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时间:2019-05-14 20: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6月30日02:49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出深刻阐述,对组织工作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提出明确要求,对组织部门改进作风寄予殷切期望,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关键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必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办法,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只有带头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才有底气,严格才能让人服气。

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一条,是坚持公道正派。公生明、廉生威,公道才能选贤,正派才能服众。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坚持公道正派这个核心要求,守住公道正派这条底线,建设一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队伍。选人用人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是不是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让好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这是检验是否坚持公道正派的重要标准。那种“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的恶劣作风,决不能存在。

坚持公道正派,就得出以公心,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公平、公正、公道地选人用人;就得坚持原则,严格标准、程序、纪律,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就得清正廉洁,知畏、知足、知止,永葆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以实际行动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

新情况带来新挑战。当前,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怎样促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的问题;怎样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防止唯GDP问题,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怎样把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简单以票、简单以分取人问题;怎样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怎样适应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新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等等,都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破解,这也是组织部门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的内在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必须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辩证思考、综合研判中分析问题,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中解决问题,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好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相信,只要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兢兢业业工作、心无旁骛钻研、倾情投入奉献,就一定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30日 02 版)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持之以恒转作风

目 录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一——改作风不能做表面文章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二——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三——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做表面文章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4月15日05:09

人民日报:各地出台细则 落实八项规定

中央出台改作风的八项规定以来,自上而下涤荡人心,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肯定。然而,贯彻规定,落实任务,殊非易事。当前,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改作风不能只作表面文章。

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在改作风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高档饭店冷清了,内部餐厅、私人会所却热了;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迎来送往减少了,却变换各种办法陪吃陪喝;有的形式上“瘦身”,内容却未“健身”,官样文章一如既往……尽管绝大多数地方认真贯彻规定,严格自律,正气上升,但上述种种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不可小看。要认识到,这不仅会消解改作风的已有成效、影响改作风的最终实效,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改作风一阵风,也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易发的痼疾。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嘴上雷声大,行动雨点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这本身就是一种坏作风。正因此,中央明确要求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改作风,以“常长”二字抓作风,一抓到底,绝不懈怠。

将改作风进行到底,就要认清当前形势任务:改作风不是为了“应付”,搞所谓变通是非常错误的;就要形成一套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作风导向体现在政绩考核、干部选拔和行政问责的全过程;就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畅通渠道让媒体和群众监督,为改作风注入压力,带来动力。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只有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二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4月18日05:06

精减文件会议、调研轻车简从、接待厉行节约,中央出台转作风八项规定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转作风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认识到,制定八项规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通过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党风政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归根到底是为了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因此,作风转得好不好,不在于口号喊得响不响,文章做得大不大,而在于能够切实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热衷于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甚至做表面文章,就会有违转作风的初衷。

譬如,我们提倡开短会,但不是会议开得越短越好,而是要更加注重会议质量,尽量减少那些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会议。我们提倡说短话,也不是话讲得越短越好,而是要减少空话套话,务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真知灼见。我们倡导简化接待,不是硬性要求“一律自带干粮和方便面”,而是要防止铺张浪费、遏制奢侈之风。我们倡导减少陪同,不是取消正常的工作接洽,而是反对讲排场摆架子,尽可能压缩与工作无关的陪同人员。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既要态度十分明确,落实不打折扣,也要按照中央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科学、务实、规范的落实办法,真正使转作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还要认识到,转作风必须扎扎实实,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绝不能虚应敷衍,做表面文章;也不能时紧时松,搞“一阵风”。要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求实效为目的,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把精力更多放在“内功”上,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真办法;少一些应付上级的虚招,多一些认真负责的态度,务求使转作风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并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持之以恒转作风之三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5月02日05:32

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中纪委公开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各部门单位围绕作风转变建章立制。几个多月来,转作风保持向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也暴露出在相关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不少漏洞,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制定更加规范,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的制度。这是抓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公务宴请严禁超标接待,但具体到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怎样界定“超标”?上级调研不许层层陪同,但怎样接洽工作才合情合理合规?经费报销要合乎规定,但面对不同的事由、项目等等复杂情况,怎样才符合实际,科学规范?实践证明,各个地方、各级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时,倘若界定不清晰,标准不量化、规定不细化、机制不优化,就会给“只说不做”留下种种借口,给“寻找对策”留下操作空间。这也是当前“打折变通”的花样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转作风,做到有效,保持“长效”,就须在“制度”上狠下功夫。如果事前监管到位,公款旅游的违规做法就很难放行;如果报销制度规范明确,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就难有空子可钻。从这个角度上说,转作风要避免一阵风,绝不只是转思想、转观念,还要在制度建设上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严明公务接待支出标准,加大财务审计力度,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还要看到,转作风的本质是规范权力。为什么一些基层单位常有“超标接待违规不起、简化接待得罪不起”的两难纠结?主要问题是,职能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根源还是权力大于纪律。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各方面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为转作风提供更扎实的制度保障,转作风才能促进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第三篇:以新作风推动新发展

以新作风推动新发展

李江山

镇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到2011年“进入全省中上游县份行列,力争成为全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否以新的作风来推动新的发展。所以,我们在“两会”结束之后,立即在全县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中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打牢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统一的思想,才能有统一的行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同样需要思想的高度统一。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性作用。在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中,我们通过层层思想发动和深入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机关干部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必须把握解决问题这个核心。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同样需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成效。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的乱抓一通,也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必须要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就专门安排纪检委、组织部和党工委,对全县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征求意见,初

步掌握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开展后,各基层单位也都坚持开门查摆,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基层单位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镇赉镇党委根据征求到的意见,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查摆整改的重要内容,成立三个调查组,深入17个村、场,变上访为下访,仅用3天时间,就排查出信访不稳定因素7件,并当场解决了太平山村部分农民桑树地补助问题和郭家村造林形成树胁地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抓住了制度建设,就抓住了机关作风建设的根本。所以,我们要依靠制度来坚持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形成的新鲜经验、新鲜做法,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制度的内容,根据机关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和完善新的制度。另外,制度建立起来之后,还必须坚决执行。全县各基层单位都针对本地、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便于操作、便于考核、便于监督的规章制度,确保了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县烟草专卖局先后建立健全了20多项工作制度,做到健全制度不留死角;成立了考评领导小组负责日常检查考核,做到考核制度不留余地;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执行制度不留情面。活动中,该单位先后有9名职工因学习迟到、外出办事没有请假、工作未达到岗位职责标准被罚款,主管领导也因连带责任而遭罚款。

四是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坚持领导带头,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尤其要坚持领导带头。县委常委一班人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联系分管单位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带头参加思想动员,带头调研指导工作,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去年年底,我们决定对基层单位实行“打捆”考核检查,将组织、宣传、纪检、政法、商务、民政、教育等10多个部门编成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2个检查组,分别由组织部和商务局牵头,只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过去

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的检查考核工作,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通过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全县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五是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作风建设是手段,促进发展才是目的。所以,机关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活动月中,我们始终把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贯穿活动始终。活动伊始,我们就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提出了10个方面内容,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大学习、大总结、大讨论”活动。活动中,又先后召开了2个全县副局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保持社会稳定和优化发展环境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等10多个文件,还先后召开了3个界别人士参加的加快镇赉经济发展征求意见座谈会,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和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搭建平台的具体方案。与此同时,全县各基层单位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谋划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全县上下形成了抓工作、干实事、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吉林省镇赉县委书记)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论转作风看实效

目 录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不能一阵风—————— 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月17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2日07: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

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人民日报评论员: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5日07:0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网友反映,有的地方的市长信箱、部门留言板,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应酬”:回复及时、态度诚恳,“您的意见很好,一定高度重视”云云,却迟迟不见下文,问题被挡了下来、弹了回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有真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

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轻车简从、访寒问暖,但却没有抓真问题、出真成果。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把转作风变成了“作风秀”,本身就是需要转变的坏作风。

有这样那样的“门”,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回答好“为何转、为谁转、怎么转”的问题。中央力倡改进作风,群众也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人把转作风当成了虚应之策,专做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地方转作风,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大于里子。

卸掉“弹簧门”,关键是要解决真问题。各级干部要把改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调查研究要出成果,不能就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联系群众要有实效,不能光是“到下面走走、到地里转转”;解决问题要见真章,不能满足于“树个典型、搞个示范”。

转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于民。“为转而转”,只会让群众更加反感。改进作风,各地各部门务必改到深处,转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一阵风——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8日07:0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作风,正在积累正能量。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下乡自带饭盒,有的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有的考察调研不惊动下级机关。但也有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改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然而,转作风有没有实效,不仅看一时之变,更看长久之态。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过无痕,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

改作风一阵风,这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痼疾。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或是“锦上添花,应景文章”,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结果,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年年抓,但年年都是老问题,年年都是老样子,改作风陷入“改回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在群众眼里,这种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改作风如是。如果改与不改一个样,甚至越出红线不问责、改出实效不鼓励,改作风动力安在?政绩考核树立作风导向,干部选拔确立作风标准,行政问责注重作风红线,形成改作风的激励机制,方能防止出现半途而废、无果而终的情况。

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一些人把改作风当作上级要求,并未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并未在党性修养上强化为民这个责任。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涵养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焕发改作风的内在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

——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31日08:32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进村静悄悄、调研实打实,有的视察工作直奔问题去,有的蹲点调研渐成惯例。这些让群众赞成的好作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现场,而不是走过场。

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深入实际、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倘若调研只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实际情况,谈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倘若身在现场而心在别处,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又怎能解决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正因为此,那种认为网络可以取代“在现场”的错误思想颇有市场。殊不知,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们认识“复杂中国”的重要手段,但在任何时候,“键对键”都代替不了“面对面”。不在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在现场,也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政策的穴。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型爬坡,矛盾不少,困难更多。更多领导干部抬起脚步进工厂、站在工地谋建设,才能弄清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发展路子;更多领导干部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摸民情,才能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制定惠民措施。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在现场,就是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走进太行深处,感慨“看到真贫就值了”;李克强在湖北农村考察,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多在现场、不走过场,才能解决难事、多做实事,才能使改作风见到实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2月05日04:59

时近春节,各地勤俭节约办两会成为关注焦点。大会会场,不摆鲜花、不铺红地毯;会议就餐,没有高档菜式和酒类饮品;代表委员发言,陈言务去、直奔问题。简、俭、减,新会风体现了新作风,带来了新气象。

对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做“减法”,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也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形式少了、水分挤了,内容和干货是否会相应增加?群众最不喜欢的积弊陋习去掉了,群众最盼望、最拥护的优良作风是否会相应多起来?换句话说,转作风看实效,人民群众不仅看不做什么,更关注做了什么。

鲜花少了、菜单瘦了,政府部门节约的行政开支能否用于改善民生?会议短了、发言实了,党员干部腾出的精力能否用于联系群众?事实上,摒弃群众反感的不良习气,给群众带来的只是抽象观感。在内容上做“加法”,才能够把改作风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为群众带来可以触摸得到的实际利益,把改作风的实效写在群众的心坎里。反之,如果只停留于对形式主义做减法,缺少在实质内容上做加法,改作风的实效就会打折扣。

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面子上做减法是一个方面,里子中做加法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握这种“加”与“减”?就需要党员干部多到基层调研,摸准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多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进而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寓改作风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之中,将改作风扎根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使改作风焕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既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善于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把握好了这个“加减辩证法”,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我们就能最大程度释放改作风的红利。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来源:《 人民日报 》评论员(2013年02月07日 02 版)

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干部赶会场、吃宴请的少了,下基层、访民情的多了。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调研蜻蜓点水,考察走马观花,满足于“点上看一看,家里坐一坐,随便说一说”。这说明,转作风既要放下“官架子”,更要多掏“心窝子”。要看到,纠正不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走出机关大院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物理距离易缩短,情感距离难拉近。转变作风、贴近群众,说到底,要努力做到心心相印。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不深入田间地头,就不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到一块。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想看亮点、树样板,就抓不到基层的难处、群众的痛处。没有甘当小学生的诚恳,热衷于指手画脚,就听不到群众的实话心里话。没有排忧解难的责任心,敷衍了事不干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改进作风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相比公布PM2.5数据,公众更期待雾霾天越来越少。相比不摆花不喝酒,百姓更关心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群众反感一些干部的不良风气,是因为觉得干部已经离自己太远;群众期盼干部转变作风,是希望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百姓真抓实干上。倘若改进作风仅仅在花花草草、烟酒纸笔上打转转,而忽视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那也不是转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一些地方作风之所以转得彻底、群众普遍满意,就在于干部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念百姓情,办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转作风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第五篇:20140303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务实好会风

呼唤务实好会风

——寄语两会代表委员(下)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03日 01 版)

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怎么开、效果怎样,全国上下都在看。又到“两会季”,以清新作风开会发言、以务实态度参政议政,反映了改进作风的要求,承载着老百姓的期待。

两会是民主政治的窗口,也是会风作风的窗口。过去一年多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动真碰硬、涤荡“四风”,让党风一清、政风一新。改作风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点和突破口,今年两会的会风必然会更受关注。要求“盯住作风问题不放”,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宣示着我们持之以恒改作风的决心。然而,持续推进之时,更需防止半程泄气、后劲不足。代表委员如果能在两会上保持清新作风,一定能给全社会做出良好表率。好作风经过两会得到固化,进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选择,转作风就能取得实效、收到长效。

务实好会风,更体现在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上。过去一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第一年。能不能抓住真问题、提出好建议,正是对代表委员们履职能力、履职态度的一个检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平时注意联系群众、常常深入基层,摒弃了形式主义、杜绝了官僚主义,在两会上的建言献策就能接地气、有干货。在深入思考问题、深切体察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议出共鸣共识,对社会发展有贡献、对群众诉求有回应,才是真正开好了两会。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很多政策有待出台、很多措施有待落实,新情况会出现,新问题也会产生。对“一府两院”、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全面发展就会有更大正能量;对教育、医疗等改革,环境、城镇化等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深化改革就会有更广泛共识。代表由人民选出,委员由协商产生,在发展的历史关头,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正体现在每一次求真的发言中、每一个务实的建议里。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重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代表委员开好会、履好职,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相信5000多名代表委员在这11天的时间里,能以清新的作风、务实的会风,与亿万人民一道唱响改革发展“春天的故事”。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好作风推动组织工作新进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