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3: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

第一篇: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

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所以必须把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分别贯彻到惩治和预防两大领域之中,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惩治这一关键环节,反腐败斗争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成效。之所以在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的今天,一些贪污腐败分子却仍然猖獗无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廉政建设,功夫主要下在了“自律”上,而相对地轻视了他律。因此,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才能做到让一些想腐败的人“不能为”、“不敢为”。

必须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除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外,还应明确领导职责、领导原则、廉政准则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只有据此行使权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保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依法用权,把领导行为严格地规范在法定范围内,从根本上保证用权的正确性。我们应在目前“议行合一”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党政分开等方面的探索,合理划分党委、政府、人大、司法、纪检监察等机关的职能权限,使之能相互制约,并使这种体制法律化,从而创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廉政问题。

必须依法正常治理腐败。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和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严格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各种行为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实行依法治腐,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来构筑和规范社会各系统的有序运行以及人们的各种行为规则,从而避免和减少各种腐败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把反腐败纳入法制化轨道,可以避免反腐败斗争因领导者的更换或领导者个人意志的转移而出现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避免突击性工作和治标性工作中的临时性和表面化,避免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软弱性等缺陷。由此可见,搞“法治”比搞“人治”更靠得住,因为尽管靠领导重视可以解决某一些腐败案例,靠专项活动可以抑制某一段腐败势头,但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克服人治现象,以《公务员法》等法规的完善来有效治理腐败。总之,反腐败必须依靠法治。实行依法治腐,有利于克服和消除特权思想,可以避免权力因素或个人情感对反腐败斗争的干扰和影响,有利于反腐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体现出法治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必须依法从严惩处腐败。法治和依法严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更实际的教育。它不仅教育贪赃枉法者本人,也能威慑和教育挽救更多的干部。对腐败分子绝不能心慈手软,不能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惩处,不能把处以极刑的底线一放再放,一句话,不能使任何人有侥幸心理。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钱送钱和买官卖官、参加赌博以及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于一些顶风作案的腐败分子,更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对已暴露腐败分子的姑息迁就,就是对更多的潜在腐败分子的纵容,就是对广大干部的误导,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天的严惩,正是为了以后惩处得更少。当年我党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可以说管用了几十年,而现在腐败现象“前腐后继”,不能说与惩处不严没有关系。我国大陆现行的反腐败体制基本上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是一种以数额的多少来划分的体制。大致而言,对于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其数额在500xxxx以下,属于纪律惩戒的范畴;只有在500xxxx以上,才属于刑事处罚的范畴;一般由检察机关负责。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只从性质上区分,凡是贪污受贿行为,即使贪污受贿一分钱,也一律构成刑事犯罪。例如香港,哪怕案值只有xxxx钱,只要是贪污受贿也一样查处。对于这些惩处规定,虽说我们不能照搬,但是确有学习、借鉴之处。总之,治国重在治吏,治吏须用重典,只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法从严惩处腐败,使反腐败立法、执法具有威慑力才能增强其打击力度,使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腐败病毒不能滋长、蔓延,才能促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第二篇:加强国企党建 领导班子是关键

加强国企党建

领导班子是关键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魂”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让党的建设扎根铸魂,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责任重大,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为国企党建提供组织引领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肩负党的重托和群众信任,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牢,发挥引领作用,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领导班子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避免“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关键。在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句空话。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也绝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强化党建,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不会迷失方向。领导班子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党建工作重要意义,摆正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明确党建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只有领导班子在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党建的作用和肩负的责任,才能用坚定的信念感染人,用饱满的热情鼓舞人,用切实的行动引领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才能脚踏实地开展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保驾护航。

领导班子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关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确保企业在服从国家战略和实现企业发展中保持协调统一,作出正确抉择。因此,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有大格局。此时,更需要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具备这样的境界,有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魄力和定力,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班长”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领导班子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能够深入群众、凝聚人心的关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做好,归根结底要靠所有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就难以形成合力,难免收效甚微。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落脚点。但如果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把党建当做“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事情,党建工作就会悬滞在半空。没有群众基础的党建工作,无法凝聚人心,也打造不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更无法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要赢得并凝聚人心,“班长”必须积极转变作风,起到关键带头作用。

为国企党建提供学思标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要在党建工作中自觉挺身在前,首先要在个人的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勤于学习、善于自省、甘于淡泊,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要勤于学习,深化思想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国有企业改革步入深水区,党建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时刻以逆水行舟之姿,勉励自己勤于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在理论建设上紧跟时代,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深化。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要善于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引导党员干部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企业党建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要善于自省,净化思想观念。在企业中,如果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不真心接受监督,就容易出现“一言堂”。要杜绝这一现象,既要靠外在的制度约束,还要靠“班长”的自我修养。这就要求“班长”善于自省,时刻反思,自觉把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内化于心,自觉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自觉接受党组织考验和群众监督,才能永葆活力,在党的建设中真正挺身在前。

要甘于淡泊,提升思想境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如何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果领导班子的“班长”具备甘于淡泊的品格、勇于奉献的精神,带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子,就能够在带领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守规矩,变他律为自律,不会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不会辜负群众的信任和党的培养。

为国企党建提供行动示范

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在党建工作中应以积极的行动示范,实现有效引领。

党建工作必须要有制度的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经制定,就立说立行、严格执行、刚性运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企业要实现稳定运转、长远发展,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不能因人兴废、朝令夕改。因此,每一届领导班子都应在保证制度科学、稳定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对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党建工作持续进行,不断发挥作用。

带队伍、建班子,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主动抓好人才规划,营造培养人才、珍惜人才的良好氛围,保证企业永续发展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班长”在班子建设中要主动沟通和磨合,主动释放信任。要严于律己,以德服人;要发挥人格魅力,取信于人;要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班子成员的健康成长负好责、把好关;要善于倾听、任人唯贤;要正视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分歧,以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赢得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

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必须坚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要走出会议室,走进生产一线,倾听群众心声;要把目光从文件投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了解群众疾苦。当群众对现状不满意、对改革不理解时,要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让群众对国企有信心,对发展有盼头,对事业有热情。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国企领导班子特别是“班长”义不容辞。只有以身作则挺在前,振奋精神加油干,把党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奋力推动企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才能不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

任洪斌)

第三篇:国土党委防腐败自查报告与国土党建自查报告

国土党委防腐败自查报告

按照《 省国土资源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局党委按照厅党委制定的 省国土资源系统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川国土资党委[]20号)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的工作任务,年。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整体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新进展。按照厅党委《关于开展 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通知》川国土党委[ ]3号)要求,对 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局党委按照省厅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安排,年。坚持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年3月召开的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及时传达学习了省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达了中纪委 倡廉教育,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规范权力运行,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加强政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纪执法,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拓展源头防治领域。做到工作职责明确,重点突出,有安排部署,有检查总结。

二、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以及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内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一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施纲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 为重点,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着力提高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活动中,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推进‘三个加快’为主题的大讨论;广泛征求了市级各部门、各县(区)政府、社会各界和各县国土资源局、雨城分局、局机关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对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特别’推进‘三个加快’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反复讨论形成的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评议活动;组织群众对整个活动满意度进行了测评,参加测评人数61人,满意率达100%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解进一步加深,把握进一步准确,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川西枢纽”建设新步伐、形成新共识、理清新思路、明确新目标、增添新举措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做好党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局机关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的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建工作新目标、新要求。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扎实打牢理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以深化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国土资源党员干部保持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加强时事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 三、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局党委专门下发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学习读本》为基本教材,组织中心组成员开展了专题学习讨论,起好表率带头作用;局机关党委在协助局党委组织好专题中心组学习的同时,对局机关各支部作出了学习安排,组织全体党员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意见》以及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活动,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决定》和《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把握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加强党性修养教育。继续在中心组成员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党性意识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全面把握党章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切实遵守党章规定,用党章指导党员行动,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组织纪律性,以党的纪律规范党员行为,增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性意识,不断强化党的观念;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加强现代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着力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攻坚克难的能力。

第四篇:时事政治:治理“公车腐败”减少数量是根本

http://tj.offcn.com/

时事政治:治理“公车腐败”减少数量是根本

经公开拍卖等方式的改革,柳州柳南区不仅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还去除了公车的特权,不失为治理“公车腐败”的好办法。

公车数量庞大,不仅让财政资金难堪重负,还频发“车轮腐败”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不难发现,由于公车问题广受诟病,很多地方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节假日“封车”、安装G PS定位,采取“统一标识、统一停放、统一加油、统一维修”等,但公车私用、违规乱停乱放、酒后开车和交通肇事等现象仍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公车每年油耗、维修、保险等运行费用,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不仅如此,一些公务用车自恃“官车”身份,视交通违法为无物,开“霸道车”“霸王车”现象屡见不鲜。湖南省某单位一公务用车近期就被曝违章高达67次。这些行为,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疏远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变“公车公用”为“私车公用公补”,对公车运行费用进行“总量控制,按公务量大小对公务人员进行补贴,不仅摆脱了对公车进行“过程管理”存在的诸多麻烦,改变了单位为交通违法行为“兜底”的现状,还有效地去除了附着在公车上的某种特权,解决了公车管理长久以来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从而达到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抵制不正之风、提升机关效能的效果。

解决公车问题,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管理固然是方法之一,但改革公车制度,减少公务用车数量,变“公车公用”为“私车公用公补”或许才是治本之道。然而,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相关部门应破除特权思想,在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车改革方案,推进这一改革。

本文来源:天津公务员考试网http://tj.offcn.com/

第五篇: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好,内涵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实际上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中国历史上的“文景

之治”、“贞观之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和谐社会的象征。

赵晓:

八十年代有一个也差不多很和谐的短暂时期的,那时候也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汪玉凯:

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解,我认为这个概论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爱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而不能过度地掠夺资源、破坏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认为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指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主要包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化解机制。应该承认,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这个非常关键。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精神愉悦。

第三,是公共治理的和谐,就是政府公共治理。这中间至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的: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快速地配制各类社会资源,有本事的人就富,没本事的人就穷,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所以我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理配合。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是我对社会和谐基本内涵的基本理解。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

如果说我上面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能够成立的话,我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无疑扮演非着常重要的角色。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也是和公共治理的不和谐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

这三个方面是体现我们治理不和谐的因素。我认为都与政府公共治理本身有关。

就发展的结构的失衡来讲,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三大发展,我们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这三者之间我们高度关注了经济发展,这无疑是对的,而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发展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

就公共政策的偏颇来看。一个社会公共治理是不是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正

义。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这些年在某些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比如说我们强调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没有在如何实现集体富裕的政策配套方面,采取更多的对策,由此导致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拉大,超过了目前中国社会所能够承载的程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昨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北京市的收入差距,2003年是*.*:*,2004年发展到*:*,还在扩大。可见,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现在反思的话我认为还是有偏颇的。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弱势群体问题。我认为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问题是弱势群体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因为弱势群体不像强势群体能够凭借着他们读社会财富的占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弱势群体在争取公共政策方面能力的下降,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大家看到胡鞍钢发表了一个有关*G牌照问题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一个观点,是国家被俘掠,意思是说在发放电信方面的*C牌照中,由于某些大的利益集团左右着政府的公共政策,因此,使*G牌照的发放一直拖而不决。由此引发了另一场争论。可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各及其部门的行政化却越来越强化。这种看起来十分矛盾不可思议的问题,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频频出现,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还有权钱交易,权力行使的非理性,大量的腐败,我认为这些都是引发社会不和谐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我们的制度缺失、制度安排有关。这就足以说明,在现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公共治理不和谐引起的。

三、加快政府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

如果说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现在大量的不和谐主要事因为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呢?我讲四个观点:

第一,在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突破单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我们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针对过去已阶级斗争为中心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口号。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这个中心的确立、坚持,是分不开的。经过**年发展,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反思地方。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朝着多元社会方向在发展,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发展战略,究竟是继续已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口号,值得认真研究。我的基本感觉是,政府发展战略如果继续提这个口号,容易忽视诸如社会发发展、公共服务等,所以我的观点是,可否用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定位政府的战略,可能更符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质上说,是不矛盾的,只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政府发展战略的某些差异,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应该及时做出的某些必要的调整。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真正地体现它的公正、公平和正义。这一点我想我不必要过多地阐述,这是政府诞生以来,必须坚持的属性,如果政府背离了公正、公平与正义,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表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抓手,以此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当前第1页/共2页]<<上一页下一页>>

下载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依法惩处是治理腐败的关键 党建党委(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