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时间:2019-05-13 03: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第一篇: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2013-3-4)

新年以来,应对不少地方出现的空气污染,相关地方和部门紧急行动起来,首次发布霾预警,及时通报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车,重点企业限产限排……“雾霾之战”体现了追求绿色发展的共同参与,彰显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实干精神。

作为“中国梦”的绿色底蕴,“美丽中国”的愿景随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顺应人民群众对干净饮水、新鲜空气、卫生食品、优美宜居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郑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是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人跨越短缺经济时代,迎来了物质比较丰富的新生活。然而土壤污染恶化、江河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间逐步显露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集中凸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制约因素之一。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必须开拓环境保护的新路径,建树生态安全的新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无论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西部地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如果说过去我们抓经济主要靠基础建设、发展产业、招商引资,那么今天追求绿色发展,更需要统筹协调,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学会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探索生态经济、新兴产业的“乘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场革命,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阻力。无论是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还是深化改革、理顺能源资源定价机制,每一项具体的转变,都要面对深刻的利益调整,也可能带来新的矛盾问题,甚至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克服患得患失的利害权衡,摒弃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以对子孙负责的精神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同时学会借助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平衡社会利益关切、构建环境公平正义。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以扎实的苦干和不懈的创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今天,站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以同样的勇气和实干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定能逾越环境生态的瓶颈,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原标题: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有的地区还有“文化饥渴”“文化沙漠”。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就一定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

《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24日 04 版)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乐在其中。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于名师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由衷的尊敬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风尚,正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回首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的周围,亦有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张丽莉、照顾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楷模。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对教师而言,“三尺讲台”不仅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高尚的快乐”。教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奉献教育事业;社会回馈教师以尊重和敬仰,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态度报答师恩。正是在这种相互珍重和付出中,文明薪火得以延续,价值理念得以远播。也惟其如此,才能少一些师生冷漠,还“师道”以尊严和生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通达梦想的桥梁、繁荣发展的砥柱。

远在千年之前,古人诚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光辉,源自教师和学生的坚守,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怀和支持。社会的尊师之意、重教之心,体现在礼赞教师、讴歌教育上,更需付诸行动中。这些年,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升。更多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彰显教师职业荣耀的改革,应该早日提上日程,纾解教师的生活压力和职业困顿,为他们尽心尽责、耕耘不辍营造良好环境。教师赢得更多社会尊崇,教育才会更好决定未来。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500多万名教师支撑起来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社会将朝气蓬勃,未来将大有希望。

《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09日 05 版)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

人民日报评论员: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

——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9月01日02:36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全党参与,才能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全党动手,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战略思路,为统筹宣传思想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强化协作,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尤其是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只有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才能在新时期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宣传思想部门责无旁贷,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只有宣传部门的领导干部具有相当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新闻宣传中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在舆论引导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才能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能只靠宣传部门,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也要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切实解决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只有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全局中统筹指导,树立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思维,牵头抓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调动各条战线积极参与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一盘棋、下活一盘棋。

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不能置身事外、作旁观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来,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和一盘棋的大局意识,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自觉支持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多一些大局观念,少一些部门利益;多一些团结协作,少一些各自为政,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大力发扬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塑造全党动手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今天,我们党已经有8500多万名党员,42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成为大宣传格局的一个环节,节节发力、节节作为、节节精彩,就一定能凝聚起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党的群众基础就会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牢固。《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01日 01 版)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随后公开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人才发展规划扎实深入、成效显著。各具特色而又相互配套的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10项重大人才政策与12项重大人才工程陆续启动实施,推动“人才强市”、打造“人才特区”使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等思想理念,“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人才发展方针逐渐深入人心,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支持人才、用好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全国人才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人才战略。2010年、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连续热议“人才流动”话题,凸显国际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国内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可依靠的是人才资源,人才优势是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今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落实人才发展规划重要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深化改革抓落实、乘势而上开新局,不断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要在思想解放上实现新突破。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人才发展的力度。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重物轻人”等陈旧思想观念,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宣传和倡导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除嫉才、轻才、贬才、弃才之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促进各类人才大量涌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要在政策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人才竞争主要是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的竞争。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就大胆地试、大胆地用。要围绕各类人才反映强烈、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推进政策创新,以解决问题多少和实施效果来评价政策创新的成效。要充分发掘政策创新的实践成果,放大正面效应,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渐次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要在实施人才工程上实现新突破。人才工程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要全面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带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工程,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竞争优势。

群贤铸伟业,扬帆再起航。人才工作正处在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加力创新期。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才能继续谱写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下载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030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2014.3.19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 2014年03月19日08:17来源:人民日报“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

    申论:以绿色发展之“丹青” 绘制“美丽中国”之画卷

    申论范文:以绿色发展之“丹青” 绘制“美丽中国”之画卷 申论考试中的“大作文”一直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提高考生的作答水平,明确考生的写作方向,现就一篇经典范文为大......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3月2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中国梦的道德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中国梦的道德力量 本报评论员 2015年10月14日03: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金灿灿的奖章挂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胸前,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和喜悦,更是......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6月30日02:49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 —— 论把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本报评论员 如何贯穿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怎样让“三严三实”成为行为准则?这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论把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摘 要:如何贯穿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怎样让“三严三实”成为行为准则?这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