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最近,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梅州考察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六个重要问题。
“软”与“硬”的问题
山区经济之所以比较落后,主要是客观环境、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困守在小农经济的小天地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又使得发展思路相对滞后。因此,治“软”先治“硬”。路通了,外面的信息流、物流、人流进得来,本地的产品才能出得去。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山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将受到冲击,与外来的新的思想观念融合,才能促进山里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这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无疑是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
“工”与“农”的问题
“工”与“农”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乡问题,也就是在选择主攻方向、选择发展模式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就梅州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普遍是三次产业“三足鼎立”,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既有的工业企业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一般加工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包袱过重。最近省长黄华华同志在山区调研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山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距。”因此,山区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农的基础上,实现富工富县;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聚集人气,解决富余劳力的出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国有”与“民营”的问题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还在继续,但由于财政困难,难以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安置工人;一是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如何围绕财税增收抓经济,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加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过去一讲加快山区的发展,往往局限在“发挥资源优势上”,这话固然不错,但收效甚微。山区穷的原因,一是就资源卖资源;二是因陋就简搞加工。受这些思想影响,山区工业粗笨重多,科技含量低;低值高耗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原因是这一思想忽视了市场要素。也即是说,发展经济,资源和市场谁为依托?应该是市场,而不是资源。这也是“温州模式”的精髓。
没有资源,可以围绕市场需求做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反过来,有了市场,资源优势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形成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
“内”与“外”的问题
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启动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因此,仅仅靠“内”还不够,还需要内外结合、借外促内。通过政策启动、政府推动、特色拉动等形式,在激活本地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造血型”项目,壮大工业,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总量比重,同时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不断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
“上”与“下”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重心下移的经济,需要省、市的大力扶持,必须简政放权,努力为县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和体制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省级财政形势尚好,市级财政基本过得去,但是县和镇的财政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省、市的工作重心要下移,该放的职权要下放,既要把事权交给基层,也要把职权交给基层,县和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上升。当前,尤其要着重解决好县内“条块”的问题,即中央、省属驻县机构与县的关系问题,驻县机构必须贯彻中央、省的有关精神,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第二篇:突出特色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经验交流
一、如何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问题。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头道工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县的追赶跨越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个地方的思想解放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制约我县当前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在解放思想上,我们往往嘴上喊得多,步子迈得小,认识层面讲得多,工作层面做得少。有些在发达地区早就大刀阔斧推进的工作,在我县却议论不断、阻力重重。在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扎扎实实地予以整改,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下决心破除“五种观念”、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强化奋发有为、加速赶超的意识;二是要破除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观念,强化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意识;三是要破除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的观念,强化勇于担责、敢于作为的意识;四是破除循规蹈矩、畏首畏尾的观念,强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五是要破除心胸狭隘、本位主义的观念,强化胸怀大局、共谋发展的意识。只要我们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发展的观念因素,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二、如何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着力解决园区建设进度不快、产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工业竞争力不强是制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争先进位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二是产业特色不鲜明、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支撑作用不明显。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建设进度,做大园区规模;二是进一步把好项目准入关,提高项目质量;三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做强园区企业;四是进一步拓宽园区经营思路,增强园区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能力。
三、如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品位不高、经营管理滞后的问题。我县城镇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县城总体规模不大,发展空间狭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二是城乡建设秩序混乱,建设品位不高,配套功能不健全;三是规划管理意识不强,经营城镇的思路不宽,城镇管理水平较低。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加快东北片区建设步伐,拓宽县城发展的新空间;二是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完善市政配套设施;三是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四是拓宽城镇建设思路,积极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五是实施城区秩序综合整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四、如何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着力解决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劳而不富的问题。我县农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农民生产就业技能较弱,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加大。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大力扶持粮棉油等传统农业,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精养化程度,壮大各类优势农产品基地;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五、如何提高招商引资能力,着力解决招商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大牵动性项目引进没有实质性突破;二是产业链招商成效不大;三是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专业招商作用不明显;四是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开工投产率、资金到位率、财政贡献率有待提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大招商的氛围;二是广泛捕捉集群式产业转移信息,全力组织攻关,实现产业招商的突破;三是积极组建优势资源推介专班,明确主攻方向,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大水泥、大理石等);四是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招商实效的突破。
六、如何谋划实施重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不快、力度不大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策敏感性不强,项目策划工作不到位,跟进措施不力;二是项目建设推进不快,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我们的对策是:一要树立机遇意识,积极研究政策,超前谋划,精心编制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二要持之以恒地争取项目,主动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衔接,及时掌握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对接跟进,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三要强化全局观念,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地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七、如何关注民情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会建设和公共事业欠账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二是社会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困难群体救助任务重;三是信访维稳形势严峻,老信访户的信访老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我们要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一是积极筹措县级配套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28项民生工程;二是加快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的衔接,建立健全持续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交车等问题);四是延伸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的信访难题。
八、如何打造环境品牌,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地区开发度的提升和区域间竞争的加剧,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开始从拼优惠政策转向比投资环境。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决定因素,必须把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来打造。我县有关职权部门在优化投资环境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在服务上脸虽好看、事仍难办;二是在乱收费上明目张胆的少了,暗渡陈仓的依然存在;三是在办事上关系好的特事特办,强势部门的立等就办,弱势部门的悠着办,群众、企业的拖着办;四是在解决问题上,会上表态好,会后落实少,领导过问就好,领导不问就了。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如下对策:一是继续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办法,扩大服务对象参与度,提高评议结果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三是加大破坏投资环境个案查处力度,确保环境不出现回潮;四是积极探索借鉴优化环境的新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九、如何提高工作的执行力,着力解决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发展思路确定后关键靠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并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我县存在制约和妨碍执行力的突出问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有的办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的执行力比较好,但在大的发展思路中找不到、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有的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当“太平官”;有的满足现状,坐而论道,醒得早,起得迟,缺少冲劲、闯劲;有的好做表面文章,部署工作轰轰烈烈,抓落实虎头蛇尾;有的服务意识差,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问题最后还是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引用***书记的讲话来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干”。小平同志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有几层含义,第一“要干”,要当挖山不止的愚公,不要当指手划脚的智叟。第二“要自己干”,不能做“甩手掌柜”,潇潇洒洒当“二传手”,要亲自抓,亲手干,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第三“要率先干”,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第四“要早干”,有只争朝夕的作风,不要拖拖拉拉。第五“要高标准地干”,精益求精,要干就干出水平,不要马马虎虎、流于一般。第六“要齐心协力地干”,继承和发扬“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好传统,团结干事。
十、如何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强的问题。当前我县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导班子整体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部分领导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胆识和勇气;干部队伍流动比较缓慢、整体活力不足、合力不强。我们将继续坚持“五用五不用”原则,进一步突出重实干、凭实绩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凭实绩用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轮岗交流等五份文件,抓好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后续调整和配备,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和战斗力。
第三篇:破解发展难题 保障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破解发展难题 保障经济发展
--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市局党组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围绕市局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敢于”破解发展难题,以优质的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以团结协作的精神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市局重点工作目标和“四个优化、四个提升”的工作要求,分局进行细化、分解成四大类二十二项任务要求,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各项量化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
1、建设项目用地情况:上半年,完成项目供地XX宗,面积XXX亩,其中:外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亩,内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亩,中外合资项目用地X宗,面积XXX亩。完成储备中心代征地X宗,面积XX亩。
上半年,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挂牌成交X宗,面积XX亩。其中:工业用地X宗,面积XX亩;经营性用地X宗,面积XX亩。
2、闲置土地处置情况:上半年,共收回闲置土地6宗,面积58.57亩。
3、建设项目开工情况:2006年10月以来新批项目162个,面积3563.9亩。其中:开工项目128个,面积2912.8亩,分别占批准面积数79%、81.7%。
4、项目投资强度情况:上半年,外资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为42.5万美元/亩,民资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为322.9万元/亩。
5、土地复垦复种情况:上半年,共复垦土地122.9亩,复种面积1016.3亩。
6、土地信访监察情况:上半年,共组织巡查52次,市局转访4起、转信1起,办结率达100%。
7、基础业务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49宗,面积839.13亩;确权6宗,面积15.95亩。建设项目“回头看”工作、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活动和档案创一级工作有序开展。
8、队伍建设情况: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向分局患病职工捐款2900元、向汶川受灾地区捐款累计5250元。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进一步加大文明单位和人民满意国土分局创建力度。上半年,省文明委、苏州市国土局分别授予“2005-2006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2007先进国土资源分局”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做法
1、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调控的大背景下,闲置土地处置、促项目开工建设是保障新项目按时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为此,分局实行与镇产业中心定期进行沟通,对未开工项目逐宗进行核实,分析未开工原因。在此基础上,按时段、分类提出拟处置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并明确分工。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落实,确保了闲置土地处置、促建等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分局先后撰写了《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建设项目“回头看”情况汇报》等报告,在闲置土地处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和项目用地“回头看”清理处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性意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
2、土地执法环境进一步好转。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划定包干区域、明确责任人,杜绝了巡查的死角和盲区。对巡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的违法违规苗头性问题、乱搭乱建等,情节比较严重或处理有难度的,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得到镇党委、政府领导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分局的建议下,镇政府将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工作列入行政村、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百分考核之中,提升了村级领导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意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放样、峻工验收业务科与监察科联合到场制度,有效避免了管理中的脱节现象,切实杜绝了批东建西、少批多用、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村级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辖区内动态,村级信访监察网络人员在土地执法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显现。
三、下半年的工作设想
紧紧围绕年初市局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中好的做法,寻找、分析并改进工作存在的不足,按照“四个优化,四个提升”的要求,保障张浦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总量控制、稳步有序原则,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总要求,进一步落实共同管护责任,切实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由“保量为主”向“质量并重”转变。强化跟踪管理,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由“常规化”向“精细化”转变。深入开展土地执法模范镇活动,加大执法监察和日常动态巡查工作力度,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切实将违法用地处理在萌芽状态。
2、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把依法行政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把握好依法行政与效率效能的结合点,在依法依规、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保障用地需求,做到既规范又高效。以服务来体现管理,以服务来树立国土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工作,加强人、财、物的监管。加大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国土分局等创建活动力度,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强化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国土资源队伍。
第四篇: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作者:王福有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东丰县委深入剖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着力加以纠正和解决。
破除思想禁锢,提升发展信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困难,有些党员干部失去了信心,思想上产生了动摇,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为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九项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在活动之初学习调研阶段,首先从破除思想障碍、提升发展信心入手,深入开展了“构建和谐富裕新东丰”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为东丰发展会诊号脉”主题实践活动,查找影响和制约东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办法和措施,积极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充分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全县各级干部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形势,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发展速度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创新思路举措,破解资金瓶颈。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县域金融机构融资实力有限,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县域工业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一些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往往因为资金问题而错过市场商机。为此,我们不断创新思路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域外资金,建强县级小额贷款金融组织。今年3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办了县级第一家恒源小额贷款公司。对县内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实行嫁接重组,重新组建成立了东丰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目前已到位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底注册资金可达到1亿元。同时,积极运作争取吉林银行首家县级银行落户东丰,进一步提高对县级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力度。随着资金问题的解决和市场行情回升,我县的鑫达钢铁公司生产势头强劲,经营状况良
好,年底可实现税金5000万元。华粮生化有限公司的酒精每吨达到了4200元,蛋白饲料每吨达到1620元,按现在价格和生产形势,今年可以缴税3000万元。现在看,全县工业企业税收形势很好,实现年初制定的财政收入4亿元、力争
4.5亿元的奋斗目标大有希望。
立足投资拉动,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是选择一条有本地特色、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东丰是一个不发达县份,经济总量小、基础差、资源少,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借助外力,依靠投资拉动。为此,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上特殊政策、特殊办法和特殊措施,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全县上下合力抓项目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新上和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可达7.2亿元。与此同时,重点谋划实施好51个争取国家拉动内需国债资金建设项目,全力争取项目早日落地,资金早日落实。
全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我们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切实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重点实施了城乡环境整治、城市水源地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农村泥草房改造、廉租房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办学就医环境改善等一批惠民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到今年底,一批惠民工程竣工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设施将相继投入使用,县城“脏、乱、差”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城市生活空间将得到显著改善;县医院新建10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将投入使用,1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将建成运营,城乡就医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实施住房安居保障工程,将有689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入住廉租房,2361户棚改居民搬入新居,1557户农村泥草房住房户住上新砖瓦房;通过水源地工程建设,将有3000农村人口解决生活饮水问题,县城居民饮水铁锰超标问题和工业发展用水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等等。所有这些惠民工程,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作者系东丰县委书记)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息09-2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 绩
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根本途径来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吗?
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为更好理解何为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就从经济发展谈起,它既要求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还要求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它还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它是有别于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是一纯粹的经济概念,它仅仅是量,而经济发展还涉及非经济方面社会发展变化问题,它是质。弄清这关系后,紧接着我们探讨何为经济发展方式,它是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使经济既在量上变化,更在质上变化、在结构上变化;在产出上变化;它是技术进步、体制变革、结构调整、最终是社会层面的变化;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等。总之经济发展实质就是实现科学发展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来,虽然我国在不断地探讨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收效甚微,积累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能源的持续短缺,从而引发有关能源安全生产问题(如最近的山西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太湖蓝藻爆发、250吨污油泥泄入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单这污染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而我国2009年的外汇收入仅为680亿。GDP为68000亿,再用人力资本价值估
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
加之09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凸显的问题更加严重,政府的下乡工程、振兴方案真能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吗?面对房子问题、低碳问题,我们真的不得不说声否。且不谈这是不是奥巴马蓄谋已久的贸易大战、汇率大战、成本大战,我们要的是抓住问题所在,才能更有效将其击破。如上所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经济发展不佳,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失衡,分配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矛盾尖锐……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针对上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三个基本思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最实质是质量—降耗减排改善环境,首先从节能减排开始,其动力为低碳;其次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最后是协调推进关键改革,构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
进一步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从制造业开始。而此,政府须给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没有制造业的强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是09全球金融风暴给我们的警钟。从全球股市低迷唯我回暖再到现在我国的经济态势,我们只能说那是由于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开始恶化。政府的各项政策包括宏观调控像提高利率跟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打击了我国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因此大量的资金从制造业转到股市楼市造成泡沫现象。同样的问题到了2009年,投资环境在没有有效改善之外,加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如果这个时候银行体系大量放松贷款,那企业能做什么?
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十分迫切。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找准定位,积极发挥作用,而制造业相关企业要配合政府,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资源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主线,构筑具有一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产业体系,实现从“加工”向“制造”和“创造”的转变。
参考资料
http://xianpinglang.blog.sohu.com/
郎咸平搜狐博客
http://.cn/newsdetail.jsp?type_id=7&board_id=15&news_id=2539亚太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