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北语现当代文学史822文学评论719 真题
2014年北语现当代文学史822
一名词解释4*10丁西林金锁记三崛起先锋小说
二简答4*15闻一多、徐志摩前期新月派的艺术成就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简述“17年”的文艺批判简述八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
三论述任选一题 50以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具体作品,阐述爱与宗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新历史小说”的历史叙事与“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叙事的不同
719 文学评论
鲁迅《弟兄》
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阐述观点加以论证字数不限
第二篇:2015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史与文学评论与写作真题
2015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史与文学评论与写作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题(35分)
1、晋楚城濮之战,谁败了,奠定了谁的霸主地位?
2、屈原的离骚最著名的那一段默写,一共五个空,都是给了下句,填上句。
3、鸟倦飞而知还 的上句,谁写的,出自哪部作品?
4、韩愈的文学理论观点主张?
5、大历诗人的意象可分为象征性意象和什么意象?
6、苏轼对柳宗元的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保存的宋元南戏是哪三大南戏作品?
8、虞山诗派的代表,云间派的代表,娄东派的代表?
9、真德秀提出的古文观点的那本书叫什么。。剩下的实在想不起来了,反正考的确实是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基本功要扎实,欢迎大家补充。。
二、简答题(45分)
1、李贽的“童心说”,给了李贽的一段材料。主要是反对以经、论语、孟子等装潢门面的伪道学,谈谈你的理解并阐释。
2、什么是时事小说,简要说明时事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3、给了一段材料,大致是明末清初的诗派与词派。大致含义是讲陈子龙对晚唐温、李的推崇,到吴伟业手里,形成了宗尚晚唐的风气;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对南宋姜夔、史达祖等人的学习,形成了推崇南宋的风气。要求大家对这段材料的文学史线索加以梳理。
三、论述(70分)
1、黄庭坚的试论观点,给了一段材料,大致是他的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对杜甫的宗尚。谈谈你对此段论述的内涵加以阐述;并且谈谈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影响?
2、还是给了一段材料谈观点,考的是明清的一个文学流派。但具体考什么完全记不得了(考试重症感冒,完全记不得答得是什么)
(今年的题,很明显偏向宋元明清史部分,但是去年考的唐宋的部分多一些,而大家如游仙诗 陶渊明 杜甫 韩愈的古文运动 李杜之比较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唐宋古文运动之比较 李贽童心说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陈子龙等诗派 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如去年考的书会才人及其对小说发展的影响 一般不考具体的作品,重在对文学史总体的把握与思考。还有汤显祖的戏曲 徐渭等,浙大的曲学研究似乎好像比较有名)
文学评论与写作
1、给了一段秦观对杜甫的评价,大致内容是谈杜甫诗歌的集大成,融汇了多种风格,积极借鉴前代诗人的优长而兼备众体。要求大家对这段材料加以解释,并尝试从评述者或者评述对象的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理解。(90)
2、“发愤抒情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以文为戏说”亦是影响深远。试从这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又,除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外,你能看出此二者理论的共通之处吗?试加以阐发。(60)
(文学评论的内容与去年的活泛相比中规中矩,但也是对文学大家或流派或文学现象的深刻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多看看不同人的学术观点,在知网上找一些大家的评论来看看,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文学史中流行而又深远的主题,否则根本无从答起。)
第三篇:现当代真题
现当代文学史真题
01年
一、名解
1国粹派、2唯物论者启示录、3旧剧改革、4朦胧诗、5《咀华集》
二、简答
1概述“两个口号”的论争过程 2.马峰小说的创作个性
3.简述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4.新时期纪实文学的多元格局 5.谈梁实秋的文学思想
三、论述
1从鲁迅与赵树理的比校出发,谈谈新文学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 2.“干预生活”的文学主张在创作中的两种表现 3.谈谈艾青诗歌的形象和主题
4.试论“寻根文学”多种审美价值取向。02年
一、名解
1自叙体抒情小说、2语丝散文、3《九叶集》、4王蒙、5改革文学、6《茶馆》
二、简答
1.概述“革命文学”的论争
2.以《家》为例,谈谈巴金小说的艺术 3.谈谈胡风的文学思想 4简述郭小川诗歌创作道路 5谌容笔下多样化的女性形象
三、论述
1试从小说的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鲁迅与茅盾的艺术个性。2谈谈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3总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03年
一、名解
1问题小说、2《再别康桥》、3无名氏、4反思文学、5郭小川、6《青春之歌》
二、简答
1简述“革命文学”的论争 2艾青诗歌独特的意向和主题
3以路翎为代表的七月派小说的美学追求 4简述汪曾祺乡土小说创作特色 5李瑛诗歌风格发展简述
6徐迟报告文学人物刻画的特点
三、论述
1为什么说郭沫若的《屈原》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戏剧诗 2.以“国民性改造”为题,谈谈鲁迅与萧红小说创作倾向的异同 3 80年代“寻根文学”的多元形态。04年
一、名词解释
1性灵小说、2卞之琳、3新歌剧、4非主流文学、5红高粱家族、6闻捷
二、简答
1五四文学革命实绩
2茅盾《子夜》的艺术成就 3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说 4艾青《归来的歌》的主题意向 5新时期纪实文学兴盛的原因 6韩少功原始寻根小说的文化特征
三、论述
1.谈谈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2.比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的成功与不足 3.论新时期女作家在艺术表现上的开拓与创新 2005年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新青年》 2.京派小说 3.施蛰存 4.市井文学 5.新诗潮 6.汪曾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夏衍戏剧《上海屋檐下》的艺术成就。
2.抗战初期国统区文学发展的主题和文体风貌。3.“干预生活”文学思潮在创作中的表现。4.张承志小说创作的民族特色。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艾青诗歌艺术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从文学主题、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比较鲁迅与钱钟书的小说创作。3.新时期“反思”主题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探索
2006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广场戏剧” 2.新感觉派 3.《弃妇》 4.新写实主义 5.贺敬之 6.《关汉卿》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2.骆驼祥子的悲剧形成的主要因素。3.张洁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4.“文革”文学的创作形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鲁迅后期杂文的艺术特质。
2.巴金小说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异同。3.80年代文化寻根小说创作的主题指向。
2007年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五四乡土小说 2.《现代》杂志
3.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4.“朦胧诗” 5.《红旗谱》 6.“干预生活”文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左联”的历史贡献。2.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3.历史剧《关汉卿》的主题指向。4.汪曾祺小说的结构艺术。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以《狂人日记》或《祝福》为例,谈谈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创作思想 2.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成就。3.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
2008 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整理国故” 2.《汉园集》 3.南玲北梅 4.“改革文学” 5.《关汉卿》 6.“文化散文”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的贡献。2.沈从文小说的文学成就。
3.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丰碑。4.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比较萧红小说与鲁迅小说在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形式表现等方面的异同与承继关系。
2.以《雷雨》为例,说明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3.论王蒙小说的主题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本结构 2009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自叙传抒情小说 2.新歌剧 3.《咀华集》 4.“伤痕文学” 5.《茶馆》 6.“开拓者家族”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五四时期创作的潮流和倾向。2.戴望舒诗歌的艺术追求。3.简述杨朔散文的诗化追求。
4.分析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鲁迅小说艺术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2.就“幽默”而言,谈谈老舍与钱钟书小说的异同。3.以《青春之歌》为例,论“十七年文学”的成长主题。
2010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语丝派散文 2.左联 3.卞之琳 4.《创业史》 5.杨朔 6.“先锋小说”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新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贡献。2.沈从文及其湘西叙事小说。3.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4.简述邓友梅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从小说的题材选取、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鲁迅与茅盾的艺术个性。2.论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以《雷雨》或《日出》或《原野》等作品为例进行论述。3.论莫言“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的创意及文本体现 2011
一、名词解释
1.文协 2.九叶派 3朝花夕拾 4.关汉卿 5.郭小川 6.新写实小说
二、简答
1.30年代文学创作潮流。2.路翎小说艺术特点
3.简述余秋雨小说文化苦旅审美文化内涵 4.张洁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三、论述
1.从幽默,主题题材,形象塑造,形式风格等比较老舍和鲁迅小说的艺术风格。2.以上海屋檐下为例,谈谈夏衍戏剧的艺术风格。
3.汪曾祺小说对于创痛小说审美模式的冲击及表现。2010年辽宁大学820中国现当代文学2012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五四早期白话诗
2、新月社
3、沦陷区文学
4、“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5、“新生代小说”
6、沙叶新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胡适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2、30年代初期的左翼小说。
3、分析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艺术成就及其表现。
4、艾青“归来的歌”对早期诗歌创作的延续和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结合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谈谈《狂人日记》如何成为创作“新形式”的先锋。
2、以赵树理小说为例,论“赵树理方向”的文学史意义。
3、试比较《九月寓言》与《白鹿原》所构筑的不同的“史诗”形态。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49—1976年文学思潮
1949------(十七年文学)1976----(新时期文学)2000------------(新世纪文学)至今
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思潮
一、第一次文代会:当代文学起点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解放区文学则以《在延安文艺工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下简称《谈话》)为指导纲领。
二、持续不断的文学运动
1.1953年9月28日第二次文代会(左倾)
2.文艺界的论证:①创作上的论争;②学术界的论争;③理论界 3.创作:
关于《武训传》的“讨论” 1950年底上映的历史题材传记电影《武训传》,通过武训行乞求学、进而兴办“义学”的事迹,歌颂了反映“旧社会贫苦农民文化翻身的要求”的“武训精神”。
之后开展了批判的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斗争。4.学术界:
对余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这是一场实质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大斗争。
5创作理论: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针对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文学主张,左翼文学界曾展开过一系列的批评。
三、文艺政策调整
1.“双百方针”
2.三次会议:新侨会议、广州会议、大连会议。
第二章 50年、60年代小说
红色小说经典:1.三红一创:梁斌 《红旗谱》、吴强 《红日》、罗广斌 《红岩》、柳青 《创业史》
2.青山保林:杨沫 《青春之歌》、周立波《山乡巨变》、杜鹏程 《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小说的概况
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一革命历史斗争和农村变革为题材。
1.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2.农村题材:①写土地革命后农民观念的变化。
如;马峰《一架弹花机》、赵树理 《登记》
②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
③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现状。
3.突破“禁区”的作品:①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②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4.成长小说:18世纪末《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以主人公思想和
性格的发展为主题,描述主人公的内在成长。①梁斌(1914-1996)河北人,原名梁维周。梁斌的《红旗谱》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被视为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小说,成为“社会主义现实”经典之作。
②茹志鹃(1925-1998)原籍杭州,生于上海。《百合花》是最著名的,以清新俊逸、细腻委婉的笔调、精巧缜密的构思,通过小战士衣服的肩头的“破洞”、给“我”开饭的“馒头”、枪口上插着的“野菊花”、印着百合花的“新被子”等隽永的细节刻画,阐述了军民鱼水情的庄严革命主题。
第二节 《创业史》《青春之歌》
一、《创业史》:想象新时代的农村
1.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原名刘蕴华。
2.《创业史》:实质回答了中国农村为什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
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小说主题:通过梁家两代人不同创业道路及结局,概况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向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够彻底翻身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艺术特点:①结构复杂气势恢宏;②善于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与哲理性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③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局限:政治理念过重,有图解政治之嫌;对人物主要采取阶级分析法,人物丰富性和矛盾性展现不够。二,《青春之歌》:革命青春的成长史
1.杨沫(1914--1995)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阴,原名杨成业。2.这是第一步反映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形象展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应走的正确人生道路。
第三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
一、直面生活的矛盾
在“双百方针”和苏联“解冻”的思潮的影响。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干预生活”为标榜,直面矛盾、揭露“阴暗面”的作品,包括小说、特写、杂文、戏剧等。其中所触及的主要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中心,也涉及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
二、人情与人性的书写
在1956--1957年,直面生活中的矛盾与书写人情、人性是一体两面的。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乃至阴暗面。所伤害的不只是具体的工作,在更深的层面上,往往造成人性的压抑。
第三章50、60年代诗歌
戏剧
散文
外形式:句式、音韵
内形式:诗情、诗意、诗味 表现形式:隐晦、直白;抒一己之情,宣传工具 新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诗歌概述
郭小川
一、诗人处境与诗坛重组 1.诗歌的“窄化”
①内容:主题与现实政治的紧密联系。②提倡诗歌的民族规划、大众化。
③以诗人的阶级立场和现实政治态度作为评价诗歌标准,现实主义和抒发个人情感被否定。
④1958年后,诗歌进一步“窄化”新民诗歌。2.诗人命运
消失:受到批判或被排挤,创作陷入到了困境。如:“九叶诗人” 转变:否定旧我,改变风格,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如:“郭沫若” 3.两种重要的诗歌样式
①叙事诗的发达,对民歌传统学习
二、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与中国当代历史的发生几乎是同步的。“热情的滂湃的政治抒情诗是时代的先进声音,时代先进的感情和思想。
政治抒情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1.①抒情短诗:《回延安》
《桂林山水》
②长篇政治抒情诗: 《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
贺敬之的短篇诗歌常常以缅怀先烈为抒情向度,他的缅怀不带来感伤,因为过去所发现的恰恰是奔向未来的依据和动力。2.艺术特点 ①时代的颂歌
②运用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革命的浪漫主义风格突出。③主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对不排斥外围诗歌影响。如:“《信天游》”
三、新生活叙事诗
闻捷吟唱的爱情常常与劳动、新时代、新社会紧密联系的。“她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是和劳动紧密地结合着的爱情;是服从于劳动的爱情;是以劳动为最高选择的爱情;是有着崇高道德原则的爱情”。闻捷代表作:抒情诗集 《天山牧歌》
长篇叙事诗 《复仇的火焰》
四、诗歌创作的探索
1.题材的探索:叙事诗“爱情三部曲”《一个和八个》等直面矛盾生活。2.艺术的探索:诗歌形式的探索,新辞赋体。
3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奔赴延安,1955年后 相继担任中国作协书籍处书记。秘书长,既是政治抒情潮流中一位代表性诗人。1955年创作《职青年公民》组诗,确定了自己诗坛地位。其代表作 《白雪赞歌》
《深深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以及抒情诗《山中》、《致大海》、《望星空》。五、十七年诗歌总体特色——“战歌”、“颂歌”
1.流派的贫乏和形式的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严重衰退。2.诗歌体式的畸形化,极端推崇民歌,把民歌体作为新诗的发展方向。3.诗美内涵的贫乏单一,竭力推崇所谓的高美和社会功能。
第二节 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茶馆》
一、引言
1.话剧、戏曲、歌剧等。
2.我国一般把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现代话剧的开端。
二、《茶馆》:当代话剧经典 背景:(1)清末1898年初。
(2)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3)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
独特艺术构思:侧面透露法;小人物的塑造;话剧民族的典范 独特的悲剧美学
人物象征:王利发——改良主义
常四年——个人奋斗
秦仲义-——实业救国 评价:《茶馆》是具有喜剧性的悲剧,悲是主调,笑是穿插其间的音符。悲喜交融、“含泪的笑”本质上都是悲剧性的。
第三节 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述
一、当代散文概述
狭义的散文:指所谓“抒情性散文”,近似于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所提出来的“美
文”,或称为“艺术散文”。
广义的散文:包括具有“叙事”性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和以议论为主的文学
性短论,即杂文、杂感、回忆录、人物传记也包括在内。
二、散文的两度活跃
1.批评时弊的杂文一度活跃起来。2.“干预生活”、揭露社会问题的特写、报告文学创作引人注目。3.抒情性散文的兴起。三、十七年散文发展状况 1.报告文学
(1)两大题材:①朝鲜战争;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描绘。如:魏巍为《谁是
最可爱的人》。
(2)杂文:1963年5月《人民日报正在副刊开辟“长短录“栏目,期间,邓拓 《燕山夜话》刊出。(3)抒情散文大量涌现 ①秦牧;原名林觉夫;“知识性散文代表”。散文特点:“用一根思想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交融,思想统领知识,知识经验验证思想。”
②杨朔,原名杨毓瑨。是“诗化抒情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方法:“以诗为文”的艺术主张,创造了一种杨朔式的试体散文。模式: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 ③当代三大散文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四、50、60年代散文的特点 1.散文作家成为实体性的概念。
2.发表一批体现当时创作水准的作品。3.散文作家努力建立自己艺术个性。4.从叙事状开始向精神咏赞转变。
五、散文的局限
1.题材和体裁:极左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观念,限制了散文的创作的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
2.内容方面:只能歌颂真善美,不能暴露假恶丑,更不能触及时弊与揭露矛盾问
题。
3.作家方面:很难形成精神个体和个人艺术风格,遵循大一统散文思想表现模式
个人空间狭小。
4.美学特征:背离抒情写真情感的美学原则,说空话、假话、充满政治的说教。六、十七年散文不足之处 1.散文思想内容过去时代化。
2.刻意追求诗意,惯用象征,比、兴等。3.模式化,让人产生审美疲劳。4.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港文学
第一节 台湾文学概述
一、20-40年代台湾新文学
(一)20年代:发生期
1.1920年1月“台湾新民会”成立,这标志着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办 《台湾新青年》(1920年7月)2.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成立。3.1920年7月,《文学与职务》改革旧文学提倡白话文。4.白话文的提倡和实践,拉开新文学运动的序幕。①追风(谢拾月)1922年发表了台湾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她要往何处走》 ②1925年,张我军出版了《乱都之恋》,这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新诗集。③赖和(1894-1943)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④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统。
(二)、30年代,初步繁荣期 1.1934年:“台湾文艺联盟”,《台湾文艺》 2.1935年:杨逵创办《台湾新文学。
二、50——70年代台湾文学
(一)、反共文学(主流);怀乡文学,乡土文学,纯情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三大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现代诗社”。
(二)、6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
1.1960年《现代文学》杂志诞生,标志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主张“抛弃传统”,“横的移横”。3.留学生文学兴盛。(白先勇)4.通俗文学获得很大发展。
第二节 白先勇、琼瑶
一、白先勇(1937——)现代乡土作家
1.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次年发表在《文学杂志》第一篇短篇小说《金奶
奶》。
2.作品《谪仙记》被改编成电视剧《最后的贵族》。
3.《芝加哥之死》属于《纽约客》集子,是赴美后创作的第一篇小说。4.《台北人》包括:“《永远的尹雪燕》,《游园惊梦》,《花桥荣记》”——台湾社
会众生图
今昔对比:①完全几乎完美生活在过去的人;
②保持“过去”的记忆可以接受“现在”的人;
③没有过去或完全斩断过去的人; 5.白先勇小说创作
前期:描写作者少年时代所接触的生活;《寂寞的十七岁》尝试阶段。后期:①知识分子的异乡生活。《纽约客》
②反映台湾社会生活。《台北人》
《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场片小说,也是一部独特之作,一“同性恋”为题。6.《纽约客》——现代主义与传统乡土繁荣融合 《芝加哥之死》——吴汉魏的文化挣扎。
二、琼瑶(1938——)1.主要作品:《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等。
2.理想主义的格调:描写神化的理想化的爱情,宣扬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宣扬人性美好和谐式的团圆结局。3.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4.艺术上清新高雅的美:①追求中国古典诗词,②语言委婉转细腻抒情性强,富
有浪漫主义的情愫。
5.不足之处:①情景模式:爱情模式、人物模式单一;②对爱情的理解简单。
第二节 香港文学的叙事
一、殖民叙事(西方中心主义)
二、大陆叙事
1.作家南下给香港文学带来的繁荣,其实是大陆文学。2.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想象,被蹂躏的渴望回归的子女“中原心态”。
三、香港叙事
50——60年代后想香港文学脱离大陆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主体性,如:西西、李碧华、黄碧云等人的香港本土作家的写作,刘一迟等严肃作家对香港文化书写。
四、金庸(1924——)浙江海宁人,原名查良镛。
(一)侠义——金庸小说的儒学灵魂
1.“义”是侠士之灵魂,也就是金庸小说之魂,是金庸小说最富有的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
2.“义”的表现形式:①一种肝胆相照;②扶危济困,舍身相助。
(二)武——金庸小说的神
1.金庸描写“武”有两点雨中不同,以读者为本,以艺术为本;(1)读者为本:梁羽生,“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古龙,“武打是用来杀,不
可用来看”。(2)以艺术为本
①寓文化与武功打斗,使武功打斗学养化、艺术化。②《神雕侠侣》朱子柳,“一阳指书”。③武功与音;美酒美食。(3)武功哲学 《射雕英雄传》“左右互搏”;《倚天屠龙记》“太极初传柔克刚”;《神雕侠侣》“独孤九剑”。
①“剑术”与人生的五种境界理论。②习武打斗性格化,情景化。③反“武侠”创作策略“。
(三)佛学——金庸对人生的小说理解 1.苦:对人生感悟。《天龙八部》(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兰、紧那罗、摩呼罗伽)2..救苦救难。
3.悟:特殊思维方式。
(四)、在小说中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1.师傅崇拜
2.生命价值不对称《鹿鼎记》:①侠气渐谪,邪气见长;②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第五篇:06年川大文学评论真题
四川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3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第一部分 文学评论基础知识(共50分)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诗言志”说 2.文学意象 3.共鸣与间离 4.文本批评
二、简要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何特征? 2.消费文化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第二部分
文学评论写作(共100分)
仔细阅读小说《白马》,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1500字。
白马
日子对于我来说,就是绕着这里固定的跑道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或跑来跑去,因为我是一匹跑马场的马。如果你硬要把我和其它同行区别开来,那么就请记住,我是那匹高大、沉默、有着灰色眼神的白马。在古代,人类中一 位名叫公孙龙的智者早就断言,白马非马。他的高论自然引起了无数浅薄的嘲笑和讥讽,但真理并不因此而变质,反而会因众多嘲笑讥讽的擦拭闪烁异彩。时至今日,你完全可以不把我当马看待,因为就连我本马都觉得,自 己正日益向着非马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这是一个公园,一个所谓的乐园,是数不清的人暂时抛开手头永远做不完的事务闲逛的地方。住在城里的人—— 我猜想,他们的数量肯定要比公园里的草多。因为草生得再拥挤,也是纷纷把脚踩在地上的——你见过一丛草长 在另一丛草的头顶上吗?而人类的建筑则要一层一层叠起来,向着天空的方向肆无忌惮地发展。也许是感到空间的压抑、逼仄了,他们常常要从钢筋水泥围成的屋子里走出来,然后骑上两个轮子冒烟的机器,或是乘上四个轮 子冒烟的机器,再不就是坐上拥有更多的铁轮子、蛇一样在大地上飞驰的机器,满世界跑动,也不知道都忙着寻 找什么。他们是否找到了他们所要的东西?
像一尊石像一样,我常常一动不动地立在跑马场的边上,用我灰色的眼神打量着走马灯般来来往往的人们。以我平庸的马的智力,实在分辨不出他们的身份和作为人的严格区别。在我的感觉中,人的分别只是体重的不同,只是他们跨上我的脊背时给我的压力不同而已。他们中有不服老的老人,沉稳的中年人,血气方刚的青年,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孩子。当他们走过我身旁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看我几眼,他们看我的目光和看被关在围墙里的猴子斑马的目光极为相似,不过多了一种欲望罢了。我能读懂他们的欲望,那就是要借助我的身躯增加一点儿高度,驱动我强健的四肢在跑马场踅上几圈,体验一番居高临下的滋味。在人群中,除了马戏团几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恐怕很少有人会涌起要骑骑老虎狮子的想法。老虎狮子是动物中一些不肯通融的顽固派,他们拒绝和人和平相处,所以至今落得个被关在铁笼里的命运,进一步甚至有绝迹灭种的危险。我们马类呢?也许生活得还不错,有人足迹的地方大概都有马蹄窝吧。
然而,我很清楚我们的命运,那就是无条件地被人所利用,成为人的座骑,成为拉车托运的工具。一旦有一天,所有人间的路上都奔跑着钢铁机器,马类再也引不起人丝毫兴趣的时候,我们恐怕离末日就屈指可数了。我的祖先早就知道人类的厉害。野马拥有四条腿,但拥有四条腿的野马跑不过只有两条腿的人类,祖先的傲气十足和镖悍遭遇了强有力的对手。最后他们不得不选择了屈服,似乎被高贵的人类征服,被征服者也显得高贵一样。这,你轻易可以从一些自我感觉良好,有时把头昂到天上去的马身上看出来。
我们马类接受了人的严格训教,似乎成了人类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分担战争和辛苦劳
作的苦难,也分享他们成功与胜利的荣耀。但我明白,平等从来就没有在马和人中间实现过。即使荣誉荣耀,也是以丧失作为马的自由 为代价,以我们一天天变得非马为代价的。我不知道,也无法衡量,我们马类获得的和失去的,到底哪一个更有价值,更能昭示作为一匹马的生命尊严?我沮丧,因为我是一匹智力和体能都太平庸的马,我无时不在的灰色眼神就是我沮丧的真实写照。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世界并不因为一匹马目光的颜色有丝毫改观。能够改变的也许只有我的心境和态度而已。
在尘土飞扬的跑马场,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日日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动作,还能有什么好心绪?一切都是设定好了的:沿着固定的路线,迈着固定的步态,做出固定的表情。我觉得自己逐渐向人类制造的机器靠拢,逐渐变成一台合乎骑者(不是骑手)需要的机器马。在一个难熬的漫长时期,一个人满为患的旅游旺季,我除了应接不暇做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还能有什么选择?当你看到一台驮载着兴高采烈的人们跑来跑去,而自己却垂头丧气的机器马,那就是我。
我做的一切,和我野性十足的祖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我为这种天壤之别寝食难安羞愧难当。时下,在机器盛行的时代,再也不需要马类那种引以自豪的速度了,那种冲锋陷阵风驰电掣的速度,那种面对凶兽的致命追捕,从而跑出闪电和雷雨的速度,那种在春天的草原仰天长嘶,飓风中的云朵一样掠过无边旷野的速度了。在那种速度中,一匹马才真正成为一匹马,一匹马才
重新获得作为马的尊严,它才无愧于造物主对于马的良苦用心。我无时不在憧憬那种速度,这种憧憬已经深入到我的血肉、骨髓,穿透我的灵魂,成为我痛苦的不绝的源泉。既然说人是上帝的杰作,那么马呢?马完全可称得上是上帝的得意之作。而我,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动作中,我知道自己正一天天远离上帝神圣的旨意。我的沦落不可挽回,我的悲哀不可救药。因为我是一匹跑马场的马,一匹永远跑不出跑马场的马。
又有一对青年恋人看上我了,也许是在我凝视跑马场边上的青草时,他看上我的温顺和蔼了。我常常凝视着跑马场被践踏得奄奄一息的青草。它们如果有幸生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定不是这个样子。它们组成的绿色方阵,几乎能把整个天空映绿,匆匆掠过的马蹄顶多也只是一阵似有若无的风„„我的思绪被女主人严厉的呵斥声打断。男青年已经把一张人们用于交换的纸片交给她——这位留着乱蓬蓬的鸡窝头,坐在木条凳上的中年妇女,解开了缰绳。两个恋人终于趁着水泥台子骑了上来,坐在前面的女子嘻嘻哈哈的,身后的男青年似乎胸有成竹,也许他不是第一次跨上马背了。
缰绳握在了男青年的手里,他们并没有要我迈步的意思。眼前一道闪光,又一道闪光。我知道,自己的影子和这一对青年恋人的影子已经被摄入一个黑匣子了。对此我已习以为常。人类总是喜欢故弄玄虚,总是喜欢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无比。我开始绕着场子兜圈子,我慢走,快走,碎步跑,我想加快步子,这也是背上那个男青年的意思,可是我觉得我的体力渐渐不支。汗水从毛孔里渗出来,步子明显放慢了。那位姑娘一开始就嚷着“慢点儿”,现在她的愿望实现了。
事实上,我不会跑快的,我的任务不是比赛,而是提供娱乐,跑马场也不是赛马场。在我刚刚被男主人领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喜欢撒开四蹄纵情奔跑的,直到有一天,我忘乎所以的狂奔为我带来了满身的鞭痕。一个自恃骑手的男人从我的背上摔下来,一个勇敢的男孩儿差点儿被我飞奔的速度带出跑马场。在那种愉快的奔跑中,我产生了一种幻觉。我的脚下已经不是转来转去狭小的跑马场,而是供我任意驰骋的大草原。蓝天,白云,清澈的溪流,蓝色的午车菊,绵延到地平线的山影„„一匹马,只有在纵情的奔跑中才能找回昔日雄风猎猎的记忆。所有的幻觉只是幻觉而已。当男主人高举的鞭梢蛇影一样闪过,我的全身都在颤栗。在极度的疼痛里,我却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一匹渴望狂奔的马的幸福。
现在,我不会跑快了,即使放开缰绳,我也跑不快了。我老了吗?我变得圆滑了吗?为了每天定时的草料,为了眼中的鞭影不再蛇一样闪现,为了延续这苟且的日子,我放弃了现实中一切过激的行动,只留下眼中灰色的影子。你瞧,我的眼神是灰色的,是白马非马的灰色。多年来,我用这灰色的眼神打量着来来往往的游人,打量着眼前的草荣草枯秋去冬来,耐心等待着那么一天——命运把我从这消磨一生的跑马场悄悄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