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学案2

时间:2019-05-13 03:5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逍遥游学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逍遥游学案2》。

第一篇:逍遥游学案2

《逍遥游》学案

(二)北京市平谷区第六中学张青松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课文第二段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三、对话文本

1、解释加点的词语;指出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句式:翻译:)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

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

()()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鴳 ..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句式:翻译:)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辩:句式:翻译:)

2、文意理解(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②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篇: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

编制:沈素红审核:高三语文组 时间:2011年1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一、基础知识巩固

1、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默写

(1)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若夫,以游无穷者,彼且恶

乎待哉!故曰:。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意思。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此小大之辩也()④御六气之辩()

⑤旬有五日后反()⑥其翼若垂天之云()

4、古今异义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

②众人匹之: ..

③腹犹果然: ..

④穷发之北 .

5、一词多义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

③《齐谐》者,志怪者也()④博闻强志()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③圣人无名()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虚词“其”用法: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其广数千里()

⑥彼其于世()

⑦奚以知其然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二、拓展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2.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三、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孟子谓齐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

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②已之:已,停止。“已之”是使动用法句式,使他停职,也就是把他撤职。

翻译:

四.延伸阅读: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比较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

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

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

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难怪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的快慰之事都让作者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的感叹:“童子

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作者用简约的笔墨描写出集会时的情

景: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

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

中漂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

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异:两种境界,各臻其善。

《滕王阁序》用墨如泼,写出人间万千气象。

王勃笔下,景物的境界是阔大的。登高望远,“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

瞩”。作者不但写眼前景,而且通过想像,将整个洪都大地都收拢于自己的视野

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作者笔下的色彩是浓艳的,山是“层

峦耸翠”,阁是“流丹溢彩”,抬望眼,落霞绚烂,碧水澄澈,铺锦列绣,文采斐

然。

《兰亭集序》笔调清新,有世外桃源之风。

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的山水,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他写到山岭树木,写

到流水天气。每种景物只用一字修饰,山是“崇”,岭是“峻”,林“茂”而竹“修”,流“清”而湍“激”,真是做到了“字不得减”。虽是简笔,却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兰亭旁,该是群山环抱,曲水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仿佛世外桃

源。

比较视点二:悲时运,感人生

同:乐极而悲甚。

王勃由宇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毕至的群贤想到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于是,文章也由热情洋溢转为扼腕浩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并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自伤身世。

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异:同途而殊归。

王勃在文中把悲势蓄得很足,但是,他毕竟从悲中走将出来了。他认为贾谊被贬,非无圣主;梁鸿被逐,非乏明时。那么可以推想,王勃对自己的不得重用,是有一种“端坐耻圣明”的感慨,是想奋发有为的。于是,又乐观旷达地唱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让我们从原先的压抑当中感受到了振奋。

王羲之悲的是人生苦短,在文章中,他始终没有走出悲的境地。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起“岂不痛哉”开始,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而发出的“悲夫”结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之中。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知人论世,让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虽然对于《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否认王勃写作此文时还是年轻气盛。因此,他在文中抒发的悲情,未必真的是他自己的悲愁,他真的到了“老当益壮”之年吗?非也。所以,在写过悲情以后很自然地转入写豪语。另外,王勃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势昌盛,在那个泱泱大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还是很有信心有所作为的,这可能是王勃最终走出情感低谷的时代根源。

而王羲之写作本文时,已经历了宦海的沉浮,看透了皇帝和大臣们不顾亡国之危而苟且偷生的本质。因感到报国无门,便愤然回到家乡会稽任职,不久,又辞官退隐。可以说,他是参透了世事的。因此,他的这种悲叹也可能是对世事的失望。再者,作者身处东晋那个乱世,苟活于乱世的人,多有种世纪末的悲哀。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是个人的身世之感,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感叹。

第三篇:逍遥游学案

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

一、走近作者 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1、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

二、《逍遥游》题解 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逍遥游》学案

《鼓盆而歌》

2、据说有一次庄子路过一个山冈,看见有一个妇人在一座新坟前面坐着,手中拿着一把扇子正在朝坟墓扇风。庄子很好奇,就问这个妇人:“你怎么在这里为一座坟墓扇风呢?”这个妇人回答说:“只因我丈夫死了,他死之前叮嘱我,要改嫁可以,但必须等他的坟墓的土干了,才能改嫁。我答应他临死的要求,现在我想改嫁,可是坟墓未干。因此我为坟墓扇风,让它快点干。”庄子听后,说:“我来帮你把它吹干。”说后朝坟墓吹了一口气,坟墓的土果然就干了。这个妇人很感激庄子,就把手里的扇子送给了庄子,然后很高兴地走了。3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神龟》

4、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涸辙之鲋》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濠梁观鱼》

6、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庄周梦蝶》

7、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三、阅读课文

1、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 水雾尘埃: 大舟无力: 杯水胶地: 蜩鸠嘲鹏: 远行所待:

2、归纳第二段段意

3、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4、阅读第四段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如何做到“逍遥游”?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摈弃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第四篇:逍遥游学案答案

逍遥游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正音。

鲲(kūn)抟(tuán)蜩(tiáo)决(xuè)起而飞莫之夭阏(è).....

抢(qiǎng)榆枋(fāng)坳(ào)宿(sù)舂(chōng)粮.....

【导思二】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溟)三餐而反(反返)

2、一词多义:

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②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④《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②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③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置:①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②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穷: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②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正音

小知(zhì)蓬蒿(hāo)蟪蛄(gū)斥鴳(yàn)晦朔(shuò)蜩与学鸠(jiū)......

【导思二】

1、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菌类、蟪蛄寿命短,冥灵的树和大椿的树寿命长;又用彭祖的寿命举例说明人寿命的短暂。还用能飞九万里高空的大鹏与斥鴳做了对比。

2、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鲲、鹏、大舟是大,而杯水,芥草、蜩、学鸠是小

1、通假字:小知不及大知(智)小大之辩也(辨)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2、古今异义(略)

3、一词多义

适:①适莽苍者(往)②适还家门(旧称女子出嫁)

③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④适得府君书(刚才)

第三课时

泠然(líng)未数数(shuò)然也恶(wū)乎待哉....

【导思一】

结合注释疏通第三自然段文意并写出其主要内容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导思二】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这一段写了“效、比、合、征”四种人还有宋荣子和列子,他们可以分为两类,“效、比、合、征”这四种人属于见识短浅的一类,宋荣子和列子属于能够认清自我身心不受束缚的一类。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效、比、合、征”这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都被世俗一隅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斥鴳、蜩、学鸠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宋荣子能够所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但这二位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斥鴳、蜩、学鸠飞得高一样,然则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是“有所待”,因此他们也算不得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合作探究】

1、借用寓言说理;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1、通假字:而征一国者(能)而御六气之辩(变)..

2、一词多义

绝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直上穿过)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气息中止;晕死)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ēnghóng)如钟鼓不绝。(断,停止)

⑤佛印绝类弥勒。(特别,极)

第五篇:逍遥游导学案.doc

逍遥游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

“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二.解决字词。2.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一.庄子及其作品介绍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

正音

鲲(kūn)抟(tuán)坳(ào)蜩(tiáo)决(xuâ)起而飞

抢(qiāng)小知(zhì)斥鴳(yàn)数数(shuî)然泠(líng)然 积累词语 重点词语

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

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

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

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通假字

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 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 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

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 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 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

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1.2.日而后反1.2.固定句式

1.其„„邪?其„„邪?(选择句)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三.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四.分析、理解第二段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的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五.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 “犹有所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六.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七.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

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鴳,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7.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A.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模拟试题】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â)蜩鸠(tiáo)决起(juã)榆枋(fāng)C.舂粮(chōng)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g)数数然(shuï)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齐谐》者,志怪者也。适莽苍者,三餐而反。B.此小大之辩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旬有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D.御六气之辩。而征一国。

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野马也,尘埃也。4.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奚以不知其然也。5.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

二.阅读部分(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7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解释加粗的词。(2分)①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③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

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9.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3分)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10.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1.(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2分)(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3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①。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②。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援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④得之。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能免,时人以为地势然也。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

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欣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

注:①清华:位高而重要的官职。②鉴:见识。③戢:深藏在心里。④物望:才干声望。

1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许其风鉴许:答应,承认B.当时少匹匹:相配C.今日仰过过:经过D.报书云„„报:回信1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C.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多言可畏,譬之防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4.对下列各句的句意关系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②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③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

④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下列六句话,都是袁聿修的言行,共编为四组,其中说明他“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以名家子历任清华。②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③未受升酒之馈。④仍命考校官人得失。⑤聿修退紬不受。⑥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⑤⑥16.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袁聿修从小性情温和,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是最有法度的人。因其出身名门,一直做着高官,当时人们很看重他,认为他很有风采和识见。

B.赵彦深被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仍去探问他。彦深后来任了要职,对聿修感念甚深,聿修虽有才干,但他作高官也离不开彦深的援引。

C.冯子琮掌管官员选任的事务,来给他子女论婚的人很多,聿修嘲讽他:“冯公经营婚事,日不暇给。”后来聿修掌管选任官员,也和冯子琮一样,但作者认为这是所处地位造成的。并非聿修不廉谨。

D.聿修在吏部任要职,也巴结讨好有权势的人,因为他害怕祸不旋踵,作者认为聿修变坏,不是聿修本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当时政治混乱,道德沦丧的社会原因。

三.语言运用(12分)

17.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连贯通畅。(2分)

哲学和社会科学对于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科技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它还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充满活力的运行体制。

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有关新版发票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防伪措施的文字进行压缩,不超过80个字。(4分)

新版发票自今年8月1日由北京市地税局正式启用以来,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张发票中都包含了多项科技成果。

据北京市地税局同志介绍说,新版发票采用的数字喷码丝网工位印刷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之一,有效提高了字迹的分辨率。如将新版发票放在5倍放大镜下,可以发现票面字迹呈点状分布,而普通技术印刷的字迹油墨结成一团。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造假的难度和成本。在每张发票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发票号”和“密码”两项,发票号为一个18位的数字,而密码区是被覆盖的,只有刮开以后才能见到。据介绍,密码是在印制发票时随机生成的,与发票号保持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每张发票由哪个商家买走在税务局的数据库里都留有记录。消费者要想知道一张发票的真伪,打地税局的查询电话或登录相关网站一查便知。

19.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素材积累(40分)

1.有一个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而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修养。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2.香港启德机场位于市中心,飞机掠过闹市的时候,乘客能清楚地看见住家阳台上晒的衣服。就是这么一个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数十年直至关闭都没有出现过大灾难。深究其原因,有人说正因为危险,所以全世界的飞行员都小心翼翼,不容许自己出一点差错,启德机场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机场之一。

这正是“压力效应”。推而广之,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点压力,让它唤醒我们的斗志和韧性?

【试题答案】

一.1.解析:A.抟扶摇tuán;B.决起xuâ;C.朝菌zhāo。答案:D

2.解析:B。“辩”通“辨”,分辨;A.“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有”通“又”;“知”通“智”,智慧;D.“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答案:B

3.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答案:D

4.解析:B.副词,表反问语气。答案:B

5.解析:A.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答案:B

6.解析:D。“不及”应为“不了解”。答案:D7.B

二.(一)

8.①显才能;②使„„到来;③界限;④拼命追求9.A10.D

(二)11.解析: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疾”“轻”等。答案:(1)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2)答案示例:言“忽过”,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

(三)12.A。解析:许:赞许,称赞。答案:A

13.解析:A.前“以”:介词,因为。后“以”:介词,把。B.前“与”:连词,和。后“与”:动词,给。C.所:与动词组成名词结构。所„„的(道理)。D.前“之”:代词,它,代防人言这件事,后边省略了“以”字。后“之”:结构助词,不译。答案:C

14.解析:①因果;②转折;③因果;④转折。答案:B

15.解析:①是表明他地位高。②嘲笑冯子琮,并不能说明他廉谨。④是说他任的官职。③⑤⑥分别从行动和语言上说明他廉谨。答案:D

16.解析:“巴结讨好有权势的人”“变坏”文中无根据。文章说的是聿修在那个环境中受请谒的烦劳,并非本人跟着变坏。答案:D

三.17.“科学的方法论”“形成”

18.采用数字喷码丝网工位印刷技术,每张发票上都有“发票号”和“密码”,且一一对应,并可通过地税局的查询电话或登录相关网站查明真伪。

19.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下载逍遥游学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逍遥游学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逍遥游学案(最终版)

    逍遥游学案 曲良豪 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一】一、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二、学习......

    逍遥游学案3

    《逍遥游》学案(三)北京市平谷区第六中学张青松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第三段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积累“之”、“其......

    逍遥游(复习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默写名句。 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庄子思想博大精......

    《逍遥游》导学案(学生版)五篇范文

    《逍遥游》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 2、 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学习重难点:1......

    逍遥游★

    庄子轶事 •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

    逍遥游浅析

    沉重之肉体与逍遥之精神的矛盾 --------浅析《逍遥游》 庄子是一位奇人,《庄子》是一部奇书。其人其书充满了传奇色彩,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先秦诸子作品中,《庄子》说理......

    逍遥游

    《逍遥游》读后感 旅游***孙瑾 庄子的《逍遥游》作为不朽名篇,文采斐然,想象绮丽,构造诸多神仙事物以警醒世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