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学生的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高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种转型,除了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根据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兴趣,不让他们把我们赶下课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是从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建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把握教材的“技术深度”、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四个方面进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关键字】 技术深度内容体系评价课堂教学课程标准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只有第三类考生才可能要参加高考的科目来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听到学生说“我是要考本科的,干嘛要我们那么努力的学?”、或者在自己讲课时,突然听到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不要讲了,放开来让我们自己操作吧!”,这是件可悲的事。那么,在大前提不能改变的前提下,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主动地学,并学有所获呢?总结自己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重新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新课程的思想,各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考试的依据,教科书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理论的文本。所以,教师还是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在课程体系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超越具体教材,进行科学、切题、卓有成效的二次创造。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它允许并倡导师生对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所以,我觉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发布、交流为主线进行内容标准的描述。可是,我觉得教材中的体系与课程中的体系并不一致。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连串名词解释下来,学生早就厌烦了。
后面再教图片处理、数据处理、搜索、下载、网页制作,对于已有基础的学生早会操作,根本不想听,就是喜欢上网、玩游戏,而没有基础的学生,一下子看着那么多的内容,怎么也掌握不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这种课自然会出现反感情绪。所以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我决定学习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永前老师的做法,从内容标准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寻找一个比较适合的教学体系,用一条线把整本书贯穿起来。我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围绕几个主题活动(如:“我眼中的龙泉一中”、“国球——乒乓”等)重组教材,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或自选主题去搜集材料(杂志、报纸、采访、自己拍摄、影视媒体、因特网等)、选择合适的工具(图片处理工具、视频编辑工具、数据处理工具、文字处理工具)加工自己收集到的素材、选择一种工具把这些素材整合成一个成品,最后进行作品的发布、交流。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出学习评价,引导和修正学生,使其能顺利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主题的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调整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的flash模块,书上的例子大多都是采用小球作为对象进行技术的讲解。我想我们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就是冲着它的趣味性,还有就是想通过教学做出一个有意义的成品,只有满足了这两点,他们学习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抽象、乏味,而且可以从自己不断完成的实际作品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可是,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技术学了一大堆,面对的仍是小球,flash成品还是没有看到。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还没有达到对一个枯燥话题有很长的坚持程度,需要不断的激发,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所采用的例子要尽可能地美丽实用,通过一节课或多节课的学习就应该让学生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flash作品。在省级新课程培训时,曾听过一节信息技术的观摩课,谢理琦老师就对这一块把握的很好。他从广告公司招聘人员,公司要求各应聘人员制作一幅雷霆之师的作品入手,先给学生一幅草图,然后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成品。他的教学设计体现由简到繁、由单一对象到多重对象、由草图到成品的完善过程,体现在四个层次的飞跃上:在“一墙之隔”中实现草图到成品的飞跃;在“理想之火”中实现单一运动到组合运动的飞跃;在“课堂实验”中实现单层到多层的飞跃;在“学业初成”中实现单个元件到成批元件的飞跃。并且把新知识的学习分散到三个地方上落实:在“拜师学艺”中学习元件;在“磨刀时刻”中学习元件的成批使用;在“振翅欲飞”中学习Alpha通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快乐的、有兴趣的!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已经来自学生自身为了解决新问题的迫切希望,是把新知识的传授从“老师要教”转换成“学生要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乃至对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还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的特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以李永前对“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的处理为例:“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具有理论难、操作简单、教学机械、无所谓有趣无趣的特点。上机实践课,如果单纯的就学习书本上的几个知识点,学生只能进行验证式的学习,对这种学习学生自然无成就感可言。所以,他加入了利用ASP输入、显示数据库记录的内容,增加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查询则要求学生给出针对个性化数据库有实用价值的查询,产生有意义的查询后,再简单了解对应的SQL语句。同时,他也考虑了学生实际水平,由于网页制作和ASP编程超范围,因此,提供网页和ASP模板。
二、科学把握教材的“技术深度”
作为技术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教育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教育。相比于更多地运用大众化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而言,“算法与程序设计”等五个选修模块自然技术上较深。如我刚拿到《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书时,就觉得难以把握,教师比较难“教”,学生比较难“学”。这时,如何对这本书做出“技术深度”的定位就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实施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发展存在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
(一)注重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的取舍
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举例,在教室里进行了几节课的教学后,带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拼写错误,把“text”写成“test”、把“true”写成“ture”;打字太慢等,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困难,根本就不是我们课时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可以改变的。所以,问题就出来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重点是在于重视算法、读懂流程图,还是在于程序设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决定强调“理解”算法,而非“设计”算法。事先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程序,把核心部分空出来,通过讲解,让学生通过分析流程图,完成整个程序的调试。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向学生讲清“本算法是怎样的一回事情”、“如何让学生能乐意、轻松地接受你对算法的‘理解’”、“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兴趣。而对于具体问题算法的设计,则留待他们以后真正用的到的时候去学习。自己也有经验,当时老师教的再多,可是工作之后,真正记得的又是多少呢?现在主要要教他们的是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热情。学生想要知道的知识尽量满足,学生讨厌的知识,尽量少讲。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员,而是培养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人员,把信息技术作为公民必备的素养。
(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技术深度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例子的选取上,要精心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符
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寻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例子,而且例子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应较为简单,易理解,如密码显示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韩信点兵问题、棋盘上的麦粒问题等。通过解剖这些既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较为简单的一系列实际例子,经过具体的演示、讲解、调试、分析,破除编程的神秘感,让学生在明白“用VB实现算法的整个过程”中轻松入门。再如,在上变量的类型定义时,通过两个数的加法,有变量类型定义和没定义前后的差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变量类型选取的重要性,这比教师直接列出条条杠杠效果好的多。
(三)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开放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使其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而一种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难度,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进行算法一课的教学时,从韩信点兵这个故事入手,明白人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然后去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体验算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层层引入、层层推导,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算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明白算法的重要性。
三、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高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因此,学习信息技术氛围的形成,除了课程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外,关键在于学生身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程度。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联合国关于文盲有一个定义:第一种是不识字的人;第二种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种是不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与管理的人。我们应该利用好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信息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是自己学习、生活的必备技能,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上数据的管理这节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最常见到的成绩查询、学生档案、通讯录入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储在服务器或计算机内,让学生按照本人的学号自己上机查询,由此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而且这样子既满足了一部分不愿公开自己成绩的学生的要求,又让学生感受到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查询所带来的压力,事半功倍。
四、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
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
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种好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评价上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让学生有成就感并且鼓励创造。如在网页制作这一章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网页制作工具,自选主题,制作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站作品,要求有规划图、有素材库、网页中应该图文并茂、主题突出、链接正确、至少有五个页面。有一位同学从规划到素材收集都做的很好,可是,由于操作较慢等原因,最后没能做成成品,只做了一张主页面,有些图片也没有用图片处理软件处理好。可是,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我还是把她的作品拿出来了,而且并没有单纯地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规划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
其次,评价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温岭中学的一位老师就把评价这一块做的很好,他用VB做了一个专门的作品评价系统:学生做好作品后,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到教师机上,然后教师定出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以8个作品为一个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评,系统会自动处理分数,列出名次。最后,教师通过该系统对各个小组的第一名进行点评。这个系统还有一个亮点:学生可以进行“打工”,积满一定分数,就可以实现上网的愿望,我觉得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的作用。
正如一位教育局长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 但我相信,只要不断的去努力、去尝试、去实践、去总结,我们总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课堂路子。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及对策之一:课堂越活越好吗?》,中国教育报
[2]《创新课堂教学的特征与评价》,文渊多媒体,20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4]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永言好味道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41180864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
内蒙古扎兰屯大河湾学校
勾兰杰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放飞理想的舞台,教师信念萌芽的园地,是教师形成教育思想的源泉所在,更是教师成长起步的重要基地,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基地,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活动,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最基本的途径。认真反思三十多年的语文学科教学经验,作为长期扎根在山区农村的一名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做一名热爱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通过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差异,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与方法,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师首先要学透课标,理解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大语文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注重多读书,多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于实践中。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多鼓励不吝啬表扬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认真读书的习惯,只有用心读书体会文本的含义,只有会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理解内容。使课堂效果更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动笔去勾画批注帮助理解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学会自学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利用工具书学习。对于学习方法好的同学要多鼓励多表扬。把好的学习方法和同学们分享。
三、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学习资料。
学会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和课后资料袋,理解课文。教师也要努力学习,制作合理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0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例如给学生讲复句层次的划分等基础知识时,不通过大量练习,单凭教师讲理论,学生不会掌握。而如果利用透明胶片事先写好不同类型的例句,则即增加了练习量,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育效果。
四、课堂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训练学生学会说。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五、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我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和她写的文章,并以其贯穿始终;补充了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的含义。;大大丰富了课堂知识。使学生合上书本走出课堂时,在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激动,更多的是思考和责任。这就是课堂的宽度。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只教课本上的知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枯燥,收获也极其有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六、课后反思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 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 及时捕捉问题, 记下得失。如在教学《将心比心》时,课后给学生讲类似这样的故事,让学生也学着讲这样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了学生, 同时也提醒了自己, 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充分备课, 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 掌握学生发展动向;精心设计, 引导开展多边对话;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才能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课后设计拓展训练,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阅读,去写作„„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认识了语文课堂,才能认识语文教育,改变了语文课堂,才能了解新课程,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体验,才算落实了新课程。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上好几节优质课开始的,成为一个享有名气的教师,是从感动者走进课堂开始的。在全面落实“减负提质”教育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每周的语文课时减少了4节,课堂教学也就成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主渠道。教师要做到切实减负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同时,教育质量达到稳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长期的语文学科教学实践足以证明,语文教师只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功夫花在课外,每节课的教育目标明确,力求堂堂都是优质课,关注教学反思,教师专业素质就会得到健康发展,语文课堂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做“无用功”,要合理分配时间,尽量不浪费课堂的分分秒秒。努力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我们教师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习成绩更是不能丢的。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是最重要的。我想从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谈谈应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认为首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自主得参与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一定是具有实效性的。
其次,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这是老师最需要动脑筋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都应该有良好的师德,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而喜欢你,就会对你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有很好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感受得到你深厚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对老师的敬佩中而想着去仿效,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再次,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语言应该是幽默生动的,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语言的魅力,从而喜欢听老师的课,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第三,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设置好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让课堂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得参与学习,我想如果能做到这点,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上课件的运用,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假期学习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听了几节课,从听的几节课看,每个老师都很成功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将课件与授课内容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印象最深的是《紫藤萝瀑布》这课的教学,我觉得课件真是必不可少。我也没有看过紫藤萝开花的情景,所以当我看到那些流光溢彩的画面时,感觉很震撼。我想,如果没有那些美丽的画面,学生是无法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那些美丽的景色的,如果只是依靠文字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定是无法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美景的,当然也就无法很好得感受到文章中所诠释的生命的意义。再例如教师在教授《苏州园林》的时候,我觉得课件用得也是很有必要。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到过苏州园林的,虽然作者叶圣陶对苏州园林说明得很清楚,但是那些景点不是从文字上就可以理解的,所以那些苏州园林的美景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得体会到“站在每个点上,看到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即使一些展示文字的图片,也可以很清楚得让学生了解需要探究的问题,所以感觉语文课堂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扣住教材的重点来展开教学。课堂上重点的设置,以及围绕重点设置的问题,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还以《苏州园林》为例,马丽亚老师以两个问题,(1、读课文,说一说自己对苏州园林有哪些了解?
2、为什么苏州园林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就让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美。而史传杰老师,也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体会文章的“结构美,画意美,语言美”上。再想想我自己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只是简单得让学生了解了一下课文,然后就把重点放在了说明文知识的教学中,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把其他的都忽略了,通过学习,我知道,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教材,确定好课文的重点,设置好相关得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情感的体验,让自己的语文课也变得生动起来。
三、对于名著的教学,我也有很多感触。听了两节“探究《水浒传》情节”的课,给我最大震动的,是学生们都能全面的阅读《水浒传》这部那么长的小说。想想我在名著的实际教学中,也就是给学生抓抓重点,准备一些自认为考试可以考到的问题,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和系统的阅读。想想还是有应试教育思想在作怪。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名著教学中的失败原因。第一就是总是感觉学生的时间不够用,感觉课本那么多文章,而小说又那么长,所以对学生并没有做阅读的要求。而很多时候,大部分学生也并不喜欢名著阅读,他们也许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电视,留给了网络游戏。
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以后教学的改进方法了。首先老师要重视起来。我国名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继承下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做好指导学生阅读的工作。
四、对于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首先是要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只看课内,还应该从课外找资源.图书、报刊,影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
有了活动主题,接下来就是要教给学生活动方法.在综合性学习中,务必要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此外,作为语文老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积累。历代语文教育家,教学老前辈都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诗句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宗明先生认为学习语文的规律是“早起步,死记硬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说法不一,但都同样地突出了积累的重要。
想想我们的学生,一提到写作的时候,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憋到最后,往往就胡乱编写一篇,或者艰难的进行着凑字工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的,正说明我们学生在积累上的欠缺,所以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用切实的方法,让学生会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中,不断丰富语言和相关知识,形成语感和提高读写技能的过程,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想,那时候的写作,一定是可以一挥而就了。
以上我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的这些反思,一定会让我在新的学期里,更好得去工作。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也会是有实效性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三、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在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复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
五、增大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节奏缓慢、信息量不足的现象。课堂上供大于求,学生吃不饱,只好等待,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就会乘机开小差,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一个原因。
如何加快节奏,增加容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②提倡精讲,少作长篇大论,点到为止,避免“言者滔,听者瞠目”。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如规定几分钟看完一篇文章,并概括段意,提炼中心)、快速识记的能力(如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课文,默写单词等)。④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充分运用了电教手段,一篇一般要2课时或3课时的文章,只需一半时间就可结束。我一篇课文就准备了二十余张投影片,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提的问题比较明确,课堂节奏快,教学效果好。
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挤出时间,才能进一步增加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预习、练习纳入课堂;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排选修教材的教学;可以增加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读报交流等活动。
六:和谐教学的五个环节
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教学得法
教学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还需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同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学有所成,就得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才能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去探索,去考证。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的急于求知的情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导、学、思、练等主要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积极地“引”与学生主动地“探”达到最优化的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得法。
二、师生情感,融洽注入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课堂的心理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参与学习发生重要作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我在课堂中师生相互考问,共同实验,一起参与,更是注入了融融师生情。师生情感同步,也促成了教与学的同步,从而使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和运用基础知识并进行智能训练为
主要内容,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智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提高课堂
四、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总之有效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