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教案设计先学后教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2、会认4个生字;
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
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
(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
(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大意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
第二篇: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智乐园教育网提供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二、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
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
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在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第三篇:21古诗两首(教案)(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21古诗两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挂图、投影、幻灯片。2.收集李白、苏轼的相关资料。
2课时
(《望天门山》)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你会哪几首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大家对诗作者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3.了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二、学习生字,品读古诗。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齐声朗读古诗。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3.检查交流,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 断楚孤帆亦妆(2)教师强调字音:
“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3)教师强调字形: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
(4)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反馈自学情况,讲解古诗意境。
(1)诗的一、二句:奔腾的长江把天门山冲断,形成东西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在这里激起回旋。(2)诗的三、四句:两岸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落山的地方飞速漂来。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教师在交流中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清楚即可。)
(三)结合字词,体味情感。
1.如何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
“出”是突出的意思。这里“出”字的运用使山富有了生命和动感。好像山正迎面向诗人走来。既描绘出诗人是坐船行驶在江面上的状态,也表现出船上人见此景致而发出的新鲜、喜悦之感。
2.默读这首诗,想想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3.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读后感。
(四)欣赏古诗,背诵古诗。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2.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李白歌颂祖国名山胜水的诗歌佳作之一。全诗以奇异的想象和鲜明的色彩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册。动静的结合、意境的壮美显出祖国山水的美,及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将全诗朗读一遍。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游览一个水的世界。(出示挂图介绍:这是浙江省的杭州西湖。)
2.教师:西湖美吗?面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我们的小朋友往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可古代有一位诗人却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西湖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3.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
二、学习字词,指导写法。1.自学生字,注意读音和字的写法。2.自学后找同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潋滟(liànyàn)
亦(yì)奇 淡妆(zhuānɡ)
浓抹(mǒ)
(提示:“潋”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一提,不是“一”,“亦”的第三笔是“丿”不是“丨”;“抹”字第四笔长第五笔短,应写成“末”不是“未”。)
3.理解词语意思: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喝酒。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
空蒙:形容山峦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相宜:适合。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古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致?
晴天时,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在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后,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作者又想到了美女西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多娇。
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4.教师提出建议。(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5.学生分组合作学习。6.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诗中的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的不同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四、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1.关于描写西湖的古诗有很多,老师课外搜集了两首(出示补充资料《望湖楼醉书》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背背。
2.组织齐读这两首诗。
3.看着这两首诗,我们回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背一遍。
五、课堂小结。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我注重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苏轼的资料;课后搜集相关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改变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而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读懂了什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其次,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再次,主导作用发挥得当,让学生把古诗画成一幅画。
最后,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案之一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案之一
教材简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
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
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
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
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
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③指名朗读,读
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
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
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②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
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五篇:人教第九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 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