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分析-从打狗风暴看政府智慧的危机
案例:从打狗风暴看政府智慧的危机
自2006年4月以来,云南牟定县有3人因被狗咬伤后医治无效死
亡。之后经过畜牧兽医专家研究确诊是狂犬病。于是开始组织防疫部门对狗注射疫苗,但就在注射狂犬疫苗期间,又从不同的乡镇传来疯狗咬人的消息,态势已经完全难以控制,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县政府果断决定对全县所有的狗采取射杀措施,并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先动员狗主自行射杀,再由打狗队清理补漏。牟定县政府出台文件,从7月25日到30日5天之内,全县所有的狗都要射杀干净,不得遗漏。该县射杀一只狗给狗主人5元补贴。课程考核方式:案例分析
1、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牟定县政府出台的捕杀所有狗只的文件是否与有关法律相冲突?
2、牟定县政府官员处理此次事件的思维方式如何?
3、分析牟定县政府此次应急处理措施的适当性,你是否有更合理的应急措施?
考核要求: 就以上三个问题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少于500
字。A4纸双面打印,只交纸质材料,不要求上传电子文档。1
第二篇:关于政府信誉危机的具体案例分析
2.关于政府信誉危机的具体案例分析
——从公众突发事件出发看政府如何应对信誉危机 案例: “7·23”动车事件的反思
案情简述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温州境内,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具体情况是雷击破坏了D3115列车的信号释放系统,导致铁路无法检测有车停在路轨,后车D301列动车,在没有接到任何报警的情况下,未收到停车信号,与前车追尾正常运行,迎头与前车追尾。这次事故共导致40人死亡、172人受伤。事发后,政府紧急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表示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事故调查组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专业领域的12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两院院士”2名。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最终公布的事故原因是技术上的设计缺陷,同时铁道部在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最终共有54名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严肃追究。
视点聚焦 在本例中,甬温列车事故在受到举国关注的同时,政府行为及其信誉危机也被广大人民群众重新审视。争议主要表现在:(1)准确权威信息缺失导致的猜测和惶恐。由于政府未能及时对事故情况作出详细或满意的回应,各种片面信息及谣言纷至沓来,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无法得到官方权威发布信息的情况下都会被质疑甚至谣言的声音所左右。因此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与否对政府信誉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2)对政府行为的质疑与不信任。事故发生后,虽然官方给出了回应,但是各种来源不明、似是而非、彼此矛盾的信息,如“撤销处分”“官方死亡数据不实”“为何急于掩埋被毁车厢”等,仍在网络上四处游走,导致家属情绪激动,网民批评声铺天盖地,直接反映出国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此外,不少民众对于政府的最终调查报告和处理方案也表示不满;(3)政府应对媒体不当引发的负面影响。铁道部在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面对记者的提问除了反复说“一旦如何如何,就如何如何”之外,执意宣称“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有起到回应社会、安抚民众的作用,而且增加了民众的反感和对政府行为的不满。
问题思考 这三点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反映出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不
足及引发的信誉危机。从单纯的信息发布上看: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里,主要的信息通过简短的新闻或者微博来发布,其中微博还涵盖了大量来自前线记者或目击者、当事人的信息发布,不可否认其间不少破碎片面的消息对舆论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依旧未给出满意的答复,因而舆论的反感更加强烈,信誉危机在所难免; 从政府整体行为的角度上看:一是政府调查处理过程公开透明度不够,二是有关部门(本例中是铁道部)应对媒体时举措失当。在整个善后过程中,民众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即使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发言人给出的答复依旧没有考虑社会大众的感受,仅单方面带有强制意味的灌输信息,在舆论的追问下不知所措,没有起到缓和社会负面情绪、回应社会关切的作用,最终导致民众不理解也不信任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为。
政府为什么不能及时通过官方平台发布准确信息、正面回应社会舆论?政府为什么不能“公开透明”?政府为什么不能及时听取民众的意见建议?事故的处理仅靠处分官员、经济赔偿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为什么民众对于来自政府渠道的信息不信任?„„通过一系列发问,更加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政府信誉危机发生的原因与政府公共权力使用不当,政府公共角色不够人性化,公职人员责任心薄弱等导致的公信力降低离不开。因此在信誉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正确使用公共权力,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严肃对待失职人员,真正做到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处理问题有依有据,同时有更多人性化的考虑和措施。当然不可否认,社会上也存在着一批道德心低下、以煽动民众负面情绪为目的的不法分子,这也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视角拓展 今年三月初发生的马航失联事件无疑又是对政府信誉的一次调战。2014年3月8日北京时间1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在这趟充满问号的迷航之中,各方传来的碎片化信息让人们不禁揪心追问:MH370到底去哪了?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确认MH370航班飞机在印度洋南部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此次事件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舆论巨浪,马来西亚政府的态度和回应无疑成了舆论的中心。
马来西亚政府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的态度和做法直接加剧了舆论的负面情绪。由于事发的突然性,马政府和军方显得有些无措,与此同时和其他国家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最终采用掩盖事实的方法来拖延时间制定策略,其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中,马方也并未做出明确回复,依旧存在拖延时间之嫌,导致家属情绪失控。而在整个搜救进程中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不断有声称可靠的新消息新进展发布,但很快又会被证实为不属实。这样的畸形回应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以致出现民众谩骂政府、家属打人的恶性事件。马来西亚政府的形象也被损坏,受国际谴责,可以说是由一国企业一国政府的信誉危机上升到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危机。比较和思考 对比马来西亚政府(包括马航)和中国政府(包括铁道部)在7.23甬温事件中的行为,两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有相似之处:(1)都是在谣言满天飞并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被动应对危机,作出解释;(2)信息不畅通直接导致社会反感度上升。新闻发布会作为官方与社会交流信息的平台,备受关注,而两国政府及有关组织(中方包括铁道部,马来西亚方包括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在发布会上并未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合适的方式公布信息;(3)政府行为不公开不透明导致民众不理解不信任。民众对于两国政府在善后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持质疑态度,并由此引发网络舆论战,带来社会反面情绪高涨。
对比中国政府前后两次(指甬温事件和马航事件)的危机应对,中国政府在马航事件的表现有一定的可圈可点之处:(1)反应及时有力,时刻关注马方关于失联航班的信息。中国政府一直从外交、主流媒体等多方面向马方试施压,紧跟最新动向,迫使马方加快调查进程,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统一战线;(2)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第一时间联合主流媒体通过各大平台,如微信、微博、网页等,滚动播报最新消息,并设立专门版块,供网友交流信息、评论和提问;(3)通过滚动播报、及时更新等方式,使事件进程透明化公开化。虽然不排除由于马航吸引了大多数网友的关注,因而对国内政府的关注下降这一原因,但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在本次(指马航)危机的处理中,中国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作为公共权利使用者的行为是有进步的。
第三篇: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及危机公分析
事件回放:
从2008年美国通用汽车倒在金融海啸下之后,丰田便拾起了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的接力棒。在召回事件之前,丰田的未来一片光明:即将走出2008财年亏损阴影、本财年有望盈利,主要竞争对手的倒闭让丰田的欧美市场变成了一片开阔地„„但事与愿违,危机还是不期而至。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辆丰田雷克萨斯汽车因突然加速发生事故导致4人死亡,美国媒体质疑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并穷追不舍的进行报道,由此引发丰田“召回门”事件。
2010年1月21日丰田宣布:由于油门踏板存在质量问题,将在美国召回230万辆丰田旗下品牌汽车。
自前年(2009年)11月,丰田汽车因汽车脚垫问题已经在全球召回了数百万辆汽车。像滚雪球一样,召回牵涉的丰田车型和地区越来越多。2月5日,丰田宣布在俄罗斯召回16万辆汽车。2月7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丰田已经决定在日本市场召回混合动力普锐斯车型。另外,丰田将在美国开始修复普锐斯车型的刹车问题。
截止目前,丰田召回的汽车总量预计已经超过854万辆(不含重复计算),成为汽车召回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转眼间,这家曾经被树为制造业榜样的日本企业,深陷危机之中。
市场的锤炼从来就是这样,不存在永远不倒的巨人。关键是,倒下去还能够站起来,并且不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巨额损失、销售下降自不必说,其数十年塑造的质量口碑更是岌岌可危,面对消费者的抱怨,媒体的口诛笔伐,丰田汽车公司为修复公司形象,挽回消费者信心,展开了密集的危机公关活动。
首先,作为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亲自去美国道歉。丰田的第一反应明显迟缓
死亡事故发生3个月后才宣布召回。事故发生后,美国媒体的穷追猛打,导致丰田事件逐步升级,在遭到广泛谴责的情况下,丰田未做出适当回应,导致态势恶化。丰田的迟钝反应致使整个事件的处理成本大幅增加,除了召回汽车的直接损失,丰田品牌的无形资产损失也变得更为严重。丰田错过了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在整体陷入被动后,丰田章男开始向公众道歉,但这种处理危机的方式明显与公众期望的相去甚远。
丰田的第二反应凸显跨国企业“客户至上“的理念
2010年1月召回8款上百万辆问题汽车后,为配合美国讲求人权的特征,丰田实行了“官民并重”的危机公关策略,即在美国报纸大打广告,安抚消费者,此外,在美国各电视台投放广告,强调丰田公司重视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2010年2月23日和24日,作为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出现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两场听证会上。听证会开始后,丰田章男就用英语向驾驶丰田车发生事故的驾驶员表示“深深歉意”:“我向死者表示最诚挚的悼念,对丰田车主经历过的所有事故感到深刻的抱歉。”接着,他承诺将努力修好被召回的汽车,严格执行“安全和顾客第一”的产品理念:“我们家族的名字就在每辆汽车上,我也愿意在个人层面上作出承诺,丰田将竭尽全力工作,重塑消费者的信心。”
效果
虽然在丰田危机事件发生之初,丰田章男本人没有在第一时间道歉,但他在这两次听证会上的表现还算诚恳。不仅如此,他公布了丰田汽车今后要实施的改进措施:对运营进行全盘重新考虑,引入外籍人士进入公司高层;在处理用户投诉方面,也将作出积极改进,公司高层将亲自试驾产品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真挚的道歉,加上真实的召回行动,以及未来改进方法的公布,丰田章男此次美国的危机公关之行可圈可点,也赢得丰田北美销售商代表的支持。即使美国国会议员没有完全接受丰田章男的道歉,但丰田北美销售商代表却表示一直会在国会游说希望丰田早日脱困。
其次,丰田章男从美国直飞中国道歉 “向中国道歉”——丰田的第二次海外
继在美国国会致歉之后,3月1日,丰田章男直接飞往中国进行第二次海外危机公关。2010年3月1日下午6时,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他公布了丰田汽车的三大问题,还提出3条措施保证中国消费者权益,“以此向中国消费者重申丰田对质量和安全的承诺”,并且再次就“召回”事件道歉,同时承诺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与美国听证时的被动不同,丰田章男的中国之行并非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而是主动要求。就汽车质量问题而言,丰田在中国远不及美国严重。目前,丰田仅在中国召回了75552辆RAV4,只占全球召回量一个很小的比例。
但是,丰田章男依旧将危机公关第二站选在中国,表现出了丰田汽车以及丰田章男的明智。
时机的选择相当巧妙
“两会”即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将分别于2010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关乎国计民生的很多热点问题都要被讨论,不排除丰田汽车质量问题会成为与会者议论的热点。
央视“3?5”晚会即将播出。作为一项消费者维权活动的总结,央视“3?5”晚会在权威性和公信力上首屈一指,往往是曝出企业危机的时间点,“有幸”被“3?5”选中的企业,则面临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暴。
选择在“两会”和“3?5”晚会之前前往中国,表现出了丰田汽车前瞻性的眼光,以求将损失减到最低。但是,这还仅仅是其前瞻性眼光的部分表现,背后更深层的是,丰田汽车清楚地看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2009年,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4%,但在中国市场却取得了较快增长,年销量约58.5万辆,同比增长17%。
效果
在两会这样的背景下,丰田章男的道歉其实是在向中国的政治家们表明一种寻求支持和谅解的态度。另一方面,近年来,中日关系呈现政经两热的难得局面。既然,日方已主动低头,我相信中国政府至少在政治层面上会给这家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一个面子。中国历来讲求“知错就改”和责任感,事实证明,丰田的道歉和“召回”起到了一定成效。现在,就有消费者明确表示:“我知道丰田召回的事情,但是也不会影响我以后购买丰田车。”虽然短时间内,丰田在中国的负面形象不会完全消除,但中国消费者没有美国消费者那么挑剔,丰田章男的主动道歉与主动召回应该会使丰田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再次,在危机处理时实施有效的切割。
强调质量问题只是局部的
在危机处理中,丰田汽车一直强调并不是所有车型都出现质量问题,只是限于某种特定的车型,将危机巧妙地做了整体与局部的切割。在中国,丰田汽车就将危机范围锁定在RAV4,并将其正式召回。
而在美国听证会上,丰田章男对各种批评一概接受,但有一点坚持不松口,即车辆突然加速的原因问题。丰田车突然加速,他解释为两个原因,即脚垫问题和油门问题,与丰田的电子控制系统问题进行切割。
效果
如此坚持,只为给人们一种印象:质量问题,只涉及到某个零部件,与汽车整体质量并无多大关系,即表明,丰田汽车即使有质量问题也只是局部的。不涉及到关键问题,只是生产上出现了纰漏,只要人们没有对丰田汽车完全失去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丰田汽车将可望恢复元气。如此进行危机切割,丰田汽车也算棋走高招。
案例综述: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危机,一旦危机发生,企业都要学会“切割管理”。一旦事故发生,需要建立防火墙,切断其与企业的联系,把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事故发生在企业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市场,这时需要做整体与局部的切割。在时间维度上,需要新与旧的切割,企业应该快速解出击,及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消除事故、危机的影响,这才是化解危机的杀手锏。纵观丰田汽车在“召回门”事件中实施的危机公关手段,显得十分有章法。其中的原因,在我看来,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十分得力的危机公关团队,这为丰田度过此次危机增添了几分把握。
但是,不容丰田乐观的是,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危机公关活动,危机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警示,值得中国汽车企业引以为戒。
第四篇: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光明“回锅奶”:嘴硬不是硬道理
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曝出惊天黑幕: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记者按照最低标准估算,仅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一年就销售
200万袋回收奶。
6月6日,全国媒体迅速转载该节目所报道内容,各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眼位置“以光明牛奶,你还敢喝吗”之类的专题进行跟踪和讨论。光明乳业亦迅速反应,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称“从来没有做过“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
销售”的行为,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6月8日,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这个事情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
6月10日,《都市快报》报道称杭州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1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上海市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20日, 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对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有关“光明牛奶利用过期奶再生产”事件发布了书面调查报告。报告称,尚未发现光明山盟回收变质牛奶再利用生产,而存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同日,光明发布正式澄清公告承认,“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对此,记者与光明新闻发言人龚妍奇联系时,对方先是不接听电话,随后干脆就关机了。6月21日,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波及一位副总均被免职。原因是郑州“回
炉奶”**“对光明的品牌和销量都造成了„影响‟”。
6月24日,光明乳业在其网站上挂出《光明乳业诚致广大消费者》书,首次就郑州事
件向消费者表示道歉。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诚告消费者书”称不可能存在有回锅奶一事,并称“诚告消费者书”已经代表了光明乳业公司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自查后的最终态度。董事长王佳芬更是言之切切,称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此种表态是莽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先表态称无论如何,出于对消费者的负责,先停止销售河南光明的产品,并进行回收呢?这才能花多少
钱?!但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你负责任的态度。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由于光明牛奶的极力否认,让媒体感觉到还有很多深挖和跟进的新闻点。结果将媒体炒作推向了更高的热潮。而杭州、上海的失守更令光明雪上加霜。而到这样的时候,光明牛奶的相关人士,却玩起了失踪。这只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光明乳业有问
题。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正如光明乳业公关部人士称,光明公司早就建立了一套危机处理系统,在河南电视台播出了这个节目当天晚上,危机小组就开始启动。次日,光明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客观地说,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后,迅速和媒体与公众沟通,这是光明乳业值得赞许的一点。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想办法搞定媒体、对相关责任人撤职查办,从而“丢车保帅”,寻
求政府部门的支持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没有权威管理机构和权威的媒体发布有利于光明的言论,任凭光
明牛奶自已怎么叫嚷也无济于事。
第五篇:公司危机案例分析
L公司的企业文化危机案例分析
一、L公司企业文化危机的背景介绍
L公司是集整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四位一体专营公司(4S店)。公司下设四个4S店,七个销售店,遍布深圳各个区,共有三百多名员工。L公司属于合资民营企业,合资双方各派遣自己的管理者代表共同对L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管理,一方代表为总经理,另一方代表为副总经理,由于双方在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上存在较大分歧,双方内部斗争严重,短短三年时间换了三任总经理及副总经理。L公司的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高层领导的价值观差异导致员工的价值取向呈多元性,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信仰,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由于对经营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内部磨擦不断;员工对企业文化缺少认同感,对公司缺少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低,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流动性都比较大。L公司出现的企业文化危机,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企业文化危机是企业特定阶段企业文化模式的失灵,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鉴于L公司目前这种状况,非常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危机管理,而且需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二、L公司的企业文化危机分析
应针对L公司存在的企业文化危机进行全面分析。L公司的企业文化危机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
由于公司领导人不够重视,企业的价值观等企业理念不健全。另外,L公司经常更换高层领导,每上任一位新领导就更换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领导层决策也经常朝令夕改。长期以来,在企业内部未形成统一的、可持续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员工的行为缺少持续统一的指导思想,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够。
2、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制已跟不上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L公司在管理上还是民营小企业的做法,管理基本上还是靠“人治”而非“法治”。企业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主观意识较强,导致内部管理欠
公正和公平。而且大部分权力未下放到管理层,很多事情还是总经理亲力亲为。而且L公司各级岗位的权、责、利不对等,权限和分工不明确,导致很多工作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3、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够。
具体表现为:缺少绩效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同时,企业的分配机制欠公平,甚至员工的合理利益都得不到满足,例如加班没有加班费等,多劳者未必多得,导致员工不满情绪大,跳槽率高。另外,由于L公司每换一次高层领导,就会带来一次较大的人员变动,导致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人心涣散。
4、公司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由于L公司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部门,没有专职人员去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原有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没有贯彻到员工行为中去,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
5、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不够,企业内部缺乏交流的平台。
L公司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低,在实施管理制度和决策时,一般是从上而下贯彻执行,而缺少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导致有些决策是领导拍脑袋决定的,没有真正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同时,不重视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需求,除了为员工提供薪水外,福利较少,更没有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员工只是打工者的心态,对企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而且,高层领导很少与员工沟通,很少主动听取员工的想法和关心员工的生活,平时也很少开展员工培训和文体活动。
三、L公司企业文化危机的管理
针对L公司的企业文化危机,在处理方面,可建立企业文化危机反应机制,有危机预防和处理措施。在危机发生以前,需要预先做好防备工作,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危机处理计划和流程,一旦危机出现,就可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对L公司企业文化危机的管理通过以下六个阶段进行:
1、对企业文化危机的预防
首先,公司领导人应引起重视,牵头管理,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企业文化危
机管理意识,企业高层领导应首先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发挥领导人的榜样作用,以领导人的行为潜移默化带动和影响员工;通过公司的工作例会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其次,建立企业文化手册,把企业文化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进行梳理和完善,形成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可持续的企业文化理念。集中体现为以员工为心中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完善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大纲。包括企业价值观、精神、管理理念等。再次,经常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措施进行相应的改进。
2、对企业文化危机管理的准备
建立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上保证解决危机的能力。设置专门部门和岗位,有组织保障,有专职专人负责,建立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时常检查企业文化的隐患和问题,制定企业文化危机的处理措施和实施流程。同时,对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企业制度文本。另外,把企业所推崇的精神和文化理念真正贯彻到员工的行为规范中。根据企业文化理念编制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作为员工言行的指导,形成统一的行为风格和作业标准。
3、对企业文化危机的确认
当企业文化危机出现后,应及时找到危机的根源。以便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发现L公司的企业文化危机为缺少企业价值观,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激励制度、缺少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乏员工内部交流平台等原因,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和流动性较大,企业的凝聚力较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4、对企业文化危机的控制
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员工的流动率高、企业的凝聚力低等一系列问题,应采取措施控制企业文化危机给L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应增强员工与企业的沟通,管理者应该注重与员工的双向交流,应重视基层员工的想法,并满足其合理要求。例如,公司的例会可允许各部门的员工代表参加,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设。人力资源部应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建议每月组织一次员工绩效沟通,了解工作中的不顺畅和员工的心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制度和工作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有效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建议定期进行员工满意
度调查,并设立员工意见箱,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设,对提出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的员工进行奖励。其次,在企业内部创造公平的竞争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公平的晋升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再次,重视离职员工谈话,将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管理的参考;同时安抚离职员工,避免其带着不良情绪离开,对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5、对企业文化危机的解决
L公司应根据企业文化存在的危机和员工反映的问题,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有效的落实。建立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首先,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和员工认可的精神文化,建立公司共同价值认知的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企业精神文化,如企业内部报刊、网站、宣传栏、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标语等一切可体现企业文化的东西。其次,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制度,使其更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激励机制来巩固企业文化,其激励方式包括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者言行激励。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次,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规范的相关培训,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有一定认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让这些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行为和风格。
6、从企业文化危机中获利
当L公司的危机过后,企业文化也获得重建或者更新的机遇,通过企业文化危机,让L公司吸引经验和教训,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警惕,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危机的破坏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理念、观点乃至制度进行改进或者更换,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发展创造有利的企业文化环境,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