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
班 级:10建筑装饰1班姓 名:韦如超
李东林
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和独具特色的思想方法,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在经过对经济、政治和邓小平理论多年的学习,让我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我的认识进行一下阐述。
首先,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基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由于对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走了很多弯路。邓小平同志正是紧紧抓住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和解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选择和不断开拓奠定了基础。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初期阶段,邓小平同志牢牢抓住我国正处在新变化中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两大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对中国和世界以后的发展有了准确的预见:这就是和平与发展。在未来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而世界也不会有太大的战争,所以世界上真正问题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在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下,我们党由战争与革命的方向向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重大转变。邓小平同志所规划的蓝图也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基石。
其次,邓小平理论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小平同志领导了我党和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规律进行了长期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战略性的基本理论。在这期间他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形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长远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国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巩固和完善了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应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市场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经济市场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依托,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经之路。
坚持邓小平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达到小康,奔向富裕之路。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都是基于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之上,与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我们国家的经济正以蓬勃的气势,高速向前发展。她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小平同志的理论为基础,按照他设计的宏伟蓝图,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第二篇: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平北京城市学院
提纲;
一、引言
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环境污染
2.2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3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4环境污染影响
三、环境保护
四、结论
摘要:我国是一个 发展 中的大国,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 发展突飞猛进,令全世界瞩目。但是随着 工业 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影响环境保护
一、引言:
环境污染,已成了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和隐患,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地稳步发展。①本文就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二、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环境污染
2.1.1环境污染概论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射线。②
2.2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2.1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尤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2.2.2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水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导致环境恶化,使人们患上各种疾病。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水,不应该浪费,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状况来说,水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国家、人民的重视。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一些地
区仍然存在干旱少水的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接踵而至③,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2.2.3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以酸雨污染为例。我国的大气污染以酸雨的危害最大,目前我国酸雨污染正呈急剧蔓延的势头,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我国酸雨区面积不断扩大且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华南、西南酸雨区,近年来又逐步形成了以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还有以厦门、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沿海酸雨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2.3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引起环境污染。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实施发展工业化的战略,在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起初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太大重视,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扩张,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严重的污染了空气、河流与湖泊,尤其是全国各地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三废”通过各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其次,城市化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是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城区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收入较高的人大量迁往周围的 农村 地区和小城镇;然而在农村地区,却有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大城市,造成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剧增,由于人口的激增,使城市中的生活废水、垃圾的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2.3.2人口的不断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口过多超出环境本身的承受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也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现在人们为了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这些不正当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环境。此外,人口的增长也破坏水资源,造成水污染,就如上文中提到的工业废水就是造成水污染的途径之一,另外废水量的不断排出,许多废水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去直接引起水污染;生活垃圾与生活废水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致使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人口的增长不仅破坏了水资源,还加剧了大气的污染。所以控制人口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好方法。
2.3.3 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也是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
从生产企业来看,现在许多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注重的是追求企业的利润,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环境保护方面却重视较少,这就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国居民对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环保意识较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问题:一些人在街道上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即使垃圾桶在不远处也没有丢到桶里,这不仅贬低了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市容市貌;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白色污染”,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平时用的塑料袋等,现在各种公共场所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这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还造成环境污染。以上种种现象都与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有很大的关系。
2.4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了大范围的干旱、暴雨、冰雹、高温、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二十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八百四十七点一五万人受灾。在 主编的《2005年环境绿皮书》中,看到山清水秀的四川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113亿元④;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正遭受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全面爆发’⑤。环境污染不仅是我国损失大量资金而且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报道都告诉我们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如今的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确实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经济成果的获取有相当的比重是通过靠高投入、高消耗、粗放经营换来的,有的是靠牺牲昂贵的生态资源或提前吃了子孙后代的饭勉强发展的。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因污致贫、因污返贫的现象。由此说来,若想从根本上治理和抑制污染问题,必须坚持治污先治人,破除种种思想阻力和障碍,让科学发展观彻底取代政绩观。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环境不达标,不仅要实行一票否决权,还要采取必要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以及组织措施。要大力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彻底改变过去多年形成的靠攫取资源赚钱,靠污染环境致富、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尤其是对那些团团包围农村的违法生产的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和炼焦制气等污染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一律关闭。要强化和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环境污染不铲除,和谐社会难进步的战略思想和全局意识,加大依法治理污染的宣传力度和查处力度,对各种制造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特别是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和屡查屡犯的企业和单位,要严厉查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
四、结论
虽然经济发展会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坚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环境科学报》第27卷[J]第一期王丽萍郑丙辉等科学出版社 ② 百度百科
③ 《环境科学学报》第5卷[J]第一期污染控制技术科学出版社 ④《2005年环境绿皮书》梁从诫[M]
⑤《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M]张杰刘斌马超等
第三篇: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非农就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失
业率的提高将会降低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城乡之
间的差距。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几千万人口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就业。因此,失业率的提高也会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再者,失业率的提高会使
得一部分非农就业的农民被迫回到农村从事农业,这会扩大农
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从而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和全国经济的长期
发展。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必须要有良好的社
会环境,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比较协调,基本不出现社会摩擦和
政治不稳定。失业串的提高会导致一部分人失去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导致在城市出现大量贫困人口。在物质上、人文上,这一部 分人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会对社会产生不满和仇视,成为社会消极的因素,可能会铤而走险从事违法行为,甚至成为社
会动荡的隐患。
实际上,与就业总量上的失衡相比,结构性失业问题会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与低人力资本(素质)的劳动者相比,高人力资本(素质)的劳动者的效率高。也就是
说,在投入相同劳动者数量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提高意味着有
效劳动的增加,从而增加总产出。因此,人力资本的提高将促进
人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长期经济增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
来越强调人力资本的提高在促进一目经济长期增长中的重要作
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uc朗(1988)等甚至认为,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主要源泉。人们普遍认为,正规
敦育是人们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最主要途径。因为我国平均的受
教育水平较低,25岁以J: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74,未受 教育的比例达到20.9%,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者来增加产
出。这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
长。
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升级是各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兹的跨国经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要求
人均资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内在地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即
人力资本的提高。在一个经济中,如果熟练劳动力(高素质劳动
力)较少,vishay电阻那么其价格就相对较高。此时,对于理性的企业来说,就会选择少雇佣熟练劳动力,多雇佣非熟练劳动力(低素质劳动
力),以数量来代替质量。由于非熟练劳动力不能利用较先进的技术,因此,熟练劳动力的缺少会阻碍企业采用新技术,从而不
利于一目产业结构的升级。2M年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
城市出现的热练劳动力的“工荒”,为我国放响了警钟,熟练劳动 力的供给将是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瓶颈”。wxq$#
第四篇: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出口萎缩,投资需求不振的严峻形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中,只能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上,国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城镇化建设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或许会走错路,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坚持城镇化建设的四大坚持,城镇化建设会成功的。
关键词:城镇化内需农村消费市场城镇化建设影响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在当前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出口形势较去年更加严峻,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 商业银行贷款约束机制的加强和民间投资预期回报的下降, 致使国有、民间投资需求不振。因此,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特别是广阔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对策。而加快小城镇建设则被众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开发村消费市场, 提高农村消费结构的重要举措。因此只有加快城镇化建设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二、城镇消费市场与农村消费市场的比较。
前面讲到在投资,出口都不能明显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才能达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然而目前我国的城镇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因此只有将目光投向我们还未成熟的农村消费市场。然而农村消费市场与城镇消费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村消费市场消费规模小,消费收入偏低。近几年来,虽然农村消费不断增长,但相对来说还是偏小了,据中国经济数据库调查显示,占全国50%的农村的人口其社会消费零售额却只占全国的32%。
2、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消费市场整处于投资主体不足的尴尬的境地。据调查,生产和销售企业严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农民买不到需要的商品限制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3、消费价格过高。导致这种原因一是因为是农村消费市场,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商家将商品的价格提高,令农民望尘莫及;二是农村市场处于销售渠道的最低端,导致商品的额外附加值增多,因此价格高。
4、农民消费观念落后。我国自古就有存钱的习俗,特别是在如今看病难,上学贵的背景下,农民宁愿把钱存进银行而不愿进行消费。
5、信用消费制度的制约。在农村信用消费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二)、城镇消费市场的优势
比较与农村消费市场,城市消费市场易于吸收资金,商品供应充足,消费结构完善,居民消费欲望强烈。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因此,要牢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
三、城镇化的积极影响
(一)、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口在城市中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的集中,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和多元化,这会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率。不仅如此,城市产业的繁荣和高回报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流入,这些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并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因此,城市是现代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
(二)、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大大降低了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平均成本。与农村相比,城市在公共服务质量上的优势也是明显的,这种优势不仅是因为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还因为城市集中了优秀的相关人力资源。
(三)、城镇化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改善。当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之后,会从多方面影响政府治理。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的拉近了,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容易观察和监督。人口的集聚推动了社会生活中的组织化和分工,民意表达变得更加专业化和专职化,公众意见的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更易于采取集体行动。
(三)、从长期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
尽管城镇化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但是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不容
乐观。
四、中国城镇化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自2010-2012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和乡村的住房条件、绿化水平、环境质量、饮水条件等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的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所走的路径仍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城镇化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区域、某些人群重新归于贫困(返贫)。特别是有可能导致部分区域与人群被锁于脱贫状态之中。我国的城镇化目前面临着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四大问题。在中国如此背景下,我们如何进行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有人主张以小城镇为主,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县城的城交镇增加几十万的农村劳动力,全国就有二亿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小城镇,中国城镇化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城镇化道路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五、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因地制宜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我国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城镇化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各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
(二)、坚持城乡统筹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城乡统筹,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对闲置的乡村建设用地的整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集约节约。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加强乡村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使广大乡村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同时,还要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要加强住房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提升居住品质,使“居者有其屋”。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改造,降低中心城区过高的人口密度,增加公共绿地。积极发展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改善路网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的建设者切记急功近利,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城镇化建设,一定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形势与政策读本》
百度百科
期刊论文《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论文《论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影响》
四川三农新闻网《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信贷缺陷和优势再造选择》
第五篇: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资产。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抵御金融风暴,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