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农村教育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写写帮整理)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第二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暑期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三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调查报告《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l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第四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题目: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作者:一(6)班团支部
学校:三角中学
指导老师:甘靖源(班主任)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
我镇所以相对于其他县镇来说,经济比较落后,我们发现,农村与城市教学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无论是在师资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设施上,农村中小学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我们工作主要是英语方面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吃惊的发现,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落后。我们发现很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连最基本的26个字母都不能够默写出来,六年级的学生竟然不会朗诵三年级的课文。
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自身的努力还不够,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认为学校也负有很大的责任。比方说,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是在我们的调查访问中,很多学生都表明他们三年级根本就没有上过,有的学生是从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即使是这样,老师也不能够按时的给他们上课,因为老师如果进修的话,学校就根本没有英语老师了。
农村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城市中学读书,城市中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家长的注意,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但是在考试中,他们发现小学英语考试成了他们进军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但是因为无法改变的情况确实让他们感到头疼,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家长很大的压力。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我们也接触了一些今年已经考上城市中学的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发现在同等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城市中学会优先录取城市的学生,即使在城市学生的成绩在农村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学校。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学生进入城市中学读书的费用要高于城市学生就读的费用,这个不得不让我们为农村孩子感到惋惜。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显示出,农村学生在综合的素质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落后与城市学生。这个也可能是为什么城市中学对农村学生另眼看待的原因之一吧!
为此,我们经过协商,我们决定利用一点时间给学生讲解关于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说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外国的一些文化。我们很高兴的发现他们对这方面很是爱好,他们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后来在评述整个教学质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上文化课程的时候,即使是平时上课很不认真听的学生,也能够非常老实的,睁大双眼看着你。即使是下课了,他们也会围着你问个不停。农村教育的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家长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对一些教育方法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更希望我们对学生负起全部的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对我们说,我把孩子就交给你们了,只要你们不把孩子打成残疾,我就不会去找你们的。当时我们就傻眼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很奇怪的发现,农村的家长似乎比城市家长更加溺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还找不出真实的原因,或者这个可能只是局限的,也许是个特例吧。但是有一个方面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个方面是比较严重的,爷爷奶奶过分的宠爱孩子在农村是比
较多见的,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农村家长更溺爱孩子的原因吧。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更多的关注农村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点上。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
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
大学生暑期实践“走样” 大学生暑期实践“走样” 只注重结果而淡化实践活动本身
(2009-8-24 11:00)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让同 学们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和感恩的同时,由于评价体系的滞后,使大学生注重 结果而淡化了实践活动本身——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假期里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仅苏州大学每 年就有近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他们以 6—15 人不等的实践小分队为单位,深入社区、企业和乡村进行各种主题的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接 触社会体察民情,同时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增长了才干。不过,凤凰传媒学院在这项调研中发现,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明显 滞后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而由于评判标准对于学生的导向作用,使得大 学生们过于注重实践的结果而淡化了活动过程本身。凤凰传媒学院的调查小组在参阅了不少高校的社会实践“评比标准”或 “评奖评优办法”之后看到,有很多条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针对性,例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在实践地的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等等。面对这些空泛的考评指标,难怪有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抱怨:“现在,暑 期社会实践活动几乎变成了做材料,谁的材料越丰富、殷实,谁的评价就会 越高。” 于是,不少高校又使用了另一个依据,那就是媒体报道。学校希望通过 媒体这个“第三方”的视角分辨出社会实践的优劣,有的大学明确表示,媒 体报道是社会实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宣传,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社会实 践,通过宣传,实践的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 6 月底各高校相继放 假以来,报社记者的邮箱、手机便被各种希望报道的暑期社会实践狂轰滥炸,更有甚者通过各种关系要求活动见报。而有一所高校竟做出这样的规定:在 国家级报纸上发表 200 字奖励 4000 元,在省级报纸上发表 300 字奖励 3000 元,在市级报纸上发表 600 字,奖励 1000 元。今年大二的吴俊同学是一支社会实践团队的负责人,他们以“倡导节约 用电”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不过活动过程更多倾向于舆论宣传。为了争取 在 9 月开学后的学校评比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他从 7 月底就开始向各大媒体投 稿,结果都是石沉大海,随后他开始做材料和写报告,他说必须赶在 9 月开学 之前把这些材料和报告都做好,吴俊 8 月份的时间基本上都耗在了这两项工 作上。“倡导节约用电”活动本身很有意义,但吴俊同学带队的实践活动在 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成效不大,结果
也很平淡。吴俊反思,如果能将这一活动贯 彻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多花点时间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的家中,手把手实
践演练,那么效果应该会更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苏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指出,大学生开展暑 期社会实践的出发点是好的,现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指导 思想上太过功利化。“既然大家都知道社会实践活动是过程大于结果的,在 制定评价体系时就不能指标化、量化,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任务感’,从 而让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变成了一门课程,从而失去了它所应有的价值和意 义。”在他看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深远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 反映出来,一次好的实践很可能是一个“富矿”,随着他们阅历的增长,其 影响才会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是考核指标无法规约的。说到评价体系,这位老师认为,还是模糊一点、宽松一点比较好,“因 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怎么样教会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实践方式,让 他们对于社会实践产生真正的兴趣,要比僵硬的指标化、量化考核重要得 多”。
考证问题: 大学生扎堆考驾照
2009-07-23 “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汽车驾照”,近年来,这几样东西正逐渐成为 大学生眼中求职的“法宝”。于是,利用漫长的暑期学开车考驾照,在开学前往兜里揣上本 驾照,增添个就业筹码,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们暑期生活的新选择。近日,记者在师专附近的一所驾校的训练场地上看到,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占了学员的 很大一部分,南昌大学的龚奕就是其中一位。龚奕告诉记者,自己开学就大四了,马上就要 面临毕业以及找工作的压力,平时忙没空学车,现在正好可以利用暑期多学项技能,今后在 就业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他说自己在寒假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理论科目的考试,将会 用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来学开车。停车、倒桩、起步……虽然科目二的考试内容有些单调枯燥,但一堂课下来,九江学院 的大二学生丛健早已累得大汗淋淋。“驾驶也是一门技术,等到今后毕业了再学,不如现在 趁着有时间好好学,考到了驾照对于今后找工作多少总会有些好处的。”丛健一边擦汗一边 对记者说道。而一些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投入到学车的行列中来。正忙着准备理论考试的小刘说,自己很多高中同学都利用暑期考驾照,反正假期闲着也是闲 着,“我家里也有车,平时还可以多练练手,考个驾照,暑期也算有所收获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规定申请小型车驾执照(C 证)的年龄限制在 18 至 65 岁,而
大 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又都恰好过了 18 岁,正好符合了考驾照的年龄要求。市车管所考试中心 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期一开始,基本上每天都有不少大学生来参加理论科目的考试。而 某驾校的负责人也介绍,这几年来,由于暑期时间长,利用暑假参与驾驶培训的大学生人数
也在逐年递增,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50 名大学生报名了。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大学生 热情高,加上接受能力强,通过理论考试一般不成问题,再加上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假期一 过驾照就能到手了。不过,由于大多数大学生考到驾照之后,很少有时间上路开车,一旦开车则会显得有些 无所适从。业内人士也提醒大学生们,驾照到手并不意味着拿到了行车的“护身符”,驾车 时务必要注意行车安全。编辑评论:学起来容易开起来难,安全第一。
大学生暑期实践怪现象频现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 年 07 月 17 日 15:17:06 【进入论坛】
过分注重媒体宣传带有功利化倾向 最近,上海某部属高校的唐同学一边在四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边为了团队的实习成 果忙碌,“在立项答辩之后,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让优秀的实习成果在大众媒体上 有所反映,不仅为学校争光,也能给自己添彩。” 唐同学的团队多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组成,他们专注于为震区茂县的一家羌绣工厂进行 信息化建设。“我们的团队希望能够尽一些实在的努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媒体的支 持可能会扩大影响,也能给团队精神上一些鼓励。” 但唐同学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媒体愿意报道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因是记者们表示 “这样的情况太多了”。近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越来越重视媒体的报道,一些社会实践团队甚至还设立 了“媒体联络部”或“宣传组”等部门,有专门的学生负责和媒体记者联系报道事宜。今年暑假前,记者就接到几名大学生的电话,希望对他们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报道。由 于社会实践的内容并不适合新闻报道,记者婉拒了这些大学生的请求。但仍有大学生不甘心,多次致电记者“哪怕发个豆腐块也行啊”,甚至有一位大学生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您的要 求修改实践方案啊,您觉得怎样好发,我们可以调整。”一些学生还没着手做好事,就要求 记者全程跟踪,扩大影响。北京的雷记者介绍了他采访四川支教学生的情景。这些学生将自己来四川第一天起做的好事一一拍摄下来,交给记者做素材。“可见他们 从一开始就很有心计”,记者看几位学生一直跟他到机场,以为来送行。学生却迎上来问:
“请谈谈您对我们奉献青春
报效祖国行动的看法?”记者刚想说,“你们还没做什么,我怎 么知道将来的实效”,却看见一个 DV“哗”地从后面举了出来,已经有同学又在录像了。记者询问了上海几家媒体的教育记者,大家都深有同感,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遭遇一些 大学生的“骚扰”,有的还比较委婉,就是询问有没有报道的可能性;有的则非常直接,要 求记者过来采访,“一方面感觉现在大学生的宣传意识增强了,但另一方面,也未免有点太 功利了。”一位记者这样说。在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评分标准中,记者并没有发现明文规定社会媒体报道与暑期社 会实践成绩或经费有联系。但多所高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表示,在宣讲会、培训或 答辩会上,
打印 关闭
暑假开始了,不少大学生也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不少怪现象,值 得深思。四川支教扎堆超出震区接待能力 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小学,孩子们在暑期又回到了学校。吸引他们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支教队伍。7 月初起至今,从 来自香港、上海、南京和四川本地的近10 所高校 的志愿者陆续来到擂鼓,召集学生回到 学校参加暑期课程。这些课程五花八 门,并不针对学生的常规课业,被称为 素养拓展和通识教育。四川的中小学校和全国各地的学 校一样,从 7 月 1 日起开始放暑假,但 北川、绵竹等重震区的不少中小学校在 假期前向全体学生发布了通知,可以在 假期自愿参与全国各地志愿者开办的 暑期课程。一位在擂鼓支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里的资源已经饱和了,我们和别的团队成员开玩笑说,我们还 要凭本事抢生源呢。”而在距离擂鼓镇直线距离不到 10 公里的通口镇一所学校中,目前却仅有一支支教团 队。志愿者说:“学校的地理位置、知名程度决定了志愿者的选择,可能会有一些盲目。”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5·12”地震中同样受灾较严重的甘肃、云南、陕西等省份,非常需要大学生暑期前 往支教。据了解,今年赴四川暑期实践的队伍大大多于去年,成为了最热门的暑期实践地点。
上海某高校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分析称,这是因为去年各高校申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截止日期绝大 多数在 5 月上旬,所以只有极少数的暑期实践团队到了四川震区。但今年想赴四川的社会实践团队非常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这也就造成了扎堆四川的情况出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这 4 所高校,就有 40 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赴四川震区进行支
教、调研等活动,总人数超过 500 人。今年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另一个热点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从上海某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申报 情况来看,赴四川支教、调研的团队有 21 支,而在上海本地考察世博会相关情况和调研的团队有 24 支。在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暑期实践中,从“借鉴杭州,呼唤上海特色世博纪念品”调研到“迎世博城区改迁 居民生活成本及安置意向调查与分析”,无所不包,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敏感与关注。但同时,也有大学生反映,选择这些热点的原因之一是“容易申报立项,也比较容易申请经费”。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洪燕告诉记者,今年早些时候学校就接到消息——四川正在紧张重建,当地 不少学校甚至提前放假了,并不希望有过多的队伍过去打扰,“我觉得学生并不应该单纯地按照社会热点来 选择实践项目,不要哪儿热就在哪儿扎堆。” 洪燕表示,大学生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利用暑期这段集中的时间去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往年,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今年由于世博会即将召开,城市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对象。她认为,学校和团组织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给出一些大局上的指导性建议,“中国的热土很广阔,大学生 可以发挥才干的天地也很广阔”。过分注重媒体宣传带有功利化倾向 最近,上海某部属高校的唐同学一边在四川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边为了团队的实习成果忙碌,“在立 项答辩之后,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让优秀的实习成果在大众媒体上有所反映,不仅为学校争光,也能给自己添彩。” 唐同学的团队多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组成,他们专注于为震区茂县的一家羌绣工厂进行信息化建设。“我们的团队希望能够尽一些实在的努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媒体的支持可能会扩大影响,也能给团 队精神上一些鼓励。” 但唐同学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媒体愿意报道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因是记者们表示“这样的情况太多 了”。近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越来越重视媒体的报道,一些社会实践团队甚至还设立了“媒体联络部” 或“宣传组”等部门,有专门的学生负责和媒体记者联系报道事宜。今年暑假前,记者就接到几名大学生的电话,希望对他们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报道。由于社会实践的 内容并不适合新闻报道,记者婉拒了这些大学生的请求。但仍有大学生不甘心,多次致电记者“哪怕发个豆 腐块也行啊”,甚至有一位大学生表示:“我们可以根据您的要求修改实践方案啊,您觉得怎样好发,我们 可以调整。”一些学
生还没着手做好事,就要求记者全程跟踪,扩大影响。
北京的雷记者介绍了他采访四川支教学生的情景。这些学生将自己来四川第一天起做的好事一一拍摄下来,交给记者做素材。“可见他们从一开始就很有 心计”,记者看几位学生一直跟他到机场,以为来送行。学生却迎上来问:“请谈谈您对我们奉献青春报效 祖国行动的看法?”记者刚想说,“你们还没做什么,我怎么知道将来的实效”,却看见一个 DV“哗”地从后 面举了出来,已经有同学又在录像了。记者询问了上海几家媒体的教育记者,大家都深有同感,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遭遇一些大学生的“骚 扰”,有的还比较委婉,就是询问有没有报道的可能性;有的则非常直接,要求记者过来采访,“一方面感 觉现在大学生的宣传意识增强了,但另一方面,也未免有点太功利了。”一位记者这样说。在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评分标准中,记者并没有发现明文规定社会媒体报道与暑期社会实践成绩或 经费有联系。但多所高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表示,在宣讲会、培训或答辩会上,相关老师经常会 有“媒体报道可能会使实践更有意义”等类似说法。而且一些高校也明确鼓励学生加强宣传,比如辽宁一所高校在今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 知”中就要求各学院“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积极联系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积极 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江苏一所高校也要求学生积极联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 工作,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在需上交的书面材料中也包括“各相关媒体对实践活动的报道”; 浙江一所高校甚至还制订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须知”,要求学生“活动期间密切联系新闻媒体,要运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学校声誉,形成良好的 社会舆论声势”,同时还列出了不少媒体的联络方式,而且稿件在校外媒体刊登,还计入成绩。上海交大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王丽华老师表示,社会实践重在学生自己有所学、有所得,而不是搞面 子工程,这有违社会实践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