多首新疆的民歌和舞蹈影片,准备了多幅新疆地域特色的图片,并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我还让学生欣赏了用不同风格演唱新疆好的音乐作品特色的小帽子和铃鼓,整节课的设计比较流畅,大量分类了的新疆图片及舞蹈的展示及学生亲自参与搜索资料,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理解能力。
设计过程我是让学生听赏歌曲之后说说歌词唱了什么内容,通过歌词描绘“风吹草地见牛羊”、“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等一派美丽富饶的新疆景色让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而后简单介绍歌词曲作者,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接着哼唱歌曲感受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并找到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他伴奏伴舞。最后,用对唱不同的新疆民歌来结束本课。本课的设计表面上是很流畅很完美的,但是我注重了表面却放松了音乐内涵的挖掘。声乐作品和标题音乐可以在标题和文字中找到根据,那么对于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学生是不是照样能感受到呢?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乐音本身的写作手法的形象描写上下功夫。
三年级学生大多是十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我就应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要把组织教学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更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上课的激情和基本素质我都是拥有的,但是要做到更好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努力做到
“启发有方、诱导得法”,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兼顾,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保持我原有的优点,“取精华而去糟粕”,把缺点改变成自己新的亮点。希望在今后的听课活动中能学习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吸取更多的教学经验。篇五:第二单元新疆好教案及反思
第二单元:《新疆好》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玛依拉》、《掀起你的盖头来》
了解新疆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玛依拉》,感受哈萨克民族风格,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2.能够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演唱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同时学习手鼓的基本打法,并能用“x x x xx”的节奏为之伴奏。3.积极参与《掀起你的盖头来》的综合性表演活动, 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并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4、了解新疆特有的民族乐器,在教师有关“新疆”的信息传递中进一步了解新疆秀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抒发对新疆的赞美之情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边听赏《掀起你的盖头来》边用手鼓为歌曲伴奏,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能随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新疆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定向: 1.听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拍手进教室,随音乐模仿老师作律动练习。(cai:《掀起你的盖头来》)2.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从一个地方采风回来,那如诗如画的景色,令我久久难忘。
你们想知道它是哪里吗?让我来告诉你她的美丽与神奇——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你会爱上她》。
师:噢,都听出来了!是? 生:?? 师:大家能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这是新疆,说明对它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天山脚下,那神秘、别样的风土人情。好不好?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的话题呢?
3、交流新疆相关文化
(cai:天山风情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学生自由选择想了解的话题。网络链接? 地理位置:古老美丽的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犹如天山脚下一颗璀烂的明珠。民族文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哈萨克、乌孜别克、维吾尔为主体民族。
各色特产:新疆不仅是瓜果之乡,还以地毯之乡、陶瓷之乡的美誉名扬全国。自然风光:那里有天池、火焰山、伊犁草原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令人遐想。
二、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
师:新疆景美人更美,尤其是那里的女孩子,美得就象天山的雪莲花。这次我刚到新疆,就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老师带回了她动听的歌声。看谁最用心,听出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 1.初听《玛依拉》第一段.(cai《玛依拉》第一段)
师:她叫什么名字? 人们怎样称呼她? 生: ?? 师:对,诗人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我还听到当地的人们把诗人和歌手尊称为“阿肯”,就是能写诗会唱歌的艺人。
师: 玛依拉有什么爱好啊? 生: ?? 师:弹唱(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冬不拉)是的, 玛依拉喜欢弹奏冬不拉,这是哪个民族的爱好呢?咱们接着往下听。2.听赏《玛依拉》第二段.(cai《玛依拉》第二段)
师:谁先来告诉我,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 生: ?? 师: 哈萨克、玛依拉、冬不拉,三者有什么联系吗? 生: ?? 师: 冬布拉是哈萨克草原上最普及最流行的乐器。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人,所以喜欢弹奏冬不拉。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用新疆语奖励:“亚克西”!(cai:出示四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姑娘)
师:老师带回了玛依拉的照片,大家猜猜在这四位美丽的姑娘中,哪一位是玛依拉?猜对了,老师还有奖励呦!生:答。
(教师一边为回答正确的学生戴上哈萨克族头饰,一边解说——)
师:这是一顶哈萨克族的羽翎帽,老师给你戴在头上。哈萨克人喜欢用羽毛来装饰服装,她们帽子上插着的高高羽翎,就是哈萨克少女的标志。
师:从歌声中、照片上,你们感受到玛依拉的性格是怎样的? 生:?? 师:从玛依拉的性格中,我们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爽朗与自豪。让我们伴着的玛依拉的歌声走进哈萨克,去领略那别样的风情吧!3.整体听赏《玛依拉》
(cai哈萨克服饰、歌舞、风俗、活动视频)
学生伴着音乐感受哈萨克民俗文化,并随乐跟唱。
四、欣赏民族乐器:
1、手鼓:称达甫,维吾尔族打击乐器,以木作圆框,一面蒙羊皮制成,框内四周有许多小铁环.2、冬不拉: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3、库木孜:柯尔克孜族弹拨弦鸣乐器。译名还有考木兹。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4、热瓦普: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
5、都它尔:都它尔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尤以南疆喀什一带盛行。桑木或杏木制,全长120—130厘米。琴杆细长,指板缠十五至十八个丝弦品。音箱瓢形,用十一或十三块两端窄、中间宽的木板条拼粘而成。面板用桐木,上部开五个小音孔,组成花朵状,下部支有琴码。琴杆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面各置一双角状弦轴。张两条肠衣弦。琴身周围用贝壳和驼骨嵌以黑白相间的精美花纹图案。
五、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 1.手鼓练习
师:刚才你们表演的时候手里拿的乐器叫??看,老师手里拿的乐器与你们手中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 师:这个叫手鼓,新疆语叫“达甫”。同学们刚才用的铃鼓是用来代替手鼓的。新疆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用手鼓;但是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民族舞蹈伴奏中,最常用、最不可缺少的乐器吗?(维吾尔族)(cai:手鼓表演图片及背景音乐)
师:是的,请看——这是老师此行拍摄下来的一组画面: 维吾尔族小伙子打手鼓的样子非常神气!谁来模仿一下?
(老师为学生戴上新疆帽,模仿打手鼓的舞姿。)师:(赞扬地)敲手鼓的小巴郎,你真是个“乌斯塔”!(汉意为“能手”)
2、舞蹈表演
师:维吾尔族被誉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开的,人们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也可以伴着手鼓的节奏舞蹈。老师这次去采风,就学会了一个好看的舞蹈。你们也想学习吗?下面我跳你猜,舞蹈的名字叫什么?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教师示范表演)师:刚才老师的舞蹈叫???有哪些“掀”的动作呢?
生的活动:回答并表演动作;
师的活动:为表演学生戴上新疆帽。
师:(边戴新疆帽边讲解)维吾尔族女性喜欢配戴艳丽的或洁白的头巾,一来可以遮挡风沙,二来用做装饰和表演,就象老师刚才的舞蹈动作。
(做全体起立手势,结合“掀”的动作讲解移颈、绕腕手、点步转,带领学生练
习。)
师:还有哪些男生的动作啊?
生:回答并表演动作。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动作,练习舞蹈。(教师巡回指导)。
师: 维吾尔的译音是“团结、联合”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也合作表演一下? 生:答(邀请手鼓一同表演)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好的,有请手鼓——就让我们共同载歌载舞,打起手鼓唱起歌吧!(学生边歌唱边舞蹈,手鼓伴奏配合表演)
五.收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哈萨克族的玛依拉,唱出了乌孜别克人的热情好客,舞出了维吾尔族的美好生活!真正感受到了天山风情!最后,让我们用一句新疆语再见:“霍西!”(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复习巩固:再次欣赏《玛依拉》《掀起你的盖头来》 小 结:这是一节融音乐欣赏、唱歌、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课,旨在通过多种方法、不同途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绪,除了会唱之外,我们还应能挖掘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加强音乐文化和姊妹艺术、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新疆歌曲,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品位,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在音乐实践中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富有兴趣,富有情感的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们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更好地体现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
第四篇:江南好教学反思
江南好教学反思
江南好教学反思1
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
《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
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
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好教学反思2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教给他们词语“挨挨挤挤”,并让同桌用身体动作演示一下,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创设情境:我们和这些采莲姑娘们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莲,你们来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叶、荷花下面,还躲着小鱼儿呢,它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这首古诗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已背过,可诗中的有些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江南水乡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色,体会到鱼儿在池塘中嬉戏的快乐。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有几个孩子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 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就势引导学生想象水中的鱼儿在干些什么,它们之间会谈些什么……从而来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
学习了本课以后,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江南好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江南好教学反思4
教学中,能抓住古诗特点,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想象,解诗意悟诗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资料自主解疑,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品味诗歌中那淡淡的忧伤。在解意悟情的同时,设计了个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情境引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朗朗书声中激起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明白了: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则能看到文字背后的秘密。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断。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适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些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于我们而言,他只是一个学生;于家长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们不经意间的忽视,对一个家庭来说影响的可能是未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注视”的同时,多些“扫视”,多关注教室边边角角的学生,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被重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江南好教学反思5
《江南好》教学反思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好教学反思6
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就特别引人遐想。有人说,这是诗人对于佛教的讽刺,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让他们在这里就学会明显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坏诗人带给我们的关于春天的美丽感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最后再说“理”。
江南好教学反思7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秋游时去过哪儿吗?”小朋友们马上异口同声:“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么?小朋友们众说纷纭,“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莲蓬!”“还看到了大大的荷叶!”“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学生问:“怎么去?”我便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充分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江南好教学反思8
温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江南好教学反思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第五篇:江南好教学反思
《江南好》教学反思 《江南好》教学反思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
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篇二:《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篇三: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课的第一课是学习古诗《忆江南》,所以学生们对江南有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歌声中体会到江南水乡不但风景美,更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乐美、舞美、诗词更美。从而领略优美的江南音乐,风土人情。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歌曲的意境。
歌曲有两个声部,学生们在单独演唱一个声部时,音准把握的很准,但同时演唱两个声部时就出现跑掉,节奏乱的想象。感觉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