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发展县域经济作了专门论述,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并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县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要善于做“大”文章。
一、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确立大思路、大目标。
发展要有新思路。思路的确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和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规划为指导,这样才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县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三三四四”,去年召开的县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围绕‘三大’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实干兴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思路。3年多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在不少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和财政的增长是**县历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一二的变化后,2003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三二一的经济结构。2001年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2002年突破6000万元,2003年将突破7000万元,到2005年财政还将进入更快的增长期。思路的确立,不能唯书唯上,只能唯实,要敢想、敢闯、敢超。必须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执行政策最根本的标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符合实际,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就要敢想、敢闯、敢超,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县作出加快小水电开发和工业小区开发的决定,在决策之初是冒了风险的。现在小水电开发被纳入全国第一批中级电气化县,今年底装机将突破10万千瓦,是前50年的1.5倍。工业小区正式成为省级工业园区。依托电力资源优势和工业小区招商引资平台发展起来的玻纤、纺织、超硬材料工业门类,有望形成产值过亿元的规模,并且做到不冒黑烟,不流污水,不排废气。工业小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土地问题也经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如果当初不是敢想、敢闯、敢超,只求四平八稳,这些对**经济发展长期起作用,群众也将会长期受益的事,是没有办法干成的。
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打造大产业、大民营。
就县域而言,不抓大产业,就不能有稳定的财源;不抓大民营,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民营企业为动力。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对三次产业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就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人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前,农业是主要发展目标,应以第一产业为重。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把二、三产业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二三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就成为必然选择。从**县的现有基础和潜在优势出发,就要以发展小水电为基础壮大工业,以炎帝建设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巩固优化目前三二一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二是抓优势工业门类。要依托小水电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玻纤、超硬材料、纺织3大工业门类,实现年产值超亿元。铁合金、造纸等冒黑烟、流污水、排废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危害的传统工业要逐步调整、退出。三是抓骨干企业群体培植。抓骨干企业群体的培植关键在于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并引导民营企业以灵活的方式参与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开发,参与企业改制改造,做大做强;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投资公司,理顺银企关系,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鼓励干部职工采取入股方式参与民营企业投资。
三、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实施大调整、大改革。
推行新的思路,实现新的目标,就要打破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旧的体制、旧的做法。一要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和改革。企业改制不能为改而改,简单地买断职工身份不是治本的办法,最终必须实现发展壮大企业、带活一方经济、帮助安置就业的目的。要通过培育旅游、小水电、笋竹3大主导、优势产业,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主,对原有企业拍卖盘活,置换国有资产,买断职工身份,提高县属企业改制面。对停产多年,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财政“兜底“的办法。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要抓住财政对林业的依靠大大减少的有利时机,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决心解决人员分流问题,使林业从根本走出困境。二要抓调整促特色。旅游、小水电、笋竹3在产业就是**的特色,是**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不能人为地划定一个框框,限制发展规模,要能搞多快就搞多快,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三要抓龙头促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玻纤、超硬材料、纺织等龙头企业,通过优化环境,市场运作,实现企业滚动发展。四要抓投入促生产条件改善。一二三产业都要通过上项目、争资金、对外招商融资金的办法,保证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当前要把以炎帝陵建设为龙头的旅游业、县城提质扩容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九龙工业小区为核心的第二产业作为改善生产条件重中之重抓好落实。
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推行大招商、大开放。
实践证明,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一是要实施全民招商。当前全县的重点是旅游设施及其游客、会议等。二是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要抢抓发达地区的产业、重点项目等方面,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发展园区经济。办好九龙工业小区,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真正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营造大气候、大环境。
好环境就是生产力,政策好、服务优,经济发展就快。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积极营造加快发展、全面提速的大气候、大环境。一是要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要以欠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心肠,彻底铲除滋生“三乱“的土壤,以创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创建全市最优环境。二是要在建设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当务之急是加快以霞阳镇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为居民和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建设好炎帝陵和工业小区平台,这是外商外资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扎下根的关键。三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任何决策和部署只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带头作用。要强化领导责任制,实行“五个一”、两明确、一到位,全程跟踪,一抓到底,切实营造创业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嘉兴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嘉兴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
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嘉兴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嘉兴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嘉兴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三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五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实力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