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教育实习期间一件感人的事
乌苏记忆
车子在公路上飞速的行驶着,卷起路边早已沉睡了的树叶,不免有点让人想家。十一月的乌苏,秋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而冬的气息似乎已经提前到来。车窗外的阵阵寒气透过车窗上的缝隙拼命的往车里窜。我下意识的把衣服上的拉链拉到了衣领,闭上眼睛开始打盹。„„。说实话,这个月学校的教学工作我已近疲于奔命了,而这两天到市教育局帮中心学校拉自治区拨付给的图书器材更是把我的疲惫推向了顶峰。
“小赵”,“嗯”,我无精打采的应了一声。“现在马上九点了,本来回去要请你吃放的,可回去镇上的饭馆就关门了,你回去自己弄点吃的吧”。杨校长说。“嗯”,我又应了一声。而我心里却想这么累,吃啥呀,回去赶紧睡觉得了。渐渐的我又睡了过去„„。
“小赵”,“小赵”,“到学校了”,一阵喊声又把我惊醒,我揉了揉眼睛下了车,朝宿舍走去,“干嘛去”?“先到厨房自己弄些吃的吃了再去睡,累了一天了不吃不行,快去!”。“哦,知道了”。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厨房走去。其实我知道,这么晚了,我的队友们早都吃完饭备课去了,厨房又那么冷,我是绝对不会去做饭的,我之所以走向厨房只不过是让校长放心罢了。
推开厨房的门,我大吃一惊,厨房里我的队友们刚把热腾腾的饭盛出来。“哈哈,知道你出差去了,我们俩把做饭的时间推迟了一小时,赶紧坐下吃”,她俩笑着说。我没有想到这么晚了等待我的不是冰冷的厨房或者说是饿一晚上的肚子,而是回来就有热腾腾的饭吃。那一刻一阵热流涌进了我的心窝,那样温暖„„。
十二月底我们终于回到了河院,我也终于明白那晚涌进我心田的东西是什么。这段记忆我将永远珍藏在内心深处!
第二篇:实习后感
参观企业的后感
从前一直以为企业就是那种电视剧里的,一天到晚在办公室看电脑,或是整理文件,很无聊的,千篇一律的,直到这次感知实践真正走进企业在发现我是错的。企业不一定就是坐办公室,还可以有很多的事,像是金银彩绣,就可以还有技师,而这也是关键性的!所以,把企业看成一个死气沉沉的是不科学的,企业也可以有各自的文化,而认识这种文化是你能在企业待下去的关键!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当我们走进的那一刹那我相信同学们都被震撼了,各种美丽的彩绣映入眼中,有的巨大无比,有的光彩照人,还有的年代久远,仔细瞅近一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线密密麻麻的盘旋在画上,还有那闪闪发光的金线,更是让人吃惊,这该用掉多少金子啊。下来看到阿姨们工作的作坊,看见她们一针一线地缝制,真是觉得不可思议,听说那副《甬江风情图》更是缝制了好几个月,在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人生就像一张白布,而我们就像是那针,正在编制我们的生活,那美丽的蓝图就是我们心中的梦想,只有脚踏实地的把握好现在,我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心中那份美好的未来。
接着我们边参观了宁波宏拓精雕,一进公司我们便被走廊的浮雕吸引了,浮雕上全是各种人物,不同种风景,而且惟妙惟肖,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我不禁震撼了!再走进去是工作车间,你可以看见各种产品,半产品堆放在那,有巨大的手臂,也有许多佛像,我想那是我这辈子看多最多的佛像了吧。走进工人你会发现,在他们眼里,佛像就像是心里一般,因为在他们眼前只有一张白纸贴在木头上,然后他们就完全凭着感觉就开始雕刻了!我实在无法言谈看到这一幕的感受,我只能钦佩了,中国艺术还真是博大精深啊!随后也会想想,我们的学习似乎也是这样,按着一个模子,然后一刀一刀的去雕刻我们自己的形状。可如果我们没能好好锻炼自己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变成残品,只有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学习,我们才会变成我们所渴望变成的形状。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家企业,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事是吴总讲的话吧。从一个小小的加工场变成宁波第一的家居服饰企业,甚至是浙江前几的,我们真的很难相信一个小小的加工场也可以变得那样辉煌。转过来我们也可以想下我们自己,我们何尝不是那个小工厂呢,大家都一样,可只有少数会变成那些成功的企业,关键是我们怎么变,如何变,这就是其中的奥妙了。接下来吴总就讲解了吧。那就是坚持。在他还是租房子的时候,他就说要买别墅。在别人眼中是痴人说梦,大家都当笑话吧,可他却坚持了,最后也成功了。现在看来好像很得意的样子,可谁知道当初他说那话的时候收到什么样的看待呢?试问我们有谁敢说那种豪言呢,我们说都不敢说啊!还谈什么实现梦想啊!我不禁更加佩服那位吴总了。还有他讲的那个故事,一位智者让一年轻人去烧一壶水,要么有足够的柴,要么就别贪心,装少一点的水,真的是很有感悟啊。工作就像是那壶水,我们要想烧更多的水就知道有努力的学习知识,只有足够的知识了,才能支持我们去做更多的事,去烧更多的水。听了这两个故事,我明白做人要有气魄,敢作敢当,勇于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再参观了他的企业,虽然有点乱,可机械化程度很高,可见其竞争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企业还有很多激励员工的标语,记得最牢的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着也是对我们现在最好的教诲吧,今日学习不努力,明日努力去学习!只是希望企业对于材料的堆放要更合理一些,按生产运作老师的话,这就是浪费,对于企业也是一种竞争力的削弱。只有精益求精才会成就另一番伟大。
通过这次感知实践,我受益良多。首先,对于企业,我们不能只是看重薪水,要看中自己的实力,我们没必要去担心着担心那的,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就够了,工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且,企业的文化也决定着我们的发展,相信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给我们带来的会是更多的希望;对于学习,我们要有坚持的决心,不是想做不做得到,而失去想努力去做,在过程中,要像绣花,雕刻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去实现心中的蓝图。
第三篇:实习后感
姓名:张立洲
学号:1011080224 学院:理化学院
系(专业):化学系应用化学
陶瓷实习后感
开学伊始,我们就展开了长达将近一个月的校内实习,实习内容就是陶瓷制作,整个过程乐趣很多,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陶瓷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粉状化合物,经过成型和高温烧结制成的、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包括陶器和瓷器,广义地讲,它也包括玻璃、搪瓷、石膏、水泥、石灰、砖瓦、耐火材料等人造无机非金属材料。狭义地讲,它只包括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
一般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统称为陶器;其中烧制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称为釉陶。
相对而言,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一 陶器的发展历史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因此合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
磁山·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盘、豆、三足壶、三足钵、双耳壶等,器物以素面无文者居多,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
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该文化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陶器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有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二 中国瓷器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15000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5200年~前4800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在中国,彩陶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彩陶”为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1953年首先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被发现,主要包含水壶及碗等。一开始它们上面纯粹为红色,但陶器上渐渐有独特的符号,称为半坡陶符,纹饰有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等。此后在临近各省也发现了类似的陶器。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这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高峰。在商朝,有理论认为是当时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带来陶轮的技术,令陶器量产化。在周朝,以陶轮制作的陶器会以更高温烧制,令其硬度增加,同时亦会使用绿色的釉料。秦朝的陶俑兵马俑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陶器,而在此时陶器的描绘主题由动物转变为人。在汉朝,陶器的描绘主题由为佛教的传播而出现了佛的形象。到了唐朝,中国出现了白色的陶瓷,而同时亦出现了其他陶像,唐三彩成为当时艺术精华的代表。到了宋朝,因为瓷器技术开始成熟令中国的陶器的辉煌被瓷器完全盖过。此后中国的陶瓷器重点便落在瓷器上。然而明清的紫砂壶等陶器乃至近代的江苏宜兴、广东石湾的陶器工艺仍然有非常高的水准。
中国近代的陶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中国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在了解陶瓷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它的前生今世,为我们之后的动手操作奠定了知识储备。
三 陶瓷成型的基本要求
整个陶瓷工艺 以粉体为原料 “ 所谓粉体 即是大量 固相颗粒和空气的混合物 ” 必须把这种松散 的混合物先制成具有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并有一定强度 的固相颗粒集合体,再通过高温烧结,使这种颗粒集合体变成致密 的固相烧结体 “ 为 了避免坯体在干燥和烧成时出现过大 的收缩和不均匀的收缩引起制 品变形或开裂,成型坯体 的密度应该尽可能高,并且坯体各成型必须完成二项任务:使粉体 中颗粒尽量互相靠近成部分的密度应该保持均匀一致 ” 这是对任何陶瓷成型工艺的基本要求成型必须完成二项任务:使粉体 中颗粒尽量互相靠近成为密实体,以及使密实体具有所要求的几何形状产中所用的方法是利用模具给 出所要求 的形状,并通过适当的方法使模具 内的颗粒尽量互相靠近形成密实体 “种方法是首先使粉体密实化,再用工具将密实 的原坯加工成所要求的形状 ” 第一种方法可 以比较快速地大量制造尺 寸相同的坯体,但是通常只能制造几何形状 比较简单 的物体 “ 第二种方法可 以得到形状复杂、尺寸精确 的坯体,但是为了便于加工,原坯的密实程度不可能太高 ” 因此到 目前为 止还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可 以大批量地制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陶瓷成型工艺 “ 四 陶瓷的工艺
陶瓷的成型工艺
1、原料配置
2、成型(可塑成型 注浆成型 压制成型)
3、坯体干燥与装饰
4、上釉
5、烧结
陶瓷的表面工艺 1彩釉2厚膜金属化处理3丝网印刷
实习中的陶瓷制备
1、利用踏板推动陶轮。
把黏土球放在转盘中心上,称为轮头,陶艺家以棒或脚力推动(脚动拉坯机或踏板)或可变速的电动机。通常一个称为拉坯底板的胶制、木制或熟石膏制的碟会放在轮头上,接着黏土球会抛在拉坯底板而不是轮头上,这样做可以使成品与拉坯底板一同移除而不令成品变形。在拉坯的过程中,陶轮会高速转动,而黏土球被按、挤及慢慢地往外拉而成为一个空洞形状。第一步往下及往内按著粗糙的黏土球直到完美的旋转对称的过程称为”置中“,是需要掌握的技术中最重要及最困难的;接着步骤依次序为”开孔“,即在黏土球中制造出中央的空洞;”铺设地板“,即在器皿中制造平坦或圆形的底部;”投掷“或”拖拉“,即把外壳靠拢及塑形至相同阔度;”修整“或”翻转“,即移除多余黏土去修整形状或制造脚部。
陶轮虽然通常会用作制造个别陶器,但是它亦可以用来大量生产。陶轮制作需要陶艺家有一定的技术,但一个熟练的技工可以在一天的工作中制造完成接近完全一样的碟、花瓶或碗。因为陶轮本身与生俱来的限制,它只可以用为制作在一个纵轴上径向对称的陶器。这情况可以用压印、膨胀、雕刻、制作凹槽、琢面、V型切开及其他方法令陶器在视觉上更为有趣。通常拉坯而成的陶器会利用手工技巧再进一步以加上手柄、盖子、脚部、壶嘴及其他功能方面作改造。
2、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是陶瓷成型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成型工艺简单,即将制备好的坯料泥浆注入多孔性模型内,由于多孔性模型的吸水性,泥浆在贴近模壁的一层被模子吸水而形成一均匀的泥层;随时间的延长,当泥层厚度达到所需尺寸时,可将多余的泥浆倒出,留在模型内的泥层继续脱水、收缩、并与模型脱离,出模后即得制品生坯。注浆成型适用于形状复杂、不规则、薄壁、体积大且尺寸要求不严格、精度要求不高的陶瓷制品。注浆成型又分为石膏模铸成型、热压注浆成型和高压注浆成型。
一般注浆成型特点
典型产品:适宜任何中空的产品,从餐具到花瓶,从洁具到人偶。工艺优点:适于大批量,也适合小批量生产。可制造复杂的中空物体。
工艺缺点:速度较慢,需大量手工劳动,精确度有限,大批量生产时,需要大批量模具,占用大量空间。
坯体干燥: 成型后的各种坯体,一般都含有较高的水分,没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搬运或再加工过程中的压力与振动。因此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干燥处理也能提高坯体吸附釉彩的能力。经过干燥的坯体,还可以在烧结初期以较快的速度升温,从而缩短烧结周期,降低燃料消耗。
上釉:上釉是将装饰完毕的坯胎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施釉的目的是在陶瓷坯体的表面上覆以适当厚度的硅酸质材料,并且在熔融后与坯体能密实地结合,这种类似玻璃质的保护层称之为釉。
上釉的方法:(1)拓(涂)釉法是用笔或刷子蘸釉浆后直接涂于素胎之上;
(2)吹釉法是用管筒根据需要,一端蒙上细纱,蘸釉浆后吹于胎体之上,多次反复至均匀而成;
(3)浸釉法一般是用于胎体外部施釉时,手持器坯浸入釉浆中轻轻上下拉动或左右转动,借坯体的吸水性让釉着附在坯胎上;
(4)荡釉法是把釉浆注入器坯内,上下左右旋荡胎体,使釉浆均匀附于器坯内壁上。壶瓶、罐类容器常用此法制得;
(5)轮釉法是将坯体放在旋轮上施釉,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釉浆散甩到器坯内壁上。
(6)静电施釉是将釉浆喷至一个不均匀的电场中,使原为中性粒子的釉料带有负电荷,随同压缩空气向带有正电荷的坯体移动,从而达到施釉的目的。
(7)干法施釉目前包括干压施釉、釉纸施釉和流化床施釉。窑炉烧结:
烧结也称烧成,是坯体瓷化的工艺过程,也是陶瓷制品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经成型、干燥和施釉后的半成品,必须再经高温焙烧,坯体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原来由矿物原料组成的生坯,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状态,成为具有一定性能的陶瓷制品。发展方向:特种陶瓷的发展之路将是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陶瓷企业生存壮大的根本,没有技术是没有话语权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陶瓷做高科技的产业,才能无愧于”china"的称号。
五 收获
转眼间实习的生活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回首实习过程,得到了不少收获,为这次实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历经千难万苦,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老师下达的任务。我觉得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它能够把让我门把自己所学的用到实践上去,还能够充分的调动我们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劳动成果,在此期间,老师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格,讲课也非常详细,大大的减小了我们犯错误的几率。
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将来的高技能人才,仅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四篇: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关于地震的写作素材
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我们总是会见证那些伟大的感人的场面,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是我们人类存在了几万年并且将继续繁衍生息的保证, 正因为这些感人的人与事才使得我们有别于动物, 青海玉树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339人 332人失踪, 这样一场灾难中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故事。
500僧侣徒手挖出60名幸存者
在玉树有着大量的寺院, 这些僧侣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去帮助灾民, 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距离震区一百公里的四川甘孜州色须寺也感受到了晃动。当他们知道地震发生在不远的玉树, 寺院里的两位**认为他们不仅要念经。曼西**说, 他们虽然不和青海一个省, 但必须要去救人。
随后, 寺院集体决定到灾区去。寺院有一千多人, 500人留下念经祈福, 500人出发救人。4月14日中午, 僧侣们到达玉树灾区。他们分成小组, 听到哪里有人压在下面, 就派人过去。没有救人经验, 他们带着铁锨、铁锄, 边救边学。1
目前, 僧侣们已经救出60名幸存者。他们尽量记下每个人的名字。如果救出伤者, 他们为其祈福;有时候挖到遗体, 他们会围坐一圈为其念经。据介绍, 色须寺僧侣们开来的四辆卡车几乎每天都会往返运送物资, 还运来了寺院里的200多顶帐篷。寺院里商品部的东西也几乎都被运过来。他们还带着医务人员为灾民看病, 每天给灾民发食物。1
怀孕妻子被埋受伤 丈夫嘴对嘴给妻子喂水1
在交大一附院入住的, 有一位怀孕4个月的高龄孕妇, 今年已经38岁。丈夫朋措闹布身体健壮, 但满脸倦意, 一直守在妻子身旁。他说, 家里土木结构的房子垮塌了, 妻子也被埋, 他和邻居扒了几个小时才把妻子从废墟中扒出来。1
朋措闹布夫妻有3个孩子, 7岁的女儿因为上学躲过了灾难。11个月大的儿子失踪。轻伤的他陪伴妻子来到西安, 妻子因为有伤又怀孕在身, 不断地用藏语说肚子疼。医生检查后说没大碍, 丈夫才松了一口气。这时, 妻子对他说想喝水, 他立即喝下一口水, 含在嘴里, 弯下腰, 俯身到妻子面前, 徐徐地把水喂给妻子喝„„这一刻, 在场的人都静了下来。1
紧握父亲的手不松开1
昨日凌晨2时许, 伤员陆续下机时, 一位因脚伤无法行走的藏族同胞, 被用担架抬了下来, 身旁一位20多岁的姑娘, 一路握着他的手不松开。同行者说, 他俩是父女。因为语言不通, 面对记者的提问, 女孩静静地跪在父亲旁边, 默不作声, 一只手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父亲看到记者和救护人员, 起身对救护人员点头, 用藏语表示感谢。女孩见父亲努力想坐起来, 顺势将父亲揽在自己怀里, 父女俩的手仍然紧紧相握地震中一名母亲用头替孩子挡住砖头遇难1
“地震时, 我住在学校, 跑得快, 然后狂奔回来, 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 地震半小时后, 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1
珍夏告诉记者,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 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 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 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 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 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 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1
据珍夏介绍, 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 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 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 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 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 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 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 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1
当人群散去, 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 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 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1珍夏说, 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 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 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逆境向上、坚毅求存的灾区同胞让记者一次又一次被感动、被震撼
“在我等候救援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几个学生也被压在钢筋水泥里。我便跟她们聊天,有两个女生是正在跟我聊着聊着的时候便死了过去。看着自己的学生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我当时心都碎了。”
——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李帅
4月16日,地震第三天的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街头,记者看到无数张悲情的脸,无数张坚毅的脸,以及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仍充满希望的脸。在与灾区群众的接触中,记者一次又一次被感动,被震撼。
救援队员与当地群众一起救出被埋人员。龙成通摄
悲情的脸
老师被压水泥板下
眼看身边学生死去
昨日上午11时20分,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女生宿舍的废墟旁边,该校24岁的历史老师李帅一脸悲伤地向记者展示一个粉色的手机,手机的背面贴着一张女生的大头贴,大头贴上的女生微笑着抱着一个小孩。李帅身后的废墟里,一台大型挖掘机停靠在废墟里,几十名官兵正在倒塌的钢筋水泥里仔细搜寻被压埋的身体,其中就包括手机大头贴上的这位微笑着的女生。
“这台手机是我们从废墟里找到的,手机上的大头贴太小,难以辨认是谁,只看得见这名女生瓜子脸,皮肤还挺白。我们后来从手机里找到了存有的短信、通话记录以及一些朋友的生日,我们目前初步推算这名女生是卫生班的更求卓玛或昂文永藏。”李帅老师告诉记者说。这位两年前从暨南大学毕业后来到玉树工作的西宁女孩向记者回忆起地震瞬间,脸上一直挂着泪:“当时我躺在宿舍床上,正准备起床,突然感到整栋楼剧烈地摇晃,然后我便发现自己的双脚被水泥板压住了动弹不得。我连忙掏出身上的手机拨打同事的电话,让他们来救我。正在我等候救援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几个学生也被压在钢筋水泥里。我便跟她们聊天,有两个女生是正在跟我聊着聊着的时候便死了过去。看着自己的学生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我当时心都碎了。”
李帅后来被同事救起,双腿只是受了点轻微创伤。她连续三天都来到女生宿舍废墟前,寻找学生,希望能有新的奇迹出现。(文远竹)
一个小女孩在帐篷外看书。
同窗的脸
作为幸存者,我们没有多想,只想尽些自己的力,为遇难的同学料理后事。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废墟前,07理科班的19岁男生达娃才乍和他的两个同学左西东图、边巴左西正在忙前忙后,帮助救援。
达娃才乍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学校将他们疏散回家。但听说不少同学被埋,学校需要大量人手帮忙。他跟6个同学昨天下午坐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途车赶回了学校。为了给留校的同学扎帐篷和给遇难的同学料理后事,他们一夜没睡。“我们没有多想,只想尽些自己的力。地震时我们男生都已经起来在水房排队打水,宿舍损伤也不严重,只有几个同学跳楼时受了点伤。而在我们宿舍后面几米之遥的女生宿舍几乎全塌了,遇难的人员中就有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青梅巴措。作为幸存者,为学校多出点力是应该的。”(文远竹)
武警战士为灾区群众做饭。新华社发
微笑的脸
当记者离去时,阿婆用力地握住记者的手,身处如此困境的她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感激的微笑。
昨日下午6时许,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操场的一个民政帐篷里,60多岁的阿江阿婆拄着拐杖坐在帐篷门口,神情忧郁,而她的丈夫躺在帐篷里的床上,不能动弹。通过她的孙女帮忙翻译,记者得知,阿婆家的房屋全部塌掉了,她本人背部被压弯,她的丈夫右胳膊严重骨折,背部也受了伤。她的儿子在地震中去世,她的女儿双腿被压断,眼睛也严重受伤,已被空运到外地治疗。
阿婆不会说汉语,但当记者离去时,她用力地握住记者的手,身处如此困境的她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感激的微笑,让记者心灵为之震撼。(文远竹)
灾区用电未恢复。用柴油机发电的爱心手机充电点。倪黎祥摄
母亲的脸
得阳阿妈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向并不熟悉的记者讲述起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从小时候的顽皮到大了后的懂事,整整讲了大半个小时。
昨日上午,40岁的藏族妇女得阳在位于结古镇新建路电大边上的自家二层楼房废墟前,当记者问起她家是否有亲人伤亡时,得阳阿妈抱着她身边的亲人长时间失声痛哭。得阳的妹妹告诉记者,在14日凌晨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得阳阿妈23岁的儿子被埋在了钢筋水泥之中,4个小时后救援人员找到了他,但已经没有了心跳。
得阳阿妈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向并不熟悉的记者讲述起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从小时候的顽皮到大了后的懂事,整整讲了大半个小时。记者坐在暴烈的太阳下面倾听得阳阿妈的讲述,深切地感受到她强烈的母爱,希望她能从倾诉中得到些许慰藉。(文远竹)
灾区同胞的摩托面的随便坐
记者在结古镇采访发现,几乎所有的当地藏族同胞都对救援人员充满感激,不论是救援队员还是媒体记者。结古镇大街上所有的面的和摩托车,只要有空位,藏族同胞都会停车,热情地招呼路边拦车的人们。记者在找一间学校的过程中就搭了4个藏族同胞的车。(杨明)
坚毅的脸
这个时候,国内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来到玉树,作为玉树人,更责无旁贷。我回来便组织了本地的志愿者队伍,并负责接待外地来的志愿者们。
昨日凌晨2时,记者从地震现场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结古镇体育场集中安置点。当时风刮得呼呼响,气温在-1℃以下。满天星斗下的露天体育场上扎着几十个帐篷,都是黑灯瞎火。正当记者为在哪个帐篷凑合一晚而发愁时,一名藏族小伙子出现在记者面前,他自我介绍说名叫嘎斯,是玉树州本地的志愿者,是玉树州国税局的职员。他接过了记者手中的行李,将记者领至一个已经睡有五六个人的帐篷里,在一个角落里为记者铺开睡袋,还拿出一瓶矿泉水。
嘎斯跟记者睡在一个帐篷里,他告诉记者,在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塌了,但家人只受了轻伤。他当天下午将家人安置去西宁后便连夜赶回了玉树。他说:“这个时候,国内的志愿者源源不断来到玉树,作为玉树人,更责无旁贷。我回来便组织了本地的志愿者队伍,并负责接待外地来的志愿者们。”凌晨六七时,记者所在帐篷的人被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惊醒,随后又感到地面一阵晃动。大家又惊又怕,嘎斯镇静地告诉大家:“这只是余震,大家不用害怕,过几分钟就没事了。”(文远竹)
第五篇:丛飞的那些感人事
丛飞的那些感人事
当现代社会充斥了利益,名誉,光环,金钱的时候,有个向雷锋一样的人物,奉献了自己的物质,以及自己的生命。他将自己的挣来的钱,卷到山区里,资助给孩子们。多达300多万。而自己却节衣缩食,然而命运有时又是那般的捉弄人。将一个善良的人带到了天堂里。
丛飞的事情在社会里炒得沸沸扬扬,在做了如此多好事的时候还有那么多负面的新闻出来为了什么目的啊,有动机。可是做好事,连自己生命都没有了,还能有什么坏心眼么。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汉子,但是为什么没有好人好报的事情给他呢,让我们更多的是为他的遭遇感到悲凉与可惜。
丛飞有句格言:“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奉献。有一年,我就奉献一年。即便我以后不能再唱歌了,我还可以演哑剧和喜剧,一样可以带给别人快乐。”如他的格言一样,他只懂得奉献了,也没有索取回报。我觉得丛飞的语言和行为都献出他的英雄本色。当他把百名需要帮助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时候,他并没有感到自己多的是累赘而是发觉自己肩上多了责任。丛飞成了深圳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她让更多的人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钱活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他也充分体现了人类该具有的真善美。
与此同时被赞扬的丛飞,也被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顾自己的家庭,他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他为别的孩子付出那么多得时候为什么想想家里的亲人,当他在外面欠下那么多钱却是为了奉献的时候,家里的亲人该用什么偿还。他没有做到一个丈夫和父亲该有的责任感。可是我认为丛飞还是很值得人们赞颂的。没有谁能兼顾到生命里所有该肩负的责任,有的人连一点责任都没有做好。至少丛飞在慈善这方面做的很好。当他的病情日渐加深的时候,他还是不断的做着慈善。在病床上,还是想着那些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怎不让人们称赞。
我们要学习丛飞的奉献,学习丛飞的利他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习丛飞的行动精神。我们不一定要做的像他一样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样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能像他一样捐多少前五,只要我们能用心和手,不图回报的为别人做些事情。这样我们就变得有责任感。社会也会变得温暖起来。
丛飞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希望社会上的我们都能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利益争夺的事情,社会将会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