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2012年学科说明中的文言文
一、原文: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1.经年:一年左右。2.列说:到处游说。3.会:适逢,正赶上。
4.角:较量。5将:统帅。6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7恒:总是。8或:有的人。9然:这个样子。10几:几乎,差点。
11.岂:难道。
译文: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二、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译文:贞观二年,太宗对房玄龄说:“又想到从汉魏以来,诸葛亮当丞相,也非常平直。他曾经上表皇帝将廖立、李严贬到南中。廖立听说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李严听说后,发病而死。所以陈寿说:“诸葛亮处理政事,开诚布公,尽忠心对时局有利的,即使是他的仇人也一定奖赏;犯法怠慢公事的,即使是亲人也一定重罚。”爱卿你们怎么能不仰慕他们?
三、原文: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1]?”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翻译: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字义:莫:不厚:多闻:听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团体
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为官名 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四、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lǐn】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释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五、原文: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 1
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六、原文: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dǎng,何坐之及?”竟获免。
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七、原文: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译文:有一次,张元在森林小道里看见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就把小狗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就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不要丢弃它,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应该重视它生命的。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没办法阻止。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并不是不可以阻止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所以要把它收养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得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找到了叔父。马上把他送去医治,没过一天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八、原文: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字词释义:肆:屠宰场逸:逃跑捶:鞭打是:这渠:相当于“他”惭:羞愧批:拍打颊:脸颊
译文:雍正初年,李家洼有个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头牛,这头牛又老又跛,董家把它卖到屠宰场。老牛逃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们牵扶鞭打都不起来,只是摇尾长叫。村里人听到这件事,都络绎不绝地来看。忽然邻居刘老头气愤地来到,用棍杖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到河里,与你何干?让他随波漂流沉没,让鱼鳖吃掉,难道不是大好事?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而且留下一座坟墓,每年都要祭奠扫墓,成了董家子孙无穷的累赘,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该就死,还叫什么冤呢?”原来他们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来的。董某最初不知道这事,听到这事后非常惭愧,自己打脸颊说:“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牵回家。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哭泣着掩埋了它。
九、原文: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fei)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ji)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yun)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尝:曾经 诣:前往,去到棐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真草:楷书、草书。蕺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老年妇女。
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累日:多日愠:生气
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
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它。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耶。”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十、原文:建安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十一、原文: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知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煮着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煮着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人们自以为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煮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煮着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字词翻译:
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异:区别,不同。取:获得(招致)。
启示:干什么事得在合适的时候,不然的话就会招来不幸,如 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第三篇:文言文
(2011·温州)文言文阅读。(10分)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 __________(2)故中辍耳 __________(3)外皆严装已毕 __________(4)上尝得佳鹞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11·梅州)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12分)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解析: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2011·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扩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聊城)文言文阅读。(7分)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楚庄王欲伐越A.齐师伐我王之伐越,何也C.无丝竹之乱耳
此智之如目也
B.
其家甚智其子
庄王乃止 D.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1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2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3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 王曰:“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4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5【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6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7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8齐王①使②使者问赵威后③。书未发④,威后问使者曰:“岁⑤亦无恙⑥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⑦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⑧无岁何以⑨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第五篇:文言文
柳庆字更兴,小的时候非常聪明敏锐,很有器量,博览群书。大统十年,他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很快又以这个官位担任了雍州别驾的职位。
广陵王欣(这里不太清楚是应该断做“广陵王/欣”还是“广陵/王欣”,个人倾向于前者,但是这个人的姓氏也没有查到,姑且存疑)是西魏的至亲,他的外甥姓孟的,经常做一些凶恶强横之事。有人状告他偷盗牛,柳庆调查到是实情,很快就下令拘捕他。姓孟的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对柳庆说:“你现在要是给我带上刑具,以后你要怎么给我摘下来呢?”广陵王欣也派人给他分辩,说他无罪,姓孟的从此更加骄横。于是柳庆召集僚属和官吏,宣布姓孟的倚仗权势侵扰暴虐的样子,说完了就下令打死他,从此之后贵人的亲戚们都收敛了很多。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的调查机关都不知道贼人在哪里,附近被囚禁起来的人有很多。柳庆认为这些贼人是乌合之众,可以诈他们一下,就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我们一起抢劫了胡家,人有很多,害怕泄露消息,现在想要自首,害怕不能逃脱死罪,如果听说了先自首的人可以免罪,我们愿意来自首。”然后又公布了免罪的公文。过了两天,广陵王欣家的奴仆自己把自己捆起来到张贴的免罪公文下面自首,借这个机会把参与这件事的人一网打尽。柳庆的坚守正道,明察秋毫,都像这几件事一样。原文
黄仙裳幼赴童子试,为州守陈澹仙所知。后陈官给事中①,以事系狱,贫甚。黄售其负郭②田,得百金,尽以赠陈,与之同卧起囹圄中。陈后得释,两人同出白门③而去。陈殁后,黄赴桐乡④往吊之。至之日,正陈忌辰,举声哀号,感动行路。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⑤归,囊中仅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选自《今世说》)注释
①给事中:官名。
②负郭:靠近城墙。
③白门:南京古称“白门”。
④桐乡:地名,是陈澹仙的故乡。
⑤汝宁:地名,在河南。
⑥囹圄:监狱 翻译
黄仙裳早年参加童子试,被州太守陈澹仙所赏识,后来陈做了给事中,因为犯罪被关押在牢狱中,很贫困。黄卖掉了他靠近城墙的土地,得到了一百两银子,把所有钱都给了陈,还和他一起在监牢里住。陈后来被释放,两人同时离开南京。陈死后,黄赶赴桐乡吊唁他。到的时候,正好是陈的忌日,大哭哀号,把过路人都感动。
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打交道的时候,绝对不拿私事找他帮忙。后来田雪龛被罢了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要回家,身上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把身上所带的钱的一半给了他。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非常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习题解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两项是(B)(D)(2分)
A.后陈官给事中(官场)因改为“做官” B.绝不干以私(谋取)
C.以事系狱,贫甚。(案件)因改为“监牢” D.与之同卧起囹圄中(监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尽以赠陈(把)B.为州守陈澹仙所知(被)
C.乃先至田寓(就)D.分其半以赠(他的)指代“钱”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黄售负廓田,(黄仙裳)得百金 B.黄仙裳与(田雪龛)周旋。
C.正陈忌辰,(全家)举声哀号 D.(黄仙裳)后语人曰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共4分,各2分)
①后陈官给事中,以事系狱。
译:后来陈澹仙官至给事中,因为受到牵连被关押在监狱里。
②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译:那天如果我先到家,因为家中急需用钱,就不能分一半给田雪龛了。黄仙裳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从"以事系狱,贫甚。黄售其负郭田,得百金,尽以赠陈,与之同卧起囹圄中。陈后得释,两人同出白门“而去看出他是一个有恩必报与人同甘共苦的人。
2.“黄自汝宁归,囊中仅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看出他是一个仗义疏财,为人两肋插刀的人。
3.绝不干以私 不徇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