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有效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小谈
关于有效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小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出了这个校园信息技术也无处不在。老师和学生都有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学生也想在外漏一手或者fashion一下。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教学却是困难重重,特别是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这一块。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实践课的教学有很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而对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困惑: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老师讲解,在信息技术理论课堂上,有的学生小声说话、有的想心事……,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差,教学效率低。怎么办呢?在看完《无所不在的信息》和《欢乐课堂》案例中,王老师将学习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让我进行了一下的反思,下面是本人的几点愚见。还望指教。
一、运用多媒体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大家的一个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教材中涉及的有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等涉及理论原理,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如何突破这一困惑呢,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了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形式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让学生脱离课本的魔咒,面对焕然一新的图片更加容易接受。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它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导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并提高了各种能力。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并排版操作,讲程序设计时任务就更容易设计,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可布置一个生动活泼的编程题目如VB中的自动绘图,PASCAL中的时钟演示等题目。下面就如何以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用趣味软件辅助教学初学计算机,有些练习较为枯燥。比如指法的实际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指法练习丝毫没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流露出反感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时选用了金山打字通等练习软件。这些软件是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用它们练习指法,声情并茂,可同时欣赏精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乐曲,直观而形象。其它软件如给图软件、智力游戏软件、金山画王、五笔打字等,趣味性比较强,学生更易于接受,何乐而不为呢?
三、兴趣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一切的开始,始于兴趣。然而我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纪律。在我们学校学生在机房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脱缰的马,兴奋莫名。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就不能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其二,我们要设置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最后,我想说兴趣是学生最大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好的教学氛围,另外马老师的《无所不在的信息》这堂课里的导入部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爱国,为国之富强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以后要把情感教育融合于教学当中。做个真正育人的老师。加油吧。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的理论课论文
受传统信息技术学习的影响,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理论知识是可要可不要的,学生感兴趣的只是信息技术中实践的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味同嚼蜡。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也认为信息技术理论课没什么好上的,考试时学生记一下理论的知识重要点就可以了。然而,新课程下这样的学习达不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新课程的出现,要求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操作,为日常的生活学习所服务,又能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信息技术实践课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知识支持的实践,注定是无根之木。如果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只会上机操作,而无任何的理论知识。那么即使学生操作的再好,他们未必就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操作,最终学生只能是糊糊涂涂地上了一节课。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中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是它的教学难度远远大于上机操作课。
1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特点
1.1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
1.2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语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地包含很多的专业术语。而好多专业的术语学生听都没听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很少用,但是学生却要掌握一些专业的术语,像DNS,ARP,BBS等等。
1.3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中概念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学生在络的功能与构造中,接触很多硬件设备,如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等。这些硬件设备就有很多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如集线器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交换机又叫交换式集线器。这些硬件设施的概念,学生在理解起来就容易混淆。
1.4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概括性。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面很广。往往一两段的内容都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如在信息的编程加工那一节中,我们学习用VB编程,VB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要学习很多的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的理论教学不同于信息技术的操作课,操作课我们很自然地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进行教学。而信息技术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教学。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信息技术理论课,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只会厌学,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比较差。为了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
2重视导入新授课环节
导入新授课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及其特征的时候,在导入新授课环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举出生活中的信息例子,让学生来分析生活中的信息有哪些特征。这样把生活中的例子应用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亲切感。导入新授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虽然我们学的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具体。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轻松地学习每一节课的内容。
3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
针对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我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现把各种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3.1讲授法教学。讲授法教学在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包含的内容就很广泛,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讲的很详细,毕竟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3.2演示法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讲授法教学,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漫画,一个已经做好的程序做演示,学生可以从紧张的讲授法教学中转移注意力,进行适当的放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3角色互换式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上一节课,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也能激发学生去充分地准备一节课。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4进行适当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况。信息技术理论课对学生最好评价方式就是借助教师编写的本节课的同步练习。利用网上考试系统,学生既可以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情况,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练习的成绩来获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好的练习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推行时间不长,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在有些地方重视程度还是不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也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新型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第三篇:反思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反思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选取实际事件来教学
宣城市
在我们学科的公开课展示或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们用的很多,在平时教学中却很少用。我觉得我的信息技术课堂能基本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生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对我来说我觉得秘籍就是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开发教材,发掘学生身边的生动实例,借助这些实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总的来说,我把生动实例的选择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再如在上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时,我没有按照课本上内容去介绍理论,而是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利用工具栏对以下文字参照各种样式进行不同的格式设置。
文明宣城精彩有约,和谐城市魅力无限
其实做完了这个题目,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文本格式的设置方法,此外学生设置的文字恰好反映了我们的城市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进一步提醒同学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文明举止。紧接着我出示了一个主题:我喜欢的好声音导师(学员)。中国好声音是最近两年风靡全中国的娱乐节目,学生们也很喜欢听歌、唱歌,看到这个主题,他们会很兴奋,迫不急待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此时我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好声音的图片以及人物素材,要求学生们分组完成,利用刚才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合适的文本并进行设置,再将图片插入配以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主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寓教于乐,教师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到机,让学生从理解指纹签到机的原理再到采集信息样本然后再亲身体验签到的过程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智能工具已经不神秘,不仅如此,它已经很普遍的使用,而且就发生在你身边。每当我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感觉利用身边事例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对高中信息理论课有效教学模式的一些反思,所谓学无定法,教亦同理,在经验积累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反思,继续潜心查阅课外资料中适合教学的生动案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打造更成功的课堂,与实践课一起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第四篇: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论文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实践课的教学有很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而对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困惑: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老师讲解,在信息技术理论课堂上,有的学生小声说话、有的想心事……,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差,教学效率低。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我在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理论课教学,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一、运用多媒体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大家的一个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教材中涉及的有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等涉及理论原理,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如何突破之一困惑呢,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了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引入flash动画、小游戏、热点新闻等来激发学生热情,让原本枯燥的课堂顿时活起来。
在“信息的含义及特征”一节,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但教材上对“信息的定义”没有给出具体的解说,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定义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观看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有关视频,同学们通过眼、耳等感官刺激获得了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相关的视频消息,四川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抗震救灾工作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同时播放了一段灾后全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援助灾民,使灾民重建家园。当看到这里时,不确定性消除。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信息是经过获取的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经过同学讨论分析后,进一步扩展,信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都属于信息。在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抢答的形式做习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更形象、更生动地揭示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培养能力、强化记忆和发挥技能,使抽象的理论概念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
二、遴选学生身边案例,开展情境导入教学。
在高效课堂的各环节中,教学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导,因为导入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我在授课中导课常常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亲切感。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收到一条短信,不知如何处理,你们能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办吗?短信的内容是:“今天我要走了,想了好久还是决定不给你打电话,你拨xx按xx键,我给你点了首歌,听完后有留言。不用回电话,手机是借的”。原本枯燥的理论课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辨别信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做到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才能听得愉快,记得牢固。信息技术理论导课的形式多样,我常用的是情境导入法。我认真研读教材和相关参考书,在吃透教材后,悉心提炼重难点,并从中找到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情境。比如我在讲“网络安全”一节时,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在一台联网的笔记本电脑里,没有装杀毒软件和防木马软件,也没有安装任何防ARP欺骗软件,并且有大量的用户没有密码,且有网络共享。请学生找出这台电脑容易受到的威胁和攻击是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网络安全”。在这样的情境下顺利导入本课课题“网络安全”,各小组先进行激烈而有序的组内探讨,然后进行组间汇报成果,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三、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采取恰当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有效教学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及时做出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大胆创新,努力寻找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每节课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比较敏感的网上问题切入,常常采用辩论赛、抢答赛、实话实说等形式,让每位同学吐露心声,发表自己观点。长期坚持做下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其增长了科学知识、激活了思维。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我尝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也来做一回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记得高一某男同学讲了一节《信息安全》,为当好小老师,课下他找同学们了解亲身经历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对信息安全的理解,主动到办公室和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我鼓励他上课不要紧张,要把自己理解的知识点讲清楚,遇到问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与大家交流。从讲课及语言等方面上给他指导,并提出适当建议。当该同学站在讲台上时,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好像在说,你能行吗?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案例分析,引出信息安全问题,思路清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小老师讲的认真,同学们学的专心。实践证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范文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来自传统的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想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先来谈一下学生的有效学习。1.1 关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教学。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认心理学。用行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学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的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步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1.2 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产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效果。
1.3 有效学习的的五个要素
一是“感悟”。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感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感悟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感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一、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交流,实际上活动与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考虑的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习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五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使学习向新的领域循环推进。“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2.1 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觉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盲目追求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教师倾其所有,将各种菜单操作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不仅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本身,无暇顾及过程中蕴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实现有效教学还必需认清四种表象:第一,“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信息都理解,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搜集信息。第二,“活动不等于理解”。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却无法在活动中“沉浸式”地学习、无法有效理解学习活动。第三,“技术不等于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只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工具、手段,教学目标的培养是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第四,“任务不等于智慧”。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目的、有依据,并和具体教学目标坚定相连。如果只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那么就会使很多任务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动,无法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智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2.2有效教学的实现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根据备好的课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例如研究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可设计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展示文件(文件内容是两个带黑边的红色圆A与B)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A与图B是否一致,引出问题。
2、组织、引导学生对位图图像的组成和存储空间计算、矢量图形的组成与特点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关注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拓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例如有一个Word文档里面插有多张图片,发现其文件很大占用了几兆空间,如何通过对图片的转换,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小文件存储空间了;风景人物或照片,一般用位图进行存储,是否可以用矢量图来存储?矢量图存储空间是否比位图要小;视频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每秒显示25帧(注: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播放分辨率为640 x 480、24位真彩色时间为90分钟的电影,需要多少存储空间?讨论教学策略: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通过讨论提高自我判别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如在《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黑客是英雄?”为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的认知和意识。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含量的,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的时间没有效果。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施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实施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处理才行。
三是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①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方法。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②在进行作品评价时经常鼓励学生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必不可少,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个体性,不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就无从谈起。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