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县在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
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
2011年12月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有关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顺利开展和按期完成。下面,我就搞好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集体土地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重要的不动产物权,主要包括农民宅基地的权益,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农村集体土地项目的权益。只有在进行土地确权和登记,界定清楚土地范围、面积和四至界线,依法确认土地权利主体,才能使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益物权,得到有效保护。可以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涵,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正是维护农民
1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要;是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去抓紧抓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明确任务,确保质量,扎实开展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又一项全国上下集中开展的活动,各级都非常重视,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7月,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转发全文,对全省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了部署,于来山常务副省长做出了明确批示。省、市都已经成立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工作方案。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县政府今天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严格按计划要求、分步骤组织实施。
(一)要明确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要求和三部委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用地流转、土地征收等各项重点工作挂钩。凡是到 2012 年底未按时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 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暂停,农村土地
整治项目不予立项。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要明确工作方式。目前,我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只确权登记到行政村农民集体,而且没有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开展该项工作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确权登记发证要风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在调查确权的基础上,原则上发到每一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因条件不具备的再进行分类;二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在调查确权的基础上,逐一发证到每一个权利主体;农村宅基地发证,依法采用依申请发证的方式进行。在此次发证工作中应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宅基地的用地情况,建立数据库,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要明确工作要求。根据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要求,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将以1:2000影像数据底图采集界址点,采用会议集中式指界的新模式,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对土地登记发证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并追究主管领导相应的行政责任。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任务顺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各乡镇、各部门务必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一)要迅速建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组建工作班子,各社区(居委会)、村、组要选定责任心强、群众威性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对本辖区情况比较熟的同志为联络员,积极配合登记人员进村、进社区、进单位、进户开展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具体负责,保证登记人员所到之处有人配合协调,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各乡镇要在会后将组建机构、人员情况及联系方式以书面形式上报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领导小组。
(二)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配合。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进行政策宣传,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报道好的经验和做法。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拉横幅、办专栏、召开村组会等多种形式,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国务院、省、市、县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让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为顺利开展土地登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切实搞好协调配合。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涉及面广,必须按照“政府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
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全社会积极参与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登记发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县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各乡镇、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不要认为土地调查仅仅是国土部门的事,要对本辖区、本部门内的土地调查工作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对土地登记发证信访问题,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凡因部门利益驱动阻碍农村集体土地登记顺利进行的,或因工作执行不力、玩忽职守,对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纪检监察部门要迅速介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这次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持续时间长,动用人员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县财政已经落实了相关经费,乡镇财政和各单位也要落实相关经费,保障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工作经费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专项使用。
同志们,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工作,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迫,质量要求高,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加强领导,通力协作,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任务。
第二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问题探讨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问题探讨
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我国的土地除集体所有权的以外,均为国家所有,在对所有权登记时,我国只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而不对国有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技术复杂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登记发证从法律上对集体土地的各类权利主体及权利内容加以明确,依法解决权属纠纷,保护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强化耕地保护机制,做到集约节约用地、防止违法占地,促使农村土地管理走上合法化、规范化的轨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主体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劳动群众集体对属于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的重要财产权。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主体是农民集体。农民集体分三种类型:村农民集体、村(内)农民集体(村民小组)和乡(镇)农民集体。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为一种特殊的法人。其特殊之处在于无出资人,只是有农民集体成员。农村集体成员有两个特征:一是平等性,即不分加入集体时间长短,不分出生,不分贡献大小,不分有无财产投入等,其成员资格都一律平等;二是地域性和身份性,农村集体成员往往就是当地的村民,他们的子女,自出生后自动取得该农村集体成员资格,此外,也有通过婚姻、收养或者移民等迁入本集体而取得的集体成
员资格。三是唯一性和独特性,农民只能在一个农民集体内享有成员权利,而不能同时享有两个或者多个集体成员权利,且一旦丧失成员身份(如死亡、出嫁、迁徙等),就不再享有共同的所有权,也不得分割其所谓的应有部分以继承或作其他移转。
这里的“村”是指行政村,即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村,而不是自然村。“村民小组”是指行政村内的由村民委员会根据居住地区划分的村民自治组织,相当于原来的生产队。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以下2种情况:一是改革开放前,原以人民公社为核算单位的土地,在公社改为乡镇以后仍属乡镇农民集体所有;二是人民公社时期,公社一级掌握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仍属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权源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定是复杂的,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土地所有权的确权问题,应根据历史的、现实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处理。
本集体成员依照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将个人所有土地入社后转为集体所有;1962年《六十条》第21条规定的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
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
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民法通则》第74条第1款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包括:
(一)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
1995年《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三章集体土地所有权,第19条至25条有明确的规定。
《物权法》第58条第1款规定:“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
(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二)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三)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四)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
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把握的原则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要充分运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图件和权属资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登记的效率和质量,登记发证中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先国有后集体原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应先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范围内国有土地的使用情况,然后再对集体土地调查,确定土地所有权。主要收集土地权属文件、征收(用)土地文件、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等,确定土地的权属性质和来源。
2、双方指界原则。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双方法定代表人(委托
代理人)共同到实地、共同认定土地边界、共同确认土地所有权界线、共同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3、延用性原则。已有的确权资料(登记资料、协议书等),当经过核实未发生变化,且与实地一致的,原资料可以继续使用,不需重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如已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核实无误,可以继续使用,不需要重新确权和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权时将权属界线调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或直接标绘在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4、完善性原则。已有的确权、登记资料正确,但原办理时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不需要重新确权。
5、重新确权原则。已有的确权资料,如登记资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复核存在错误或实地界线已调整,如将国有荒山划为集体土地、村庄合并、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等所有权调整,应重新确权划界,重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自身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并不关注。我国法律规定,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利人依法申请登记,但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权能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受到很大限制,不能自由转让和抵押,其财产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土地权利人申请和配合登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甚至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二是土地权属关系复杂,大量土地权属纠纷难以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几次大的政策和体制变更,存在着大量集体
与集体,集体与国家,集体与军队、企业、院校等单位之间土地权属不清的现象,且多数土地权属纠纷成因复杂,涉及面广,纠纷时间长,查证较难,解决难度大。
三是经费问题。虽然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目前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经费落实不到位,地籍调查、测绘等工作无法开展,影响工作进度。
四是工作量问题。村民小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最基本的权利主体,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确认到村民小组一级,现有地籍调查成果无法满足需要,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而且,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大量的飞地、插花地、权属纠纷也将浮现出来,在短期内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发证难度相当大。
五是确权登记政策及落实问题。现有土地确权登记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和效力偏低,历史问题、土地权属纠纷等,仍缺乏相关具体处理政策,而这些问题的处理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进度。
六是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部门多、协调要求高,市(县)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政府的职能,全力支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按期完成登记发证工作。
第三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
******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
登记发证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文件(国土资发[2011]60号)和《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78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做好我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11]1号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就国土资源管理的讲话精神,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行动;是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措施;是严格耕地保护,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求;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规范集体土地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2012年后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的必备条件。要求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二、工作范围及目标
1、工作范围。我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指对我乡行政辖区内村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以及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对辖区内的全部集体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家用地和集体未利用地。
2、工作目标。根据国土资发[2011]178号文件精神,利用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原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成果资料,通过实地调查核实,依法确认集体所有土地的位置、界线、范围、数量,在2012年全面完成全乡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三、工作实施步骤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分工如下:
1、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负责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时间(10月21号早上9:00,地点:*******)全乡干部职工必须全部参会。
2、考虑到我乡共18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派出2到3名同志(要求:各行政村法人代表及1到2名包村干部)参加本次工作,负责在国土资源所的指导下填写确权登记表及现场指界。
3、由于本次确权登记是为了明确各行政村之间的界线,栽桩定界,牵涉范围较广,工作量大,请大家听从指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细节工作分两步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当工作组到达一个行政村时,由其村包村干部在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填定登记表。
填表要求:
1、切记不能出现涂改现象
2、两行政村界址点需要两村法人代表签字及盖章(村民委员会)
3、国有土地盖乡政府公章
4、村与其它地区行政区域接壤,需加盖双方的公章
二、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安排3到4名人员塑具体行政村交叉点界桩及负责埋界桩,由工作小组指导刻下村名及界址点号。
5、具体起止工作时间:10月22号起至31号结束。
四、工作要求
1、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工作小组。
2、由于时间短、工作要求细,所以要求大家细中求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本项工作要求对县委、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边推动边汇报,落实三天一报的原则。
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小组名单》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第四篇:新余高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
新余高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我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实施,依照国土资源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制度,进一步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加强土地权属管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流转,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区实际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地籍调查和权属调查,对权属有争议的土地依法进行调
处,依据地籍调查结果,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绘制宗地图,量算宗地面积,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
三、工作依据
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㈡《土地登记办法》。
㈢《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㈣《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㈤《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㈥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四、工作原则
㈠申请原则。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书面申请,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㈡审查原则。由镇政府、办事处组织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初审后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再报区管委会、市政府审批、发证。
㈢依法原则。土地登记要依法进行,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定土地权属,办理土地登记。
㈣服务原则。按照亲民、便民的要求,立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登记范围和主体
登记范围:本区行政辖区内全部集体所有的土地。(外县落在本区行政辖区的集体土地除外)
登记主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到村小组一级。
六、技术路线和方法 ㈠准备阶段
1.召开动员大会。
2.发布公布。由区管委会通过新闻媒介发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公告,内容包括登记的目的、意义、范围、对象、受理时间、地点及其要求。
3.收集资料。主要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形成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有关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历史资料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形成和演变的其他资料。
㈡登记申请
申请人应提交下列资料: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有关权属证明包括:
⑴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民的证明材料;
⑵实施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正草案》(三十条)是确定为集体所有的证明材料;
⑶因历史等原因无法提交权属依据的,应当提交土地权属来源和权属演变的书面报告以法律责任具结保证书(经镇、办事处盖章确认)。
㈢地籍调查 ⒈ 宗地划分。
凡被同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权属界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划分为一宗地。同一所有者集体土地被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要在调查时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待予以调解、处理、确权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
⒉ 权属界线认定。
指界人:农民集体所有的指界人由该农民集体依法推举产生,并出具证明,国有使用者的指界人为该国有土地使用者,可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
界线调查: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书中明确的权属界线,如双方进行复核无误的,可直接利用,但要重新签字盖章;未签权属界线协议或签订后发生变更的,由镇政府、办事处组织对权属界线进行实地调查,地类与实地不一致的要进行变更。
土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的、由镇政府、办事处负责调解,跨镇、办事处的土地权属纠纷,由土地所属镇、办事处共同协调解决调解。协调不成的报区管委会依法裁决。
⒊ 编制地籍图。
根据地籍调查结果,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编制农村地籍图。
⒋面积量算。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图斑界线经复核没有发生变化的,其地类图斑面积可直接引用,不再重新量算。界线或图斑发生变化的,要依据有关技术规程重新调查、量算。
⒌宗地图绘制。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从农村地籍图上蒙绘或复制,宗地过大或过小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㈣权属审核
权属审核分初审、审核、复核三个阶段,实行土地登记代表负责制。
初审由镇(办)中心国土所完成,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审核,复核由土地登记代表完成。所有审核必须提出意见,并由负责人签字盖章。
㈤注册登记
为体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土地证书所有者一栏仍填写村内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的名称,并标注土地所有权分别由村内各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
㈥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七、时间安排
2011年底前完成水西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马洪办、城东办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上半年完成。
八、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区管委会成立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黄敏勇任组长,宋方根、刘水林、陈志坚、张涛任副组长,成员:简志伟、黄丽勇、付仁学、敖水金、宋金林、周金平、何根生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资源分局,敖水金任办公室主任。
㈡加强宣传发动。为确保集体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各地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势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的目的和意义,使村、组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全力支持和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搞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㈢加强技术培训。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五篇:浙江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则
浙江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则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精神,确保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工作规则。
一、工作依据
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开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土地登记办法》;
4、《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5、《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6、《浙江省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处理程序规定》;
7、《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8、《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9、《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1、《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12、《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1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工作方法
1、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应充分利用原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开展。对所有权界线已经依法确认,并且没有发生变化或提出权属争议调处申请的,可使用原权属界线,按集体土地全覆盖的要求,重新量算集体土地面积;对所有权界线未经依法确认,或者虽经确认但已发生变化或已经提出权属争议调处申请的,应依法重新确认权属界线后,量算集体土地面积。
已经开展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按变更登记模式进行(权利主体、权属界线、地类、面积均未发生变化的,可不变更);未开展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按初始登记模式进行。
2、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对所有权范围内的全部集体土地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对所有权范围内各地类面积只进行调查,登记发证时不划分地类,土地证书中各地类的面积用“/”划去。
3、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组织进行。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准备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按照《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1〕45)要求,抓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班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落实工作经费:根据工作要求,编制经费预算,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落实。
4、收集相关材料:收集最新DOM、土地详查、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集体农用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资料,相关部门有关土地权属资料。
5、组织业务培训:开展业务培训,使全体调查登记人员掌握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方法,熟悉技术路线,规范工作程序。
6、开展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及时了解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方法和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各地于2012年2月底前将组织机构建立情况及制定的实施方案以市为单位报省厅地籍管理处备案。
(二)地籍调查
1、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要求,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依据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区。
在地籍区内,依据行政村或街坊界线,结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显地物,划分地籍子区。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划定后尽量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行政或管理界线调整而调整。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划分应无缝衔接,不重、不漏。
2、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为宗地。
属同一所有者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划分为一宗地。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等线状国有土地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要在调查时注明,并相应扣除其面积。
对飞入的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等单独划分宗地。一宗地有多个权利人,且相互之间界线无法划清的,划分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共用宗。归属不明的地块等可单独设宗。待明晰权属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对有争议的土地或一时难以确定权属的土地,退后一定范围单独设宗。待争议处理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3、宗地编号按《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要求进行,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县(区)地籍区地籍子区一土地权属类型一宗地号五级19位层次码编码。
县级行政区划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规定的6位代码;地籍区、地籍子区采用3位代码(阿拉伯数字);土地权属类型采用2位代码。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表示国有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宗地号采用5位代码(阿拉伯数字)。
宗地编号以行政村为单位,村本级从“1”开始编号,村内其他宗地按照顺序号依次排序,国有土地不编宗地号。
4、权属状况调查。
以地籍子区为基本单位,对土地详查、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工作形成的权属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查清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5、界线调查。
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时的土地权属调查表及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进行复核(查)。若权属调查手续不完备的、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或有权属纠纷的,应进行补充调查;原界址已发生变化或设立不符要求、重新进行界址线测量的,需重新进行调查和指界确认,绘制宗地草图;若权属调查表中对权属界线、行政界线未加区别的,必须重新调查,对行政界加以说明,注记“行政界”字样。
历次土地调查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中调查指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按要求重新补做。
6、指界要求。
按照工作进度,通知相关土地权利人到现场指界。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到实地认定权属界和界址点。
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时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中核定的权属界线,至今未变化的,不再重新调查、指界和签字。
②调查时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需由双方指界人在土地权属调查表(附表2)上签字盖章。
③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者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不再调查、指界。
④因依法征收、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权属调整土地等引起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引用征地、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手续并签字、盖章。
⑤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和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签字、盖章。
⑥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签字、盖章,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
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时误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土地权属性质范围的,应依法予以纠正,并办理手续。
⑧土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经现场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先确定没有争议的土地权属界,退后一定范围将争议部分单独划出,并在权属调查表上注明双方争议原因、范围和面积。对一时确定不了权属性质的土地,暂不确定权属,先查清界线范围,并在权属调查表上注明。
⑨如一方缺席指界,其界址根据土地权属来源材料等,结合另一方指定结果确定;如双方缺席指界,其界址根据有关材料,结合实地现状界址和有关确权文件规定确定。
将确定结果及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要求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逾期不申请,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
7、界址点设置。
①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界址点,并作界址点注记。A.权属性质和权属单位发生变化时应设界址点。
B.作为权属界线的线状地物类别发生变化时应设界址点。
C.以田埂、山脊、山脚线为界,在主要的转折处或附近有明显方位物时应设界址点。D.线状地物归属发生变化时,其交界处应设界址点。E.权属界交叉点和明显点处应设立界址点。
F.调查人员或指界人认为设界址点才能表示明确界线时应设界址点。G.每个宗地必须设定三个以上的界址点。
②权属调查时应对重要界址点和主要权属界线走向作文字注记。
③界址点编号:外码以宗地为单元,从宗地西北角起始,按顺时针方向从“J1”开始递增编号;内码为调查区域唯一编号。非本村宗有多个孔(内环)状宗地时,应先填写外环界址线上的界址点,再填写孔(内环)界址线上的界址点。
8、权属调查表填写
按附表2样式填写权属调查表,对经双方认定的权属界,由双方指界人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9、权属要素标绘。
为清楚反映权属单元(宗地)的所有权性质,根据权属调查结果,在底图上标注国有土地和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代码,即“G(国有)”、“X(乡集体)”、“C(村集体)”、“N(村民小组)”,其中“村集体”可省略。
两条以上境界及权属界重合时,只标出最高级的境界。
境界、权属界以线状地物为界时,线状地物标绘在准确位置,境界、权属界视下列不同情况分别标绘:
①以双线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的,境界、权属界符号标绘在双线线状地物中心线上。②以双线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境界、权属界符号离双线线状地物边界0.2毫米标绘在该侧。
③以单线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的,境界、权属界符号离线状地物0.2毫米,交错标绘在单线线状地物两侧。
④以单线线状地物一侧为界的,境界、权属界符号离线状地物0.2毫米标绘在该侧。
10、界址点测量
A.平面坐标系原则上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地方坐标系的,应与1980西安坐标系联测并建立转换关系。
B.界址点可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等方法测定。凡有条件的地区,农村集体所有权宗地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并计算宗地面积;条件不具备的,要以最新遥感影像图、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核实和确定权属界线和界址点,利用数据库计算宗地面积。并在土地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书备注栏中标注面积精度说明。
C.属于宗地之间的公共界址点只有一个点位坐标。
11、面积计算。
A、宗地面积计算采用椭球面积计算,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附录H要求,用宗地边界线拐点坐标计算。考虑计算公式适应条件,要求计算面积时两个相邻界址点距离不能超过70米,若超过此要求,则需物理内插宗地边界点后再计算。
B、一个宗地中含有非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时,在计算本宗地面积时,应予扣除。
C.农才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面积一般以公顷为计量单位,面积过小的可以平方米表示。面积单位用公顷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用平方米不保留小数位数。
12、宗地图(权属图)编制
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村级权属图;村本级和飞入的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分别制作宗地图。
A.幅面
根据表达清晰原则,按宗地实际范围,可使用A4-A1纸张。宗地图图廓四边距图纸边沿应大于等于2厘米。
B.内容和形式
1)本宗地信息及绘制要求
本宗地界址点,用直径为0.8毫米的加点圆圈绘注:本宗地界址点编号,用J加点号表示,黑体,一般12K;
本宗地界址线,宽0.3毫米的红色实线: 本宗地编号,黑体,一般12K;
本宗地面积,单位公项,取二位小数,黑体,一般12K。
设宗地号为A,面积为B,则本宗地内的数字符注记形式为。2)四至信息及绘制要求
绕本宗地周边的两相邻宗地的公共界线 邻宗地号或相邻行政村名称 3)其他信息及绘制要求
宗地图名:本村宗地为“XXX 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飞入地宗地为“YYY 村飞入 XXX 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
其他信息:包括图廓线、指北针符号、宗地图比例尺、制图单位名称、制图员姓名、审核员姓名。
样例见附件
6、附件7。
13、分幅地籍图制作 A.内容:
图廓内要素:全部权属要素,包括宗地、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编号、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全部区划要素,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其它要素,包括控制点、坐标格网、主要线状地物和对界址点定位有参考价值的明显地物等。
图廓外要素:原则上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要求一致,外加权属调查起止日期。B.图面设计:
包括空间坐标系、图幅规格、图号、图名和图幅结合表。
空间参考系与前述坐标系统一致,采用国家标准地形图系列比例尺,图幅与图幅编号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一致;采用1:2000等大比例尺调查,可选用50厘米X50厘米,或40厘米X50厘米图幅,图号采用西南角点坐标编写,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隔开。图名选择图幅内重要地名或企业名。图幅接合表的注记内容宜直接采用图号。
C.要素图示要点:
区划要素:绘出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注记行政区划和地籍区(子区)名称。
权属要素:界址点用直接0.8毫米红色加点圆圈标绘,界址线用0.3毫米的红色实线标绘;宗地编号标注在宗地内部,考虑图面清晰,注记宗地号时,可不标注6位县级行政代码。
零物宗地:在图上用红色“十”符号字表示,在邻近标注地籍号。
无法按宗地面构建的按线状地物表达的国有土地,直接按线物地物表示。其表达符号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附录J要求执行。
14、农村集体所有权分布挂图编制 A.图件比例尺
按行政区域大小,选1:10000-1:50000比例尺为宜。B.图面设计
一般采用矩形图框,其图框大小与行政区域形状和大小有关,图框内既要包含整个行政区域,又要减少空白;当行政区域范围过大时,宜采用拼幅图。
C.主要缩编要求
所有区域行政界线、名称、主要交通、水系及相应名称、地籍区、地籍子区,经纬线格网等。
(三)登记申请
1、申请主体: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申请;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申请。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没有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由乡镇政府代为申请。
依法“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仍由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的,经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由变化后的主体申请。
2、申请材料:申请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应提交以下资料:(1)土地登记申请表(附表1);(2)申请入主体资格证明文件;(3)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证明;(4)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5)委托代理的须提交土地登记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6)其他有关材料等。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证明包括: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民的证明材料(土地房产所有证等);实施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六十条)时确定为集体所有的证明材料;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四)权属审核
1、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申请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以宗地为单位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调查审核表》,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及地籍调查成果进行审核。
2、权属审核的主要内容: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资格审核。核查所有权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个人身份证明。
委托代理的,应核查土地登记委托书、代理人个人身份证明、代理资格证明等。
(2)对宗地自然状况的调查审核。包括:宗地界址设立是否符合要求;四至界线是否清楚;相邻方认界手续是否符合要求;面积计算是否正确等。
(3)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审核。包括土地权属来源、土地权属性质等。
3、经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为15日。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规定期限内对公告内容提出异议的,应在收到复查申请书后10日内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复查当事人。
4、公告期满,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的,或经复查确认审核结果无错误的,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上签署同意登记发证的意见,加盖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登记专用章。
(五)注册登记
1、土地登记经批准后,制作土地登记卡,以宗地为单位填写《集体土地所有证》。一个村级区域内同一所有权人的若干飞地分别进行申请、审核、注册登记,可以合并予以发证。
2、土地登记卡应由经办人、审核人签字。
3、土地登记卡以地籍区为单位按村组卷。
4、核发证书时,由领证人在《土地证书签收簿》上签字
四、工作成果
(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管理信息系统应含有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图形变更、查询统计、地籍调查、登记发证、打印输出、数据交换、系统维护等模块。
a.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模块应具备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功能。b.图形变更模块应具备所有权宗地图形变更维护功能。
c.查询统计模块应具备对所有权各类图形、属性信息的各类组合查询、任意范围条件统计、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和输出功能。
d.地籍调查模块应具备根据界址点与界址线关系输出地籍调查表等功能。能提供便捷的批量录入操作。
e.登记发证模块要求具备工作流流程自定义、表单自定义、设定登记流转、登记过程各类表格输出等功能。
f.打印输出模块要求具备打印输出各类表格、图件、证书、分析成果等功能。
g.数据交换模块要求系统具备常用数据交换格式,能按照汇交要求实现逐级汇交和增量汇交功能,为省厅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预留接口。
h.系统维护模块要求具备代码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二)纸质档案资料
各地应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纸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档案资料规范、准确和完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档案应以村为单位,单设目录组卷归档。档案资料包括:
1、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表;
2、集体所有权权利人法人证明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
3、代理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4、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调查审核表;
5、地籍调查界址确认表和测量成果资料;
6、宗地图;
7、权属情况一览表(附表3);
8、飞入地情况一览表(附表4);
9、飞出地情况一览表(附表5);
10、宗地面积统计表;
11、土地权源来源依据和土地演变报告;
12、具结保证书;
13、土地登记公告;
14、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相关文书;
15、其他需归档的资料。
五、工作要求
1、各地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充分发动乡(镇)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挥土地调查登记代理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确保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2、各地应严格依法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权属有争议的,要加强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妥善解决争议。对一时难以调处的权属争议,可划定一定范围的权属争议地带,对争议土地暂缓确权登记发证,同时,建立权属争议土地数据库,开发相应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跟踪和日常调处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附件:
1.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 2.权属调查表 3.权属情况一览表 4.飞入地情况一览表 5.飞出地情况一览表 6.本村宗地宗地图样例
7.飞入宗地宗地图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