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农村发展党员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城区街道办事处委员会
关于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情况汇报
一、近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4年至2005年,我办农村申请入党的人数共有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共有人,发展农村党员人,其中35
岁以下的有人、占%,妇女人、占%,经济能手人、占%,大专及以上的人、占%,中专、高中人、占%,初中人、占%。在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各村党支部都相应制订了发展党员3年工作规划及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党员工作目标明确,把农村优秀青年和妇女作为重点的发展对象,努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在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不断充实和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和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带头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发展农村党员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新时期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
针,通过抓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制订计划、加-1-
强领导、落实责任,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发展党员的质量。
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确保发展源头。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培养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一是落实责任制。要求农村支部的每一位支委必须培养1-2名积极分子,培养联系情况记入支部记录簿,并作为支委当年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适当组织优秀分子参加党内活动。各农村党支部在举办党内座谈会和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时,都坚持吸收积极分子参加,让他们感受党的先进性和光荣感,增强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自觉性。三是定期开展个别谈话活动。通过登门谈心、寄送入党学习资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积极分子澄清认识,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
2、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严把档案关。凡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都要建立花名册,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做到一人一表,并指定两名正式党员跟踪考察;二是执行公示制度,增加透明度。凡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或转正的预备党员都要进行公示,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使新发展的党员经得起考验;三是要严把考察关,对确定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既要看其入党的积极性和愿望,又要考察其入党的动机;既要看其平时的言行,又要考察其关键时刻的表现;既要看其党内的评价,又要考察其群众基础。四
是严格审批手续。在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逐级审批的原则,先由党支部讨论通过,再由党委审查,做到入党前没有参加培训的不批准,入党积极分子没有经过两年以上培养教育的不批准,党内外群众意见较大的不批准,对党的基础知识不了解的不批准。
3、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明确发展重点。在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3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村党支部也相应制定了工作规划和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使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了农村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4、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我们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摆上了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领导,落实了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力量到位,责任到位。
第二篇:乡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镇党委对农村21个党支部发展党员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底数和存在问题,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座谈会与入户访问、典型调研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我镇有2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1373人,其中男性党员1054人,占76.8%;女性党员319名,占23.2%。按年龄划分,党员平均年龄54.5岁。35岁以下的党员173名,占12.6%;36岁至45岁的党员156名,占11.4%;46岁至54岁的党员239名,占17.4%;55岁至59岁的党员158名,占11.5%;60岁以上的党员647名,占47.1%。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98名,占58.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504名,占36.7%;大专文化程度的64名,占4.7%;本科文化程度的7名,占0.53%。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925名,占67.4%;外出务工的党员78名,占5.7%;外出经商的党员5名,占0.4%,其他流出的党员86人,占6.3%。
二、我镇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情况 :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近年来,我镇党委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具。坚持把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每年对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农村农技员,计生专干、后备干部、素质较高的能人吸收入党的组织。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两年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镇党委纳入后进支部管理。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不经公示的积极分子一律不发展。2003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80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56名,占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45名,占56%;女党员35名,占43.8%;农村经济能人党员6名,占7.5%。
三、近三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这次专题调研,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农村占多数的老党员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青年党员流动较多。我镇农村党员在家务农925名,占67.4%,其余的基本上是年轻的党员出外务工或经商。在今年推荐年轻党员入村支委班子时,发现年轻有为,思想上进的党员留家的不多。
(三)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是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73名,占12.6%,60岁及以上党员647名,占47.1%: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798名,占58.1%。
四、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三)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至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至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篇: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今年3月,我们组成人员,深入村组就农村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百草沟镇辖区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目前共有820名党员,今年新转正党员41名,预备党员24名,新确定的积极分子140名。
二、主要做法
1、抓培养,强化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重点放在帮主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教育。个基层党支部依托基层党员学习班,采取集中培训、作报告、演讲比赛等多种教育方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二是实行专人培养考核责任制。要求支部成员分包重点培养对象,党员分包积极分子,每月找积极分子谈一次话,支部定期研究制定培养教育措施。三是在日常工作中,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使其在实际行动中锻炼培养自己,进一步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促其尽快成熟。四是实行动态管理,不
断充实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档案,支部每季度考评一次,半年分析一次情况,根据考评和分析的情况对积极分子进行调整和充实。
2、抓规范,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在审批程序上,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建立上一级党组织委派两名或一名正式党员作为指导员,指导监督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从确定积极分子到支部大会确定预备党员都要积极参与指导,并在决议上签字;二是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基层支部在发展新党员前,应提前两周向群众公布拟发展人员名单,接受群众监督,凡群众反映强烈的支部要派专人进行调查,在问题未查清之前不得发展;三是实行对发展对象预审制。发展前由镇党委组织部详细审察基层党支部整理上报的发展对象有关材料,对个别材料部规范、不完善的坚决予以退回,责成有关党支部重新整理;四是镇党委成员与发展对象谈话,详细了解其入党动机以及对党的认识,并同党内外群众座谈,了解发展对象的真实表现情况;五是严格检查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定期检查调阅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会议记录。并坚持做到“六部发展”即:未参加集中培训的不发展,没有本人申请和思想工作汇报的不发展,政审不完备、不清楚的不发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犯有其它严重错误的不发展,“文革”中和“**”期间有问题的
不发展,培养考察时间不到一年或未经公示的不发展。
3、抓管理,跟踪问效,认真把好党员转正关。一是建立入党介绍人联系制度。发展对象被接收为新党员后,入党介绍人要继续对预备党员进行跟踪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便党组织及时全面地了解预备党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预备党员每月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根据联系人汇报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每半年做一次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卡》,供讨论转正时参考。三是实行公示制度。让党外群众对预备期满的党员监督和评议,依照公示和评议结果确定是否按期转正,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出新的成绩。
4、抓难点,对症施治,解决个别农村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近年来,镇党委从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采取得力措施,消除了二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空白村”。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党委制订了发展党员的五年计划,实行镇党委委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办法,把解决发展党员“空白村”问题作为基层党支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确保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分类知道,对症施治。对于因发展党员中家族派性干扰,班子内部不团结,影响发展工作的软弱涣散班子,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组织调整。对班子软弱的村,派组织人事部门分包;社会治安较差的村,派司法、公安部门分包,有针对性地驻村帮助开展工作,提高党支部对群众的吸引力。对一些忽视发展工作,班子老化、后继乏人的村支部,加强教育和引导,并明确要求各支部成员联系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使其尽快成熟,每年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三是严格奖惩,层层落实责任制。每年初,镇委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制定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一是个别村支部不愿培养发展新党员,有怕培养了“苗子”,顶了自己的“位臵”的思想,认为这个不够条件,那个不够成熟,以致造成有的村级支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极个别村“两委”班子不协调,班子成员不团结,矛盾重重,在发展党员时思想不统一,意见不一致,形不成支部决议,无法发展新党员;三是有个别青年要求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认为较差,仅是为了当官发财,谋取私利。
2、发展党员的视野不宽,新党员素质不高。从近年来发展党员的来源看,新发展农村党员主要地村委会委员中的非党成员、村民小组长和一些长期在村上生活的群众,外出经商打工和新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十分有限。新发展的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75%,有一技之长和“双强”能力的占不到70%。
3、个别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够严格。对发展党员工作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甚至极个别支部存在着不召开支部会,由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以致造成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员工作有意见,引发农村的不安定因素。
四、意见和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层党组织要站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从思想上提高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行动上真正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检查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强化领导责任,全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2、要强化培养教育,注重质量和改善队伍结构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抓好培养教育,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要注意调查研究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政治追求和入党心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有计划地充分利用村党员活动室和电化教育手段,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在发展党员时,重点应做到“三个倾斜”,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企业骨干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村级班子结构
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比例较小的村倾斜。要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即突出年轻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35岁以下的要达到75%以上;突出知识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要占70%以上;突出技能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要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能力。三是要拓宽培养积极分子的视野。要以共青团“推优”为主渠道,倡导其他群众组织“推优”活动,开阔视界,吸收众多的优秀骨干,拓宽发展党员源头。要从改善党员结构,改变党员年龄老化的现状出发,采取支部分工,党员与发展对象结对子培养,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把后备队伍建设好,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强化动力机制,增强组织吸引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干部驻村帮扶,下派工作队员,帮助村党支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选择致富路子,解决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增强党支部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在村级组织中深入开展“双规范、三文明”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富民强镇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切实改变部分党员政治观念淡薄的倾向。三是要以学习先进人物,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调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支部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领办、创办致富项目。同时,注意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通过开展树典型、学典型活动,在党内形成一个讲宗旨、讲奉献、讲党性的良好氛围。四是要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及时处臵不合格党员。对在评议中群众意见大的支部成员实施组织调整,问题严重的党员予以严肃处臵,以纯洁党的队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4、实施激励机制,严格考评奖惩。奖优罚劣,既是对工作绩效的评价,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严格“双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严肃支部定格分类标准,凡支部有积极分子而一年未发展党员的不得评为先进党支部,二年未发展的不能定为一类支部。二是要明确责任,用组织保证的形式,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明确镇党委书记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求支部书记要负总责,组织委员要严格按程序作好培养、考察、发展的业务工作,如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其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从而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正常化。
5、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是继续实行预审制,即在发展前,详细审察基层党委整理上报的发展对象的有关政审材料。二是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将拟发展入党或拟转正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情况等,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在公示内容、时间、形式、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公示期间,党员、群众可以对公示对象的个人素质、现实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所在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反映。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因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能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要追究介绍人和考察人的责任;对党支部不按发展党员程序接收预备党员和办理预备党员转正的,要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要追究分管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
第四篇: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XX镇关于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
调研报告
接有关通知后,我镇组成专门人员,深入各支部就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10个行政村,目前共有837名党员,今年新转正党员36名,预备党员34名,新确定的积极分子48名。
二、主要做法
1、抓培养,强化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重点放在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教育。各基层党委依托基层党校,采取集中培训、作报告、演讲比赛等多种教育方法,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二是实行专人培养考核责任制。要求支部成员分包重点培养对象,党员分包积极分子,每月找积极分子谈一次话,支部定期研究制订培养教育措施。三是在日常工作中,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使其在实际行动中锻炼培养自己,进一步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促其尽快成熟。四是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档案,支部每季度考评一次,半年分析一次情况,根据考评和分析的情况对积极分子进行调整和充实。
2、抓规范,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在审批程序上,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建立上一级党组织委派指导员制度。为保证新发展
及时帮助。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预备党员每月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根据联系人汇报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每半年做一次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卡》,供讨论转正时参考。三是实行公示制度。让党外群众对预备期满的党员监督和评议,依照公示和评议结果确定是否按期转正,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出新的成绩。
4、抓难点,对症施治,解决个别农村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近年来,镇党委从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采取得力措施,消除了二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空白村”。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党委制订了发展党员的五年规划,实行镇党委委员包村的办法,把解决发展党员“空白村”问题作为对基层党委、支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确保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分类指导,对症施治。对于因发展党员中家族派性干扰,班子内部不团结,影响了发展工作的软弱涣散的班子,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组织调整。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镇委派经济实力强的局委分包;对班子软弱的村,派组织人事部门分包;对社会治安较差的村,派公安、政法部门分包,有针对性地驻村帮助开展工作,提高党支部对群众的吸引力。针对少数农村青年农民拒不发展的问题,下决心疏通渠道,消除障碍;对一些忽视发展工作,班子老化、后继乏人的村支部,加强教育和引导,并明确要求各支部成员联系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使其尽快成熟,每年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三是严格奖惩,层层落实责任制。每年初,镇委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镇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
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从思想上提高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行动上真正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检查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强化领导责任,全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2、要强化培养教育,注重质量和改善队伍结构的有机结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其培训教育效果。在培训教育的内容上,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文化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导、因势利导,体现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一是要抓好培养教育,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要注意调查研究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政治追求和入党心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有计划地充分利用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和电化教育手段,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在发展党员时,重点应做到“三个倾斜”,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企业骨干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比例较小的村倾斜。要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即突出年轻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35岁以下的要达到75%以上;突出知识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要占70%以上;突出技能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要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能力。三是要拓宽培养积极分子的视 的评价,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严格“双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严肃支部定格分类标准,凡支部有积极分子而一年未发展党员的不得评为先进党支部,二年未发展的不能定为一类支部。二是要明确责任,用组织保证的形式,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明确镇党委书记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求支部书记要负总责,组织委员要严格按程序作好培养、考察、发展的业务工作,如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其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从而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正常化。
5、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是继续实行预审制,即在发展前,详细审察基层党委整理上报的发展对象的有关政审材料。包括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发展程序是否规范等。二是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将拟发展入党或拟转正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情况等,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在公示内容、时间、形式、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公示期间,党员、群众可以对公示对象的个人素质、现实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所在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反映。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因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能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要追究介绍人和考察人的责任;对党支部不按发展党员程序接收预备党员和办理预备党员转正的,要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要追究分管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
第五篇: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共***委组织部
近期,我们组成人员,深入乡(镇)、农村(社区),就农村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12个乡镇,382个行政村,下设35个党委,党支部810个,其中村级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379个。
2003年,全县农村党员10609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3202名,占30.2%;36—54岁党员5006名,占47.2%;55—59岁党员1053名,占9.9%;60岁以上党员1348名,占12.7%。
2004年,全县农村党员11059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3094名,占28.0%;36—54岁党员5127名,占46.4%;55—59岁党员1161名,占10.5%;60岁以上党员1677名,占15.1%。
2005年,全县农村党员11511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2998名,占26.0%;36—54岁党员5248名,占45.6%;55—59岁党员1266名,占11.0%;60岁以上党员1999名,占17.4%。
2006年,全县农村党员1196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2894名,占24.2%;36—54岁党员5372名,占44.9%;55—59岁党员1371名,占11.5%;60岁以上党员2325名,占19.4%。
2007年,全县农村党员1241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2768名,占22.3%;36—54岁党员5496名,占44.3%;55—59岁党员1484名,占11.9%;60岁以上党员2664名,占21.5%。
从2003年起,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35岁以下占发展总数的70%以上,农村申请入党人和积极分子年龄70%以上都在35岁以下;2007年全县共有村党支部书记382名,其中,50岁以上134名,占35%,30—49岁有248名,占65%。
二、主要做法
1、抓培养,强化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重点放在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教育。各基层党委依托基层党校,采取集中培训、作报告、演讲比赛等多种教育方法,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二是实行专人培养考核责任制。要求支部成员分包重点培养对象,党员分包积极分子,每月找积极分子谈一次话,支部定期研究制订培养教育措施。三是在日常工作中,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使其在实际行动中锻炼培养自己,进一步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增强党员意识,锻炼工作能力,促其尽快成熟。四是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档案,支部每季度考评一次,半年分析一次情况,根据考评和分析的情况对积极分子进行调整和充实。几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80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9600名。
2、抓规范,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在审批程序上,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建立上一级党组织委派指导员制度。为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县委明确要求上级党组织要委派两名正式党员作为指导员,指导监督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从确定积极分子到支部大会确定预备党员都要积极参与指导,并在决议上签字; 二是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基层支部在发展新党员前,应提前两周向群众公布拟发展人员名单,接受群众监督,凡群众反映强烈的支部要派专人进行调查,在问题未查清之前不得发展;三是实行对发展对象预审制。发展前由县委组织部详细审察基层党委整理上报的发展对象有关材料,对个别材料不规范、不完善的坚决予以退回,责成有关党委重新整理;四是县委组织部派组织员同基层党委成员与发展对象谈话,详细了解其入党动机以及对党的认识,并同党内外群众座谈,了解发展对象的真实表现情况;五是组织党员发展对象到县委党校进行集中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使发展对象提高对党的认识,全面了解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并对发展对象进行理论测试,对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暂缓发展;六是严格检查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定期检查调阅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会议记录。并坚持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参加集中培训的不发展,没有本人申请和思想工作汇报的不发展,政审不完备、不清楚的不发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犯有其它严重错误的不发展,“文革”中和“**”期间有问题的不发展,培养考察时间不到一年或未经公示的不发展。
3、抓管理,跟踪问效,认真把好党员转正关。一是建立入党介绍人联系制度。发展对象被接收为新党员后,入党介绍人要继续对预备党员进行跟踪培养,并定期向支部汇报预备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便党组织及时全面地了解预备党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预备党员每月向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根据联系人汇报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每半年做一次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卡》,供讨论转正时参考。三是实行公示制度。让党外群众对预备期满的党员监督和评议,依照公示和评议结果确定是 否按期转正,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出新的成绩。
4、抓难点,对症施治,解决个别农村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近年来,县委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采取得力措施,消除了二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空白村”。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制订了发展党员的五年规划,实行县委常委包乡镇、乡镇党委委员包村的办法,把解决发展党员“空白村”问题作为对基层党委、支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确保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分类指导,对症施治。对于因发展党员中家族派性干扰,班子内部不团结,影响了发展工作的软弱涣散的班子,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组织调整。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县委派经济实力强的局委分包;对班子软弱的村,派组织人事部门分包;对社会治安较差的村,派公安、政法部门分包,有针对性地驻村帮助开展工作,提高党支部对群众的吸引力。针对少数农村青年农民拒不发展的问题,下决心疏通渠道,消除障碍;对一些忽视发展工作,班子老化、后继乏人的村支部,加强教育和引导,并明确要求各支部成员联系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使其尽快成熟,每年至少发展1名新党员。三是严格奖惩,层层落实责任制。每年初,县委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村级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规划,制定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一是个别村支部不愿培养发展新党员,有怕培养了“苗子”,顶了自己的“位置”的思想,认为这个不够条 件,那个不够成熟,以致造成有的村级支部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极个别村“两委”班子不协调,班子成员不团结,矛盾重重,在发展党员时思想不统一,意见不一致,形不成支部决议,无法发展新党员;三是有个别青年要求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认为较差,仅是为了当官发财,谋取私利。
2、发展党员的视野不宽,新党员素质不高。从近年来发展党员的来源看,新发展农村党员主要地村委会委员中的非党成员、村民小组长和一些长期在村上生活的群众,外出经商打工和新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十分有限。新发展的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75%,有一技之长和“双强”能力的占不到70%。
3、个别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够严格。对发展党员工作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甚至极个别支部存在着不召开支部会,由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以致造成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员工作有意见,引发农村的不安定因素。
四、意见和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层党组织要站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从思想上提高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行动上真正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检查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强化领导责任,全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2、要强化培养教育,注重质量和改善队伍结构的有机结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 其培训教育效果。在培训教育的内容上,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文化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导、因势利导,体现针对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一是要抓好培养教育,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要注意调查研究各行各业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政治追求和入党心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有计划地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和电化教育手段,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在发展党员时,重点应做到“三个倾斜”,即向生产、工作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和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长期未发展党员、致使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比例较小的村倾斜。要努力达到“三化”标准,即突出年轻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35岁以下的要达到75%以上;突出知识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要占70%以上;突出技能化,要求发展的新党员要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能力。三是要拓宽培养积极分子的视野。要以共青团“推优”为主渠道,倡导其他群众组织“推优”活动,开阔视界,吸收众多的优秀骨干,拓宽发展党员源头。要从改善党员结构,改变党员年龄老化的现状出发,采取支部分工,党员与发展对象结对子培养,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把后备队伍建设好,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强化动力机制,增强组织吸引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深化“三级联创”,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成果。通过干部驻村帮扶,下派工作队员,帮助村党支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选择致富路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增强党支部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在村级组织中深入 开展“双规范、三文明”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富民强县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切实改变部分党员政治观念淡薄的倾向。三是要以学习先进人物,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调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支部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领办、创办致富项目。同时,注意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张旗鼓地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树典型、学典型活动,在党内形成一个讲宗旨、讲奉献、讲党性的良好氛围。四是要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对在评议中群众意见大的支部成员实施组织调整,问题严重的党员予以严肃处置,以纯洁党的队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4、实施激励机制,严格考评奖惩。奖优罚劣,既是对工作绩效的评价,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严格“双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严肃支部定格分类标准,凡支部有积极分子而一年未发展党员的不得评为先进党支部,二年未发展的不能定为一类支部。二是要明确责任,用组织保证的形式,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是“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求支部书记要负总责,组织委员要严格按程序作好培养、考察、发展的业务工作,如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其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从而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正常化。
5、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是继续实行县委组织部预审制,即在发展前,县委组织部详细审察基层党委整理上报的发展对象的有关政审材料。包括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发展程序是否规范等。二是坚持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将拟发展入党或 拟转正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情况等,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在公示内容、时间、形式、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公示期间,党员、群众可以对公示对象的个人素质、现实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所在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反映。三是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介绍谁考察、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因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能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要追究介绍人和考察人的责任;对党支部不按发展党员程序接收预备党员和办理预备党员转正的,要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的,要追究分管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