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第一篇: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从政策系统观看我国的计生政策

——基于南方某县计生政策失败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为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为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地调动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作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该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了计划生育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生计划当作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二、背景透视

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及政策效果

全国城乡自1971年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从最初较为宽松的“晚、稀、少”政策,到1980年紧缩的“一胎化”政策,在到1988年在农村开小口的“一孩半”政策,中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宽松的生育政策阶段(1971-1980年初秋);第二阶段是紧缩的生育政策和不断调整照顾生育二孩比例阶段(1980秋-1988年8月),从全国城乡只能胜一个孩子调整到大部分省、自治区农村一女户可以照顾再生一个,少部分省、自治区农村生二孩,五个省、直辖市城乡仍然只能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宽松、紧缩、较紧”。[1](p1)

从政策执行的效果来看,第一阶段生育政策及其执行效果好,政策成本少,人口控制好,生育率下降很快,政策执行难度小,社会和谐;第二阶段的生育政策及其执行效果差,政策成本较大,人口控制效果差,生育率没有下降而是波浪式起伏,政策执行难度大,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社会稳定,出现了性别比失调,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第三阶段的人口控制效果较明显,生育率开始缓慢持续下降,执行难度降低,但是成本增加极快,性别比失调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人口素质出现逆淘汰,政策不公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仍然存在。[1](p137)

2、现阶段影响我国生育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阻力因素

本文分析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生育政策有效执行的阻力因素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的育龄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育龄群众,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生育意愿并未完全转化;二,计划生育政策——不论是一孩政策、一孩半政策还是二孩政策,都以牺牲群众的小家庭利益为代价,与众多政策目标群体的生育意愿存在差距;三,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我国的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在基层农村的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措施的不合理、执行手段的单一僵化、执行人员的素质低下等,仍然影响着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理论分析

本文分析将就此案例具体分析导致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未能有效执行的原因:

1、上下级政策目标的偏差导致政策执行的方向性错误

政策目标是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公共政策的元目标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国家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在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而本案例中该县新任领导班子的政策目标是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帽子。针对此目标采取的对策是对违规生育人员进行高额罚款。这项政策更多注重了工作效率而忽视了政策的公平。同时,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调动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乡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规定使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计生罚款不仅仅是约束性政策,更成为了村镇增加财政收入的合法有效的手段。政策目标在此层级再次发生严重偏差。两次政策目标的偏差导致政策执行的方向性错误,使得政策执行得越有效,离原定政策目标越远。

2、政策问题构建错误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试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生于政策属于复杂的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众多、对象复杂,加上人们因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形成了一套行为定向和模式,更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因此对于计生政策问题的构建,目标团体行为必须调试量越小越好,从而尽量减少人们的抵制与冲突。

本案例中对超生第一胎或更多胎都采取严厉的罚款惩罚,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只松不紧”的计划生育政策倾向,也违背了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无法得到被执行者的拥护与认同;第二,本案例中计生政策采取单一的行政手段——高额的罚款,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甚至在农民中产生“用罚款购买计划生育指标”的错误认知,动摇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第三,允许村镇两级从罚款中提成,无疑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呢?甚至此规定更可能进一步增加计生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失去政策的公平性。

3、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其行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主体为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者,以及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其他人员,村妇女主任和村长、书记,主要是靠乡镇、街道和村(居)计划生育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可、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必备的素质。本案例中,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不仅对计生工作的精神实质缺乏深刻理解,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计生政策等同于罚款政策,将超生罚款当作创收的途径,对超生现象不予制止,甚至暗中鼓励,这与政策制定主体的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导致无法较为理想地实现政策目标。

4、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的沟通不畅造成政策双方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

政策对象的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和文化教育程度等对政策执行有重要影响。计生工作的政策对象是城市、农村的广大育龄群众。他们,尤其是农村育龄群众受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对违规生育行为产生一种社区价值认同和支持力。再加上计生政策本身对政策对象的利益具有侵害性,更使得政策对象对计生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同度。在此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只采取单一的强制性行政措施遏制生育,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更造成政策双方对计生政策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政策对象甚至对此产生抵触情绪。

四、对策与思考

1、逐步缩小目标团体的范围,生育政策向只松不紧的方向进行微调

生育政策本身可行与否是决定政策执行成败的关键因素。生育政策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话题,其任何较大变化都会引起生育行为的波动,并对生育工作者产生巨大压力。具体的调整方案可以是:执行国家照顾生育二孩政策,即农村一女户可以照顾再生一个。凡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的另一方是非计划外出生的,可生育两个孩子。待时机成熟,可在全县普遍实行“二孩加间隔”生育政策,但夫妻双方是属于计划外生育的则只能生育一孩。

采取这一调整的理由如下:第一,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我国生育政策的三个阶段的实践证明,宽松的生育政策的目标团体较小,与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契合度更高,所遇阻力与压力更小,从而比严厉的生育政策更能取得好的执行效果;第二,从必要性角度来看,人口多一点有利于改善人口的结构问题。据研究,“二孩加间隔”政策对于解决性别比例失调、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有积极的影响。人口多并不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合理的人口结构。所以生育率并不能成为评价计生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计生政策的执行要从行政强制为主转向多种手段相结合

强制性行政手段虽然在“大政府”的计划经济时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并不符合当代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绝不是计生工作的长久之计。因此,计生政策的执行手段要从行政强制为主转向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转型成为必然。多种手段相结合是指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要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要从基本依靠强制性行政手段转变以宣传教育为主,通过大众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群众的经常性宣传轰动,树立起农村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家庭观和养老观;要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从行政化转向法制化,依法办事,以法强制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而不仅是罚款了事;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精神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综合治理要求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工作才能长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3、建立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持力度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生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通过采取对计划生育户提供小额贷款、项目优先、科学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把这项政策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在制度上、法律上给予保障,解决受“养儿防老”思想影响的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国家计生委和各基层单位还要继续加大“关爱女孩”工程,提高农村女孩的成才机会和可能性,改变农民追求生男的心理压力和价值认同,建立起“生男生女都一样” 的示范作用,从而能动地促进和加快新旧文化的更新和转换。

4、建立起注重服务质量的全面的计划生育考核机制

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执行质量不能单纯以人口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其考核重点要转变到为群众服务的质量方面,如宣传是否到位,群众掌握计划生育技术、法律知识的知晓率,对群众上环、结扎后是否上门随访的服务率,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率,依法行政率等方面。要强调计划生育 “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考核和评估各部门配合情况、领导干部重视计生工作程度和经费是否到位,计生干部自身掌握政策程度,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程度为主,当然人口的指标完成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实行宽松的生育政策的前提下,我们要跳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圈子,执行手段要多样,要建立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持力度,要建立起注重服务质量的全面的考核机制,这才能从有效地解决农民落后的生育观,从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四、结语:从系统论视角看我国的计生政策?

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它与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从而使政策系统成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对政策系统的考察通常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第一层次分析政策系统内部的结构要素及其功能。首先,政策的主体系统,包括国家宏观计生政策的决策者,基层计生措施的规划者和执行者对提高政策效力的影响是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策支持系统合反馈系统的作用。政策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在政策双方中形成统一的认识,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全面的注重复务质量的考核机制为政策评估提供了标准。对计生系统考察的第二层次是分析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计生政策能够有效执行并较好地达到政策目标,还与生育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有密切的联系。难怪有研究提倡要“跳出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圈子”。如果说对计生工作的就事论事实内部治疗的话,那么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建立起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外部击破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育观,从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应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估——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1101 [2]宁骚.公共政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教育失败案例分析

教育失败案例分析

于洁

【案例呈现】

1.我遭遇学生联合罢免

我是中途接手现在这个幼教班的,这个班级口碑不是很好,虽然这些学生将来都要走上幼儿教师岗位,但是她们入校的分数很低,很多的行为习惯都非常差。在情感上我是不愿意接手的,但最终还是服从了安排。

开始的时候,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班级也出现了喜人的进步。一个学期下来,我们获得了先进班集体的荣誉。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班上一个同学说:“这个新班主任真厉害,我们班从来还没有拿过这个荣誉呢!”旁听来的溢美之词,使我心里兴奋,因为我相信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自己的辛劳付出是值得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现在的班级,喜欢这个教室,我的内心也充满喜悦。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顺风顺水走下去,到第二个学期中途的时候,班级连续出现了几起打架的事情。尤其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先本来很融洽的师生关系,迅速恶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到了我的对立面。首先是三名同学,由于之前就背负处分,再次打架致使处分累加,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处分。而这三名同学把处分的责任归因于我,径直走到了我的对立面。接着,班级几个问题学生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对于她们的反复我显得有些不耐烦,因而在处理问题上有点急躁。当时的一个同学因为早恋的问题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对于她的问题我欠缺经验,用电话通知了家长。这名同学对通知家长很反感,当时就与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总之,那段时间,我和班上这几个学生关系相当紧张。

一天中午,我在往常一样的时间进班看午休,大家都在安安静静休息。大概一点钟的时候,我又去了一趟班级,却发现班级空无一人。我立即给班长打电话,电话关机。我给副班长电话,对方就是不接。我以为她们提前去上体育课了,没有太在意。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学校政教处打来的,说我班级同学现在在行政楼,政教主任说他们会处理这个事情。我的心当时就咯噔一下,学生怎么会集体出现在行政楼呢?下午,主任和我谈话了,通报了情况。说是学生到校长室反应情况,要求撤换我。主任说,学生的理由是因为我管理得太严了,受不了管束。主任最后还是肯定了我的工作。此时,我很想对学生发一通脾气,或者大哭一场,为什么我为学生付出那么多,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除了十多名同学之外,全班有三十名同学集体要求撤换我?

我该怎么办?还要不要做这个班主任呢?

【点评】 《让我们的教育如水》

点评人:于洁

看到中国评选幸福城市,成都以“慢生活”当选。很多快节奏的城市,虽然GDP指数很高,百姓却觉得不幸福。因为生活压力太重,感觉精神疲惫。

管理班级也是如此。

当N老师正洋洋自得于班级获得先进集体的荣誉,当虽然半路接班却感觉正顺风顺水的时候,却遭遇兜头一盆冷水,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问题就出在学生们感觉不幸福。用学生们的话来说,就是管理得太严了,受不了管束。在一个班级中,如果班主任是绝对的刚性统治而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他的学生就如同生活在水火之中,是完全没有幸福感的。的确,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时之间整个班级就像被熨斗烫过一样,学生们一下子被新班主任的严厉整蒙掉了。但是学生毕竟不是那块被烫了就不会再起皱的布匹,学生是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总有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有后进生会出现反复,当N老师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很生硬、很急躁、企图快刀斩乱麻的时候,当N老师的教育像给刺猬拔刺一般时,刺猬们选择了团结起来反抗。

缺乏充分沟通、过分高压的管理以及少数问题学生的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N老师的学生在第二个学期结束的前夕闹出了集体请愿撤换班主任的事件。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N老师的委屈:“我很想对学生发一通脾气,或者大哭一场,为什么我为学生付出那么多,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除了十多名同学之外,全班有三十名同学集体要求撤换我?我该怎么办?还要不要做这个班主任呢?”

当然要继续做下去,如果不能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的话,很可能就产生跟随一辈子的对做班主任的恐惧心理,这个阴影会追随N老师的整个教育生涯。

那么如何做下去?如何勇敢直面自己的失败获得反思,如何在失败中站起来努力修复岌岌可危的师生关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班主任要把内心的委屈找到适当的对象倾吐,把内心的不良情绪以恰当的方式排除出去,而不是积压在心里。否则这些不良情绪会在日后与学生的相处中不断地爆发出来,成为一种报复性地井喷。

我们后来了解到,N老师找了他的同事们倾诉了发生的这件事,事已如此,再多的抱怨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的反思。N老师能够第一时间找人稀释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也让自己有了冷静思考的可能性。

其次,必须直面这样的事件,而不能选择逃避。越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越是能够更快地处理好问题。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N老师在全班召开了座谈会。他个人也就前期的工作中的方法问题做了诚恳的道歉。在这样的真诚面前,在这样的“弱势”面前,学生们自然于心不忍(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更加宽容),于是给了N老师一个“留班察看”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师生之间总是显得有些隔阂的。一次的公开道歉容易做到,但是每日相处的尴尬如何才能化解呢?等待N老师的是一个更为棘手的冲突后遗症的处理。处理好了,可以获得凤凰涅槃式的重生;处理不好,会从此加重阴影走向消沉。

变则通,这是最好的方式。教师在这样的状况下,必须修正认知结构,要试着问自己之前是不是以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是不是有揠苗助长之嫌疑;之前的一些做法有没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意见;是不是被表面的成绩迷花了眼,对平日的一些细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否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有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过学生们的感受。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上更新了,就要放慢班级管理的节奏,把要达成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选择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主动的去和学生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

的确,沟通是最重要的。从前N老师觉得委屈,自己那么辛苦付出那么多为何不讨学生喜欢反而遭遇罢免,就是沟通上出了问题,学生们除了看到先进红旗挂在班级外,没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那么红旗和荣誉就成了班主任一个人的,而不是全班同学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把自己内心对优秀班级的追求内化成全体同学对优秀的追求。

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从他们的眼中教师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做老师的要善于蹲下身子、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对教师提出抗诉的时候,就像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一样,老师要引起充分重视,并做必要的反思和适时的改变。

想起泰戈尔那句有名的诗:不是棒的锤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孔子说:“水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的确,“或方或长”的工作方式、“流必向下”的工作信念、“和顺温柔”的工作态度,将会使我们的教育也如水一般静静地从孩子们的心田处悄然滑过。

【案例呈现】

2.他就这样自暴自弃了

为了确保升学率,初三一开学,我们学校将初三的三个班级来了一次大改革:打乱重组。具体的做法是:将初三(1)班拆掉,将原先(1)班中相对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调到(2)班(3)班,再将其他两个班级中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编到新的初三(1)班。

(1)班被我们老师戏称“维稳班”,(2)班(3)班称为“升学班”。我有幸担任(2)班班主任。

哪些学生能够进入“升学班”,是经过我们所有老师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讨论商定的。

张平是我们所有老师都认为头脑聪明、反应和接受能力很强的有潜力的学生,从(1)班换到(2)班,他将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重点抓的人头。我们(2)班的全体任课老师对他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但是分班后不到两个星期就发现问题了:张平上课爱开小差,经常走神,作业出现迟交或少写等一些现象,甚至到后来上课哈气连天,精神萎靡不振,作业不写。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聊天谈话才知道,原来他在初二的暑假里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学后,几乎天天上网打游戏,有时通宵达旦。

当了解情况后,我找他多次谈话,谈了沉迷于游戏的危害,学习对他的重要性等。我也请了他的父母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是事后他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收敛,没有改观,甚至越来越严重了。很多的任课老师向我诉苦和告状,每天耳朵里都是关于他上课睡觉,作业不做等等恶劣行径。

当所有的措施和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当又看到他在我的课堂上睡觉,我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火冒三丈,狠狠痛批了他,其中讲了一句让我后悔至今的话“你不想学就去(1)班,反正你也不想考高中”。他竟然真的就毫不犹豫地收拾了书包,搬了桌子和板凳到(1)班去了。

在初三最后的时间里,他看见我要么低头走过,要么绕道而走。初三毕业后,他最后上了一所人人都可以上的职业学校。

【点评】 教育不是过家家

点评人:于洁

初中或者是高中,都有学校采用这样的分班法:将全年级所有的学习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就做“维稳”的工作,确保其他班级的学习相对好的学生顺利升上高中。

被分在“维稳班”还是“升学班”,学生是风中的落叶,身不由己,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没有人调查过被分到这两种班级的学生的心情。被分到“维稳班”的学生也许无所谓,也许很伤心,也许从此自暴自弃。

但是,被分到“升学班”的孩子会觉得很庆幸、很珍惜、很感激老师吗?

老师们对“升学班”的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目标直指考高中,学生们如果没有亦步亦趋紧紧跟上老师,老师是不是就会特别失望以至于火冒三丈了呢?

张平就让他的班主任火冒三丈了。

我们暂且不谈张平的痴迷网络游戏如何解决,只谈班主任老师火冒三丈后说的那句气话。

先分析班主任为何火冒三丈。

放在第一位的心情应该是觉得自己看走了眼看错了人,曾经以为张平头脑聪明、反应和接受能力很强、有潜力,想不到一个暑假过后判若两人,痴迷网络游戏、上课睡觉、不做作业,班主任心头涌起的是深深的失望。

第二的心情是因为张平批评教育之后他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收敛,没有改观,甚至越来越严重了。在很多的任课老师的告状和诉苦之后,班主任的心情开始变得气恼起来了。

第三的心情是当所有的措施和办法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当又看到他在自己的课堂上睡觉,班主任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火冒三丈,狠狠痛批了他。那个时候,已经是无比愤怒的情绪了,班主任已经对张平完全绝望。

由此可见,最后这句气话的一吐而出,绝非偶然,而是不良情绪一步一步累积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人非圣贤,孰能不气?生气也是正常的,只是,班主任可不能随意说气话。

“你给我滚出去!”想不到学生真的滚了,班主任却着急起来了,还得硬着头皮去找回来,要不然出了事可吃不了兜着走。

“你去死吧,有本事去跳楼啊!”学生真的跳楼了,班主任背上了一辈子的良心债。

如此种种,大家在网络上也是经常看得到的。

“你不想学就去(1)班,反正你也不想考高中”。他竟然真的就毫不犹豫地收拾了书包,搬了桌子和板凳到(1)班去了。当时逞一时口舌之快,只为倾吐内心的愤怒与失望,想不到张平却真的走人了。

本身是叛逆期的孩子,加上沉迷于网络对学习不感兴趣,老师对自己的厌恶之情张平也了然于心,与其无趣地呆在(2)班,不如自己识趣“滚”到(1)班,省得自己每天被批评弄得面子全无,这也许是张平的内心想法。

而班主任的气话也让自己下不了台阶了,看到张平真的去了(1)班,班主任也抹不下面子,总不见得自己再去把他请回来吧,他自暴自弃,怪不得老师。老师也仁至义尽了。这也许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内心想法。

只是,让班主任内心不安的是:“在初三最后的时间里,他看见我要么低头走过,要么绕道而走。初三毕业后,他最后上了一所人人都可以上的职业学校。

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由得有些心情沉重:这孩子是被伤了心了。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我想就其中的一点来谈,那就是班主任究竟该如何管理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

●学会宣泄。

班主任每天要面对很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一个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绝对不能选择学生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尤其当任课老师来向自己告状的时候,会累积很多不良情绪在班主任心里,这个时候,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不能一触即跳地去找学生算账了,在不冷静情况下与学生接触,最容易激化矛盾。

●学会自我安慰。

当追求得不到时,比如案例中的对张平寄予了很大的升学希望结果却发现他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一样。比如当任课老师来告状的时候,可以和任课老师一起发发牢骚,说自己和他们都看走眼了。这样就可以把内心的失望情绪释放一下,说出来比闷在心里要好很多。

●意识调节法。

提醒自己为了实现大目标和总任务,不要被繁琐不快之事所干扰。毕竟一个班级那么多人,就算看走眼一个又如何。这样就不会一直盯着这一个而一叶障目看不到班级里其他的令人欣慰的事情了。

●语言节制法。

在情绪激动时,自己默诵或轻声警告“冷静些”“不能发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响”等词句,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建议班主任对自己能够有一个底线要求,那就是绝不让自己在班级里和一个学生当面发生冲突,有什么事情课后再谈,等冷静后再谈,经常性地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不能和他太斤斤计较。

●愉快记忆法。

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回忆从前张平在自己记忆中的美好形象,用愉快和赞赏的口吻表达自己对记忆

中的张平的怀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向上的一面;也可以在学习之外寻找张平的优点,不让自己一直盯着张平的学习成绩,不因为他的目前的不良表现而否决掉整个张平。这样的书信写作过程,就是展示班主任内心最柔软的一面的过程,把内心深处对张平的期待和目前的失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张平看到班主任最人性的一面。这样的书信递到张平的手里,因为书信的可保留性和可反复阅读性,比一些言语的反复效果要好很多。书信的交流既可以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也可以避开不良情绪的正面冲突。

●环境转换法。

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暂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有很多班主任习惯在课堂上揪住一个学生不放,比如上课睡觉啦、讲话啦、做小动作啦等等,停下本在进行的课堂教学而进行只针对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既浪费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让被批评的学生觉得失了面子下不了台,如果学生死要面子,犟脾气发作起来,那更是无法收拾。比如案例中的张平一转身走了,下不了台的反而是班主任。所以,当班主任看到张平上课睡觉的时候,虽然心里怒气冲冲,也要控制情绪,不如任由他睡觉去,自己照常上课,等下课后再做处理。

●推理比较法。

把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把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和别人的更加不开心的事对比一下,安慰自己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比如案例中的班主任可以对自己说:“我还算好的了,就那么一个差的,人家带(1)班的班主任那才叫一个苦呢,每天面对的麻烦事层出不穷。”再告诉自己,任何存在都有理由,之所以目前还不能改变张平,一定是还有什么方法没有用好,是否可以换一种方法试一试?就算自己真的到最后也不能改变张平,自己也是问心无愧的。可以把张平的情况作为一个自己研究的案例,这样,班主任面对的就不是一个每天给自己添堵的学生了,而是一个带给自己挑战的研究对象了。

●保持达观态度。

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实际生活中哪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呢?何况,我们这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就是不断变化着的学生,就算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他的班级里也不是波澜不惊的。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就是面对出现的班级问题和问题学生能够冷静思索,找到最好的解决途径。

做班主任,真的是一种修炼,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带上很强的功利心,多看到学生的长处,而不是揪着一点不放,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像过家家一样,争争吵吵、任性赌气,我们才会以自己美好的人格感染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实现我们人生境界的提升。

【案例呈现】

3.建立在学生痛苦之上的“幽默”

班主任做了二十年,自认为纯熟,境界随着教育阅历的增长而渐渐提升,也开始有了一点所谓的“名气”,一切都在自我感觉良好之中。然教育的问题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没有任何一个班主任带班是不存在问题的,而且问题往往就出在自己认为最擅长最得心应手的地方。

以我自己为例,和学生相处的良好关系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有亲和力、幽默感、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幽默感”,我认为我是个有幽默感的班主任,喜欢和学生开开玩笑,无拘无束。课间来到学生中,往往是走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上课时也是课堂气氛活跃,经常笑声不断。在班主任培训讲座中,我多次就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侃侃而谈,还专门提到过“具有幽默感”是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之一。没想到老革命也会出现新问题,而且还就出在“幽默”上。汗颜!这个问题出得好,给了我一个提醒——教育无小事,面对半大的孩子,再有经验的教师也大意不得。

事情就发生在不久前。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深爱着班主任事业的我再次披挂上阵,接下了一个高一新班。我深知新接班工作的重要,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小步推进。于自己来说,也需要调整。刚带完毕业班下到高一,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师生关系的重新建立,师生感情的重新培养——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有情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师生之间的情感既不是天生就有,也不能凭空生成,一定是在师生双方相处之中,在共同努力奋斗之中,在相伴而行共同经历的过程之中渐渐生成的。所以,从开学初我就开始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包括和学生进行常态的交流沟通。

写周记是我和学生交流的方式之一,一直坚持了很多年。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师生交流沟通的手段多元化,但是这个传统始终没有丢弃。我认为写周记、批阅周记非常有意义,学生总有一些话不便当面说出口,需要有一个通道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班主任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周都和所有的同学谈一次话,通过周记这种笔谈的方式,每周至少可以保证和每一个学生交流一次。利用周记我和许多学生拉近了关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布置周记有时候给一个主题,也有时候不限定内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关于周记我还有两个习惯,因为和这个案例关系密切,在此也需要特别说一下。一个是我会从每一次的周记中挑选出我认为比较精彩的,评为本周最佳周记;另一个是我有时会在班会课上朗读、点评几篇周记。最佳周记不一定是每次必读的,用于和大家分享的周记有入选标准,比如周记里谈到班级事务的热点,正好也是我想说的,以此作为引子,借题发挥。不过有时候也没有特别的意图,只是因为内容有趣,好玩,大家听了之后会哈哈大笑,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

这种形式其实也挺好,每次到了点评周记的时间,同学们都很兴奋,期待着听到精彩的内容。不过我有三个原则,一个是凡周记涉及到学生的隐私,绝不公开点评,第二个是一般情况下我会征求作者的意见,对方同意,我才会读;第三就是不公布周记作者的姓名。

这些规则看上去很完美,但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而这个“例外”往往就是因为过于自信了。开学两个月后有一周的周记,是无主题的,学生写得是五花八门。因为周记不是作文,不评分,所以质量差别很大。有的写得文采飞扬,十分精彩,也有的不仅字数少,而且内容干瘪,读起来味同嚼蜡。那一次的周记似乎普遍都很平淡,几乎没有好作品,读着读着,看到了一篇令我啼笑皆非的周记:

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学校组织我们一起去珍珠泉秋(“游”字漏写了)。虽然一开始我们都讨厌去那里,原因是我们以前去过好多次了。(此句不通,原文如此)

到了那里,我们先去看狮虎表演,看了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了狮虎的味道(?)。当时我还在吃东西,然后我就吃不下去了,和同学们聊天,门口处来了另一所学校的人,仔细一看是某某中学的学生,看完之后,我们去游乐场,看到那些项目,我想到去玩一下(?),看了下价格,我就都不想玩了。结果我看到了我的初中同学,于是,我们便和他聊了一会儿天。

下午我们几个一起租了几辆自行车去骑,骑到一个地方,突然一辆车的链子掉了,于是,我们一起去修车,过了一会儿,车终于修好,结果,不一会儿,我们的车又坏了,于是,我们又去修车。

最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难以想象,这篇语句不通,毫无文采和思想,如流水账一般的周记,会出自一名高中实验班的学生之手!水平比小学二年级学生写得都差,而且明显态度有问题,字迹凌乱潦草,难以辨认。基本上一路逗号,一段读完,肺活量小一点的人非憋死不可!他本来写作水平就差,而且根本没认真写,所以只能写出这等让人笑掉大牙的东西。读完后,我又好气又好笑,实在忍不住,写了一句批语:

嗯,这篇周记大有一年级小学生作文的风采!

周五的班会课,正好有点富裕时间,就拿来点评周记。点评的周记是事先选好的,读得效果也不错。但是,当我读完之后还没有下课,最后几分钟干点什么呢?眼睛一瞄讲台上的周记本,想起以前经常也会读一些搞笑的周记,干脆再把那篇“小学一年级作文”念一下,大家笑一笑吧。于是我翻出这位仁兄的周记开始读起来。因是临时起意,我没按原则征求那位同学的意见。平时和同学开玩笑惯了,心想就是搞搞笑而已,也没恶意,应该问题不大。

我的口才很好,读的时候语调很有意思,效果很好,一篇看上去不太好笑的短文被我演绎得笑料频出,底下的同学听得笑倒一片,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根本没人留意教室一角那个学生的落寞。

周记读完正好下课,在一片欢笑中班会课结束了。写那篇周记的同学,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多话,学习成绩比较差,可能因为这些缘故,和我交流得很少。我也比较忙,经常把他的存在给忽略了,我们很少说话,特别是他,几乎从不和我主动说话。但是,那天他居然破天荒地主动和我说了一句话,是问我这一周的周记有没有主题,当时已经放学了,我随口告诉他,没有主题,随便写。他说好,道了一声老师再见后就离开了。

我还沉浸在刚才班会课的喜悦中,和他说话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也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一直到第二个星期一。

新一周的周记交上来了,我每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周记、改周记。当我翻看到他的周记时,我觉得有点异常,还没看内容,我就感觉到了。因为他的字写得向来不好,看得很吃力,但是,那一次的周记却是一笔一画写得非常工整,而且字数很多,条理清晰,和前面的周记判若两人。显然写得很用心。再看内容,更是吃了一惊,整篇周记几乎都是在“声讨”我,对我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从教学到教育,到和学生相处,意见几乎是全方位的。自打我有让学生写周记的历史以来,这是绝无仅有的——学生给我提意见的有,这也是我布置周记的要求之一,但通篇声讨班主任的还真没有见过。其中,他重点谈到了我读他周记的事:

“„„我还认为读周记是不对的,即使再差也不至于读出来,班主任你(应该)挑两本好的周记,而且我认为班主任即使读出来,也只要读出大概的意思。即使你不报出名字,同学下课一定会找出周记的作者。„„”

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幽默”对他的伤害。本来是想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却把这种快乐建立在对他写作水平低下的嘲讽上,我联想到对他周记的评语,这种感受就更深了。我仔细地回忆、反思,发现过去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因为读一些搞笑的周记一直是我班会课的花絮之一,但是以前为什么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我再反思,那些其他曾经被我读到周记的孩子为什么很坦然淡定的样子,甚至和大家一起笑?对孩子的个性缺乏了解不是借口,因为应该是知道他性格内向的,以我这么多年带班的经验,我应该能预料到他的周记被读后,和其他那些大大咧咧的孩子表现会不一样,而且还是这样一篇让给所有人发笑的文章。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想来还是自己过于托大,自认为能很好地掌控和学生的关系和局面。

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是最大的原因。我这个平时总把对学生的爱挂在嘴边的老师做出这种事,真的让我自己也失望了。

很多在成人、在老师心里认为不重要,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大事。特别是像他那样的学生,成绩不好,性格内向,本来就对老师的评价很敏感,对老师说的话有一定的戒备心。他在周记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害怕遇见班主任。”从开学以来我一直全力打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平时和学生开玩笑,但显然我做得还很不到位,一个让学生“特别害怕遇见”的班主任绝不是一个好班主任,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更何况也许还不止他一个。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里的每个人都是不可以被忽视的,这位学生还在周记里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我希望班主任要彻底进入这个集体,不要只和好同学交流,还要照顾一下你不太关照的人,要以一个亦师亦友的身份来与我们交流。”虽然我从未在班上有“好学生”“差学生”的说法,也无此想法,但是这位同学还是把自己划入了“差学生”的范围,难道说我虽然没有说出来,但行为上已有所表现?

无心之失,给一个无辜的孩子带来了心灵的伤害。虽然在后来我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这位学生也很快和我冰雪全释,但是,这件事情依然带给我无尽的后悔。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阴沟里翻了船,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案例。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真实案例。

已经有2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某女教师,带着高二女生去秋游,在一个不高的土山上,走在她前面的一个女生一脚没有踩稳台阶,仰天摔倒。急忙扶起的时候,女教师问她要不要紧,并且查看头部是否受伤。女生笑着说没事,女教师摸到女生后脑勺有个小包,很是紧张,但看到女生一切行动自如,言语举止也没有任何一样,脸色也不错,就稍微放心了一些。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女教师非常认真负责,一路伴着这个女生一起游玩,一路询问有无不适,女生都笑言一切都很好,到傍晚回校的时候,女生后脑勺的小包已经变得很小。女教师才放下心来。

她判断这件事情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了。于是和女生挥手告别。

女生回家后吃晚饭睡觉,第二天早晨,父母发现她已经死在床上。

医生说是脑出血,应该是由摔伤引起。

【点评】

常在河边走,如何不湿鞋?

点评人:于洁

女教师得知情况后,去女生家吊唁,女生父母令她在女生遗体前下跪,只因她没有告知他们女生摔伤的事情。

女教师长跪不起。

这个案例,后果比“幽默”这个案例严重,但是,原因是一样的。正如“幽默”案例中班主任的反思所言:教育无小事。

我甚至经常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做班主任。任何大意轻心都来不得。这是常在河边走却不湿鞋的最重要的原则。

此外,“幽默”案例还告诉了我们其他一些东西。

1.关于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亲密无间的,正常的师生距离是若即若离的,而这一切都需要相互磨合,悉心经营。很多老师都喜欢和学生开玩笑,幽默,虽然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但也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对象,也决不能因为要博得大多数人的高兴就牺牲少数人哪怕是一个人的自尊。案例中的班主任过去和同学用读周记的方式开玩笑没出问题,应该是因为学生的大度而不是说该班主任做得对。只要问题的本质没有意识到,出问题是迟早的事。事情看似不大,但是反映了班主任在工作态度上的问题不小。

2.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部分学生是不和班主任计较的,顶多在心里有一阵不爽。有很多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承受老师的各种批评指责甚至是冷嘲热讽,一路走来,心理素质也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了。有很多的班主任尤其是教龄较长所谓见多识广的老班主任,渐渐就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觉得他们在自己强大的气场前是不敢反抗的,于是说话肆无忌惮,甚至有很多话说得极其难听,全然不顾学生内心的感觉。殊不知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几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门功课,很少有学生因为喜欢某门功课而喜欢上这门功课的老师。如果去调查学生为何喜欢这个老师,答案也许五花八门,但是共性的部分一定是这个老师很尊重自己,不会随意地伤害自己。

有一些班主任评价某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这个学生脾气蛮好的,骂骂他他不生气的。”而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这个学生骂不得的,稍微一骂,他眼珠子就瞪出来了,盯着你看,吓死人!”

这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了。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不瞪着你的就真的不生你气,只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不会和你当面顶起来。

案例中的这个男生就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他的做法是可取的。

首先,他没有当场发作,当班主任忘乎所以陶醉在自己的幽默中时,当全班同学被班主任引得哈哈大笑时,他选择了沉默。

其次,他没有在沉默中爆发,也没有在沉默中死亡。他选择了有理有据地申诉。

在周记中,他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把自己的一些关于对班主任的看法和班级管理的想法和盘托出,令班主任大吃一惊。也让班主任对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幽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个学生的出现,让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及时的更正,假如今后这个班主任在带班方面有所进步,那么这个学生的直言功不可没。

再次,当班主任选择了真诚的道歉,这个学生很快就和班主任握手言欢,这是难能可贵的,学生的心胸气度,有时候比成年人更加宽广。

3.关于老班主任

班主任的老和医生的老一样值钱。带班阅历的丰富带来了经验的丰富。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经验丰富也是一面双刃剑。

以一个医生为例:某人肚子疼痛去医院看病,老中医等他坐定诉说了病症后,二话不说,直接开了药方,让他去抓药。前后时间不到一分钟。病人心里犹豫,这就看好病啦?他又来到另一个医生那里,那医生听完后,让他躺下,在他肚子上按了几下,询问他哪里疼痛,然后再开方子让他去抓药。前后时间大约五分钟。病人觉得很放心,去抓药了。

虽然两位医生开出的药方是一样的,但是病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老班主任们往往也和老中医差不多,遇到事情后凭着老经验,三下五除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却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很多老班主任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需要太小心谨慎,还有的老班主任觉得自己掌控能力强,就算出了什么小问题自己也能hold住,不就是前一个巴掌后一颗糖嘛,自己熟练着呢。往往这样的漫不经心,这样的“举重若轻”,就在不知不觉中伤了学生的心了。

如果学生们都不像案例中的那个学生一样来为自己申诉,那么老班主任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何不妥。

学生的心,是玻璃做的,破碎了就很难再愈合。

淹死的很多都是会水的人。

阴沟里容易翻船。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

也许这样的句子要经常在心里唠叨,才能够消灭老班主任们的自以为是。

要感谢案例中的那个学生,给所有的班主任们敲了警钟:教育无小事,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教育是大事,永远要谨言慎行。

【案例呈现】

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蒲公英的漂泊:于老师您好,自从听了您的讲座,一直很关注您的博客。作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是中途接的班。现在接班已经近一年了,但总感觉和学生之间没有那么亲近,师生的感情不深。最近最让我头疼的是班级的纪律特别的差,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如此,语文课还稍微好点,但是这些课堂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面积的说话,走神。晚自习也是这样。我很苦闷,希望您能指点迷津,帮帮我。谢谢您。

【点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再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自然不能使人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每一次学习之前,如果不给自己规定具体的任务,不限定时间,则学习时就会松懈拖沓,容易分心。

比如你提到的晚自习,你的学生会大面积讲话,很可能的原因就是学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觉得没事干了,可以放松一下了。这样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后预习复习的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预习复习的习惯呢?

第一步:在晚自习的后半段时间先做个调查了解:哪些同学已经完成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了?请举手向老师示意。

这个第一步,是给出这样一个强烈的暗示:老师会进行作业效率的统计。那么,平时那些松松垮垮做作业三心二意的孩子就会慢慢不再浪费时间,开始抓紧做作业。

你也可以把那些已经完成的作业收上去,做一个简单的检查,一边检查一边进行表扬:嗯,某某的字迹真端正;嗯,某某的作业比昨天有进步哦;嗯,某某今天的学习效率很高嘛„„在这些表扬中,一定要有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就算他的作业和成绩优秀的学生无法相比,也要给出正面的积极暗示。

第二步,晚自习后半段在教室里走动,给出明确暗示:现在,老师要来看看那些做好笔头作业的同学是怎么进行自习的了。某某,你接下来准备干嘛呀?某某,你呢?

当学生说出自己下一步的打算时,要给予肯定:嗯,不错,你很会学习。

在教室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且不断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嗯,某某真会学习,把今天所学的英语知识点都归纳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了,那他将来考试前的复习就省力啦;嗯,某某很聪明,知道自己数学方面比较薄弱,就自己找课外的题目来做;嗯,某某很有超前学习的意识,在预习明天的课文了;嗯,某某的学习方法真好,把做错的题目归纳在一个本子上,纠错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啦„„

这个表扬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给全班同学如何进行自习的过程。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问题就是没有具体地教学生如何自习,而是笼统地下命令说:认真自习,不许讲话。

假如这个班级是你半路接手的,我比较建议你在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自习习惯前辛苦一下,你可以自己多值几个晚自习,也可以和值班老师多沟通,还可以给值班老师一个记录本,让值班老师写下哪些同学认真或者不够认真。

第三步,我非常建议你建立家校联系单,因为你们的学生如果是上晚自习的话,应该是住宿的较多,孩子一星期在学校,家长是不大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所以家校联系单就是最好的家校沟通的桥梁。你可以把那些晚自习上很会学习的学生在家校联系单上进行表扬,这个表扬不仅仅是写个名字,更要把他的具体行为写出来。这个给家长看的过程,是对学生的一个提醒:只要你做得好,我一定告诉你家长。

如果哪个学生自习课不认真,你可以私下谈心,给改正的机会,如果有进步,就大力表扬,如果第二次依旧不认真,就再次提醒,第三次也这样,并且说明给了机会后还没进步,那么就要在联系单上公布了,这样全班同学的家长都会知道某某不认真。(表扬名单可以连名带姓,批评公布的方式可以采用学号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并且要说到做到。

表扬要多,批评要少,如果批评的名字一大串,就完全失去了批评的效果。

这个过程也是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的过程。班级的其他方面比如值日生、早操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扬和批评。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经常性下班级,与学生交流。

这个用心观察的过程,也有利于班主任将来写品德评语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不再空洞无物。

2.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对他而言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意志稍一薄弱,注意力便会分散。

课堂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教学也反过来对纪律有很大影响。讲课水平高的教师纪律问题自然少。只有那些讲课不吸引学生的教师,才乞灵于严格的纪律。因为你不爱听,所以我只好逼着你听。这实属无奈。所以,教师不能单方面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上是否单调死板,没有采用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进行到20分钟时,会有绝大部分的学生注意力没有一开始那样集中了,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老师就要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调整一下课堂气氛,采用提问啊,上黑板练习啊,小组讨论啊,等等方式来继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还是会有个别学生注意力涣散,想和别人讲讲话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动声色的方式来提醒这样的学生,比如走到他身边去讲课,比如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善意地提醒他认真听课,比如叫他边上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使他周围的同学意识到老师在盯着自己这一块地方,教师不要因为这样的个别学生而停下讲课浪费全班同学的时间,可以在课后和那个不认真的学生个别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人与人尚且有这样的区别:有规则意识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何况小学生呢?

所以,不要把学生上课讲话上升到品德问题,这就是个需要我们反复提醒不断纠正的行为习惯问题。

3.通常有些孩子会借由许多负面行为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上课说话就是一种。

现代重质不重量的小家庭里,孩子在家总是备受呵护,但是在团体里上课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只是许多学生中的一个罢了,并不重要。已经习惯大人嘘寒问暖的孩子,在教室里,如果得不到平日在家中所享有的关爱时,就容易做出一些负面的行为,来吸引老师对他的注意。

如果只是心理层面的需求,假以时日,便可以将孩子导回正途。情况比较严重的是孩子有生理方面的障碍,这时就需要老师家长多关心、注意观察孩子在家与在校的行为与生活习惯,以确定孩子没有视觉、听觉、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问题,如果有任何疑虑,最好及早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及早治疗。

4.过度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别人干扰,参与讲话。

比如下课时或者刚上完体育活动课,大脑依旧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没有调整到静心听讲状态,都容易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还要再交流一会儿。

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预备铃响后课代表上讲台领读,一直读到任课老师进入教室。这个过程虽然只有三分钟左右,虽然不一定可以使全班都进入朗读状态,但是却对安定全班情绪,做好上课准备有极大的好处。任课老师进入教室后可以先听一两分钟朗读再开始讲课,这样的一两分钟就可以使全班同学的心思完全安定下来。

另外,假如你的学生是住宿的,那么,你还要去了解一下宿舍的情况,是否有学生在宿舍里不按时

睡觉,或者聊一些电脑游戏之类的比较容易使人兴奋的话题,以至于在课堂上还要进一步交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上课不走神。

5.也有一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这是孩子的认知发展问题。刚进入学龄阶段的孩子,一时还没办法适应学生生活与规划,对老师的要求不甚明白。尤其年纪小的孩子,一开始踏上正规的教育体系之路,就刚好进入规定较严格的学校、遇上比较遵循传统教学法的老师时,孩子往往无法从自由发言的家居生活,马上调适到要举手发言的学校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在教室里自由开讲的现象。习惯成了自然,就很难一下子纠正,那么就需要老师的无比耐心,加上一看到稍有进步就马上表扬,才能慢慢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们一边寻找原因一边提出整改措施。另外,如果老师觉得一直考班主任盯着不是个事,最好要利用好班委干部在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管理好班级纪律,那么,我们也可以教会班干部管理班级纪律的方法。

如何让班委干部既管理好了班级纪律,又不纠结于是不是会被同学骂给老师打小报告?

我一般教给班干部这些方法: 方法一:有言在先,打好预防针

课堂纪律要靠预防为主,尽量避免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那就是要采取补救措施了。为了更好地预防,可以先制定好纪律制度,分清奖励与批评措施,请班主任或在班会课上由班干部当众宣读。

纪律委员可以和班委会一起向班主任提出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当时机开一次班会课,进行一次搞好课堂纪律的讨论,甚至可以把小学科老师邀请来参加,讲清课上哪些事该做,哪些是不该做,哪些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哪些则是允许的,并将课堂讨论的结果写成条文,在班级里粘贴出来。班委会也可以安排好值日班干部,在课前做好提醒工作。这样就排除了同学们对班干部打小报告的猜疑。疑虑打消了,班干部就好大胆说话,维持课堂纪律了;同学也就不大会故意跟班干部作对,捣乱了。

方法二:好心提示,留足面子

一个大班集体,肯定不像一个人那么好统一思想,也不容易做到整齐划一,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不一样,说课堂纪律好起来,马上就能好起来。班干部可以人人担当起职责来,分

小组管理,耐心地说服,并以身作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过程中讲究方法,大家都是同学,面子还是要顾及的。可以采取这么一些方式方法来提示:

1.目视法。在自己与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所坐角度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运用目光来提示他(她)。违反纪律的同学,通过暗示,会不知不觉改正了。

2.触碰法。当自己与违反纪律的同学靠得比较近的时候,可以用手或脚暗地里触碰一下,让其明白自己违反纪律了。一般同学也会马上改正的。

3.纸条法。假如是在自习课上,没有老师在教室里看管,如果自己的座位与违反纪律的同学坐的角度位置不临近,可以采用写纸条的方法,在纸条上提醒他,语言一定做到平和,如“请勿说话”。走下位置,不动声色,递给他,再悄悄回到自己位置上。违反纪律的同学一看,觉得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微微一笑,马上停止了。要注意的是,传纸条的方法要慎用,因为很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误解。

4.遮掩法。就是故意旁敲侧击,先帮违反纪律的同学遮挡过去,保住他的面子,让其从中醒悟,管好自己。可以这样说:“某某,你向同桌借笔,声音放小一点。”某某自然会明白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肯定要收敛的,没有失掉面子,也就不大会跟班干部对着干了。运用这种方法,口吻一定要亲和,不要居高临下。

方法三:友情谈心,亡羊补牢

课堂上,万一没有很好地制止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的话,课后就要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很多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并不是他有意而为,而是他管不住自己。作为班干部或好友就要劝阻和鼓励他改正。在课堂上先放一放,课后像好朋友一样谈心,耐心地问他上课讲话的原委,说明课堂违反课堂纪律的危害,让他心服口服,也能更好地搞好同学关系。

方法四:发动群众,人人有责

课堂纪律不好,不仅仅是一两个调皮捣蛋同学的原因;管好课堂纪律,也不是一两个班干部的责任。班委会可以在寻求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支持下,自主地发动班干部、同学,让人人都参与课堂纪律的管理。班干部及时提示自己身边的同学,行为习惯好的及时提醒自己的同桌。这些方法可以在自修课上运用。

以上是我经常用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用。班级情况不同,学生年龄段不同,还请你能够针对本班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看到了你提问中的一句话:师生的感情不深。这一个恐怕是你最需要花力气的地方。当师生感情很深以后,教师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威信时,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案例呈现】

《你别多管她,可能比现在要好》

女生佳学习成绩优秀,初一第一学期被被评为品学兼优生;个性鲜明有主见,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父母的事业小有成就。

初一第二学期发现她穿着打扮有变化,要求穿的校裤时常被修身的铅笔裤替代,发型一直在改变,体育课上同学时常将其与班级一男生联系在一起。期中考试以后,任课老师反映她上课经常睡觉,一天午自习,天气比较热,叫之至教室外询问原因,她支支吾吾,并将手臂藏在身后,我看到她还穿着长袖衬衫,遂问“手臂怎么啦?”她的目光始终在躲闪,不敢与我对视。磨蹭了半天终于将手臂展露在我面前,“GS”两个字母被深深地刻进了肉里(GS=那个男生名字的缩写)。后了解到,女孩非常喜欢这个GS男生,而男生却不理睬她。其他同学反映佳经常用刀将手臂割破。

从孩子的身体健康角度考虑,下午我将学校了解到的情况在电话中如实反馈其母。晚上接到了其母电话:孩子在校是否还有其他事情?同时在电话里已听到佳的大哭声。其母说“我还在她床头拿到了一包香烟啊”,我问,“你们是不是打孩子了?”母:“扇了她耳光。”“打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本来是好好说的,但是我们看到她抽香烟了,就光火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来到教室想看看佳怎么样了,发现她的课桌上什么也没有放,满脸的愤恨端坐在课桌前。当我走过她身旁时,她斜视我,此时我知道孩子已经在“恨”我将此事告知父母了。随后,我接到其母电话,请我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变化,我将孩子请到教室外对话。

师:昨天爸爸打你了?

生:是的,打我脸了。孩子怒视着我!师:你哭了,妈妈哭了吗? 生:哭了。

师:打在你身痛在娘心。你认为昨天的挨打是因为我把你在学校的情况告知父母? 生:沉默„„从眼神中看出:孩子不是在思考,而是想说“因为你的告状,我才挨打的”。

师:作为老师,我有责任要将你在校的一些行为反馈给你父母,同时你又是刻字在手臂上,万一被细菌感染怎么办呢?

孩子以无声对抗我的有声,同时眼睛直直的盯着我,似想用眼神来秒杀老师。我很内疚,因为我不了解家长的粗暴,致使孩子被打。

在我内疚的同时,突然得知,孩子将我的照片贴在学校贴吧上,并且自己穿着多重马甲,污言秽语对我进行评头论足,此时我的内疚已荡然无存。但是碍于面子,我希望能借助其母的力量将网络上对我照片评论的帖子删除。随后电话其母说“孩子最近成绩直线下滑,和上网可能有很大关系。孩子在网络上还时有对老师不尊重的言论,请您提醒孩子,删除自己一些不妥的言论!”

我心里暗想,别给我惹麻烦,我不想和一个孩子对着干,更清楚和孩子对着干的后果。一天中午,其它班的女生告诉我佳在楼梯口和一个初三的男生抱在一起KISS。第二天午自习前,我到了教室,“跟我出来一下!”我和佳又一次对话。她站到我面前,一脸无辜。师:昨天在楼梯口干什么的? 生:不说话,看着我。师:女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啊。生:还是不说话。

我说了很多有关与异性交往要有度之类的话,后来发现她完全听不进心里去。我也就不说,让其回了教室。

佳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当她和我因为换座位的问题再次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生气的问:“以后需要老师管吗?”她说“不要”。我失去理智地说了声“可恶,进去”。孩子的脸一下子白了,默默走向自己的座位。

为了修复紧张的师生关系,初三寒假我说服了佳到连云港(我老家)游玩,希望孩子在看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后,能有所促动,并能将学习的心思收回来。寒假在连云港的5天里,我们相处的很愉快。

佳的中考成绩较初二时有了明显进步,被一所职业中学录取。

教师节前师生小聚会上,她准备的那一大束鲜花,让我激动不已。在聚会接近尾声时,我说了句: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进了自己想进的学校,非常好!佳紧接着说:我不好!我说了句:为什么不好?是自己没努力还是老师没努力!佳说:我自己没努力是主要原因,不过„„另一女生接着说:初二时你别多管她,可能比现在要好!说完孩子们“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每每想起 “你别多管她,可能比现在要好”,就让我内疚不已。

【点评】

“管”与“不管”

点评人:于洁

看完这个案例,我理出了事情的头绪:

女生佳同学初一第一学期学习成绩优秀,个性鲜明有主见;

初一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叛逆期;

爱打扮,暗恋男生,手臂刻字----班主任电话告知家长,家长打佳同学; 班主任与佳同学第一次无效对话,佳同学恨班主任告状;

佳同学在网络上发表对班主任不尊重言论----班主任电话告知家长;

佳同学在楼梯口和初三的男生抱在一起KISS----班主任与佳同学第二次无效对话; 佳同学因为换座位的问题再次与班主任发生矛盾----班主任与佳同学第三次无效对话; 佳同学与班主任矛盾完全激化。

我们发现,班主任对佳同学是密切关注的,而这个关注,在佳同学眼中就是自己被严严实实地管着了,因为班主任给家长的电话告状,致使班主任的管延伸到了家中父母的管。佳同学感觉自己被完全束缚住了。在理出来的案例头绪中,我们发现佳同学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而班主任的怒气也在不断上升中,最后双方矛盾完全激化。

而毕业后孩子们的一句“你别多管她,可能比现在要好”,使班主任产生了内疚,同时也让很多班主任变得迷惑起来,难道看到佳同学的这些不良行为,真的可以不管吗?

当然要管的,只是,不是案例中的班主任这样的管法。

我们发现,案例中的班主任的管主要是以批评的方式出现,而且是一发现佳同学的不良表现,班主任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并进行批评。

如果我们把学生发生的不良行为比喻为一个烫手的山芋,那么,班主任如果在这个山芋刚出炉的时候第一时间冲上去要把它吃掉,那是要冒着被烫嘴的风险的。

如果我们把学生发生的不良行为比喻为一个浑身是刺的刺猬,那么,班主任在那些刺完全张着的时候冲上去要揪住这个刺猬,那也是要被刺伤的,而刺猬也是无法抓住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喝不了热粥,说的都是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时机和节奏,把握一定的火候。

何况,当不良行为发生的时候,班主任的心头是又急又气,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情绪容易失控,言语行为都有可能不得体,无法冷静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更无法冷静智慧地解决问题。

佳同学初一下学期以后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作为女孩子,她开始变得爱打扮,暗恋某男生,这也是正常的青春期现象,为何班主任会格外关注呢?

因为反差太大。班主任眼中的佳同学形象一直定格在品学兼优,个性鲜明有主见,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的初一第一学期阶段,对于佳同学变化如此之大的深层次原因(比如初一的寒假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佳同学暗恋那个男生从何时开始),班主任没有经过很好的研究,而是在强烈的反差面前失去了冷静的分析和判断,犯了急躁冒进的大忌,没有悄悄地和家长面谈了解情况,也没有当面和家长商量好共同教育的对策,而是莽撞地把情况通报了家长,由家长单方面去处理这样的棘手问题。

可以想象,家长接到班主任电话后内心的气急败坏,再看到女儿房间的香烟时,气急攻心,耳光就甩上去了。

后来的问题,都从这个耳光开始。

表面看这是家长的问题,没有很好的措施去耐心地教育自己的女儿,实际上是班主任的急躁不冷静情绪影响到了家长。如果双方在电话中能够在了解情况后冷静地商量出一些对策,唱好双簧,那么事情不会演变到后面的一系列师生激烈对抗。

有时候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家长、教师、同伴以及其他的人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导致的。一方面,关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强化物,会促使学生不断用不良行为吸引他人的关注。特别是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最无法忍受太多的关注管束,凡事喜欢逆着来,老师越批评,他们越是要一错到底了。学生的不良情绪也在不断放大中。

另一方面,关注会进一步使关注者自身(如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难以忍受。这个时候的班主任眼中,已经无法再看到佳同学身上的其他方面了,完全忽略了佳同学的优点,班主任的眼睛如果始终盯着一张白纸上的一个黑点子的话,这个黑点子会不断被放大的。班主任的不良情绪也会随着放大。

于是,双方都像一个火药包,只要有导火线点燃,双方都会爆炸。这就是很多班主任和学生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的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班主任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掌握分寸、掌握时机、掌握节奏、掌握火候去处理问题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上课中一个平时一直喜欢耍宝的学生不认真听课,扮鬼脸,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很生气叫他坐到讲台旁边,自己好对他进行监督。该生又扮了一次鬼脸再次引起学生哄笑,老师火冒三丈,要把该生拖出课堂,拉拉扯扯中,师生双方发生了激烈矛盾。课堂秩序大乱,课程无法继续下去。

在这个事例中,老师的不正确处理在哪里?原来,讲台旁边的位置更加能引起同学注意,学生耍宝的行为有增无减。

正确的处理:忽略该生的表现。等课后再与他单独交流。教师应该要避免在课堂上和一个学生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到全班的授课。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当场的“不管”就是等烫手山芋冷却后再来更好地“管”。冷却后的“管”是在教师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掌握了很好的火候和节奏的真正有效的“管”。

正如儿童哭闹着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不予理睬,冷冷走开,等儿童哭闹一阵后自觉无趣自己收场。如果儿童哭闹时父母去哄或者去责骂,只会使儿童哭闹更凶。如果第一次父母去哄后无效父母选择了妥协的话,那么今后就无法再制止儿童的无理要求了。

由此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冷处理,不是冷漠不管,而是耐心等待时机,再切实有效地去管理。但是教师要正确使用冷处理,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我们再举个例子:

A同学上自习课时总是坐不住,经常站起来离开座位。每次他这样做时老师就会批评和阻止他,同学们也会注意他。他很得意,并没有老老实实服从老师教导的想法。一天上课时A同学又站起来,老师忽视,不予关注。

A同学感到很奇怪,进一步试探,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老师也努力不予理睬,A同学更加得意开始满教室的走动。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大声呵斥了他,他回到了座位上。但从此A同学上自习课站起来走动的行为有增无减。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要注意,在学生的不良行为消退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消退爆发。学生由于失去了关注等强化因素会有一系列的行为“爆发”,可能是问题行为增多,可能是其他异常情绪和行为,甚至是攻击行为。

A同学很典型的表现出了问题行为增多。如果这时候,无法坚持继续消退,则会使消退失败,并且以后再想使用消退难度会更高,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用行为“爆发”阻止消退进行的成功经验,第二次进行消退时其“爆发”的程度可能更加强烈。

正确处理:坚持不给予任何注意,并且要求同学们同样不加以理睬。

我们要了解学生不良行为消退的特点除了渐进性,还有个爆发性:问题行为一旦不再被强化,问题行为本身的频率提高、持续时间变长、强度增加,有时候还会表现为情绪躁动,攻击行为,甚至是异常行为。这种爆发,如果不能小心处理,或者“挺”不过去,那么消退的效果就很难显现。比如,老师不再用关注强化某个学生上课捣乱的行为时,他可能会“变本加厉”,捣乱的频率更高、花样更多。这时如果不能坚持,再次对他的行为进行关注,那么消退就失败了。

那么,回到本案例中,班主任该如何使佳同学的不良行为消退呢?

首先,与佳同学沟通,告诉她,老师理解她的一切行为,比如爱美爱打扮,比如喜欢某个男生,这些都是正常的,老师也对她的自虐行为表示担忧,担心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真心希望她能够爱惜自己。老师也相信她能够很好地走出青春叛逆期,能够处理好个人的情感。因为在老师眼中,佳同学有很多很多优点,比如„„

这样的个别交流,要选择很好的交谈地点,比如操场散步,比如很安静温暖的空间里,师生双方一起并肩行走,或者促膝交谈,要做到完全的真诚和平等。教师要完全摒弃强势的态度,摒弃训导高高在上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要给出两个重要的信息暗示:一是老师相信目前的不良行为会逐渐消退的;二是老师相信学生有完全的能力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目前的不良行为。

可以和佳同学谈妥一定的条件,比如给予一定的时日,让佳同学调整状态,力争自己消灭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实在不行,再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老师目前可以暂时不惊动家长。

这样的谈判,既让学生看到了老师的诚意和对自己的信任,也让学生有了改变自己的紧迫感。其次,与相关当事人沟通(比如学生家长、其他同学和任课老师等)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这个沟通,必须相当到位,比如,与佳同学的家长沟通时,必须教给家长沟通的正确方法,以免家长怒气升腾时做出不理智行为,导致学生认为老师向家长告状了。我同样主张班主任和家长能够找一个合适的空间平静交谈,把孩子的优点和目前的问题客观地谈透彻,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必须记住一件事情:当学生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要冷静思索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

如何让自己冷静,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别让自己只盯着学生的问题,不能被一叶障目,再看不到学生的优点。

当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正强化对不良行为进行改善。主要方法就是注意发现与不良行为相伴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有一些不良行为并非一无是处,善于找到不良行为的积极的一面,并加以正强化,同时避免生气和无效的批评、说教。

【案例呈现】

可惜,没有如果„„

已是深秋,凉意一阵一阵泛滥,午后的阳光给人以一种想出去走走的冲动,儿子喜欢看挖掘机轰隆隆上上下下挖土,我便带着他到与家一河之隔的工地上现场观摩挖掘机工作。

一群满身泥巴的工人说笑着朝我们走来,大概是他们的午餐时间了。“J老师,这是你儿子呀!你带他来玩?”一个工友停下来和我打招呼,我拉回我四处漫射的眼睛,看着面前的这个矮小的陌生的“泥人”,不认识,会不会是哪个学生家长吧,于是只能礼貌地附和着回答:“哦,你,你在这儿?“嗯,我在这里打工。”

“黄伟,快点,小心晚了,吃不到饭。”前进的人群中传来了一声粗犷而又充满暖意的提醒。“那,再见了,J老师!”说完,他就小跑着去追他的工友了。

“原来是黄伟!我竟认不出他了。”我不禁自言自语,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理的酸楚、爱怜冒到了我的喉咙口,往事清晰地在我脑海里打转。

那是2007年5月底,我歇完产假,接了黄伟所在的那个班,领导为了照顾我,第一个星期只是让我跟着原来的班主任杨老师熟悉熟悉班情,不要上课。第一天上班中午就见杨老师带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进了办公室,他手里拿着笔和试卷,随后就听见杨老师严厉而又诚恳地教育他说:“黄伟,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你双休日怎么连作业都不做了?为了掩人耳目还跑到小卖部补!”小男孩低垂着头,两只手局促不安地搓捻着衣角,一声不响。这是黄伟给我的第一印象。不久就放暑假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只是初初认识了那个班的44位学生。暑假过后,他们就初二了,学校拆了一个乱班,我又接了那个班的几个令人头大的孩子。这几个孩子能量太大了,逃学,打架,破坏公物,欺侮同学,偷家里的东西„„初二一年的精力几乎都与这几个孩子周旋了。期间黄伟除了时不时周一交不出作业外,似乎没有其他陋习了,而且他的成绩在班里还是名列前茅的。

在烦恼与繁忙中迎来了初三,学校与我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了学习成绩上了。我开始关注到黄伟,发现他一个暑假消瘦了很多,其他孩子尤其是男生个子像竹笋一样节节拔高,而他还是那么弱小。我从他那收废品的爸爸口中得知,他们夫妻在闹矛盾,他妈好长时间不回家了。随后我联系了他妈,他妈是一个小吃店的洗碗工,她向我诉说了她自认为的婚姻的种种不幸,去意已决,不可能再回归原来的家庭了。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也只能规劝,希望他们再委屈一年,等孩子中考完了再说。虽然他们夫妇口头都答应我了,其实也只是应付敷衍我而已。因为我经常看不到家长的签字,家长会也从来见不到他们的影子,有时电话也通不上。鉴于这种情况,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我找孩子谈心,黄伟告诉我,他每天回家都没晚饭吃,经常是拿父母给的一点零钱在外面买点面、面包之类的吃吃。周六周日就到开杂货店的舅妈家去。

这是他家里的事情,我能怎么管呢?我只能冠冕堂皇地给他讲一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男儿当志强

等大道理给他听听。黄伟周一的作业渐渐地经常不交了,后来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周一经常不来学校,常常是我联系他父亲问怎么回事,他父亲也经常茫然地回答我,他也不知孩子的去向。随后就是我以命令式的语气叮嘱父亲去找儿子,等到周三或周四孩子又来上学了,所有任课老师都对他摇着头连声叹气,我作为班主任只能苦口婆心地耐着性子教育、开导,孩子总是沉默不语„„周而复始,办公室的同事也都说我仁义至尽了,顺其自然吧!慢慢地我开始厌倦了,对他们一家子都失望了!黄伟的确是一个天赋极好的孩子,但过多的旷课,中考他没考上高中,差了3分!我也只能为他扼腕叹息:自作孽不可活呀!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由于这一届学生普遍比较差,我带得很累很辛苦,中考结束后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七月中旬的一天学校打电话我,说黄伟要到招生市场补录,由于他的志愿全是高中,分数又不够,先前的志愿只能作废了,由于联系不上他的父母,我只能晚上去他家里。

七拐八拐终于在一座古老而又破败的民房前停住了脚步,在他父亲打开那扇简易的木门的一霎那我惊呆了,里面杂乱不堪,有股味道扑面而来,黄伟又不在家,我站在门口说明来意后,他父亲说能考上高中他拼着老命也供他,考不上高中,什么学也不上了。我又劝说了一会,依旧没效果。难闻的味道夹杂着闷人的暑气迫使我有种立刻逃离的欲望。

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为这个孩子痛惜了,天智这么聪慧的孩子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我在他家门口5分钟都感觉承受不了,孩子怎么能孤独地整天生活在这里,感觉马路上都比他家好。我终于理解了他为什么双休日要跑出去了!我开始为自己的失误内疚,为什么不早点家访,为什么总是居高临下的地教育他而至始至终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考虑考虑?毕竟他只是一个孩子呀,为什么要他承受那么多呢:父母不和,家庭贫困,环境邋遢,内心孤独„„其实当时如果我能体察到这些,把他的情况告知学校,当时我校退休教师有一个“夕阳红爱心团”,有些空巢退休教师愿意领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回家提供免费食宿的。或者我收留他一两个月,他能多考3分,也许就不是现在这样了,就因为我的粗心我的怕麻烦,耽误了一个孩子„„

轰隆隆轰隆隆„„工地上机器轰鸣,身边来来去去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饱经风霜的工友,我想到黄伟这么弱小的双肩承受着这么辛劳的活儿,心里就像针刺一样„„如果如果,如果他真的上了高中就可以住校了,他的现状绝对就不是这样了,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后来的周六,有阳光的午后我又带着儿子去那个工地,可惜看门的大爷说为了安全,闲人不能进去了„„我很是后悔当时没问他要个联系方式或者告诉他我的联系方式,可惜又只能是后悔了„„

现在我能做的也只是心里默默地祷告,期盼能再见到他,祈祷他平平安安„„

【点评】

《关注,不仅仅是成绩》

记得有一次进山,看到一个山民正在用一个铁耙子,细细地把每棵树周围的厚积的落叶耙松,看看那几棵树,长势都很好,并没有什么病态,问他,答曰:等有病了再去关注它就来不及啦,平时也要关心关心的,给它松松土,透透气,树也有灵性的,它知道你在关心它的。

平时也要关心关心的,这句极其朴素的话其实道出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教育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教育不可一日曝十日寒。

由此我想到,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学生的成绩呈现退步趋势的时候,很多的班主任很快就关注到了,于是会很快采取行动,一般是采用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询问退步的原因,如果学生沉默不语,很多班主任就认定是态度不端正、分心、贪玩等原因造成的,于是教育再教育。而当班主任了解到是家庭变故造成的,又开始觉得惋惜然后是无奈然后是觉得无能为力,也就一声叹息后再教育一次,讲一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男儿当志强等大道理,所谓的励志,再不行,也就算了。

文章结尾处黄伟家庭的真实情况让我们心痛不已,而这些真实情况,是老师和黄伟相处的三年中完全不知情的。

里面杂乱不堪,有股味道扑面而来,难闻的味道夹杂着闷人的暑气迫使我有种立刻逃离的欲望。天智这么聪慧的孩子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我在他家门口5分钟都感觉承受不了,孩子怎么能孤独地整天生活在这里,感觉马路上都比他家好。我终于理解了他为什么双休日要跑出去了!

现在,我把案例中这个孩子的变化和老师的做法罗列下来,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症结了。

初一的时候:

我们看到原来的班主任老师的做法:“黄伟,你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你双休日怎么连作业都不做了?为了掩人耳目还跑到小卖部补!”小男孩低垂着头,两只手局促不安地搓捻着衣角,一声不响。

“最聪明”这个词,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是好好努力是完全可以考上好的学校的,我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你双休日怎么连作业也不做了”这是个问句,但是教师说这句话的用意却不在于追究不做作业 的原因,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愤怒,带有斥责的意思,属于无疑而问,也许教师内心深处已经自己给出了答案:“你以为自己聪明,所以就贪玩了,就偷懒了,就不做作业了!”“为了掩人耳目还跑到小卖部去补!”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更加明确了----“你的小聪明都用到歪地方去了!”

在班主任的这样一段话中,我们看到老师完全没有去研究黄伟不做作业的原因,而是在内心武断地下了结论,从而用了训斥的口气了结了这一次的不做作业。

我们也发现,黄伟没有做任何的解释,他的低垂着头和局促不安,看得出这时候的黄伟对于不做作业还是惴惴不安的,他还是选择了周一到学校补做作业的,也许他的内心还有些犹豫挣扎,要不要把家里的环境告诉老师,而那样的环境又是如此地羞于出口,何况,老师正在气头上,这样说会不会反而让老师觉得自己再找借口呢?于是,黄伟选择了沉默。

如果班主任能够及时了解到黄伟的家庭环境,赞扬他能够及时补做作业,并且帮他想办法周末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做作业,比如图书馆比如同学家等,那该多好。

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因为那时候黄伟很聪明,成绩也好,所以,班主任其实是不想深究他不做作业的,有很多的老师,对于成绩不好又不做作业的孩子是一究到底,批评教育外带请家长,而对成绩好的学生却只是批评一下就好了。

说到底,我们很多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其他。也许,在老师们的心里,还有那么一点委屈,觉得自己精力有限,光是那几个成绩不行的孩子已经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

所以,我比较赞成按照学号每天找学生聊一聊,聊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问一问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忙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虽然辛苦一些,但是,至少班级中不会出现不被阳光照耀到的死角。

初二的时候:

班里有几个令人头大的孩子。这几个孩子能量太大了,逃学,打架,破坏公物,欺侮同学,偷家里的东西„„初二一年的精力几乎都与这几个孩子周旋了。期间黄伟除了时不时周一交不出作业外,似乎没有其他陋习了,而且他的成绩在班里还是名列前茅的。

很可惜,黄伟的名列前茅的成绩让新任的班主任又一次忽视了他。我们再一次发现班主任的精力还是被那几个能量大的孩子占用了。“黄伟除了时不时周一交不出作业外,似乎没有其他陋习了。”我们发

现黄伟不交作业的频率在加大,但是没有引起班主任老师的重视,也许在班主任心里,觉得反正他成绩名列前茅的,所以就算不做作业也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所以,班主任没有放在心上。“似乎”这个词语,看出了班主任的浮光掠影。班主任还是没有深究黄伟不做作业的原因。

其实,几乎每个学校、每个班主任都会有这样一个习惯,把一些学生圈定为重点对象,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特殊学生,一般是容易出事附带成绩很差,班主任的大量精力就是和他们斗智斗勇,拉锯战从接手开始进行到他们毕业,学生和老师都松了一口气。其中有的学生被转化了,有的还是老样子,有的更差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他们都是班主任360度眼神关注之处,班主任唯恐一个疏忽,眼角余光没有瞥到而导致前功尽弃。

还有一些学生是所谓的免检产品,免检的依据就是忠厚老实或者成绩优异,有很多人认为班主任总是顾及两头(尖子生和双差生)而忽略了中等生,其实不然,有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成绩以外也是被忽略的。黄伟就是其中之一。

初三的时候:

学校与我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了学习成绩上了。我开始关注到黄伟,发现他一个暑假消瘦了很多,其他孩子尤其是男生个子像竹笋一样节节拔高,而他还是那么弱小。我从他那收废品的爸爸口中得知,他们夫妻在闹矛盾,他妈好长时间不回家了。

这是他家里的事情,我能怎么管呢?我只能冠冕堂皇地给他讲一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男儿当志强等大道理给他听听。黄伟周一的作业渐渐地经常不交了,后来到了初三下半学期周一经常不来学校。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班主任老师在初三的时候特别关注起尖子生来,众所周知的原因,到了中考,最重要的衡量一个班级成绩优劣、衡量一个班主任带班业绩的数据就是看这个班级重点高中考上了多少人。于是班主任开始了这样的带班策略:重点关注尖子生,确保能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查看中等生中有无可以上一上的学生,要是能够拉上去几个那就是赚了;对于从前一直重点关注的双差生,成绩可以忽略了,反正水到下游无力回天了,那就来个维稳,确保他们不要出事就好。

在这样的策略下,黄伟终于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到了这个时候,班主任才发现,他已经不仅仅是经常不交作业的问题了,他还经常旷课了。

所有任课老师都对他摇着头连声叹气,我作为班主任只能苦口婆心地耐着性子教育、开导,孩子总是沉默不语„„周而复始,办公室的同事也都说我仁至义尽了,顺其自然吧!慢慢地我开始厌倦了,对他们一家子都失望了!

真的很遗憾,班主任老师还是教育和开导。而这样的教育,停留在语言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见到过工人给老墙壁刷涂料,最重要最花时间最吃力的一道工序,不是刷新的涂料,而是用砂皮磨掉老的涂料,这样才能真正把新的涂料牢牢地刷上去。

我们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是如此,如果不了解到学生的深层次的问题,仅仅是言语表层的涂刷,班主任自己以为已经尽心尽力了,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表层的教育就斑驳不已然后剥落了。一次次地重复涂刷,到最后班主任筋疲力尽,学生也习以为常了。

这样的无用功也许每天都在进行着。遗憾的是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像案例中的老师那样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呢。很多的老师都是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问心无愧了。

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J老师内心的疼痛,是啊,一个孩子,父母不和,家庭贫困,环境邋遢,内心孤独,还有老师的斥责,他的三年,承受了太多他无法承受的苦痛,他是个沉默的孩子,没有选择诉说,没有选择眼泪,甚至到后来在工地上打工,他也是如此任劳任怨。

J老师是个好老师,在这篇文字中,她发自内心的怜惜与愧悔,让我们也为之动容。她没有把失败归因到黄伟父母的身上,而是更多的看到自己本来可以更有所作为,可以更全方面地去了解这个孩子的苦痛,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来改善这个孩子的学习环境,有时候,我们的确不能夸大教师的功能,可是有时候,我们教师做得更多一些做得更好一些,真的是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除了语言上的教育,我们再用手去拥抱一下学生吧,再用脚去走访一下学生的家庭吧,我们的教育场所,不仅仅是在教室与办公室,我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

成为阳光,照进每个心灵的死角;成为空气,渗透进每一个窒息的空间;成为风,吹走每个学生心头的烦恼;成为水,滋润每个干涸的心田。

也许很累,可是无悔、无愧。

案例呈现:

杜老师,化学教师,有一绝技,喜欢瞄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丢粉笔头,百发百中。学生佩服得紧,特别喜欢上他的课。那些被他扔中粉笔头的学生也不生气,大家哈哈一笑就好了。但是后来,在严格强调不许体罚学生的政策后,那个老师上课不再扔粉笔头了,结果他发现学生们很失望,上课觉得没劲了。现在这个老师很迷茫,到底是扔还是不扔呢?(这里有个说明,这位老师的课上得还是很精彩的。)

陈宇老师的点评:

呵呵,扔还是不扔,是个问题。老师迷茫在何处?不扔粉笔头了,上课吸引学生的杀手锏没了,学生上课没劲了,这课还怎么上?习惯了过去的热闹、有趣,现在的冷清令人难以适应。

老师们对这一做法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实这个案例当然是个案,它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无外乎这样几个:我们上课用什么吸引学生?学生喜欢的是不是就是我们要给予的?对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教师是迎合还是引导?

如果再深入一点,就是这样两个问题:优秀教师一定是被学生喜爱的(学生都不喜欢,那还能叫什么优秀教师?),但是学生喜欢(或者说被一部分学生喜欢的)的教师未必就都是优秀教师。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首先确立一个前提,否则不好讨论,因为我们需要举一反三,扔粉笔头是这个老师的做法,其他老师会有别的做法,只有讨论出共同的规律才有价值,否则,本文的讨论对没有扔粉笔头习惯的老师就没有多少意义了。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姑且不把扔粉笔头的行为看做体罚——一种学生能接受并喜欢,又没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还能增加学生兴趣的行为怎么能算作体罚呢?我们只是把这一行为作为老师博得学生喜爱甚至崇拜的一种个性化的技能,把这种技能(或者说技巧)放到课堂教学这个背景中来讨论。

在讨论中,我提出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那就是,评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好还是不好,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喜欢不喜欢,而是要看这一行为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帮助。当然,这种帮助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老师扔粉笔头的行为就不属于此列。上课不是教师的才艺表演,扔粉笔头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换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某教师的歌唱得很好(当然不是音乐教师),如果老师一上课就唱歌,学生也喜欢听老师唱歌,不唱歌学生就觉得没劲,这就和老师扔粉笔头是一个道理了,如果老师就是凭这个来吸引学生,那么就是对课堂教学是无助的。如果这位老师换一些做法,比如,把教学的知识点编成流行歌曲形式唱出来,朗朗上口,或者如果哪节课上得特别好,教师就在最后唱一首歌作为奖励,哪一个同学的发言特别棒,那么就对他唱一句歌词作为独特的表扬方式,这些行为就很好了,它把教师的主业(课堂教学)和个性(才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学生在接受了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对老师这个人的认可度大大提升,相得益彰。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这些优质元素和教学工作相结合,那么就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可以在教坛独树一帜。这里就有个重要的前提了,那就是教师自己的

课必须上好,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主业不能丢。如果教学水平一团糟,就靠那点才艺技巧吸引学生,那不是事。

话再回到扔粉笔头这件事上来。学生从教师扔粉笔头这一行为中能得到什么?扔粉笔头有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效果?学生期待这位老师来上课,是期待他的课,还是期待着看这节课上又有哪位同学要中彩了?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很多,用一个扔粉笔头的动作,大家一笑了之,是否以这样表面的热闹取代了我们对学生真正的关注?课后学生会不会模仿这位老师用粉笔头练功?(我想那肯定是有的)继而再继续设想下去,如果学生在用粉笔头互相砸来砸去,破坏了卫生事小,万一砸伤了同学的眼睛,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再深入想一个问题:扔粉笔头是否也是一种浮躁,无益于培养学生对做学问的认真严谨的态度?

也许,这一连串问题有点小题大做了,学生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学生意识不到没有关系,教师如果没有意识,那就不妥了。这位老师迷茫什么?如果他是一个智慧的教师,按照案例中提供的信息,他的课上得也很不错,那么,为什么不能想出别的方法吸引学生?为什么非要在“扔粉笔头”一棵树上吊死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生限于年龄、阅历、认知上的局限,他们往往对“好老师”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处于不同心理年龄、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行为,认可度是不同的。拿教师扔粉笔头这件事说,我们没有深入具体地去了解这个班学生对老师的这一做法的态度,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说,绝对不可能每个人都很喜欢这个做法,被扔到的同学也绝不可能都一点想法都没有。退一万步说,纵然是大家都喜欢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就是对的了吗?就算是这种做法无伤大雅吧,也绝对不能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划等号,充其量就是一个个人的习惯而已,没有它,课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不至于不能扔粉笔头了,连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吧?如果说学生因为不扔粉笔头就没兴趣听课了,那正是说明原来的方法有问题,说明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听课上。

如果这位教师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就是上上课,完全没有必要为扔与不扔而纠结,可以继续扔,只要学生不举报,领导不追究。如果不准扔了,那就不扔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这位老师的课本身上得不错,还想在教学方面有所发展,那就必须深入思考课堂教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靠这点雕虫小技,是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

所以,扔与不扔,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纠结,关键看当事人怎么看。扔粉笔头如此、爱唱歌如此、爱踢足球如此,所有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概莫能外,都是一个如何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效益的问题。

对学生的兴趣,要引导,而不是迎合。这个,与扔粉笔头好还是不好,体罚还是算不上体罚,无关。

没有粉笔头扔了,课就不能上好,就好比是没有电线杆,小狗就要被尿憋死一样„„呵呵。

于洁老师的点评:

让教师的个性特长成为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对学生做了个问卷调查:如果你的老师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同学采用扔粉笔头到他头上的方式来提醒(扔得很准),你如何看待此事?

整理出一下几种看法:

1.只要不是扔我,那就觉得挺好玩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2.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扔粉笔头,挺丢脸的,虽然不痛,也有点伤自尊心; 3.要看老师善意还是恶意,发了怒用力扔和微笑着轻轻扔,是不一样的;

4、幽默与搞笑是有很大区别的,幽默是带智慧的,搞笑是低俗的,扔粉笔头是提醒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属于搞笑型;

5、课堂需要靠扔粉笔头活跃气氛,课堂是总是有走神的学生需要老师扔粉笔头来提醒,这个老师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了;

6、偶尔为之,大家哈哈一笑,可以;每课必扔,说明这个老师上课不咋地。

我们从学生的评论中,看出每个学生对此看法不一,说明这是一种有争议的做法,那么就要尽量避免使用;尤其是学生们谈到此种做法有可能带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不良后果,那就应该完全杜绝这种做法。

想起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蔡老师的假打真爱让人印象深刻。从文中可以看出,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极好的,就算轻轻敲打学生一下,想来也是不打紧的,但是蔡老师还是没有真打,因为蔡老师是真爱学生的,她是下不了手的。

这样两相对比,事情的本质就比较清晰了。同样是为了警告不认真听讲的调皮的学生,蔡老师是假打真爱,而案例中的杜老师是真扔了,蔡老师内心深处沉淀的是爱学生,而杜老师是为了提醒学生,小

小地惩罚学生,顺带觉得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佩服一下自己。究根到底,杜老师觉得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是伤不了学生的,他忽略了这样的行为有可能给个别敏感的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透彻地说,杜老师不是真爱学生的。

真正的爱是如履薄冰的。如果一定要用两个词语来替代“爱”这个字,似乎只有“怜惜”“体贴”旗鼓相当,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代替,那么只有“在乎”了。

在乎学生,教师就不会只顾自己逞一时口舌之快,把学生骂得狗血喷头;在乎学生,教师就不会只顾自己扔得得意爽快,而忽视了学生一瞬间的失意与尴尬。

教师的言行,终究是要影响到学生的。一个小小的粉笔头,折射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在意,是一种随意和轻妄。如果学生学了去,那么今后,他们对于犯了错的同类,也会做出很轻妄的行为,说出轻妄的言语,就不会把别人的自尊放在首位,而是轻易践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个性,但是这些个性特长要成为课堂的正能量。正如学生问卷调查中所言:幽默与搞笑是不一样的,一个充满智慧,一个比较低俗。如果这个化学老师能把百发百中扔粉笔头与化学上某个知识联系起来,倒也是智慧地给学生增长了知识,比如最近流传的某物理老师为了教给学生某个物理知识而用手劈砖头,倒也未尝不可。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有个性,但是不可以随意,不可以不得体。比如爱美的女教师在其他场所可以穿紧身、透明、无袖、超短的衣服,但进入教室,这样的装束就不够得体,因为它会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的负能量;男教师在别处可以抽烟、喝酒、开玩笑说荤段子,在教室里学生面前却不可以如此肆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他们需要极强的正能量来积极引导。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之前,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是最鲜明的旗帜。

所以,杜老师不要纠结于扔粉笔头是不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真爱学生的行为,是不是传达给学生积极的正能量。一切真爱学生的行为都可以被提倡,一切不爱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都应该被废弃。

一句话可以暖人心,一句话可以要人命。小小的粉笔头虽轻,也可能成为某个学生自尊心无法承受之重。

谨言慎行,让我们的个性特长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真爱,是最大的正能量。

案例呈现:《一次调座引发的**》

我带的这个五年制高职班是机电专业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班风齐整,我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可能是我缺乏经验和威信的缘故,仅仅过了一个学期,今年春天一开学,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上课随意讲话的现象多起来了,自由散漫的风气渐长,甚至于与任课老师顶嘴的问题也出现了。

为了整顿班级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纠正不良学风。5月里,我决定将学生座位进行全面调整。事先,我就通过召开班委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展开调查了解,并根据学生实际与班干部们商讨出了基本方案。本以为这样一来,应该说是万无一失了,我心中不禁暗喜。

5月7日下午第二节课,我揣着新座位表,信心满满地走进了教室:“鉴于近期有些同学上课讲话现象比较严重,当然也有同学反映坐在后面看不清楚的原因,所以今天我们把座位调整一下,希望大家理解并支持”。说完,我就开始宣布名单: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三组还未报完,下面就像炸开了锅,我只好停下来训斥了几句。安静后我又继续宣读,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宣布结束了,我问道:“有没有人有不同意见的,没有的话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之后,大家陆陆续续地搬起了桌椅,可还是有几个男生坐在原位不动,其中一个就是我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象——陆同学,我就上前去问他:“你怎么还没动,怎么回事啊?”这时他用带有敌意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不高兴换,我还要和他坐在一起”。我绷着脸说:“你们俩个上课讲话那么厉害,都快把任课老师声音给压下去了,必须得换!” “我也不高兴换!”旁边一个也唱和道。

我气恼地回到讲台上:“同学们,这次调座是试行,如果有什么其他意见可以课后和我单独交流,但现在还请大家按我刚才的宣布调整”。讲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可是陆同学还坐在那一动不动,有个男生催促了他一声,却激发他更蛮横的态度:“我就不换!”然后,他火辣辣的眼睛盯着我:“她(指我)算什么,我跟何XX同桌三年了,叫我换我就换啊,凭什么啊?”

我一下子震惊了:天啊,是在和我说话吗?我一下子呆在那里。这时候,班级最后一排一个班干部站起来说:“你是跟谁说话呢?”“我就跟她说的,怎么样吧”。猛听得桌子一拍,另一个男生站起来吼道:“你给我赶紧跟老师道歉”!“我就不道,我凭什么要换,凭什么要道歉,你不爽可以过来”!后面的男生把桌子一推就想冲过来“你不要以为我不敢”„„

气氛越来越紧张,眼看冲突一触即发。我傻眼了,一句话都没有说,泪水却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大家都看着我,我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心里好难过:怎么会这样呢?我感觉到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背过身去,拼命地强忍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教室里忽然好安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我好想大发雷霆一番来维持自己

班主任的颜面,可是我怕一开口说话,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班长站起来说:“不就换个座位吗,你们干嘛,看把老师气的”?陆同学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然后他极不情愿地把桌椅推推嚷嚷的推到调整的位置上。

下课铃响了:“下课”!一回到办公室我就忍不住哭了„„

点评:

尊重、平等、平和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这是一个极其真实的案例。真实到这次师生冲突似乎就发生在我们面前。最真实的是教师的心情变化。

文如其人,这样真实的文字一定出自一个为人真实的老师。怎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怎样的班级,我在这个案例中同样看到了一群真实的学生。他们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想说就说,虽然有些任性,却终究善良。

一个年轻的女班主任,一群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三年级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应该是男生居多的一个专业),能够在第一个学期打成一片,这个女班主任的性格必定直爽,年轻是她的优势。

打成一片,是个好事。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师生之间距离太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会因为太无拘束而有些散漫。就如文中所说,时间长久了,有些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上课随意讲话的现象多起来了,自由散漫的风气渐长,甚至于与任课老师顶嘴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个时候,年轻没有经验,成了她的劣势。

“为了整顿班级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纠正不良学风。5月里,我决定将学生座位进行全面调整。事先,我就通过召开班委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展开调查了解,并根据学生实际与班干部们商讨出了基本方案。本以为这样一来,应该说是万无一失了,我心中不禁暗喜。”

这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应该说属于年轻教师中比较老练的了,考虑问题很周全。我尤其欣赏她的利用好班委会。管中窥豹,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到这个老师在平时就是非常重视班委会的作用的。只是,当这个班主任心中不禁暗喜的时候,她忽略了一些问题。

首先,“为了整顿班级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纠正不良学风”,她决定将座位进行全面调整。我们注意到,这个班主任认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座位问题。只要调整了座位,把爱讲话的学生拆开,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这是她通过召开班委会和找学生谈话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猜想到,这个班委会和找学生谈话的内容其实就是了解哪些人座位挨在一起爱讲话。其实老师心中已经有了一张黑名单。

其次,她的老练,表现在她的心机。为了掩饰那张黑名单,她对座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以显示自己并不是针对个别人,并且在言语上继续进行掩饰:“鉴于近期有些同学上课讲话现象比较严重,当然也有同学反映坐在后面看不清楚的原因,所以今天我们把座位调整一下。”

正因为这次调换座位牵涉到了全体同学,所以才会出现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我们可以想象一定有部分同学觉得很突然,觉得很不满,部分同学觉得无所谓。这个炸开锅,班主任是通过强权训斥镇压的。个性不强、脾气不躁的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沉默与逆来顺受。但是,如果遇到个性很强,脾气急躁,或者切身利益受到伤害的学生,那么矛盾势必激化。

再次,在与陆同学的交锋中,师生双方言语都很不客气。教师用了质问语气“你怎么还没动,怎么回事啊?”,学生有了敌意,认为班主任是要拆散他和坐了三年的好朋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已经坐了三年了,以前的班主任没有要我们分开,为何你一定要我们分开)。学生的敌意的眼神又进一步激怒了班主任,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抛开了一开始的心机和掩饰,直白地揭示了要拆散他们的原因:“你们俩个上课讲话那么厉害,都快把任课老师声音给压下去了,必须得换!”

这句话一说,两个学生心里都明白了:班主任已经暗中调查过他们了。于是,出现了另一个同学的附和“我也不高兴换。”

一个是必须换,一个是不高兴换,从针锋相对进入了对峙阶段。

陆同学火辣辣的眼睛以及那个第三人称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她”,让年轻的女班主任一下子惊呆了。其实,一直打成一片的这个女班主任,此时突然醒悟了自己的身份:我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没大没小?

看到这里,我是有点捏着一把汗的。到这个节点上,一般会出现两种状况,要么班主任大发雷霆,强权压制学生;要么班主任气得扭头就走。

我替这个班主任庆幸的是,因为她的爽直善良重视班委干部的作用,所以,此刻,班委干部让局面得到了扭转,这个第三方的出现,给彼此双方都搭了台阶:“你是跟谁说话呢?”“你给我赶紧跟老师道歉!”“不就换个座位吗,你们干嘛,看把老师气的?”

其实,从这些班干部的话中,我们看到了成年人的口气。我们不由得想到,这个班主任面对的真的是已经成年的男子汉了,再要用强权与独断,是不行的了。何况,这个学生说得也有道理:“我跟何XX同桌三年了,叫我换我就换啊,凭什么啊?”

想想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重视友情,在枯燥的学习之外,也许友情就是生活中最有滋味的东西了。班主任在没有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强势出击,拆散他们,调换座位,是一定会引起不满的。

如果能够在召开班委会和找学生谈话了解后,确定了哪些学生同桌之间爱讲话扰乱了课堂纪律,班主任能够先找这些同学谈一下,指出问题,然后开出条件,如果不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干扰了课堂纪律,影响了他人的学习,那么只能把座位换开。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也许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就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火药味了。

我很欣赏这个班主任的真实的“弱势”表现。“气氛越来越紧张,眼看冲突一触即发。我傻眼了,一句话都没有说,泪水却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大家都看着我,我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心里好难过:怎么会这样呢?我感觉到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背过身去,拼命地强忍着。不知道过了多久,教室里忽然好安静,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我好想大发雷霆一番来维持自己班主任的颜面,可是我怕一开口说话,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陆飞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然后他极不情愿地把桌椅推推搡搡的推到调整的位置上。”

陆同学最后还是选择了调整座位,一方面是班干部的舆论,一方面是看到了班主任的眼泪。他终究是个善良的孩子。

所以,我比较建议这个班主任回到办公室大哭一场后,平息内心的委屈后,能够静下来想一想学生的委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站在要整顿班级纪律的角度考虑问题。

可以把这个学生找来,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谈一谈。班主任可以说:“我的做法欠妥,我光顾着着急你们两个上课讲话影响课堂纪律了,我应该再考虑一下你们两个三年的友谊的。我应该先和你们商量一下的。假如你们能够权衡好友谊和纪律的关系,你们的友谊不影响到其他人的听课,那么,你们的友谊就会得到老师和所有同学的祝福。我为我的粗暴向你道歉。”

我相信这个男孩子在看到班主任的眼泪时其实已经有些后悔与心软了,那么现在班主任这样诚恳的言语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粗暴与不当。

凡事多和学生商量,尤其是和这样已经成年,很要面子,有时也很冲动的男孩子相处,尊重平等平和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保持在若即若离状态更好一些,这样,彼此都有转圜的空间。【注:事后,我们了解到,这个男孩子主动找了班主任道歉,师生双方就座位问题达成了一致:让友谊和纪律不冲突。】

案例《最沮丧的一天》

2012年10月17日,是开学以来我最为沮丧的一天,上午最后一节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我把这节体育课取消了,我知道这很可能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但我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就在前一天,我校宿管处主任来电,说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的高三(10)班,居然在同一天里,在17:15放学后,到18:00上晚自修前,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有7位同学在宿舍里违纪,有三人抽烟,四人打牌。按宿管处规定,凡是寄宿生,均应退宿处理,按德育处规定,抽烟的均至少警告以上处分。本想以德育主任的身份带这个班,能够成为高三年级,甚至全校的标杆,这回可好,班级的荣誉在一瞬间被毁得不象。(注:L老师的这个班级是他在高三接过来的,写这个案例的时候,刚开学一个半月。之前的两年是别的老师做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于洁的点评:我找出了这个段落里的几个关键词:沮丧;取消体育课;7个学生违纪;德育主任;班级荣誉;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

我根据关键词调整了一下这个段落的语句:因为7个学生违纪,L老师取消了全体同学的一节体育课;L老师这个德育主任觉得自己带的这个班级荣誉受损,L老师很沮丧,因为L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L老师想要这个班级成为全校的标杆的。

这样一调整,有一个问题就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了:是7个学生违纪,但是受罚的是全体同学,一节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被班主任取消。

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这个班级学生中的没有违纪的一个,面对这样的惩罚,心中是如何想法?想法可能有两个,一是觉得班主任比较无理,采用了连坐的惩罚方式;一是有点埋怨那7个违纪的学生。这两个想法,一个对师生关系不利,一个对生生关系不利。

那么,L老师为何要用连坐的方式呢?我猜想也有两个想法,一是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是利用学生对7个违纪学生的埋怨,营造舆论氛围,让那7个学生产生对全体学生的愧疚心理,从而达到使他们下次再也不敢违纪的目的。

L老师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是好的,但是,有一个前提不容忽视。那就是,这样的集体舆论的营造,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这个班级荣誉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这个班级非常热爱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班主任极其热爱不忍让老师伤心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基础建立了,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为班级荣誉受损而难过,才能让违纪学生在强大的舆论面前自省愧疚并有强烈的将功补过心理。

否则,只能是班主任的一厢情愿。

我们都很理解L老师的沮丧心情。是的,尤其是在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后,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后,学生的一天之内的7个人同时违纪,而且是直接触及到了校规校纪,的确让L老师措手不及,甚至没有转圜余地(按宿管处规定,凡是寄宿生,均应退宿处理,按德育处规定,抽烟的均至少警告以上处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L老师的心态调整尤为重要。从某个角度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的班级并不是没有学生违纪,而是学生违纪后能够做出很恰当的处理,真正给这个违纪学生带来自省和觉悟。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才是一个优秀班主任要具备的素质。

案例中的L老师本身是德育主任,自己班级的学生的违纪行为,无异于给这个德育主任将了一军,使他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也许内心深处,可以想象到自己的下属都在看着他的处理。这一刻,纠结在他内心深处的是一种闷痛。学生不争气,既让班级荣誉受损,也让他这个德育主任难堪了。

其实,L老师的心态要放平。学生哪有不犯错的?高三的他们,面对很强的学习压力,面对自己不够理想的成绩,也许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想偶尔释放自己,而即将成年的他们,也会用成年人的方式来释放自己。于是抽烟、打牌,成了他们的首选。

作为德育主任,内心深处非常希望自己带的班级能够成为全校的一个标杆,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美好的想法。只是,在生源平等的情况下,如果要自己的班级学生毫无违纪行为、成绩胜人一筹,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不是仅仅两个月就能做到的。何况,L老师接的还是别人的班级,学生和班主任本人都需要有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

所以,当前面所说的三个前提还没有建立的时候,L老师采用了连坐的方式,恐怕是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案例续上:我很生气,但又不能发怒,否则,孩子们会发现出事之后,老班乱了方寸。事情是必须要严格处理的,不能瞒着,因此当天德育处的处分公布于学校橱窗和年级二楼楼梯口(底楼没有班级),宿管处的停宿通知书于第二天公布,均无限期停宿(之所以没有退宿,是考虑到都是高三学生)。但我觉得这样的处理还不够,抽烟的三位学生,以前就因为抽烟被处分过,相同的错误再犯。经慎重考虑,取消体育课,全班到操场集中,将7名同学依次叫出队伍,站在我身旁,面对全班同学。在很多同学不知道这种场面是为什么的氛围中,我宣布,因为我们8个人的原因,令我们高三(10)班蒙羞,使班级荣誉受到极大损害,所以,今天请全班同学作个见证,我将带着违纪的7位同学一起,绕操场跑,直到我跑不动为止。话音一落,我开始第一圈,同时督促其他7位跟上,到第三圈时,最后一个孩子已比我慢了半圈(200米左右),担心有的孩子身体吃不消,第四圈后我停了下来,定睛一看,5位同学基本紧跟,还有一位在偷懒,最后一位确实体力不支。还好,6/7的同学认可我惩罚的方式,还有一位,以后

再调教吧。

于洁的点评:“我宣布,因为我们8个人的原因,令我们高三(10)班蒙羞,使班级荣誉受到极大损害,所以,今天请全班同学作个见证,我将带着违纪的7位同学一起,绕操场跑,直到我跑不动为止。”当学校的处分作出并且已经张榜公示后,L老师觉得这样的惩罚还是不够的。于是做出了以上追加性的惩罚。

这个追加性的惩罚,最大的“亮点”就是L老师给自己做出了惩罚:“我”对班级的管理不力,所以有这7位同学违纪,给班级荣誉抹黑,所以“我”和他们一块儿受罚。

我们来分析一下L老师的心理:“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的高三(10)班,居然在同一天里,在17:15放学后,到18:00上晚自修前,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有7位同学在宿舍里违纪,有三人抽烟,四人打牌。”接到宿管处的电话通知时,用气血攻心四个字基本可以形容L老师的心情。那一瞬间,L老师甚至几乎要否定自己两个月来苦心经营的民主管理,几乎要否定自己两个月来所付出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如何让这7个学生刻骨铭心记住这次违纪的教训,如何以点带面让全班同学记住这次班级荣誉受损的教训,如何让全班同学从此消灭违纪行为,是L老师冷静下来后苦苦思索的问题。

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许是L老师想到的一个做法。

美国热血教师克拉克要惩罚一个不肯承认插队的学生,采用了全班都挨饿等她承认的方法;老板老班为了惩罚八个在升旗仪式时讲话干扰了会场秩序的男生,采用了冬天里老班和8个男生一起在冷风里站立一个小时成为9根柱子的做法;《班主任兵法》里提到的震撼计策„„

可以肯定,L老师采用的师生同跑步的计策绝不是一时的泄愤,绝不是一时的随心而为,相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我们必须肯定L老师的用心良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了教育学生,一直苦苦思索教育的方法。

只是,采用的这个手段欠妥。

如果,学生对L老师感情很深,非常热爱L老师,违纪学生和全班学生看到L老师与他们一起罚跑,看到L老师气喘吁吁面色煞白,学生内心产生无比心痛与愧疚,在当时或是事后能够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的,那么,这次震撼计策就是成功的。

反之,学生对L老师感情一般,仅仅是单纯地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一种追加性的惩罚,是让他们在全

班同学面前丢脸,是要杀鸡给猴看,那么,L老师就算跑得累死,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成了一种释放内心焦虑愤怒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虐行为,也许感动的,只有L老师自己。

案例续上:等最后一位同学跑完四圈,我面对全班,今后再有违纪的同学,除接受学校相应的处理后,班级的处罚就是我带着违纪的同学跑步,因为同学犯错,是我班主任管教不严,我应负主要责任,大家是否同意?全体同学用“同意”声回应了我的问题。我又说,接下来所有10班人,能不能按我的要求去做?当然我的要求不会过分。一致的“能”让我感到些许安慰,但同学们并未用最敞亮的声音回答,我重复了问话,并说,我希望全体同学们用最大的声音回答我,声音霎时响起,整齐而响亮。

于洁的点评:千万不要被这样整齐响亮的声音迷惑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是不可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情绪的。

如果一个班级还没有建立起强大的正面的集体舆论,没有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没有违纪的学生被取消了一节体育课,站在操场上旁观班主任与7个违纪学生的跑步,他们内心深处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侥幸,也许是看热闹,也许是无动于衷,也许心中有些痛心,有些迷惑。

这个时候,他们是非常希望这件事情快些结束,否则所有人都觉得很尴尬。所以,当L老师宣布他的决定时,学生们第一次的不整齐不响亮的声音也许更能够够代表他们内心真实的情绪,而当他们发现这样的声音无法快速应付班主任的时候,他们选择了顺从,用响亮整齐的声音“安慰”了班主任。班主任对这样的声音满意了,这件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再纠缠这件事情。

我们发现,这个“违纪的同学,除接受学校相应的处理后,班级的处罚就是班主任带着违纪的同学跑步”的决定,是班主任单方面作出的,它没有建立在这一次的处罚到底收到什么效果的调查基础上,显得武断与霸道。只是,这个处罚仅仅是处罚了班主任本人,与其他不违纪学生无关,所以学生们也就无所谓了。

那么,这个偶尔可以采用的“震撼”计策,或者说白了有点苦肉计的味道的计策,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效果,若是每次都用,那就会成为麻木与可笑了。

我的建议如下:

首要问题是了解学生,而不是学校处罚后再追加惩罚。了解学生违纪的原因,了解学生处罚后的想法。

其二,班主任要调整心态,不要急于用一个事情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第三,建立真正强大的正面的班级集体舆论,而不是让学生们去埋怨那些违纪学生,让违纪学生夹

着尾巴做人。

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不一定用跑步来惩罚自己,要表示班主任内心的心痛焦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比如给违纪学生写一封信,说一说那些学生的优点,说一说老师对他们寄予的希望,说一说看到他们违纪后老师内心的心痛之情,也许,在学校已经贴出处分后,班主任用这样柔性的方式更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写一封信给全班同学,把班主任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痛楚与期待表达出来,会更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反省。

对于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班主任不能一厢情愿地希望速战速决,不能一厢情愿地希望一劳永逸,不能一厢情愿地希望没有反复,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我爱学生,学生必定也爱我”,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所有的良苦用心都会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班级中发生的一些违纪事件,不焦不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此过程中,不带任何一点功利的色彩。真水无香,大爱无痕,不刻意地做教育,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案例呈现:我这样的努力究竟对不对(U老师)

当这个女孩第N次站在我面前的时候,倔强的眼神,决绝的表情,还有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物品,任何挽留的语言顿时苍白。

难道就这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难道她真的就此辍学?

她是本学期才来的插班生,老家宿迁。父母多年前来到昆山,孩子就留在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如今父母已经在昆山安顿下来,而爷爷奶奶年事渐高,所以就决定把孩子带到昆山。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然与父母不是很亲,本不愿意来,但又没有办法。来到昆山,一时很难落实学校,经朋友介绍,就来到了这里。来了以后,就不太爱说话,给我的感觉过于文静——班里的孩子经常一下课就作“鸟兽散”,喜欢在外面追追吵吵、打打闹闹,活像孙大圣手下的一群小猢狲,一刻都不能消停;而她却可以整天地坐着,不声不响。有时和她说和同学一起外面走走,不要整天闷着,答应了还是这样;渐渐地看见她也有了朋友,有时也会手拉手有说有笑,以为慢慢地也就适应了。

【于洁的点评】

这个女孩,比一般的孩子经历了更多的离散之痛。幼年时期与父母离散,少年时期与爷爷奶奶离散,与老家一切熟悉的老师同学离散,与从小生活的环境离散,这样离散的痛苦,是一直积压在她的心里的。只是,她是无奈的。

她的亲情之链是断裂的,如今父母接她到身边,自然与父母不亲,别以为血缘关系就是万能胶,亲情之链断了十多年了,哪能一时半会儿粘合起来的。何况,她现在的年龄,也正是有点主见有点叛逆的时候。

所以,她比一般的同龄孩子成熟一些,安静一些,孤独一些。老师是注意到这个情况的,所以也有对她的关心,劝她到外面走走,劝她和同学玩玩。

只是,老师并没有太在意她,也许在老师眼里,她还是个孩子,陌生一阵也就慢慢好了。所以,看到她偶尔和朋友手拉手说笑,老师以为她已经适应了。

我想,老师还是没有走进她的心里的。至少,老师没有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在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在她最孤独苦闷的时候。她内心的一切一直积压着,没有得到合适的时机与渠道发泄。如果,她能够在老师怀里痛哭一场,也许会好一些。

我一直记得自己,离开老家,来到陌生的城市,孤独慌张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在操场一角,看到与老家一样的一个开满白色荠菜花的角落,脱了鞋子用脚轻轻地触碰它们,想起在老家时躺在那样一块开花的土地上无忧无虑的情形,落了很久的泪,而心里的苦闷也在泪水中落了地,觉得轻松了很多。

别以为她是个孩子,就可以很快忘记心里的苦痛,正因为她是个孩子,所以才更需要我们的安慰。而安慰,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走进内心深处。

那么,U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身份,为这样的孩子特意布置全班同学来写这样的作文《少时的回忆》《老家》《那段快乐的时光》,名义上是布置全班同学写作文,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这是我们特意为他们而布置的作文题目,目的就是让她把内心积压的一些东西通过一种合理的渠道恰当地流露发泄出来,假如我们可以把她的作文进行精心的修改,成为一篇美文,在全班朗读,表扬她,再微笑着告诉她:我们羡慕你,你比我们有更多的人生经历,这样的经历都将会成为写作的素材、人生的财富。

那么,我想,她会觉得在这个班级里,她不孤独。因为,老师懂她。

案例续上:

可是有一次周日返校,已经到了班级集中的时间了,却还是没有看见她的身影,以为家里有事,打电话和她母亲联系居然很早就出来了。这可把我和她母亲吓了一跳,人生地不熟的,这孩子,会到哪里去了呢?母亲急忙去寻找。一边上着晚自习,一边心里忐忑,总算等来了她妈妈的电话,说孩子找到了,在一家超市里闲逛,只是因为不想读书了,实在读不下去了。她妈妈同时透露,孩子不想上学的念头已经好多次了,因为父母坚决不同意;这次没有想到居然连学校都不想来了,还好没有走远!

【于洁的点评】

孩子不想上学的念头已经好多次了!可惜,家校的沟通不是那么紧密,家长没有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老师也没有在课堂上看出这个女孩子的矛盾挣扎。“实在读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下文所说的“本身基础不好,老家和这里的教育又不衔接——比如英语,老家小学没怎么学,还没上7A,这里已经是7B了。每天坐在教室里的她除了语文,其他功课什么都不听不懂,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很痛苦!”,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她觉得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精神上的慰藉。从小与父母离散,父母自然不是她的倾诉对象,同学们叽叽喳喳,也许还看不起她这个成绩很差的插班生,老师虽然关心她,可是总有点浮于表面,无法真正帮她解决困难。

一个没有上过7A的学生,如何能够上7B,父母不负责任地把她往学校一送,以为万事大吉,哪里知道她像傻子一样的苦痛。

案例续上: 她母亲第二天送来的时候,我和她说了很多;她也答应说老师我不会了,我会好好学。其实我也知道在学习她确实存在了很大的困难:本身基础不好,老家和这里的教育又不衔接——比如英语,老家小学没怎么学,还没上7A,这里已经是7B了。每天坐在教室里的她除了语文,其他功课什么都不听不懂,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很痛苦!很担心她还是不能坚持。

果然一段时间后,她又不想来了,又教育,又反复;也拜托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多辅导,实在是缺得太多,一时很难跟上!故而当学习的困难再次呈现的时候,她又丧失了信心。如此反反复复,这之间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

【于洁的点评】

这样的反复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她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实在难于跟上,这不是教育能够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切实有效的帮助!她一方面要在班级上课,一方面还要额外地补课,而那些补课只是杯水车薪,哪里解决得了她的燃眉之急啊。为何不退一级,从7A开始呢?为什么一定要她迎难而上而不是让她一切从头开始呢?

案例续上:当她再一次站在我面前时,我突然觉得自己那么得无能,该说得都说了,在这个女孩的学习困难面前,所有的说教都是那么地苍白。当我再一次重复曾经说过的话时,自己都觉得是那样得没有底气。看着她母亲痛苦的表情,我觉得自己太渺小。恨不得自己是传说中仙女,挥动具有魔力的仙棒,什么都好了,什么都会了。

【于洁的点评】

看到这里,我很想搂这样的女孩在怀里,不说话,就是抱她一会儿,然后告诉她老师知道她的痛苦,老师想帮她。想征求她的意见,需要老师做些什么呢?是和家长沟通从7A开始读起,还是别的什么办法?

当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U老师此文的标题《我这样的努力究竟对不对》,我盯着“努力”这两个字看了很久,发现在文章字里行间,看到的努力就是教育、说教。

U老师自己也意识到了:“在这个女孩的学习困难面前,所有的说教都是那么地苍白。当我再一次重复曾经说过的话时,自己都觉得是那样得没有底气。”

案例续上:看着她和她妈妈拖着沉重的行李,慢慢地走出我的视线,心底不断地问自己: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在多次的交流和接触中,对她的家庭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她此次的辍学,结果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彻底的辍学;还有就是回到老家。但是回老家父母不放心,要么都回去,而都回去则意味着原来在昆山的一切努力都将放弃,卖房、卖车,然后举家再次搬迁。这几天,全家为了这事,愁眉苦脸、阴云密布。

回到家,心里还是觉得沉甸甸的。这个女孩的事压在我的心头,很难排遣。在经历了几近难眠的一夜之后,终于决定明天上女孩家,做最后的努力。

第二天一早,就和她妈妈联系。她妈妈电话中很无奈,说老师没用的,她已经铁了心了,你不用再费力气了,已经够麻烦你,够不好意思的了。我说没关系的,我想再试一试,这毕竟是孩子一生的大事,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一定要负责的。

她家也真远!转了一次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她妈妈指定的地点。一下公交车,她妈妈已经出来迎了。坐上她妈妈的电瓶车,一路来到了她家。她在家,不好意思地和我打招呼。她爸爸也在,看得出他不善言语,也许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泡茶、拿水果,忙前忙后,倒把我搞得很不好意思了。

坐下来后,我们慢慢地聊着,其实也就是那些曾经说过的话,只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似乎变得入耳了……

【于洁的点评】

看得出,U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还要做最后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个努力还是说教,只是换了个环境,在那一瞬间,感动了这个女孩子,可是,感动也许只能带来一阵的学习动力,当遇到学习的拦路虎时,手无寸铁的她还是落荒而逃了。

案例续上:终于,她背起了书包;终于,她重新走进了教室。在她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开心起来,仿佛这几天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搬开了。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我以为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于洁的点评】

也许,U老师是这样的一种思考,只要她不成为流生,只要她坐在课堂里,那么,U老师的努力就是成功的,可是,对于一个几乎什么也听不懂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坐在课堂里是一种怎么样的折磨与痛苦。她的内心对U老师是感激的,她知道U老师很努力地要她坐在课堂里,也许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激,她才坚持到这个学期的期末。

案例续上:可是,第二学期开学,我终于还是没有看到她。也曾电话联系了家长,一家已全部回到了宿迁……

之后,偶尔在QQ空间中看到过她的照片:头发黄了,衣服时尚了,却已全然没有了中学生清纯的模样。我想她或许已经辍学了……

如今我也会时常想起她,想起和她一样经历的孩子们。只是我时常困惑:我这样的努力究竟对不对?作为一个老师,我该怎么做?

【于洁的点评】

“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这是我看完这篇文章跳跃在心里的一句话。她不是个捣蛋鬼,她也不是笨孩子,她是个没有跟上学习节拍的插班生,她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她的基础与现在的学习脱节了。她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慰,父母、同学、老师,都没有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她都是那样地孤独。

问问她,需要怎样的帮助;走进她的家庭,告诉她的父母,让孩子从头读起;抱一抱她,让她知道老师是她的精神慰藉。

从学习上,从精神上,帮助她。

我们的努力,不是拼命地留住她的人,而是走进她的心。

我们的努力,需要正确的方向。

U老师写给于洁的信 于老师:

收到你的点评,很是讶异: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做了点评。仔细地、反复地看着每行字,内心很是震撼!感动于你的认真,更是震撼于你深邃的思想。不得不佩服你,分析得很透彻;很多思想跳出了我思考的局限,直击问题的本质。

其实叙述案例的时候,我还是很困惑的。可以说,我还是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我努力了,可是这样的努力还是浮在了表面,还是没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渴求,解决孩子真正的困难。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统帅”,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需要的不仅是努力,更需要爱心,需要智慧。而成长为这样的班主任,则需要无数次成功的经验,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加上不断的学习和反思。

你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无论是上课还是班主任工作。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很正直的、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师。有时很想和你交流交流。但有时我实在是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个人的经历和学校的现状也使自己时常产生自卑的心理……

常年担任班主任。我们学校,尤其近年来,聚集了大量的这样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差、甚至还有大量的单亲家庭、问题学生。今年,我们初一135名学生,几乎涉及各省市,来自全国各地56个学校,基础行为习惯参差不齐。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共90名,9月7日初一全市统测,语文一个班及格16个,一个班及格19个;而数学和英语每个班也就5、6个及格,三门功课平均及格的全班只有5、6个;我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就单亲家庭有11个。这样的群体,教育、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道理,有时需要的可能是无数次的重复。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尽量低起点、慢节奏、小跨度,但是昆山教育的快节奏,家长过高的期望值,社会以分为唯一准则的衡量标准,与孩子们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日复一日高负荷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丧失了教师所应该有的快乐、幸福与自信,包括我自己!有时看着学生的成绩、看着学校的排名,内心无以言表的沮丧和挫败感……

近年来,我也时常在思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一个班主任,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对孩子身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以分数作为唯一准则,很多孩子会在这准则之下。总是达不到这一标准,孩子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一旦对学习丧失信心,他就会缺乏自信,甚至“无事生非”。引导孩子怀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是我当前应该做的。也许我暂时还看不到成绩,但我相信我可能看不到的是“分数”,而不是“成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走进高等学府,但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走入社会;在初中这个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少年时代,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难道这不是成绩? 也许很难,但我会努力!

今天得到于老师点评,很高兴。真心希望以后多交流,指点迷津,启发智慧……

你的博客已经收藏。我去年结束了一届,点点滴滴记了些东西,有空你也看看,指点指点,呵呵——

U老师

10月24日晚

于洁给U老师的回信 U老师:

别自卑。

我说一句话,你一定要相信。在昆山,有很多的语文老师,但是,能够让我心生信任感、在语文上就算不听课也会觉得很好的,你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人,数量不多。这是我的真心话。

我知道,在那样的学校,很艰难,我甚至问过自己,我在这样的学校,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你,格外多一份敬重。因为,我没有听到过你任何一句的牢骚和愁苦。但是我能想象你的苦闷与彷徨。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们学校,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我是听过你的课的,在昆山,语文课上的比你好的人没几个!有很多老师,之所以教得出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生源好的缘故,真正考量教学的实力,还需要让他们到生源差的学校去教了书才可以知道。我自己也是如此!能够和你一样在那样的学校坚持这么多年的,更没几个!

今天,你能够传给我这样的案例,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多人,是不敢直面自己的失败的。而只有心中真爱学生的班主任,才会对自己的一些做法产生怀疑,产生苦闷,因为,我们是多么担心害怕因为我们的问题而伤到了孩子。虽然我在点评中给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但是,在这封信中,我最想和你说的,就是别太为难自己。我们都不是神,我们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学生,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尽力。教育毕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放下包袱。

你的信让我很感动,因为你说:作为一个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统帅”,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需要的不仅是努力,更需要爱心,需要智慧。而成长为这样的班主任,则需要无数次成功的经验,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加上不断的学习和反思。

只有真正想做好教育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认识,才会像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

你不是孤独的,因为你已经悟出了一个也许很多人到退休都没有明白的道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少年时代,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是我们真正取得的成绩。

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你的教育叙事,却可以了解那些真实的文字下面,是你一颗怎样不甘心沉沦的心!

我一定会细细看的,坚持写下去,U老师,等写满10万字以上,就可以出书了。

我会做你的好朋友,当你需要快乐分享、需要忧愁分担的时候,别忘记有我这样一个朋友与你一路同行。祝健康快乐!

于洁2012、10、24夜

点评谢老师的困惑与烦恼

本学期,我带的徒弟----太仓实验学校的谢老师班级里转来了一个男孩子,给谢老师带来不小的困惑和烦恼,我让谢老师把具体的情况写下来后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点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谢老师也及时针对我的意见和建议做出了反馈。记录如下:

案例呈现: 清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偶像派男生的发型(当然,长短适中。),穿着米黄色的格子衬衫,中等个子。我心想:长得倒是不赖,还挺养眼的!只可惜,嚼着个口香糖,站得也歪歪扭扭,整个人缺乏了一种阳光向上的正气感。我毫不犹豫地直接说道:“你来啦!去把口香糖处理掉再进来。”他应声道:“好。”

以上就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

(于洁点评:他选择了最后一个到达教室,我想是有他的想法的。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心理:第一个是他本人的自我感觉是很良好的,觉得自己长得挺不错,这样最后一个到达教室,是可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的。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可能来自于他宽松民主的富裕的家庭环境,也可能来自于他在原来学校也一直生活在被女生包围中,他从女生的眼中知道了自己是很有魅力的;第二种情况,是毕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他还是有点紧张的。如果早早到达新的班级,那么势必要和新的老师同学有交流,那样会有点尴尬,再潇洒的人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环境中都会有拘束感。

我分析了一下,他会属于哪一种心理?他嘴巴里的口香糖暴露了他的内心。这个口香糖既让他看上去比较与众不同和潇洒,又能够安慰他的紧张感觉。(一般人在紧张的时候都会选择吃点东西),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看得出,这个男孩子确实很聪明。)

(谢老师反馈: 师傅分析的很到位,很有道理。)

紧接着,我就听到各种传闻:“那个王XX在原来学校超牛的”“他之前被人打了才转来的„„”“他的行为习惯很不好的,而且认识各种人,能量很大的!”等等。总之,漫天的八卦满天飞。

(于洁点评:其实读完整个文章,我有个整体的感觉,那就是,在应试教育很强的今天,有很多的孩子被家庭和学校压抑得没了一点自由和灵性,都成了圈养的三黄鸡,而这个王同学却很难得地还是一

第三篇:CRM失败案例分析

CRM失败案例分析

-----帕尔修斯公司

1、案例: 帕尔修斯(Perseus)公司是一家帮助其他公司设计和运作客户调查的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CRM的重要性。它是从出售价值179美元的调查软件起家的,很快就拥有了一长串客户名单,从大公司到家庭作坊。但是公司的所有人都忙于设计下一版本的软件及销售,以至于没有人把客户登记信息转移到一个基本的关系管理程序中。公司的COO(首席营运官)Jeff Henning 后悔的说:“客户纷纷把数据提供给我们,我们却没有做任何处理。”

1999年,Henning意识到帕尔修斯需要对客户进行更好地跟踪,因为他们的客户除了与技术支持部门打交道外,与公司其他部门间没有任何交流渠道,这使得公司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向那些打电话问不相干问题的人出售软件的机会”。于是,Henning和公司的CEO Richard Nadler决定购买Epicor公司的CRM模块——Clientele。

不可思议的是,Nadler和Henning在把Clientele集成到公司现有IT系统的计划中,没把Epicor公司考虑在内,其实只需多花不到两万美元。“我们以为它的产品非常简单,对我们来讲,集成不是难事,因为我 扰,而且我们就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Henning回忆说:“就它向我们收取的费用看,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很快,帕尔修斯进行Clientele集成的技术支持经理就撞了南墙——公司的销售人员下电子订单时,难以协调现有表格和Clientele需要的新表格。几个月过去了,帕尔修斯的员工仍然和Clientele没安装时一样,不能和客户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成功地实施了CRM项目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焦头烂额的帕尔修斯市场部员工每周都要用人工把公司数据库中的几千个用户数据导出,然后按照字母排序给客户发送电子邮件,以提醒用户30天的免费试用期要到期了等;当客户找到负责技术支持的员工时,这些员工的手头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客户信息。“我们经常要花很长时间,回答类似用户购买了几个软件许可证、订单的状态如何的简单问题。”Henning说。

问题

1.帕尔修斯失败的原因何在?

从帕尔修斯公司的例子来看,由于技术问题而导致CRM的实施失败使其损失了部分客户,并且在处理客户数据时认识实施CRM之前低效率的手工操作,甚至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 的需求。

帕尔修斯公司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而不能对其进行整理,导致对客户的管理不到位,以致服务也不到位。当他们去实施CRM时,将其外包给软件公司,而软件公司设计出的CRM不能尽如人意。一方面受到软件供应商过于夸大CRM作用和重视产品销售等行为的影响,在整个项目规划、实施中,处于盲目、被动和理想状态之中;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大多存在“重软件轻管理”的倾向,并渴望用较低的实施成本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和优质的服务。

2.如何解决

CRM的实质是管理,是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是对营销业务流程的管理。因此,企业实施CRM的核心首先是客户关系管理。其次才是CRM的软件的实施。在此过程中,科学的进行企业需求调研、论证和项目规划及实施是提高CRM项目实施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实施CRM系统需求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在规划项目,、选择供应商和产品、及产品实施过程中都有专业的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3.结合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CRM的实施与运用使企业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和办事方式,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还要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特点,要合理应用CRM也必然遭遇和面临着这些重大变革。

“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关注客户个性需求,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路等文化特征,是经改造后以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是导入CRM的重要前提,是实施CRM的起点和终点,是CRM成功的开始。中小企业要想使CRM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就要在引入CRM前作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如何克服技术问题,如何更好的理解客户,将其放在什么样的位置等等;但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要真正做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做到关心客户所需。

第四篇:A公司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A公司投资失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A公司于2010年12月经上级批准注册,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母公司控股52%,自然人控股48%。

公司组织架构合理,内设办公室、财会部、销售部(贸易部)、体系运行监管部、供应保障部、水煮调理工厂、冷冻工厂,管理人员(不在生产一线)44人(含母公司负担费用3人),生产旺季一线职工200多人,淡季职工70-80人。

该公司采用“基地+公司”发展模式,发展成为省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企业,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全省100强,被省认定为农业科技型企业。公司建有无公害生产基10000多亩,其中浅水藕7000多亩,叶菜类400多亩,其他作物3600多亩。产品涉及洋葱切片、莲藕、大根、胡萝卜、牛蒡、草莓等34个品种,主要销往日、韩等东南亚国家。

2016年末,公司资产总额4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5000万元,净值3000万元。负债总额8000万元,净资产-4000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00%,已严重资不抵债。

2016年,A公司全面停止运营,职工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

二、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董事长聘用自然人股东作为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家庭直系血亲关系人员担任总经理助理、供应保障部部长、统计、销售部部长,翻译材料采购员等岗位,涉控材料采购入库、生产管理、费用结算、销售及货款回收等方面。管理层中大中专以上学历有专

业技术年轻人居多,他们分布在各个重要岗位,制定的岗位职责中只涉及到惩处措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受到经济处罚,每人罚600---1000元不等;仅2015年上半年因受处罚或沟通不到位造成离岗管理人员达10余人次。人才流动性大,各个岗位更换频繁,岗位技术掌握程度低,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2010-2016年,一线车间季节性劳动用工,既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车间一线工资时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直接按品种列入生产成本。

(二)财务管理方面

财务部长由控股方母公司委派,其他人员由公司自行招聘。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在农产品收购入账时,缺乏充分价格依据;财务对经济业务(包括采购采购、存货、固定资产购进、费用管理等)核算、票据审核把关不严;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结转销售成本人为偏低,虚增利润,会计信息不准确。

(三)资金运转方面

截止2016年12月31日,A公司负债中,欠母公司母公司款项合计7000万元,占公司负债总额的87.5%。2010-2016年间,该公司之所以得以运转持续经营,不是依靠自身发展,而是依靠母公司云台母公司不断为其输送血液,提供借款。

(四)原料采购、存货管理方面

原材料收购质量不高,合格率低,收购价格有时不合理,采购人员存在越权收购现象,产成品出品率不高;部分产品有害物质超标仍然正常入库;在没有订单情况下,仍大批量生产,部分产品长期积压;超过保质期的存货,已没有使用价值;已销售的产品,部分有害物质超标,客商退回重新加工;由于发货不认真,造成错发、重发,这些都增加了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期间费

用。这些现象导致存货挤压严重。

(五)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A公司成立之初,预计投资2000万元,有商业规划书和项目书。2009-2015年期间,该公司针对投资问题,共召开了6次董事会,至2015年12月,实际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其中土建部分1500万元,安装部分2500万元,超出初期投资规划近3000万元,无总体设计方案,投资超出部分无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明确的投资概算。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已多年,未做竣工决算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公司根据客户某一项偶然性商品需求而增加生产线,投入以后只生产一两批次产品就长期停用,缺乏长远规划造成设备闲置。A生产线、B配置生产线、C生产线、1#--6#冷库已长期停用,每年闲置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用近100万元,无形中增加企业负担。

(六)销售及款项回收方面

公司大部分业务外销,客商大多为为日韩,由总经理、贸易部部长等极少数人集中掌控,无其他拓展项目。销售款项回收缓慢。

三、公司运营失败原因:

(一)母公司管理层

在A公司运行过程中,母公司党委违规对该公司借款,其中本部借款进行了集体决策研究,部分借款事项也向集团进行了报告。但是云龙房产公司向A公司借款未经母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违反了《江苏农垦“三重一大”制度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同时,母公司对所借出的资金,存在的损失风险缺乏充分估计,在该公司不能按时还款情况下,仍持续对其借款。

在公司治理上,存在治理结构虚化问题,母公司由于没有

相关专业人才,且考虑自然人股东是合作方,对总经理的选聘任用存在一定缺陷;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和考核总经理的履职行为;对A公司监管不力,对自然人股东过度信任乃至放任,造成公司实际由总经理一人掌控运行,生产经营任其一人说了算,导致投资失误,A、B等生产线设备和厂房闲置,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事故频发,致使公司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二)公司自身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有相关的职责。为促进公司管理规范化,2015年,母公司又与南大内控课题组合作,在该公司原有制度基础上,将内控制度加以完善。但是,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并未真正落实生根,致使制度成为一种摆设。

1、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在管理层中,由总经理一人掌控,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直系血亲关系充斥关键岗位,不相容岗位之间失去相互制约功能;排斥异己,导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无法得到采用,裙带关系影响公司规范运行。母公司为了加强对A公司管理,累计向该公司派出人员15名,任职有副总经理、财务部长、会计、仓库保管等。但是由于公司总经理对母公司派进人员严重不信任,公司关键岗位人员均由总经理一人安排,母公司所派人员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导致部分人员(含财务部长、副经理、其他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被迫辞职离开公司。

一线职工的录用,公司管理层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职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存在侥幸心理,从不交社会保险方面节约劳动力成本。

2、财务管理方面

母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的核算、反映、监督职能,未能履行好监管职责,不能坚持原则,对该公司出现的经营失误、长期亏损、管理混乱等现象不能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不能及时真实、准确向母公司提供会计信息。

3、原材料收购及存货管理

把关不严,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致使一定程度浪费。从基地-订单-供应-品质检验-验收-入库-生产-产成品入库-保管-发货--保质期预警,缺乏科学的可控管理措施,造成原材料收购没有采用市场订单合同,质量不高,收购价格存在不合理想象,在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带有人为因素,残次品超标材料入库,产成品出品率不高;检验流程把关不严,存在批量成品有害指标超标;在没有订单情况下,部分产品长期积压;超过保质期存货,没有提前预警,致使浪费严重。

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尽管该公司成立之初投资都经过董事会研究或报集团审批,但是缺乏总体设计方案和科学预算,在决策机制上缺乏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科学性,总体投资大大超出开始的投资估算。

一是预算管理不到位。前期投资缺乏科学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充分考虑以预计收入为起点,控制成本费用为重点,以目标利润为主线,贯串企业整个经济活动中,导致盲目过快投资,造成动产、不动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机器设备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产能不达标,一次性使用,长期闲置,无形中增加制造成本。二是工程建设不规范。工程建设违反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中招投标有关规定,总经理越权擅自发包工程和结算,没有按工程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施工、监督、验收和竣工审计,违规操

作。

5、销售及款项回收方面

总经理一人说了算,无法引进销售人才,客商被极少数个人垄断,销售和货款的回收由一人控制,不受制度约束。销售提成按销售量制定,没有与货款回收挂钩。

四、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2016年7月开始,A公司进入停止运营状态,该单位已召开董事会,针对如何处理该公司资产、债务、人力资源等方面问题,制定了方案,形成决议,报母公司党委审批。该公司的人员已正常分流;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负债全部开始清理,必要时候请中介机构或其他机构介入,按法定正常程序处理。

母公司党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借款、投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根源所在,积极推动问题整改;加强对母公司本部及控股企业管理,推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推进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母公司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管,坚决贯彻落实省农垦集团公司干部管理有关文件精神,纪检加大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集团若干规定精神情况排查力度,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依规依纪查处;进一步完善母公司“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并与考核挂钩,在决策环节上,坚决按“三重一大”管理制度集体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人事任免;完善控股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权责边界、决策程序。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制定信用、销售与收款制度,完善投资、经营、存货、采购与付款等管理制度,防范企业经营和管理风险。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发现

风险问题,及时制定措施整改,推动内控制度执行落地生根,提高企业执行力。

所有项目实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流程。严格履行项目决策程序,持续跟踪投资项目的实施,加强对重大变更事项的监督与管理,落实项目后续评价管理。

健全完善合同管理流程,加大对重大合同的法律审核和动态监督管理。对本部及下属企业合同管理情况实行摸底、排查,纠正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合同签订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全场合同统一归口刮泥,完善合同授权程序,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和合同档案。

(三)健全公司治理机制,防止控股企业治理虚化。

规范职业经理人选聘,严格执行《江苏农垦职业经理人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云台母公司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实行经理人契约化管理,加强对职业经理人考核,规法其履职行为。对已经出现风险事件的A公司,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清理整顿,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进行资产处理,尽量减少损失。对参股僵尸企业,制定详细清理整合计划;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

(四)加强对母公司控股企业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在管理模式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聘请职业经理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职业经理人考核管理,实现能岗匹配,建立生态管理体制,实现科学运作。

2、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纳入母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由母公司统一建立管理人员档案、统一人才招聘、统一派驻。注

意岗位之间关系回避制度。

3、在财务管理方面:所有财务人员纳入母公司财会部管理,统一派遣,统一考核,加强对该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指导,注重德才兼备。

4、在应收款管理方面:制定销售与货款回收挂钩制度,确定可行激励办法,调动业务人员工作激情。

5、在存货管理方面:⑴严把检测质量关,从外观、质量、价格应符合合同条款要求,杜绝残、次品原材料入库。⑵加强对存货保管人员培训,加强领用存管理。杜绝无手续领用存货现象。⑶严格执行存货最高、最低库存量预警机制;执行存货保质期预警机制,根据存货保质期合理确定预警天数。制定针对存货管理方面相关人员考核制度,对达到存货数量最高、最低预警值,在存货保质期到期前一定时间,存货保管、财务人员有义务及时向领导汇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⑷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产品成品率、半成品率,制定生产奖惩措施,有效控制损失浪费.6、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进行充分科学市场调研,加强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充分,论据充足;严格按制度规定管理资产。母公司要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定期实地检查,确保台账与实物相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7、在采购与付款方面:严格按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执行,防止权力集中,让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8、在产品销售方面:建议制定激励措施,积极引进销售人才,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9、在薪酬管理方面:采取参照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实行年薪制加浮动奖金。

1、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浮动部分由所

在部门绩效考核确定,领导型人才按经营业绩的一定比例确定浮动部分。

2、营销人员,浮动部分按所销售产品的一定比例提成。

3、普通员工,根据市场价格,采用成本倒推法,实行“基本工资+绩效浮动”的弹性体制。按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逐一倒推。

A公司纪委 2017年11月20日

第五篇:蓝田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蓝田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蓝田”的全称为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沈阳市三家企业。蓝田的经营范围主要有农副水产品和医药制品两大类,其产品主要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岳阳等地区,产品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五大区域。

蓝田的发展:

(一)上市前的简要回顾

1992年蓝田成立之初,其主业为制药业与酒店业。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董事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选择农业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生产力增长点。1993年初,蓝田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设立了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定向募集资金,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在当地建成了水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络。经过4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销售为 主,兼营制药、酒店、贸易、零售、房地产开发的多元生产经营格局。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司的规模日益壮大,效益呈跳跃式增长。据蓝田招股说明书中介 绍,1993-1995年,蓝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3725.7万元、84039.7万元和308284.1万元,税后利润分别为14101.4万 元、23686.5万元和27437.2万元,显示出喜人的经营业绩。

(二)上市后的造假事实

1996年5月,蓝田增发新股3000万股,每股发行价8.38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共募集股金24155万元,其资金投向包括:投资2000万元兴建“菜篮子工程”基地项目;投资4700万元开发生产冷冻干燥食品项目;投资4800万元兴建中华鳖养殖基地;投资4986万元兴建畜禽繁养基地等等。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 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 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 “中国农业第一股”。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行为进行了揭露。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 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问题包括:

(1)蓝田已无力还债。2000年蓝田的 流动比率是0.77,这说明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0.35,这说明扣除存货后,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 流动负债;净营运资金-1.3亿元,这说明蓝田将不能按时偿还1.3亿元的到期流动负债;(2)12.7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 ;(3)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占资产百分比约是同业平均值的1/3;而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约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在产品绝对值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

而截止到2002年8月,向蓝田提供贷款的银行包括工、农、中、建、民生、交通、中信、浦发等中国各大专业银行,贷款总规模达30多亿元人民币。据统 计,蓝田仅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高达约2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10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农业银行9亿多元人民币。蓝田存 在造假嫌疑的消息一经公开,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各个专业银行纷纷停止了对其贷款支持,蓝田由此深陷泥潭。

如表所示:蓝田1999~2001年连续三年业绩“变脸”为亏损,蓝田造假奇闻主要有:

1、“金鸭子”的童话。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吃小鱼和草根,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通鸭子高出1倍以上),而且价格奇高(有报道称每只鸭蛋的平均

纯利为0.4元),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等于生产两台彩电”,相当于“金鸭子”。

2、“野莲汁、野藕汁”的传说。在造假案曝光之前,蓝田公司声称,野莲汁和野藕汁(只见广告不见产品)一年中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个亿,而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野莲汁野藕汁的基地时,却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窗户可以隐约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从设备上蒙的灰尘看,应该有好些日子没开工了,由此可以断定,所谓“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说,纯属谣言。

3、“无氧鱼”的故事。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但是,据瞿家湾镇一位村民介绍:“蓝田根本赚不了这么多 钱!每口塘是17亩水面,养鱼能产出7、8万元,即使加上养鸭的收入,每亩水面的产出也很难突破1万元。每亩2、3万元的收入根本是天方夜谭。” 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 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而蓝田股份的鱼苗,堪称世界“无氧鱼”系列。

蓝田失败的原因分析:

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总的来说,其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主要有:

(一)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

蓝田造假丑闻曝光之前,曾经是中国股市中的一面红旗,但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所谓的高业绩均来自于种种虚幻神话和财务包 装。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 极其淡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而是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 法犯法,炮制了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本来,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 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 存在诸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报告虚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由此,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造假者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公司管理高层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

(二)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司发展误入歧途

按照常规,蓝田的问题早就存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出面给予蓝田贷款支持,但是,令人费解,丑闻败露前一直有不少专业银行盲目对其进行贷款,致使国家资财遭 受巨额损失。事后发现,蓝田高层与地方政府存在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政企严重不分,蓝田的管理高层才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失灵,这也是蓝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 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目扩张。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其主业萎缩,误入歧途。最后,蓝田的真实业绩水平不断下滑,只 能靠造假来维持生计。由此,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一家公司如果不及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公司内涵,终究会被市场淘汰。同时,作为地 方政府,应该正确处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多地干预企业行为,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当、执业水平偏低,导致其造假行为得逞

如前所述,蓝田的造假丑闻的曝光,不是来自于对蓝田进行常年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是来自于业外人士,这着实让人吃惊。其实,蓝田主要是通过虚假交易 或事项来“创造利润”,其造假手法非常简单。注册会计师只要认真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便可以轻易发

现蓝田的造假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却没有查出任何问 题。事后发现,蓝田的会计账目非常混乱,按理说注册会计师是不能表示意见的,但是,对蓝田进行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却发表了相应的审计意见,其执业水平之 低,责任意识之弱,令人叹息!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蓝田的造假行为,致使许多对其进行贷款的银行受牵连,国家资财遭受重大损失。由此,我们的启示是:在任何时 候,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决不能放松,尤其是作为证券市场“守护神”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要敢于坚持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以减少审计失当的风 险。同时,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不断健全其质量控制机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道德水准,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投资者非理性、热衷于炒作股票,导致其自欺欺人

股市投资风险高、变化快。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包括各专业银行),应该对其投资对象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比较,决不能一味听信谣言。只有做到谨慎投资,才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虽然证券监管相关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应该健全财务报 告披露与审计制度,由此上市公司的一些大问题是可以得到揭露的,但是,对于某些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业务复杂,经营风险高,注册会计师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发 现问题。因此,作为理性投资者,应该多方获取上市公司的情况,诸如其行业特点、市场发展前景等等,从而鉴别和警惕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但 是,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股市交易行为,盲目炒作的因素更盛于理性的行为,比如很多股市交易者并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只要股价能上去,他们便失去理性,最后往往是本钱赔个精光,而蓝田造假一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的启示是:作为投资者,应时刻关注投资风险,要理性思考、谨慎投资,以减少各种风险损失。

下载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失败案例分析(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2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企业,能够存活至今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业界翘楚,比如联想集团、万科集团,以及健力宝。 从今年3月23日张海......

    新华书店ERP失败案例分析

    新华书店总店实施 ERP 案例失败分析 新华书店总店的项目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个陌生的队伍拿着一个陌生的软件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为一群陌生的对象服务。没有不失败的但经验和......

    信息化失败典型案例分析

    信息失败典型案例分析 导读: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失败典型案例,总结出八种信息化项目失败类型,问题集中于软件产品、客户、厂商三个方面。 关键词:信息化失败信息化项目软件产品软件......

    ISO检验失败案例分析

    ISO检验失败案例分析 时尚设计传播班 孙曼棋 2009152126 ISO经常出没在我们的视野中,它把握着产品的生命和人们的健康。它是产品中的生死检察官,合格了产品可以和我们见面,不合......

    案例分析诺基亚的失败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

    更多精彩锁定http://yan-er.com/bdlf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及分析 社会中创业失败者比比皆是,成了大学生不敢创业的重要原因,创业培训专家提醒毕业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大学生......

    市场定位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汤臣一品 ------10广策绝对印象小组  市场细分方面: 1.市场细分有效性中第一个前提是细分市场的容量要足够大。汤臣一品按照人口的社会构成划分,将其主要客户确立在高......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 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