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时间:2019-05-13 03: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一篇: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发展经济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迫切地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学肇始于结构主义的出现,该学派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某种使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若干假定前提不能适用的经济结构。钱纳里等人认为动态非均衡假设阐述了资源再配置潜力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非均衡现象&隐含着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予以高生产率部门以加速增长的潜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潜力可能大于发达国家。正因如此,结构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结构主义的发展观,事实上不管是否受发展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多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

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分工组织和资源配置思想, 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富有解释力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的萌芽和起源。然而古典发展经济学家并未纯粹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其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适合于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经过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化和形式化, 进而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 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循环链”。从供给一端来看, 循环链表现为: 低实际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从需求一端来看, 循环链可表述为: 低实际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利用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在这两个循环链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循环群集”的长期作用之下, 不发达国家无法摆脱贫困落后而处于某种“欠发达均衡状态”。总之,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 只要“恶性循环”存在, 就不可能依赖价格机制把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涓流效应”扩展到穷人身上。就我国来说,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势干预。通过国有国营经济实现工业化,从效果上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初级的工业化。如果不是政府的计划与控制,在当时的国内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下是无法达到这种成就。

新古典主义关注的中心是短期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得出的基本教训是:经济增长并不单纯决定于增加储蓄和可投资资源的供给$而关键在于如何生产性的利用这些资源,配置效率是生产性利用资源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的扭曲能够通过累计效应而妨碍增长。在发展中国家, 一个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远未形成, 市场分散而零碎, 有的市场已经存在, 有的市场尚未出现或处于萌芽状态;即使在已有的市场上, 价格相对变动对资源配置的刺激作用很小, 市场不完全限制了竞争, 商品和要素对价格变动反应迟钝, 替代能力受到限制以至于无法进行边际调节,“价格机制不能提供可用来指导一个趋向于最适度位置的完全竞争经济的各种信号”。于是, 供求数量向均衡相交点(即市场结清)的运动不能自动进行, 供求之间缺口并未填平, 而是更加扩大, 从而使新古典理论描述的经济体系自动趋向最佳资源配置的均衡无从实现。与这种结构失衡状态相伴随的是诸如供求不足或过剩的状态维持不变, 通货膨胀压力长期存在, 致使物价上升的运动变得一般化, 储蓄不足, 外汇短缺, 进口部门出现能力瓶颈, 收入分配不均, 国民经济中二元结构广泛存在等。

在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家看来:各种市场的自由化有助于使这些国家的体制发生根本转变, 给它们注入一种灵活性, 一种对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冲击的能力于市场不仅能够促使稀缺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而且又能通过激励经济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反对国家干预, 特别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指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行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 重视农业对工业发展的多项贡献;认为贸易战略应转向出口导向型; 强调人力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坚持利率自由化以改变金融压制。

从古典发展经济学到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 再到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其理论基点和政策主张经历了一个自由放任——国家干预——市场竞争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显然是将结

构因素同市场因素、政府力量与市场作用割裂和对立起来, 从而只能在特定方面给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及相应的改进思路。特别是, 发展经济学家在研究层次、重点、方法等方面未能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细致地、明确地、有针对性地分析经济发展问题, 因此就不能推进、甚至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是发展理论与经济实践相互回应的过程, 因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的现实又会反过来验证和推进发展理论。可以说, 发展经济学同经济发展实践是紧密相联、动态演进的过程。我们认为, 这种动态演进的发展经济学, 特别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 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作用, 具体特征表现在: 关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动力不应是在“政府推进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型”和“市场推进型”中作出单项选择。因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 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作用的和谐搭配。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 通过政府主导以确保发展稳定和促进市场发育, 等到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有效的时候, 政府逐渐退出而只实施宏观调控和弥补市场失灵。应该说, 这种渐进式改革是切实有效的, 它是中国经济持续和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

关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问题。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归结为制度因素, 是极其中肯的。中国经济发展曾受制约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所内生的低效率, 因此市场化是中国制度变迁的正确方向, 经济体系也因此取得显著的绩效, 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价格体制改革。问题的关键是, 经济体制变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变迁, 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产权制度, 特别是国有产权制度。

关于中国发展中的经济增长问题。新兴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提高分工效率、增加知识积累和扩大人力资本投资, 即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然而, 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是资金要素的持续投入, 依靠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增长迟早会进入收益递减阶段。因此应该将经济增长的基础逐渐地移向全要素生产率, 切实地促进整个经济系统的分工演进, 改革教育制度以加速知识积累, 拓宽渠道以形成人力资本。

关于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是通过类型学来研究特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中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需要有针对性的理论观点和决策主张, 同时又为检验这些发展理论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另一方面, 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本土的经济思想, 为构建中国的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思想素材和分析工具, 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创新的发展理论。正如缪尔达尔所希望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要有勇气抛弃那些庞大的、没有意义的、不相干的、有时显然是不适当的教条结构和理论方法, 通过研究他们自己的需要和问题产生新思想。”因此, 在这种意义上, 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应视作中国经济学的努力方向。

第二篇: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根据我国现有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不是主要依据二产积累、转型获得经济和产业发展提升的动力,也不是主要依托本地消费市场,而是以民族、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依托旅游业,共同作为经济整体发展的引擎之一。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结构看,文化旅游业不再是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凭借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市场渠道,必然位居主流。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 旅游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发挥我国各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旅游引进的外来消费市场,利用旅游产业链拉动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实现区域聚集、形象同塑、市场并享、行业互渗、产品和业态共创、发展联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是实施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参考,部分引用自<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贵州日报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淳厚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不容质疑,文化旅游特别是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旅游发展新的“助力器”。加强文化旅游业的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旅游强国梦宏伟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第三篇: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发展就是集中精力实现中国现代化,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工业革命以来的三个世纪中,西方许多强国的兴起以向外扩张为常态,与扩张连在一起的是战争,世界和平进程多次被这种战争所打断。与这种大国兴起的模式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本国内在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所有变革的宗旨都在于办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大约3亿贫困人口,为世界减除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这是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一个突出证明。

各国现代化过程都承载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历史传统融入现代化、本国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模式、路径和特色。中国文化的特点,如内敛、中庸、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潜在影响将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显现出来。其中一些价值和理念经过扬弃和改造后,可以转化为中国发展的创新概念。“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传统文化的古老哲理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发展的动力、主体和目的应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利益调节;社会保障,扶助贫弱;环境保护,安居乐业;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等,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在微观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国内各地区、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比较协调、比较均衡的宏观和谐,形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发展战略。这是比单纯实现经济增长更复杂更艰巨的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只有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发展,才是可以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发展。

与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相互贯通,在国际上我们追求的是“和谐世界”。如果说“和平”是国与国之间各种力量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和谐”则是国际社会各种利益之间共同发展的价值尺度,是从国际关系的和平朝着“天下和谐”方向的发展和深化。当代中国人首创“和谐世界”的观念,其内涵并非来自突发奇想,也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权宜之策,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是中国参与国

际事务一贯原则的升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从文化深处向往和平,坚信和平,全力维护和平。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和利益攸关方,需要更高尚、更深入、更宽广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和谐世界”由此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今天,“和谐”理念已成为中国的基本价值观,凝聚成全体中国人的发展愿景,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指向。这些价值观和品格一旦转化为中国的国际行为,就决定了中国只能做负责任的、担当信义的大国。在地区稳定、世界和平、多边贸易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国际事务中,中国的不懈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来自于我们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来自于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原则、我们的心愿。

无需讳言,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利益冲突、价值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还有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在一个并不那么和谐的世界里倡导并致力于和谐,是因为我们坚信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家园中;是因为我们坚信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里,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价值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欣赏;是因为我们坚信人类有共同的未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终极关怀。

从一个不那么和谐的世界到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将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国先哲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们将弘扬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地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以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维洋

水利学院

水文0801班200827040121

第四篇: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概论

目录

1.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2 1.1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2 1.2 大力发展新疆教育,可以防止宗教活动过热,维护民族团结........3 1.3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将会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4 2.新疆教育现状分析.............................................................................5 2.1 教学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严重..................................5 2.2 师资队伍及其素质水平偏低....................................5 2.3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供给能力不足.............................6 2.4 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7 3.新疆教育资源的分析..........................................................................7 3.1 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7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短缺.....8 3.3 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8 4.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9 5.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9 5.1 搞好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9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0 5.3 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率...........11 5.4 加强学校教育及教学设备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12 6.总结...............................................................................................12 7.文献参考........................................................................................13

1/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教育研究来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本文中先是介绍了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新疆教育的现状、教育资源的分布、新疆教育政策现状分析,最后为加快新疆教育发展我给出了一些的对策和建议。关键字:新疆 教育 资源 政策

21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科教兴新”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新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新疆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对新疆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

1.1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目前新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其发展趋势也是积极的、稳定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新疆

2/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的改革和发展,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时代责任感。但是,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跟我们争夺青少年,这是应当认真对待的。因为青少年正处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教育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新疆的未来、命运和前途。所以,在新疆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基础学校组织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新疆的教育相结合;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相结合。要切实加强对各族青少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是在新疆击败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进攻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2 大力发展新疆教育,可以防止宗教活动过热,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教育可以根本抵制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一方面由于新疆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国际敌对宗教组织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信教群众中宣传“教徒迫害论”、“经济侵略论”、“民族独立论”等;另一方面教育不仅可以“治穷”,而且可以“治愚”。因此,我们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还需大力发展教育,加大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比重,以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淡化宗教意识,防止宗教狂热;同时,通过教育可以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纪律、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教育,使青少年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

3/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任务。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新疆边境地区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3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将会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教育具有迟效性的特点,所以要重视人才资源的早期开发。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对象主要是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新疆的基础教育应突出这样几个功能: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全体劳动者科学文化素养的良好基础,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以利于高一级学校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三是传授实用的生产生活基本知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根据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情况,还应重视针对成年文盲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其形式可以是非正规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迅速地掌握有助于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2.新疆教育现状分析

2.1 教学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新疆地广人稀、7种语言授课,中小学布局分散、点多、规模较小,位置偏远,天寒地冷,加上需食堂、餐厅、浴室等配套设施,导致教育成本偏高,使得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相当一部分边境线地区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一些边境地方农村初中生辍学严重,15周岁人口受教育完成率偏低,实现这些地区的“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 师资队伍及其素质水平偏低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科之间分布不合理。目前,新疆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弱,教师在岗培训比较欠缺,教师素质和能力及教学水平较低。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低。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国家要求和现实工作需求差距很大;二是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他们的合格学历是通过自学、函授、进修等形式取得的,虽然学历高,但其实际能力差,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乡村学校。同时,教师队伍“整体超编”与“结构性缺陷”并存,重点学科的教学教师严重不足,而民语言学校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学习人数的增多,只会用民语言教学的5/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民族教师将大量过剩。2009年全区总人口2,15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7%。新疆边境区域有7种中小学授课语种、4种高校授课语种。到2007年底,全区444.4万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7.3%;28.3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占55.8%;24.18万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有14.36万人,占59.4%,按照自治区标准,在师资的配备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语文、数学、英语三大门教师学历合格率非常低。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边境县乡教育事业引进人才难度较大,而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2.3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供给能力不足

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的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新疆福海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例,初中升高中难,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教学难。目前全县共有初中在校学生3,903人,其中民语言学校初中在校生1,803人,高中在校生1,489人,其中民语言高中在校生为412人。近年来,福海高考升学率达到80%以上,而中考升学率不足25%,造成大量优秀初中学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据调查,从1998年以来,在县城中小学校中,汉语言学校招收民族学生人数平均以每年递增40%速度急剧增加,相反,县城纯民语言教学的原县一小招生人数逐年减少,1998年每年招收民语言新生达89人,而到2002年、2003年只有30人左右。这一现实,一方面造成了民语言学校教

6/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育资源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给汉语言学校招生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许多希望子女接受汉语言教学的民族学生难以满足需求。

2.4 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教育的经济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人们的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贫困地区,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教育观念的落后造成很多没有初中毕业的学生辍学。自八十年代以来,新疆部分地区由于大批学龄儿童弃学放牧,一部分学龄儿童转到境外就学,使得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下降。2009年新疆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与全国平均升学率相比仍然较低,新疆农村中小学生失学的现象有蔓延趋势。新疆部分地区的教育发展落后,使得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迟缓滞后,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

3.新疆教育资源的分析

3.1 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数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43%,为东部平均水平的46.11%,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2.22%,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9%;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15%,东部平均水平的32.52%,中部平均水平的31.79%,为西部平均水平的60.82%。这种“倒金字塔”式的状

7/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况直接导致了生产一线和广大基层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短缺

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教育的学校中有90.32%集中在北疆,而相对于南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援严重不足的现象长期存在。另外,国家高校扩招,从2000年至2005年高校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涨了58.67%,这对于本来就师资严重不足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使老师学生之间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调。

3.3 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

从1995至2005年,虽然小学升学率在提高,而且都在90%以上,但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却一直在35%左右。这种教育状况表明,有大多数适龄人口不能正常接受高中层次的教育,这对新疆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战略非常不利。另外虽然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

8/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4.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

2003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2004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5.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搞好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在进一步巩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

9/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进一步落实东部地区的教学资源,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不仅要利用好青年志愿者支教西部的教育资源,还要成立由专门机构组织一批已经退休但是身体健康的老教师,担当志愿者,缓解边远地区汉语老师不足的压力。同时,扩大新疆中、高师汉语专业招生规模,建议自治区为每个学生每年补助一定额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增强汉语专业招生的吸引力。建议自治区尽快按国家新的编制标准,结合各地区实际,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并从解决教师编制入手,为该边境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教师编制,逐年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新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因地制宜地调整边境的校点布局,合理配制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改变过去校点多、规模小、费用高、效益差的状况,把学校布局与危房改造同步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要组织开展社会助学活动,解决适龄儿童特困生的辍学问题,确保“普九”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根据边境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边境基础教育特

10/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色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边境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3 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率

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 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 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 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 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

注重解决农村、牧区学校经常性费用不足、教师培训经费、学校冬季采暖方式等具体问题,办好牧区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新疆部分地区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地区及各县(市)应成立相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为确保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和试编今后中小学校预算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明确工作目标。地、县(市)相继应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地、县(市)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义务教育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第三、落实改革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和地方应采取更大的政策倾斜,支持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增加对当地教育的财政投入。没有资金想发展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特别在边境地区,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办学条件下,更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除此之外,11/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偏远地区还应该积极获取教育捐资。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企业个人的捐资助学。

5.4 加强学校教育及教学设备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

区现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首先,我们应该集中加强教师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该边境地区的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优势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应该引进一部分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第三,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针对边境地区教育现状,我们不妨矫枉过正一些,在一些评价上可以向信息素质教育倾斜,以振聋发聩之势将认识之后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诱上梁山”,促进他们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6.总结

通过完成这次论文,让我更加了解新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疆教育的意义,新疆乃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想要很好的发展经济,重中之中就是快速发展教育,储备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答案毋庸置疑就是人才,而怎样才能快速的获得人才,那就是加速发展教育。本文通过对新疆教育现状的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机遇,新疆的教育将发生翻天地步的变化。

12/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7.文献参考

[1]顾华详.新疆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实事求是,2004.2.[2]蔡宝来.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曹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新疆教育实施优惠政策的历史考查[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3):118 [5]骆诗政,刘玉杰.新疆南疆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2):16 [6]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1

13/13

第五篇:发展经济学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传统农业升级路径分析

耕地仅占世界10%的中国,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如何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河南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从国家的整体规划出发,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河南作为传统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大省,要摆脱落后的局面就必须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下功夫。但同时,河南又肩负这粮食生产安全的重任。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用地的减少等诸多矛盾,要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农业的生产就必须跟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现代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化协调”发展。

所谓“三化”协调发展,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以城镇化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真正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成为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有机统一体。

“三化”协调的本质是不牺牲农业和不错位发展,而是相互促进和齐头并进,最终达到促进农业和促进土地集约使用的目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要实现快速的发展,我们从从东部沿海地区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经验。沿海地区工业化的普遍发达是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他也是在大量牺牲农业的基础上才实现的。河南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其农村占用土地与农业人口比重相当高,“三农”问题的解决一直困惑这我们,要按照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必然导致非城镇地区经济的更加低迷。所以我认为,在河南要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肯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以“三农”问题为根本进行统一规划。

一、要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用途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大量的侵占农业用地的面积。但同时,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的生产提供必要的保证;城镇化的发展同样能够改变我国现在农村住房占地面积太大的现状,使得农业用地能够大面积的统一规划。这两方面的作用都为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采取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在这其中,河南16.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在哪里建设城市?建设多少个城市?在哪里建镇?建设多少镇?在哪里建居民点?建设多少个居民点?每个城市、镇、居民点面积多大,人口多少,空间界限在哪里等等,都进行科学界定。土地的规划不仅需要为工业化与城镇化提供了可供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确保农村人口在转入城镇化过程中的待遇提高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这期间,城市和城镇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流动农民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其注入动力——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城镇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决定农民在建设中的积极性的关键。我省作为全国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就是因为现在农村人口对于农业生产已经显得过剩,外出务工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自身的收入。所以,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作用下,农村人口能够为现代化与城镇化提供足够的动力。相应的,工业化发展对于劳动力的要求能够提高农村人口本身的技术水平,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都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和科学农业技术的应用。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的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业信息化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五个方面不论哪个方面的提高都会带来农业粮食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释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次,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第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着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验区和示范区。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

总之,由于河南在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地位,以及省内人口过多,尤其是农业人口过多的现实。我认为河南的“三化协调”发展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中心,尤其是以“三农”问题为根本,逐步实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齐头并进。

下载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经济学

    1.比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增加投资而增加了产量,同时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经济发展,除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也包......

    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意义

    1、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意义? 答: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

    浅谈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浅谈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制度”一词从中国最古老的书《尚书》开始,就有了记载。号称“三礼”的《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

    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学号:10902010123姓名:毛店竹内容摘要:劳动经济学在中国自兴起以来,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像在迁移理论,人口转型理论及社会保障理论等都有研究发展。但......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本站推荐)

    内容摘要: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渴望新理论的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已经扫除了大多学术上的禁区,市场化改革也已基本上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经济学研究出现了......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里,中国在曲折中发展着,前进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似乎才真正步入正轨。我们的经济迅速蓬勃,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稳步发......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意义“和平崛起”——大国崛起新道路张 森 林 本世纪初,中国人给英语创造了一个新词汇: “PeacefulRise”。 “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胡锦涛在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