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摘要】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毕业生中尤为突出。不同地区就业形势有很大差距,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尽相同。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上升,毕业生数量大而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毕业生却供不应求。我是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这次调查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在外语逐渐成为工具的趋势下,我们必须在学好自己本专业的前提下扩充知识面,多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增强专业性才是出路。本次社会调查采访了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人事部有关工作人员以及来次面试的应届毕业生,重点了解机械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 机械企业 外语人才 就业创业 需求
一、企业简介
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原山东煤矿莱芜机械厂)是国家煤矿机械、冶金机械与环保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骨干企业。现有职工133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5 人,其中高级职称 24人,山东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企业占地33万平方米,拥有资产3亿元,各类加工设备800多台套,其中数控(数显)及精、大、稀设备100 多台套。设有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具有独立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能力,多项产品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三十多项专利技术。
二、就业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大多数人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近80%的学生都顺利通过了专业四级考试,只有小部分人注重加大基本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知识储备,并获取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证书,商务英语证书,以及计算机证书,14.64%的人有意识地学习一些专业以外的知识以增加就业筹码。
第二外语作为一项技能受到越来越多外语专业学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上对小语种人才的急需,掌握一门或几门小语种也是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而在被调查者中,48.78%的人表示没有掌握第二外语的基本会话,41.46%的人基本掌握,仅9.76%的人掌握了第二外语。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学校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有一半的人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当然,其中也有客观原因,即第二外语课程的课时、师资等因素。
工作经验在求职面试时有重要的作用,因大多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很注重积累工作经验,有58.54%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从事各种兼职获取了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知识,31.71%的学生自己到企业里进行短期实习,提高了专业技能,对毕业后的就业明确了方向。
当问及求职前对就业促进法相关内容的而了解程度时,58.54%的学生表示有一定了解,4.88%的人对就业促进法及其相关内容很了解,还有36.59%的人对此一点都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就业规范、政策及就业权益有一定了解,也有一部分人没有主动关注相关内容。
三、创业
为了增强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息沟通,我们对来该公司面试却失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不少大学生求职失败后开始了创业历程。可以说创业已深入人心。
在调查中,有8名(占20%)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5名(占
12.5%)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与经验,也有10名(占25%)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15名(占37.5%)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甚至有2名(占5%)学生觉得创业只是就业的一条出路。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创业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
服务业受追捧。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32名(占80%)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但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服务业。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有10名(占25%)、8名(占20%)。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机械业却只有6名(占15%)。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机械行业,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工作。此外这些行业对语言的要求水平普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大部分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当问及“你认为最影响创业路的因素是什么时?”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有18名(占4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等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5%和20%。同时,2名(占5%)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也有5%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可能当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毁坏程度也将越大。
据有关数据显示,如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许多都是在宿舍床上想出来的,而有的想法看起来很美却经不起考验。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创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四、公司建议
1、加大知识储备,把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直到毕业也都没有真正重视,要知道,不管社会再怎么市场化,学生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大学四年要做好学习规划,每一学年都设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树立长期和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践。虽然在校期间就应该关注就业问题和未来职业前景,但切记不要走入误区,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同时,高校女毕业生应该培养“坐冷板凳”的耐力,踏踏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学会厚积薄发。
2、同时,也要重视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补充。
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通过兼职工作是积累社会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大多数人为就业做准备的做法。校内外兼职固然能锻炼大学生能力,但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高校女毕业生,特别是文科女生,企业单位主要对其交际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生不妨通过在校担任学生干部或者社团职务等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在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下,毕业生都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补充,以增加就业筹码。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如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证书,口译证书,BEC等,或者通过考研在学位方面创造优势,都是可行的方法。对于高校女毕业生,鉴于语言上的优势,可以学一到两门外语,特别是小语种,并且争取掌握常用的语言技能,既可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同时还能向用人单
位证明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不仅吸收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照搬到工作中去的,学生要学会活学活用。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培养。
5、到基层就业,尝试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到城乡基层就业,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同时,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勇敢尝试自主创业,不仅能靠自己的能力开辟未来,又能够缓解就业局面。毕业生可多了解国家颁布的“三支一扶”政策,即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时间为2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五、个人心得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在工作中专业知识无论如何是本钱,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多参加一些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社会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将语言与另一门专业知识,尤其是科技或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全球经济依旧处于缓慢复苏期之中,在加之美国受失业率
居高不下和美元贬值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许多求职、转行、准备进入
社会的青年对就业形势的期望都不是很乐观。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
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近年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
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
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
在“1000—1500”(45.6%)和“1500—2000”(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
底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3、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
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
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
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
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
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
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
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
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
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
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
率大大提高。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
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
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
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
员一族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
万个职位;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
际分工体系。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情况相对趋紧。
⑵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国内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能源工业。我国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岗位锐减。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⑶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另外,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大学生数量有限。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⑴过分看重经验。⑵过分关注文凭。⑶存在性别歧视。⑷生源地域歧视。
4、高校教育潜在的问题:⑴专业课程设置错位。⑵教学知识更新缓慢。⑶社会实践重视不够。⑷就业指导存在硬伤。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就学生个体而言,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就业能力不强。这里所说的就业能力包括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60.3%的大学生将缺乏工作经验视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
⑵人际关系不畅。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但是,有家庭关系背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不注重人脉关系的拓展,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⑶求职途径单调。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推销自己,没有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⑷职业规划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以后的就业只有模糊的打算,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打算,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⑸家庭压力影响。现在大学生上学的成本很高。许多父母将毕生积蓄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子女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条件如果不如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不但在经济上大学生及其家人难以承受,在感情上对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因此,在没有适合的工作时,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
三、大学生就业方向探讨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人力资本更多地从制造业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是一般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3、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
近几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因此,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而且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
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向来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
尽管我们还是一名在校学生,但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要充分了解社会就业现状,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步一个脚印的学好,做好,准备好。只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范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3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3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3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3年与201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字,2013年是699万人,2014年将达到727万人。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远低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另外,还有一个就业观念问题。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目前部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13年,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3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3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3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3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3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13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3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2013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13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存在的问题,我对我们学校的一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进行了一次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经过这一次的调查,我对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大部分同学还在为即将得离校了但工作还没有着落的事情而烦恼担忧着,只有少数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但在这少数人当中又有些同学找到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专业对口。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针对“您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看重的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很多同学表示,他们看重的是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其次是认为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他们认为兴趣是工作的热情,所以,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他们宁愿继续找也不想去。而当被问到“您在就业当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时,大部分同学纷纷表示是“实践经验的缺乏”。当然,表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岗位信息不足”的也不少。很多师兄师姐们表示,在能力方面他们并不比其他学校的差,但实际经验方面、求职的技巧和获取就业信息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于“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看法是什么?”这一问题,极少数同学表示非常乐观,有多个意向职位供自己选择,自信能找到好工作。大部分同学不太乐观,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岗位。少数同学表示就业困难,形势堪忧,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经过这一次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同学感觉到就业有压力,表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社会里,找到工作有难度,而找到一份自己意向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少数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着自信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其中包括很多的因素,比如:有些同学只一味地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认为比较低级的工作,他们宁愿继续寻找也不愿去任职。还有就是虽然能力不差,但实践方面却远远比不上他人,沟通技巧欠缺,获取信息源不足„„对于就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好好地去思索一下,在考虑客观因素的同时也要多想想主观因素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给自己多寻找一些出路,不要一味地抓住一条路不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我们大学生才能好好地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发展我们的事业。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状况情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目前,中国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为70%。
一些大学校长提出,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这个需要留有余地的底线确定在70%~80%比较合适。
以日本《劳动白皮书》中的有关记述为例:日本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从1991年的80%开始逐年下降,至1996年降到65%,如今大致维持在60%~70%。
记者23日从国家人事部获悉,“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将于2003年12月1日至7日举办,届时将有280万应届毕业生以参会和上网的形式进入人才市场。
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介绍情况时透露:据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估计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介绍,大学生就业形势形成两个“增长”:一是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去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增幅达46.2%,到2004年将增长到280万,2005年将达340万。二是待就业人数迅速增长。去年毕业生离校时有50万未能就业,今年则有70万未能就业。
新华社消息:截至9月初,全国毕业生就业率已达70%,教育部直属院校达91%,基本与去年持平。记者从18日召开的北京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成立大会上了解到,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高峰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国高校毕业生从去年的145万人猛增到212万人,非典疫情又使毕业生择业雪上加霜,因此实现七成的毕业生就业率实属不易。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截至2000年6月,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达到63.67万人。专家表示,大学毕业生中待业人数还将呈增长的势头,2004年预计为70万人,2005年预计为75万人。
2002年11月23日,北京,寒冷,当50000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们在严寒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可以想见他们肯定充满了忧虑。此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7000个职位的竞争。
据了解:今年(03年),从数量上看,随着中国高校首次扩招大学生的毕业,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第一个高校毕业高峰年。据统计,到那时全国的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
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到2005年,我国的应届大学生将达到330多万人。加上民办高校,全部人数将达到5百万左右。此外,从学校方面传来的另一个不好消息是,截至目前(11月),一般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还不足50%。
从资料显示,2003年,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任何一年都显得更为突出。扩招前,大学生中女生比较少,只占20%左右,扩招后直升至40%,这个数字意味着2003年的212万毕业生中有85万左右的女大学生,(相关资料见武汉晨报)还不包括女研究生。而从2003年的整个社会就业岗位来看,整个社会能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基本处于不变,这显然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而这些女生在和男生的竞争中,因为相当数量的公司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追求利益,以女生的生理为限制,拒绝求职的女生,造成女生求职难上加难。
200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