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浅议(最终版)
山区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浅议
摘要:山区xx族寄宿制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山区民族学生养良好的习惯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和重点。
关键词:山区、xx族、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
随着我校区山寨的集中搬迁,以及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育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等教育难题将得到部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寄宿制小学管理新难题也逐渐多起来,其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一方面。因此,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山区民族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已成为我们全新的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习惯、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意识较淡薄。
二、原因分析
(一)、习惯的养成与居住环境有关
大部分学生的家,多处在边远贫困山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和学习要求等意识还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卫生习惯上,由于生活在山区,学生随意丢果皮纸屑,并不会受到管制,其次在礼貌习惯上,由于生活困难,很多家长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与子女进行认真沟通交流,学习上更没有精力过问,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家庭教育几乎没有什么,而学校教育也并不理想。
(二)习惯的养成与当地经济条件有关
我校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100%都是xx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很多家庭都很困难,在这种条件下要求很多习惯的养成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人的意识还不够高。例如各自然村社大路两边,你随意丢果皮纸屑没人去管你,所以你可看到满地的垃圾,几年都没人扫人管,所以从小孩到大人,根本就没有卫生习惯。
(三)学生习惯的养成与教师观念相关
教师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要指导者和培养者,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完全转变教育观念,一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教师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观念,最终起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四)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
每年都有一批学前班学生及少部分变动学生到我校寄宿就读,而这些学生由于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到我校寄宿后,很多行为习惯都要从头开始培养,但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教说比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因此,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三、学校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养成教育是各所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学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管理,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2、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推进教育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养成教育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抓规范管理,促习惯养成的具体实践。
(一)从狠抓卫生习惯做起
在山区xx族寄宿制小学,卫生习惯尤其重要。学生大部分都来自贫困自然村寨,他们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的学生一个星期不洗一次澡或一个星期就穿一套衣服。因此,把卫生习惯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突破口实施。首先,学校从他们个人卫生抓起,每个星期班主任至少都要带他们到小沟边比赛洗衣物、洗澡,让他们养成勤更衣、勤洗澡的好习惯。其次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场所,学生住进宿舍后,根据学校的住宿条件合理利用空间,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将学生的生活用品加以编号(脸盆、口缸牙刷、饭盆、毛巾),按照编号顺序整齐的摆在指定位置,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努力达成“一条线”的效果,即“碗筷一条线、口缸一条线、毛巾摆放一条线”,时间长了,学生良好的习惯也就渐渐形成。但是学生毕竟还小,这个习惯的形成还需要班主任耐心、细心的引导,同时还要定时监督学生剪指甲、换洗被褥,教学生叠被子、铺床单、整理自己的物品、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后,逐步扩大到不随意丢垃圾,甚至见到校园中有果皮纸屑都能主动捡起来,丢到指定地点。这在卫生习惯上己初步获得了成功。
(二)利用寄宿制小学条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能力。
1、寄宿制学校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场所。
对于学校周围的学生,都是“走读生”,吃饭穿衣都由家长照顾和安排,已经有依赖的习惯,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执行农村寄宿制后,学生远离父母,一切事情都得自己料理,小到系鞋带,大到洗衣物、保管财物,合理安排一周的生活费等,因此,在寄宿制小学学习生活几年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刚进校时有了质的提高。
2、寄宿制小学是培养学生交往的最佳场所。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共同进步。
3、学生周末往返家与学校是一种意志磨炼。
也许把寄宿制学生的周末往返当作一种意志磨炼是一种无奈的说法。实施计划生育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特别溺爱。但在我们这里确实是这样,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困,而且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学生周末往返多数都要靠走路,而鲁洛、草坝学生每天走六次,距学校的路程两三公里,大人走都要半个多小时,尖山、核桃寨三四公里每周往返一次,大人走也要一个多小时,而对年龄不超过12岁的小学生(特别是学前班),他们一年中不知要走多次这样的往返路程。因此,把学生周末往返家与学校当作一种意志磨炼,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更准确,我们真希望国家加大对边疆的教育投入和对边疆农村的扶持力度,尽早解决这样的困难。
(三)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适量的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自我完善管理的过程。由于学校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便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而制定的,学生是被管理者,很多时候学生只能按要求去做,无法发挥他们积极主动的一面。因此,我们采取了定期召开班对委会议;培训班队委的做法,只要是在职班队委都要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比如卫生方面,让学生参与检查、评比、监督,师生共同参与后,学生发现老师随意丢垃圾,特别是烟头,学生有权对教师进行“教育”,效果特别明显。另外,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纪律管理,包括在制定学年学校工作计划时,让学生也参与,使制定的工作计划师生都能了解,并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做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寄宿制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远离父母,想家情绪比较突出,三天两头就想回家,尤其新生较突出。为此,学校除了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外,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采取了学校历年来较成熟的一些兴趣活动。如鼓队、棋弈、民语学习(载汉语)、美术、书法、体育、xx族舞蹈等兴趣活动,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快乐,结交朋友,逐步淡化想家的情绪,慢慢适应了寄宿制生活的规律,从中体会到寄宿制生活的快乐。
经过近几年对山区寄宿制xx族学生养成教育的不断探索,目前学校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执行山区寄宿制xx族学生制度后,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一是有利于锻炼小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生活,在感受大家温暖的同时,也成为有爱心、乐于助人、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有利于规范化管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山区寄宿制xx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不断完善,让山区的学生也能在他们人生的起跑点上拥有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德育大纲》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4、《2007年芒章乡小学教育工作计划》
5、《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
6、《云南教育》第12期
7、《怎样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德宏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印
第二篇:浅谈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补助,保证适龄儿童完顺利的成义务教育,从而解决了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然而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重重出现,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则是学校比较困难的。
一、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自主,不仅是指生活上的饮食起居能够很好地自理,还包括在一些问题上的决策能力。因为现在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对事物的决断和决策上,也出于保护心理而不太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吃什么、穿什么,一般都由家长说了算。因此,有些孩子一直被家长庇护到大学毕业,一碰到关键时刻,自己就拿不定注意、优柔寡断。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能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在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必须要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钱不够的时候,是问同学借还是自己节省点用等,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能果断的处理当然是好事,但不多学生一旦钱不够用,想出的办法就是向父母打电话,叫父母送钱来,就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只要子女说到就送钱来。而那些留守儿童怎么办呢?就会出现去偷窃别人的钱,偷盗的行为就这样慢慢形成。另外,一些学生因身体不适、轻感冒或上体育课扭到脚等等,第一不会想到找医生救治,而是只会哭着打电话给父母,只有父母叮嘱去看医生了,才会去找医生救治,这样我们的孩子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本没有。寄宿制学校里时时听到就是:老师我哪里又疼了,要打电话回家叫我爸爸来接我回家。而不是:老师我哪里不舒服或上体育课扭伤了脚要去看医生。其实我们学校、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遇到事自己想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就是寄宿制学校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
(二)促进同伴交往的更好发展。在寄宿制学校里,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都朝夕相处,所以他们能更多地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从而培养他们理解、包容、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是一道稳固的基础。
(三)发展孩子的自控能力。
任性,是独现在学生的一大通病,因为我们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在寄宿制学校,一个教师要同时管三四十个孩子,加上课业的繁重,很多教师不负责,总是敷衍了事,随便说说,不用心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都是孩子闯祸了,老师才意识到孩子不良的思想已形成,这时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严整,要在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改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欲望,但这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必须从小、从不同程度的教育孩子学会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表现,控制自我中心的做法等。而这些控制能力的提高,是他们今后能够立足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多种途径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养成教育是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少年期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期时期。养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在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教师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2、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 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现在的孩子家长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学生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为可怕的是家长把孩子的一切劳动都包下来了,帮他们洗衣服、洗脸、喂饭、叠被子等待,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虽然知识丰富,头脑发达,但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切底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作为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从而灌输给他们一些方法,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得不到实践,学生也只是听听,遇到事时只是听说而已,不会做。然而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逼着他每天需要自主参加生活实践:学会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自己洗衣服、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等待。寄宿制学校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
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调查及分析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根据学校实际,可制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展开训练,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探索和实践,切实加强养成教育。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寄宿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如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还要适应学校的生活 等等,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寄宿制学校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1、实行目标管理。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可拟订《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小学生礼仪常规》等规章制度,使学生个人、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我们要求毛巾、牙刷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要花纹清晰,无污水。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2、开展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展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我们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由于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搞好校园卫生是我校一贯来的优良传统,自从寄宿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资金投入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为此,学校在教室的走廊放置了掷纸篓,在篓篓上写“不要乱丢我,请让我回家”的字样,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学校方便的地方装拖把架、扫把柜给学生一个整洁的环境,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安全教育会、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进行《预防流感》、《怎样保护牙齿》、《预防中暑》、《预防水痘》等有关卫生方面宣传教 育,并有机结合最近发生由不卫生而致病的活生实例进行宣传,从而提高警惕,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3、寓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1)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3)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学校成立了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今后要加大力度搞好学校校园建设,为寄宿制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健全“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校园安全文明制度,严格进行管理,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学生德育工作。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浅谈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摘要: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不断涌现出来,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当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山区小学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不断增大投入,两免一补、营养午餐等民生工程的实施,都极大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已经实行了撤校并点、集中办学的有效措施,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办好、办强学校的有效途径。当然,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就在这样的契机下应运而生。寄宿制教育模式既然是一种新型模式,就注定在尝试当中会不断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下面,就结合本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这种模式的缺点和优势。
一、寄宿制学校的优势
(一)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负担
既然是寄宿制学校,它在教育资源的各方面都会优越于普通学校。比如硬件设施方面,学校里配齐了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兴建了食堂,学生生活和就餐场所得到了保障。
学生不用每天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然后又用两三个小时回到家里,一天的精力就这样被浪费了。到了寄宿制学校,就不会暴风雨滑坡泥石流等因素造成不能上学,上放学路上浪费的五六个小时,学生们还可以学学电脑、读读书、做做实验,有效地把时间利用了起来。
(二)养成学生的独立自主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里总是有父母为其遮风挡雨,自己差什么,开口可以向父母要,自己能做却不想做的事,一般情况都是父母帮其做。自己独立完成的事很少,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庇护着。但在寄宿制学校就不同了,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只能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尿床了、衣物弄脏了,到吃饭时碗筷不见了,一星期的零花钱不小心掉了等等,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处理,久而久之,学生在独立自主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同学们从星期天下午就来到学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离开,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生活交流,因此,同伴关系在他们人生成长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朝夕相处,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相互帮助、相互关怀中学会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为他们将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学校里,规章制度比较严明,早上几时起床,几时吃饭,晚上几时就寝,都有严格要求,必须遵照执行。比如吃饭时间到了,就得去排队吃饭,如果错过了就餐时间,那只能饿肚子了,因为校园里禁卖零食,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适应了寄宿制的校园生活,养成遵守校园规章制度的好习惯,以后不管是中学、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都能很快适应。
(五)解决留守儿童的托管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农村孩子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48%,父母中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占25%。在实行寄宿制前,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管。隔代教育,孩子很难管,宽严、轻重尺度很难把握,更谈不上什么家庭辅导。实行寄宿制后,孩子的学习有老师辅导,生活有宿管员料理,解决了家长对孩子托管难的后顾之忧。
(六)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按新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课时是可靠的保证。面对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专业化相对滞后,村小教师基本上包班教学,“全能冠军”的教师毕竟是凤毛麟角,要上好各门功课也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即使教师具备了上好各门功课的能力,设施设备也很缺乏,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行寄宿制管理后,学生相对集中在中心完小,完小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和设施备的配置相对于村小要高出很多,开齐、开足、上好各门功课的要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因此,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目前寄宿制学校表现出的问题
(一)部分硬件建设不达标或不完善
一是硬件建设的不达标导致寄宿质量低劣。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客观上政府不可能投入资金,老百姓也不可能集资搞校园硬件建设,而学校随着生源的减少和收费的规范,自身投入较多的资金修建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场所等也极不现实,从而导致寄宿制学生住宿、饮食、洗浴、活动开展等只能“将就”,休息质量、卫生健康、活动开展得不到保障。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学校前期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但是,一所庞大的寄宿制学校,几乎隔三差五就得投入一笔资金进行设施维修,如果没有经费,寄宿制学生住宿、饮食、洗浴、活动开展等只能“将就”,休息质量、卫生健康、活动开展将得不到保障。举个例子,学校里为学生提供热水的空气源设备坏了,无钱添置或维修,学生们就只能用冷
水了,夏天冷水不要紧,但在下雪天,可就受不了。
(二)过早的封闭管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一方面,八、九岁的孩子正处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幸福成长的时期,正在充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还在接受着第一老师(家长)的启蒙教育。过早的让孩子脱离家庭,封闭在学校里过“群居”的生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当孩子对这个美丽而又纷繁复杂的世界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就人为的将其“圈”在学校这个狭小、单调的天地里,每天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的令行禁止生活,天长日久学生的生活习惯,乃至思维习惯就越来越像他的老师。设想几十名学生长大后做什么事,思考什么问题都是近乎相同的一个模式,那“创新”怎么体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还能怎么发展和壮大?
(三)管理不易跟上,存在隐患
其一,住宿管理存在隐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过小,不少学生连衣服都不会穿,更不要说洗脸、洗脚、漱口、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农村小学目前普遍存在在岗教师老龄化、教学任务偏重的问题,这样客观上造成不可能投入较多的人力来加强学生的住宿管理。在漫长的严冬,不少学生经常因不会盖被子、睡梦中蹬掉被子而着凉住进医院。学生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受伤的事件也偶有发生。其二,伙食管理存在隐患。一方面由于农村小学远离城镇,学生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饮水的来源、质量、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而学校投入伙食管理和炊事工作的人力以及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易让家长放心。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村,尤其是比较边远的地区,老百性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后勤管理市场化的步子迈得过快是不少农民所不能接受的,这样势必导致大量生源的流失。其三,活动管理存在隐患。学生24小时均在学校度过,除去休息、学习、三餐,其余时间怎么安排?只有开展活动!但是,学生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过大,设备设施简陋,教师人手不足等都不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致使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低劣,不仅培养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应对措施
(一)政校共努力,大力完善设备设施
校级领导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寄宿制学校现状,多方位努力争取资金,以改善、添置设备设施,也可向社会爱心人士联系,以寻其资助,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二)家校齐上阵,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学习软环境
1.家长应该利用周末时间多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当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与父母的见面和沟通时间就很少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并防止将来与孩子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逼问孩子的功课怎样、学习成绩如何,要让孩子能把自己一周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都能倾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才不会因长期寄宿而在心理上与父母拉开很大的距离。既适应了校园生活,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
2.家长与老师保持电话沟通。家长既要从教师那里获取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老师也要把孩子在学校的一切告知家长,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而把孩子放入寄宿制
学校由老师管教就什么都不用操心,这种家长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知道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包办所有事情。
3.生活指导教师和寝管人员要切实负起责来。指导教师和寝管人员在管理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后,不能一味批评责骂,更不能体罚。要与其谈心,讲道理,以心交心,让学生感到犹如父母之关爱,学校就是自己家。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有利有弊。我们坚信,有国家作为我们的强大支持后盾,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政的重视,有学生家长的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我们一定能扬长避短,化弊为利,发挥好寄宿制在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2】沈萍霞《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西部2007年02期。
【3】何志荣《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条途径》甘肃教育2011年12期。
第四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苏兴锦
【内容摘要]】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卫生习惯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寝室、食堂、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寄宿制 养成教育
一、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趋向缓慢,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这使得学校生源呈急剧减少的局面。加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孩子留候与教育问题严重。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的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村教育能够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镇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主流。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办学不但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且也拓宽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效之举。
养成教育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它在人教育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养成教育又是一个新课题,它的复杂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人们需要通过长期实践而探索的问题。当今儿童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新取向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要素、本质、功能及其它实施途径和方式。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训练展开,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能力”是指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等。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下限,而以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以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不会产生特别的障碍,具备了必要的心理准备、生活知识准备和生活劳动及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
1、寄宿制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在当代社会,学生们的家庭优越感特强,父母百般呵护,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打饭、放餐具、洗澡、洗衣服,另外还要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适应学校的食膳。小到牙刷、毛巾、鞋子、被子、餐具的摆放,都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制度,为了帮学生度过“磨合期”,我们从点滴做起,化难为易。如学校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叠被子的本领,邀请边防哨所的官兵来学校指导学生叠被子。
通过学习与练习,学生掌握了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寝室练习,我们又进行比赛,评出最佳叠被子能手,让先进步的同学成为后进步同学的榜样。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寝室的同学你追我赶,进步很快。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自立歌》所说:
滴自己的汗水,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从刚到学校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井然有序。习惯成自然,一切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案例:
李某某,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在寝室做些事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寝室经常被扣分,其他同学怨声载道,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用。
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采取措施:
(1)树立榜样。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在同寝室的同学中选一个榜样,每天指导生活用品的摆放等。事实证明,当榜样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就会奋追直上„„另外教师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我利用班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他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经过帮助和引导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宋朝王应麟曾说过:“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朴实的句子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它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作出的反应,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更严重者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由此,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教师责无旁贻。
2、实行目标管理
有目标就有奋斗的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使学生的奋斗目标更明确。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拟订了《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学校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标准》、《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寝室评比制度》、《文明餐桌评比规则》,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我们应要求学生将毛巾、牙刷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要花纹清晰,无污水。日常用品摆放整齐,做到五个统一:(被子摆放统一,鞋子摆放统一,牙刷、牙杯摆放统一;脸盆摆放统一;毛巾叠放统一),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3、开展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
(1)“爱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
寝室是寄宿学生的另一个家,家是温馨的地方,她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自由的,为了让学生住的开心,我们放开手,让他们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要求人人动手,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主要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兄弟连心,快乐一生。”“温馨家园。”“寝室是我家,姐妹是成员。”寝室布置下来,不管是男生寝室还是女生寝室都各具特色。
(2)开辟种植园地
我们学校有大片的劳动实践基地,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我们充分利用基地,划片包班,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整理本班劳动基地,在“责任田”中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植物的生长时间及规律。买种、播种、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田间管理都让学生亲历而为,在实践中如果有疑问可以请教学校里的所有老师,“责任田”虽小,但学生却乐此不彼。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学校派后勤组教师去验收,评选最佳植物园,种植小能手,请获奖同学发表感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泪水。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丰收的喜悦,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而且从中获得许多书本所没有的知识。
(3)开展“家务大挑战。”
我们学生很少有自己亲手做家务的机会,更别提懂做家务的辛苦。我们组织寄宿学生进行摘菜比赛,包饺子比赛等,在真实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做家务的辛苦,同时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4、让学生参与管理
寄宿生刚入校,把一周的零花钱带来,结果不是丢了,就是乱花光了,还有被偷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各班成立“小银行”,各班由两位能干的学生当管理员,不但要管理好“存取”业务,还要督促学生一周有计划、合理地用钱。另外,在每个寝室中选拔寝室长,在全校学生中抽出“精兵强将”组成监督岗,让学生参与管理,从自理能力上升为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搞好校园卫生是我校一贯来的优良传统,自从寄宿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资金投入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为此,学校在教室的走廊放置了掷纸篓,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学校方便的地方装着拖把架、扫把柜给学生一个整洁的环境,养成爱整洁的习惯。我们学校有一句流行话:“弯腰捡一捡,快乐比一比”。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1)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播音时间,结合最近发生的由不卫生而致病的活生生的例子,提高警惕,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2)少先队大队部邀请卫生院专家来学校进行《预防流感》、《怎样保护牙齿》、《预防中暑》以及《预防红眼病》等有关卫生方面教育。卫生院的专家向学生讲述了一些不讲卫生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有的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通过一个个典型鲜活的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讲卫生的重要。
3、寓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1)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文明餐桌评比活动。住宿生每天早上听到起床铃声后,必须在5分钟内以寝室为单位,以寝室长为负责人,将寝室人员准时带到操场集合,然后听从值周老师和生活指导指挥参加各种晨练,晨练后进行内务整理,早饭前离开寝室,上课期间不得进入寝室,晚上熄灯前5分钟,由寝室长点到,生活指导核查,并做好夜间巡查等等工作。每周进行星级寝室评比,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寝室管理规范化,建立学生寝室管理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守时观念。
如文明餐桌评比,我们安排专门人员,对寄宿生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学会按时就餐,不挑食等,并注意就餐纪律和用餐后餐具的整理,要求场地保持干净整洁,做到桌上无剩菜,地上无饭粒,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安排值日生对学生就餐后的餐桌进行检查量分,进行文明餐桌评比,做到有检查、有评比。
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3)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学校成立了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无论你什么时候踏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你面前的都是整洁与美丽。
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包括指甲、头发、衣服等,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案例分析
林某某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一个非常坏的习惯。他喜欢把指甲留长,放在嘴里咬,说过几次后,收敛一下,可过了几天,老毛病又犯了。通过家访了解到,他在家里也是这样做。这是长期累积下来的坏习惯,需要指导改正。我找到一位爱清洁的同学跟他同桌,隔天提醒他剪指甲,我又拿一些典型事例,告诉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看到别人都这么爱干净,也以别人为榜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进步了。我让他当卫生监督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以监督员“威胁”他,不好好干,就撤消卫生监督员,他很在意这个岗位,发誓要好好干。
林某某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努力完善制度,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
总之,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由于在寄宿制之下,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情并做得恰当到位”,这个人无疑是优秀的.对学生更是如此,尤其对寄宿制环境下的学生,五“恰当”教育就是规范其日常行为促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最佳策略.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在在恰当的时候到达教室、食堂、寝室、运动场、集会等地点,并以恰当的方式做在这些地方该做的事情且做的恰当到位,试想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井然,校园必然阳光而和谐.
第五篇:浅谈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
浅谈山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办好山区寄宿制学校,服务于山区留守儿童,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德政工程。办寄宿制学校就是要把边远的、分散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过大集体生活,这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件。他们中间小的从一年级开始还不到7岁,大的也未满13岁。特别是山区学生见识少,大多自理能力较差,自身安全防范能力更是不足。加上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长,更加增重了学校的安全责任。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还是按照非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办法,忽视寄宿生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就会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因此,山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天天讲、时时抓的意识。扎实做好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一、安全责任是关键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长时间远离父母学习,生活在校园,特别是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是低龄儿童,很难适应大集体生活,对他们的管理难度更大,责任更重。要让家长安心、放心,是社会安定、稳定,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安全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简历安全责任机制。校长室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班主任教师为直接责任人的追责体系,做到安全责任人人负责,人人身上有责任的管理机制。其次,要明确安全责任内容。每学期开学,校长就要与分管领导和责任老师签订安全责任状,班主任要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责任状和责任书的签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工作责任内容分解到每一个人。第三,要检查安全责任效果。学校定期进行安全内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责任状和责任书的签订不只流于形式,而是把内容落实到点到面到位。每学期学校对各责任人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学期专项考评,把考核结果作为进行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真正认识到落实安全责任是做好山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安全制度是保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稳定学校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要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安全管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把好各个安全关。一是把好校门关,建立《保安值班和巡逻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学生到校清点外出登记制度》等。为校园实行分时段封闭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十把好课堂活动晚间就寝关。建立《行政人员督查制度》、《教师、学生值日制度》、《学生请假、销假制度》、《晚间就寝人—对床对人清点制度》等。做到课堂点名;活动点名;晚间就寝点名。实行入册记录,一旦发现学生缺席,及时追踪去向。防止学生私自离开校园,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三是把好学生饮食安全关。建立《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取证制度》、《炊具消毒制度》、《饭菜留样制度》、《文明用餐评比制度》等。严防食品中毒、投毒、触电、盗窃等事故发生。四是把好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安全关。建立《学生往返日乘车登记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学生安全信息制度》等。密切家校联系与沟通;明确家校管理要求;确保学生交通和假日在家安全。
三、安全教育是基础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前提和基础。要吧安全教育工作摆在前位,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重点做到四抓,一是抓计划,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每年初学校要根据上级安全宣传教育的部署,结合学校寄宿制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教育。二是抓重点,学校要抓住每年的重点时段,重点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法制教育日、安全宣传月、宣传周,以及上级安排的安全宣传重点活动。平时利用每周的防制安全课,抓住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主题指导教育。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校园安全、乘车安全、消防知识、日常生活、课余活动、安全知识等。三是抓特色,安全教育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学识水平,把宣传法律法规与贯彻学校安全制度相结合;把普及安全知识与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创造出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四是抓平台。
学校安全教育要有载体、有平台,才能把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中。充分利用每周的法制安全教育课堂主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在教学区、生活区分别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定期更新安全教育内容。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四、安全管理是根本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寄宿生的家。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为师生安全筑起坚实的防御。学校只有严格安全管理,才能给学生营造温馨、快乐、安全的“家园”;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学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才能让家长在家放心。因此,学校多一份安全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和谐稳定。学校应做到“四立”。一是建立一个机构。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全面抓。--领导为副组长,重点抓。班主任教师为组员,直接抓。让安全工作落实到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研究、布置、检查、考评。校门设立传达室。选能有责任心、工作负责的退伍军人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杜绝闲杂人员入校。三是建立周报、月查机制。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对每个班、每个宿舍进行安全工作评比、周小结、月总结。做到有行政督察、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参与的安全工作检查纠错评比活动。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四是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学校要做到安全工作人人讲、天天讲、时时讲、事事讲、处处讲,把安全工作贯彻在学校各个工作的全过程,使安全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轨道。
总之,只有认真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校园和谐稳定,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寄宿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