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20: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

第一篇: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

马王街道新旺小学

刘依维

背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信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一、教育经过

我班同学冯晓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但从我开始接手教他就发现他上课就不够专心,有时课堂上睡觉 ,下课了和同学们玩的却非常起劲。自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他课后有时能与科任教师交谈,到上文艺体育课时,总是冲得最快,即使旷课,也不旷体音美课,表现出积极锻炼的一面,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他愿意或者老师之前提醒过).纪律表现相对较好,因此,一开始对他没有多大的关注。直到六年级开始,他的纪律表现得相当松散,经常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和他身边的一些“关系户”上课聊天传纸条。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与他谈话,他总是默不作声,低着着头任由老师批评,直到老师让他离开他才面无表情的离开.在教室不与同学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与一个他有相似经历的交流,大多时候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一点活力也没有。

我找他多次谈话,基本就是谈话当时能有点点好转,之后又是涛声依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对他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从其他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虽然判给父亲抚养,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很少与他交流,对他总是训斥多表扬少,他常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而他的爷爷奶奶就像绝大部分老人一样总是觉得孩子可怜,对他的叛逆一味的纵容,还总是念叨看娃可怜的就由娃高兴吧。通过对他的观察我还发现和他要好的另外一个学生也是和他有着类似的家庭环境(父亲病殁母亲改嫁,目前和七十好几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类似的生活经历使他俩有了共同语言,同样拮据清贫的家庭条件是他俩成为好朋友的条件,首先他俩之间不会比较不会互相嘲笑。不过从侧方面的了解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点信息让我对于改造他有了信息,我之前教过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他的堂兄,而且他对这位堂兄是发自心理的敬畏,每当我提到他的堂兄时他总是兴高采烈的说个没完没了,言谈之间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从他的这一举动我忽然意识到在他的心底深处他也想和他的堂兄一样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群不守规矩只是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为了满足他的一点点虚荣心我就从他的作业下手,因为他能写得一手整齐漂亮的好字,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对他耳提面命提醒他把字写好,之后作业讲评时我会特别表扬他的作业,久而久之他对写作业不在抗拒,不论正式还是练习他都能认真完成。有了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开端,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会越来越进步的。

二、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看起来比较烦琐,其实不然.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都是那么复杂,因为他们还小,他们是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很容易犯

错误、受伤害,但又是很容易改正、治愈的,因为他们一天天地成长。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去关注他们。

1、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传统的医学概念,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重,心理脆弱,压抑得他们不能宣泄.再者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如,某些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与富裕的学生相处,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于是,为寻得心理平衡,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行为动机由此产生,加上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他们在道德观念形成中逐渐造成道德认知上的偏差.这些与学生的素质有关,尤其是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有关。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仅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其重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成长极其重要。

三、思考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

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诚信教育,分辩是非;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形成过程的认知辅导,运用德育环境化教育模式,以学校德育活动为环境载体,以社会规范和学校行为规范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结果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体验,使学生处于转化过程的醒悟阶段,提高判断能力,逐步接受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2、加强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辅导和相关方法进行矫正,从情感上悦纳自己,情绪上快乐体验,笑声中反思自我,成功进步中激励自我,感悟自我价值。

3、做好家长工作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压力。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

4、加强情感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教育需要走进学生心灵

教育需要走进学生心灵

——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课程有感

这学期刚来到学校,就看到了新的课表,当我看到周三下午有四节中小学教学名师论坛课的时候,我的心情其实不是那么好的,因为是连续上四节课,谁都会觉得时间挺长的。那么长的时间,会讲些什么呢?老师不会讲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吧?这些都是我当时的疑问。但是,当在第三周上课的时候,我突然之间觉得这课真的挺有意思的,刚一开始上课,就有老师主持,然后介绍当前讲课的老师,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感觉有点新鲜。然后当老师上台讲课的时候,我觉得真不愧是名师,说话、讲课、细节等等都注意得很好,这对于我这种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懵懂大学生来说,真的挺有益处的。她们让我们了解了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具备哪些品质,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在亲身实践中去总结,才能知道是否适用于我们自己。

我们这学期到现在,这门课总共上了四次,我现在觉得上得时间挺少的,为什么不多安排几次课呢?这学期总共听了四位老师的讲课,她们分别是林姗老师,李华老师,林碧真老师以及黄静老师讲的课,仔细想想,都是女老师,不知是不是因为女老师比较细致才成为了优秀教师呢?每个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次课,我个人觉得受益良多,有了一些个人小小的看法或者说是心得吧。我个人映像最深刻的是第九周黄静老师为我们讲了“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方面的一次课,我挺有感触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学生把你当作一个极好的朋友,与你谈心,这样老师才能做得更好。教育就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要了解学生所想要的,要倾听他们的一些想法,教师上课不是“一言堂”,单纯的灌输怎能教育好学生呢?本来对于教师上课的好与坏,我并不是一位资深的教师,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或者经验。我只能从一个听课者或学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最重要的是要能打动学生的心,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渴望或想法,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师我认为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才是好的老师。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不是也要走进人心才是合格的教育呢?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法国拍的电影,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故事的情节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致是这样的:电影一开始就由音乐家皮埃尔的音乐演唱会开始,后来因为出席母亲的葬礼,他回到了法国家乡,儿时的旧友佩皮诺找上门来,送给他一本旧旧的音乐老师的日记,就由此引出了本片的主人公——克莱门特·马修。皮埃尔看着这本旧旧的日记,慢慢的回味起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开始浮现,一个失意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这学校是专为问题少年进行“再教育”的。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助理教师。刚刚走进学校就遇到学生把学校看门员马克森斯大叔故意弄伤的事以及被体罚而在擦地板的学生,就由此引出“残暴统治”这里的哈森校长以及他所奉行的“行动与反应”原则,还有那些被认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学生,以及那些被学生作弄过的老师。最后写道马修组建合唱团,通过他自己写的的音乐,当然之间经过了很多事情,幸好最后还是用音乐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可以说是挽救了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场来自心灵的教育。

马修刚走进教室,那些学生就捉弄他,抢了他的包,但是他替学生在校长面前隐瞒了;他知道是谁伤害了马克森斯大叔,但是由于他看到了校长惩罚勒克莱克也替学生隐瞒了,他只让那学生去照顾受伤害的大叔,并最后使这个学生的心灵感动而知错能改。还有莫朗奇画像取笑他,同学们叫他秃头,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画了一下莫朗奇的侧身像,引得学生都笑了。是啊,这学校就是因为太死气沉沉了,校长所强调的“行动与反应”原则以及暴力,能给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教育吗?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电影里的马修已经用他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学生的问题是不能用暴力解决的,而是要与学生进行交心,走进他们的心灵,用一些小小的举动感动他们,才能使他们心灵得到真正的受到教育,一味的暴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用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感动他们,从而教育他们。

马修替学生隐瞒这些小错误,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其实已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一定的震撼。因为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老师只要学生犯错,都是直接告诉校长,然后体罚,总之就是所谓的“行动——反映”原则:犯错,体罚;再犯错,再体罚,周而复始。这样是不可能真正教育好学生的,只会让学生害怕或者在他们心里产生仇恨心理。最后蒙东点火烧了学校其实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为什么会点火烧掉学校,其实就是因为他长期处在灰暗的环境里从而导致他心怀怨恨,才会烧掉学校的。我在想,如果这学校没有暴力行为,可能蒙东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吧。生活在这样一个经常发生暴力的地方,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学生,也可能会变得阴暗吧,更何况这些学生本身就是有问题才来这里进行“再教育”的呢?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可能就是马修发现许多孩子具有唱歌天赋之时,就萌生组建一个合唱团的想法,最后他真的成功了,他用自己写的歌曲来教学生们唱歌,在歌声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以及童年的美好,还有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使他们的内心从长期暴力带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来至心灵的教育。至于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多少影响,这个不好说,只能说在当他们在唱歌的时候心灵肯定有一定的感动吧。在那一阵阵优美的歌声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影者,我们听着这些歌曲的时候,心里其实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的,令我们不知不觉会想到自己以前的学习生活。无论以前学习生活怎么样,都会令我们在看这部影片时找到一些同感,发出许多感慨,我就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都在强调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国家也出台了一些这方面的法律,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时有发生体罚事情。不管你们信不信,在我的十几年学习生活里,我在初中被老师打过,我的许多同学也一样;在高中时也有同学被老师打过,当然打学生的原因可能有许多,或许是学生犯错,或许是学生考试考差了,也可能是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才导致的吧。老师们都认为是为学生好才打我们的,他们都是想让学生成绩好才打的,可能吧!反正我们好多人都是被老师打过的,说当时心里没有怨恨那是假的。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老师打我们越凶,我们就越害怕那位老师,也就越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就越不喜欢听他的课,那科成绩越来越差也就不奇怪了。我以前初中的一位同学就是因为被老师经常打骂,然后转学了,后来这个同学的情况我再也没有听说过。在初中时,还发生过一个同学直接被老师打出鼻血的情况等等。现在我时常在想,如果在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没有体罚我,可能我当时会认真学习数学,我的数学就不会那么差了,那么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可能不会选择文科而是选择理科,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还有我们老师如果没有打或者骂那位同学,他也可能不会转学吧。当然,我说的这些都只能是如果,都已经过去了。我只是希望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少一点责骂,多关心一下学生,老师们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然后理解他们,用真正的爱而不是鞭子来教育学生。有句歌词唱的好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只想说:如果每个老师都对学生多一点爱,学生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在中国的一些电影中讲述的好老师标准,大多数老师都是作为一个神而存在的,至少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因为几乎没有错误和缺点,不是任劳任怨,就是什么无私奉献、、、、、、就如《烛光里的微笑》、《美丽的大脚》这些电影里的老师,我个人看来都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了。试想一个都不把自己当人看的教师,还能把学生当做人来平等看待吗?相比较而言,《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更像一个人,他并不完美,但是他真实。从形象上来看,他长得并不好看,反而有点丑陋,同学们叫他“秃头”;从气质上看,他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他也会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他也有七情六欲,如他追求学生家长的事情。但这样他反而更真实了,更能与学生接触交流。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最终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育了这些顽劣的学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用平等的眼光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并且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和宽容他们的一切错误。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过:“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灵魂的和谐发展。”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身体、思想及灵魂的和谐发展。首先,我觉得老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如果都像我以前的那位数学老师那样不把学生当人看,随意暴打学生,就不用谈其他的教育了。老师不能只喜欢学生的优点,也必须理解和宽容学生的一些缺点,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其次,我们可以从电影里的马修老师教学生唱歌的事情里看到,老师要把教学活动做成一种使学生愉快的活动,一种具有丰富性内涵的活动,一种学生能主动接受的活动。教学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现实中老师占主导的“被动式教学”“填鸭式灌输”,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老师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总之,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主体是人,教师应当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去了解学生,然后才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从而教育他们。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那就只能是在隔靴搔痒。真正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发展,而是要从“心”开始,要从心灵层面去教育他们,注重学生身体、思想、素质等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当然学生也要爱学习才行,学生也应该积极的接受教师,认真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第三篇: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假期读书体会

明晶宇

假期中,再次拜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及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书,感触颇深,书中给了我用心做好教育的许多启示:爱心、耐心、尊重、民主、包容、倾听,这是他们成功教育的诀窍,他们用琐碎的平凡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近孩子心灵。小林校长能认真倾听小豆豆毫无逻辑的、东拼西凑的、断断续续的4小时的讲述,且不打哈欠,除了他,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作为教育者,他真诚而专心地聆听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作为教师,我景仰他的纯粹、真切和质朴!

二、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富有个性的心灵。小林校长看见小豆豆在粪池掏口,一心一意奋战捞钱包时,他只看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一句话虽简单,但体现了教育者的亲切、理解、信任,其中蕴含了深层的教育智慧:事情可以做,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在要求孩子们带好两种味道的饭菜时,小林校长不忘记交代:“不要太勉强,不要太奢侈”,因为他的智慧,学生们不会攀比菜的高级或寒酸,只要达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就可以了,孩子们也因此非常开心。童心在善待中张扬.三、民主,是让孩子爱上学校,喜欢探究的直接原因。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学习就会水到渠成。小林校长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一反传统,以电车当学生的教室,允许孩子们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指引孩子从最喜欢的学科开始学习。这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心不在焉的情况。

四、亲近自然,这是对孩子心灵最本真的呵护。小林校长提倡午后散步,亲近自然。他给孩子探险的机会,鼓励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需要,做自然的自己。“视野所及,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高大的樱花树,刚刚怒放”“天空蓝蓝的,许许多多美丽的蝴蝶翩翩地飞舞着”“远处近处都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唱声,小豆豆的心里被喜悦塞得满满的”„„那是怎样的心灵释放,孩子的天性在那一刻,幸福地绽放!不必担心这会米有收获:这不经意的散步,常带给孩子们许多有用的知识:如油菜的雌蕊和雄蕊之分;蝴蝶的授粉„„小豆豆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童年:暑假帐篷露营;九品佛庙夜试胆量;伊豆温泉旅行;用蔬菜当奖品的运动会„„

合卷在手,小林校长的告诫萦绕耳畔——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他告诉我,不要把孩子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

五、责任,这魏书生老师给我最深刻的启示。他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魏老师一直强调:“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就是告诉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事情都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必须做的,所以只要每个人明白到了那个时间就自觉地做规定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魏老师还将班级的各项工作以承包的方式交给学生管理,承包项目涉及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让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扫地、养花、擦黑板等。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意识,而且班级也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班主任的工作轻松了,快乐感自然提高了。

魏老师说:“在我们大事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就赶快做好每一件小事。说了干,定了算,一不做,二不休。”是啊,我们不要求自己事事都做得轰轰烈烈,只要求做好身边的小事就好。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第一名只有一个,但是只要每一名同学用心做好该做的,以高质量完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班级成员也会收获不少。魏老师用“五个一分钟”来引导学生做好身边的小事,学生乐意地接受了,班级建设好了,老师的工作也顺利了,精神也为之轻爽。

魏书生老师用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让自己平和与快乐地付出,引导每一名学生找到人生的轨迹,感受生活的美好,收获学业的硕果,亦让我们老师自己品尝到教育的甘醴。世间岁月轮回不止,变幻无数,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只求守住内心的宁静,种好心田,在“松静匀乐”中破茧成蝶,始终以不懈之努力在心田上种出常青之树并惠泽他人。

第四篇:走进学生心灵 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走进学生心灵 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杨丽娟

走进学生心灵 感悟教育酸甜苦辣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要想当好这个班主任还真是不容易。这些学生刚到中学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好奇心也很重,最主要的是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为了能进一步加强管理班级,力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想法,现在就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一下:

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爱比维他命更重要。”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关爱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自从按照学部要求七点半到校早读以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可是总有几个学生迟到几分钟,有一个女生总是快八点了才进教室,一开始我就批评她:“你看,同学们都来了,就你常常迟到,以后要早点来啊!”可她仍然迟到。后来找她单独谈话才知道她母亲要去城里陪读,父亲常年早班,早上她要做饭还要洗刷完毕才能来上课,她也不想迟到。我就和她的家长沟通,让她父亲上班前先给孩子做好饭,这就节约了很多时间,以后她就没再迟到。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及时的搀扶,都会打动学生的心,都可能在学生一生的心路历程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所以老师要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准这样”、“不要那样”、“你不行”、“你干不好”等批评或蔑视的口吻来对待学生。因为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和老师对着干,更不利于教育和管理。

二、多一些示范,少一些说教。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抓好细节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多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刚开学时,班里卫生状况很差:有的小组的学生不按时打扫卫生,有的拿着拖把、笤帚乱打乱闹,有时讲台不按时擦。为了抓好班级卫生,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不要乱扔废纸”等等,有时甚至语言有点偏激,可是卫生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我就思考着改用另外的方法。下了课,我不是急着离开教室,而是经常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把它扔进垃圾箱;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干这、干那,而是身体力行,想在学生的前面,干在学生的前面。所以,后来就经常看到学生也弯腰把自己脚底下的废纸捡起来,自觉把倒下的拖把扶起来。从那以后,废纸“满天飞”的现象逐渐消失了。早读时总有几个学生迟到五分钟、十分钟的,我就在七点半前站在教室里,和大家一起读书,渐渐地,迟到的现象没有了,来到后聊天的现象也没有了。学生们都很自觉得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这比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有用。”通过这两件事,我也真正领会到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三、多一些落实,少一些口号。

良好的常规教育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给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我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把《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尽最大可能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味地制定花样繁多的种种班规、班约,空喊一些口号。我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多数”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并形成习惯。他们的具体表现有:上课积极发言,开动脑筋;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不随地丢东西;上下楼梯注意文明,不大声喧哗等。这些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从而就能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班风班貌。

四、多一些民主,少一些专制。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目的,是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班级的民主氛围和班干部的合作精神。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放手发展,而不是越厨代庖,专制包办。我的具体做法是: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加严格要求他们能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是“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也就是“以面带面"。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凡是那种徇私舞弊,不以身作则且经教育不改的请他引咎辞职,以维护班委的威信。

五、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噪。

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我们应该像抗震救灾那样: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我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知道,孩子需要鼓励,需要信心。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我们都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噪;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粗暴。所以我常有意无意的去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的“优点”尽量闪光,让他们的“不足”黯然失色。我也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激励,需要赞美,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声,慷慨的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哪怕他是班里学习最差的,这样就会引导他有所进步。比如我班董某某,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仅无心学习,还常常不交作业,并且制造一些麻烦事儿让大家注意他。对于这位让不少老师和同学都头疼的学生,我并没有放弃他。平时上课常提问他,哪怕他能大声说上一两句,我都大做文章对他进行表扬。记得那一次,我布置了抄写生字词的作业,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我陪着他写每一个字。第二天在评讲作业时,我拿出他的本子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表扬他的作业整洁、认真,并且让大家向他学习。这样一来,他就有了荣誉感,果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尤其爱写作业,有一段时间作业不仅字迹工整,而且正确率还挺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对他进行表扬,这次次期中考试他的语文成绩竟然及格了。更可喜的是他开始默默地为班做好事,比如教室有垃圾他利用课间将它扫干净。放学后常看见他默默地帮助值日生做值日,大家都走了,教室窗户没关,他看见了就关好。看到他的成长与进步,同学们也都为他高兴。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这里面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继续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踏实的工作,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当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第五篇:教师教育学生案例分析

“立德树人 做一名幸福教师”

——教师读礼仪方面的书有感

沿江小学 杨超

案例:

班上有个学生叫张博文,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世茂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张博文同学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和优秀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下载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情况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

    教育学生成功案例分析 文档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对一位学困生的个案教育分析 哈拉直沟中心学校 孙树兄一、 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 学生陈鑫昌,该生是一名后进生,各方面能力较强,脑子很灵活,劳动较积极、......

    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钦师附小章雪梅 一、学生情况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推荐)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彭建琼 单位: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摘要】 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才......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

    走进学生心灵

    班 主 任 工 作 点 滴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