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答题(推荐)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就你们给出的答案看,你们回答的是“科学内涵”而不是科学体系)
答:(1)毛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实事求是。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党的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工作方法,等的理论。毛思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它三个基本方面:
(2)邓论: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论的哲学思想。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等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没有这种说法,否则“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第四大理论成果了!应该表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思、邓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它的概括。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等理论。“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4)科学发展观: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
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们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5.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
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答:(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理解了这一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统一战线。党的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和支持。则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党的建设目的事为了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 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7.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8.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9.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
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10.如何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答: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1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二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都起着支配作用.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
会走向资本主义。
1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4.怎样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还应该把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二者加以区别和联系)(1)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看,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2)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才能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发展.(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保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5.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具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第一,改革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节末枝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因此,需要通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坐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7.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特征的政党制度;确立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族政治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中心任务。
19.试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20.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近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展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意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
述!)
23.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4.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材P48)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P52-53)
25.如何理解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P151
答: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08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
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7.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经济发展“快”是指速度快,“好”是指质量,及要注重效益,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针对我国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够“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体制存在明显障碍等。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其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主观题给出的答案总的来看是“参考”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会给分的。我看这么说是可以的。)
28.试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矛盾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一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29.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
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重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
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
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5、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30.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就是坚持各国的事物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的作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就你们给出的答案看,你们回答的是“科学内涵”而不是科学体系)
答:(1)毛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核心--实事求是。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党的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工作方法,等的理论。毛思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它三个基本方面:(2)邓论: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论的哲学思想。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等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没有这种说法,否则“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第四大理论成果了!应该表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思、邓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它的概括。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依法治国;等理论。“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4)科学发展观: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们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5.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答:(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理解了这一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统一战线。党的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和支持。则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党的建设目的事为了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 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7.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8.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9.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10.如何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答: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1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二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都起着支配作用.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1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4.怎样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还应该把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二者加以区别和联系)(1)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看,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2)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才能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发展.(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5.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具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第一,改革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节末枝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因此,需要通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坐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7.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特征的政党制度;确立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族政治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中心任务。
19.试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20.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重要意义。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近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展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意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意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23.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4.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材P48)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P52-53)
25.如何理解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P151 答: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08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7.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答:经济发展“快”是指速度快,“好”是指质量,及要注重效益,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针对我国过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够“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在实现科学发展方面的体制存在明显障碍等。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其六个方面的新要求。
(主观题给出的答案总的来看是“参考”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会给分的。我看这么说是可以的。)
28.试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矛盾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一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29.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重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5、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30.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1.)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就是坚持各国的事物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的作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篇:2012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如何理解新 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救赎,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
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 实意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 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毛概复习题
简答题: 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
第一,第二,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内涵。
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六条原则构成有机整体。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白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实现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述题: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答:(1)革命领导权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新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4)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法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试述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做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知道思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着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新型工业化强调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每题5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4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分)、2、为什么我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2.5分)。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2.5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2分)。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1分)。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分)。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分)。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1.5分)。第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1.5分)。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1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1分)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有哪些?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分)第二,全面深化改革(1分)第三,全面依法治国(1.5分)第四,全面从严治党(1.5分)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5分)。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5分)。
8、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分)。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1.5分)。第三,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1.5分)。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1分),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4分)
10、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1分)。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2分)。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2分)。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分)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分),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分)。第二、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1.5分)。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5分)。
1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1.5分),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5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1分)
14、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分)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5分)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5分)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1.5分)。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1.5分)。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分)。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分),坚持改革开放(1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分)。
19、什么是我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党的最高纲领(2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党的最低纲领(2分),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分)
20、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1分),发展生产力(1分),消灭剥削(1分),消除两极分化(1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分)。
2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5分)。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5分)。
2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5分)。第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5分)。
23、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分)。第二,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1.5分)。第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1.5分)。
24、“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5分);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5分)。
25、中国梦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2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分)。
26、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分)。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分)。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分)。
27、我国改革的性质
(1)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5分)(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分)
28、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2分)。
29、为什么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一,对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1.5分)第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1.5分)第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1分)第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分)30、如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1.5分);(2)以开放促发展(1.5分);(3)借鉴其他文明,推动中国文明(1分);(4)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1分)。
31、什么是“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经济建设(1分)、政治建设(1分)、文化建设(1分)、社会建设(1分)、生态文明建设(1分)
3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论点有哪些?(1)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2分);(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5分);
(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1.5分)。
33、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标准
第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5分)第二,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综合国力(1.5分)第三,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分)
34、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3分)、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分)。
3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5分);(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5分)。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分)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1.5分)
第三,劳动还存在差别,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1.5分)
37、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1分)。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1分)第二,人民代表大会政治是我国的政体(1分)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1分)第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党解决民主问题的基本政策(1分)
38、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分);(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2分);(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分)。
3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2分)、互相监督(1分)、肝胆相照(1分)、荣辱与共(1分)
40、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原则(3分):(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1、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1)完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分);(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分);(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1分);(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分);(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分)。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1.5分)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5分)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1分)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分)
4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分);(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5分);(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1.5分)
44、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2分)、顺应自然(1.5分)、保护自然(1.5分)
45、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分);(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1分);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分);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1分)
46、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1.5分)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1.5分)
4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第一、一个中国。(核心和基础)(1分)
第二、两制并存(1分)。
第三、高度自治(1分)。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分)。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1分)。
4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分)。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1.5分)。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5分)。
49、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
第一,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5分);
第二,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1.5分);
第三,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1分); 第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分)。
5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5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1.5分)。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1.5分)。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1分)。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分)。
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2分)第二、实现共同富裕(1.5分)
第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1.5分)
5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5分)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