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逍遥游(复习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适)、虚词(而、之)、句式(宾语前置),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默写名句。
3、学会把文中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
一、名句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写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全国卷)
第1页(共4页)10.《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015全国Ⅱ卷)1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山东卷)1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全国Ⅱ卷)
二、解释画横线的词。
(1)怒而飞()(12)彼且奚适也((2)是鸟也()(13)乃今将图南((3)志怪者也()(14)置杯焉则胶((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5)绝云气((5)去以六月息者也()(16)穷发之北((6)而后乃今培风()(17)知效一官((7)莫之夭阏者()(18)行比一乡((8)适莽苍者,三餐而反()(19)而征一国((9)恶乎待哉()(20)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0)众人匹之()(21)犹有所待者((1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只写出古义)①小年不及大年()④众人匹之(②野马也,尘埃也()⑤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③腹犹果然()⑥虽然,犹有未树也(【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
一、重点实词:适
1、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少无适俗韵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6、向晚意不适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 适足取辱耳
8、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第2页(共4页))))))))))))))
二、重点虚词
而:①化而为鸟
而后乃今将图南
而控于地而已矣
②怒而飞
夫列子御风而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水浅而舟大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⑤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②穷发之北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鲲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而莫之夭阏者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链接高考:(一)重点实词:
1、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2011年北京).课文对应点:三餐而反 .
2、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2011年山东).课文对应点:未有知其修也 .
3、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
适:恰逢(2012年福建).而天适雨雪
适:恰逢(2014年湖南).课文对应点:适百里者 .
4、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2012年湖北).课文对应点:绝云气 .
5、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2014年重庆卷).课文对应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6、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2014年江西).课本对应点:《齐谐》者,志怪者也。.(二)重点虚词
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011年天津).
2、是恶得不贫
恶:怎么(2011年上海).课本对应点:彼且恶乎待哉!.
3、我腾跃而上(2012年山东).
4、祸且及身矣
且:将要(2013年安徽).
第3页(共4页)课本对应点:彼且奚适也? .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2014年浙江).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014年江西).
7、其翼若垂天之云(2014年四川).
8、置杯焉则胶(2015年山东).
9、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015年安徽).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015年天津).
11、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虽然:虽然这样(2016年山东)..课本对应点:虽然,犹有未树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指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并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第4页(共4页)《逍遥游》复习导学案答案
【知识梳理】(自主完成案)
一、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1.水积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二、(1)奋起的样子(2)这(3)记载
(4)全,指责、批评(5)离开、凭借(6)才、乘(7)阻止、遏制
(8)到通“返”,返回(9)什么(10)比
(11)介词,凭借、因为(12)哪里
(13)图谋、打算(14)粘住,搁浅(15)超越(16)不毛之地
(17)通“智”,才智、智慧(18)合、顺应(19)使……信任(20)努力,勉励(21)依赖
三、①古指寿命短的、寿命长的。②指游气
③充实、吃饱的样子
第1页(共4页)④一般人 ⑤一种旋风 ⑥虽然这样。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
一、适(1)到…去(2)女子出嫁(3)顺从,适合(4)适应,顺应(5)刚刚,刚才(6)舒适
(7)恰好、恰恰(8)享有
(9)同“谪”,调发
二、而①连词,表承接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⑤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之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 ③代词,代“鹏” ④指示代词,指代“此”“这” ⑤动词,“到”“往” ⑥代词,宋荣子 链接高考 重点实词
1、通“返”,返回
2、长
3、到
4、超越、穿越
5、到
6、记载
(二)重点虚词
1、也:表句中停顿
2、恶:什么
3、而:连词,表修饰
4、且:将要
5、以:凭借,因为
6、者:用于主语后停顿
第2页(共4页)
7、之:结构助词,的
8、则:连词,表示承接,就
9、则:或者
10、于:介词,在
11、虽然:虽然这样
三、(1)判断句(2)——(7)宾语前置(8)状语后置
高考作文写作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要接触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他们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清泉对于他们,我们可从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还要分析其生平行为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另外,还要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最著名的言论(名言、诗句等),并弄清其包蕴的思想价值运用时,要有意识地把话题同与之适应的名人行为经历结合起来,通过历史文化名人多向度的丰富人生,揭示其精神价值与生活意义以举庄子为例,加以说明课文中的“庄子”(1)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2)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出自《逍遥游》
(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人可以像鹏一样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在与自由)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运用角度】
角度一:从“自由”“孤独”角度谈人生“境界” 角度二:从“淡泊”角度谈生活态度 角度三:从“精神归宿”“品质”“节操”“尊严”等化用材料;角度四:阐述与“魅力”“智慧”“个性”“真人”等相关的话题 角度五:可以谈“坚守”“选择”等议点 【运用方法与示例】
1、“暗引法”示例: 有明镜,活得超然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能冯虚御风,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尧,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镜,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气爽(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明镜》节选)温馨提示:课内素材的运用,可用摘引法摘引,可明引,也可暗引最好是根据所
第3页(共4页)写内容,将所引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冯虚御风”“圣人”“神人”,都是庄子著作中的词句,可经作者组合,就成了极富内涵与文采的美段
2、“评析法”示例: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温馨提示:评析法,要注意评析的核心,应同所写的文章精神一致,比如这一段话,评析的重心就是庄子的放弃富贵,守住高洁
3、“引申法”示例: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温馨提示:运用引申法,要注意由课内的人物材料得出引申点,引申点其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第4页(共4页)
第二篇: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复习学案
编制:沈素红审核:高三语文组 时间:2011年1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一、基础知识巩固
1、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默写
(1)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若夫,以游无穷者,彼且恶
乎待哉!故曰:。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意思。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此小大之辩也()④御六气之辩()
⑤旬有五日后反()⑥其翼若垂天之云()
4、古今异义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
②众人匹之: ..
③腹犹果然: ..
④穷发之北 .
5、一词多义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
③《齐谐》者,志怪者也()④博闻强志()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③圣人无名()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虚词“其”用法: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其广数千里()
⑥彼其于世()
⑦奚以知其然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二、拓展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
D.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
2.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三、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
孟子谓齐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
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②已之:已,停止。“已之”是使动用法句式,使他停职,也就是把他撤职。
翻译:
四.延伸阅读: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比较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
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
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
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难怪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的快慰之事都让作者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的感叹:“童子
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作者用简约的笔墨描写出集会时的情
景: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
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
中漂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
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异:两种境界,各臻其善。
《滕王阁序》用墨如泼,写出人间万千气象。
王勃笔下,景物的境界是阔大的。登高望远,“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
瞩”。作者不但写眼前景,而且通过想像,将整个洪都大地都收拢于自己的视野
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作者笔下的色彩是浓艳的,山是“层
峦耸翠”,阁是“流丹溢彩”,抬望眼,落霞绚烂,碧水澄澈,铺锦列绣,文采斐
然。
《兰亭集序》笔调清新,有世外桃源之风。
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的山水,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他写到山岭树木,写
到流水天气。每种景物只用一字修饰,山是“崇”,岭是“峻”,林“茂”而竹“修”,流“清”而湍“激”,真是做到了“字不得减”。虽是简笔,却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兰亭旁,该是群山环抱,曲水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仿佛世外桃
源。
比较视点二:悲时运,感人生
同:乐极而悲甚。
王勃由宇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毕至的群贤想到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于是,文章也由热情洋溢转为扼腕浩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并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自伤身世。
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异:同途而殊归。
王勃在文中把悲势蓄得很足,但是,他毕竟从悲中走将出来了。他认为贾谊被贬,非无圣主;梁鸿被逐,非乏明时。那么可以推想,王勃对自己的不得重用,是有一种“端坐耻圣明”的感慨,是想奋发有为的。于是,又乐观旷达地唱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让我们从原先的压抑当中感受到了振奋。
王羲之悲的是人生苦短,在文章中,他始终没有走出悲的境地。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起“岂不痛哉”开始,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而发出的“悲夫”结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之中。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知人论世,让我们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虽然对于《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否认王勃写作此文时还是年轻气盛。因此,他在文中抒发的悲情,未必真的是他自己的悲愁,他真的到了“老当益壮”之年吗?非也。所以,在写过悲情以后很自然地转入写豪语。另外,王勃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势昌盛,在那个泱泱大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还是很有信心有所作为的,这可能是王勃最终走出情感低谷的时代根源。
而王羲之写作本文时,已经历了宦海的沉浮,看透了皇帝和大臣们不顾亡国之危而苟且偷生的本质。因感到报国无门,便愤然回到家乡会稽任职,不久,又辞官退隐。可以说,他是参透了世事的。因此,他的这种悲叹也可能是对世事的失望。再者,作者身处东晋那个乱世,苟活于乱世的人,多有种世纪末的悲哀。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是个人的身世之感,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感叹。
第三篇:逍遥游学案(最终版)
逍遥游学案 曲良豪
逍遥游学案
《逍遥游》【一】
一、学习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 :阅读、体会、分析
五、学习过程
【一】点拨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关于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
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二】文章导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逍遥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逍遥游》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曲,这就是“逍遥游”。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逍遥游》【二】
五、学习过程
【一】积累
1.重点词语
怒:奋发 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
斯:则,就 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 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
枪:触、碰 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 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 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 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 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2.通假字
冥,通溟 范例讲解:北冥有鱼
培,通凭 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
知,通智 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
辩,通辨 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学案 曲良豪
而,通耐 范例讲解:而征一国
有,通又;反,通返 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
辩,通变 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
3.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 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 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
果然:饱的样子 范例讲解:腹犹果然
众人:一般人 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羊角:旋风 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 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5.固定句式
1.其……邪?其……邪?(选择句)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恶乎……哉(表疑问)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二】翻译课文
《逍遥游》【三】
五、学习过程
【一】结构图解
【二】要点详析
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传”,“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
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写作特点
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借用寓言说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自读思考]
一、填空:
1、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 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三、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解说)因本文是阅读篇目,且注释过详。故练习重重点词语及作者并有关思想、作品风格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哲学家 文学家 道 2、33 代表作
3、鲜明的对比 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
2、记载
3、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
4、饱的样子
5、比
三、CE
四、(略)
第四篇:逍遥游学案答案
逍遥游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正音。
鲲(kūn)抟(tuán)蜩(tiáo)决(xuè)起而飞莫之夭阏(è).....
抢(qiǎng)榆枋(fāng)坳(ào)宿(sù)舂(chōng)粮.....
【导思二】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溟)三餐而反(反返)
2、一词多义:
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②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④《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②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③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置:①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②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穷: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②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正音
小知(zhì)蓬蒿(hāo)蟪蛄(gū)斥鴳(yàn)晦朔(shuò)蜩与学鸠(jiū)......
【导思二】
1、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菌类、蟪蛄寿命短,冥灵的树和大椿的树寿命长;又用彭祖的寿命举例说明人寿命的短暂。还用能飞九万里高空的大鹏与斥鴳做了对比。
2、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鲲、鹏、大舟是大,而杯水,芥草、蜩、学鸠是小
1、通假字:小知不及大知(智)小大之辩也(辨)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2、古今异义(略)
3、一词多义
适:①适莽苍者(往)②适还家门(旧称女子出嫁)
③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④适得府君书(刚才)
第三课时
泠然(líng)未数数(shuò)然也恶(wū)乎待哉....
【导思一】
结合注释疏通第三自然段文意并写出其主要内容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宋荣子就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要依靠风。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导思二】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这一段写了“效、比、合、征”四种人还有宋荣子和列子,他们可以分为两类,“效、比、合、征”这四种人属于见识短浅的一类,宋荣子和列子属于能够认清自我身心不受束缚的一类。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效、比、合、征”这四种人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都被世俗一隅所累,无法摆脱主、客观的限制,就像斥鴳、蜩、学鸠一样见识短浅,远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宋荣子能够所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但这二位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斥鴳、蜩、学鸠飞得高一样,然则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是“有所待”,因此他们也算不得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合作探究】
1、借用寓言说理;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1、通假字:而征一国者(能)而御六气之辩(变)..
2、一词多义
绝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直上穿过)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气息中止;晕死)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ēnghóng)如钟鼓不绝。(断,停止)
⑤佛印绝类弥勒。(特别,极)
第五篇:逍遥游学案2
《逍遥游》学案
(二)北京市平谷区第六中学张青松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课文第二段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三、对话文本
1、解释加点的词语;指出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句式:翻译:)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
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
()()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鴳 ..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句式:翻译:)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辩:句式:翻译:)
2、文意理解(第二自然段)
①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②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