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时间:2019-05-13 03: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一篇: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扭住发展 不要扭曲发展

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近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需要加快发展,但必须是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是结构优先、民生改善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人民不答应、政策行不通、法律不允许,也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要深刻理解好字优先的发展导向,切实增强贯彻宏观调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我们应有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态度,也是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近我到一些市县调研,所到之处,热气腾腾,干部群众企盼发展的劲头令人鼓舞。巢湖市关停一批小水泥,整合上马了几个大水泥,用先进的产能替代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从根本上推进节能减排,值得赞赏。但各地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结构层次不高,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过度依赖资源性产业格局尚未改变,这依然是安徽的省情。有的地方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招商,盲目发展,把那种低水平、低层次的项目当作机遇,“捡到篮里就是菜”,这种不计后果的发展必须改变。

安徽需要加快发展,但必须是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是结构优先、民生改善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扭住发展而不是扭曲发展。实现好字优先,好字当头,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扭住了发展。反之,如果扭曲了发展,发展既好不了更快不了。而扭住的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用可持续的态度对待发展,那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人民不答应、政策行不通、法律不允许,也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多年的追求,要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政策的刚性约束,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像巢湖市那样统筹推进“压小”“上大”,汰劣、重优,特别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需要招商,但不能闭着眼睛瞎招,不能把别人都不要的污染项目当宝贝,更不能给污染项目撑上政策的保护伞。政府的好政策只能保护新兴产业和先进产能项目,招商引资必须由重引资向引资与选资并重转变,真正促进安徽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记者 刘杰整理)

第二篇: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时间:2009-6-21 20:08:30 来源:qlwh

2008年1月13日上午9点,山东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

姜大明指出,这次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员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的意见和建国书记讲话精神,姜大明着重就贯彻落实问题强调如下几点:

一、切实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姜大明指出,随着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不断深入,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全国兴起。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并多次就加强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日益深化,措施不断加强,全省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提升,齐鲁文化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四是思想观念存在差距。新的形势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进程中,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意义十分重大。

二、努力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一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上狠抓落实;二是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上狠抓落实;三是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在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上狠抓落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是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财富。要继承发扬齐鲁优良文化传统,充分认识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加强齐鲁文化和传统思想研究,宣传齐鲁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广泛开展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齐鲁文化,喜爱齐鲁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要推进

文化创新,在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上狠抓落实。五是发展文化产业,在增强山东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上狠抓落实。在我省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国家确定的重大文化工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具有重大意义。要以此为重要抓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实施,努力把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成为东方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加强领导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发展需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和省里制定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三要为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实施“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加强“泰山学者”人文社科岗位建设,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发挥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齐鲁艺术创作奖等各类文化奖项的激励作用,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领域;四要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第三篇:王三运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三 运

(2012年2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十分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金融工作,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来说,地位更加重要、作用尤为特殊。甘肃要推进转型跨越,金融是强力支撑;我们要实现富民兴陇,金融是强大后盾。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务实有效的举措,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推进金融工作更好地服务我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宏伟大业。

刚才,伟平同志传达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做好全省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金融改革与发展,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金融对我省发展的贡献突出,必须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去年以来,在全省金融系统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金融工作延续了“十一五”以来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存贷增长趋快、投放结构趋优、融资渠道趋宽、风险防控趋强的可喜变化。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领域的突破,得力于金融的有力支持。去年全省金融机构投向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等五大行业贷款总额3013.86亿元,占全省人民币贷款总量的56.69%,对推动全省基础设施改善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生事业的进步,得力于金融的积极参与。去年我省建成了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项目,金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金融机构提供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生源地贷款等就达到161亿元以上。特别是在5•12地震灾后重建中,金融部门提供的住房重建贷款就达61.63亿元。经济发展的持续,得力于金融的有效保障。到去年末,金融机构提供各类贷款余额达到5700多亿元,是全省生产总值的1.14倍,其中投入的固定资产类贷款达2200多亿元,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以上。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进步,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浸透着金融部门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金融工作与地方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对此,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金融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金融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爬坡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阶段,做好金融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经济规律看,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金融不但决定着投资规模,也决定着资金流向和流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资源

配置、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金融的规模、活跃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金融发展都体现了超前性和先导性。比如,广东省去年经济总量达到5.3万亿元,贷款余额也达到了5.86万亿元;安徽省201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时,贷款规模就达到了1.17万亿元,两省金融规模扩大与经济总量提升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抓住了金融,就抓住了牵引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特别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地区经济发展将由起飞期进入加速期,经济将保持长期快速稳定增长,对金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要求会越来越高,金融将从深度和广度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11年,我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迈上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高位平台,我们必须把握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目标任务看,金融保障是支撑发展的关键因素。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大量的项目支撑,必须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2%以上,2015年固定资产当年投资额要达到8000亿元,五年累计应达到3万亿元以上,据分析测算,要完成上述目标,五年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贷款余额必须达到4万多亿元【根据历年数据计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基本上占一半左右,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8%,五年贷款余额累计要达到4万亿元】,每年平均增长17%以上,任务非常艰巨。

从现实差距看,金融滞后是形成发展差距的突出短板。我省经济发展与全国乃至西部平均水平的差距,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我省不但金融业资产总量较小、实力较弱,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结构单一,而且银行机构网点多集中在省会和中心城市,县域、“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还非常薄弱。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不够,直接融资规模还比较小【我省目前只有24家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市值1045.5亿元,占GDP的20.8%,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14758.1亿元,占GDP的45.5%】。更为严重的是,我省银行资金存贷比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去年这一状况有所好转,我省资金存贷比为67.79%,全国为70.38%】,说明我省一方面资金十分短缺,另一方面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外流出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这是制约我省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缩小发展差距,首先要把金融搞活,缩小金融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的差距。

总之,加快金融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点、着力点和支撑点。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改革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服务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必须准确把握、抓住用好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这些都将为我省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一,外部环境良好。当前,尽管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新型金融市场、机构和产品不断发展,外部环境对我省加快发展总体有利,将为金融业深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二,政策导向明确。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国家支持我省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央支持藏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业发展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内容,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年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和政策,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金融工作五项基本方针和八项工作部署,明确提出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提出要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对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只要我们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就一定能够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投资空间巨大。“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总投资量达3万亿以上,其中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包括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既有传统资源开发项目,也有新兴战略产业培育项目,涉及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族民生等许多领域,项目类型多样,投资容量很大,特别是随着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我省在资源和区位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项目投资的回报十分可观,必将成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看好的热土、投资的乐土、回报的沃土。

第四,社会资金充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富余资金不断增加。按“十二五”规划纲要设定目标,到2015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至少要达到23100元和5830元,分别要比2011年增长54%和51%,群众储蓄能力和投资意愿会进一步增强,这为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总的看,我省金融业正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充分认清机遇中抢抓机遇,在敏锐把握机遇中用好机遇,在有效结合省情中转化机遇,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甘肃跨越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四、金融保障发展的能力应当着力提升,必须瞄准方向、跟进到位

加快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扭住富民兴陇的着力重点,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努力实现经济金融发展双赢。

第一,要准确把握金融服务的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中心任务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的目标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确保经济增长13%以上。金融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服务方向,充分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切实保障关键领域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努力破解金融发展难题。一要聚焦支持重点部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是我省发展的着力重点,是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和扩大开放的基本支撑。“十二五”期间,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投资将突破一万亿元,需要金融机构贷款5000亿元以上。这将为金融投放提供广阔空间,希望金融机构和单位要在这方面体现应有的作为。二要聚焦支持富民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提高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金融系统要围绕这些重点,进一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融资方式,千方百计缓解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融资难问题【去年底我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780亿元,占贷款总规模的3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56.6亿元,只占全国的0.91%,扶持的空间还很大】。三要聚焦支持“三农”发展。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农村“新三类”机构的有关政策,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

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公共服务取得新突破。

第二,要切实突出金融发展的重点。要突出做大金融总量,力争“十二五”期间银行业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年均新增贷款1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贷款余额达到1.2万亿元,存贷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增上市公司20家左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要突出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协调发展。要切实发挥好银行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继续深入推进“招行引资”工作,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甘肃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步伐。要把非银行金融组织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吸引有影响力的证券、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业务;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上市培育机制,筛选、储备和培育优质上市企业资源,加快我省各类企业尤其是国有骨干企业公开上市进程,进一步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进一步优化保险市场结构,切实增强保险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要善于开创和利用新型融资渠道,健全融资担保机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长期、稳定、深入的业务合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挥好各类城投、交通旅游和能源等现有骨干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破解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要突出优化金融结构,推动国有、股份制、外资、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特别是民间金融,作为发展金融业、活跃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在加强规范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对各类民间借贷活动,要加强调研指导,摸清规律,分析利弊,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精神,科学引导,逐步规范。

第三,要着力破解金融发展的难题。我省目前金融发展的主要难题,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失衡的问题,既有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也有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和企业发展缺少资金与金融企业缺少好的投资项目的问题并存,社会资金需求旺盛与民间投资缺少渠道的情况并存,城市金融机构迅速增长与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停滞的现象并存。破解上述矛盾和难题,最紧迫的是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把项目谋划、编制、包装、论证、报批、实施等各个环节做细做实,更好地吸引金融资金;最需要的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金融与地方发展的契合度;最根本的是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在抓好金融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主体金融机构不断壮大的同时,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元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发展格局。在这方面,金融机构和各地都要勇于探索,允许失误,只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子。

五、金融与地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必须努力营造、精心维护

金融发展关系到企业发展、地方繁荣,金融发展也有赖于企业发展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必须正确处理好银企关系、银地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强化领导服务金融工作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定期研究金融工作,帮助解决金融系统和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熟悉金融工作,吃透金融政策,成为金融的行家里手。要倾听金融界的心声,顺应金融创新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要遏制恶性竞争、建立金融业良性竞争机制,公平、合理、有效配置政府掌控的各类资金、资源和项目,在财政资金、公共资金存放和大项目、优质项目融资等方面兼顾相关金融机构的利益,优先考虑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大的金融企业。要切实减轻金融企业负担,整顿、规范和清理各种名目的收费和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的信用体系,把建设“诚信甘肃”、“诚信企业”作为实现金融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联合执法,惩戒失信行为,打击恶意逃贷,打击非法集资,打击制售假币,打击金融诈骗,切实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为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一方净土。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与金融机构衔接,建立地方、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干部交流制度,全方位推动了解和合作。

第二,企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科学利用金融工具的水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省属企业的同志要多研究金融政策,多了解金融机构的制度规定和运作方式,学会恰当使用各类融资工具特别是各类现代金融工具,提高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能力。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长期互信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把信誉看作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源和生命线,健全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练好内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诚信企业,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第三,各类金融机构要善于找准服务地方与自身发展的节点。要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防范信贷和其它风险。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服务产品,规范、统一金融服务标准和收费,提供优质、低廉的金融服务。要严格规范各类理财业务,增强风险意识,保护好客户权益。各大金融机构为甘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身业务的扩展也深深得益于甘肃的发展,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甘肃唇齿相依,要心系甘肃,优先支持地方发展。特别是要在甘肃当前发展的重点领域、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未来发展的潜力领域、事关百姓的民生领域做文章、找商机、求发展。我相信,只要金融机构与地方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实现促进地方发展和提高金融效益的互利双赢。

同志们,当前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三运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之三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

(2012年2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部署。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伟平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就做好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建华副省长与各市州的负责同志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今年各地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伟平省长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去年11月29日和12月27日,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

1对推进扶贫开发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富农”这一中心任务,这为万亩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对我省来讲,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工作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在我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在甘肃具有特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安民富民的战略产业。我们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希望和支撑在农村。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以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己任,扎扎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民收入大提升、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社会大繁荣。

二、把握着力重点,确保抓实见效到位

“三农”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我省“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

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岗位不充足、增收渠道不够多。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以“三化”兴“三农”,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我省工业化的着力重点在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富民产业,用工业化成果带动农业快速转型,带动农村跨越发展。我省城镇化的着力重点在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城镇,更多地聚集生产要素、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创业就业。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着力重点在于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我省农业资源丰富,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绝大多数产品都属于“原”字号,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要从这一实际出发,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马铃薯、玉米制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瓜果和草食畜6大产业,每一个产业至少培育10户左右的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同时,要加快提升农业合作化、市场化水平,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努力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是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我省农业基础条件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有着基础性作用。要从干旱缺水的省情实际出发,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核心任务,以“六小工程”为重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落实已经确定的梯田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会带来农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在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上下功夫,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要认真总结我省全膜双陇沟播技术、节水灌溉农业、旱作农业的成功经验,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使用良种良法,着力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五是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上实现新突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公共服务涉及的种类越来越多。我们要在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强化服务保障上下工夫,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农村人口布局变化,强化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臵,让农村孩子享受同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扩大新农合成果,解决好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适合农村的各类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保障到位

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做到措施到位、作风务实、效果明显。

要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着眼于为“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重视“三农”,真情关注“三农”,倾力支持“三农”。各级涉农部门要更好地研究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在加快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理念,持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力度,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广大农村、造福广大农民。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布局,培育符合“三农”需求的信用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保障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要创新“三农”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抓载体,特别是要结合即将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强研究谋划,精心设计载体,找准帮扶抓手,扑下身子帮助农业、农村、农民解决好实实在在的问题。要抓政策,坚持把完善政策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强化“三农”政策措施,对有利于农村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和经营行为给予特殊扶持。要抓示范,要有敢闯敢干的精神,敢于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和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引领和带动面上工作,以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努力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安徽省长王三运在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安徽省长王三运在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全省正在掀起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省委专门召开八届六次全会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正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和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切实举措。

民生问题是胡锦涛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书记对我省实施的民生工程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安徽去年开始实施12项民生工程,今年还要再增加6项,扩展为18项民生工程。这个做法很好,要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总书记的指示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总书记的鼓励是我们持续推进民生工程的强大动力。

我省人口较多,灾害频繁,民生问题任何时候疏忽不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民生工程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符合我省实际情况。我的体会是三句话,即“四个不得”、“四个必然”、“四个带着”,就是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民生工程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忽视必然失去人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积累民怨。各级各部门要带着责任抓民生工程,带着感情抓民生工程,带着智慧抓民生工程,带着精神抓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去年,我省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搭建起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框架。一年来,全省累计投入78.4亿元,惠及4000多万城乡居民,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人民群众好评,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积极作为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关于今年十八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工作,志刚同志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财政厅负责同志代表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进行了安排,这是我们对做好民生工程的承诺,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希望各地兑现承诺,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取信于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以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

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的重要讲话中,更是对我们实施民生工程提出了殷切希望。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下,做好事关民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首先,实施民生工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社会的进步、民生的改善,发展就失去意义,就不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跨越发展、加速崛起,这一进程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过程,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实施民生工程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当前,我省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才能从根本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再次,实施民生工程符合执政为民的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做好民生工作是我们的天职。实践证明,抓住了民生,就抓住了施政执政的方向,就抓住了执政为民的关键。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实施民生工程的充分肯定和密切关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四,实施民生工程符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然要求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前我省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群体差异很大,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府有新的更高的期待,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推进社会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

二、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十八项民生工程的任务落实

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一项中心工作。在刚刚闭幕的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金山书记强调,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抓好十八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我们把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省人民做出了郑重承诺。各级、各部门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为统领,突出重点难点,找准关键环节,强化措施,精心操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细化分解实施方案。省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省直相关部门也将制定下发各项配套办法。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不能在省政府规定的十八项政策措施上打任何折扣。特别是扩面提标的3项和今年新增的6项内容,实施方案要细,政策措施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我们要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民生工程项目的数量和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搞层层加码,最重要的是把现有的各项工程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当然也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地方,适当扩大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更多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这次各市考核评比打分都相当接近,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工作确实抓得很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考核办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不能按照谁出了多少钱、谁办了多少项作为标准,我们要分类考核,尽可能准确,把做得好的、最优秀的突出出来,起到导向作用。

二是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预计全省需要投入160多亿元。各地要按照筹资方案的规定要求,及时足额筹集和落实配套资金,不得在资金筹集配套比例上讨价还价,更不能将资金大而化之、搞平均分配。对原有十二项民生工程所需资金,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今年扩面提标的3项和新增的6项工程,也要尽可能列入预算。没有落实的,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在财政增收和超收中优先安排等方式尽快落实,确保省市县三级能够实现整体联动、上下投入、同步增长,发挥民生工程最大效益。省财政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激励奖惩机制,省级在拨付补助资金时,要与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力度、资金拨付到位程度、按时足额发放进度挂钩,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今年民生工程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有12项。各地要结合实际、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科学整合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推广完善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的经验做法,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加强人员信息和资金管理,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特别是对今年增加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三个项目,要抓好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三个重点环节,切实做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要严格审批和公示程序,审查核实补助条件和补助范围,防止虚报冒领,确保专款专用,做到“一线实”客观公正、实在可信,“一卡通”清楚明白、畅通快捷。

四是推进工程类项目建设。对于6项工程类项目,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与现有项目、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努力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要严格执行项目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加快工程进度,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项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落实工程类项目优惠税费政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设施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问题,保证有效使用和持续运行。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村村通公路不能错车等类似问题,要加以重视,积极采取多种办法逐步解决。要面向基层和群众公开项目内容和规划,引导群众参与、支持、监督项目建设,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决不代

表民生工程就这十几项,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还很多,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在抓好民生工程的基础上,要统筹推进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因为去年水灾、年初雪灾造成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保证全省人民的生活不断有新的改善。

三、以更大的力度保证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民生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年全省实施的民生工程扩展为十八项,工作强度更大、操作难度增加,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方式、完善制度,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范化和长效化,把总书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指示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合力。省政府调整充实了民生工程协调小组,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高效运转。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加强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对相关工作一条一条加以梳理,一项一项搞好调度,一件一件加以落实。今天,省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各地也要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细化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兑现奖惩。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经常过问、督促落实,分管负责同志要以足够的精力、更大的力度,具体抓好实施工作。市县人民政府是实施民生工程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下移工作重心,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二要发扬民主,改进工作方式。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推进民生工程、保证民生政策的落实。民生工程内容的确定、政策的制定、工作的实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政策完完整整地交给群众,让群众评价我们政策的可行性、操作性,进而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实施民生工程的政策措施。不能在机关里闭门造车,要开门决策、科学决策,特别是省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多听基层同志的意见,多听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矛盾。要强化舆论宣传,让社会了解、支持和参与民生工程,合理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使我们的政策深入人心,为民生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严格执行公开制度,把基础数据核实,把发放对象搞准,摸清底数、区别对待、动态管理,确保公平公正。要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使人民群众及时方便地享受到惠民政策。同时要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暗访、互查、社会调查等方法,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加强民生工程的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要着眼长效,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实施的民生工程不是应景之作,不是一年两年的阶段性工程,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今后民生工程的安排和实施,必须着眼长效机制的建设,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在体系建设上,要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逐步拓展范围、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完善措施。在制度安排上,要巩固现有基础和平台,结合财力状况和工作实际,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接,特别是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衔接,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在工作运行上,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规范化。在资金保障上,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框架结构,建立民生资金预算的自然增长机制,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特困地区、特困群体倾斜,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广大群众在共享的同时实现更高水平的多享。

关注民生问题,实施民生工程,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抓好落实,抓出成效,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扎实工作,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为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海林)(模版)

    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海林 (2011年月日)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我镇经济工作,认真分析我镇经济工......

    王三运讲话[范文大全]

    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暨岷县“5·10”抢险救灾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三运 同志们: 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在全省创......

    王三运在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在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09-02-05] 来源:省财政厅 作者:王三运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2月3日) 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政府就专门召开民生工程和财政......

    学习王三运在党代会上讲话心得体会(定稿)

    学习王三运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讲话精神的 心得体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高举旗......

    王三运在人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王三运(2013年1月29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非常成功,今天就......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

    同志们: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年前我们召开了区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就今年全区工作做了总体安排。原计划上月初就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市里今年目标确定等原因,一直推迟到今天......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 (2011年9月20日) 安徽是一个水利大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省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

    王三运在安徽省政府全会上的讲话1

    (2008年2月24日)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命了省政府组成人员,标志着本届省政府已经完成组建。今天,我们召开第一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