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领导干部读书会材料
解放思想促转型抢抓机遇谋崛起
戴村镇党委书记汤卫
通过考察江阴、张家港两个转型升级的实践样本,从不同角度见证了两地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的发展成果,边听、边看、边思,感触良多,体会颇深,受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提高加快发展的自觉性
当前,戴村正处在发展的特殊时期,金融危机仍未过去,持 续增长压力很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潮流;建设浦阳江生态经济区,戴村既面临巨大压力挑战,也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戴村是“闯红灯”盲行,还是加快转型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是事关戴村未来命运的重要抉择。理性分析现状,戴村的发展面临着土地严重紧缺、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不足、发展环境不好等一系列的困境,尤其是借助危机这面镜子,清晰照出了我们业已存在的问题,戴村还有相当多的东西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度安排并不见得与经济发展相吻合,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很多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我们对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手段等等。如果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坚持过去的方式发展,前景实难预料。未来的戴村,注定需要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在转变中迈进、在变革中发展。思想的转型升级,既不是对过去成绩的否定,更不是与过去一切发展经验的“切割”。而是一次更深层次的解放思想,是在充分尊重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思想转型,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当前要切实改变戴村干部因循守旧、狭隘保守、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落后观念,树立起永不满足、开拓创新、大气开发、团结包容、真抓实干的先进理念。要引导企业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防止出现经济繁荣时不
1用调整也不愿意调整,经济萧条时没有能力调整,结果到新一轮危机来临时,问题更加积重难返的现象。
二、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我们认为,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要打破“资源诅咒”;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产业“涅槃新生”;不是盲目求新图变,而是创新发展的“远谋近施”,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一要以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在现有五金钢构、塑料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上做大、核心竞争力做强的同时,着眼于未来,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研究,着力抓好新兴产业的孵化培植,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主攻方向,保持培植新兴产业的眼光、胆识和气魄。二要以城镇化带动转型,突出城镇承载功能,突出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突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大干快干苦干实干,扩张中心镇区,加速板块融合,完善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一体。三要以基础设施牵动转型,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03省道扩建、杭黄高铁工程推进的相关工作,大力实施“一路一溪”(戴尖线二期、七都溪二期)改造,坚持适度超前,加快供水、供气、供热、排污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中转站二期扩建,进一步完成联村联网道路建设和农村改水工程,以设施建设的最优化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效应。四要以服务业助推转型,服务业所占比重是衡量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指标。戴村的服务业缺少市场活力,缺失高端要素,缺乏繁荣景象。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潜力,树立向服务业要增长、要就业、要税收的理念,要加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商贸业的尽快崛起,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着手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提升“三清茶”等特色品牌产品。五要以
生态建设深化转型,生态是戴村的最大特色和最显著的优势。我们戴村是全国环境优美镇和省级生态镇,要大力培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保护生态环境。城镇生态建设要依托现有基础,加大开发建设云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力度,全力打造华东地区的东部华侨城。农村生态建设要利用刚刚出台的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村庄绿化、封山育林、林相改造等重点工程,抓好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治理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为方向,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高端化生产。生态工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推动绿色增长。抢占世界绿色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瓜分更多世界绿色经济的“蛋糕”,为发展以低碳、绿色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空间。六要以改革创新保障转型,始终保持改革的激情、锐气和韧劲,为转型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注意把改革力度、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方向不偏离,改革不停步,社会不出事。
三、抓紧实干,昂首迈向浦阳江新时代
建设浦阳江生态经济区,是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区发展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发展确立的重大战略,是引领南部长远发展、惠及全区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区委、区政府交给南部人民的光荣使命。我们认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南部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今后一个时期,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将成为引领戴村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我们将举全
镇之力,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实现戴村在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绿色崛起。当前,我们突出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精心规划拓空间。加快城镇规划修编,将戴村的区位特点、发展需求与全区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促进戴村与大杭州、萧山主城区和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有效融合。要坚持有品位、有特色、要大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要求,“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把戴村的发展定位于打造“省城杭州的南大门”。以“精心、精细、精品”的理念,高标准搞好城镇规划,促进各地块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潜心经营好每一寸土地。要加快西拓东扩,既要“拉大框架”,又要“填好空白”,既要外延扩张,也要内涵提升,重点实施现有集镇中心区域的建设,要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大闻戴线两侧和锦绣路北侧土地收储力度。依托03省道拓宽工程,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的沿线发展。要抓住完善南部交通路网的机遇,加快城乡道路建设,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是要找准定位谋发展。戴村将围绕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主动接受杭州主城区辐射带动,接轨临浦组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云石旅游度假区狮山区块项目开工,加紧与传化集团的对接,尽早启动月亮湾项目的建设,规划一批精品景区,开发绿色生态住宅,努力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风情休闲小镇。特别要借助扶持政策东风,争取交通、供电、供水等一批基础设施立项,加快已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在产业发展导向上,工业要以产业改造提升为基础,重点发展一批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低碳项目。农业要以山林资源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积累碳汇资源。第三产业要以做优做美山水环境为先导,突出发展旅游、房地产和商贸等服务业。同时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大力
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让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从戴村开始。
三是要突破瓶颈克难关。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三篇文章。首先要克服用地紧缺难关。针对戴村实际,将积极利用扶持政策,通过建设用地的拆复垦、低丘缓坡改造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保障建设项目正常推进。其次要克服融资难关。我镇将充分发挥已搭建融资平台的作用,克服城镇经营资金紧缺局面,努力做好集镇土地综合开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项目的经营管理。最后要克服征地拆迁难关。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合法合情合理地做好征地拆迁,规范各类运作程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拆迁过程中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各类项目按时有序推进。
转型升级,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要从脚下起步。抓紧实干,既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我们相信,浦阳江时代的开创必将给戴村带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第二篇:全工会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
全市工会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 暨疗休养基地推进工作现场会
资 料 汇 编
(二)温州市总工会办公室
2018年8月
目录
1.加强工作体系化建设发挥工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一组1 2.关于温州市工会经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二组15 3.加强构建维权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三组27 4.温州市工会立功竞赛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四组38 5.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温州工运事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五组46 6.温州市职工思想文化引领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六组64 7.温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七组78 8.在响应职工新期盼中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若干思考………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八组89 9.温州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九组96 10.关于加强工会干部培训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十组106
11.标准化示范性工会体系构建路径初探…………………………… ……………………………………………温州市总工会调研十一组123 12.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鹿城区总工会142 13.关于新时代背景下“蓝领工匠”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和思考… …………………………………………………………龙湾区总工会149 14.从行业模式到小镇模式三方机制促集体协商… 瓯海区总工会161 15.洞头工会助力海岛乡村振兴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洞头区总工会173 16.关于乐清市总工会试点群团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 乐清市总工会179 17.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工会样本——在“营商环境提升年”中展现工会新作为………………………………………………瑞安市总工会185 18.永嘉县“职工自团体矩阵”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永嘉县总工会194 19.培育职工疗休养品牌打造全域疗休养最佳目的地……………… ………………………………………………………… 文成县总工会207 20.关于标准化示范工会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平阳县总工会216 21.以联合工会建设发展促进基层工会整体活跃… 泰顺县总工会223 22.苍南县工会经费征收调研报告………………… 苍南县总工会230 23.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238
加强工作体系化建设
发挥工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温州市总工会课题调研一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了系列改革举措,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具有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职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是将工会工作进行系统构建,形成结构合理、履职到位、运作良好,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推进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有利于工会充分履行党赋予的各项职责,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工会服务党的中心任务的题中之义。为此,课题组根据市工代会提出的“五大体系”建设目标,开展进一步调研,形成报告。
一、推进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是工会的重要使命 工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内最大的社会组织,其广泛而特定的代表性决定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性和发挥作用的独特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是时代赋
责,发挥和谐企业创建的牵引作用,创设“八位一体”职工社会化维权体系,开展“三化”帮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深化群团改革为契机,初步形成与工会改革相配套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展标准化示范性工会创建,全面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特别针对温州作为民营企业的发祥地,推出了一系列的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制度,推进了非公企业工会的健康发展,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面,创造了不少的“温州经验”,为体系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体系化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从思想认识层面看。我们对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在对工会工作的体系化没有具体概念,对工会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不够,对自身职能精准把握不够,谋划工作系统性欠缺,一年一个思路、一年一个花样,推进工作缺乏持续性,很多工作急功近利,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如近几年我市各地工会每年推出的重点工作都有很多亮点和创新,但整体规划,持续做深做透还不够,缺乏联动性,以致于每年工作忙忙碌碌,效果不明显。
从载体设置层面看。项目安排过多过杂,载体更迭频繁,系统布局与点面结合不够,局限于单兵作战、自体循环,对工会全面工作的推动力不足,项目眼花缭乱、面上热热闹闹,整体效应难以体现。如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固本强基,“三亮”、“三型六好”、“六有”等载体层出不穷,但内容雷同、标准不一,往往载体很多,体系化不到位,基层无所适从。
从工作推进层面看。工会工作的开放度不够,职工的参与度不高,存在自我运行、自娱自乐;上下联动不够,部门配合不佳,工作的相互衔接不顺,顾此失彼,应付现象多,临时充数明显;工作忙乱掉链断档现象时有出现,持续性不强、系统化跟进不够。如组织立功竞赛方面,立功竞赛多为传统项目,模式固定,缺少因地制宜、求变创新的思路;竞赛开展过程中的督导、检查、推进缺位,后期“销声匿迹”,得不到广大企业的支持,并使职工参与热情骤减、参与度不高,存在着“热在上面、冷在下面、沉不下去”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没有真正得到职工的认同。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我们对系统精准履职缺乏思想共识、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全面推进、缺乏持续发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创造“温州题材”,“温州样本”。
三、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当前在推进工会工作体系化打造过程中,我们也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比如在政策层面,目前我国全面深化
二是坚持职工至上。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的主体,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会工作的全部活动中,从职工中来,到职工到去,让职工当主角,以职工的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准,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围绕职工生产生活全过程抓好体系,这样工会工作体系化才更具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
三是坚持继承创新。推进工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推动工会工作体系化打造,就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就是要站在历届的基础上,坚持开放共享,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四是坚持整体协同。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下联动,内外互动,注重统筹,协同推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五大体系”,联动发挥整体效能,更好地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彰显工会组织新作为。
(三)主要内容和途径
多维度深化推进体系构建,要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打造思想引领体系,凝聚职工力量跟党走。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思想引领、政治引领、文化引领为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以工会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职工为主角、团队为主力,线上线下两大阵地为支撑,品牌活动为示范的职工思想文化体系。体现时代性,根据时代特点,加强思想文化服务项目、职工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气息、职工欢迎的文体活动品牌。实施主题化,分阶段开展主题教育,使教育活动能够入心入脑,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广泛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职工文化活动。打好阵地战,网上网下一起抓,加强舆情引导,抓实工会意识形态和防范抵御工作,牢牢占领职工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乐园等活动阵地建设,拓展基层职工文化服务阵地,规范场馆管理、强化公益服务,使之更接地气。树好示范人,以身边的先进典型引领职工,实施劳模工匠精神弘扬行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劳模工匠先进事迹,用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鼓舞全体职工群众。坚持多样化,根据职工的需求,设臵各种载体,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服务中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坚定不移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2)打造劳动竞赛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劳动竞赛是工会服务中心工作的主平台,是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源动力。要构建以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重点,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为主线,基层劳动竞赛、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两大竞赛为主抓手,市县乡企业四级联动为构架,职工广泛参
物流货运、民宿农家乐、电子商务、快递等工会组建工作,推动实质建会。全面推行县以下工会工作规范,扩大标准化工会建成面,引导标准化工会开展单项或多项创建,为红旗示范工会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做强活力。建立标准化示范性工会体系建设责任制,落实各级工会职责;强化正面激励、动态考核、政策保障,优化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不断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做强乡镇(街道)工会、完善工会网格化管理、引领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为推进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优品牌。不断增强标准化示范性工会体系的自我创造、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能力,将体系打造成工会深化改革的系统品牌;实施创新项目培育计划,奖励、提炼、推广源自基层、职工欢迎,极具生命力、创造力、执行力的体系建设经验做法,形成全市性的品牌,并努力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5)打造事业保障体系,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完善工运事业保障体系,是推进工会工作体系化建设的基础。要构建以人才为支撑,以财力为基础,队伍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财务资产运行良好,物质支持坚定有力的工运事业保障体系。建强工会班子和队伍。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理论武装,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打造忠诚担当的领导集体,配齐配强挂兼工会干部,发挥其独特作用;创建工会机关“五一”团队品牌,建设一流的学习
力、约束力、创新力、服务力、协作力团队;推进基层工会干部和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打造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铁军。推进清廉工会建设,规范制度、加强教育、强化监督、严管厚爱,持续推进工会系统作风建设,落实联系基层、联系职工制度,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工运事业健康发展。夯实经费保障基础,壮大工会实力,加强工会财务管理,依法依规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加强审查审计监督,紧盯经费使用、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提高审查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安全,不断提升工会经费使用效益和工会资产服务职工效能。做活做强劳福事业,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配套的机制,工会公益性资产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工会企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工会资产整合优化路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科学配臵资产,增强发展工运事业、服务职工群众的物质基础。
打造工会工作体系化,充分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需要发动基层工会和职工广泛参与,合力推进。一要统筹谋划。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五大体系”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认真谋划工作体系化的 “路线图””、“任务书”, “时间表”。要分类分指导推进,制定工会工作体系化行动纲要和三年
314
审组织配备经审会主任、副主任各1名,经审办主任、副主任各1名,经审委员共15名。12个县(市、区)总工会均成立经审会,配备经审会主任12名,其中专职1名,兼职11名;9家单位设立经审办,配备经审办主任的8家,其中专职1名,兼职7名;配备经审干部11家,其中专职3名,兼职8名;配备经审委员12家,经审委员67名,其中有职称的32名;配备特邀经审员4家,特邀经审员23名,其中有职称的14名;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的5家。县级以上经审组织较为健全,能基本配备一支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又熟悉财经政策法规的专门人才队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会审计监督的工作质量。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能积极主动开展经审工作,进行对本级和下级工会的审查审计工作。
二、工会经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经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机制规范化 为适应工会工作对工会经审工作的新要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经审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工会经审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新的规章制度,不断推进经审和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年来,温州市总及各县级工会经审会相继转发了全总《工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工会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等文件,制订了《温州市各县(市、区)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温州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各项工会经审制
度,各县级工会也出台经审工作制度、经审学习制度、经审回访制度等,初步形成一套适应我市工会经审监督需要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审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加强审计实务体系,推进审计监督实效化 一是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几年,从市本级对县级、县级对乡镇(街道)总工会按照‚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原则审计,扩面到对市、县两级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每年的全覆盖审计,再新增了对独立管理产业工会和部分基层工会的审计,审计覆盖面逐步扩大。去年,全市县两级总工会经审会共开展项目审计185项,发现审计问题583条, 提出意见建议467条,落实整改450条。其中本级13项,审计覆盖率100%;直属企事业单位20项,审计覆盖率100%;乡镇(街道)总工会97项,审计覆盖率51.35%;独立管理经费的产业工会18项,审计覆盖率47.62%;基层工会31项。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对工会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的监督力度,维护了工会资产的安全。
二是审查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内容关注点从原先工会经费收管用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扩展到关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会议、培训、公务接待支出情况,财务规范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情况、专项资金困难职工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专款专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审计。
三是整改回访不断深化。在原先督促整改回复的基础上,718
不强,常常出现“不愿审、不想审、不敢审、不会审”的现象,难以履行工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二)经审队伍建设仍存在短板。县级工会层面,12个县级工会有3个未设立经审办;人员配备上仅1名专职经审会主任,1名专职经审办主任,3名专职经审干部,其余均为兼职,无法承担所有经审任务,无法有效履行经审工作职责。乡镇(街道)总工会层面,虽然都成立经审组织,未设立经审办公室,且经审干部均为兼职,其中部分人员缺乏财务审计知识,无法正常开展经审工作,承接基层经审任务只能由县级工会经审办监督。基层工会层面,虽然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组建了经审组织,但部分基层工会的经审委形同虚设或者经审委员没有发挥作用,存在有组织无人员,有人员无制度,有制度无内容,有内容走形式的情况。由于队伍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组织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制约着工会经审工作的开展。此外, 经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各县级、乡镇(街道)工会经审干部专业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真正熟悉工会财经审计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工会经审业务知识的经审干部较少,而且大多数经审干部身兼数职,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人员断档、工作缺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会审查审计监督工作。
(三)经审制度建设比较薄弱。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建会率的提高和工会资金下移的形势发展,对工会经审工作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已有的财会制度和经审制度不足以应对出现的新情况和发现的新问题,一些领域的管理出现了空白或者不明确的情况,需要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此外,部分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或者制度建设不健全;一些乡镇工会经审工作没有自己的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对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经审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等不够明确或不懂,致使履行职责不到位,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四)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一是工作思路更新滞后。审计人员知识面窄、知识更新速度不快、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储备比较单一。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审计任务习惯性采用旧的思维方式,对新的政策法规“吃不透”,审计监督和针对性不强,审计成效不明显。不能从宏观层面上揭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二是审计方法滞后。当前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手段仍然主要靠手工查账方式进行,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数据信息化的快递发展相比明显滞后。三是审计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和运用程度明显不够,对审计跟踪整改落实不彻底。
(五)审计整改落实有待加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只重视审计查摆的问题,忽视对问题的跟踪回访、督促整改落实。同时,个别审计工作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审计存在 “走程序”的现象,导致提出的审计问题不深入,审计结果质量
122
(三)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审查审计改革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使得经审工作努力适应新时代工会发展需要。一是做好‚三结合‛。即坚持加强对下指导与注重服务基层相结合,坚持监督机制建设与防范违纪风险相结合,坚持工会内审与外部审计监督相结合;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拓宽审计思路,研究探索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监督方式方法,统筹利用审计资源,大力推进经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形成专群结合的审查审计体系,使经审监督既规范化又专业化。三是从体制机制建设上出台并规范适应新形势下工会经审工作的新制度、新方案、新办法。建立考核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审计质量评价机制,规范各级工会日常审计工作,加强对社会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确保审计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审计问题整改落实 开展工会审查审计工作,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勇于推动问题的解决。一是将审计问题和整改提高有机结合,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于审计发现的一些简单问题要求被审单位边审边改,立查立改。对于违纪违规等重大问题,及时查清、如实揭露,并责成被审单位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及责任人,限期落实整改,坚持做到‚被审计单位责任不清不放过、未完善整改措施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的三原则。二是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回访通报制度,强化
责任追究。将书面回访与实地回访相结合,通报整改回访情况,并要求被审单位‚一把手‛签字确认。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实施审计整改约谈制度,对拒不整改或经督导后仍未整改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维护经审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探索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本单位评先考核和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审计、整改、成果运用有机结合的完整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审计成果在推进规范经济行为,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健全内控机制,防范财经风险,助力工运事业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完善工作规范,不断提升经审工作整体水平工会经审工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工会经审组织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一是以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三力三型”工会目标,在全面夯实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推进经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加强工会经费管理、促进工会系统廉政建设,提升经审工作水平,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二是自上而下强化对各级工会经审组织的工作指导,重点加强对乡镇街道、产业工会、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分析研究经审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深入发展,使其真正发挥经审组织在工会内部的监督制约作用。三是在有效发挥工会
526
职工服务体系,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互动、以块为主的“站、点、员”全覆盖服务网络。2013年完成全市13个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同时将服务网络延伸至乡镇(街道)、园区(社区),全市经济较发达的乡镇(90个)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工会服务窗口。二是规范制度“齐”。温州市总工会制定了《温州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则》、《温州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法律咨询接待制度》,《温州市总工会领导干部接访活动方案》,《温州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畅通服务渠道,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2013年以来,全市市、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共接待职工信访14216批,涉及19282人,集体访236批,3253人次。三是服务功能“优”。将困难帮扶、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帮扶、职工维权、心理咨询等服务内容整合至职工服务中心,根据职工生活、工作的时间规律,推行窗口“弹性工作时间制”、“错时工作制”,让职工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把网上工会服务系统“智慧工会”运用到“网实一体化”职工服务中心(站点)建设中,将工会面向职工提供服务的工作项目直接落地服务中心(站点),实现“网上预约,一键选择,网下服务,集中受理”,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服务工作新体系。
(二)建队伍,工会维权服务组织网络不断健全。依托健全的工会组织网络优势,以职工服务中心为枢纽,把维权
网络延伸到基层,形成一支以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脱困解困帮扶联系人和工会维权志愿者为一体的“三大员服务队伍”。一是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市、县(市、区)和重点乡镇(街道)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红色调解员、书记谈心室等载体,选优调解队伍,做到“小纠纷不出车间、大纠纷不出企业”,把劳动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据统计,全市建立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9655个。二是组建解困脱困帮扶联系人队伍。根据全总《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市各级工会按照“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分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落实各地解困脱困责任制。组织动员市总工会“两委”委员、各级工会系统领导干部,共同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每个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建立结对联系,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动态需求和家庭困难情况,向困难职工家庭宣传讲解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有关助学、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帮扶政策,根据家庭状况、致困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我市帮扶联系人队伍已经与1254户困难职工家庭建立了联系人制度。三是充实工会志愿者队伍。为解决工会系统专业性人才不足的问题,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整合高校资源,在职工会员中招募“达人”,不断充实工会法律、心理和综治等多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职工维
930
企业劳资矛盾的前沿,虹桥镇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借势借力的优势,联合劳动、司法、法制办和企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力量搭建联调平台。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机制的基础上,以社会化维权、片区化服务和社团化操作的方式,建立健全镇劳动争议预警和调解机制。同时建立一支强大有素的基层调解员队伍,从企业车间到街镇工会,确保一般性劳资纠纷不出企业、特殊性劳动争议不出片区、群体性劳资纠纷不出镇,实现劳动争议社会化“大调解”格局,有效化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三是探索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反哺机制。龙湾区总工会通过社会募集捐助成立爱心超市,以“帮扶爱心卡”制度为载体,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同时将职工的满意度评价引入帮扶工作考核机制中,推动双方互动。为消除困难职工“等、要、靠”的想法,龙湾区总工会打造“受助者也助人”的理念,探索推出困难职工利用自身所长,加入到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中,满足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
二、存在问题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化和不稳定性,职工利益诉求多元化,工会维权服务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
(一)重调处轻预防。源头参与不够,没有很好的形成工作合力。相对于党政部门,我们是群团组织,很多时候是充当配角角色,在争取部门支持时,往往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我们往往注重事后的灭火工作,往往忽略了源头维权和预防工作,特别是关注劳动争议频发的行业,工会组织还未建立的小微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的餐饮行业和劳动关系界定存在难度的建筑行业。如何更好地为职工提高源头维护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重传统轻创新。目前,我们的工作更多地体现与职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互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职工队伍结构日趋多样化。我们传统的服务项目已无法满足职工多元化的诉求。职工更多趋向从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实际往往主观上想创新,但是结果往往拘泥于固有的模式,继承有余,创新不够,在工作中表现为工作方法单
一、缺少整体性谋划,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工作碎片化。
(三)重形式轻实效。近几年,工会在维权服务职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展“四季歌”活动,组织各类咨询活动、发放服务卡、加大普法“进园区”、“进企业”的宣传频率等,但这些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职工的知晓率与工会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在信息获取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对等。对于如何使工会的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的职工,这是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重机制轻深化。这几年尽管通过建章立制,在法律监督、法律援助、工资集体协商、职工疗休养、困难帮扶等方面推进一些工作,但是深化不够,原因有个人主观上的
334
壮大队伍,县级职工服务中心需配备至少1名专职法律工作人员,专门从事信访接待、法律服务。发展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支“法律援助帮帮团”志愿者团队,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高校师生、工会干部等,建立志愿者库,实施管理、激励等制度,实行动态、长效管理。二是推进乡镇(街道)工会法律服务工作。按照企业数、乡镇数统筹调配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解决乡镇、企业法律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创新调解方式,培育虹桥经验,整合劳动保障所、司法所、安监所、综治办等力量,推行乡镇(街道)级劳动争议联调机制;普遍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情感交流站、书记谈心室等载体,选优调解队伍,做到“小纠纷不出车间、大纠纷不出企业”,把劳动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四)创新活动方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适应职工多层次需求,开展“互联网+工会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融贯通、相互联动的服务职工新格局,打造工会服务品牌。一是以“指尖智慧法援”为法律服务品牌,能够在线上为职工提供的法律服务项目设臵在手机客户端,内容设臵维权动态、法律咨询、法援申请、法援律师帮帮团、“以案说法”、法律微课以及评估体系等,既方便职工线上选择法律服务,也实现对法援工作电子化、精细化、全过程监管。二是上下联动带“普惠”。在实现服务职工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上,各级工会结合地域实际和职工需求,提高服
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各类定期、不定期的互动活动,通过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和‚互联网+‛智慧工会等平台载体作用,搭载工会特色的服务项目和活动内容,开发资讯发布项目、商家优惠项目,成为工会服务的有益补充,提高会员参与度、活跃度与热情度,深入细致为职工提供服务。三是系统谋划分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立足“精准”二字,从短期支持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进一步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大病专项救助”等具有工会特色的服务品牌,拓宽帮扶资金渠道,汇聚政策、公益慈善、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资源,探索设立职工帮扶发展基金等新品牌,创新多层级困难职工帮扶机制,提高职工解困脱困实效,构筑形成工会帮扶市级统筹化、服务规范化、资金多元化的长效帮扶机制。
738 的顺利开展,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对接联系市发改委(重点办)等部门,统筹协调竞赛日常工作,制定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各参赛单位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层层分解目标责任,为立功竞赛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突出重点引领,合理精选竞赛项目。只有将立功竞赛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使劳动竟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打造一批“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推进,市总每年在全市精选10-20个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展示范性立功竞赛,带动报名参赛的100余家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优质高效推进。
3.强化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参赛热情。建立立功竞赛活动激励机制,激发基层职工参赛热情。每项竞赛都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鼓励并重,将竞赛先进作为各级劳模先进、五一劳动奖章(状)、工人先锋号、安康杯先进的优先推荐对象,并每年组织竞赛先进代表参加疗休养活动。
4.创新活动载体,扩大竞赛社会影响。参赛项目单位充分运用创建“工人先锋号”、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载体,丰富创新立功竞赛内容,推进立功竞赛活动。通过建立竞赛QQ群和微信群加强竞赛工作交流,并借助主流媒体和工会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立功竞赛活动的成效、经验和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二、存在问题
1.对立功竞赛工作认识不够。对于项目较大、运作规范、文化浓厚的参赛单位而言,对立功竞赛工作在提升职工素质、提高生产效益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能自发性地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然而,有一部分项目单位对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开展竞赛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组织竞赛占用生产作业时间,把竞赛和日常工作分离开来,搞两张皮。
2.立功竞赛的后续工作缺位。首先缺乏科学合理的结果考核。考核评比简单化,或者考核无标准,评比凭印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本来热情参赛的职工泼了一盆凉水。其次竞赛经验总结不够、竞赛成果推广欠缺,媒体宣传力度不大,导致立功竞赛工作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和职工的参与热情。
3.立功竞赛的激励机制不足。目前省级层面在推动“两美”浙江立功竞赛工作上,所配套的荣誉激励比较多,除省“五一劳动奖”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省劳模和模范集体这些含金量比较高的荣誉,因此项目单位参赛积极性比较高。而市、县级层面在推动立功竞赛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没有工会的“五一劳动奖”,而且竞赛先进优先推荐市劳模也
142
才华、提升自我的舞台,成为项目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
(四)注重竞赛活动的载体创新。一是要深内涵、勤策划、挖创意。立功竞赛活动经历了体力型、智力型、管理型,发展到目前的“互联网+”、注重创新和生态环境等新的层次。内涵在深化,外延在延伸,立功竞赛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评方法、评判标准、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要随之更新,要通过勤策划、挖创意,始终保护好职工参与竞赛的源动力。二是要听心声、畅沟通、补短板。倾听一线职工心声,让职工理解、参与、支持立功竞赛的规划、方案、措施等,特别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的运用,主动衔接倾听职工意愿和诉求,为竞赛活动共同出谋划策。
(五)突出立功竞赛重点内容。要将开展立功竞赛与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紧密结合,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活动,在竞赛中锻造和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推进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整体提升。要将开展立功竞赛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特点,围绕中心工作,创新立功竞赛活动的形式,丰富立功竞赛的内容,提高立功竞赛活动的效能,在做实、做好、做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立功竞赛水平和质量。要将班组作为竞赛的着力点,给参赛单位注入活力,让立功竞赛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强化立功竞赛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增
强职工参赛积极性,就要强化立功竞赛的激励机制。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立功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激励,不但要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还要在物质上予以重奖。并大力宣传职工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正面激励作用,带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同时,参赛单位将立功竞赛成果与职工的评选先进、选拔任用、绩效工资等相挂钩,激励职工提升技能素质、服务企业发展。市、县级层面也要加大评优评先力度,加强先进休养和正面宣传激励,使立功竞赛活动深入人心,更好地发挥立功竞赛对我市经济社会尤其是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的助推作用。
546-
第三篇:荥阳市领导干部公益读书会心得分享
教 学 科 研 工 作 简 报
第2期(总第2期)
荥阳党校社会教育科签发人:王天奇
荥阳市领导干部公益读书会举行心得分享会
2013年5月31日晚社会教育科组织学员20余人在党校第一会议室举行心得分享会。本次活动由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赵红星主持,大致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由党校副校长王天奇对本期所讲内容进行总结。他指出,读书会从3月24日至5月24日历经两个月分10次,全面系统学习了《论语〃学而篇》16章内容。《学而篇》主要是谈学习,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第二时段要求每位学员按次序分享二至三句论语。分享会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每位学员结合自身学习感悟,对照布臵的作业,深入交流分享了对《学而篇》的认识体会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启发运用。大家认为,学习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读背知识,学习主要还在于学孝、悌、忠、信;学谨、敬、爱、仁;学温、良、恭、俭、让以及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大家明白,学习的次序是:首孝悌,次见闻。学习的方法是:习和行。学习知识要时常温习,并且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之于实践,发展成自己的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不亦说乎!不知不觉,大家在讨论中获得了快乐!
最后,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赵红星对此次心得分享会进行了
总结。赵科长对学员在分享会上的发言表示肯定,他说,我们学习经典要以“读书明理,切己省身”为目的,努力将经典阅读与自己的身心修养结合起来。要敢于直面古人的教悔,反省自己的生活,体会经典的道理,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去。
(撰稿人:刘小勇)
报:校领导班子成员送:各科室长(主任)及各科室2013年6月3日印发16份(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第四篇:读书会(推荐)
读书会简介
为了培养大家的读书习惯,扩大大家的知识结构,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上末何总提议在公司举办读书会。经魏老师提议,让我来负责此事。
为此我召集了同事们就此事进行商讨。经过商讨,同事们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书籍感兴趣。
一、中美文化类(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释道文化)
二、营销类
三、管理类
四、心理学类
五、教育类
六、美国旅游风土人情。
读书会所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心得,还有大家工作的心得,对公司的建议等等,只要有利于大家知识的增长,感情的交流都可以。
读书会具体实施办法是。先按照大家的的提议,采购第一批书,再加上我们书柜里原有的书,合起来有十几本,每个同事选取一到两本拿去看。(何总提议的是领导不参加,就我们一线的员工参加。所以第一批书籍采购回来后,每个人可以分到一本)。以后再根据需要继续采购。
读书会每个星期举办一次,时间定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五的下午。由于读书会是一种大家自愿参与的形式,所以每星期的主讲人都是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但是自愿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可能会没有人报名。所以演讲人的选择办法就是自愿报名和我指定相结合。由于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经常会出差,所以每星期要两个人做准备,但是只有一个人讲。
每周的读书会由演讲人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在本周的读书会结束后确定下周读书会的主讲人。
每次读书会都要做一个关于读书会的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读书会的时间、主讲人,演讲的主题,参加会议的同事,记录人,以及演讲的主要内容亮点及不足。会议记录要尽可能详尽,记录完成后交给魏老师。记录人如果我在的话就由我记录,我不在的话就指定一个在场的同事作记录。
唐鑫
2012-2-7
第五篇:读书会
“师生乐园”读书会的开展策略
童年有很多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发展的种子需要播种,儿童阅读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是的,不好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好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好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那么在寄宿制学校“师生乐园”读书会这种将课内延伸至课外的阅读形式,正在辅助课堂阅读教学,悉心养育着孩子们心中阅读的种子。“师生乐园”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搭建“缘文会友、沟通心灵”的舞台,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胸怀教育理想。抱着边学边做的态度指导儿童阅读。
一、觅欣喜之作,享幸福之感,构建“师生乐园读书会”之基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儿童阅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一是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许多孩子的阅读兴趣不高,真正形成阅读习惯并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孩子尚属凤毛麟角。出现这种情况,责任绝不应归咎于孩子,而针对整天生活在学校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认识不够也是导致阅读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
全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梅子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线教师起码可以做儿童文学的爱好者、鉴赏者、写作者,儿童文学世界需要教师领跑,才能更好地亲近母语”,专家们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的书籍要以儿童文学为主,衡量的标准很简单,首要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得是高文学品质的。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如果要开展“师生乐园读书会”,首当其冲就是要寻找到能够吸引孩子,并激发起他们交流欲望的儿童文学类书籍。从体裁上来说,童话、小说、图画书都很适合小学生;从内容上来说,则应该涵盖科幻、历史、动物小说等;如果按照年龄及级别来分,则一到二年级更适合看图画书,三四年级以童话为主,五六年级则以童话小说为主,当然这个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在这几学期的班级读书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结识了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感受了他的优秀作品《草房子》、金波和他的《乌丢丢奇遇记》、英国的笛福和他的文学创作里程碑《鲁滨孙漂流记》、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这些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满怀激情地阅读,如宝贝般倍加珍惜。
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孩提时代便将对某位作家的眷慕情感深埋在内心某一个幽静的角落,常常泛起一种甜蜜而美妙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的童年一定会是幸福而温暖的。那么就让我们帮孩子们在他的童年时代找到喜爱的作家吧!
二、分享阅读,乐在其中,享受“师生乐园读书会”之乐
1.读书会为孩子们唱戏搭台
当孩子们满怀兴趣地投入到书的怀抱后,一堂班级读书会就成了他们所憧憬的活动。假如在孩子们期待的班级读书会上,课堂的主导权依然由我们教师把握,不能做到和孩子们平等对话,共同讨论,试图在指导过程中面面俱到,希望把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大量摘抄工作;试图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孩子们的阅读感受.对他们的回答仅作正确和错误的简单判断,那么这一定只会让学生对书籍感到索然无味,只会让孩子们对这样的读书活动敬而远之。
作为实践语文能力的一个支点,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应遵循语文课标中的部分理念,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强调同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班级读书会一般阅读的都是长篇的儿童文学作品,无法也没有必要像课文那样细致地讲授,也不用解决字、词、句的问题,因此班级读书会应该多融入这些理念,更多地采用聊书、讨论的方式。
2.聊书,其乐融融
事实上,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阅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
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滋有味。另外,学生有时比老师观察得更加仔细,例如,图画书中很多画面的细节都是孩子先发现的。所以,我们最好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霸道”的主讲人。
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上,首先由我对作品中陆鹤的一段文字进行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接着从学生小组在活动前准备的资料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大家都积极踊跃地交流着,传递对经典少年人物的喜爱,聊得不亦乐乎。而后大家又围绕书中描述的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展开了又一轮聊书,其中面对最惹眼的、最感兴趣的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学生们彼此讲述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那一个;也交流了自己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相似的地方,还自豪地告诉我从他们身上发现的可贵之处。闲聊中,似乎走进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寻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细马正带着我们去放羊;似乎和杜小康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也许我们还会陪着纸月走过山路,从板仓走到油麻地小学。此番聊书真可谓是引人人胜。
3.掌握讨论的技巧
要掌握讨论活动的技巧,讨论的前提是提问,文本性问题通常只涉及书本本身,要少提,而非文本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和推论等技能,要多提。而且与一般语文课“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课堂结构要有所区别,设计没有必要过于精细,过于理性,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不要提得太琐碎,环节也不要切换得太频繁。在《草房子》的读书会上,师生们共同提问:谁是最调皮的?谁是最英俊的?谁是将来最有出息的?谁是最幸福的?在这种粗枝大叶的问题框架下,让学生尽情去填补、去细化、去发挥。班级读书会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一两次讨论。例如:你觉得这本书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上,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鲁滨孙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而在荒岛上遭受了重重磨难,历尽艰险是不幸还是幸运的?该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并且指向很明确,“一定要从孩子们那里提炼出小说的意义,像这样的一种理性的设计,往往导致许多的同学陷入挖掘文本思想认识的困境中,而失去原有的童趣。所以课后我感觉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要太‘理性”’。对于孩子们而言,儿童文学,意义是其次的,意味和形象才是首要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因为他可以从中看到多姿多彩的风景,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在班级读书会中,孩子们要交流的要说的,就是书中一件件的事、一个个的人„„而不是归纳、总结、提炼什么思想认识。
三、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当我们所推崇的班级读书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他们愿意热情参与的活动。
1.师生“无障碍交流”一举多得
积极鼓励小读者间的交流,这种自由交流赋予阅读的丰富意义,并不仅限于作品本身。当班中部分学生还未养成阅读习惯时,引导他走进一群沉浸于阅读的学生中,这种温馨的氛围会使他耳濡目染,渐渐融入其中。而当一个学生把看过的书讲给其他同学听,看到听者津津有味时,你就会在他灿烂的微笑中找到一种属于他的成就感、自豪感。如果大家都已经看完了同一本书,而且都喜欢相同的主人公,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即使偶尔因观点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样的交流既有是非的辨析、有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有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能觅得更多的知己,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同时,老师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为孩子的深入理解,深入交流点燃更为绚烂的火花。
2.师生“共写一篇文”交流习作
丰富多彩的书面交流能激起学生们习作的欲望。通过张贴、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读
书交流,除了传统的读书笔记交流外,可以更多地采取佳句佳词卡交流、自编小报交流、画插图交流、人物名片交流等等,那时教室的墙壁都会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天地。记得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那段时间里,每一天都会发现极具个性的读书心得卡粘贴在墙上,吸引着许多学生驻足欣赏,在那些日子整个教室里似乎多了一份探索的激情。在这种热情的渲染下,你不用再为如何给学生提供写作题材而伤神,老师就可以少些近忧,多些远虑,思考如何巧借读书会这股东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摘抄,和读后感的写作中。
3.表演交流,寓教于乐,品尝“师生乐园读书会”之果
寓教于乐同样是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故事片段,排练课本剧。有的小组就选择了鲁滨孙刚开始与星期五接触时的情景,那一幕是文明与野蛮的对话,学生们大胆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情,夸张的表演博得了欢声笑语,又一次激起了小观众们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我参与了“星期五”角色的表演,博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像这样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品味书香,提高自身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4.会后延伸,生机无限,徜徉“师生乐园读书会”之韵
一次读书会的结束,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又一次阅读的起点。《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会后,在学生们兴趣依然高昂的时候我讲到“你们知道吗,?鲁滨孙后来又去冒险航海,到过许多地方还包括我们中国呢?想加入他的冒险体验吗?看续集吧”,课后,许多同学询问书名,也有的开始猜想更为刺激的探险之旅,开始走进另一部文学作品。在《草房子》读书会后的“推而广之”环节,我讲述: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肯定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常说好书共享,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让爸爸妈妈们了解我们,让他们也学会感动。在学期末的家访中,我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将这个撼动人心的故事带给了父母,也有部分学生购买了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每一阶段读书会的效应我们都要努力放大,让读书会不断延伸,释放无限的生机。
现在我们有了“师生乐园读书会”这一阅读形式,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一形式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激发他们对书的热情,使书籍成为他们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悦”读吧,“读”善其身,春诵秋吟,书卷飘香,让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产生历久弥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