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说课稿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 主题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2的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古今中外,课文点明了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都是与农业密不可分。
24、25两页的照片展示了不同特色的地方食品,将课文中表达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农业文明孕育了传统文化的多彩内容,整篇教材散而不乱,形散而神聚。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在学生了解土地、节气、耕种、收获以及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农业生产之间密切关系提供了条件。虽然学生对各民族的节日不是甚为了解,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探索能力、合作能力和调查能力,掌握了不少的搜集方法,例如查找相关书籍、上网、访问等等,这为课前准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中国、世界上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习俗;简单的了解一些中国、世界不同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产生的饮食方面的差异。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2、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世界上有关农业的习俗,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心胸,使学生有尊重别国文化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饮食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插图,搜集的关于农业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小组搜集有关农业传统节日的资料并整理,在课上采取分组讨论研究的方式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趣,引出主题。
1、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一个什么东西?(煮熟的黄色的鸡蛋)你们见过吗?什么时候见过?知道我是怎么煮出这种颜色的吗?(引出端午节)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初几?端午节有哪几种习俗,跟我们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端午节用各种时令的叶子或豆梗煮蛋是学生熟悉的风俗习惯,我以这个话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
二、小组合作,展开主题
1、小组讨论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手段。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因为只有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中,学生能更好地搜集、归纳、掌握与运用学习资料,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小组派代表展示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比如: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庆贺已经过去的一年圆满过去,新春伊始,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已经来临,农作物即将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一年里农村最为忙碌的三夏阶段即将开始,人们庆贺端午节。农历八月中秋,月亮最圆,许多农作物也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收获时间,人们庆祝丰收,欢庆团圆,度过美满的中秋佳节。
(设计理念: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三、创设情境,拓展主题。
1、师:现在我们要召开“少数民族交流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自己的桌子上挂出所属少数民族名称,相同民族的坐在一起。
2、请各民族派代表介绍:“你们这个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白族和彝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赶鸟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理念: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我利用“少数民族交流会”这个情境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人性在自我展示中张扬。)
3、观看视频: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
(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设计理念:对于身边的传统民俗学生比较清楚,可以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进行交流,但对于国外的传统节日就比较陌生,我利用课件视频变抽象的说教为具体形象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心进入到这个情景,才能让他们真正去了解各地传统文化与农业的关系。)
四、对话交流,深化主题。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节日都与农业有关系呢?这些都体现了什么呢?
(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民族,也不管是什么国家,古老的祖先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只有重视农业生产才能够使人类生存下来。)
师:同学们,不管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意愿和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通过交流明白这些传统节日既是对已经过去的一年所取得成就的庆祝,同时也是对来年一切顺利的一种寄托或祝愿。在这丰富多彩的节日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认识不够的缺陷,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和生活态度。)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安排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感受劳动能带来的收获的喜悦,体会农业生产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师: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份,也是孕育在农业文明之中的。在久远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就是依靠农业的发展才得以繁衍延续下来,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所以说农业是文明的摇篮。
2、布置作业
调查各地的传统饮食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板书设计: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少数民族节日 火把节 古尔邦节 芦笙节 与农业有关 世界各地节日 感恩节 打年糕
第二篇:《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与农业文明的关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知道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3、学会关注身边生活,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激发对祖国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究热情。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饮食。教学难点:
1、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各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教学准备:
1、学生填写收集汇报卡,准备汇报的节目、展示的美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传统节日、特色饮食的资料。
一、魅力展示,传统节日文化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大家一起来猜猜这是什么传统节日?(视频:春节)
师:春节,如果此时此刻正是春节12点的钟声敲响,你想做什么?(许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像这样能够寄托着希望的传统节
日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些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板书: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课前,我布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传统节日,下面,我们进行魅力展示,说一说、演一演你们收集到的传统节日,比一比、看一看,哪组最有魅力,这是魅力之星,最高魅力5颗星,依次4、3、2颗星,评价的标准就是你们的掌声,所有组展示完毕,按照掌声的响亮程度评定。板书(节日文化)
(各小组魅力展示,我国的传统节日,图片、视频、表演等)(每小组汇报时,适时引导学生这个节日寄托着什么希望?)师:你发现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都与什么有关?(农业)
了解这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农业的生产中,人们为了寄托希望,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习俗,这才产生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互动交流,特色饮食文化
师:每逢节日,我们都会吃相应的美食,老师考考大家,过春节我们要吃什么啊?北方吃的是饺子,谁知道南方吃什么?
师:谁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春节,我们北方吃饺子,而南方吃年糕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寻找一下答案。(板书:饮食文化)
1、北方因为干旱,适合小麦的生长,所以面食就非常的有名,兰州抻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的馒头。同时北方冬天寒冷,在过去没有新鲜的蔬菜,人们就吃腌制一些咸菜,时间一长口味就偏咸。过去
冬天吃冬天吃什么菜?现在再也不是单调的大白菜、土豆和咸菜了?这说明了什么?(国家富有,物资丰富)谁还能列举一下北方的特色美食?我们的家乡在XX,谁来说说咱们家乡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2、南方出产水稻,就把大米磨成粉,做成各种糕点、米粉,这回你们明白了为什么南方过年吃年糕了吗?(农产品不同,饮食习惯就不同)
同时南方盛产甘蔗、甜菜等制糖的农作物,被糖所包围,做菜的时候放很多糖,所以口味偏甜。谁来列举一下南方的特色美食?
3、西北人部因为生活在黄土高原,土壤水质中钙含量高,容易形成各种结石,醋和钙综合,就很少得病。山西人爱吃醋,山西陈醋就很出名。谁还知道西部还有哪些特色美食?
4、东南这一带,因为气候比较潮湿,人们偏爱吃辣椒驱寒,时间长了,口味比较偏辣,比如说四川、重庆、贵州的麻辣火锅,湖南的辣鸭子等。谁来补充说一下东部的特色美食?
5、沿海和靠近河湖的地方,人们喜欢吃水产品,海鲜、湖北,鱼类、大闸蟹。
6、在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牛羊比较多,爱吃肉类和奶制品。蒙牛、伊利、牦牛肉干、酥油茶等。
师:通过了解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特色饮食,发现这些饮食与什么有关?
A、(美食都是由什么做的)饮食都与农产品有关,所以我们吃美食的时候要怎么样?(不浪费食物,珍惜劳动人们的成果。)
B、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说明我们祖国什么样?(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三、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也认识了很多的特色美食,不知道大家记住了多少?我想考考大家,谁答对了,奖励你们小组一枚魅力之星,最后我们比一比加上之前得到的魅力之星,看一看哪组得到的多,好不好?给自己加加油!
1、为什么傣族人喜欢吃竹筒饭?(图片)
2、为什么朝鲜族爱吃泡菜?(图片)
3、二月二,龙抬头。人们会吃些什么美食,做些什么事?(图片)
4、清明节人们会做什么事?请你说出一句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5、连线题,请你帮助客人点喜欢吃的菜。第一组
吉林人
麻辣火锅(图片)
四川人
小鸡炖蘑菇(图片)
内蒙古人
羊肉串和馕(图片)
新疆人
手扒肉(图片)
第二组:
春节
粽子(图片)
端午节
月饼(图片)
中秋节
汤圆(图片)
元宵节
饺子(图片)
7、看图题:看图片,猜一猜人们在庆祝什么节日?(泼水节、火把
节、那达慕大会)
8、听歌曲,猜节日。(卖汤圆、思乡曲、小拜年)
四、总结提升,热爱祖国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什么感受? 传统文化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就让我们高唱《歌唱祖国》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
第三篇:《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不同地区的特色饮食。教学难点:
1、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
2、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各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下面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大家一起来猜猜这是什么传统节日?(视频:春节)师:春节,如果此时此刻正是春节12点的钟声敲响,你想做什么?(许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像这样能够寄托着希望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些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板书: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二、展现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板书(节日文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2.23页,思考并讨论。
1.小组讨论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2、小组派代表展示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庆贺已经过去的一年圆满过去,新春伊始,祈盼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已经来临,农作物即将进入旺盛的生长阶段,一年里农村最为忙碌的三夏阶段即将开始,人们庆贺端午节。农历八月中秋,月亮最圆,许多农作物也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收获时间,人们庆祝丰收,欢庆团圆,度过美满的中秋佳节。)
师:现在我们要召开“少数民族交流会”,请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自己的桌子上挂出所属少数民族名称。
1、请各民族派代表介绍:“你们这个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族和彝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赶鸟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3、观看视频:世界各地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
(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师小结: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漫长的农业的生产中,人们为了寄托希望,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习俗,这才产生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互动交流,特色饮食文化
师:每逢节日,我们都会吃相应的美食,老师考考大家,过春节我们要吃什么啊?北方吃的是饺子,谁知道南方吃什么?
师:谁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春节,我们北方吃饺子,而南方吃年糕呢?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24.25 页文字和插图,我们寻找一下答案。(板书:饮食文化)开展活动,交流美食
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自由组合。(比如可以分为北方组,南方组,少数民族组,国外组等)
2、各组派代表或全组上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要求体现传统美食物的魅力,也体现你们组的魅力。
(如北方的有天津包子、北京烤鸭和炸酱面、兰州拉面等,南方的各种糕点海鲜等,傣家的竹筒饭、新疆维吾尔族的羊肉串,蒙古族的手扒肉、奶豆腐、奶茶等,日本的生鱼片、寿司,韩国朝鲜族的泡菜、拌饭、打糕等。)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引发了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生活
在地球上,各个国家的饮食特点都不一样,即便都是生长在中国的人们,为什么也会出现饮食特点的差异呢?
(因为在地球上的不同的地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所以各地居民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北方适合种小麦,所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盛产水稻,所以南方人以米饭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沿海和靠近江湖的地方,人们喜欢吃水产品,在牧区,饮食以肉和奶为主正如俗语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师小结: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
四、巩固提高。填空:
1.北方人的主食是————南方人的主食是——--。
2.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有:傣族的————蒙古族的——,新疆人的——-。
连线:
春节
粽子(图片)
端午节
月饼(图片)
中秋节
汤圆(图片)
元宵节
饺子(图片)
四、总结提升,热爱祖国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什么感受? 传统文化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就让我们高唱《歌唱祖国》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
第四篇:寄语高三 寄言希望
寄语高三 寄言希望
——写给高三同学
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们弱小的身影已变得高大,稚气的脸庞已多了几分成熟,渴望的心灵在一天天充实,我们就这样走过了高一,走过了高二,走进了高三。
走进高三,就意味着拼搏。走进高三,就要在风雨中前行,放弃阳光普照;走进高三,就要在崎岖中攀登,放弃平坦通途;走进高三,就要在失败中猛进,放弃欢歌笑语。我们没必要羡慕悠闲、逍遥、惬意。菊花选择了深秋,才有了“黄花千点幽岩下”;梅花选择了严寒,才有了“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目标和毅力,尽管我们踏着的是荆棘,也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成功最终微笑着等候你!战胜挫折,告别失败、冲向成功,那是人生永远值得骄傲的回忆。难道你不想拥有这片湛蓝的回忆?请你奋斗的钟摆须臾不能停止,请你辛勤的汗水片刻不能凝固。同学们,当你早晨醒来时,请你问问自己“我应当做什么?”当你晚上睡下时,请你摸摸心“我做了些什么?”。长此以往,学习定然没有所谓的失败,成功在悄悄酝酿。
走进高三,就意味着超越。不可否认,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简单、枯燥的,压力、苦闷随时都会占据我们的心灵。前面的道路,困难重重,也许你曾失落、沮丧、悲观过,也许放弃的号角已在心中吹起,你甚至开始自暴自弃,但,十几年的求学路,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斗,我们不能退缩,青春的字典里也没有放弃这个词,正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所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就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超越自我,抛弃自责、自厌、自卑,用我们的热情去融化坚冰,乐观地去对待每一个简单枯燥但充实的日子,在磨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拼搏中完成自我的升华。相信自己,是雄鹰定能展翅高翔。
同学们,韶华易逝,时不我待!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乐学、善思的学风、严谨求实的态度、竞争拼搏的精神,向远大的目标冲刺!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共祝我们二零一零的辉煌。
第五篇: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中华传统文化)
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
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我们二(8)中队开展的一节少先队活动课:“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我还邀请了我们的四位队长和我一起参与本次少先队的说课活动。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六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活动背景:
为了教育、引导同学们牢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两字的内涵要求,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我设计了以“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
二、说设计理念:
价值观对少先队员们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这就迫切需要少先队员们对正确的价值观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
三、说活动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活动目标是:
1、通过队员分工合作,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通过动手做了解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基于传统文化小达人的评比,激发队员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是引导队员们通过合作互动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培养爱国意识。难点是让队员对“爱国”这一抽象的价值观内化成感性的认知。
四、说活动准备:
辅导员:少先队员是少先队活动课的主体,因此本堂课前作为辅导员,在本堂课前主要准备收集各项资料,制作相关教案课件,起到引导作用。
队员们则分成四支小队在准备期通过自主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堂中做了精彩的展示。队员代表(快乐小队队长):我们快乐小队收集介绍有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
队员代表(梦想小队队长):我们梦想小队准备表演快板《欢天喜地来过节》。队员代表(勇气小队队长):我们勇气小队准备剪纸、年画、家庭合照等春节资料
队员代表(活力小队队长):我们活力小队准备灯谜、歌曲和小品。
五、说活动过程:
辅导员: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本堂课的活动过程,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歌曲引入,活跃气氛。
队员代表:少先队活动课一开始,通过欢快的歌曲活跃了气氛,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主持人告诉队员们这堂课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争做文化小大人。辅导员:通过歌曲的引入,激发队员们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兴趣。传统节日文化是队员们熟知的概念,直接揭示主题,争做小达人,更调动了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简介节日,了解传统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的队员们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资料,用多种形式告诉大家不同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在这一环节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快板,让大家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辅导员:通过观看视频、古诗朗诵快板表演等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放假休闲的日子,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让队员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在队员们心中内化“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第三部分活动表演,认识春节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为队员们准备了动画、家庭合照、剪纸、年画等多种形式,让大家更好地体验春节的快乐。
队员代表:我们小队通过歌曲、小品等形式,让大家牢记了春节不仅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更是家庭团圆、自我成长的时刻。
辅导员: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低年级的队员而言,通过合作动手剪窗花、猜灯谜、小品讨论等新颖的形式,既能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又能让队员们明白春节更是全家团圆对“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领悟。
第四部分争做达人,表彰总结
队员代表:表彰传统文化小达人,并由辅导员进行总结。
辅导员:以表彰的形式再次升华主题,让队员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另少先队员明白传统文化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内涵,而核心价值观抽象的文字,更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六、说活动效果
队员代表感悟:我觉得这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课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令我们感知到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让我对祖国更加热爱。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待人友善、共建和谐是我们少先队员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辅导员: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知识,增进了队员们的生活体验,更加让队员们明白了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促进了队员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友善”、“和谐”这几点的理解。有助于队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践行习总书记要求的“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以上,就是我对“感受传统魅力,争做文化达人”,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