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心理调查
心理调查
人发生意外时会怎样
“每个人都会发生意外。那么,发生意外时人会怎样做?”最近,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调查结果如下:
1.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坐在地上,眼睛直直地盯着一样物体。
2.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脑子里会一片空白。
3.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用手使劲地摸伤口。
4.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死死捏住手里的东西。
5.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脸会变得苍白。
6.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大哭不止。
以上是我调查的结果,以后我还会继续调查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篇:学习心理调查简要
关于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调查简要
此次调查的背景:我们组员分别来自广东,湖北,广西,江西,湖南五省也大都来自农村。初中生活,年少无知,我们也曾经历过,对于学习成问题绩、家庭生活、同学关系等总总的思考与迷茫。当时的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现在看来,那时的心理挺幼稚的。所以,现在,我们决定利用这个暑期来试着了解如今的初中生,特别是和我们一样来自农村的初中生,耳闻现在农村初中生各种负面的信息,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他们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对学习,对生活,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我们组员决定暑期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那熟悉的初中校园,了解学弟学妹们的心理想法。
此次调查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广东,湖北,广西,江西,湖南五省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当前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成因,从而了解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动向,反思过去发生的一些反面教材,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征途。
此次调查的计划:我们分别将来自不同省份的组员安排到各自的省份的农村去针对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现状展开调查,我们采用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聊天及个案调查。
调查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广东地区的农村初中生学习的都很乐于在家乡的生活,于是在学习中不会很有压力。相对过得比较轻松。各种日常活动也比较多。
如:湖北及湖南的农村孩子,相对压力比较大,都会很努力的读书,平时较少的活动。相对的不喜欢读书的孩子相对更多!大量的辍学,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从初中就开始了。
这都是一些简要的信息,还有很多个案,如有些留守儿童,为摆脱孤单,无聊的时间发生了早恋。这都很可怕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调查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为农村的尽我们点点的心意。关爱处在判定人生观价值观 的农村的初中生!
第三篇:教师心理调查
教师心理调查
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均属于认识问题,都涉及理论问题。
严格控制作业量,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创造性的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各年级每天每科的作业量不得超过20分钟,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注重学生作业的量的同时,我校还积极的推行作业类型改革。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大的动力!当学生在完成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这是我校在推行减负工作中突破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我校对学生作业实施大胆改革,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少量的作业,做到少而精。我们也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心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举一反三。教导处也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读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进行相应的指导。大量的教学辅导资料涌现。其中更是良莠不齐,许多交付资料知识盲目的进行知识堆砌,注重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有甚者,错误百出,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后,不仅未能得以提高,反而深受其害。因此,我校致力于将教学辅导资料从孩子们的书包中请出去。
我校减负督导小组要求学校、教导处和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积极倡导联系作业的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
在几年以来的减负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虽然在减负,校外的课余辅导班却层出不穷,长期形成的家长间的攀比又使家长对此类辅导班趋之若鹜,无疑从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个别教师也片面的人为减负就是教学的量和质以期降低,教学观念有待改变„„
第四篇:心理调查心得
济南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前言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我参与了关于济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难以自我调节,容易发生过激行为等现象,就社会、家长和学生等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心理状况产生了多方位调查并得出相关结论。根据分工的不同,先将个人在调查实践中的心得及结论陈述如下。
实践过程
采访居委会主任
怀着对一位兢兢业业的居民好干部的崇敬之情,我们走进了居委会的办公室,然而收获的时主任作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和一位母亲的双重感动。有着深刻知识见解的老师从一位母亲的角度道出她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我们可谓获益匪浅。
此居委会登记人口中也有一定人数的在校大学生,提及他们整体思想风貌,主任的回答还是积极肯定的。他们会在假期积极热情的参与社区的义工服务及社会调查实践,主动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帮助需要的人。
就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认为主要是其压力较大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就业压力
大学生个人期望值过高,出现专业不对口,薪酬不理想等问题时,价值社会家庭的因素,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应做到正确的自我调节,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冷静对待,承认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并通过自主创业、私企等途径找到自己在社会的正确位置。
通过长期的经验性观察,往往走向成功的大学生都具有端正的品行和明确的目标,思想承受力较强,善于转变思想,正确调节。
2)人际交往
就目前大学生凶杀案的频繁发生状况,她认为家庭因素和人际交往关系是潜在因素。同时这是一种对个人、家庭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而相关媒体应建立权威的心理分析机构,在报道之前充分考虑,防止影响大学生的潜意识思想,杜绝模仿行为。
就学校方面,当学生的成绩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教室起主要的引导作用。对家长而言,应注重孩子思想品德和学子的双重提高,鼓励他们在大学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热心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主任并不提倡在学习方面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她还表示,作为社区的主任,他会积极组织暑期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帮助社区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篇:调查[学习][心理]
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调查总结
从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学习生活不容乐观,或许是不适应大学学习的方式,只有二到三成学生会与老师沟通,并且男生沟通的相对较少。可能由于高考完松懈的愿意,有三到四成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且农村户口的学生、男生对学习更加懈怠,而且在大一新生中只有一半对自己的学习有计划目标。
当他们越来越适应大学生活之后,有近九成的学生会与老师沟通,从结果看,大学学习还是需要依靠老师指导的。同时,随着年级增长,男生有七成会给自己定目标,而女生有四成。这从侧面反映了男生在大学生活中感受到压力,并能立下目标,相比之下,女生有自己目标的与男生相比略少,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到了大学的压力没有男生大,学习动力没有男生强。
大学生多半都会或多或少担任些职务,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大学生在学校通过担任各类职务学会处理事情,与人相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希望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让这个数字能越来越高。当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还是自己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其次是问老师或同学,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顺其自然。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三点:
一、学生在课会遇到问题多数可以自己解决,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一部分同学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能利用老师或同学来解决问题。
三、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不会的问题置之不理,体现了学生中仍存在惰性,或是某些时候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普遍结果显示,大学生有过半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满意,其中女生满意的较少。仅仅过半的满意率远远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看来中国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对令人失望的。
五、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总结
就生活条件而言,数据显示,大学生独生子女中男生比女生多四倍,而农村多数都不是独生子,假期农村学生打工的比城市多。根据这种现象不难证实女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少于男生,男生大学生活质量较女生略好,城市里的学生生活条件优于农村的学生。
在学习方面,调查告诉我们,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我们应该加强对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生活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快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在家庭关系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男生在家中与父母沟通的较女生好,而且城市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两极分化,近四成如同朋友,但无论男女,还是有近二成的学生与家长存在隔阂。可见大学生与父母间存在沟通上的代沟是不容分辩的事实,是需要全社会注意的,这种代沟往往会影响到将来家庭关系,学生前途。我希望父母与学生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消除代沟。
在思想上,调查显示,城市里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更爱参与社会舆论,对学校满意度更低,而在对社会的安全感上比农村的学生高(近九成农村学生缺乏社会安全感)。女生比男生更缺乏安全感。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爱在学校担任职务,而城市的学生更爱参加学校活动,更爱读书看报。调查表明,社会形势对农村学生,对女生是不利的。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投入与学习、事业,而城市里的学生偏重于社会现象、个人爱好。这提醒我们,要改革社会制度,消除农村学生,女生在社会上的不公平地位,要注意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恋爱方面,男生谈恋爱有相当一部分(超三成)是因为心里空虚,其中农村学生持有这种原因的居多。有二到三成的学生不打算谈恋爱。在大学谈恋爱这件事上每个人各持己见,不能干涉,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缺乏理想和目标,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是他们能更好的驾驭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