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三)答案
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三)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稳定生态保护
2、交通网外通内连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3、中国的城镇化
4、城镇化
5、城镇的密度、布局和形态
6、实施城乡规划管理
7、县城城镇化梯度水平
8、资源节约型
9、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10、工业化、城镇化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单选题:
1、A2、B3、A4、C5、C6、C7、B8、A9、D10、D
四、多选题:
1、ABE2、BC3、ABC4、ABCD5、ACE
五、简答题:
1、答:我国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表现为:
1、县域工业集聚能力不强,对县域城镇化推力弱。
2、我国县域城镇化滞后于县域工业化。
2、答: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1、注重经济开发转向经济社会化综合发展。
2、由注重解决区域内部问题转向全球化时代的竟争力提升。
3、由物质建设型规划转向协调型政策性规划。
4、从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有限目标型,边界清晰型规划。
六、论述题:
答: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有:
1、自然资源区域性。从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的粤北山区,东西两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展,因此并非所有区域都可以依靠其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得到优先发展。由于区域内所特有的地理特征。如:山区地理特征、淡水资源稀缺等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区内其他要素资源在国际的自由流动。其结果造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劳动力资源的区域性。近年来在广东出现的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较低的工资条件下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劳动力资源缺乏。近几年来珠江三角地区已经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广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1、明确区域性发展的目标。
2、明确统筹等发展的内容。
3、选择区域发展的途径。
第二篇: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
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
(三)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
2、(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产业园区建设、(3)、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域区
3、中国的城镇化
4、城镇化
5、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农民市民化
6、城乡规划管理
7、经济发达程度
8、环境友好型
9、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
10、工业化、城镇化
二、判断题。
1、错、2、对、3、错、4、错、5、对
三、单选题
1、B2、A3、D4、B5、C6、C7、B8、D9、D10、A
三、多项题
1、AC2、CD3、AC4、AB5、ACE
五、简答题
1、答:(1)县域工业集聚能力不强,对县域城镇化推力弱。(2)我国县域城镇化滞后于县域工业化。
2、(1)由注重经济开发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发展。(2)由注重解决区域内部问题转向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提升。(3)由物质建设型规划转向协调型、政策性规划。(4)从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有限目标型、边界清晰型规划。
六、论述题
答: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有:(1)县域工业集聚力不强,对县城镇化推力弱,导致城镇建设成本高,制约经济效益。(2)县域城镇化滞后于县域工业化。
广东经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大区域协调的统筹力度,大力实施“内核提升”战略,打造东西两翼和山区区位优化。产业吸纳,重化集聚优势。
第三篇: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三)
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三)参考答案
(并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社会稳定生态保护
2、交通网外通内连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3、中国的城镇化
4、城镇化
5、城镇的密度、布局和形态
6、实施城乡规划管理
7、县城城镇化梯度水平
8、资源节约型
9、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
10、工业化、城镇化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单选题:
1、A2、B3、A4、C5、C6、C7、B8、A9、D10、D
四、多选题:
1、ABE2、BC3、ABC4、ABCD5、ACE
五、简答题:
1、答:我国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表现为:
1、县域工业集聚能力不强,对县域城镇化推力弱。
2、我国县域城镇化滞后于县域工业化。
2、答: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1、注重经济开发转向经济社会化综合发展。
2、由注重解决区域内部问题转向全球化时代的竟争力提升。
3、由物质建设型规划转向协调型政策性规划。
4、从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有限目标型,边界清晰型规划。
六、论述题:
答:影响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有:
1、自然资源区域性。从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的粤北山区,东西两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展,因此并非所有区域内所特有的地理特征,淡水资源稀缺等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甚至阻碍区内其他要素资源在国际的自由流动。其结果造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带动资源区域性。近年来在广东出现的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较低的工资条件下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劳动资源缺乏。近几年来珠江三角地区已经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性。
广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1、明确区域性发展的目标。
2、明确统筹等发展的内容。
3、选择区域发展的途径。
第四篇: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一)答案
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
(一)答案
一、填空
1.中国的城镇化
2.《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
3.城镇的密度、布局和形态
4.实施城乡规划管理
5.县域城镇化梯度水平
6.7.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
8.9.即各级交通网络
10.工业化、城镇化
二、判断题
1.×2.√3缺4.缺5√
三、单选题
ABABCCBADD
四、简答题
1.缺
2.答:(1)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前提
①强化能源的行政管理水平
②强化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③强化能源相关的立法和实施
④强化安全生产
(2)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优质化的能源战略
①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②坚持优质化能源战略,减少对环境
(4)全方位的节能降耗
(5)科学的能源监管和预警机制
3.答:(1)合理规划城镇的扩张
(2)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
(3)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
(4)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
五、论述题
缺
第五篇:肇庆市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试题(四)参考答案
肇庆市2014年 专业技术人员续教育公需课试题(四)参考答案一,名字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
指在把握区域发展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中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为了推进长期、稳定并具有较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根本政策、基本方针、指导原则和行动部署做出长期的、总体的和全局的谋划和决策。
3.增长极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 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 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4.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粤东西北 12个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___70%___,人口占全省____50%____,人均GDP 仍低于__全国平均水平______。
2.振兴粤东西北,要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要守住___社会稳定_____和_____生态保护_____这两条底线。
3.粤东西北地区不能再走珠三角老路,要实现____跨越发展____,_____转型发展_____,______绿色发展_____。
4.加快粤东西北发展要靠三大抓手:(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速交通
运输体系,显著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2)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以园区为载体 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3)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5.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___城镇化___良性互动、_____城镇化____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保证“新四化”的同步发展。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省域城镇化发展规划是以省域为对象,以城镇化发展与城镇化__A___实践相结合的规划。
A.空间规划B.区域转型C.战略规划D.经济社会发展
2.以__B___为主的一次性能源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
A.新能源B.矿物燃料C.水资源D.煤气
3.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实行___D__有序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A.紧凑型B.蔓延式C.扩张型D.大中小
4.建立和完善农地使用权的___B____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A.抵押权B.流转机制C.保护制度 D.改革创新
5.____C__的供需预测是国家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城镇化战略胜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A.能源B.生态环境 C.水资源 D.资源
6.__C__会降低投资环境竞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镇化。
A.人口众多 B.工业化过快 C.生态环境恶化 D.蔓延式城市化
7.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___B_____.A.二氧化碳B.颗粒物(PM)C.二氧化硫D.酸雨
8.建立高效安全的___C____是实施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之一。
A.城市交通体系 B.城市建筑 C.农业D.社会化服务
9.优化__D___,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A.能源B.生态环境C.社会结构 D.产业结构
10.____C__是我国过度城镇化模式发展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A.人口问题B.老龄化问题C.社会结构D.“城中村”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县域城镇化领先于县域工业化。(×)
2.县域专业市场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3.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过过工业化程序继续深化的进程。(?)
4.城镇化需要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规划,这主要体现为规划的当前性和实用性。(×)
5.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转变的一个表现就是由注重经济开发转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发展。(?)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待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 调可待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 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我国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现状?
答案:1,有些地区和县市,县域工业化不是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而是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大而全、小而全”,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小城 镇规模布偶经济,造成农业工业分散化。2.有些县市不顾实际,大上“工业园区”或者”工业开发区“,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拉郎配”,“归大堆”,不是产业集 群,而是把企业简单地放在一个区域;企业聚集度差,产业集群没有发挥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作用,不能成为大规模就业的“吸取器”,新型工业化及机构升 级的重要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3.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和布局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建制镇不少,但不少地方有”城“无市,城镇 范围小,对人口、资金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聚集效应差;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差,配套功能不全,城镇的中心辐射和带动力小,地方特色不强;有些地方盲目搬 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土地、水资源利用率不搞造成浪费。4.从全国范围来看,尤其是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乱铺摊子,造成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的浪费、污染,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加大了新型工业化的资源与环境成本。
六、论述题
户籍制度改革中,通过村改居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能否完成城镇化?为什么?分析我国县域如何实施新型城镇化策略?
答:不能,因为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由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均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权利。
户籍制度的改革思路是解放户籍制度本身,还原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和人口管理功能,把户籍制度从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工资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和其他社会 福利制度的纠缠中解放出来。其做法是:首先,让户籍制度与各种社会福利脱钩,淡化城市偏向和户籍意识,尽量减少改革进程中的利益摩擦和冲突;
其次,在户籍 与社会福利尽可能脱钩的情况下,废除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的划分,建立以登记为目的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最后,把户籍改革同劳动就业、土地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城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倾向性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放宽农业转移人口的设定条件,采取大中小城 市梯度推进的措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身份转变。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改革具体建议如下:
(一)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和障碍
(二)以人为本,执行“户口迁移制度”
(三)优化人口管理,实行“人口登记制度”
(四)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放宽设定条件实施大中小城市梯度推进措施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举措,必须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恢复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不合理附加,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条件的设定,解除户籍制度壁垒,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