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5: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

第一篇: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

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图)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5月20日07:01 农博网

中文名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拉丁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1achryrnas(Smlth et Bryan)

为害作物:除黄瓜外,还为害南瓜、丝瓜和甜瓜、西瓜、西葫芦、葫芦等。

为害症状:幼苗期子9十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后变褐色于枯。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黏液,即菌脓,于后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病斑后期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细菌性角斑病常与霜霉病相混淆,识别时可注意区分:①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燥后为白色膜状或粉末状,这与霜霉病叶背病斑上长出的紫黑色霉层不同;②叶部病斑后期穿孑L,与霜霉病后期不穿孔不同;③为害瓜条,腐烂有臭味,霜霉病不为害瓜条。

细菌性角斑病也容易与黑星病混淆,其主要区别是:①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后期病斑脱落穿孔,黑星病病斑初圆形至椭圆形,不受叶脉限制,叶脉也可受害,后期病斑星状开裂;②细菌性角斑病为害后黄瓜病部溢出乳白色菌脓,黑星病病部生出琥珀色胶状物;③细菌性角斑病病瓜病部湿腐,有白色菌脓,黑星病病瓜病部凹陷,龟裂,不湿腐,潮湿时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极生鞭毛1-5根,有荚膜,无芽孢。病菌生长温度4-39℃,最适24-28C,48~50℃经10分钟致死。分类属性:丁香假单胞杆菌 分布区域:南北都有发生

发病特点: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靠种子远距离传播病害。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防治方法:

(1)无病瓜上采种 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或用新植霉素3 000倍液浸种30分钟,再用清水浸4小时,捞出催芽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 重病田与非瓜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做好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清洁田园 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 0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300-400倍液,或7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周到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剂: 新植霉素 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 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 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第二篇: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____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一、概述

受各种因素影响,____年小麦蚜虫在我县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量较____年大,今年全县共种植小麦__万亩,蚜虫发生面积__万亩,防治面积__万亩,共挽回损失____吨,仍受___._吨。

二、发生规律:

根据系统调查,_月__日百株蚜量_头,受_月__日低温影响,_月__日

百株蚜量_._头,以后随气温上升,数量逐次增长。_月_日始见有翅蚜,百株蚜量__._头,之后蚜量急剧增加,至_月__日小麦抽穗,百株蚜量___._头,_月__日开始上穗危害,百穗蚜量达___头,_月__日为___头,高峰期发生在_月上旬,_月_日调查,百穗蚜量为____._头。系统调查情况见表一:

表一:____年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蚜株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株蚜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发生特点

_、越冬基数小,由于____年秋季雨水偏多,小麦播期推迟,温度较低,越冬虫口密度较小,在____年__月__日调查,苗蚜仅为零星发生。

_、有翅蚜见虫晚,穗期发生量大。今年在_月_日始见有翅蚜,之后,由于环境条件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蚜量上升快,_月__日普查,平均百穗蚜量达___头,重发田块百穗蚜量____头以上。_月_日普查,平均百穗蚜量达____头,重发田块百穗蚜量达_____头,发生量较近三年均值增加___头。小麦蚜虫普查情况见表二:

表二:小麦蚜虫普查表

调查日期__年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

蚜株率--_._--__.___.___._____

百株蚜量零星发生_._零星__.___.____.________

_、天敌数量少。由于前期苗蚜发生量较小,田间天敌数量较少,进入高峰期以后,蚜量增长迅速,百穗天敌单位仅为_.__,难以控制蚜虫的危害。

四、防治情况

今年在小麦生长期间,我站与农委合作,在《**农业》栏目做了一期小麦综合防治节目,独立制作了二期《植保之窗》节目,并印发一期防治穗蚜的《病虫情报》,另外,利用开现场会、科技赶集等发放明白纸____余份,由于宣传力度大,指导及时,在_月__日调查,全县麦田防治_—_遍,使损失率较低,确保了全县小麦的丰产丰收。

_年六月九日

第三篇:二代粘虫发生预报与防治措施

二代粘虫发生预报与防治措施

粘虫是杂食性害虫,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幼虫主要取食禾本科作物,尤其对夏玉米危害很大。危害严重时,玉米苗期可造成缺苗断垅,甚至须要毁种;中后期可将叶片吃光,只留叶脉,造成严重减产。因此,望广大种植户及时做好二代粘虫防治工作。

据我站对二代粘虫的田间监测调查,结合历年资料、气象条件及田间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区为较轻发生,但局部地块中等发生;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一、预报依据

l、田间普查情况:近日我站对马池口、崔村等镇的4块麦田进行了二代粘虫调查,有虫地块率为50%,查到幼虫5头,其中二龄占100%,平均幼虫密度1.25头/米,最高地块幼虫密度达3头/米。未查到卵。

2、气象条件:我区已进入雨季,气温高,气候条件有利于粘虫生存繁殖及晚迁飞来的成虫产卵孵化。

3、田间生态环境:我区大部分麦田已进入成熟期,个别麦田完熟。这样的田间环境条件较不利于二代粘虫卵孵化和低龄幼虫成活。但小麦收割后,二代粘虫幼虫落入田间,对夏播玉米幼苗构成威胁。

二、防治措施

1、防治方法与指标

(1)夏玉米免耕播种田宜结合化学除草加入杀虫剂,达到虫草兼治22的目的。

(2)夏玉米出苗后百株虫量达到5头时,应立即防治。

(3)春玉米、套玉米百株虫量达20-30头时,其它经济作物每平方米虫量达到5头时,应立即防治。

2、药剂防治

选用4.59/o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加80%敌敌畏各50毫升/亩喷雾防治。

3、注意事项

(1)麦收后要加强对禾本科作物虫害调查。由于粘虫属于迁飞性害虫,需密切监视田间虫情动态;发现虫情达到防治指标时应立即进行防治。

(2)玉米苗期不宜喷洒敌敌畏,以免造成药害。

(3)防治二代粘虫宜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

(4)防治粘虫时要注意药液不要飘移到敏感作物上。

(5)三夏期间,天气炎热,在喷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操作规程使用,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第四篇: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意见

[2012-07-16]

一、当前病虫发生概况

(一)水稻纹枯病

据市植保站7月10~13日在社渚等地调查20块杂交稻,平均病穴率5.5%(去年同期3%),幅度0~48;达标田块率25%;调查28块单晚,平均病穴率8.1%(去年同期0.4%),幅度0~90,达标田块率25%。目前田间病情明显重于去年同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当前杂交稻和早栽单季晚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二)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

淦西灯下四(1)代白背飞虱于6月7日始见,比去年早4天,灯下在6月28日至7月9日出现明显迁入虫峰,蜂量为323头,比常年略早,属于早发年份。至7月12日止,灯下累计诱虫340头,列2005年以来的第五位,是2008年以来迁入量最多的年份。

2.田间虫卵量

(1)田间虫量:据市植保站7月10~12日在社渚等地调查20块杂交稻,平均百穴总飞虱794.8头,幅度205~1785,其中百穴白背飞虱794头,幅度205~1785,是去年同期的10倍,百穴灰飞虱0.8头,幅度0~5,稻飞虱达标田块率25%;调查28块单季晚稻,平均百穴总飞虱269.3头,幅度0~1210。其中,百穴白背飞虱256头,幅度0~1160,是去年同期的20多倍,百穴灰飞虱13头,幅度0~70,总飞虱达标田块率14.3%。

(2)田间卵量:7月10~13日调查8块杂优,平均百穴有卵条129.1条,幅度33.3~233.3,百穴未孵卵量933.4粒,幅度133.3~1866.7。调查19块单晚,平均百穴有卵条194.7条,幅度0~433.3,百穴未孵卵量1391.2粒,幅度0~3633.3。据7月13日调查,田间飞虱卵发育进度:初期卵占35.2%,中期卵占57.8%,后末期卵占7%。目前正值五(2)代白背飞虱卵孵期,预计五(2)代白背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

(三)四(2)代纵卷叶虫

1、田间赶蛾:据市植保站等地田间赶蛾,今年四(2)代成虫于6月23日始见,新昌及泓口等地田间赶蛾至今没有出现明显蛾高峰,但在田间普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稻田蛾量较高,如7月12日在上兴永和赶蛾,有的田块每亩蛾量达300头以上,7月13日在别桥胡塘赶蛾有的田块每亩蛾量达1370头,因此,田间蛾情复杂且不平衡性大。

2、田间虫卵量:据市植保站7月10~12日在全市各地调查,8块杂交稻,平均百穴虫卵量13头,幅度0~33.3;19块单晚稻,平均百穴虫卵量50.8粒头,幅度0~300,其中百穴卵量40.3粒,百穴虫量10.5头。随时间后移,田间虫卵量近阶段还会有所增加,7月12~13日调查田间发育进度为:初期卵占24%,中期卵占44%,后末期卵占16%,一龄占0%,二龄占8%,三龄占4%,四龄占4%,五龄占0%。因此,二代纵卷叶虫16日以后为低龄高峰期,预计二代纵卷叶虫属于中等偏轻发生年份,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四)大螟

1、灯下诱蛾情况

新昌淦西灯下至7月12日止,一、二代累计诱虫437头。属于偏多年份。其中二代大螟于7月8~10日出现一个小蛾峰,预计二代大螟卵在7月16~18日出现卵孵高峰。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水稻纹枯病和白背飞虱,兼治纵卷叶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害。

2、防治对象田:全市所有杂交水稻大田、早栽(播)单季晚稻(6月10日之前移栽)和各级水稻丰产方。

3、防治时间:7月17─19日;

4、防治药种和方法:

(1)亩用20%毒.氟铃60毫升+70%吡蚜酮8克(金点子)+12.5%文霉清200毫升;

(2)亩用30%甲维•毒死蜱乳油(倍闲)100毫升+15%井冈丙环30克+25%噻嗪酮(控蚧虱)40克。

(3)45%毒死蜱(锐爱)80毫升+5%氟铃脲是50毫升+25%噻嗪酮40克+12.5%井•腊芽200毫升;以上药种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三、注意事项

1、毒.氟铃和毒死蜱等药剂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应注意安全用药;

2、如药后4小时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那雨停后应立即补治,切忌拖延;

3、目前正处高温季节,注意用药安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第五篇: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杨芹园

(邢台学院 生物化学系 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 学号:2008331131)

摘 要: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褐斑病是凤仙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富士尾孢(Cercospora fukushiana)。主要在夏季发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可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人工预防褐斑病的发生法,也可根据其发病规律对褐斑病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关键字:凤仙花;褐斑病;生活习性;福士尾孢

凤仙花是我国栽种历史非常久远的一种民间花卉。其花语为“别碰我”,缘自英文别名“touch me not”,美语为“don't touch me”。凤仙花种子成熟是,只轻轻一碰,五片果瓣立即弹开,故中药处方称其为“急性子”。

本文以凤仙花的褐斑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凤仙花的病害研究以及园林栽培有所帮助。凤仙花的概述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别名指甲草,小红桃。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1.1 识别要点

株高30--80cm。茎肉质,节膨大,青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叶片狭或阔披针形,叶缘锯齿状。花多侧垂,单生或簇生于叶腋处。花朵如飞鸟,重瓣种花型多变。花色有朱红、紫红、玫红、雪青、白色及杂色,花期6~9月,一般能持续开花两个月。花梗短。硕果纺锤形,种子圆形。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栽培花卉。参见图1-1。1.2 生活习性

凤仙花喜温暖、光照充足,耐热,不耐寒【1】。喜温湿、排水良好的的砂质壤土、壤土或粘质壤土。但瘠薄土壤也能生长1.3 经济价值

凤仙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草花之一,原产中国南部,印度、马来西亚均有,现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凤仙花可供花坛、花镜、花篱栽培,矮小而整齐的品种也可作室内观赏盆花。

凤仙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可以做化妆品的原材料。凤仙花瓣作为药物对灰指甲也有很好的疗效。

凤仙花的种子称为凤仙子,可以入药,在中药中称为“急性子”,具有软坚透骨通窍,消积块的作用。1.4 常见病害 【2】

图 1-1 开花期的凤仙花

。喜弱酸性至中性土壤。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凤仙花用种子繁殖,4月播种最适宜。夏季干旱时易落叶、凋萎。凤仙花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立枯病【3】。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立枯病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本文以凤仙花褐斑病为例,简单介绍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凤仙花褐斑病病症及发生规律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凤仙花叶斑病、叶褐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2.1 凤仙花褐斑病的病状

凤仙花褐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花梗、花蕾上,导致落花、落蕾。叶片上叶面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5㎜,图2-1 凤仙花褐斑病

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易出现灰褐色粒状物。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影响植株开花,直至植株死亡。参见图 2-1。2.2 凤仙花褐斑病病源

病原菌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福士尾孢(Cercospora fukushiana)(福士是日本人的姓,福士贞吉,日本植物病理学家)。其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淡褐色,很少分隔或分支,直或波纹状,或有膝状屈曲1~3处,大小10~100(270)μm×4~6μm;分生孢子针形或倒棍棒形,无色,直或稍弯,隔膜多不明显,基端

【4】平切,顶端尖,大小30~140μm×3~4.5μm。参见图2-2。

福士尾孢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6~31℃,最适相对湿度为98%-100%,以水滴状最好。2.3 病害发生循环规律

发病适温为21℃~32℃。由于丝核菌寄生能力较弱,对于处在良好生长环境中的凤仙花,只能造成轻微发病,不影响植株生长。只有当植株生长于不利的高温条件、抗病性下降时,才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因此,发病盛期主要在夏季。当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等),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容易造成病害猖獗。

另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凤仙花发病重。

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气候温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容易引起福士尾孢的侵入。

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图 2-2 福士尾孢 病菌在凤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休眠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散传播,在植株生长衰弱或受伤时,病菌可从伤口或叶面气孔处侵入植株,发生病害。

栽培环境或自然环境变化剧烈时,易使病害发生与蔓延【5】。高温多雨的季节(一般在8、9月份发病),易于发病。

凤仙花在生长季可发生多次在侵染,老叶易发病,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若此时多雨潮湿

【6】则发病严重,十月末逐渐减少。褐斑病防治措施

了解了凤仙花的生活习性和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就能很好的对凤仙花进行养护,预防和治疗凤仙花的褐斑病。3.1 预防措施

根据凤仙花的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合理的对凤仙花进行养护,是防止褐斑病发生的根本措施。预防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选择品种优良健壮的凤仙花留种,保证凤仙花植株健壮,抗性好,对外界不良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病原不易侵入,减少翌年发病率。

其次,加强管理,实行配方施肥【7】,提高磷钾肥投入比例,恢复和增强植株生长势,必要时可增加叶面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每半个月施肥一次,直至开花。

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地下水位高处,应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8】

【2】。土壤见干及浇水。种子萌发阶段,用喷水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

凤仙花喜温暖,光照。其栽培环境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株间距为30cm×40cm【1】,及时整理修剪,使植株通风透气,通风不良易发生病害。

8~9月蒴果黄时应注意及时采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病叶、病株,并集中烧掉,减少来年传染源【7】。

未发病时可喷洒500倍硫酸铜保护叶面【9】或用0.5%波尔多液喷雾。防止病菌侵入叶片,组织病菌传播。波尔多液是一种古老的杀菌剂,至今仍是植物用药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在法国波尔多城首先被发现的,因此被称为波尔多液。将石灰乳与硫酸铜水溶液混合,即产生一种天蓝色的胶状悬液,这就是波尔多液。0.5%波尔多液用料配比为:

硫酸铜:生石灰:水=0.5:1:100【10】

3.2 发病后的治理措施

在凤仙花管理养护期间,要注意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并清除染病植株并集中处理,防止凤仙花的大面积感染。

如果凤仙花已经出现发成片感染,就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发病后,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也可施用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每10天用药1次,视病情喷1~2次。

凤仙花发病期间,不可对其进行浇灌,否则会引起病原的传播加快,使健康植株受到感染。可对其进行喷灌,以保持土壤湿度。小结 凤仙花在栽培养护时,要顺应其生长习性,才能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防治凤仙花褐斑病要在掌握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其侵入方式和凤仙花发病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化学或人工方法杀灭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措施也可以预防凤仙花褐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国文,唐伟斌,杨晓霞.园林花卉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欧阳秩,吴邦承.观赏植物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 花卉技术种植网.凤仙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http://,2011,11,12/2011,11,13

【8】 林晃,程美仁,牛西平.庭院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9】 傅新生,何芬,傅芳.室内观花植物病害防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费有春,徐映明.农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下载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瓜细菌角斑病发生与防治(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灰飞虱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

    2008年灰飞虱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今年我县灰飞虱防治工作在市领导的指导下,在县委、县府及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以“全面监测,重点防治”的原则,通过技术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反季节瓜类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反季节瓜类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瓜类蔬菜反季节栽培一是早熟和特早熟栽培,二是秋延后或冬季栽培。早熟栽培是在冬春季,利用塑料棚温室等保护设施或南方露地进行反季节栽培,......

    2008年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总结格式

    2008年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总结格式 一、 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 1、为了汇总统计方便,请将病虫归为以下几类: 小麦病虫、玉米病虫、棉花病虫、蔬菜病虫、果树病虫、马铃薯病......

    乌苏市2011年棉花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

    乌苏市2011年棉花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 一、基本种植情况: 2011年,我市总播面积124万亩,其中棉花79.1万亩,玉米11.7万亩,加工番茄7.8万亩,小麦15.2万亩(冬小麦12万亩春小麦3.2......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工作汇报

    小麦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工作汇报 (滁州市农业委员会 2008-4-17)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380万亩。主导品种,春性品种以扬麦12号、扬麦15、皖麦33、54为主,半冬性品种以烟农19、皖......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柑橘溃疡病是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来檬等品种最为感病。据资料记载,黄岩于1955年发现柑橘溃疡病,当......

    奶牛与黄瓜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夫妻,总是为将来发愁,越想越感到烦恼,因此他们常常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每天都忧心忡忡。一天,他们又为无法挣更多的钱担忧。丈夫对妻子说:“如果我现在......

    2008年泰宁县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

    2008年泰宁县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 泰宁县植保植检站 今年我县农作物病虫害属中等发生。全县累计发生病虫草鼠40.15万亩次,防治55.12万亩次。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约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