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

时间:2019-05-13 03:1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起因: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第一,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二,借鉴苏联的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八大召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结论,这一阶段的初步探索是后来探索的开创性工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文革”前的失误。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失误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失误的表现: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文革”前的有益探索。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2)党中央许多同志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结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

(1)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开始。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86年9月,“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1992年视察南方时,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的、精辟的、完整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不是简单地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而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时代特征看,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胡锦涛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发展:“社会和谐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过去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甚至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提高公有制的程度,结果导致远离根本目的的结果。

过去的认识是把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为本质,以至于远离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第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两个针对性:

历史:清算模糊认识;

现实:防止改革的偏差。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这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首先,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其次,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4)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过程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3.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第一,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第二,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在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各种新思想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答: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③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⑤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它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理论指导作用。

答: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③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之中国的土地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接近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区别。其他区别: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接近领导的。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答:①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接近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③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答: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同时开始从事农民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③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意义:①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说明中共成熟了。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之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共,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因为:第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第二,农民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剥削制度的主要受害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主要是对农民的压迫,在农民中有着很大的革命性;第三,中国民主革命的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人力物力的主要源泉在农村。

答:因为官僚资产阶级有三个特点: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但不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相反,却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第一次,瞿秋白领导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答: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缺。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以减租减息作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答: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造成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城市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的状况,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意占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三、那时中国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答:①中国式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农民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掠夺的主要对象,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②中国的反动派相当牢固的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城市,而停滞着的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控制的地方。

答:必要性:①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②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是强大的,但同时其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甚至是不可克服的矛盾。③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可能性: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内外各种矛盾。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光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压迫之下,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最大压迫式民族压迫。

答: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答: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自我批评。

答:三大法宝: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答: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制度被彻底春晖,官僚资本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没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积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第二,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三,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自

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因素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

答:内容特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反映历史的必然性: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讲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答: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也民族资本的界限(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则是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第二,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低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公私合营)。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把私有制企业改造成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答: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体表现为:第一,和平赎买。第二,逐步过渡。第三,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第四,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答: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正确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和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实施经验,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方针,还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第三,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第四,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意义:中共八大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取得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学指P177

答: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总结自己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新学说。第一,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的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第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第三,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第四,这一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内容,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答: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全面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十大关系,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它论述的前五大关系主要是讨论经济问题,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大关系主要是讨论政治思想问题,即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答: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②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③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要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4、小资产阶级是元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元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人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工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六、《矛盾论》(1937)——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七、《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八、《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定”(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念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定的中心一环。

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要概念

4、进一步提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 了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纳的实践辩证的观点

十一、《论政策》(1940年)——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根据具体问题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二、《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学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三、《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学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念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提示和阐明了赏人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四、《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五、《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2、提出中共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提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5、掌握思想教育是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十六、《目前开掘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地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民族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1)必须满贫雇农的要求

(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厌腻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十七、《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元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酱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十八、《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期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才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为断甘醇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十九、《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6、制定了新中国外效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十、《念经十大关系》(1956年)——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二十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念

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必背知识: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三大纲领:土地、没收官僚主义、保护发族工商业

三大作风:理念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大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

1、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邓)

2、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

(1)辛亥革命(1911年)

(2)新中国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3)改革开放

3、三大伟人(孙、毛、邓)

4、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1949)和人民解放(1956),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网院考试复习题

绪 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中共七大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中共十二大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基本理论问题

1、社会矛盾学说及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中国革命任务的确立。

3、试图改造中国社会的各种理论以及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近代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近代中国因西方列强侵略而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以及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7、太平天国运动。

8、辛亥革命。

9、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0、五四运动

11、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3、共产国际

14、新文化运动

15、《新青年》

1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表现。

17、三民主义理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20、“八七”会议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

22、《反对本本主义》

2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24、遵义会议

25、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时间断限。

26、延安整风运动

27、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28、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三、重要人物

1、林则徐

2、魏源

3、洪秀全

4、洪仁玕

5、康有为

6、梁启超

7、孙中山

8、李大钊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基本理论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质与前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与文化纲领。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3、中共三大

4、中共四大

5、“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

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

9、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0、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思想的首次提出。

11、如何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阶级构成。

13、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

14、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5、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

16、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两面性特点。

17、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18、中国资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的科学划分。

19、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2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及联系。

21、“二次革命论”

22、“一次革命论”

23、《论联合政府》

24、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

25、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2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27、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三、重要人物

1、陈独秀

2、张国焘

3、王明

4、张闻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现途径与胜利保证

一、基本理论问题

1、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3、人民战争理论。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5、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暴力革命的基本原则。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执行“城市中心论”的三起三落。

5、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6、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7、中国革命三大法宝。

8、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9、三湾改编。

10、古田会议。

11、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2、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13、人民军队三大民主制度。

14、人民军队的宗旨

15、人民军队三大任务

16、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7、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18、洛川会议

19、十大军事原则20、《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历程和特点。

22、第一次国共合作

23、国民党一大

24、孙中山三大政策25、1931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

26、瓦窑堡会议

27、西安事变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构成。30、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1、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标志。

33、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34、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36、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原则。

37、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38、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39、从政治上建设党的含义。40、民主集中制

41、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

三、重要人物

1、瞿秋白

2、李立三

3、王明

4、博古

5、张国焘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一、基本理论问题

1、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2、过渡时期总路线。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6、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的设想。

8、新中国和平赎买民族工商业的可能性。

9、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

10、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11、“四马分肥”。

12、定息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一、基本理论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5、执政党建设理论。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过程。

4、中华苏维埃政权

5、瓦窑堡会议

6、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

7、“三三制”政权。

8、“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9、《将革命进行到底》

10、《论人民民主专政》

1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15、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1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0、中国特色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1、“两个务必”思想。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 第七章 新中国的外交和国防建设

一、基本理论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

3、新中国的外交思想。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中国工业化道路

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3、“两参一改三结合”。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5、“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

6、开国外交三原则

7、新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

8、“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

9、实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原则的具体措施。

10、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11、《共同纲领》阐述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有关条款。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三个世界”划分思想。

14、建国初期人民军队军事建设的“三大制度”。

1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

三、重要人物

1、陈云

2、周恩来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基本理论问题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二、重点掌握的具体问题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思想路线”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

3、《改造我们的学习》

4、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根据。

5、《九月来信》

6、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

7、《反对本本主义》

8、遵义会议

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间的关系。

1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宗派主义 D.冒险主义 3.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A.一切从理论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主观联系客观 4.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5.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土地革命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6.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是在()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7.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分是()A.个体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8.毛泽东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兵民是胜利之本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9.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0.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A.军事工作

B.政治工作

C.经济工作

D.文化工作 11.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积极防御的思想

B.战略决战的思想 C.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是()

A.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3.无产阶级对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军事领导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是()A.消灭顽固势力

B.孤立顽固势力

C.争取顽固势力

D.排斥顽固势力 16.毛泽东明确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A.参议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协商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8.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资本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A.保护民族工商业 B.限制民族工商业 C.无偿没收

D.和平赎买 21.用法律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2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指的是()

A.私营工业国有化

B.个体农业集体化

C.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个体手工业合作化 23.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D.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24.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5.毛泽东提出的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同舟共济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同心同德,互惠互利

26.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

B.依法办事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

B.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独立自主 29.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A.小资产阶级思想 B.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3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民主选举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协调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之外,还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3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殖民主义 E.官僚资本主义 33.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著作包括()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论新阶段》 C.《战争和战略问题》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E.《<共产党人>发刊词》

34.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指的是()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E.地主阶级 3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A.衔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衔接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C.扩大了对人民民主的范围 D.扩大了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E.在概念表述上准确鲜明

36.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土地改革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内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7.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

E.稳步前进 3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有()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公私合营 D.统购包销

E.经销代销

39.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最重要的是 A.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B.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D.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

E.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40.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我国的“现代化”目标是()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教育现代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2.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4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3小题,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4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4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4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朱德

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特点是()

A.战争与和平B.战争与革命 C.和平与发展 D.革命与发展 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青年党 5.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参加 B.无产阶级领导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D.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7.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赣南革命根据地 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10.“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11.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将主要精力用于()A.发展工人运动 B.建立党的组织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12.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B.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行人民战争 13.解放战争时期,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的统一战线是()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4.革命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问题是()A.革命动力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发展前途问题 D.领导权问题 15.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西柏坡会议

16.1956年正式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董必武

17.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完全形成的毛泽东的著作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协商制

D.民主集中制

19.民族区域自治首次以法律形式正式载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在()A.1940年 B.1941年

C.1944年

D.1945年

20.1951年底,首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官僚主义 C.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盗骗国家经济情报

2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A.集体经济 B.混合经济 C.国营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运输业

23.毛泽东提出,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是()A.古为今用 B.全盘否定 C.全面继承 D.厚古薄今 2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是()A.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突破苏联模式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5.1963年1月,周恩来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A.工业的现代化 B.农业的现代化 C.国防的现代化 D.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6.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7.毛泽东提出,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处于首位的是党的()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28.毛泽东首次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出简明概括,是在()A.中共六大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29.《甲申三百年祭》的作者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鲁迅 D.郭沫若 30.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核心是()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服从上级 D.全党服从中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C.一切服从群众 D.从群众中来E.到群众中去 3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A.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B.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33.在中国革命中,与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相配合的其他必要的斗争形式有 A.政权的斗争

B.经济战线上的斗争

C.锄奸战线上的斗争 D.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E.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的斗争 34.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主观条件是()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5.毛泽东提出的在人民军队中实行的三大民主是()A.教育民主 B.军事民主 C.经济民主 D.政治民主 E.制度民主 36.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指的是()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3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有利于()A.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B.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维护社会主义长期稳定 D.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E.推进“一国两制”的进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8.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E.重点突破 39.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依法办事的意义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依法治国 40.中国共产党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C.团结—批评—团结

D.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E.宽大与惩办相结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42.怎样正确处理劳动者联盟与非劳动者联盟的关系? 43.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44.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45.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4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2.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命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A.组织路线

B.解放思想

C.艰苦奋斗

D.群众路线 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中国同盟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农工民主党 5.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卅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始于()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9.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党指挥枪的原则 B.官兵一致的原则

C.军民一致的原则 D.民主建军的原则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罢工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1.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主要精力放在()

A.发展党的组织 B.领导工人运动C.进行土地革命 D.开展军事斗争 12.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A.团结——批评——团结

B.大鸣大放,创作自由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3.1923年6月,中共三大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B.加强党的自身建设C.巩固工农联盟 D.开展武装斗争 1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小资产阶级政党 B.各阶级的联盟 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D.资产阶级政党 15.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6.中国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7.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性质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19.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

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

20.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2.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策略方针是()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B.不要发号施令 C.有理有利有节 D.不要四面出击 2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4.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A.刘少奇

B.邓子恢

C.董必武

D.陈云

2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D.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

26.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A.工业现代化 B.科学技术现代化

C.农业现代化 D.国防现代化 27.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错误的主要思想影响是()A.小资产阶级思想 B.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9.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A.黎平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0.延安整风运动中列为干部必读文件的刘少奇的代表作是()A.《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B.《论党内斗争》

C.《论党》 D.《答宋亮同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3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B.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33.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A.组织工人运动

B.开展土地革命

C.建立统一战线 D.加强党的建设

E.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4.我国首创并得到世界认同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E.和平共处 35.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在人员构成上是()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D.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E.少数民族人士占三分之一 3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E.重点突破 3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产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8.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主要有()

A.国营经济 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9.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将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E.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40.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述的党的优良作风有()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E.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近代中国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42.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什么?

4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四、论述题

4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46.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哪两个联盟?怎样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 4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20世纪前中期中国政局的变动 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B.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提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产生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所写的()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反对本本主义》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C.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8.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0.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兴国土地法》 B.《土地问题决议案》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1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王明右倾错误

B.王明“左”倾关门错误 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D.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A.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B.劳动者的联盟 C.非劳动者的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5.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政策是()A.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B.一切斗争、否认联合 C.又联合、又斗争

D.联合为主、斗争为辅 16.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国务会议

D.共产党和党外人士座谈会 17.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

A.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B.自由和纪律的统一C.个人和集体的统一 D.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9.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20.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是()

A.利用、限制、改造 B.利用、限制、批评C.利用、团结、教育 D.利用、团结、改造 2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蒋介石的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2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4.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是照搬了()A.日本模式 B.德国模式 C.美国模式 D.苏联模式 25.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6.毛泽东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A.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B.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D.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27.毛泽东指出,对待传统历史文化的正确方针是()A.洋为中用 B.推陈出新 C.百家争鸣 D.古为今用 28.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是()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统一战线 30.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D.谦虚谨慎E.艰苦奋斗 3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33.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良好的群众基础E.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34.国民革命联合战线中包括的阶级主要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E.民族资产阶级 3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联合地方势力 B.打击反动势力C.发展进步势力 D.争取中间势力E.孤立顽固势力 36.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E.团结合作 3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联盟是()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一切爱国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 E.农民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38.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A.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人民公社 C.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E.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B.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C.党和非党的关系

D.是非关系

E.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40.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C.局部服从全局 D.下级服从上级E.全党服从中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1.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4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44.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是什么?

四、论述题

4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4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47.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与特殊困难是什么?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教材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二、 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2009.9—2010.1学期期末考试应重点复习的主观题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泽东思想概论

    只有“诚”才能有“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信誉”是诚信的表现,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同样信誉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概课感想 班级:生物制药1002班姓名:陶巧丽学号:201018360419 这学期上的毛概课,其内容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的,只是毛概课是以前学过知识的深入,以前学习的理论是毛概课的铺垫。......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一)《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

    毛泽东思想概论

    1.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答: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於20世紀前中期。當時時代的主要特點是戰爭與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造成革命形勢。1917年俄國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 -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A.张如心 B.刘少奇 C.王稼祥......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新民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