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学习笔记

武平县武东中学 肖荣如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进一步理解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地、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种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反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个体进行反思,共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在以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基础上,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倡反思型教学的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界蓬勃发展。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 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成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从其定义来看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可以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其一,它有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其二,它有实践检验过程,其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以确保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

(二)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既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四、教学反思的类型

从时间角度分,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教学后记的几种类型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五、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六 教学反思能力

(一)、教学反思能力结构

由于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多样性特点,它既包括教师对自身的理念、知识、能力、态度的反思能力,又包括对教学行为、策略、方式方法的反思能力等等。当代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师需要反思的教育理念很多,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承担新课程的教师应该树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现代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那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学生观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竞争全球化的世纪,但更是人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所以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看作是完整、独特的人,看作是能动的人。这样才会对学生有尊重的态度和尊重的行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知识的反思能力。这里的知识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种。背景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但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背景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船和桥,它决定着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学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教师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关。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当教学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这是否与自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知识素养有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高。否则可能还会陷入在彷徨之中。专业知识主要指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既要依据教材有又要跳出教材,既要考虑教材的逻辑体系,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传授知识,还要考虑能力培养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教师至少要对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第一,是否无视具体情况而照本宣科;第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如调换、补充的内容是否得当,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等。随着新教材在全国的逐步铺开,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新教材给教师极大的创造空间,给教师很大的处理教材的自由度。这就更需要教师们经常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调整,最终达到更完善的程度。除此以外,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是否彻底弄通;对重点、难点是否真的理解透彻;对疑点内容是否实际排除;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即深奥的内容是否通俗化,抽象的内容是否形象化,理论的内容是否实际化等。

3、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只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需重点反思自己对启发式教学思想本质理解的是否正确。启发式的核心不在于多问少问、多讲少讲、多练少练,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启发式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望学习的内在动力。否则难免陷入形式主义泥坑。我们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之时,启发之机,因此为了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内在动力,最关键的是形成学生的“愤”、“悱”之心理状态。多年来,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积累了很

多经验。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教师由于对启发式思想理解的不深不透,甚至把启发式理解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使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陷入了误区,过分地强调形式化的外在表现,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程度,其结果是打着启发式的旗号,做着注入式的事情。为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应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

4、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外显行为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很难想象一个呆若木鸡的教师能活跃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得体、适度的外显行为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当然在建构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年龄因素,突出不同年龄阶段反思能力的侧重点。如,新教师主要是教学技能反思能力,比较成熟教师主要是教学策略、理念的反思能力等。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

1、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的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3、以教师为镜。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应该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象”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若想真正做到面对面的评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评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评课的过程中,不应带有其它功利色彩。

4、以学生为镜。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5、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6、加强反思指导。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奥斯特曼和可特凯普的反思过程理论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们认为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积累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1)、积累经验指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此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相关理论等都会起作用。教师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进入反思活动;(2)、观察和分析指教师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3)、重新概括是在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验证就是积极验证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第二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反思

学习新课程创新体育教学

长汀腾飞希望小学吴发波

新课程是按照新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增加了保健康复,掌握体育保健知识,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态度,体验参加体育的乐趣,以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等目标。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新课程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下理念为 1

指导: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按照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为了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开放化、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讨论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按照教师特定的教学训练内容,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就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起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就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同时可以用“顺口溜”来形象的的描述动作,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随机应变。同时要求学生在学动作时:(1)看准、听清;要求学生看清动作路线,看准动作细节,听清教师对动作细节和动作术语的讲解,最好能记住动作名称,这样有助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对动作难点的化解。(2)积极模仿,每个动作的学习,学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新、难动作的学习,学生一定要积极动手一一跟做模仿,不光动眼、动脑,还要用肢体去体会动作,以便在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3)逐步完善动作,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以后,教师应根据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练习,让动作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辅导其他同学,然后再进行各种组合练习,最后进行观摩表演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动作,提高技能,直至掌握动作。学习课程我们对理论课的教学,应熟悉教材、抓重点、提要领,再用各种方式进行旁敲侧击,将知识点融入到典故或小故事中,让学生在比较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象讲到标枪时,穿插标枪的由来:远古时期 人类为了生存获取猎物和防卫等而演变发展而来的;再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由来,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地准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收集新鲜的信息,如何巧妙把这些东西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也有技巧。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体育课教学变成学生获得知识的“摇篮”,这也是体育教师必修的一门艺术课。同时,理论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powerpio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或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等,让学生直

观地去领会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和动作难点等,这种“眼见为实”的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信息化的今天,改革新课程,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要依靠创新体育教学,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态度、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更大的奉献。

第三篇: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改进,课程教育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让学生爱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字: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变为讨论、分析,师生互动多了起来,但是也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吸取教学的精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多种措施的运用,相信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部分教师对教学认识比较片面,他们认为讲授基本知识就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培养就是新课程。片面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对课程文本的讲解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带过。

(二)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

新教材灵活广泛,给教师很大的空间,但是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灵活的使用,甚至变为了新的一种僵化形式。

(三)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语文教师对课本研究深度不够,对课本的领会和感悟不够深刻,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的点拨和讲解不够到位,对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能力的水平不够重视。语文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特别需要提高。

(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语文作品教学的题目随意性大,学生在生活积累方面有所欠缺,对学生在生活素材方面的积累也不够重视,没有真正的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缺乏对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灵活度的培养,对学生文章的批改方式也比较单一。

(五)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需要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水平并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比较困难,对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培养缺乏一定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课改充满热情,认真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大胆、积极地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取得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该学会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实践,为教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教师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是不可冒犯的,学生也不需要惟命是从。师生之间要关系平等,使得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提供轻松的环境。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使得学生依赖老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语文的关键因素。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需要善于积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得他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学会给学生信心,鼓舞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都具备了成功的潜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

(四)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学会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即使学生回答的有些不合适,教师也应该用心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让学生发展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成绩的进步。

(五)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创造性已经很低,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一些套话,没有作者的真实感受,初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大家进行日记和随笔的的记录,培养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描写,培养他们体现自己,流露个性的表达。时间长了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和写作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句子或者使用的词语准确,教师要在评语中鼓励学生,如果文章中出现了病句或者问题,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给学生指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和语文成绩。

(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从而提高整天的课堂教学水平。语文教师要自然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深情并茂,应变自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以趣入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问题,走出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不断创新,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的因素、软硬件设置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新课程下为了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关爱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创新,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身文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海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师)2010年03期

[2] 邵翠红.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四宜四不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8期

[3] 奚东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4] 邵军.试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文化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1期

[5] 吴静芳,张伟平.关于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第四篇: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罗春雷2009年11月

去年我省高中全面实行新课程,新课程重视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学校和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对我们提出了考验,课不好上,复习课比新课难上。自从任教高一物理以来,每每上完复习课,我总会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堂自我感觉很满意的复习课,却激不起学生的共鸣,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当老师上新课时总是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能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摩擦力时,可以针对摩擦力的概念,设计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醒学生尤其要注意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区别,学生掌握了概念,做题就能把两者区分开。接下来再出几个有关摩擦力的计算问题。如: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素u=()。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我首先给出几个常见的错解,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和解题过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的总结。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过教师在课前要多做一些工作,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选题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要结合学生实际不能选难题和怪题。

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无定法,能引起学生共鸣便是好方法。要博得学生的欢迎,便要不断反思,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法,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长青树。这次反思,让我获益匪浅。

第五篇:新课程教学下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得到赞扬,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下载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异彩纷呈,而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

    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陶冯珍修武县第一中学分校,河南 修武 454350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

    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反思

    2005年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新疆自治区中考命题的趋势是什么?很多教师心里都没底,参加了中考物理阅卷,让我们眼前一亮,出乎我们意料,也在我们的意料之内,试题即重视对学......

    新课程下数学设计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课堂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反思 -----------杨毕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都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纲,也就是说的教教材。传统的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德化一中政治组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

    反思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反思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 邬昌玲 一、反思的背景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