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考影视文学专业的秘密
潘若简198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1年电影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1994年继续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深造,学习电影剧作及理论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电影学博士并担任电影学院文学系副主任。1999年-2000年曾赴意大利进修电影史论,讲授电影理论课程。
报考影视文学专业的秘密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主任潘若简
每年电影学院开始招生报名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面对各个系各个专业的招生简章,发现自己没有所谓的“专业”优势——不会画画,不能考美术系;不会乐器,考录音系也吃亏;摄影系要求眼睛好;考表演吧自己又不够漂亮;考导演系竞争太激烈了;管理系好像不够艺术比较下来,文学系所需的“特殊”条件最少,好像很好考,于是就懵懵懂懂地报名考试了.等到真正参加考试了才发现考试题目有时候显得很简单,有时候又有点玄妙.而且写作量很大。这时候,文学系所谓的专业要求就显现出来了:那些平常喜欢阅读的,喜欢写作的,喜欢思考的同学就会有比较大的优势。也就是说,虽然文学系在报名中不要求学生有任何特殊的才能或条件,但实际上,文学系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这是我们的专业设置所决定的。
我们都有哪些专业?
文学系目前有三个本科专业:电影剧作、电视剧创作和影视传播。电影剧作是我们的传统专业,自文学系创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专业的、优秀的电影剧作人才;电视剧专业是我们最新设立的目的为了适应日益庞大的电视剧市场对编剧人才的迫切需要;影视传播则在我们过去的电影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电影研究纳入大众文化研究之中,为其他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电子传媒等)提供专业的电影研究和从业人员。三个专业虽然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专业课考试的科目也有区别,但各个专业考试阅卷的程序,选拔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
我们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是热爱电影,热爱写作的。这不是简单的两句话,很多同学都会说:我很喜欢电影,但是把电影当作兴趣来喜欢与把电影当作事业来学习是不一样的,没有对电影的热爱无法以饱满的热情完面对今后四年艰苦的专业学习的。电影的最终完成品是迷人的、梦幻的,而为创造出完美电影的工作却是艰苦的和琐碎的。如果你不是因为热爱电影,准备以电影制作或研究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而选择电影学院的话,在真正考取电影学院后会发现,学习中要面对许多不那么有趣的课程和繁重的作业练习,特别是文学系的学习比起其他专业来,技术性的、实践性的课程少,大量的功夫要花在理论学习与辛苦的阅读、讨论和写作训练上——这和梦幻可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因而,对学习电影而言,不仅要有热情和兴趣,更要有勇气和耐性,在决定报考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有个清醒的认识,也要做好艰苦学习的思想准备。只有那些既对电影抱有热爱,准备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又对写作充满激情,可以适应大量的写作的学生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考生。心理上准备好了,为考上文学系都需要作哪些具体准备呢?
我们考什么?
一般来讲,我们的考试有三个内容:影片分析.命题写作和口试。笔试部分是初试,口试是复试,口试的成绩在三项考试中最重要,一般占总分的一半。从考试科目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文学系的考试并没有什么要特别准备的,因为我们不考僵死的知识,比如哪部影片是哪年由哪位导演拍摄的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考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们想考察的是学生是不是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有比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足够的学习电
影创作的潜力。而这些东西是靠考生平常点点滴滴的积累而不是临考前的突击。然而,在每年的几百名考生中,最终被录取的只有20名左右的学生,许多在考场上失败的同学也有很好的素质和潜力,却在通往电影学院的半路上被淘汰了。失败的原因也许多种多样:紧张,临场发挥不好,写作时间不够等等,排除个人心理的问题,对考试题目或考试形式的不适应是影响考生发挥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具体看看每项考试:
《影片分析》这几乎是电影学院各个专业都要考的科目,但不同专业对考生的要求不同。我们是希望通过这项考试考察考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试的形式很简单,首先所有考生一起看一部影片,然后由考生写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分析文章。很多考生都有一个误解,以为考试放映的影片一定是考官喜欢的影片,即使他们不是真的喜欢那部影片,也不敢在自己的考卷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一部被选上当作考题的影片,有时候是因为它是很优秀的影片,有时候却是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问题,所以不要在自己的写作中试图揣摩阅卷老师的心态,而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要记住考试的题目是“分析”而不是观后感,所以请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重复影片的情节内容上。有些同学习惯用中学语文式的分析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来写电影分析,常用的语言是这样的:本片通过什么什么,表达了什么什么,要尽量放弃这种为一部影片做思想总结的思维方式,电影不是教科书,它体现的是创作者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凝视与疑问,关注与探究,你要尽量去感受影片的独特性,去思索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好坏对错的评价。虽然考试时间紧张.你将连续考试5个小时左右,身心都很劳累,但还是要尽量让自己的答卷清除和干净,字迹不要太小——在阅卷期间.每位老师一天平均要看100份左右的考卷。他们也会有疲倦和厌烦的时候,太小太密集的字迹,太脏乱的卷子都会影响对老师的心理产生影响,特别要注意错别字——如果错别字过多,再有文采的文章也会被打些折扣。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尽量省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要把自己对影片的感受、认识和评价清晰地表达出来。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你可以在你的文章中自由地表达你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新颖,可以叛逆,可以怪异,但你一定要能做到自圆其说,合乎逻辑,否则只会被看作是哗众取宠。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在面对一部影片时无从下手,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就需要在平常对自己多加训练——有时间的时候多看影片,看完后马上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也可以多看看专业刊物上的影片分析文章,不仅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更要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以启发自己对电影的认识。提前做一些这样的练习,面对考试的时候自信会多一些。
再来看看第二项笔试的内容——《命题写作》。命题写作仍然在考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把握文字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写作,可以更好地了解考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用文字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的能力。因而,对创作命题的准确理解常常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重要因素。
命题写作有两种形式:故事类或非故事类。
故事类写作考试表面上看是很简单的:全体考生在同一个命题下各自编写自己的故事,没有其他特别的要求。一般来说,为考试所出的题目都很简单,为的是给考生尽可能多的发挥空间。出题的范围虽然广,但其实是有分类的,比如以物品为题:《一把雨伞》、《蜡烛》;或是以人物关系为题:《我和同学》、《妈妈》;或者是以空间环境为命题:《大饭店一角》,《在公共汽车上》等,仔细看这些题目我们就会发现,题目虽然给了一些限定但其实还是留有很大的空间.题目既清晰又具体,每个同学其实都可以调动出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作。
更多的时候,考试的题目是几个看似不相关元素的集合如《镰刀、锄头和藏红花》,《一只茶杯、一个下午和一个秘密》之类的,这样的题目比起单一元素的命题来为考生留出的创作空间就更大了。无论遇到何种类型的题目,作为考生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地琢磨题目,而不要太过随意地就字面的意思来编写你的故事。在命题写作的考试中,最要不得的就是直奔主
题,平庸直露。比如《蜡烛》这样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教师如何辛苦,把他们比喻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这自然体现不出你对这样一个题目来自自我体验的独特表达;再比如《妈妈》这种题目,就会出现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每个人都发现原来自己的妈妈不是亲生的。而《一只茶杯、一个下午和一个秘密》这样的题目是有很多的可能性的,但又有不少同学不约而同地把茶杯当作一个信物作为失散亲人之间的秘密见证,结果试卷上到处是失散的亲人,到处是临终前托付给别人的杯子,也不知摔碎了多少只杯子。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的故事对应了题目,却没意识到其他同学也和自己选择了同样的构思。千篇一律的东西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呢?看到一个题目,脑子里立刻闪出的构思也许恰恰是不可取的,太容易想到的内容也是最可能落入俗套的内容。
命题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另一个状况是不着边际的瞎编。可能是受漫画或电子游戏的影响,近些年在命题写作中出现了许多科幻故事、武侠故事,人物在古今之间,地球与太空之间任意穿梭。从题材上讲,命题写作并没有限制,写作内容也没有任何禁区,但编故事一定要有逻辑性,有合理的依据,并不说可以自由创作就“自由”地生编硬造了。
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遇到了写作形式的问题。是不是要写成剧本一样的东西?要不要区分出内镜外景?要不要写出机位镜头?答案都是不需要。你只要清楚地表达了你的故事就行,不必为是否像电影剧本而分心。当然,那些文字描绘中有一定的视听意识的作品可能会更容易引起注意。但真正影响你的成绩的仍然是故事的独创性与可读性。故事类写作需要你调度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对生活的观察,你平常的阅读经验,你对事物认识能力和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在一个小小的题目里通过你的文字你的故事打动考官。
非故事类的命题写作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察方式。有时候,可能是一段报纸上的新闻,让你就新闻里提到的事件发表看法;有时候只是一句歌谣或诗词,比如《悠然见南山》,这样的题目中包含历史、古代文学、诗歌等知识性内容,也包含对考生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考察,并不是真的要你写你家朝南的窗户外面的那座山。
写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工作,平常多读多看多写,试着给自己命题编些小故事都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文字的表现力。
说到这里,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阅卷和评分办法了。
《影片分析》和《命题写作》是笔试科目。全体文学系的老师都会参试卷的评阅工作,每份试卷都必需经过三位老师的评阅,每位老师都会给出自己的分数,之后将三个分数相加再算平均分,就是一份试卷最后的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阅卷人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而影响考生成绩的可能。之后将所有考生的成绩进行排列,按录取比例确定分数线,通过分数线者进入下一轮考试。在口试之前,没人知道你是谁,你是以自己的文字而存在的。
口试
如果你进入到口试阶段了,恭喜你!你通过了初试阶段的考试,成为所有报名者中三分之一的幸运者。你将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和考官面对面,在他们面前证明自己的潜力。
参加口试的老师一共是五位,他们将从知识面、艺术感受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你进行综合考察,然后给出分数,你最后的得分仍然是五位考官评分的平均分。对于口试,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预先准备的,因为口试完全是在你和考官之间的交流中完成的,有时候,考官的问题似乎很平常,诸如你家庭情况,你的学校生活或是你兴趣爱好之类,这样的问题既是要帮助你减轻考试的紧张感,更是对你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深入考察。口试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考官不想听到你事先准备的东西,他们想看你的直觉反应,想看到你最真实的一面。在口试中,考官要判断你是不是适合文学系的专业学习,是不是有培养的前途。请记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上来了就一定会获得好的分数,有的时候被考官追问不休也是好事。虽然对口试的内容无法作提前准备,但在口试中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第一,不需要紧张。把口试当作是一次与老师聊天的机会,以轻松的心态面对。
第二,精神饱满。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很重要的。一个积极的、热情的、有活力的,对通过考试充满渴望的考生,与一个无所谓的无精打采的考生之间谁更会吸引老师的注意是不言自明的。
第三,回答问题时既不要喋喋不休,也不要问一句答一句。前者常常还没听清老师的问题自顾自地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背出来,这时候就会被老师打断,继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突然的变化有的考生就比较难以适应。而另外一些考生又太保守了,他们基本上是问一句答一句。从不主动将话题继续下去,比如“你有没有最要好的同学?”这样的问题,是想通过让你描绘你的同学来考察你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回答一句“有”或者“没有”就再无下文了,自然会丧失表现自己的机会。
第四,回答问题要诚实。口试中,老师肯定会和你聊聊电影啊、音乐啊、小说啊、戏剧啊、美术啊之类的话题。这些话题你不能样样都能应付,这很正常,遇到答不了的问题老实直说,老师会换一个问题与你交流。而如果你根本没读过某本著作而要凭着恍惚的印象去勉强回答问题时,只是在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第五,尊重考官的意见,遵守考场纪律。每个人口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当考官通知你考试结束了,尽管你可能还有很多遗憾,希望能够再多发挥一点,也要听从考官,结束考试。这不仅是对考官的尊重,对其他考生也是一种公平态度。但个别考生却做不到,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位考生.在她的答题时间已经超时的情况下,主考官决定结束对她的考试,并一再向她表示没有回答完的问题并不影响她的成绩;但这位考生一再请求再给她时间让她回答完问题,并且立刻泪流满面,而且怎么劝也不停止,直到考官同意她继续回答完问题,整个的表现就像一个不到糖吃就哭的孩子。这位同学当然没有通过这次口试。考官们认为这位同学太脆弱了,也太自我了,如果她考上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任何不如意都这样以哭来抵抗,怎么能保证一个班整体的教学进度呢?在这个例子里,这位考生回答了什么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她的态度决定了她的命运。
其实在口试中,你回答问题的对或错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口试中,通过与考生的直接交谈,老师要了解的是你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了解你的心理素质情况。虽然我们欣赏和鼓励有个性的,自由的和独特的表达,但同时,毕竟我们提供的对电影的学习仍然是一个集体性的,需要互相交流与配合的大学教育课程,它在鼓励个性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灵活的和健康的社会交往能力。因而,能够在口试中给考官以信心,让考官相信你是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而在顺利经过口试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在高考中考出最好的成绩了。
当我们把文学系的考试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文学系并没有秘密。热爱电影,热爱写作,喜欢思索,对生活充满关注的热情,拥有这些,你也可以在考试中证明自己。
第二篇:戏剧影视文学报考资料
戏剧影视文学报考资料
戏剧影视文学
编剧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叫做“戏剧影视文学”。是负责写剧本的。比 如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构思,都是由编剧写成剧本,然后转交到导演那里进 行二度创作。戏剧影视文学又分为两大类专业,如理论类的(影视文化与 传播)和创作类的(电影电视编剧)等。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编剧是 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限制性很小。而导演则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最终能使电影和电视剧呈现给广大观众。
戏剧文学系本科学制四年。设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 剧创作方向)、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有一定剧本创作技巧、能够从事戏剧及影视剧本创作 的编剧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视剧创作方向)培养有较强艺术感受能力、扎 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及影视思维能力的电视剧专职编剧人才。
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培养有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坚 实的戏剧艺术史论基础,能从事戏剧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 作能力,能在剧院(团)
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 文艺、政策,系统地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有 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有较强的剧本创作能力,及较强的 文艺编导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戏剧、戏曲影视创作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宣传、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戏剧、戏曲、影视理论和创作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 批评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学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和戏剧学专业(戏 剧史论与批评方向)的主要课程有: 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中国话剧、外国话剧、电视剧创
作、作家作品研究、中国戏曲、戏剧理论专题、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舞台美术基 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公共必修课等。
文艺影视基础知识
001 艺术 被广泛认同,专门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 想、意念等心理活动的产物。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 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表现的时空性质,艺术又 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综合艺术。
002 艺术风格 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它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思想内容的制约。它的形成标志着艺 术家的成熟和作品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研究和探讨艺术风格,有利于促进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发展。
003 艺术形式 指作品得以具体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段,又指作品完成后的具体表现形态。它由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和题材等因素组成。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表现,它和艺术内容紧密相连,但有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
004 文艺批评
又称文艺评论。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和评论。是文艺学的组 成部分。它以文艺作品为对象,以文艺鉴赏为基础,按照文艺的特点和规 律,对文艺作品进行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美学的诸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它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而发展深化,有反过来作用于文艺创作。005 艺术典型 又称“典型形象”、是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对才的个别性,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 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生活的点滴影响我 们的点滴生活
006 艺术欣赏 亦称“文艺欣赏”、“艺术鉴赏”。是读者或观众主观接受艺术作品是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欣赏作者方面的延 续,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联系的 纽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同时它也是进行艺术批评的基础。
007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 一起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自觉结合的流派有一定的组织方式、共同的活动 阵地和组织的刊物。反之,不自觉的结合只有相似的创作见解和艺术风格。
008 艺术冲动 又称“创作冲动”。指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 创作愿望。通常产生于创作活动的开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作家、艺术家 处于强烈而焦躁的情感状态,内心充满着要把某些体验通过一定的形式加 以表达的紧张和努力,艺术冲动要到艺术作品最后文成才能完全释放。
009 艺术技巧 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虚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它受作者教养、观点、感知生活的方式以及创作实践的锻炼等综合性因素制约。
010 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 品有不同的艺术手法,如文学手法、音乐手法、绘画手法等。生活的点滴 影响我们的点滴生活
011 创作手法 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家、艺术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是受它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 特征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世纪和 18 世纪前半期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文艺思潮或文艺 流派。其特征为:在创作实践和文艺012 古典主义 流行于
理论上,把古希腊文学艺术作品视为 必须仿效的最高典范,从中吸取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 典主意崇尚完整、和谐、提倡类型说,过分的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 节的集中、单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代表人物莫里哀、维吉尔、拉辛、瓦洛、普桑等。
013 现实主义 又称“写实主义”。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产生于 19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 面貌精确细腻地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从而自然地表现作家、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代表剧作家有易卜生、契科夫、萧伯纳等,代表画 家有列宾、门采尔等。
产生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浪漫主义与现实014 浪漫主义 指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
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 潮。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强调直观 性与主体性,不注重对现实的如实描写,侧重于抒发热情和表现理想,把 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
第三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书单
戏剧史论: 《诗学》,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商务印书馆,1996 《美学》第三卷下册“戏剧体诗”部分,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81 《西欧戏剧理论》外国戏剧理论丛书,英阿·尼柯尔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戏剧概论》,日河竹登志夫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西欧戏剧史》,廖可兑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美布罗凯特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荒诞派戏剧》,英马丁.艾斯林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戏文概论》,钱南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戏剧学研究导引》,吕效平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戏剧剧本:
《古希腊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莎士比亚悲剧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莎士比亚喜剧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高乃依、拉辛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莫里哀喜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易卜生戏剧集》1~3,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1,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2,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3,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
4、5,汪义群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外国当代剧作选1》,美尤金·奥尼尔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外国当代剧作选2》,英彼得·谢弗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外国当代剧作选3》,美田纳西·威廉斯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4》,美阿瑟·密勒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5》,苏俄A·盖利曼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外国当代剧作选6》,澳路易·埃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梅特林克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皮蓝德娄戏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荒诞派戏剧集》,爱尔兰贝克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老妇还乡》,瑞士迪伦马特著,外国文学出版社,2002 《萨特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万比洛夫戏剧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 《外国独幕剧选》1~6,施蛰存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992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校,中华书局,1980 《元曲选》,明 臧懋循辑,中华书局,1958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9 《元曲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钱南扬校注,中华书局,1979 《元本琵琶记校注》,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六十种曲》,明 毛晋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雷雨》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日出》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北京人》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原野》中国现代名剧丛书,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田汉代表作》,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夏衍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屈原》中国现代名剧丛书,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陈白尘文集第四卷·话剧剧本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中国当代十大喜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台湾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电影史论: 《蒙太奇论》,俄C.M.爱森斯坦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外国电影理论文代写选》,杨远婴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选》,丁亚平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新中国电影史》,尹鸿等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通向电影圣殿》,王迪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德乌利希·格雷戈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电影语言》,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电影作为艺术》,德鲁道夫·爱因汉姆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还原》,德齐格弗雷德·克拉考尔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世俗神话》,匈伊芙特·皮洛,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解读电影》,美布鲁斯·F·卡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当代电影分析》,法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法国电影新浪潮》,焦雄屏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法洛朗斯·斯基法诺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理解媒介》,加加歇尔·麦克卢汉著,商务印书馆,2000 《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备选书目:导演论
《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法让·雷诺阿,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大岛渚的世界》,日佐藤忠男,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我需要的一点现实》,德法斯宾德、普弗劳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英达纽西亚·斯多克编,文汇出版社,2003 《法斯宾德的世界》,英罗纳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我的最后一口气》,西路易斯·布努艾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伯格曼论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伍迪·艾伦:电影人生》,美理查德·席克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文德斯的旅程》,美卡特·盖斯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我是说谎者》,意费里尼,三联书店,2000 《我心狂野:大卫·林奇访谈录》,美克里斯·罗德雷编,三联书店,2004 《雕刻时光》,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希区柯克传》,美帕特里克·麦极利根,中信出版社,2005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法保罗·奥巴迪亚,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再见楚浮》,Don Allen,台湾:远流,1991 《在历史与幻象之间:荷索的电影世界》,提摩希·阿里根编,台北:万象图书,1993 影片: 默片
《战舰波将金号》苏联,1925,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 《大都会》德国,1927,导演:弗朗兹·朗 《城市之光》美国,1930,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摩登时代》美国,1936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新女性》中国,1935,导演:蔡楚生 《马路天使》中国,1937,导演:袁牧之 美国
《关山飞渡》美国,1939,导演:约翰·福特 《乱世佳人》美国,1939,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幻想曲》美国,1940,导演:塞缪尔·阿姆斯特朗 《公民凯恩》美国,1941,导演:奥逊·威尔斯 《正午》美国,1952,导演:弗莱德·齐纳曼 《雨中曲》美国,1952,导演:金·凯利 《后窗》美国,1954,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精神病患者》美国,1960,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无因的反叛》美国,1955,导演:尼古拉斯·雷伊 《日瓦戈医生》美国,1965,导演:大卫·里恩 《毕业生》美国,1967,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邦尼和克莱德》美国,1967,导演:亚瑟·佩恩 《逍遥骑士》美国,1969,导演:丹尼斯·霍珀 《教父》三部美国,1972,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美国,1979,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出租汽车司机》美国,1976,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大白鲨》美国,1975,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辛德勒名单》美国,1993,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安妮·霍尔》美国,1977,导演:伍迪·艾伦 《美国往事》美国,1984,导演:塞尔乔·莱昂内 《巴顿·芬克》美国,1991,导演:科恩兄弟 《地球之夜》美国,1991,导演:吉姆·贾木许 《低俗小说》美国,1994,昆汀·塔伦提诺
《黑客帝国》三部美国,1999,2003,导演:沃卓斯基兄弟 欧洲
《操行零分》法国,1933,导演:让·维果 《亚塔兰特号驳船》法国,1934,导演:让·维果 《托尼》法国,1934,导演:让·雷诺阿 《大幻灭》法国,1937,导演:让·雷诺阿
《乡村牧师日记》法国,1951,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少女穆谢特》法国,1967,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金钱》法国/瑞士,1982,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通往死刑台的电梯》法国,1958,导演:路易·马勒 《再见,孩子们》法国,1987,导演:路易·马勒 《于洛先生的假期》法国,1953,导演:雅克·塔蒂 《四百击》法国,1959,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朱尔和吉姆》法国,1961,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最后一班地铁》法国,1980,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筋疲力尽》法国,1959,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狂人比埃罗》法国/意大利,1965,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意大利,1961,导演:阿仑·雷乃 《吸烟/不吸烟》法国,1993,导演:阿仑·雷乃
《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法国,1972,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 《绿光》法国,1986,导演:埃里克·侯麦 《罗丹的情人》法国,1988,导演:布鲁诺·努丹 《这个杀手不太冷》法国/美国,1994,导演:吕克·贝松 《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1948,导演:德·西卡 《大路》意大利,1954,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1960,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八又二分之一》意大利,1962,导演:弗德里科·费里尼 《红色沙漠》意大利/法国,1964,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沉沦》意大利,1942,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 《洛克兄弟》意大利,1960,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德国,1979,导演:法斯宾德 《莉莉·玛莲》德国,1981,导演:法斯宾德 《铁皮鼓》德/法,1979,福尔克·施隆多夫 《德州巴黎》德/法,1984,导演:维姆·文德斯 《柏林苍穹下》德/法,1987,导演:维姆·文德斯 《奇爱博士》英国,1963,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英国,1968,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野草莓》瑞典,1957,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处女泉》瑞典,1960,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灰烬与钻石》波兰,1958,导演:安杰·瓦伊达 《水中刀》波兰,1962,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钢琴师》波/英/法/德,2002,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盲打误撞》波兰,1981,导演: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十诫》波兰,1988,导演:克日什多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伊万的童年》苏联,1962,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乡愁》意大利,1983,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雾中风景》希腊,1988,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希腊,1995,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亚洲
《罗生门》日本,1950,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日本,1954,导演:黑泽明
《东京物语》日本,1953,导演:小津安二郎 《青春残酷物语》日本,1960,导演:大岛渚 《大路之歌》印度,1954,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 《生生不息》伊朗,1992,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橄榄树下》伊朗,1994,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中国 大陆
第四篇:编导专业----影视常识、文学常识
编导专业----影视常识、文学常识
一、电影的诞生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
电影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于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虽然这些电影都很短,都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但解决了电影的基本技术——让图片变活,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此后,他们还拍了许多生活记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
电影发明后,很快传遍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电影人,各有贡献。
英国的斯密士打破摄影机不能动的框框,大胆变动摄影机的位置、远近、角度,使电影有了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
法国的梅里爱则大搞电影特技。他从偶然中发现了电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于是运用特技拍了许多“电影魔术片”。
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利用镜头的剪辑和组接做文章,创造了全新的镜头语言——蒙太奇。
20年代,苏联一批电影艺术家如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等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蒙太奇。如库里肖夫作过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他采用某著名演员平常表情的一个镜头,分别放在一盘馅饼、一个熟睡的婴儿和一具女尸的镜头之后,分别让三组观众来看,并问这演员是什么表情。结果三组观众却分别回答为“贪馋”、“慈爱”和“恐惧”(其实是同一表情)。这说明,镜头之间不同的组接方式,会使同一镜头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蒙太奇理论的总结,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它使电影有了自己的独特手法,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和原有的艺术门类以巨大的影响。
三、电影技术的进步
无声片:早期电影都没有声音,被称为“默片”、“伟大的哑巴”,对话和情节只能用字幕交代。这带来早期电影的一些特点: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表情夸张,如卓别林的早期喜剧片。
有声片:1926年,美国人德雷斯特解决了一个难题:把声音转化成光信号,同步录在胶片的画面旁,有声片发明了。次年,华纳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变成视听兼备的艺术。
彩色片:1932年,彩色胶片试制成功。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50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宽银幕电影(高宽比为3:5以上,普通银幕为3:4),立体电影(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立体电影(带偏光眼镜可看出立体效果)等,还有全景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和动感电影等。
四、电影的分类
美术片:角色不由演员扮演,而用人工绘制、制作,再由人工配音,包括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等。它们都采取“逐格拍摄”法,即拍一格画面停一下,再换另一幅画,或将木偶、剪纸稍作移动。由于它的角色和动作完全由人工绘制、操纵,所以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各种神奇场面,最善于拍摄动物、神话题材,深受儿童喜爱,在广告片、科教片中也大显身手。电脑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使美术片的技术手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记录片:狭义的记录片只指新闻记录片、文献片,广义记录片还包括风光片、专题片、舞台记录片。科教片:指利用各种电影特技,讲解某些科学常识的影片。教学片也属这一大类,记录专家、教授、教练教课示范的内容,如教外语、教体育、教文艺,以及医学谈话等。
故事片:是电影的主体,被称为“正片”,它影响最大,种类最多。根据风格、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剧片、悲剧片、历史片、古装片、神(童)话片、儿童片、战斗片、武打(功夫)片、动作片、枪战片、侦破片、推理片、科幻片、生活片、伦理片、言情片、青春片、恐怖片、灾难片、音乐片等等。
艺术片:介于故事片和舞台记录片之间,它用电影手法把舞台剧搬上银幕,使之电影化,如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等。
五、外国电影
好莱坞在美国西海岸名城洛杉矶的郊外,是美国电影制作的中心,世界最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世界影都”。从20世纪初起,这里逐渐成为拍片基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家电影公司。最著名的有八大公司,即福克斯、米高梅、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他们各有自己的制片厂、洗印厂、电影机械厂、科研机构等,形成庞大的电影城,号称“电影王国”。
好莱坞为美国和世界的电影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一二十年代,格里菲斯在这里拍摄了《党同伐异》等片,为蒙太奇理论提供了实例。华纳公司在这里拍摄了《爵士歌王》等世界上首批有声电影。三四年代是好莱坞的全盛时期,年产影片七百多部。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电视的挑战,好莱坞步入困境,色情片、暴力片泛滥,但仍有大量经典名片问世。七八十年代,好莱坞为重振影坛霸主地位,作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技术改革,引入高科技,以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动感电影来招徕观众。二是内容改革,扬长避短,拍摄许多大场面的“大片”,如史诗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都获得了成功。
好莱坞在美国西部。它早期的影片中,有许多描写美国当年开发西部题材的故事,如印地安部落探险、英雄救美人之类,充满了西部风情和猎奇、惊险色彩,被称为“西部片”。
六、外国著名电影导演
格里菲斯:是美国早期电影导演,1915年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在影片《党同伐异》中,他设计了著名的“最后一秒中营救”:丈夫被绑缚刑场,而妻子拿着赦免令赶来营救。通过剪辑和组接,让这两种场面反复交替出现,营造紧张气氛,戏剧效果强烈,是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
普多夫金: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改编导演了影片《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苏挝洛夫》等。他还著有《论电影编导和电影导演》、《电影演员艺术》等书。
爱森斯坦: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1925年,他导演了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黑海水兵起义。在“敖得萨台阶请愿”一场戏中,他运用典型的细节、丰富的镜头语言反映了沙皇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他导演的电影还有《十月》、《涅夫斯基》、《伊万雷帝》等,他还写有专著《电影艺术四讲》等。以上几人对电影蒙太奇理论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1958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优秀电影节上,评出了当时的十大导演,即卓别林(美),爱森斯坦(苏),雷内·克莱尔(法),德·西卡(意),格里菲斯(美),约翰·福特(美),让·雷诺阿(法),卡尔·德莱叶(法),冯·斯特劳亨(美),普多夫金(苏)。
迪斯尼:是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动画王国国王”。他从30年代起,编导制作的大批动画片,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等,风靡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观众的电影。他利用丰厚的收入,在洛杉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童话游乐园——迪斯尼乐园,后来还在巴黎、东京创办了迪斯尼乐园。
希区柯克: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号称“悬念片大师”。他善于用悬念手法编导电影,作品十分引人入胜。代表作有《三十九级台阶》、《狂乱》、《蝴蝶梦》等。
美国其他著名的导演还有,弗拉明、霍克斯、金·维多、维廉·惠勒、乔治·顾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
其他国家的著名导演还有,苏联的杜甫仁科,日本的黑泽明,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柴法迪尼,法国的戈达尔、特吕弗等。
七、外国电影明星
世界著名的电影演员,首推查理·卓别林。他1889年生于伦敦贫民窟,后入美籍。他十岁起到滑稽团当演员,二十四岁起到美国巡回演出。后被启斯东制片公司的麦塞纳特看中而走上银幕,拍了几十部“启斯东喜剧短片”,成为喜剧明星。1919年起,他创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一人身兼制片人编导导演作曲和主演,先后拍摄了八十多部喜剧片,如《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许多影片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出现。它们以笑为武器,嘲笑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情底层的小人物。他以鲜明的爱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演技为世人称道,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晚年定居瑞士,并拍了《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等,1977年病逝。
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除卓别林以外:克拉克·盖博、罗伯特·泰勒、马龙·白兰度、霍普金斯、劳伦斯·奥立弗、史泰龙、施瓦辛格、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美国好莱坞电影女明星: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嘉宝、秀兰·邓波儿、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赫本。
法国著名影星有:钱拉·菲力浦、阿兰·德隆。
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三浦友和、田中娟代、乙羽信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
苏联著名影星:史楚金、邦达尔丘克、斯特里席诺夫、玛列茨卡娅、拉丽奥洛娃
八、美国的电影评奖
奥斯卡金像奖,又称“奥斯卡奖”、“美国电影金像奖”,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奖。美国是世界电影大国,该奖又设在世界影都好莱坞,加之它历史悠久,后又对外国开放,增设“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奖。许多人视它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如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体育界的奥运会金牌一样。192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成立,其领导人梅耶提议创办金像奖,以奖励优秀影片及创作人员。1929年5月16日,在洛杉矶举行了首届颁奖礼。奖品是一尊合金雕像,为一个男子拿着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盒上。1931年评奖时,一位评委惊呼那尊雕像:“他多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啊!”之后,便戏称这尊雕像为“奥斯卡”,以后相沿成习。最初为两年评一届,1934年后为每年一届,至2000年为第72届。评奖程序,先由学院成员提出侯选名单,经初选后公布提名(也是很重要的荣誉),再由四千多评委秘密投票,直到颁奖大会打开信封时,结果才揭晓。
金球奖,是美国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创办的电影奖,1944年设立,每年一届,到2000年为第57届。每年颁奖时间在奥斯卡之前,影响到奥斯卡奖的评选意向,故有“小奥斯卡奖”之称。
九、外国的电影节及其评奖
维尼斯电影节:1932年在意大利水城维尼斯举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6届。大奖为“金狮奖”,次为“银幕奖”。
戛纳电影节:1947年起在法国东南海滨旅游小镇戛纳举行,是一盛大的电影观摩、评奖和交易活动,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3届。大奖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1951年起在德国的(西)柏林举行,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0届。大奖为“金熊奖”。以上三项号称欧洲(西方)三大电影节和三大奖。除奥斯卡和三大奖外,世界许多国家先后创办了各种电影节,或颁布各种奖项。如捷克有“卡罗维·发利电影节”(1946年起),印度有新德里国际电影节(1952年起,不定期),西班牙有“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953年起),苏联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35年起)。此外还有东京(日本)、马尼拉(菲律宾)、德黑兰(伊朗)、上海、长春(中国)、伦敦(英国)、纽约、旧金山(美国)的电影节,以及非洲三大电影节,即开罗(埃及)、迦太基(突尼斯)、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电影节。以上电影节除评出大奖(即最佳故事片奖)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奖项,如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男女配角奖,以及最佳摄影、音乐、美工、剪辑、科教片、新闻片奖等等。
十、外国电影流派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于四五十年代,属批判现实主义奖。它取材于真人真事,着重表现下层群众的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创作上只写剧本大纲,台词让演员即兴发挥,起用非职业演员。它不强调蒙太奇,多用记录片手法实地拍摄。代表作为《罗马11点钟》,写某公司招聘一名女秘书,结果上千名妇女应聘,挤成一团,结果楼梯塌陷,多人受伤,而次日仍然有上千人来排队。其他名片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风行于五六十年代。该派反对传统的戏剧化,主张生活化,无故事、无情节、无结构,大量运用时空错位、音画错乱的手法来打乱常规结构,以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病态和人性毁灭,并使现代主义电影和商业电影相结合。代表作有《广岛之恋》、《精疲力尽》、《四百下》、《喘息》等。
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流行于六十年代,根据弗罗依德的心理学,采用“意识流手法”,用镜头去表达人的主观意识,常用独白、旁白、象征、倒叙、梦境、幻觉等手法,思路跳跃,结构杂乱,晦涩难懂。代表作有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意大利的《八部半》等。
美国的“大片”:八九十年代,为了与电视争夺观众,好莱坞不惜大投入,拍摄许多大场面的故事片。其特点是人物多,场景大,气势恢弘,布景复杂,科技含量高。片子常用长镜头(几分钟),长篇幅(几个钟头),拍摄周期长(几年),以大投入换来大回报。著名大片有《星球大战》、《超人》、《埃及艳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2、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剧之父”之称;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3、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
4、美术作品《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我国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著名戏剧家老舍;
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作者是罗丹。
5.电影诞生于1895 年的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有声电影的出现是1927年;彩色电影的诞生是1935年。
6、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7、艺术的三大作用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
8、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谢晋;电影《英雄》的导演是张艺谋;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黑泽明。
二、选择题
1、新中国的第一部是(C)
A、《中华儿女 B、《钢铁战士》C、《桥》 D、《八女投江》
2、中国古代作品《道德经》的作者是(A)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3、《诗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柴可夫斯基 C、莱辛 D、莎士比亚
4、《义勇军进行曲》曾出自于我国三十年代的影片(C)A、《大路》 B、《渔光曲》 C、《风云女儿》 D、《桃花劫》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做高权利机关是(B)
A、中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D)
A、诺曼底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 C、珍珠港事变 D、斯大林格勒
7、世界电影史中50年代末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缘起在(B)
A、意大利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史记》的作者是(A)A、司马迁 B、司马光 C、老子 D、孔子
9、《生活与美学》的作者是(C)
A、马赞 B、塞尚 C、车尔尼雪斯基 D、爱因汉姆
10、影片《林家铺子》的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A)
A、水华 B、汤晓丹 C、崔嵬 D、郑君里
三、名词解释
1、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提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运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2、电影时空的特殊性:电影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电影作为时空艺术区别于单纯的时间艺术,也区别于单纯的空间艺术,而且还区别于其他时空综合艺术,其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时空综合性,即它是一维时间二维空间的特殊三维艺术。
3、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4、漫画: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绘画,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5、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具有典范意义或有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
四、简答题
简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1)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3)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
第五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年论文大纲
学 年 论 文 大 纲
(姓名: XX学号:07576031班级:07戏文)
题目:
《中国“十七年”电影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要:
从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电影简称“十七年”电影。“十七年”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客观原因,电影在风格样式上主要是革命的正剧,由此,影片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这一个时期电影的突出特点,“十七年”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英雄”形象塑造的典型时期。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英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一、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特征是什么?
从“十七年”电影创作的现状、历史现状出发,搜索集中十七年电影的例子,归纳总结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总结特征。
二、对剧作的叙事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集中“十七年”电影中的典型影片,以几部为例,从剧作角度分析所关注的英雄形象在叙事发展中所作用,进而总结英雄人物形象在故事叙事发展中的作用。
三、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电影中的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及原因。以资料依据显示当时观众对电影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反响、人士的评论,进而得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电影中所占的地位,从影视剧作的角度、受众的角度和时代的角度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