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泉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酒泉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一)难题名称:以加快风电基地建设为抓手,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题主要内容:
把加快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风电基地建设,力争完成二期风电装机600万千瓦的建设任务,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现风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措施:
1、抓紧编制与国家产业规划有效衔接的风电发展规划。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做好风电二期第二批500万千瓦项目开发方案的批复或150万千瓦大功率实验风场的推进工作;
2、积极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载能工业项目,建设两个高载能产业园区,提高清洁电能就地转化消纳能力;
3、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建立完善风电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技术中心;
4、积极配合电网公司完成瓜州-敦煌-格尔木750千伏双回输变电工程和±800千伏点对点直流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推动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5、加快调峰电源前期工作申报进度,力争调峰火电项目尽快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
6、及时协调解决风电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二)难题名称:以加大移民乡村危旧房改造和实施“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破解移民乡村居民住房和出行难题
主要内容:
完成全市移民乡村危旧住房改造15000户,新建、改建移民乡村通乡油路163.5公里,通村油路120公里,切实改善移民乡村农户住房条件和乡村道路建设整体水平。
主要措施:
1、坚持市委常委包挂移民乡村制度,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2、健全完善市直部门和驻酒单位帮扶移民乡村制度,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提升帮扶工作实效;
3、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村村通”项目资金,加大移民乡危旧房和乡村道路改造力度;
4、建立激励、保障、奖惩制度,确保移民乡村危旧房改造和“村村通”油路工程顺利实施。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三)难题名称: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为载体,破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题主要内容:
新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发放20000户租赁补贴,人均10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主要措施:
1、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市级领导包挂,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严格落实财政配套资金,探索实行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管理模式,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
3、严格执行商品住房建设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积10%的政策规定,及时划拨供应建设用地,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项目和用地落实难的问题;
4、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5、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监督管理,规范准
入审核制度,加强动态信息公开,健全租售管理和退出机制。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四)难题名称:以推进干部党员代理服务制为措施,破解农民群众办事不便的难题
主要内容:
针对农村服务群众的制度、设施不够完善,农民群众对一些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农民群众不方便办事、不清楚办事程序、不能顺畅办事的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干部党员代理服务制,明确代理内容、措施,健全代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和谐新村建设。
主要措施:
1、制定农村干部党员代理服务制度,规定代理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并全面推行;
2、在乡、村扩大乡镇便民服务站,村级代理点、干部代办员的规模和数量,做到代理服务全覆盖;
3、完善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形成以三农、综治、文化、计生、养老保险、土地流转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4、广泛发放“民情联络卡”、“干部服务卡”、“补贴明白卡”等,让群众清楚、明白办事的程序、方法以及联系服务的干部党员。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第二篇:嘉峪关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嘉峪关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一)难题名称:破解加快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难题
主要内容:
加强与国内外新能源企业的合作,实施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以及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光电、火电相互配套、互为补充,就地消纳与向外输送相结合的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光伏电站、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光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坚持引强入嘉,依托大型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不锈钢制品、铝材加工、核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主要措施:
1、加快实施1千兆瓦光伏发电示范基地、200兆瓦光热发电、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积极推进配套煤电项目和外送电网输送能力建设,支持建设±800直流等输电工程,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稳定的风电、光电送出能力;
2、积极引进国内具有经济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科技研发中心、智能型生活基地等项目,支持现有企业的产能扩张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风电、光电装备和不锈钢制品制造、核同位素源、核仪器仪表、核设备制造,打造西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二)难题名称:破解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难题
主要内容: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加快推进城镇化;
5、统筹城乡基层党建。
主要措施:
1、重点实施农村道路、水电、通讯、能源建设工程,有效提高灌区水利用率;
2、大力发展高效制种业、农产品加工贮藏业、肉食品加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3、发展农村公司制经济,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4、抓好新城、文殊镇镇区和中心村建设,做好农民住房改造,加强村容环境整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乡镇文化站、村组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5、深入开展“双结双带”工作,科学统筹城乡党建,优化党建资源配置。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三)难题名称:破解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举措不多的难题
主要内容:
1、非公经济组织在非公经济人才培养难和非公企业融资难上破解难题;
2、公安部门在积极探索交巡警合一后网格化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上破解难题;
3、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加强嘉酒城际一线公路建设及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等方面破解难题;
4、卫生系统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破解难题;
5、民政部门在落实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破解难题;
6、教育部门在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扩大公办幼儿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破解难题;
7、城建规划部门在城市的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破解难题;
8、工业园区在融资渠道窄、建设资金不足、投资环境建设滞后于项目发展等方面破解难题。主要措施:
1、借助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融资解困。认真调研,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人才相关信息,主动牵线,搭建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
2、补充警力不足,创新情报信息系统、指挥系统建设,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实战培训;
3、积极落实嘉酒城际一线公路项目建设资金,加大项目协调力度,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4、在新城区和旧城区改造规划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地位置,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5、积极争取省上资金支持,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妥善处理重点优抚对象医保问题,加大福彩公益金自筹力度;
6、努力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工程实施过程和环节管理;
7、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争取银行贷款,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同时积极推行“分片、分段、定人、定岗、定责”的城市管理机制,努力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8、多元化筹措资金:财政资金引导,企业资金支持,省上专项资金扶持、银行贷款补充,加快园区硬件环境平台建设,促进“一区三园” 协调发展。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第三篇:天水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天水市待破解难题汇总
(一)难题名称: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主要内容:
针对城市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城区一些高位地区、高层建筑和供水管网末梢地段,间接性地出现缺水、断水现象,实现城区供水得到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的目标。
主要措施:
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今明两年着重抓好南沟河水源工程、上磨水库建设,高桥头地表水源工程的前期可研论证和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曲溪水库调水工程前期论证和立项等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工作,力争2011年底有效缓解城区供水困难,解决25万农村人口和5.283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实现城区供水得到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人口、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二)难题名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主要内容:
针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切实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主要措施:
结合开展的“三城联创”活动,积极实施乡村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坚持以村为单位,集中整治乡村环境卫生,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市农村实现村村道路
硬化,庭院美化,各村建立垃圾收集场所和设施,村村配备专兼职环境卫生保洁员,基本达到“一树两加强三提升”的目标,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勤清洁、重环保的理念;加强乡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专业清扫队伍建设;提升广大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提升乡村卫生管理水平,提升乡村面貌整体形象。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三)难题名称:推动村级阵地建设达标升级问题
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整体水平不高,阵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功能作用单一等现状,加大农村各类党建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切实抓好村级阵地建设达标升级工作。
主要措施:
突出农村党建资源整合利用,加大阵地资源整合力度,将文化室、卫生室、计生室、警务室、农家书屋、小商品超市、农资超市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入村级阵地,在保证办公议事、党员活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为民便民服务、活跃农村文化的功效,实现场所共建、一室多用,把村级阵地建成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化活动“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阵地资源的利用率,把广大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使村级阵地在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作用,力争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达到“六室八有”标准。
办结时限:
2012年9月
第四篇:cz国家公务员职级改革 3难题待破解
江苏中公教育
国家公务员职级改革 3难题待破解
初步统计,此前,福建、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内蒙古7省份曾表示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但推进遇卡,未真正落地。那么,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难点在哪?记者采访基层公务员及相关专家,进行分析探讨。专家称,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作出了部署,意味着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可能会尽快出台。据记者统计,此前,已有至少7省份曾表示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但记者采访发现,多地并无试点方案。那么,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难点在哪?记者采访基层公务员及相关专家,进行分析探讨。
“跑官”将成“跑级”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职级评定,谁来评?怎么评?以什么作为标准?”河南省南阳市一县直机关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张明(化名)说,虽然看到了希望,但也担心,一旦“晋级”考核模式不合理,那么极有可能从现在的“跑官”变成“跑级”。
“现在的考核几乎流于形式,只要没有犯很严重的错误,那么考核基本都能得到‘称职’以上的评价。考核跟平常工作的勤勉度、工作成绩,并没有真正挂钩。”张明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如果职务与职级并行,不排除出现“跑级”,“势必有人见升迁无望,挖空心思跑级,找关系。因此,职务与职级并行,对公务员的考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公务员职级改革应与公务员退出机制等关联性制度改革同时进行,不能搞职级终身制,更不能把职级当成福利,对部分公务员应该实行聘期制、任期制,打破终身制。
“晋级工资”从哪来
张明认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对基层公务员个人而言,相当于提高待遇;但对县以下机关而言,则相当于财政支出增加。“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都是地方财政出,所以我们担心,有的地方财政承担不起。”
张明说,以他所在的县为例,县直机关这个层级的科级公务员约有近1000人。“假设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会有1000名科员晋升到副科级,预计月工资涨500元左右,照此计算,每年县财政的人员开支就要多出600万元。”有同事说,这相当于县财政目前人员开支的2到3倍。县财政会不会埋单?能不能承受得起?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对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调研显示,“资源分布不均,如津(补)贴、财力状况、激励措施、办公经费、工作环境等,越到基层越薄弱,一些地方的县乡两级维持基层运转都成问题”。
江苏中公教育
“目前,不少县市乡都是‘吃饭财政’,承担职务与职级所带来的人员开支,确实有难度。”竹立家说,公务员工资改革需财力支持,国家财政可在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协助这些地区渡过改革难关”。
职级晋升有无上限
“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一系列与职级设计的问题待解。张明说:“比如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职级升到了跟县长一样,跟县长的工资待遇相同,这时他有了职务升迁的机会,那么他是从最基础的‘科员’开始升,还是直接一步到位,升到县处级领导干部?”
张明说,类似问题还有晋升职级的上限。“县以下公务员的职级晋升,有没有上限?能不能跨越所在单位的行政级别?”汪玉凯、竹立家等受访专家认为,职级如何与职务并行对应、如何调整,均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职级与职务并行的根本目的是破除官本位。发达国家的公务员一般关注的都是职级,而非职务,因为只要职级高,也会有高收入和社会地位。我国要推行的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竹立家说。
竹立家认为,现行的《公务员法》极有可能启动修改。“实行了近十年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养老制度、薪酬制度等制度设计已经滞后,亟待修改,以便适应职务与职级等公务员薪酬改革的需求。”
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访问常州公务员考试网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第五篇: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盘子;二是各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除了普遍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多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希望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二者看似并无紧密的相关性,其实都指向同一事实: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过上紧日子。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处于深受诟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不匹配的状态,中国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却相对充裕。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税费的顺周期特性和日益严格的征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动辄年增幅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屡创新高。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不降反增,而且,可以将增值的土地作为优质抵押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更充裕的银行贷款。
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过往支撑地方财政高增长的因素纷纷减弱甚至逆转。首先,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转换期,与此相适应,公共财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告别了超常规增长阶段。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4%,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是多年来罕见的;陆续公布的各省2014年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放缓,多集中在7%-8%之间,有的省份甚至不足5%,财政收入放缓在资源大省和传统产业集中的省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房地产趋势性放缓已成定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面临拐点。由于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先期政策调控影响,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是在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和降息的刺激下,也只是成交量扩大,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降幅明显。与此一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出现下滑。德意志银行认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中国财政收入上,并发出警告:中国将面临30余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一论点也许过于悲观,但其揭示的问题却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势在必行,却客观上暂时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债务整顿力度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证登陆续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企业债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未来一段时间处于举债机制的转轨过渡期,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还款压力,其融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其长久处于捉襟见肘窘境并非国民之福。缓解财政拮据,出路无非开源与节流二途。开源不应是变相加税,加重企业和居民负担,亦不应继续绞尽脑汁,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提升融资能力。有专家担忧当前热议的PPP沦为地方政府新的债务工具,并非杞人之忧。可取的做法是顺应财税改革的大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节流方向,除了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改变软预算约束,这涉及多项改革。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这与GDP为主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未来,应在官员的经济业绩考核中,加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政府资产平衡表的考量,关注长期债务风险,引入“债务问责”。同时,可考虑在债券市场允许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城投债违约,使“政府不救助”成为现实,消除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该承认,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诸多改革中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一项,新预算法出台、地方债清理等诸多事项都在朝着世人期待的方向迈进。地方财政拮据再次表明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诸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等改革,还应加快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呼吁多年的“理顺省以下财政关系”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既已起步,地方政府的拮据,切不可成为放慢改革步伐的借口,须知深化改革是闯过难关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