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之浅析
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之浅析
XX县发改局 XXX
一、XX县情及经济发展现状
(一)XX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长江上游,隶属宜宾市,位于宜宾、泸州和自贡三市交界接合部,成渝经济带辐射区域,幅员面积约910平方公里,37.8公里长江横贯县境而过,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属于典型的浅丘地形。全县总人口约55万人,人口密度相当大,每平方公里约600人。
(二)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人均不足5200元,三次产业比为33:39:28,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不合理,一产偏高,二产过低,三产不突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很小。2005年XX县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仅为6.2%。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5%、全省59.1%、全市66%。2005年全县城镇化水平为21%,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22个、12个、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4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00元、3020元。以上数据充分反应出到“十五”期末XX县仍处于工业化前期、城市化初期和低收入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县。
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不足、不协调是当前XX县的基本县情。
二、存在问题和突出矛盾
1、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发挥未充分。具体表现为外销产品比重小、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水平低、城乡消费市场不活跃、优势资源市场配置水平低。
2、产业发展处于低端产业链。XX现有的“硫化工、食品加工、竹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不仅规模小,产值也仅有10亿元左右,均处于产业链低端,属初级加工,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关联度低,未形成产业链;产品档次低、成本高,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主导产业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多而杂、小而全”,导致主导产业难以发挥关联效应。
3、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05年城镇化只有21%,县城人口只有6.5万人,集镇人口超过5000人的乡镇仅有3个,城镇辐射功能弱。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镇的42.5%,其消费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30%多一点,城乡居民就业形势严峻。经济要素在城乡流动不畅,城乡经济缺乏互动,城镇经济不能有效反哺农村地区,难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4、发展基础脆弱。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相对落后,长江把XX分割为南北二乡,全县至今仍有44个村未通公路。能源严重滞后,全县11万千伏输变电站仅有一站,22万千伏及其以上输变电站仅在规划之中。二是财政税源点严重缺乏。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产值上千万、纳税上百万的企业屈指可数,政府负债高达2亿多元。三是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突出表现在人地矛盾突出,人均土地面积不到2.5亩,工业、城镇、交通用地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用地偏紧,土地集约化低,制约了XX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观念、教育质量亟待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师资和生源外流严重。科技意识不强,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偏低。公共卫生服务薄弱,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尚待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水平低,不适应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5、思想观念落后,盆地意识严重。
三、机遇
1、外部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机遇
XX作为宜宾东大门,在全市经济发展重心向东转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宜宾天原化工为代表的外部产业转移项目的实施,必将拉动XX阳春工业功能区建设,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带动XX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2、区域一体化发展契机
随着川渝经济合作的加强、川南城市群的初步形成以及成渝、川南高速公路环线的建设,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必将促进XX迅速并入成渝经济圈的快车道,融入成渝经济圈人流、物流、财流的循环网络。
3、旅游产业的崛起,是今后发展的亮点发展。
川南旅游环线区是省上确定的旅游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XX作为环线上重要支点,它的建设将极大地推进XX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2006年第四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市召开,在XX设立分会场,必将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为XX经济的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4、国家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
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诸如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业技术引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XX县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政策机遇。
四、对策
1、加抉县域经济发展,要抓住主要矛盾。目前,阻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结构性矛盾。县域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过高,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而作为具有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风险”产业,农民仅靠种地富不起来,仅靠农业也发达不起来。可以说,目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快、效益不够好,主要是结构性矛盾起着制约作用。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改变县域经济主要靠农业支持,工业经济主要靠零散的小企业支撑,财政支出主要靠转移支付支撑的局面。
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和园区开发重点推进“三化”。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三化”互动战略。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是以工业制造业迅速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剧烈演变、农业从业劳动力快速递减、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工业部门比重的扩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战略,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正确处理好“三化”的关系。持续开发和实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关联度强、科技水平高、增创税收多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继续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城镇项目,加快阳春工业园区天原化工项目、江北物流园区、夕佳山民俗文化园区和江北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江按长江公路大桥的早日竣工,是实现“三化”的重要步骤。同时,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国债资金,加强银企合作,激活民间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建立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责任制,加强对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考核,确保项目建设按期高质量完成,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一头在市场,另一头在基地和农户,特别注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连接接的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的发展;推进工业化,通过发展工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之间由隔离走向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通过发展城镇化来解决产业聚集、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3、在扩大开放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市场是没有边界、没有国界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也是没有边界的。发展县域经济面临一个障碍,县域之内的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要克服这个障碍,必须借助外力,克服自己的比较劣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寻求突破,切实融入成渝经济圈,高度重视与周边县的区域经济协作,加速与周边县的经济往来,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4、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XX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欠发达县,不改革就没有希望,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目前,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包括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社会组织制度、户籍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文化、科技、教育等等,都需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县域突破首先要在改革和创新上突破,才能真正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
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干部转型,领导素质优化升级,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要转型,干部先要转型,要由农业型转为工业型,由计划管理型转为市场服务型。经济结构要想优化升级,领导的素质必须先优化升级。县域经济发展观念要转变,领导思想观念先要转变,特别是过去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要转变。再好的思路如果没有优秀的干部带领群众去艰苦努力就没有出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要懂经济,特别是要懂工业经济,熟悉和掌握金融、税收、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充分了解我县县情,认清我县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所处地位,找准改变我县经济发展落后路子,突出“产业立县、以港兴城、开放门户、文明崛起”四大发展战略,实施“三化”并举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久的将来一个绿色、文明、开放、和谐的新XX将崛起在长江之滨。
第二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三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
第四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王海鹏
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符合我镇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势利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依托园区建设打造我镇的工业走廊。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山神庙园区自镇区一线打造现代工业走廊。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创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筑巢引凤”、“搭船渡河”、“腾笼换鸟”等
1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1、突出城镇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不断加强镇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
地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发展农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