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时间:2019-05-13 03: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篇: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1]

第二篇: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

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

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1]

在百度搜索: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早在1995山东潍坊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寿光、诸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模式,随着“农业三化、三变、三带动”战略的大力实施,全市呈现出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以下以自己在山东潍坊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结合乌苏市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对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粗浅认识。

一、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乌苏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立足本地实际,围绕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已经形成区域种植规模。四棵树镇成立了万亩绿色水稻基地,通过水稻协会,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加工技术、设备的完善,解决过去粗放式管理生产方式,把1.3万亩基地变为商品基地、超市农业,农民不用出镇便可变产品为商品。八十四户乡建立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营格局,依托郊区的地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乌苏引进全疆最大淀粉生产企业—-新疆天玉生物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建成年产淀粉6万吨,直接消耗玉米9万吨。玉米生产用地达13万亩,每亩玉米农民可增收200元。

2006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6元,比上年增加了318元,种植业效益继续提高,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差距

与全国相比较,乌苏的农业产业化在经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与全国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乌苏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弱。

2、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全国玉米开发有100多个品种,乌苏只有几个品种。乌苏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加工品种的开发。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乌苏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我国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完备的合作社,合作社依法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主要模式。而乌苏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

(二)制约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

在上述差距的背后反映出乌苏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很难取得长足进步。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是多数龙头企业也是农民向政府呼吁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目前的高税(费)率、低回报,很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

验检疫费用高。此外还存在商检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重复检查、重复收费的问题。”此外,“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产品运输关卡多,收费多,急需建立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运一车电视机和一车蔬菜,价值和利润相差悬殊,但过路费一样,十分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虽然一些地方开通了“绿色通道”,但基本是区域性、季节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体上利润水平不高,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成本却居高不下,经营环境较差。

2、农民受益无保障。乌苏多数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认为,国家对产业化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植多数为企业所得,农民得不到这种支持和好处及利益。而且,在以“公司加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实际上是把农民单方面抛向了市场,多数农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民信息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由公司而定,价格差(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受欺现象难以避免。

3、组织起来障碍多。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许多国家往往采用低税、免税或政府补贴等政策加以扶持。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水平较低,国家也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有关人士建议,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应同样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既缺少专业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又缺少可代表农民说话的农民协会组织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往往成了企业与农民间的中介,然而政府行为毕竟不是市场行为,这样下去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长远发展。

4、软环境建设力量薄弱。软环境,主要是相对硬件设施而言的包括科技投入、文化教育等,对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硬环境”。市场再好、销路再畅、产量再高,如果同时伴随的是高成本、高浪费,最终仍然无法获得效益最大化。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农民来说意义就更非同寻常,农民素质的低下将从根本上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进步。技术开发滞后,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认为,“以数量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低成本、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农产品品质需由科技来提高”。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如我国保鲜业整体落后,农产品采后价值的损失严重。据统计,腐烂变质使25%的已采蔬菜、水果白白损失。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经历着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自发性发展向优势产业集聚,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转变,从以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利益联结相对松散向更加紧密发展。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

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1、政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任程序、开展诚信教育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履约率。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无论采取哪一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自愿,遵循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业产业特点、市场发育状况、企业经营能力和农民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在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中,龙头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国家支持龙头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的发展绝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否则就不具备龙头企业资格。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要着力解决目前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促进发展。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加农户”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防止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自律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龙头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改进加工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档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打开了乌苏农业新的视窗,使乌苏农业与时代脉搏共跳,乌苏经济必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在一个更高的境界飞跃。

第四篇:对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4

对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拟通过对古蔺县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古蔺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古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但由于受起步晚、认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工作。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雏形已基本形成。

1、郎酒集团、肝苏药业、德胜果苗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古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有机牛皮茶基地、绿色高粱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等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古蔺农业产业化进程。

3、轿顶蔬菜协会、马蹄甜橙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马蹄碰柑专业化交易市场、古蔺镇下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生产基地与加工龙头结合不紧,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对企业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现象,而企业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压级压价甚至不予收购。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对市场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盲目扩大规模,造成生产过剩。

5、劳动者素质影响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要求劳动者懂生产、善经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熟练掌握运用一般的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促进古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确立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臵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新、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为卖而产、为赚而卖;三是依靠科技,提高质量。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要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拓展产品市场空间,促进生产、加工、流通互动共赢。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

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马蹄甜橙专业协会、轿顶蔬菜协会,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就比较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

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结论:农业产业化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古蔺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通过确立主导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中介组织建设,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等一系列措施。在此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做好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对企业、农民的科学引导,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调研,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政策措施。(古蔺县农业局 陈 桥)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它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要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长期以来,礼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以果品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5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181.9%和122.5%,年均增长23.0%和17.3%。

一、礼泉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的基本现状

礼泉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全县地理环境优越,农业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耕地面积46.7万亩。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全县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不但结构简单,作务技术落后,而且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益低位徘徊。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和农民增收,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最佳组合,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果品生产为主导,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潜力强劲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产、供、消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健全完善,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孕育着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果业生产规模不断巩固提高。礼泉具有果品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北部优质苹果、旱腰带特色杂果、南部平原早、中熟及时令水果三大基地。全县果品栽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30.4亿元。通过加快优质品种推广栽植,积极应用物理、生物等手段,科学防治病虫害,广泛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积极推行果实套袋等现代果业作务技术,全县建成了3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其中15万亩达到绿色生产标准认证。应用果实套袋等作务技术,全县果品生产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优果率达到75%以上,年产优质水果100多万吨。被誉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是全国果业20强县和陕西第一果业强县。

2、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围绕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礼泉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有力的发挥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果品有效增值。先后建成了通达礼泉果汁有限公司、礼泉汇源公司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可直接消化县内及周边地区残次果200余万吨。与此同时,按照果品生产、销售、储藏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全县形成了果品生产、贮藏、运输、包装、信息、劳务“一条龙服务”和较完整、规范的产

业链。全县独立核算专业货物运输公司15个,拥有大中型运输车辆5000余辆;涂布胶带、包装箱、发泡网等果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个,全县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信息、科技等各类果品生产服务机构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大型现代化果品储藏企业15户,仓容量30余万吨。这些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

3、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不断健全完善。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求,按照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运转的思路,礼泉积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拉动、科技服务支持、经营服务促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果业局,加大政府对果业生产的组织指导和生产服务;县级有关部门分别成立了专业职能股室或单位,加强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各乡镇政府牵头,依托农技站等单位的资源优势,分别成立了20多个果业生产指导、服务、协调等专职机构;全县果农自发组建果农协会160多个,参会果农达15万余人;以村民委会为基础,全县成立了200多个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果农达20余万人;其他各类形式的民间果业生产相关组织达130余个。围绕科学栽植、科学管理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县乡两级成立各类果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58个,配备农业科技人员200余名;民间果业科技服务组织100多个,各类专兼职从业人员500余名;全县拥有果树栽植、作务管理等各类果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名。同时,由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牵头,积极开展科学作务、科学管理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组织对果农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县各类专兼职培训机构20余个,累计培训果农100万人次以上。健全、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完善、规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果品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这些组织和机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力地克服了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弱势,带动农民以整合优势进入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施。

4、市场流通日趋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流,以效益为中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流通环节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果品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集中抓好了初级市场建设和流通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西北果品交易中心、礼泉包装材料市场等12个专业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较好的解决了我先和周边地区果品和农产品流通中的硬件问题。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交易方式,积极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果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礼泉公众信息网”,开辟专门通道,快速便捷的为果品流通搞好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各类果品交易信息部、果品信息服务部等果品销售中介服务组织,常年为果农提供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城乡注册的果行、经销公司、果品信息部等常设的专业果品交易机构约500余家,专职从业人员1万多名,常年为果农和客商提供果品销售服务;果品销售旺季,全县约有3万余人的兼职果品交易人员,利用农闲时间从事个体果品交易活动,成为果品销售的生力军,及时有力的补充了全县果品流通力量,促进了全县果品的适时销售。流通设施硬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效、新型流通机制和手段的应用,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能,而且进一步积极有序地引导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随着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全县果品生产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果品的品质和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礼泉苹果”等果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广大消费者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好评。目前,礼泉生产的各类水果除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外,而且远销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全县果业生产的附加值得到有效增加,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礼泉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时性跨越,以果品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完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是利益联结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是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和特点,也就是以效益为纽带,整个产业链中的相关各方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利益,共同分担经营风险。订单式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是其基本实现模式。目前,礼泉果品从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还基本处于低层次的产销合作,相互间仅以初级买卖关系为基础,虽然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但依然是各自运作,利益自享,风险自担,在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连接,果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目前,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基本处于“粮经比例”调整这种相对原始的低层次运作,虽然果品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品种结构、作务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化,也有部分优质水果,但总体来看,全县果品生产仍然是结构较为简单、特色不明显,内在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且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另外,全县除果品生产发展较快外,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养殖、种植等其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个别产业甚至严重萎缩,全县整个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农业经济抵御和应对能力较差。

三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具有强大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礼泉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且结构不尽合理,与果品生产者之间缺少有效地衔接,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影响果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增加值的提高,全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原始交易阶段,果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等深层次的价值提升环节较为滞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有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目前,礼泉果品生产主要是农户的分散式经营,由于受认识水平、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作务技术、栽植管理、品种选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果品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制约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礼泉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加之群众生产意识浓厚、视野开阔、接受能力较强等主观因素,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潜能较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果品生产中,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应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方式,切实提高果品质量,提升果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主导产业,提高品牌效应,实现果业强县向经济强县的战略升级转变。同时,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坚持“多业并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培育发展高起点、高层次新的支柱产业,扩大主导产品领域,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

二要围绕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从礼泉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出发,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不断不加大对现有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积极培植和催生新的龙头企业,切实壮大全县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要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作机制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利益为纽带,科学整合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资源,实现相关行业的利益对接,进一步规范各个环节的经营行为,将整个产业经营中的利益和风险有机合理的分配到生产、销售、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快集约化经营步伐。结合礼泉客观实际,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加速土地经营权平稳流转,进一步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克服农业生产“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原始模式,建立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新的跨越。

下载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盐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最终定稿)

    关于盐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盐亭自然生态优美,物产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四川省产粮产油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近年来,盐亭县坚持......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大全)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赵丽蓉〔内容摘要〕近年,我市各县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市委政研......

    对我区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思考(精选)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稳定面积增粮,调整结构增收,打造亮点示范,做强品牌增效”的总体思路,制定工作方案、硬化发展举措、整合项目资源、增加财政投入、狠抓目标督查......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农业产业化的命题,不在于确认农业的产业地位,而在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即按照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一种合适的中介载体,把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也谈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平度市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市,更应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推行科技兴农,目前形势下,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

    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一般来讲,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资本积累相对发达的必然产物。对贫困地区而言,农业产业化既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又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但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