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19-05-13 03: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篇: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转变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职能作用不断强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目标任务,统一战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运用统战思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培养宽宏的胸襟,做到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运用多维的视角,做到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具有开放的品质,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树立共赢的理念,做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最近,我们对德伯斯镇经济情况做了一些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对当前统战工作如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培养宽宏的胸襟

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包容的心态、甄别的眼光和扬弃的精神。统战思维是一种“和合”思维,其最根本的特质就是胸襟宽宏、海纳百川。德伯斯镇是农牧业结合的山区经济增长和财税收入很大程度依靠于资源开发型产业,环境保护压力大。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将难以持续,又必然会在短期内影响地方财税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必须痛下决心,忍“痛”割“爱”,以扬弃的精神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运用多思维视角

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包括社会建设、民生保

障、人文事业、生态文明、政府职能、公共治理等方方面面,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我们运用这种多维的视角,全方位审视,深层次谋划。要坚持用战略思维来谋划发展方式的转变,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适时科学调整发展策略。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要坚持用辩证思维来谋划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狠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又要一如既往地狠抓大项目、好项目;既要脚踏实地地大幅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注重总量扩张,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又要保证质量提升,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三、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具有开放的品质

结合德伯斯镇实际,运用统战思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德伯斯的发展放在全旗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的政策谋得更大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破除打小算盘、谋小利的短视思想,坚决克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保守心态和地方保护主义,树立算大账、看长远、合作共赢的观念,不断扩大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深化统战工作效能。

以健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为抓手,动员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做好、做强、做大自己事业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以一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协调各民主党派深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营造“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和“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在宗教界大力开展“弘扬爱国爱教传统、共建文明和谐廊坊”、“爱家乡、作贡献、粗和谐”主题教育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五、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深化统战工作长效性。

着眼于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坚持经济统战与关爱员工相结合,巩固经济统战群众基础。坚持经济统战与民主恳谈相结合,拓宽员工参与渠道。指导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机构主持召开“民主恳谈会”让企业负责人与员工代表进行面对面对话交流,征集意见建议。坚持经济统战与培育文化相结合,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开展工商界文艺汇演、民营企业运动会、民营企业职工红歌会、表彰激励先进等活动,引导企业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德伯斯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也是我们统一战线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奋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页无文

德伯斯镇人民政府2010年5月31日

第二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江网2011-05-30 10:48

■邓保生

近年来,我省发展明显提速,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但同时也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经济转型与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双重责任、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的突出矛盾。立足于欠发达的实际省情,我们既不能照搬、复制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等自身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十二五”时期有更大作为,推动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充分发挥我省的自身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自2007年以来,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增幅居全国前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为提升战略地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投资带来了历史机遇。因此,要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努力发挥国家政策倾斜的优势,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社会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重大项目,力争“十二五”时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5年累计超过8万亿元,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驱动战略。扩内需,是我国、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在扩内需方面拥有较大的潜力: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可促进消费。从历史上看,我省每15年会有一次消费升级,从改革开放初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上世纪90年代的家电类流行消费品,目前正迎来汽车、电脑等高档消费品的消费热潮。二是城镇化进程可促进消费。据测算,我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新增城镇人口50万人左右,新增消费支出38亿元。三是消费水平提升可促进消费。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仅相当于广东的43.9%、浙江的42.5%,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内需空间广阔。因此,应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施好收入倍增计划,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努力实现“藏富于民”;加大社保体系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农村消费刺激力度,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着力扩大农民消费;加大消费升级引导力度,着力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加文化、体育、旅游、培训等新兴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推动低碳、生态经济大发展。生态环境好是我省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位,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这为我省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强、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产品物流,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第二产业方面,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光伏、航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铜冶炼及深加工、优质钢材深加工、炼油及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新型工业体系。在第三产业方面,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快金融、软件、信息咨询、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以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我省自然资源丰富,与相关产业结合后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我省矿产资源丰富,号称“七朵金花”的铜、钨、铀、钽、稀土、金、银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应加快资源类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强与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融合,建设铜精深加工以及钨、稀土、有机硅系列开发等国家产业基地,打造一批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和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我省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文章,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三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我省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资源较为丰富。据测算,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30万千瓦左右;光伏产业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南昌市的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铀矿矿床数和储备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一,具备发展核能的良好条件。此外,在生物质能、天然气、光电产业等方面,我省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我省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包括区位优势,是全国唯一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省份,交通四通八达;土地优势,共拥有94个工业园区,排在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面积达930多平方公里,到今年一季度已开发面积为518.47平方公里;成本优势,在我省修建标准厂房的造价远比发达地区低;人力资源优势,我省高校众多,且一直是人才和劳动力的输出大省;政务环境优势,通过连续几年狠抓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我省政务环境得到优化,创业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应充分利用好比较优势,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重点引进一批实力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落户,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招商引资。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力度推动外贸出口增长,扶持优势产业的产品出口,鼓

励骨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促进外向型企业赴海外设立商品专业市场、营销网络等。三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推进新余光伏、鹰潭铜加工、小蓝汽车及零配件等十大重点特色产业园建设,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作用,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

围绕大局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做好促进转型发展的五篇文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地税部门应当通过执行有保有压的产业税收政策和采取灵活务实的征管措施,有效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大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好生态文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作用正逐步显现。自2010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共依法减免地方税收26.4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推进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与衔接,做好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准备工作,与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大学等联合开展立法课题调研,为“费改税”决策服务。二是着力支持生态经济发展。落实好“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60条”,对企业节能减排、低碳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和抵扣。三是着力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开展好“发展提升年”活动,继续加强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网上办税“三个平台”建设,落实好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努力创建中部乃至全国税务系统政务环境最优部门。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文章。项目就是后劲,项目就是税源。自2010年以来,全省重大项目实现地方税收187.7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全程服务,落实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50条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和税收管理员驻厂服务制度,在项目引进前做好税收政策研究预测,在项目引进中及时开展政策辅导,在项目引进后抓好优惠政策落实;加强跨区域重大项目税收征管,对跨区域重点工程项目严格实行政策、征收、协调、清算“四统一”管理,避免多头征管、重复检查;降低重大项目企业经营成本,对重大项目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并引导企业节约利用土地。

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好创新文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2010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依法减免地方税收

7.7亿元。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在支持科技创新上下工夫。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好《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地方税收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对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起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等。二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研发费用,按规定进行加计扣除和成本摊销,等等。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旅游业和物流业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保险企业开办的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所得免征营业税,等等。

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城市文章。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扩内需的关键。2010年,省地税局出台了“城市改造地方税收政策问答”,全面落实了房市调控的系列政策。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新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对定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房企进行重点监控和稽查,防止大起大落。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两房一改”税收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的拆迁补偿费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三是健全信息交流工作制度。加强与土地、房管等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信息,推广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做好存量房交易税收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做好民生文章。民生为本,经济发展成果应体现在提升百姓幸福感上。自2009年以来,地税部门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共依法减免税收3.92亿元,惠及16.8万人次。全省地税部门将继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扩就业、促创业工作。落实好“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赢利点征收办法”,延长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全面取消税务登记证办理的工本费,降低创业成本。二是扎实做好基金(费)代征工作。做好外资企业开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工作,进一步加强七个基金(费)征收管理,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筹措资金。三是扎实做好收入分配调节工作。重点抓好高收入者、非劳动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征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篇: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 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完全走出危机的一年,也是中国确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将在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制定。这个规划将指引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金融危机后以及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资金,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许多企业拥有充裕的自有资金,银行则拥有大量的贷款能力。我们还需要通过同跨国公司合作而引进资金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跨国公司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现在我们不少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我们正在致力于“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同跨国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吗?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现在我们的银行市值超过所有世界著名跨国银行,我们已经有36家大企业进入全球500大排名,我们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集团管理结构。我们还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企业管理吗?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那么,究竟引进多少外资为好呢?2007年,美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712亿美元,2008年为3161亿美元。我国2008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0多年来的高峰,是1083亿美元,也只是美国当年吸纳外资的1/3。美国经济实力最强,为什么还在如此大规模吸引外资?应当看到,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美国实现了在开放中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保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使将来我国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还需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引进外资与全球经济互动发展。

二、调整利用外资的目标

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利用外资数量加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战略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在经济发展各个阶段外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30年后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问题,我们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思路应当转变,我们利用外资的目标应当调整。

利用外资的目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如同过去30年一样,未来外资在这三个层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有清晰准确的目标。

在宏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调整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很早就启动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不仅自身生产制造绿色产品,而且带动当地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投资的许多跨国公司企业已经是各地低炭经济的模范。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跨国公司完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经济。

在中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产业发展壮大调整到促进中国产业做强,并且融入全球产业。

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必须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吸纳整合全球产业资源。通过引进来利用外资可以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通过走出去主动打造全球价值链也可以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过去30年我国主要通过引进外资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今后我们在吸纳外资中,应当更加注重吸引那些全球产业链高端的项目,例如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以及运营管理中心等环节。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延伸和完善自己的价值链,打造全球产业链。

在微观经济层面我们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现代企业硬件方面的成长调整到促进中国企业软竞争力的成长。

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企业有了迅速成长,但是从整体看我国企业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我国企业硬件竞争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包括科技创新、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强化企业责任的理念等软竞争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吸纳外资企业并且与外资企业合作竞争是我国企业提升软竞争力的捷径。我们的应当从引进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完善企业内的经营管理提升到到促进中国企业完善整个价值链管理和建立全球网络管理。

三、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面利用外资的目标,我们在引资工作方式上也需要调整。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值得关注。

引资对象——从主要是产业投资者到多种投资者

过去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产业投资者。近年来,投资的外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新加坡、纽约、东京以及伦敦证券市场来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海外上市成为不少企业吸引外资的途径。这是通过海外公众投资者吸引外资。近年来,凯雷等世界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这是与产业投资者不同的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在华投资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吸引产业投资者投资的经验比较多,但是对吸引财务投资者或公众投资的经验还不足。

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引资到企业为主引资

过去由于掌握土地以及其他政策资源,政府部门往往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今后由于招商引资目标以及其他引资方式的变化,政府为主的引资将转变为企业为主的引资。尤其是并购方式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和海外上市的公众投资方式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成为引资的主体。

引资方式——从主要绿地引资到多种方式引资

过去我们对绿地引资,即新建企业的引资方式比较熟悉。随着我国企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众多有价值的企业。跨国公司现在有可能通过兼并和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中国或进入中国某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产业都出现了产能巨大而集中度高度分散的状况。中国这些产业面临通过重组做强的任务。这就为通过并购吸引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引资手段——从主要靠政策引导到主要靠市场引导

过去引资主要的促进措施是优惠政策。近年来,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内外资政策统一的推进越来越少。实际上来华投资的外商越来越看重的是我国迅速扩容的庞大市场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今后应当把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和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机制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着力点。

四、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议论与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思路相偏离。这些议论的基点在于把外资企业视为外国企业。

例如,不少人批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认为外商“恶意并购”当地企业,对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斩首行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呼吁抵制外资并购境内企业。

我们对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22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了调查。这些案例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也没有一个在其所在行业形成了垄断。从已发生的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案例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产业集中提升产业竞争力。今后应当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同样的案例为什么会有相当不同的看法,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外资企业,即外资企业是否中国企业。而确认外资企业是否中国企业出现分歧的原因在于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不同。

1992年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市场形成,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各国的民族产业向全球产业转变。全球市场、全球公司和全球产业的形成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图景。各国经济、各国产业以及各国企业的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冷战结束前的视角看,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工具。但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跨国公司正在转变成全球公司,他的利益不仅在总部所在国,而且也在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全球产业已经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各国经济发展必须寻找互利共赢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证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优势和劣势,他们之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最有利于优势互补,最有利于中国企业整体发展。形成国企、民企和外企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最有利于我国企业抵御金融危机,最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中,应当把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我们应当纠正那些否定外资积极作用甚至排斥外资的错误做法。

五、把握机遇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除了政府部门需要调整引资的目标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外,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自己在华战略,强化在华责任。1,研究在华经营存在的问题

有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缓慢,业绩平平。值得注意的是,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下降,在人们心目中受尊敬的程度在下降。

跨国公司需要回顾和总结在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存在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承担责任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成功的跨国公司能够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本土化包括组装制造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研发设计本土化等全价值链的本土化,还包括人才开发本土化。一些跨国公司在组装制造和营销服务本土化做得比较好,但是研发设计本土化滞后,导致他们在华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动态的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影响了竞争力。而人才开发本土化滞后则不利于调动当地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次,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架构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复杂局面。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需要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这个管理机构拥有相当大的临机处置权,能够协调各个事业部门在中国的业务。

再次,与历史上的跨国公司不同,现代跨国公司需要承担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还需要承担既包括在本国,也包括在经营所在国的全球责任。特别重要的是,跨国公司还应当反对商业贿赂,承担合规的责任。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企业多数能够承担这些责任,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缺陷,还有一些企业违背基本道德操守在中国从事商业贿赂。随着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跨国公司企业在责任方面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不善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是企业自身原因是第一位的。如果跨国公司能够回顾进入中国以来的成功与失利,准确总结其中的原因,一定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取得自己的成功。

2,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化趋势

近年来,跨国公司常常被中国媒体批评。跨国公司也常常为一些政府部门出台的某些政策烦恼。有些公司甚至担心中国将排斥跨国公司。

其实,改革开放30年来,在外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把引进外资上纲到“姓社姓资”的高度,遭到邓小平的尖锐批评。他指出: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文选》三,P373)

1992年扩大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人们对外资的批评变成了“姓中姓外”的问题。把外资企业看作外国企业,认为外资企业扼杀民族工业,影响经济安全。199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这个重要文件给在华外资企业明确定性:“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时又一次明确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显然,坚持对外开放,把外资企业融入中国经济,发挥外资企业的积极作用,是中国政府30多年来始终一贯的主张。应当看到中国政府一贯的全局的思路,不要为一时的和个别的事件动摇对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会给13亿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而且会给跨国公司在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未来的中国将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未来的中国将加大节能增效力度,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3,调整在中国的经营发展战略

通过调整中国战略抓住中国机遇。调整内容包括在中国强化本土经营、低碳经营与合作经营

(1)强化本土经营

调整在华经营战略关键在于强化本土化,全价值链在中国布局,实现组装制造本土化、研发设计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管理人才本土化。特别是把研究开发设计环节引入中国,既从事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开发和设计,也从事面向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的较为基础性的研发设计。管理结构也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一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设立强势的地区总部,即拥有较高权威能够在华临机处置的管理机构是适应中国市场特殊性的重要举措。

另外,经过30多年发展,跨国公司应该而且有可能启用更多本土化人才。通过严格的培训,这些人才了解了公司全球化经营的经验以及规则,可以发挥更通晓中国国情更善于在中国运作的优势。(2)强化低碳经营

中国正在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国公司在华推广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改造原有工厂为低碳工厂,推动在华供应商和客户节能减排形成低碳产业链,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低碳化,同时能够获得在华发展的新机遇。(3)强化合作经营

与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合作的新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开始从制造环节的合作发展到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的合作;从主要是硬件方面的合作发展到软件方面的合作;从国内市场的合作发展到全球市场的合作。例如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共同在印度投资,美国铝业与中国铝业共同收购力拓的股份,三菱商事与中国能源业公司共同开拓印尼能源。这些案例就展示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新前景。4,强化在中国的责任

近10年来,一大批跨国公司对企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有了显著的进步。企业的责任已经从过去主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到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作为跨国公司,不仅需要承担公司总部所在的母国责任,还要承担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家的责任,这是一种全球的责任。而全面责任和全球责任的底线则是合规的责任,特别是反对商业贿赂。

跨国公司在中国强化全面的全球的和合规责任,将进一步改善在中国的形象,被中国消费者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强化责任还将在中国发挥示范作用,推进中国企业合规,促进中国企业强化责任。这一点恰恰是中国未来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

金融危机之后恰好迎来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始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发展过程离不开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过去的一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五年,跨国公司在危机后振兴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从小变大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在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精品

文档-------

第四篇:发展环保产业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环保产业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是全国环境监测网络中心、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中心。8日下午3时,李克强来到这里,先后走进分析实验室、全国环境质量会商演示中心,登上应急监测车,详细询问环境监测工作流程,饶有兴趣地察看流动实验设备有关情况,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环保人员表示慰问。他说,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李克强察看了全国地表水自动监测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联网演示,听取了“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治理情况汇报。他说,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人民政府应尽的职责。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使江河湖海清水常在。

在了解全国空气自动监测和气态污染物分析情况后,李克强指出,让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使“蓝天白云”宜居宜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

李克强现场考察了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实验室,并听取了环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汇报。他强调,环保产业是一个大产业,涉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服务等多个领域。把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不仅是长远发展的重要抉择,而且是调整结构的现实任务。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上一大趋势。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魏复盛,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先后发言。李克强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环保为民,增强环保能力,增加环保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强化环境执法,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水、空气、土壤和重金属等污染防治,努力促进生态环境好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会。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http://

第五篇: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虞国旗

2011年第2期 ——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四要四做”为重点,不断创新执纪理念和工作方法,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

一、向改革创新要推动力,做优化政务的促进者。对于我省来说,发展不够仍然是主要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要服务、促进和保障发展,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近年来,襄阳市着力打造“阳光新政”服务品牌,推进以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流程改革。改革后,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由原来的168个工作日压缩到18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63件减少到56件;非工业企业注册阶段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5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申报材料减少12项;77项便民项目的审批时限总计压缩186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33%,工业项目审批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实行“零收费”,过去行政审批环节多、门槛高、流程长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行政审批明显提速。当前,要继续围绕实现在全省“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收费最少”的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以行政审批流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新政”工程建设,分步建立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监督于一体的统一运行平台,做到“阳光新政”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全覆盖。要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行政处罚办法,明确处罚项目,细化处罚标准,减少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空间。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监控、实时绩效评估、同步预警纠错。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和制度,既为项目审批开“绿灯”,又加强监管亮“红灯”,确保项目建设提速不失规范、服务不失监督、高效不失廉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建立服务市场主体的信息沟通反映平台和问题督促解决机制,建立“经济发展环境110”投诉处理平台,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有诉必办。

二、向干部作风要战斗力,做发展环境的净化者。当前,各地争相加快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竞争主要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干部作风的竞争。一个地方风清气正、办事高效、诚实守信,就会提高对资金、人才等要素的集聚能力,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方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就难以吸引投资,即使有好的发展条件也难以转化成现实的发展优势。要优化发展环境,就必须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的贯彻执行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襄阳市通过聘请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建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等多种形式,对干部队伍作风进行动态监督,对部门和行业风气定期进行评议评价,收到了明显成效。2009年,襄阳市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活动,对市直涉企关联度高、有行政许可和执法职能的83个部门和132名科长进行评议,对转变机关作风、增强部门服务意识产生了良好效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情况在一线调研、思路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要坚持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和严肃纪律为抓手,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坚决纠正和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作风评议评价办法,以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动态监控机制、评议评价机制为抓手,把对干部作风的监督和评议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对顶风违纪、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案件,严肃查处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案件,对作风飘浮、破坏发展环境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视情况进行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并选择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以严明的纪律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三、向监督检查要执行力,做政策法纪的维护者。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和任务,宏观调控力度大,用意深刻。宏观调控政策能否发挥作用,基础和前提就在于政策是否得到遵守和执行。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责无旁贷的职能作用。围绕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土地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监督检查,让“等待观望”、“变通执行”者失去空间,保证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紧盯节能减排削减指标不放,坚决关停并转一批小矿山、小水泥、小造纸等“五小”企业,淘汰一批影响和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落后产能。近几年来,襄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参与、同步介入开展监督检查,先后完成51家重点污染企业关停改造和搬迁治理,实施完成32个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项目和21个二氧化硫减排工程项目,关闭29家小造纸厂、11家小水泥厂、6条小印染线厂。开展监督检查,要有铁面无私的精神,综合运用专项督查、调查暗访等方式方法,对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扫描和监控,坚决纠正阳奉阴违、打“擦边球”等错误做法。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凡是由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都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工程招投标、款项结算等进行跟踪问效、全程监管。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严肃查处违反国家宏观调控、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土地管理等方面法规的案件,严肃查处置中央要求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于不顾,发展观、政绩观错位,盲目上污染项目,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和恶劣影响的案件,加大问责力度,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向“轻”、“绿”、创新驱动型转化。

四、向保护激励要创造力,做干事创业的护航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靠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事创业中实现。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首先,要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执纪理念。坚持原则问题不突破,国家尚无明令禁止的允许先探索,做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其次,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是为了束缚他们干事的手脚,而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是保证党员干部健康成长。干事创业不可能毫无差错,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误。再次,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在评价和衡量地方政府工作实绩和发展实效的标准上进行探索和突破,建立既重速度又重效益、既考“显绩”又考“潜绩”的科学评价体系。■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下载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德伯斯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