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作业
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2.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C),建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政企分开 B.打破铁饭碗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在对外开放中坚持(A)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A.独立自产、自力更生 B.依停靠外援 C.开放我国市场
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上。
A.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B.数量上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5.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是由(C)所决定的。
A.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生产条件 B.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6.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A)。
A.注重公平B.注重效率 C.注重发展
7.人民通过(A)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
A.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9.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两大主题是(A)。
A.团结,民主 B.团结,发展 C.民主,发展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B)。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B.培育“四有”新人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12.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C)。
A.实现国家统一 B.增强人民凝聚力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2.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3.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哪些方面(A、B、C、D)。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4.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A、B、C、D)。
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改革是改革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如何。
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第二篇:作业邓小平选集读后感
邓小平选集读后感
邓小平选集收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四个时期邓小平的思想、文章、主张、讲话等内容。我认为最为精华的部分是邓小平对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考和实践,正是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和切实有力的措施把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把中国带上发展、富裕、复兴的道路,这是一条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道路,也是中国必须坚持走下去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想想中国有今天的成就,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邓小平,一位真正的世纪伟人,因为他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中国逐步摆脱了动荡、贫困、迈向了安定和强盛。邓小平的理论思想是在继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也通过实践来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先进性。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冲破了原有认识的桎梏,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结束了我国我党长期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的状况,从更深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人是总结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对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一些思想障碍。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总结概括,既强调了必须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手段。这一总结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对社会主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邓小平在毛泽东对我国基本矛盾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是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深入思考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下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面临矛盾认识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系统的阐述了党对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发展思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勾画了一套理论建构,同时也对如何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矛盾给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
邓小平不仅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也提出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路线,在当时能提出这样一点是需要多大的魄力,也许我们不能想象,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尚未完全统一思想的时候,邓小平却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这许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邓小平所提出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认识对于我国当前的情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当我国迈向高速发展道路时,能否很好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国领导集体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在发展以后能不能继续推进改革和维持社会的稳定,这是我国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更应该牢记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认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做到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这是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创造好的社会基础所必须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真正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开始于邓小平所主导的改革开放,他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都叫改革,又把改革政策称为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鲜明特点。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句话对中国的实际影响恐怕不能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为这一句话和在这一句话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成就也是全世界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个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意识形态。所以当邓小平以
一个平民身份离世时,国际社会给予其高规格的悼念和评价,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全世界都记住了邓小平。
读到《邓小平文选》时我们不能不想到这一位二十世纪中国造就的历史伟人,因为他中国今天的一切才会这么美好,此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这一位伟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真心的感谢。
第三篇:2016《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业答案
1、中共十三大正式确认了(B)的战略步骤
A.两个阶段
B.“三步走”
C.一个中心
D.四个现代化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党的十三大指出,百年大计,(A)A.教育为本
B.育人为本
C.质量第一
D.安全至上
4、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B)的现代化
A.劳动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经济
D.文化
5、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B)A.条件
B.核心
C.前提
D.基础
6、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A)A.基础
B.力量
C.条件
D.源泉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8、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D)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9、“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最早始于(A)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新中国成立问题
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
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B)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全体人民享有言论政治的权力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C)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良好的人际关系
13、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A)A.马克思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无产阶级思想
D.毛泽东思想
14、党的七大把(B)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党的十五大把(D)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17、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B)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邓小平指出教育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C)A.基础
B.前提 C.重点
D.关键
19、检验真理的标准是(C)A.四项基本原则
B.党中央文件
C.实践
D.马克思主义著作
20、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A)A.放在第一位
B.放在重要地位
C.放在战略地位
D.放在发展地位
2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B)A.战争与反战争
B.和平与发展
C.生产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22、邓小平自告奋勇当教育的(C)A.参谋
B.领导
C.后勤部长
D.助手
23、毛泽东教育思想是(C)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A.马克思主义
B.民主主义
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D.社会主义
24、毛泽东同志除了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外,还更加全面、完整地提出教育要同社会实践和(C)相结合。
A.经济建设
B.社会发展
C.科学实验
D.生产劳动
25、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改革,并把改革()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A.旧社会
B.旧教育
C.旧观念
D.旧中国
26、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是(A)的教育思想。A.毛泽东
B.邓小平
C.马克思
D.列宁
27、邓小平认为,(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劳动后备军。A.劳动
B.科技
C.教育
D.思想
28、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与(D)相结合的方针。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生产劳动
29、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B)的重要思想。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恩格斯
D.列宁
30、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D)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A.小资产阶级
B.农民
C.知识阶层
D.知识分子
31、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知识分子真正作为一支(C)的力量 A.团结
B.联合C.依靠
D.统一
32、邓小平同志认为,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进行(C)A.教育发展
B.教育联合C.教育改革
D.教育开放
33、邓小平教育思想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马列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34、邓小平抓政治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A.推翻“两个估计”
B.批判“两个凡是”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35、邓小平抓教育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A.批判“两个凡是”
B.推翻“两个估计”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36、恢复高考制度是(B)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37、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C),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可的。A.经济搞上去了
B.生产发展了
C.教育搞上去了
D.人民富裕了
38、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C)的一部分 A.劳动人民
B.人民群众
C.工人阶级
D.无产阶级 39、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C)改革的决定 A.科技体制
B.政治体制
C.经济体制
D.教育体制
40、邓小平提出(A)是第一生产力
A.科学技术
B.经济建设
C.教育卫生
D.生产劳动
4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42、1929年,邓小平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A)A.百色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43、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根本方法是(C)A.历史分析法
B.调查研究法
C.理论联系实际法
D.总结经验法 44、1997年9月12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B)全国代表大会 A.第十四次 B.第十五次
C.第十四届五中全会
D.第十三次
45、邓小平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形成与发展的(ABC)
A.实践基础
B.理论条件
C.历史条件
D.阶级根源
46、“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指(BD)
A.凡是真理都要坚持
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拥护
C.凡是文件都要学习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遵守 47、1985年,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ABCD)
A.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纪律
D.有道德
48、邓小平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AB)
A.提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B.提出引进外国智力,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C.提出自力更生
D.提出培养目标
49、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ABC)是敌后的三大任务
A.战争
B.生产
C.教育
D.斗争
50、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主要方法有(ABCD)
A.理论联系实际法
B.调查研究法
C.总结经验法
D.历史分析法
51、邓小平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时的基本观点是(ABC)
A.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B.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开放
C.经济要发展,教育要适合国情
D.经济要发展,教育要稳定 52、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AD)不断有新的发展
A.内容上
B.途径上
C.原则上
D.方法上
53、邓小平认为()与(BC)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政治
B.红
C.专
D.业务
54、邓小平的辩证思想对其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C.利用外国智力,走教育开放之路
D.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55、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就“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重在铸魂,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反对精英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反对以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反对重理论,轻实践。
56、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是: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7、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答:“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8、试述各级领导怎样才能抓好教育工作?
答:邓小平始终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把教育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
首先,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干部是关键。
其次,领导必须抓好教育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个重点,本来就应该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说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那里的领导干部就要负责。
再次,领导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切实解决学校实际问题。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特别要注意狠抓落实。
59、为什么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答: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负责者;只有通过教师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知识技能的代代相传,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②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教师本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文化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人才的成长。
60、简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
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是:其一,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其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其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61、简述“四有”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有文化,就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是指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和各项纪律。在"四有”中,理想和纪律是社会主义新人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而道德和文化则是建立理想和遵守纪律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篇:作业邓小平选集读后感(2012.6)
电子信息工程1班 xxx 学号:200800604318
《邓小平选集》读后感
最近几周,我阅读了《邓小平选集》,让我对这位世纪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接触和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受益匪浅。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小平,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的另一位历史巨人.每读邓小平的著作,先不论其它,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内在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价值,今天已可见一斑;也许可以断言,时间将会使她更加伟大。有人说,邓小平理论概而言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摸论”——摸着石头过河。此说也许有“戏说”之嫌;而且,这个“两论”在《文选》中也是没有文字可考的。然而我却觉得,“两论”的说法倒也颇堪玩味,琢磨一下,《文选》中的不少文章,确实很有点“两论”思想,或者说,与“两论”思路是暗合的。我们必须承认,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争论必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不争论可能会有碍于我们
获得真理,由此,不争论就有可能使我们走弯路买教训。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即使经过漫长的争论,也不一定能够达成一致,即使达成一致也不一定就是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认为这些成就是各种力量结成的一个合力的总结果,那么“摸论”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力。既然“摸论”的意义是如此地重大,便很有必要考察“摸论”本身了。从理论层面上看,“摸论”的实质也许是:对某些问题,包括思想、理论、政策、办法、做法等,可以允许去探索、尝试,有好结果就推行,没有好结果则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强制其毁灭。从思想理论领域上看,就是允许相对自由地探讨,暂不做强制定论。从政策、办法乃至具体做法上看,就是允许大胆地去闯,在某局部某时段来实行。总之,表现在态度上,就是不要轻易下定论去否定或肯定,对看不准的问题,最高决策者的立场不要轻易鲜明化。
价值信仰从根本上决定着是非善恶。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信仰应当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义是怎样的主义,邓小平区分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告诉了我们答案。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他仍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用作了标准。关于这种制度的某些次等层次问题,也许还存在不同认识,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社会主义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什么是人民?也许,那些付出正当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最广大的社会成员就是人民。每个国家民族、每个社会制度,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应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价值观念。这套观念,也许会在根本上意
义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为她的社会成员提供行为规矩和动力。
任何一种建设事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路线,那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基本思想信仰体系,必将对现实的建设事业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自然不能固守马列主义的某些具体论断,而且应当鼓励人们去发展它;但是,对马列主义那些先进的价值观部分和正确的基本原理部分,则是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的。如果说前四个问题还少有分歧的话,这个领域的问题则有着太多方面的分歧;而能否在这些领域找出不能摸着过的河,对我们的实践又有着直接当下的影响。尽管我们无能力说明这些问题,但是至少可以举一个例子: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的问题,以及作为其政策背景的“效率和公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可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根本、终极的目的,而一部分人先富,不过是寻求共同富裕的手段。
对那些摸着石头过的河,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那么,对那些不能摸着石头过的河,我们怎么过?一,必须要旗帜鲜明、义无反顾地“过”,而且还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张旗鼓地过。在这类问题上,如果态度暧昧、稍有放松、半点马虎,就可能前功尽弃,正如邓小平说的,也许一夜之间就会塌下来。二,必须把摸着过的河与不能摸着过的河区别对待。对那些不能摸着过的河,不是不争论,而是不允许争论。不但不允许争论,而且要强制实施,对那些已经确认的善,强
制弘扬;对那些已确认的恶,强力打击。在这个领域就要来个专制。对那些需要摸着过的河,应当给予足够的自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真正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开始于邓小平所主导的改革开放,他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都叫改革,又把改革政策称为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鲜明特点。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句话对中国的实际影响恐怕不能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为这一句话和在这一句话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成就也是全世界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个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意识形态。所以当邓小平以一个平民身份离世时,国际社会给予其高规格的悼念和评价,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全世界都记住了邓小平。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第五篇:《邓小平教育思想》第二次作业
《邓小平教育思想》第二次作业答案
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形成与发展的(ABC)。
A 实践基础B 理论来源C 历史条件D 阶级根源
2、“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指(BC)。
A 凡是真理都要坚持B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拥护
C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遵守D 凡是文件都要学习3、1985年,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ABCD)。
A 有理想B 有道德C 有文化D 有纪律
4、邓小平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AB)。
A 提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B 提出引进外国智力,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C 提出自力更生D 提出培养目标
5、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ABC)是敌后的三大任务。
A 战争B 生产C 教育D 斗争
6、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主要方法有(ABCD)。
A 理论联系实际法B 历史分析法C 调查研究法D 总结经验法
7、邓小平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时的基本观点是(ABC)。
A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B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开放
C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适合国情D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稳定8、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AD)不断有新的发展。
A 内容上B 途径上C 原则上D 方法上
9、邓小平认为(B)与(C)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 政治B 红C 专D 业务
10、邓小平的辩证思想对其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ABC)。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 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C 利用外国智力,走教育开放之路D 对传统文化的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