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毛概(小抄)[推荐]
第一二章毛邓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 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 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 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发展的性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 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 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 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
四、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 段。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 立以后,发展阶段。
五、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 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1.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A.经济上: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C.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双重性。马克思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阶段:在国内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国外,是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A经济条件:①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②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土地③工商业方面,私人经济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B政治上:①政权的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行人民民主专政②巩固了新生的民主政权
3.为什么首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小农经济束缚农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②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与富农与小农的联系,促进社会主义改造③在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④关系到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4.如何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经历的三个阶段?
①和平赎买②从低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过度③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个阶段: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私、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a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b随着国际形势和时代的变化发展,我国还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综合国力竞争和不利压力;c 其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初级阶段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化的市场化,社会的现代化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性质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①从改革的目的看,改革体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②从改革的对象和方式看,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是新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③从改革的深度和结果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2.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答: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
7、关 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全行业公私合私。实事求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大的 物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1.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放军的创 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缔造和社 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解放和人 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中的确犯 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供给远远大于它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泽东思想 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
七、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义初 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家完全统一、党的 建设等。
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
八、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对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先民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中华民族 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化的二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2.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思想。
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 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发展观 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结。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重要借 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 调 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3.共同富裕就是不承认劳动者收入差别的同等富裕:错,改革开放初期,邓小是同马可是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即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一,劳动者的天赋和家庭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必然产生收入差距;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导方针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输入差距;三,九、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也会产生收入 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差距;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义是这个 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会引起收入上的差距;所以,如果不谈思想 即 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的物质基础,相反的只能回前者为后者的形成 和发展奠定里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当然,如果不然共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上的进一步丰富和 发展。他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的目标。
中,不断开拓者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
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
1、“文化大革命”后,答:A发展才是硬道理B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 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 一关 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2、在重新确立实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 推进改 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十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
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
十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意思必须完整的统一起来加以理解。
第二篇:毛概小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全面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0、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五、论述题
3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请根据江泽民这段科学论述,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占绝对优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宝库。
(3)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到1957年超额完成了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的高速度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以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加强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斗争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材料三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21世纪中叶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
2.根据材料分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答案要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讲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还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3)社会主义本质强调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4)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从变化的角度的理解。)
2.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第三篇:大学毛概复习重点、小抄
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⑬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⑭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⑮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⑯党的建设理论。
2.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⑪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⑫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⑬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⑪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⑫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⑬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搭理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
7.三步走战略的内容:⑪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⑫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⑬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哪些更高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坏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9.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⑪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⑫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⑬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10.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⑪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⑫把改革的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⑬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是什么?“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3.依法治国的意义?⑪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⑫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⑬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⑭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4.“一国两制”的内容?①一个中国;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尽量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⑥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⑦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⑧坚决反对任何“台独独立”的言行;⑨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⑩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7.怎样加快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①优化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基本生活;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8.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9、新农村建设的5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和谐社会内容: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篇:毛概正序 小抄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
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
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
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
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
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结合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并结合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
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就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果,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也体现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结合中国实际,适当阐明实事求是的必
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3.有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理论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所以,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基地,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进而取得最后胜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第一,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这是主观原因和条件。(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4.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种制度和法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建国后的实践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5.如何理解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涵?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局面。6.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交织,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异常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8.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布置是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有哪些?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布署: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老路、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形成改革合力。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共同奋斗。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
11.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
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碳发展。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
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空
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水净的美好家园。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最重要的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还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五篇:毛概小抄必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
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
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③是适应时代主题的需要。列。为什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②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③是党实现其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发展。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
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
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时候革命领导大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积极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一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
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
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
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经
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种经济: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
手工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社会主义经济、个体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党在过渡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
化三改”:社会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
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
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是发
展高级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用
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二,采
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
会主义劳动者。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
终达到的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
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
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
本道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
求;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求,就是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额积极性、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性、创造性,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失成败标准。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①保持改革、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力的其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中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改革是动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①近代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从半殖民地本封建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吃;特点是宽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而不经过资本领域。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原因:①转变对外贸路;②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②坚持“引义初级阶段;③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切实维展。护国家安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国家”。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毛泽东思想,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④“自力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第二次更生,艰苦创业”。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即使;改革开放是强国以及科学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注:马克思主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党十七大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建设中国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①是同马克思列宁主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义、毛泽东思想、等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面向未来的,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②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体现。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大战略思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领。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真理和发展真理 面新的更高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内容。一切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个社会公平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为什么坚持走自己的路?①在思想方法法上体长方式、消费模式。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在基本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③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统一。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 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 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