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益如何,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多、差、慢、费”之疾久治难愈,而作文教学尤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这与教师习惯于一相情愿,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息息相关。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学心理,或草草应付了事,或东拼西凑,依着葫芦画瓢,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可悲局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
学生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地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你还可以编辑《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有关报刊,让学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阔步走上领奖台。通过荐稿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要写”。这剂良药就可以使学生从“奴隶”到“将军”,真正成为作文创新的主人。
第二篇:激发作文写作欲望尝试
摘要: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者对学生从重视文字欣赏、语言知识积累、取材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关键词:创作积累文字欣赏取材提高
近几年来,语文教师常抱怨优秀作文少,学生不愿写。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缺乏真情实感,就是语言乏味,要么就是选材切入点找不准,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叹息无奈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我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还需要巧引导、诱深入,激发创作欲望,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一、引导重视文学欣赏
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语文课上如不加以利用,岂不太可惜?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那本语文教材。我每周或间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欣赏课,把平时看到收集到优秀作品,名著片断等读给学生听,读完后师生共同点评,也可以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很快将学生们置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中。使他们陶醉不已,对文学作品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引导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生活的活水,没有活水,艺术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作文也是如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已成为教学的难题,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平时积累的指导,积累得两条腿走路,既要注重课内积累,又兼顾课外积累,结合这两方面,让学生写课堂和课外读书笔记。
课堂笔记十分重要。课堂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知识内容有重点的选择积累,有课文阅读后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文章中诗词句段的摘抄。不仅仅是一课一得,而应是一课多得,得得相连。使学生头脑中就会有所积累。临时执笔,拿出来就是,从此,对写作就不再惧怕,而是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课外读书笔记,我从学生初一一入学就要求他们做了,并坚持三年如一日,每天都写。课外知识积累完全放在平时,用一些零碎时间去完成。
当然,这样指导,老师自然比较辛苦,笔记的内容也作了规定,首先是摘抄名句、名段,乃至整篇精彩的美文,摘抄得多了,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就有心得,有灵感,这个指导让他们写到读书笔记上,以备进一步升华,为自己作文里的章句。就这样学生三年下来,凡这一方面积累就三大厚本,如此多的“心得”积累、“灵感”积累、文字积累,能不让学生兴奋,能不提高作文水平?
三、引导重视,取材的角度
角度问题,也就是看问题着眼点问题,同样,进行写作文必须找准着眼点,抓住突破口,选择切入点,并使之符合题章要求。
宋代诗文大家苏轼《题西林壁》有两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作者从不同角度来观看庐山“远近高低”各异的景色,这就启示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写出观点不同神采各异的文章来。
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滥竿充数》,就可以多角度来写:
1、从乐师与南郭先生相安无事的角度,联想当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坏人坏事要敢于揭露。
2、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终露手脚的角度,联想到办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而应该具备真才实学。
3、从齐湣王改变齐宣王做法的角度,联想到选拔人才必须认真考核。落笔前充分酝酿,选准了突破口,找到切入点,一旦开始写,在很短时间内一篇文章便可一气哈成,由此可见,取材角度选准,对于考场快速完成文章,提高作文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引导重视学生真情实感的积累
白居易曾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心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而形于歌诗矣”。学生作文更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考场作文一般要求是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引导学生平等有这方面积累。情感不会凭空而来,平时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不动心、不动情,冷眼相看,漠然置之,作文时怎么会动心、动情。所以教师平时在这方面应指导学生多下功夫。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思想是绝对不会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的,知识的种子只有撒播在真情实感的土壤上,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平时阅读,一定要让他们动情,在阅读中不断动情,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作文时自然就会辞以情发。
以上几点,并无新意,关键在做。我们相信,当学生能去分享蚌亮一张一翕时那种单调生活的况味,当学生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小树去享受幼芽发青或是柔条临风的那种快乐……
总之,每当他们写作文时,心潭就会涌起创造的清泉,到那时,离写好作文还会远吗?,激发作文写作欲望尝试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重视文思培养,激发写作欲望
重视文思培养,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文是小学阶段令许多孩子望而生畏的“难关”。孩子们害怕写作,特别是刚学写作的孩子,常常一提笔就感到无从下手,满脑子空白,于是瞎编乱造,东拼西凑,甚至整篇抄袭成了家常便饭。如不及时纠正,便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和??作水平的提高,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彻底消除学生初学作文时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学词学句顺利地进入到三年级初学写作这一阶段,真正实现由照抄例文到自己写作,由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的转变?经过多年低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探索、研究和实验,我认为,重视对学生文思的早期培养,拓展知识面,培养想象力,就能激发孩子们写作的欲望。
一、鼓励孩子开动脑筋,精心呵护孩子写作的幼苗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作文的能力,而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习简单的句子。许多老师认为写作是三年级的事,于是就在低年级布置大量作业,让孩子反复抄写生字词,甚至为了让学生考试拿到高分,让全班背同样的句子!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令他们渐渐养成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成为只会死记硬背的“复读机”。这种教育方法,实质上给三年级作文教学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极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写作。我从学生入学识字时起,就让他们自己动脑,想出合理的识字方法,快速识字、记字,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还常常鼓励全班学生多动脑筋,用一个字组几个不同的词,用一个词造几个意思不同的句子。当孩子出现语法错误时,我首先表扬他们的胆量和勇气,然后再帮助他们纠正;如果学生造了好句子,我就会表扬他们说:“老师很喜欢你,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造的句子太棒了,请把它记在你的笔记本上。”……经过两年的训练,孩子们觉得上课动脑筋想词语、造句是件很有趣的事,原来枯燥无味的识字课成了他们表现自己的大舞台。与此同时,孩子们还积累了不少自己的“劳动成果”――好词好句。
二、让孩子养成爱观察、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写作来源于生活,试想一个不爱观察、不爱思考的人,怎能提起笔来就有话可写呢?低年级虽然不要求学生写作文,但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十分重要。多角度的观察思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日后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生活中他们应该观察什么呢?大致讲来,可分以下几方面:(1)观察人物:父母、老师、亲友、同学……(2)观察动植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3)观察景物和物件:景石、景树、景区、生活和学习用具、体育、游戏等大型器具……(4)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云、雨、风,阴晴冷暖的变化……(5)观察人物的外表、言行,如:礼貌、习惯、学习、劳动、活动等等。
三、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1.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孩子们能多读、多看好书
孩子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他们在家中受到怎样的熏陶,看什么样的课外书,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能早日开启知识的大门,我常常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介绍班上知识面广、早期文思好的孩子所写的句子,引起其他家长的关注,并及时向他们阐明让孩子多看优秀课外读物的好处。家长们听了个个都跃跃欲试,纷纷响应我的号召,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或订阅浅显的儿童拼音识字读物和优秀少儿期刊。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家长们都发现自己孩子的知识面确确实实拓宽了许多,求知欲也愈加强烈了。
2.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培养爱看书的好习惯
孩子们好玩、好动、好表现自己,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怎样让他们静下心来看书呢?从孩子们读一年级开始,我每周利用语文活动课的时间,把从图书馆借来的儿童拼音读物分给每个孩子,让他们仔细阅读,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举手问老师。每节课都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让大家评一评、议一议,看看说得怎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养成爱看少儿读物这一良好习惯的同时,还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两年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词汇储备和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三年级初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果说字、词、句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骨架,那么想象力就是它血肉灵魂的缔造者,丰富的想象力能给予简单词句无限的生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等于为他们今后学好写作埋下了伏笔。人们常说艺术和想象力是相通的,音乐是有声的语言,而写作则是无声的语言。我担任语文教师时兼教音乐,因此,我充分利用上音乐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他们上台表演的胆量,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培养学生想清楚后动笔写的习惯
从学生学习用字组词,到用词造句时起,我便让他们养成想清楚再说,想清楚再写的好习惯。当学生接触到《看图写话》时,我都会反复强调:要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想清楚该怎样写,哪些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整篇文章的思路条理和大致框架在大脑形成初步概念后,提起笔来便能胸有成竹,一气呵成!通过不断的反复强调,耐心引导,学生都逐渐养成了“想好再写”的习惯,为今后学习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只要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重视文思培养,激发孩子写作欲望,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写作!为早日开启文学殿堂的大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起学生阅读欲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起学生阅读欲望
——利用“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榆中县文成小学
张梅芳
摘要: 利用“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实践,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还对发展他们的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起到很好的作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呢?本文通过“及时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家校联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磨炼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等四方面入手,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索,在激发孩子爱上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旨在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
阅读
兴趣
欲望
培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格言,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便成了我研究的课题,现在就我利用“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的实践经验做一交流,与大家共享。
一、及时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戴尔·卡耐基曾说“只有当你拥有相当强列的追求成功欲望,并因此而采取积极行动时,你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是的,学生的阅读兴趣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转变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热爱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记得刚开始“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时,我采取毛遂自荐的形式,可效果甚微,经常上台的就是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很多同学都成了听众,根本起不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我主动了解每一位学生,通过了解我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投入到阅读中去,积极阅读,勇于交流。譬如我班的罗鸣同学,就是一位不爱交流的同学,当我第一次让他上台交流时,他羞涩地走上讲台,低着头,两手在胸前不停地搓着,看得出他很紧张,我让他说一说阅读了那些书籍,他看了我一眼,又把头低下去了,喃喃地说“我没有阅读。”我很生气,详细询问下才知道,他不知道读什么书籍,平时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许这就是很多学生的想法,我要让他们有事可干,有话可说,于是我就列出了要读的几本书的名字,让他们去读,并且交流时就以阅读书籍的故事内容为主,让他们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培养,学生在交流时有话说了,平时学习之余有事可干了。
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给孩子食物,可以让他长身体;给孩子观念,可以让他成伟人。身体的成长点点滴滴,心智的成长一日千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老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的开展,让我和同学们的距离近了,他们开始喜欢我了,接近我了,我们慢慢的有了共同语言。有时学生会拿着书籍跑到我跟前,与我交流,它们在我面前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自然,我的阅读训练不仅仅是在课前三分钟了,在平时的课余时间都能看到学生的阅读与交流,他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在阅读中寻找到了快乐,他们在阅读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如我班的高国清同学,平时少言寡语,可当他喜欢上阅读时,在交流时总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在业余时间,他总是跑到我跟前,想与我交流,在谈阅读感受时,眉飞色舞,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他的叙述也感染着我,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家校联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在学校,还需要家长的呵护与关心。为此,我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告诉他们班上正在开展“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活动,让他们给孩子买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有时间时陪孩子看看书,听听孩子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听听孩子的演讲。通过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与学生的交谈中也时时能听到学生说他是如何与家长交流的,他的父母亲给他买了些什么书,他最喜欢读什么书了。
四、磨炼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百战成勇士,苦炼出精兵”。只有让学生多锻炼,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我发现,学生交流时的声音洪亮了,说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了,胆子也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扭扭捏捏了,学生变得自信了,热爱阅读了,作文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作文比赛中我班的好几位同学的作文获奖了。在学校举行的德育演讲中,我班的学生也获奖了。他们的转变,让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的学生正通过“课前三分钟阅读交流”平台,享受着阅读书籍的乐趣,在阅读中它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训练了胆识。阅读让他们变得自信,阅读让它们充满了活力。
第五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张军
摘要:“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来自于生活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应创设一定场境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习经验,使学生有可能在现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手段,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说:“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并将整堂课以故事为线索贯穿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扮演其中主人翁的角色,进行探究和思索,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故事情境正是以它的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善于学、乐于学、主动学,实现教学有效性。关键词:故事,创设情境,新颖,趣味,乐学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自古以来,读书人推崇“学海无涯苦作舟”式的“劳作”,令学生的身心都疲惫不堪,而故事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创设“生活故事”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不难学
有一个农民,他转包了一个鱼塘,可是想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测算一下成本,该怎么办呢?一个声音马上传来:把鱼全部捞出来。另一个声音也传来:把池塘的水抽干。更多的声音传来了:肯定不行,鱼会死的。下面的讨论此起比 伏,我快要听不清其它学生的想法了。我请学生举手发言,甲说:我们只要测 量池塘的面积,然后截取池塘的一小部分,比如十分之一,数一下鱼的条数,就可以知道整个池塘的鱼的条数。乙说:我可以利用声波,在池塘边放一个会 发声的机器,鱼就会朝声源的反方向游去,在声源的反方向装一张网,就能抓住它们了。丙说:我们可以先捞一些鱼上来,把这些鱼都做上标记放回池塘,等过一下,我们再捞一次,数一下捞上来一共有几条,有标记的有几条,我们 就可以估计出池塘里鱼的条数了。我注意到学生对这种提法充满了疑惑。我问 发言的同学:你是怎么想到的?你能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吗?他的答案是 课本告诉他可以这样做,但他并不明白。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以上的几种方案是否可行充满了质 疑,他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到我要学的状态。他们迫切想知道老师的解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认 知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如此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数学不难学.
二、创设“历史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新奇性--想学
例如 在讲人教版九 年 级数学(上)《 随 机 事 件 》一课,通 过 央 视 热 播 的 动 画 片《 大 英 雄 狄 青 》,给 学 生 讲 解 在大战前,狄青为了鼓舞士气,(暗地里准备好一枚两面均相同的铜钱)誓师时,便用这枚铜钱当众占卜道,若得正面,我军必胜。结果连掷数次,尽得钱的正面,使军士以为必有神助而信心大增,从 而 顺 利 征 讨 侬 智 高,大 获 全 胜,平定 了 邕 州 的 故 事,接 着 又 设 问 :听 完 故 事 是 不 是 还 为 狄 青 捏 着 把 汗 ? 这 个 情 境 的 创 设 及 内 容 都 比 较 新 颖。学 生 听 完 后,迫 切 想 了 解 狄 青 会 赢 的原因。
每个人都爱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能使数学课堂 充 满 情 趣,使 学 生 感 到 新 奇 愉 快,从 而 达 到 学习活 动 的 最 佳 状 态。这 节 课 的 情 境 创 设 随 着 情 境 慢 慢 深 入,并 不 失 时 机 的 渗 透 强 化 随 机 概 念,可 谓 边 学 边 用 ;使 学 生 始 终 处 于 一 种 兴 奋 状 态,由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拜,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学习新 知 识 的 强 烈 动 机,学生兴趣映,然,想学数学。
三、创设“名人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很想学
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许许多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加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加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加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加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加菲尔德不加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加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加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用名人故事创设情境,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会感到格外亲切、自然、现实,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向名人学习,细心观察生活,他们很想学好数学。
四、创设“民间故事”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性--用心学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数学老师,要经常准备一些有意义数学问题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能将学生牢牢吸引,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即便是最迟钝的孩子,一旦听故事就会专心致志。一天,阿凡提来到一个集市,正好遇见一个高利贷者在叫喊,“放金币喽!放金币喽!我的金币可是个宝,只要你把它埋在地里一天一夜,就会变成1000金币。”阿凡提:“我借一个金币!”阿凡提决心惩罚这个愚弄百姓,贪得无厌的家伙,为民除害。高利贷者:“那你每天得还我1000个金币。”阿凡提:“好,一言为定。我将连续15天借金币,第1天借1个金币,以后每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15天以后我还给你金币,如果这15天之内,你后悔了,那么我借的金币就不能还给你了。”高利贷者一计算,立即眉开眼笑,满口答应。前几天,高利贷者还得意洋洋。可是不到15天,这个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就破产了。聪明的同学,你知道他是怎样破产的吗?假如他不破产,他又赔了多少金币呢?阿凡提15天向他借的金币的个数依次是:1(20),2(21),23456154(2),8(2),16(2),32(2),64(2)„„16384(2)这样,阿凡提借的金币一共是:1+2+4+8+„+16384=32767(个)。阿凡提15天应该还给他的金币是:1000×15=15000(个),照这样计算,高利贷者还赔了17767个金币。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民间故事的创设,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学生学习较为用心。
五、创设“悬念故事”,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学
自编小故事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往往缺少现成的,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编写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小故事,制造一种悬念,让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学习新知。在学习《轴对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将军饮马”的故事呢?我注意到,学生的头一下抬的老高,很多同学摇了摇头,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学生提议让我讲一讲。相传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 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向部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我们在草地甲处(A 点)喂饱马后,要到河边(直线 L)给马饮水,然后再回到军营乙处(B 点),该如 何走最近?他和部下对此问题百思不解。后来,当时有名的大数学家海伦为他 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见图)。这个问题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你能回答这个 问题吗?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海伦的智慧,请积极思考,并动手,把你认为使 得 AC+BC 的值最小的 C 点找出来。有趣的故事,聪明的先人激励了学生。有的 学生通过猜想找到了 C 点,有的学生联想到了物理中的平面镜成像,也有的束 手无策。对于做对的同学,我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成果,并肯定地说:恭喜你,你有着和海伦一样的智慧。并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再现了 C 点的探求过程,使做 对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也使束手无策的同学有了直观体验,获得了情感上 的认同。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将“悬念”故事引进数学课堂,不仅强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源远流长,主动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六、创设“童话故事”,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乐学 童话情境融入数学课堂往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场景,使他们体验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奇妙的数学问题和有用的数学知识。在好奇心的引领下,通过对相关场景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学生能够饶有兴趣的逐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意义的建构,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森林里宝鸭哥正在开个人演唱会,他的歌声真好听,全场都欢呼起来“宝鸭哥„„宝鸭哥„„宝鸭哥„„”,有的还举起牌子“最爱宝鸭哥”.贝贝羊捧着花束听晕倒了,乐乐羊在干什么?她正在做白日梦呢,想着自己也有宝鸭哥的歌喉,歌迷们争着给她送礼物,大家举着牌子“乐乐羊我爱你”,她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耳边马上传来“太难听了„„”,有的扔来了狗屎,动物们都跑完了,急得乐乐羊大哭起来.她向村长求助,村长有三块变声巧克力,乐乐羊哭呀闹呀求村长给她变声巧克力,村长想了个法子,说:“要想得到变声巧克力,就得帮我做个题目.”为了得到变声巧克力,乐乐羊也只有搏一回.村长说:“题目是这样的,我们羊村有一辆手拉车,那可是祖传的,已使用17次,预计每天使用3次.经过多少天这辆手拉车的使用次数达到规定的检修次数200次?至少要用两种方法解.”乐乐羊用前爪夹着根树枝在沙地上比划:“如果设经过x天这辆手拉车的使用次数达到规定的检修次数,根据预计每天再使用3次,那么x天使用次,加上已使用的17次,等于200,可列出方程17+3x=200.”村长摸摸下巴的胡子,点点头道:“还要一种解法,你能解不?解不出来就别想得到变声巧克力.”“还要一种方法?有了,设法一样,方程是3x=200-17.”乐乐羊说道.“这个不算.”乐乐羊这下急死了,这一急就想上厕所来,苦着脸道:“村长,我要上厕所.”村长皱皱眉头,心想:这个乐乐羊一定又甩什么赖皮了,随口说:“早去早回,别忘了你想要的变声巧克力.”乐乐羊一溜烟儿跑了,边跑边想,我还是去找欢欢羊帮忙吧,羊村最聪明的要算她了.乐乐羊很快地找到了欢欢羊,欢欢羊告诉她用算术法解,并且给她做一遍,乐乐羊乐颠颠地向村长要变声巧克力去了.在这样的“童话故事”情境下,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全身心投入,在轻松愉快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了所学知识,学生乐学。总之,课堂故事情境的创设,既能抓住学生的“心”,又让他们自己会用心独立思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有利于良性学习情感和自主学习状况的形成;故事情境教学法还有助于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同发展,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将实际生活的事例编入故事中将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故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英杰.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数学情境[J] . 中国数学教育,2007,1 2.
4、郭岗田. 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 . 中学数学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