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论高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霸州一中语文组
杨国艳
【摘要】:语文本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高中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字】: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结合 提高兴趣
语文本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而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如果学生都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
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模式改变着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供了诸多方便和可能。那么,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运用意义何在呢?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许多教师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首先,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备课。教师在备课室除了传统的教师间互相交流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与备课相关的海量资料,并从中撷精采华,让自己的课堂变成五湖四海名家精英成果的荟萃的成果,让自己的学生享受最优的教育资源。广大教师应该依托网络,建立自己采撷资源的资料库,在应对具体课文时多方参考;平时也要经常上网浏览,将发现的好素材积累下来,以备将来采用,另外还可以发现一些好的网站,记录下来,经常使用,以获得那些优秀的教育资源。
其次,有利于教师形成专属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授课风格。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师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个体意识,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杨东平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一文中如是说:“我们只有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才能够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的高度上,促进传统语文教学的更新转化……形成现代中国新的教育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吸纳现代文明中切实可行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加以改造、整合,让现代文明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课堂中我们教师率先做了带头人来推进现代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完全可以在搜寻更适合教学的好例子克服仅仅依靠纸质教材中的资料,而是可以直接选取更适用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阅读或写作等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知识信息要加工,经过系统整理、结构性整合过程,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媒体课件中插进的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播放时也会创设相应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课堂的时间是确定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单调,使得教师在这些时间内教授的信息有限,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手段传达大量的语音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深思熟虑之后,制作一份高质量的课件,将所需要的书写的内容尽量用课件展示出来,从而节省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快课堂进程,加大课堂容量,从而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其中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处理,做到字体多样,五彩缤纷,重点突出。需要朗读的部分可以将教师朗读、学生跟读和名家范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名家风范吸引、感染学生。背景介绍、作者介绍都可以用影音文件处理,加强学生感知材料的直观性、深刻性。而以上种种处理的结果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加快了课堂进程,扩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的信息只有口头语言的和板书形式的,使教师保持课堂形象的难度大大增加,而现代信息技术综合使用了语言、文字、音乐、影像、图片等等手段,同时运用他们进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的信息非常丰富,形象性大大加强,同时不容易产生疲劳感,维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对语文的渴望更加强烈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世界,用自己的笔去抒发自己内心更加真实的情感,这样既解决了我们教师苦于语文课没效率的烦恼,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回归了语文的原始:工具性和人文性。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即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心智活动而不是被“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就会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学会了批判分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探索,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
“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或者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
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本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倾向传达给学生的过程,情感本应是互动的,如果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了,就会让课堂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的课堂,使语文课堂是去了原本的人文色彩,从而淡薄了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减少了师生之间切磋、交流的机会,授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多媒体教学课有利也有弊,我们应首先认清多媒体教学课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加快实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综上,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条件,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它,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那我们就是时代的弄潮儿,谁能与之争锋呢?!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
第二篇: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 要: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也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效整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尝试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进而,破解传统地理教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和僵局,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有效性;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68-02
现阶段,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同时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渗透也逐渐深入,并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改变。在教育领域,国家也加快了新课改的步伐,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加快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等课程的整合,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方面,从地理学科教学本身上看,为了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也为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新时期下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教学任务要求,在地理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有必要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创新的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并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增强高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从硬件设施上看,当前国内大多数高中都已配备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上看,出现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整合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应用较少等问题,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无法走向纵深。也因为此,关于如何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时下教研相关领域研究与讨论的重点与热点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大有裨益。教师通过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将其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结合,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从总体上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进行整合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提升教学效率
兴趣是根据机体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内动力。在学习活动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教学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将地理教学课堂打造成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方法多元且妙趣横生的趣味课,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地理教学充分结合,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在高一地理《俄罗斯》一课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了解较少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俄罗斯相关的短视频、旅游照片,如喀斯特岩溶地貌、莫斯科城市风情、海参崴不冻港美景等,调动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好奇心,从而,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该课内容。
(二)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多通过实物展示、语言表达、板书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想象不同的地域景象,且教师对学生思维动态无法准确掌握,因而教学有效性无法保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些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讲解的较为抽象、?驮拥闹?识点,则变得更加简单、直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设备一一呈现,同时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与掌握,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并改进了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时区问题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与难点。对于该内容的教学,若仅通过简单的言语描述,非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透彻,同时对当中涉及的天体运动现象、时区不同而造成时间变换等抽象内容,学生无法深刻学习、理解与掌握。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则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先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给学生们观看,待学生对天体运动及时区转变等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教材,将此项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使学生理解不同时区的差异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时区变换等问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包括认知理解型内容、练习题、拓展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网络,即可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为其自主学习服务。在学生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自主搜索这一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外,还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索与自主创新等思维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途径探析
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关途径和方法,可具体通过以下几点执行: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其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中的《火山与地震》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三维动画、影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见识和感受火山、地震等自然力量的破坏场面和破坏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火山与地震带的主要位置?”“火山、地震等形成的主要原因?”“火山能否被有效利用起来?为什么?”等问题,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第三篇:语文课堂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
语文课堂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新界埠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吴小梅
“语文”课程要让学生习“语”学“文”。“语”指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习积累语言文字,“文”是指让他们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那如何指导学生在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呢?回想起上学期课文《火的节日》小练笔教学环节,有着许多遗憾。《火的节日》是六年级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火把节的由来和火把节的盛况。课文详细描写了火把节的经过,字里行间体现了火把节的欢快热烈,写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在练笔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由问题“作者是怎样把火把节的欢快与热烈表达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从文章语句朗读中体会到,作者首先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细节描写把人们的欢乐写出来了。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后,我给出了傣族泼水节的课件让学生练笔。几分钟后,学生的习作枯燥乏味,表达的内容很少,只有寥寥的两句话而已。
这时,我有些失落,本以为课前的较充分准备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有着一些进步。没想到,事与愿违。这到底是为什么?现在想来,老师在练笔环节存在着疏漏。
一、老师没有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泼水节的画面。学生在动笔前,没有经过仔细地观察,有些同学甚至还不知道如何观察,又怎能将文章表达得具体生动呢?
二、老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如果在练笔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去表达,效果将会好得多。
三、缺少范文的引领作用。如果老师课前亲自动笔写了范文或搜集了一些泼水节的段落描写,学生在范文的引领作用下,将会受到感染与启发,心中也将澎湃着想写的冲动。
总之,读写结合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想当然,认为一节课中预设了练笔就可以,还得需要我们当老师的精心地去落实,如何地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练笔成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构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模型,探索适应培养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创造性思维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通过计算机参与课堂教学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创设情景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机制,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建立共同经验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求知欲望。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通过计算机课件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形象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这样一方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另一方面强化了形象思维,形成了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如:教学“Let’s eat”这一课的Let’s talk时,我利用FLASH软件,制作Zoom和Zip两个动态人物,由计算机出现该课内容所发映的特定情景画面。同时用正常语态播放会话:“Hello,Zoom!Nice to meet you!I like hamburgers,what do you like?”“I like hot dog.”学生边看边听,结合画面所提示的情景,努力揣摩对话含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课文中来了。接着,指导学生跟读重点对话“I like hamburgers,what do you like?”“I like hot dog.”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询问对话意思。学生们通过自主的形象思维学习已经基本理解了对话内容,经过上述流程,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开始稍有减退时,教师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个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系统可关闭声音)。这时学生们踊跃参与,各种模仿者的声音妙趣横生,学习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争先恐后抢着模仿,有的学生几乎到了下意识(直觉思维)开口就说的地步。充分发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真实效应。
二、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
由于空间思维形式是要对事物的空间视觉表象去把握,从而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因此,运用计算机动画将单词的含义与单词的空间结构表象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单词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这一课的Let’s learn时,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书本中dog、elephant、monkey等单词与磁带读音整合在多媒体中。在生词学习界面中,屏幕上依次出现该课的动物图片与动画(空间思维形式),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时教师点击PLAY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意象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操练生词,这样在单词含义与单词空间表象之间建立起了必然联系,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丰富生动,令人头痛的单词记忆变得轻松自然,仿佛是水到渠成。这样,每出现一个单词,学生都争着与电脑比速度,抢在电脑读音之前读完单词,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竞争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丰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超常思维形式。我在练习模块中选用了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实物图片及声音动画,要求学生在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形成直觉思维。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一课Let’s learn部分时,我利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了“练习屋”模块,采用计算机连机教学手段,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复习。学生在模块界面点击题号出现相应的组题,每组题目由各种趣味性的动画或图片组成。如点击“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画面出现a pig,a cat,a dog.如果音箱里发出 “dog”的读音,学生立即(直觉思维)点按狗的图标,马上就听到音箱里发出一阵掌声,否则,就会听到错误音效。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了温习巩固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思维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他们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做着各种练习,力争每道题都得到悦耳的掌声。而教师则无须开口,只要走下讲台听一听、看一看,计算机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这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成了英语知识的意义构建。
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摆脱传统思想、观念和理念的限制与束缚。我们设计的这个模块以绝对放松为宗旨,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思维环境,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唱“Teddy Bear”歌曲时,利用FLASH软件,制作Teddy Bear动画,并播放该音乐,让学生在随着Teddy Bear跳舞的同时学会一道歌曲,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值得去主动参与和实践。学生们在这种极其放松的心态中,思维非常活跃,充分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完成英语学习,最好地优化学生英语知识的意义构建。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存储容量,每一个学生都会很容易得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的信息。有着丰富内涵的光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如:《走遍美国》、《英语百科全书》、《轻轻松松背单词》等英语课件,借助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众多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等思维能力的一种考验与锻炼。成功的选择,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研究所学主题的有关材料,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些英语学习资源,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的同时,借助计算机的大容量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找到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提高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效地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可以实施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
“网上英语课堂”,除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外,在另外开设的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中,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通过网上的英语俱乐部,学生还可以欣赏到影视的精彩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陶冶了情操,了解了外国的风土人情。此外,“网上英语课堂”设有的BBS公告栏,作为语言教学的专题讨论、习作刊登、消息公布、师生交流等用途,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发挥创造思维,全面提高其素质。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有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特别要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实现 “时间+ 策略=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注单位时间的效益,核心就集中在每一节课的效能上。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每一节课则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每一节课上下工夫,归根结底要做到一下几点:
1、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语文教什么?这是首要问题。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方向。即每堂课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朗读或倾听或写作或阅读或说话;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思考能力;是感悟能力还是体悟能力。这必须在课前确立并在课堂落实。最根本的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能好高务远也不能过于肤浅。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一节课的时效很短,教师应树立一瓢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短暂的时效中获取实效。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实际上,许多教师放不下,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必须放弃这种爱心,不能在课堂上溺爱,帮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如文言文就得串讲且面面俱到,结果是学生课后仍然不懂。学生没有获得认知和感悟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思维教学是语文的灵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迷失是思维的流失。传统教学的精讲很容易忽视思维的训练,教改后的探究教学往往是隔靴搔痒,停留在表层的思考,忽视深层的探本溯源。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入里的思考问题,注重联想和想象、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切实围绕语文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到思维的落脚点和语文学习的平台。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4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所谓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包括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海纳百川。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带头人。
5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教师既要能统观未来的教学,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课堂的预设要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合理性。科学性就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做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预见性则要求能反映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动态变化。合理性指的是豫设具有可操作性,能真实再现教与学的本质。
如何落实有效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让语文回归本质,回归自然。“语文,心灵的一泓清泉”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为应考而教学,是教育的功利主义行径。为教改而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形式主义的表现。语文,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说是工具,他让人在生活生产中交流;从人的最高需求来说是心灵的清泉,他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寄托。回归语文本色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的源泉是生活。而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活体现。从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生活中延伸发展。惟有用生活将教师学生课堂知识连为一体,语文方可闪烁他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