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幼儿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构建和发展的世纪,而今天的婴幼儿将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生态观,形成生态意识,并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
(一)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这就是说要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实际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开始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我们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我们的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我们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现在以“综合教育”改革为例,来回顾我们这些年来在实践中观念更新的过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儿园老师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学,把几门学科综合起来教学,以减轻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当时,我们找到并运用了系统论的一个观点:系统是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其效果将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从而提出教育内容的综合、手段的综合、过程的综合,并据此建立起主题系列。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改革缺乏对教育目标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开始的“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反复研究,从而使综合课程的结构得到了改进。同时,我们认真研究了陶行知、陈鹤琴当年创办农村幼儿园的理论和经验,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课程设计。从那时开始,我们意识到在课程研究的理论指导方面,继承与发扬我国幼教先驱者的思想和引进西方理论都是必要的,而且两者要尽量相互结合,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观念。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人类发展生态学,并提出了“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的观点。关于前一点,我们积极提倡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但对后一点“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直到1993年开始探索“2至3岁儿童综合教育课程”时才有所思考,思考的重点是如何使孩子顺利地过好入园关的问题。
上述观念更新的过程实际上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吸收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更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再以儿童观的发展为例,来回顾我们观念更新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受建构论(由蒙台梭利和皮亚杰先后提出)的影响,认识到“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因此开始重视为儿童提供操作的机会,强调变灌输知识为发展智力,提倡将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把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在“使幼儿的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摆脱人为的束缚,得到科学的发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课程改革方面,广大教师就开发幼儿的潜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来,老师们又开始通过直接观察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和发展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单纯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更强调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教育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儿童观的一大进步。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幼教观念的变化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自己面对的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现状而得以实践的。
(二)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讨论“更新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作一些概括,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更新观念”首先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幼教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
幼儿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根据生态观把幼儿园建成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益。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套用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是建议每个幼儿园,小至几个班的园所,大至十几、几十个园的集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总结办园经验,努力建构园本课程,把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融为一个整体,使园务管理更有效地为课程教育服务。
怎样建立教育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本园课程和园务管理工作,把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日常保教及行政管理当作研究工作来做。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就会产生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实际上,幼儿园文化的各要素是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自觉地加以构建和发展。由于集体保教在我国婴幼儿保教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幼儿园承担着对家庭保教和社会保教的引导和促进任务,因此构建幼儿园文化,发展幼儿园品牌形象的作用,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以幼儿为主体、教育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对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问题,作了不少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幼儿园教育的生态观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作用,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群体的各自作用,各个角色群体的不同活动特点,人际互动作用等进行探讨。近年来对师幼互动的研究比较多,幼儿园教育中的人际互动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最后,对创建园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20世纪90年代初,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有些幼儿园因忙于“追新”陷入困惑;另一方面,办特色园的风气盛行一时,使得有些幼儿园忙于标新立异,脱离了本园实际。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从本园实际出发,通过总结自己的办园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保教工作,构建园要课程,先形成框架,再逐渐充实。已有的经验证明,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保教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共同提高。由于从本园实际出发,对他人的理论、他园的经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会盲目搬用。构建初期,要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活动、有效的评价这样的结构来进行,宜着重研究目标经过内容和活动向幼儿发展的转换。园本课程初步建成后,要通过评价从实践中提取新的观念以促使园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上述观念是不是能适应21世纪幼教的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重要观念我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使这些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在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
第二篇:幼儿教育美誉观念
幼儿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构建和发展的世纪,而今天的婴幼儿将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生态观,形成生态意识,并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
(一)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这就是说要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实际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开始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我们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我们的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我们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现在以“综合教育”改革为例,来回顾我们这些年来在实践中观念更新的过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儿园老师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学,把几门学科综合起来教学,以减轻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当时,我们找到并运用了系统论的一个观点:系统是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其效果将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从而提出教育内容的综合、手段的综合、过程的综合,并据此建立起主题系列。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改革缺乏对教育目标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开始的“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反复研究,从而使综合课程的结构得到了改进。同时,我们认真研究了陶行知、陈鹤琴当年创办农村幼儿园的理论和经验,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课程设计。从那时开始,我们意识到在课程研究的理论指导方面,继承与发扬我国幼教先驱者的思想和引进西方理论都是必要的,而且两者要尽量相互结合,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观念。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人类发展生态学,并提出了“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的观点。关于前一点,我们积极提倡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但对后一点“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直到1993年开始探索“2至3岁儿童综合教育课程”时才有所思考,思考的重点是如何使孩子顺利地过好入园关的问题。
上述观念更新的过程实际上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吸收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更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再以儿童观的发展为例,来回顾我们观念更新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受建构论(由蒙台梭利和
皮亚杰先后提出)的影响,认识到“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因此开始重视为儿童提供操作的机会,强调变灌输知识为发展智力,提倡将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把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在“使幼儿的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摆脱人为的束缚,得到科学的发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课程改革方面,广大教师就开发幼儿的潜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来,老师们又开始通过直接观察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和发展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单纯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更强调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教育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儿童观的一大进步。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幼教观念的变化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自己面对的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现状而得以实践的。
(二)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讨论“更新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作一些概括,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更新观念”首先要提倡用生态观来研究幼教发展的规律。生态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
幼儿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根据生态观把幼儿园建成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产生整体效益。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营养。这里并不提倡大家套用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是建议每个幼儿园,小至几个班的园所,大至十几、几十个园的集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总结办园经验,努力建构园本课程,把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融为一个整体,使园务管理更有效地为课程教育服务。
怎样建立教育生态系统?我们认为,应认真研究本园课程和园务管理工作,把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日常保教及行政管理当作研究工作来做。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研究,就会产生一种发展的能量,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实际上,幼儿园文化的各要素是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在的任务是要自觉地加以构建和发展。由
于集体保教在我国婴幼儿保教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幼儿园承担着对家庭保教和社会保教的引导和促进任务,因此构建幼儿园文化,发展幼儿园品牌形象的作用,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以幼儿为主体、教育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对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问题,作了不少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幼儿园教育的生态观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作用,对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群体的各自作用,各个角色群体的不同活动特点,人际互动作用等进行探讨。近年来对师幼互动的研究比较多,幼儿园教育中的人际互动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最后,对创建园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20世纪90年代初,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有些幼儿园因忙于“追新”陷入困惑;另一方面,办特色园的风气盛行一时,使得有些幼儿园忙于标新立异,脱离了本园实际。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从本园实际出发,通过总结自己的办园经验,研究自己的日常保教工作,构建园要课程,先形成框架,再逐渐充实。已有的经验证明,在建立园本课程的过程中,保教质量和师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促进共同提高。由于从本园实际出发,对他人的理论、他园的经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不会盲目搬用。构建初期,要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合理的活动、有效的评价这样的结构来进行,宜着重研究目标经过内容和活动向幼儿发展的转换。园本课程初步建成后,要通过评价从实践中提取新的观念以促使园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上述观念是不是能适应21世纪幼教的持续发展,还有什么重要观念我们没有意识到,怎样使这些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在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思考美育是指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乐的作用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图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文学艺术教育 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诚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诚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体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模仿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5.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画及卡通画,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又如:在活动室或走廊的墙上画出有故事内容的童话,可以对幼儿进行无声的美育。在美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能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从幼儿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生活环境包括园舍管理、教室环境管理、寝室管理等各种场所。而每一个生活环节和每处生活场所,都应该重视对幼儿的美育影响,用潜移默化的美育因素,使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美育的主要内容。
三、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 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的事迹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天安门、游览长城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幼儿美的想象。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经常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综上所述,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第三篇: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美术作为审美艺术有其独特的作用,美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能使人们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起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促进政治的改善,同时也包括对各种不满情绪的抒发。优秀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认识作用,而且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的灵魂,增强人们改造世界和创造生活的信心与能力,从而使人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美术具有教育作用是因为它起初反映,并体现了美术家们的正确观点。例如,齐白石的高风亮节,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无不鼓舞着几代人;集音乐美术于一体的戏剧《白毛女》等都发挥了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美术的教育作用,而且优秀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如今进入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美术教育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作为一个新时代、新艺术的美术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而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的问题则是美术教学的改革,而美术教学改革首先应做到教学必须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之能够热爱美术,主动 而又自觉地要求学习美术,勇于探索美术领域那神秘而又奇特的理想世界,而那种类似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或硬性的逼迫教学方法,是决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其逆反心理可能会带来对美术的加倍厌倦,美术教育应充分利用大自然本身丰富的色彩,深邃的意志所诱发的神奇魅力,扬美术之所长,改变这种美术课即为画画课的单一型教法,特别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美术的眼睛”,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是美术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之关键,把现代化的声光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机等引入课堂(在条件允许下)辅助教学,增加美术课的科学性、越味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在地球村越来越小,文化日趋多元化、国际化的今天美术教育者更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素质迅速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定稿)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科技局以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邢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紧密联系科技工作和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深入分析制约科技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加快科技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
一、科技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差。大部分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差。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我们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推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的现象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2、科技支撑能力弱。我市传统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总的来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科技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工作中注重项目管理,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条件建设和环境建设重视不够;注重抓先进、抓典型、抓示范,对部分县市区指导和支持不够,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弱化、工作条件差、活力不够的现象仍然
1存在。
4、科技协作不充分。作为政府统揽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重大活动组织、重大项目谋划和实施、科技政策制定等方面,与市直有关部门协调联系不够,还没有形成省、市、县协调联动、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科技工作机制,科技“领唱”作用发挥不好。
5、科技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对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除在科技系统学习领会外,面向社会和企业宣传不够广泛,一些优惠政策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了解不深、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不够,对科技的“核心”、“关键”地位认识不到位,满足于既有成绩,缺乏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大科技理念和驾驭全局的能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超前谋划、开拓创新不够。三是在工作作风上,主动深入基层不够经常,对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不扎实,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把握科技工作的新定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是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科技系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期科技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关键”地位,结合我市科技工作实际,清醒地看到我们同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积极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共同推动科技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大的发展。
2、强化中心意识,实现引领支撑的新突破。
围绕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县兴市”的奋斗目标,要把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突破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实现重点领域若干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二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富民工程和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搞好新品种选育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加快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三是实施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重大疾病和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支持开展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3、强化创新意识,建立科技工作的新机制。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的科
技工作的新机制。一是加强科技协作。要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揽科技工作,提高科技工作组织化程度,加强与市直部门、企业等的协调联动,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整合科技资源,激发活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重点,主动谋划、精心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完善科技项目招标制和评审制,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引导作用。三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立足我市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加强技术需求项目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储备库、高智力人才库建设,继续开展科技对接、技术研讨等科技招商活动,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集中突破,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4、强化服务意识,营造科技发展的新环境。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抓好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形成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服务于不同特色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搞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建立专利申请资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打击和遏制专利侵权行为,整顿规范专利商品市场秩序。三是发挥好科技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通
过各种形式,宣传和落实好这些配套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建设。适应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造就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
三、公开承诺事项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特作出承诺如下:
1、完善科技项目招标制,推行专家评审制,逐步实现重大项目立项目、评审的公开透明和阳光操作。
2、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招商、科技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3、在全市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多种活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科技意识,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4、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科技队伍自身素质。
第五篇: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远程学习,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像一滩死水,要有源远流长的活水。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变来应万变。以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每个教师都要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努力建树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师的职责不再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思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用书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意”,它体现着先进的理念,但并不完善,还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教学细节,只能这样我们才不会循规蹈矩,才会更有创造性,这也是教师在提升自己。
(三)读懂学生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展开多种多样活动,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式与方式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思,也就无所谓改进,让评价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反思,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意见,在这样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大幅度提高,他们才会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以鼓励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觉他受到了良好的关注,从而内动力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