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来檬等品种最为感病。据资料记载,黄岩于1955年发现柑橘溃疡病,当时属零星发生,发生面积很少。随着甜橙类、柚类、杂柑类等—些易感病品种的逐渐引进、扩种,成年结果树的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1、发生与危害
该病可为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发病后导致生长不良,延迟出圃时间;成年结果树发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枝梢枯死,降低树势;未脱落的轻病果形成木栓化开裂的病斑,严重影响果品的外观和品质,降低了商品价值。
发病品种以宽皮橘类品种为主栽的柑橘产区,主要有温州蜜柑、本地早、椪柑、早橘等主栽品种,易发病的品种品系主要有:橙类(脐橙、纽荷尔、大山岛、清家、朋娜等)、柚类(文旦、葡萄柚等),杂柑类(439、伊予柑等)。另外,与感病品种混栽的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也会发病,但发病较轻。单纯种植宽皮橘类品种的果园基本不发病或发病极轻。
2、综合防治技术
柑桔溃疡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重点围绕橙类、柚类、杂柑类等易感病品种开展综合防治。对种子、苗木、砧木、接穗等繁殖材料,要加大产地检疫和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对易感病的结果成年树果园和混栽果园,要加强栽培管理,并及时做好药剂防治。
2.1加强植物检疫。带病的种子、苗木、砧木、接穗等繁殖材料和果实是柑橘溃疡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引进或调出种子、苗木、砧木、接穗等繁殖材料和易感病品种的果实时,要严格地进行检疫检验,凡经检验查出带有柑橘溃疡病病斑的繁殖材料,一律予以烧毁;凡查出带有病斑的果实,须经剔除病果和除害处理后才允许调运。对引进的繁殖材料,必要时进行复检、消毒处理、隔离试种。
清毒处理:①种子先在50—52℃热水中预热5分钟,然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分钟,立即转入冷水中冷却。也可用1%福尔马林液浸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②未抽芽的苗木或接穗消毒,可用49℃湿热空气处理50分钟后,立即用冷水降温;对已嫁接的苗木,可用1000—2000单位/亳升链霉素+1%酒精的混合液,浸苗1—3小时,能把病苗治好,对生长无影响。
2.2建立无病苗圃。严格按照国家《柑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建立无病苗圃。在苗木繁育生长期间,要开展正常性的产地检疫,一旦发现病株,必须进行除害处理,甚至拔除烧毁,并及时喷药保护健苗。苗木出圃前要经过全面检疫检查,确认无发病苗木后,才允许出圃种植或销售。
2.3加强栽培管理
2.3.1肥水管理。不合理的施肥会扰乱树体的营养生长,会使抽梢时期、次数、数量及老熟速度等不一致。一般多施氮肥的情况下会促进病害的发生,如在夏至前后施用大量速效性氮肥易促发大量夏梢,从而加重发病,故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钾肥。同时,要及时排除果园的积水,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3.2治虫控病。溃疡病极易从伤口侵入,所以要及时进行潜叶蛾、凤蝶、象甲虫、恶性叶甲等害虫的防治,以减少伤口,切断病原侵入途径。
2.3.3控制夏梢,抹除早秋梢,适时放梢。夏梢抽发时期正值高温多雨、多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季风,温、湿度对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较为有利,同时也是潜叶蛾为害比较严重的时期,及时抹除夏梢和部分早秋梢,有助于降低病原菌侵入的机率,溃疡病的发病程度能显著降低,待7月底或8月份统一放梢后,及时连续地喷几次化学农药,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抹梢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或露水干后进行操作。
2.4药剂防治。供选择的主要药剂有:①石硫合剂50—70倍,在冬季清园时或春季萌芽前使用,有利于消灭该病菌源和其它病虫害。②0.4%—0.7%等量式波尔多液,选择在6月份前使用,6月份后使用易诱发锈壁虱;不能与其它农药或微肥混用;喷波尔多液后要间隔15—30天后再喷其它农药。③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要注意不能与磷酸二氢钾及微肥混喷。④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⑤53.8%可杀得(2000型)干悬浮剂 500倍液。⑥600×10-6用链霉素+1%酒精。⑦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对易感病园,要掌握春、夏、秋梢在梢长1.2.5厘米时喷第一次农药,以后间隔10天左右再喷1—2次;幼果在谢花后10—15天喷第一次农药,以后间隔15天左右,连续喷药2—3次。遇到台风或暴雨后要及时喷药一次,以便保梢保果。对普通发生园,主要在台风季节保护果实。不能混用的农药要坚持单用;同时,还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2.5冬季清园。采收后的果园,应剪除病枝、枯枝、病叶,清扫落叶、病果、残枝,集中烧毁,并喷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消毒,以减少翌年的菌源。
第二篇:湘西北地区柑橘红蜘蛛发生危害与防治研究
湘西北地区柑橘红蜘蛛发生
危害与防治研究
陈益元1熊阅元1郑家望
2(1.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2.石门县植保植检站,湖南石门 415300)
摘要:红蜘蛛是湘西北地区柑橘上的主要害虫。本文通过分析其发生危害特点,结合多年从事柑橘病虫防治工作实践,提出了从加强栽培管理、天敌控制、科学合理用药等措施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红蜘蛛;发生危害;防治
1前言
柑橘是湘西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现有柑橘种植面积6万hm2,由于生态环境适宜,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其中柑橘红蜘蛛是主要害虫之一,常年螨类防治成本占柑橘病虫防治成本的40-60%。由于红蜘蛛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加之管理失调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螨类猖獗发生,农残问题突出,药害事故频发,严重制约柑橘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此,笔者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观测和调查,并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柑橘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Mc Gregor))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昆虫。学名柑橘全爪螨,又名瘤皮红蜘蛛等,除为害柑橘外,还有多种其它寄主作物。在我地年发生16代左右,以卵或成螨在柑桔叶背或枝条芽缝中越冬,每年3月份开始活动迁移至春梢上为害。红蜘蛛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25℃左右,适温干旱是螨类猖撅发生的重要因素,每年3-6月、9-11月危害最重,其中以春季高峰为主,7-8月高温季节一般发生较轻,发生与气候、天敌、营养及人为因素关系密切。2000-2006年7年中除2005年为中等偏轻发生外,其余年份均为中等发生以上,其中2001年为中等偏重发生,田间系统调查百叶螨量最高达3408头,2004年为大发生,部份为害严重橘园百叶螨量高达上万头。红蜘蛛种群繁殖力强、世代交替现象严重,喜光趋嫩,以树冠外围及中上部,阳光充足的部位发生多。为害时以口器刺破寄主叶表皮吸食汁液,被害叶呈现灰白色小斑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失绿变成灰白色,造成大量落叶,对柑橘花蕾及果实均可造成为害,导致落花、落果,树势衰退,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
3综合治理对策
3.1强化栽培管理,抓好清园工作
合理施肥,及时排灌,增强树势,使橘树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逆性。结合冬季清园,剪除潜叶蛾、蚜虫等为害的卷叶及病虫枯枝,压低越冬虫源。采果后至翌年果树萌芽开花前的休眠期是防治越冬害螨的有利时机,可选择石硫合剂、机油乳剂、松脂酸钠等药剂对树冠喷雾,大量杀伤越冬害螨,减轻来年的防治压力。早春红蜘蛛盛发初期,种群密度较低时,可选择持效期长和杀卵效果好的专性杀螨剂防治,有效压低全年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
3.2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螨类天敌主要有尼氏钝绥螨、食螨瓢虫、蓟马、草蛉、寄生菌等10多种[1]。食料匮乏和喷洒农药是导致螨类天敌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大力推广橘园生草栽培技术,果园行间种植藿香蓟等,蓄留良性矮秆浅根系杂草,创造生物多样性环境,给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料,克服天敌因食物不足而在发生时间上的“脱节”现象,促进天敌的繁衍,发挥以益灭害的作用。结合虫情测报,在果树生长前期,采取挑治策略,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生物农药或专性杀螨剂防治,以利天敌种群建立,尽量避免使用有机磷或菊酯类广谱性杀虫杀螨剂。
3.3科学合理用药
目前农药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良莠不一,橘农很难分清彼此之间的差异,导致重复用药、不合理混用、打保险药等现象极为突出,药害事故不断,抗药性问题突出,农药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大大降低。因此,化学防治应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在做好虫情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作物不同生育期耐药性、施药气候条件等因素,适时合理选择药剂。注意从正规渠道购药,弄清其使用范围及特点,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对口药剂,避免误用或重复使用,尽量少用兼性或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发生,减轻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3.3.1掌握防治指标,适时用药
当春季虫口密度每叶3头,夏秋季每叶3-5头时即应采取防治措施。实践调查中经常发现部份橘园红蜘蛛百叶螨量高达成千上万头,即使药剂防效高达90%以上,残留虫量仍然可能超过防治指标,需要迅速进行二次防治。因此,田间管理时要经常进行调查,根据防治指标,及时用药。
3.3.2合理选择药剂
施药防治前,先进行调查,确认防治对象,结合其它柑橘害螨的防治来选择对口药剂。柑橘不同生育期对杀螨剂的敏感程度不同,由于杀螨剂自身理化性质差异,对温度的敏感性也有较大区别,因此何时选择什么药剂防治是保证防效、避免药害发生的关键。如以柑橘红、黄蜘蛛为主,可选择尼索朗、阿维菌素、四螨嗪、炔螨特、三唑锡、苯丁锡、哒螨灵等交替使用。若同时发生红蜘蛛和锈壁虱,可选择阿维菌素、三唑锡、炔螨特等。杀成(若)螨为主可选择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炔螨特、苯丁锡等。杀卵(若)螨为主可选择尼索朗、螺螨酯、四螨嗪等,应掌握在卵或卵孵盛期提前用药。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些杀螨剂在柑橘嫩叶梢、幼果期使用会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如三唑锡、三磷锡在春梢期(气温在20℃以下)按常规浓度使用,会造成严重落花、落叶、落果,造成叶、果出现药害斑或畸形。炔螨特在柑橘嫩叶及幼果期
使用也会造成叶果出现褐色印斑药害。高浓度的多硫胶悬剂、石硫合剂在高温期施用易引起“日灼”症状。机油乳剂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也可能发生药害。很多杀螨剂在不同气温下使用,其药效有明显的差异,如炔螨特、双甲脒、有机锡杀螨剂等在20-22℃以下药效不理想,但有些杀螨剂在低温下使用,药效没有明显的影响,如哒螨灵、尼索朗等,阿维菌素防效则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个别药剂低温期使用比高温期使用更合适,如甲氰菊酯低温期使用杀螨效果好。秋梢抽发期防治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既可杀螨,又能有效防治柑橘潜叶蛾、粉虱类害虫等。柑橘是忌氯植物,使用有机氯杀螨剂易引起药害,轻者造成叶片长期灰白色、无光泽,影响光合作用,冬季遇轻霜即脱落,重者数天内老叶掉光。如在柑橘生长期使用甲氰菊酯防治红蜘蛛会大量杀伤天敌,提高老螨生活力,加快卵的孵化速度,使虫口直线攀升。
3.3.3合理混用,避免药害事故
据笔者调查,橘园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单剂及复配登记产品就多达200余种,像阿维·哒、阿维·柴、阿维·甲氰及柴油·哒等常用杀螨剂品种高达290余种,农药商品名五花八门,还有极少数不法厂家人为添加各种隐性成份,导致选择农药时无所适从。部分经销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对其药理性质不太了解情况下,向橘农滥开“药方”,少则2-3种,多则4-5种农药混用,打保险药,极易发生药害。常见的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多为酸性农药,如与碱性农药混用会大大降低药效。福美双、代森环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被破坏。有的农药品种配成弱碱性药液后也要马上用掉,不宜放置过久。有的农药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或者降低药效,如双甲脒等。除酸碱性外,很多农药品种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混用。微生物农药不宜与杀菌剂农药混用,主要是杀菌剂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而导致失效。因此,在农药混用时应严格遵照农药标签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药害。
3.3.4轮换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螨类繁殖力强,发生代数多,活动范围较小,抗性因子累积快,易发生抗药性。解决抗药性的核心就是要控制药剂与害虫的接触频率,轮换交替用药是目前解决抗性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根据各地长期实践证明,一种农药连续使用2-3a后,红蜘蛛就会产生抗药性,主要是长期高水平压力下用药导致其选择压力增大,抗性种群上升。通过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哒螨灵对红蜘蛛逐代处理选育其抗药性,经过12代选育,抗性即增长到35倍[2]。由于很多农药的杀虫机理相同或相似,交互抗性的产生还会导致许多优良药剂服务年限大大缩短。目前杀螨剂品种主要为有机氯、有机硫、有机锡、脒类、杂环类、生物农药等几大类,不同类型农药的杀虫机理均不同。因此轮换用药时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一种药剂每年连续使用最多不超过1-2次,坚持几种不同类型或杀虫机理的杀螨剂合理交替使用,就可避免或延缓抗性的产生。
3.3.5改进施药技术
绝大多数杀螨剂为触杀型药剂,没有内吸传导作用,药效发挥好坏主要体现在害虫是否能有效接触到药剂。现阶段,由于药械、助剂等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加之有些橘农为图省工省时,只求直观视觉效果,喜欢大水量喷雾,“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浪费了农药,污染了环境,防治效果极差。因此,使用杀螨剂必须做到喷雾细致均匀,叶片正反两面及树冠内膛均要喷到,提高防治效果。
4小结
综上所述,在柑橘生产管理实践中,只要掌握了红蜘蛛的发生危害规律,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特点,选用安全高效药剂,即可有效控制其危害,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荣,2002,化学防治对柑橘红蜘蛛发生的影响.浙江柑橘(1):27-28.[2]孟和生等,2000,橘全爪螨对哒螨灵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农药学学报(3):30-34.
第三篇:柑橘苗木潜叶蛾防治技术
柑橘苗木潜叶蛾防治技术
柑橘潜叶蛾是柑橘苗木繁育中的一种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为害柑橘苗木的新梢嫩叶、嫩枝,潜入表皮下蛀食,它所食的路径似弯曲不规则的隧道,故又名绘图虫等。该虫若防治不力,则影响苗木的生长势和质量,甚至不能按正常时间出圃,因此,加强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是柑橘嫁接苗繁育的重要技术之一。
1、人工控梢
在面积不大,或者人工富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即去早留齐,去零留整,使抽梢—致。时间大概在5月底到6上旬进行,然后在整齐发芽后喷药保护。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地区、具体的天气和具体的品种而定。
2、注意观察、提前预防
潜叶蛾一旦进入了叶片,则难以用化学农药将其杀死。所以应该采取的是预防,柑橘潜叶蛾一般为害夏、秋梢、晚秋梢,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所以在6月15日左右,夏梢抽发整齐时喷药—次,以后每隔5天再喷一次,连续3—4次。从夏梢开始,多数幼芽在l厘米时开始喷药,三次梢要同样方法加以预防。同时,对未嫁接砧木,尤其是枳橙也应该全面喷药加以预防,否则,会严重影响砧木苗的生长势,嫁接时间推后,最终导致苗木不能按正常时间出圃。
3、注意天气、抓紧时间
由于6—9月有萌发的新梢较多,如遇多雨水年份给喷药防治带来困难,要在抢时间喷药,采取挑治,先喷嫩梢多的,再喷嫩梢较少的,建议最好用机动喷雾器在较短时间内喷完,喷后2—3个小时不下雨就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药剂选择
防治柑橘苗木潜叶蛾所选用的农有2%阿维菌素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使用机动喷雾器,应适当加大农药的浓度。气温较高,在30℃以上时用阿维菌素3000倍液,30℃以下则用阿维菌素2500倍液。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对于杂柑天草则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药害,其药害状为嫩叶叶尖坏死,黑褐色,叶片大量扭曲,甚至梢尖坏死。天草用吡虫啉防治,则没有出现药害。因此对天草防治只选用了吡虫啉,而对园内的其它品种则采取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交替使用。另外,也可使用3%的啶虫脒1000倍、20%甲铱菊酯2000倍、5%卡死克2000倍、5%农梦特1000倍等,7—10天一次,连续1—2次。
5、其他途径
采用摘心、保护天敌、加强肥水管理等都能对防治潜叶蛾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柑橘施肥技术(精选)
柑橘施肥技术发布日期:2008-08-28浏览次数:702
一、柑橘需肥规律 据研究,每生产1000公斤柑橘果实,需氮6公斤,磷1.1公斤,钾4公斤,钙0.8公斤,镁0.27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2:0.7,需氮钾多。柑橘对所需养分的吸收,随物候期的变化而不同。新梢对营养的吸收,由春季开始迅速增长,夏季达到高峰,入秋后开始下降,一、柑橘需肥规律
据研究,每生产1000公斤柑橘果实,需氮6公斤,磷1.1公斤,钾4公斤,钙0.8公斤,镁0.27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2:0.7,需氮钾多。柑橘对所需养分的吸收,随物候期的变化而不同。新梢对营养的吸收,由春季开始迅速增长,夏季达到高峰,入秋后开始下降,入冬后基本停止;果实对磷的吸收,从仲夏逐渐增加,至夏末秋初达到高峰,以后趋于平衡。氮钾的吸收从仲夏开始增加。8-9月出现最高峰。
春季的4月到秋季的10月,是柑橘一年中吸肥最多的时期,施肥时应考虑这些特点,若施肥不当,将带来危害,春梢萌发时氮过剩,往往春梢徒长,降低坐果率。后期氮过剩,晚秋梢不断发生,会影响柑橘越冬。如果果实膨大期缺氮,生理落果严重,果实小,产量低;
过多施钾还会增加果皮厚度,影响品质。
二、柑橘施肥技术
⑴发芽肥:春季萌发前1-2周或春梢转绿时施用。过早吸收困难,过迟抽梢开花时效果不能及时发挥。⑵保果肥: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5月下旬左右施用。壮果肥:约在7-9月施用,可以一次,也可多次。保果壮果肥应以氮磷钾并重。尤其是壮果肥要提高钾的比例。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秋梢抽生和花芽分化。⑶冬施采果肥。一般在采果前后施。早成熟品种边采边施,晚成熟品种在采前一周内施用。采果肥施用有机肥和一定量的氮磷肥,或者施用含腐殖酸复合肥料。
在一年的施肥中,冬肥占50%,春肥和夏秋肥占20%。若缺乏有机肥应重点放在夏秋肥上,施用含有腐殖酸的复合肥效果更佳。在生长季节可以通过叶面肥加以补充。
腐殖酸对柑橘生长有积极作用。腐殖酸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几千万年的堆积、有氧发酵、微生物降解得到的高分子有机物,施入果园后可以疏松土壤,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后期长势强,抗病虫能力增强;坐果率提高,风味改善,糖分增加,品质好,产量高。长期使用可以降解农残,是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重要生产资料,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施肥方法一般在树冠滴水
线下挖深20厘米、宽20-30厘米的沟,均匀把肥料施下,而后盖土。在坡度大的橘园,应在上坡挖弧形沟施入。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兑水浇施,或在雨后施。
第五篇:棉花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总结
棉花病虫害发生防治技术总结
潍坊市植保站
今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75万亩,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其中二代棉铃虫大发生,三代棉铃虫、棉苗蚜中等偏重发生,棉花苗期病害、棉花伏蚜中等发生。棉花绿盲蝽象、烟粉虱中等偏轻发生,棉花铃病、黄萎病小发生。
一、病虫发生实况
1、二代棉铃虫大发生,发生面积75万亩,防治面积 75 万亩。今年棉铃虫一代成虫较去年黑光灯下晚见蛾5天,前期田间落卵量少,后期田间落卵量较大,全代田间系统累计卵量963粒,大田百株虫量3.2头。由于目前都是种植的抗虫棉,虽然田间落卵量较大,但田间虫量不大,对棉花危害较小。
2、三代棉铃虫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防治面积70万亩。田间系统百株累计卵量64粒,百株虫量3头。其发生较轻的原因为:7月中下旬潍坊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1%,并且降雨次数多,降雨强度大,对三代棉铃虫发生不利。
3、棉花苗蚜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5万亩,防治面积75万亩。由于去年冬天较冷,在潍坊连续低于-7℃的天气有47天,是近10年以来的第一个冷冬年,致使蚜虫的天敌越冬存活基数为常年的30%;由于今年春季蚜虫天敌数量少,不能有效的控制春季棉田蚜虫危害。另外采用膜覆盖的棉田,棉花还没有放风时蚜虫就开始危害棉株,由于地膜的 1 原因,棉农没法进行防治,也是造成棉田蚜虫发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5月中旬调查棉苗卷叶株率达到25-32%,严重地块卷叶株率达到41-57%。
4、棉花苗期病害中等发生。由于今春气温回升较慢,致使春季棉花苗期病害发生较重,5月中旬调查,棉田死苗率都在8-12%之间,严重地块,死苗率达到20%以上,病苗率达到90%以上。发病重的原因是春季地温较低,以及连续多年重茬种植棉花所致。
5、棉花伏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面积50万亩。今年棉花伏蚜发生危害程度轻于常年,也轻于去年,一般棉田防治2-3次,比以往年份减少用药次数1-2 次。今年棉田伏蚜发生轻的主要原因是:7月份潍坊地区降雨多,降雨强度大,不利于棉花伏蚜的发生。由于今年加大了生物农药的宣传推广力度,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量加大,田间天敌数量明显增加。今年7月上旬调查,棉田百株天敌总量折合天敌单位12.6个,是历史上同期棉田天敌量最高的一年。
6、棉花绿盲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防治面积30万亩。过去由于棉农疏于防治,致使棉花绿盲蝽危害严重。最近几年加大了宣传力度,棉农逐渐认识到了棉花绿盲蝽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力度加大,其危害程度逐渐降低。7月中旬调查,被害株率为11%—17%,破叶率达到37%,百株残虫量7.1头,最高12头。以前棉农防治一次,棉田一般10—15天棉盲蝽不造成危害,今年最多不超过7天。防治药剂当前除了部分菊酯类复配农药外,主要用75%氟虫氰 2 进行防治,棉盲蝽的抗药性增长迅速。
7、棉田烟粉虱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调查,上中下三叶烟粉虱平均比常年下降了17.6%、21.3%、36.5%,比去年下降了21.7%、31.2%、43.5%。
8、棉花铃病小发生,发生面积9万亩,防治面积9万亩。今年我市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份和8月上旬,进入8月下旬以后,降雨量少且阴天日数少,使得我市棉花前期生长稳健,后期光照充足,棉花铃病发生轻,田间调查,一般棉田烂铃率都低于2%以下。
9、棉花黄萎病小发生,发生面积9万亩。8月中旬田间调查平均病株率7-15%之间,但是发病程度都在3级一下,分析其原因除气候因素外,抗病品种的推广种植起着重要作用。
二、防治活动情况
1、加强棉花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为及时掌握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市及各县市区植保站固定2-3名技术人员从事测报工作,深入田间调查记载病虫发育进度,结合气候条件,对主要病虫害做出发生期、发生量预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先后发布了上半年病虫发生趋势预报、棉花苗期病虫害预报、二、三代棉铃虫发生发生预报、棉花花铃期病虫害预报,预报准确率95%。并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扩大了病虫预报覆盖率。
2、加强防治技术指导。根据我市棉花病虫发生情况,3 制定下发了棉花病虫防治技术意见,在病虫发生期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防治工作,推动了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大力推行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农业措施,包括选用抗耐有害生物品种,合理轮作;二是物理措施,大力推广了灯光诱杀、生态防治等措施;三是生物防治,通过利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以达到保护利用天敌,减轻了病虫危害的目的;四是科学使用农药,在化学防治技术上,注意对症下药,提倡轮换用药、混合用药,同时采用低容量法和弥雾法施药。在预报准确的基础上,严格掌握不同病虫的防治适期,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00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