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修正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
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一内容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的研究。
(1)、重视兴趣激发,树立学生“说”的自信。
(2)、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说”的内容。
(4)、创设丰富情境,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3、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5、专题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问题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6、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六、研究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语文课程设置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课。
(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记录、分析。
(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3、第三阶段(2013年3月——12月)课题研究推广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本校进行推广。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性论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
八、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农村小学口语训练的症结与对策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课题》学习材料
石宝小学
2012年5月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
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鲜明的时代气息,不仅表现在教育理念的先进,而由此诞生的全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口语交际就是其中之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内容的编排正是适应了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课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主阵地。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症结与对策。症结一:惯用方言,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
对策:农村地区学生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等,主要原因是缺少规范的普通话朗读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坚持朗读训练。方法一: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经常听教材磁带录音朗读,有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加强普通话的训练。特别是教师的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变化和体态语言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读”的欲望。此外,平时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例如:小组比赛读,同学带读等,长期坚持,形成朗读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方法二: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例如:“我不小心掉进池
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 “谢谢您,睡莲姑姑!”等等,都是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的口语训练。此外,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与沟通。拒绝使用方言,形成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症结二:学生缺少说的内容,甚至“无话可说”
农村学生见识少,视野不够开阔,造成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
对策: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有丰富的说话内容,从而敢说、会说。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捞鱼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到校园的树底下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说一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开到自然中去,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信息,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的同时要去探索去感受,积极发言,创设角色情景,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评议表达情景,使学生畅所欲言。例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练说作画的过程,介绍贴画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还怕学生无话可说吗?
症结三:忽视说的氛围,“有理说不清”。
由于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有些教师更忽略说的氛围,缺乏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长此以往,学生便“有理说不清”。
对策:教师要充分重视说的训练,正确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的经历说清楚、说具体,只有形成说的良好氛围,学生才会“口若悬河”。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把话说清楚。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能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和亲身感受。有了亲身经历,才能形成爱说的浓厚氛围,才能把话说具体、说清楚。例如:对“做菜”这个农村学生常见的话题,教师激情引入:“今天早上,老师做了一道菜:------西兰花炒肉丝,那味道呀,没说的!就连一向挑吃的儿子也吃得津津有味,想尝尝吗?其实并不难做,接着老师就把做菜的过程说出来,当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提出要求:“怎么样?你们最拿手的炒菜是什么?大家一起聊聊好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开了,一改过去不敢表达、害怕说话的现象,都把自己炒菜的过程讲得非常具体有趣。
说话训练贵在不断地实践。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和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相机点拨,适当训练,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对策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症结与对策
广东省从化市鳌头镇高平小学 邱秀勤
语文新大纲开篇即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新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口语交际训练在农村小学得不到充分重视,很多农村学生存在惯用方言、少说、不敢说等的症结。因此,农村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症结与对策。
症结一:惯用方言,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
对策:农村地区学生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例如:把“他先走”说成“他走先”等,主要原因是缺少规范的普通话朗读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坚持朗读训练。方法一: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经常听教材磁带录音朗读,有利于学生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加强普通话的训练。特别是教师的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变化和体态语言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读”的欲望。此外,平时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例如:小组比赛读,同学带读等,长期坚持,形成朗读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方法二: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夏夜多美》一课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例如:“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 “谢谢您,睡莲姑姑!”等等,都是很具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的口语训练。此外,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与沟通。拒绝使用方言,形成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症结二:学生缺少说的内容,甚至“无话可说”
农村学生见识少,视野不够开阔,造成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
对策: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挖掘口语训练的内容,使学生有丰富的说话内容,从而敢说、会说。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捞鱼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到校园的树底下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过程和观察
结果说一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开到自然中去,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信息,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的同时要去探索去感受,积极发言,创设角色情景,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评议表达情景,使学生畅所欲言。又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练说作画的过程,介绍贴画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还怕学生无话可说吗?
症结三:忽视说的氛围,“有理说不清”
由于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有些教师更忽略说的氛围,缺乏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长此以往,学生便“有理说不清”。
对策:教师要充分重视说的训练,正确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的经历说清楚、说具体,只有形成说的良好氛围,学生才会“口若悬河”。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把话说清楚。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能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和亲身感受。有了亲身经历,才能形成爱说的浓厚氛围,才能把话说具体、说清楚。例如:对“做菜”这个农村学生常见的话题,教师激情引入:“今天早上,老师做了一道菜──西兰花炒肉丝,那味道呀,没说的!就连一向挑吃的儿子也吃得津津有味,想尝尝吗?其实并不难做,接着老师就把做菜的过程说出来,当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提出要求:“怎么样?你们最拿手的炒菜是什么?大家一起聊聊好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开了,一改过去不敢表达、害怕说话的现象,都把自己炒菜的过程讲得非常具体有趣。
说话训练贵在不断地实践。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和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相机点拨,适当训练,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
第四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口语交际是构成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农村孩子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交际的互动性特点。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礼貌待人、观察想象、解决问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
就目前的农村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而言,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
1、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缺少灵动。
在听课过程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不尽人意:教师没有创设有效的说话情境,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学生没有说话意愿,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没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课堂上难觅勃勃生气和灵动的语言。
2、课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
我们常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口语交际更要凸显这一点。一旦缺乏全体参与,口语交际的内涵与目标仅仅体现在少部分同学身上,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追求。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经常看到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踊跃,少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常常高举着小手,抢着要说话,而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就低着头,一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模样。于是,口语交际课就成了一部分学生在说话,一部分同学在听话,还有一部分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习惯了做旁观者。
3、口语交际活动接近于自我表述,缺乏互动性。
不可否认,当前的口语交际课有很浓的说话展示味道。即便是采取全场互动或分小组进行讨论,看似热闹非凡,但学生各说各的,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语言交流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我认为农村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程螺旋上升之势,我们课题组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大致列出了三个年段的训练目标。
低年段:学讲普通话;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认真听别人讲话。自然、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谈;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中年段: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认真倾听,领会要点;边听边想,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高年级: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边听边记忆,根据交际的需要进行筛选;能组织语言,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集中注意力听、说;尊重对方有礼貌;边听边观察边思考;边说边想边组织语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自然大方。
只有了解了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盲人摸象一般,不得要领。
二、选择学生善于交流的交际话题。
话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把交际双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交际双方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观点阐述、议论评判的核心,是实现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口语交际话题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口语交际课的成功与否。所以,围绕话题,我们要做好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选择话题时,应努力选择贴近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大家共同熟悉又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际训练。比如,学校里正在进行绿化、美化,就以“我为学校做规划”为依托让孩子畅谈自己对学校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在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工程中,以“我的读书生活”交流为契机,请孩子们贡献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收获……
(2)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少,又缺少信息、资料的搜寻渠道。所以,我们要应充分利用教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交际。
(3)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交际素材。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语言匮乏,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上的有限内容让学生进行交际练习,学生必然无话可说。对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适当搜集一些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从而在交际时有话可说。
三、营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交际场。
融洽,宽松的交际氛围是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它可以促使学生去除胆怯、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我校贾老师在《说出心中的爱》一课导入中,出示了学生在一年级曾经学习过的小诗《妈妈的爱》,在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之中,不知不觉地营造了浓厚的交际氛围,“交际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生成,使原本熟悉的画面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加上老师的循循诱导,整节课学生们都在认真倾听,争着表达。
我们还要用多种方法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不同的场合和交际对象,就会有不同的交谈话题与言语表达方式。比如,我校胡老师在执教《小朋友该怎么办》时,模拟门外的客人和学生进行了交际示范,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再现故事情景,在近乎真实的场景中,孩子们忘记了自己身处课堂,个个畅所欲言,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要体现由扶到放训练的层次性。口语交际课提倡放手,让学生真正得到自主发展,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所限,教师要尽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习的层次性。教师的“扶”在很多课例中表现为“示范”。示范就是出示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劝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明在学校看到小刚随意乱丢纸屑,他为了维护校园的环境卫生,要去对小刚进行劝告。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对小刚大声斥责:“你这个人这么没有一点公共道德?”;②对小刚轻声说:“我们要保持校园卫生呀!这一次,我替你捡起来,以后让我们共同保持好校园的环境吧!”;通过不同语言、语气、效果的比较,使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当学生明白交际使需要注意的事项后,就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或交际情景中“牛刀小试”,此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就像给蹒跚学步的婴儿以必要的扶持一样,带领学生尝试新的一步。最后,应该是学生丢开拐杖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刻了。
五、评价语要体现口语交际课程特点。
好的评语会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规范学生的口语交际,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教师评价语要紧扣口语交际课型特点,它和阅读教学课堂的评价语目的不同,侧重点也自然不同。比如,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们应该听到这样的声音:“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你很专注,真好!”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你说话有礼貌,所以他愿意和你交流!”、“和她说话的时候你的目光很真诚地注视着他,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这是教给学生文明交际;“你有哪些地方还没有停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出看法……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从口语交际本身的课程特点出发,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五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思考一些对策:?
1.现象?
1.1 口语不规范,口语习惯不良,常常“出言不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语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交流的效果。农村小学生由于在口语交际时常受方言或“口头禅”影响,将不规范方言掺杂其中,有的甚至常“出言不逊”。如“抽(吸)烟”,说成“吃烟”,“喝酒”说成“吃酒”。?
“错了,错了,真恶力!”“放屁„„你妈„„”等,这些都是在农村小学课堂上或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不逊评价”。?
1.2 口语交流缺乏激情,流畅度欠佳,没有条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说话,发言大胆,声音响亮,但进入高年级 后,课堂上举起的一只只小手慢慢少了,口语交际能力也逐渐趋向两极分化。课堂成了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金口难开”,乐于作陪听。久而久之,口语表达得不到训练指导,所以一旦要用口语表达时,就显得“站立不安”拘谨胆怯,神情紧张,不仅缺乏激情,声音不响亮,而且说话内容不完整,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规范,不流畅,许多话词不达意。?
1.3 即兴表达能力弱,非要“深思熟虑”不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接收了表达信息之后,一定要反复练习,说上几遍之后,才能在众人面前表达陈述,属于“准备型”的口语交际,即兴口语能力弱,农村不学生还缺少用形象生动的口头词语和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1.4 在口语交际中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表现在学生态度不认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常常一边一边做小动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家长都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赚钱,孩子平时与祖辈生活的时间较长,这些生活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接收信息能力较弱,见识短浅,文化素质低,聊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话题漫无边际,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倾听的修养。?
2.对策?
2.1 加强校本培训,转变观念。
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观念的转变,务必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口语交际教学对孩子们成长的主要性;二是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我能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要达成这两点,最好的途径是抓好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口语交际能力强的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较先进的教师作用,实现传、帮、带。
1、专题学习。以口语交际为专题,收集,整理资料,包括新课标解读,理论探讨。课例赏析,反思交流等等,加强对这些资料的理解。
2、经验交流。充分利用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讨论,在交流中实现对新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3、反思总结。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策略,进而转变观念。?
2.2 用活教材,激发交际愿望。?
2.2.1 用活生活教材。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必备的生活技能。农村小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口语交际资源,如幽静的旧野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古老淳朴的风土人情,优美的自然景观„„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如下河摸鱼,捉螃蟹,上山采野花、野果„„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积累,逐步增强口语交际的意识,为“学会生存”奠定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2.2.2 用活书本教材。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首先,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交际的愿望;其次,教师教学时应融口语交际的训练于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长此以往,一定能朝着人人交际,人人会交际的目标迈进。?
2.2.3 丰富校园生活,生成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说到底在于多实践,敢实践,善于实践。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都应该担负起丰富校园生活,提供实践机会的责任。?
2.2.3.1 推广普通话,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口语交际是与泛滥的方言抗争着说的,心理自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仍是项长期的,重要的而又艰巨的任务。?
2.2.3.2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交际。农村小学生进行“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有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激发鼓励的教学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另外,还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课堂学习的开放性,不苛求唯一答案。?
2.2.3.3 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交际。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训练为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对课外的拓展。如“每日一讲”“谈天说地”“读书报告”“生活报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等多种训练途径,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使他们敢说,愿说。?
2.2.4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指导。
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在生活中用语言,口语交际才有了活水源头。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2.2.4.1 交际心理指导。农村小学生普遍“怕羞”,“怕说不好”或善于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怕说”导致“少说”因而“不会说”。教师采用实例,演示法,自身感受传达等方法,并组织“买(卖)菜”,“收废品”、“营业员”。?
“导游”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际的胆量。特别要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战胜自我,取得进步。?
2.2.4.2 交际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行为:坐正、站直、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对方;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有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说话声音响亮,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有不同的意见要用商量的语气;神情大方,不卑不亢。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教师应相机恰到好处地指导。?
2.3.4.3 交际口语指导。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请问„„”“我认为„„”等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方言词与口语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口语规范性与简约性的关系,把握语言的特定指向,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准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贴近生活,立足校本,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的“现代公民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能不断地得到加强。
?收稿日期: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