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
****历史悠久,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名胜众多。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好这
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由于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古建筑在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方面与一般的建筑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下面,从这几方面谈一下古建筑防火对策。
首先我想说一下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例如: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例如: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例如:韩国崇礼门纵火案:都是人为的因素是古建筑遭受火灾。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现有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用作防雷保护,但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损坏严重,又几乎都没有定期检测维护,雷击时很难发挥作用;许多古建筑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时,均未安装避雷装置,极易被雷电波侵人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筑群不断地改建扩展,但单体建筑防雷接地之间没有作统一协调,易于造成雷电反击等火灾事故。例如2004年5月11日,山西省稷山县大佛寺大佛殿因雷击起火,将大佛殿二层建筑及一层部分建筑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
再次,我国的古建筑,由于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难于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来棘手的问题。对于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二)人口众多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往往都是旅游胜地,游客往来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现场混乱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员如果疏散得当,会减少人员伤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会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交通不畅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有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偏远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鞭长莫及,延误了灭火战机。有的古建筑
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四)设备不足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设计建造时并不像现代人设计楼房那样把消防设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数古建筑周围都缺乏灭火设备。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唯一能够用的多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筑火灾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古建筑是珍贵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我们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应该“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其火灾的发生呢?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它。
首先,解决软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识到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并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尽量做到自防自救等等;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加强火源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古建筑火灾之源。古建筑内必须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划定烧香烧纸的专门活动区域,且必须做到专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用电用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古建筑内用电用火,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强化火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在古建筑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炊煮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禁止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等活动的地方吸烟。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引起的火灾。
其次在解决硬件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古建筑在防火设计和功用性质等自身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一)对古建筑进行防火技术处理,降低发生火灾概率。对已建的柱、梁、枋、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造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扩建、改建、维修的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防火间距。原有的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必须拆除,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按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隔。同时,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修缮消防车道,以利于火灾扑救。
(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到有备无患。对于古建筑交通不畅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开辟消防通道,使消防车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筑。开辟消防通道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对于古建筑群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搞好消防水源建设。地处城市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殿堂外、庭院内修建室外消火栓,确保每幢古建筑都在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以内。
(三)增加消防设备,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增加中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道路狭窄,只有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才能够基本上深入任意起火源。完善防雷避雷措施。中国古建筑中遭雷击起火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古时候就十分重视建筑的避雷措施,现在应当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防雷技术,防止古建筑遭雷击起火。
清明节将至,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焚香纸等宗教等活动众多,所以我们更加要细心全面的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积极的工作,作为消防工作者,要对古建筑区的特点以及历史的火灾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及时掌握古建筑防火的现状,逐步探索出一套古建筑防火经验,制定并完备防范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古建筑的消防问题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有效防止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作者:杨旭红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有人说看五千年的文明到山西,看三千年的文明到陕西,看一千年的文明到北京,看一百年的文明到上海,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山西古代建筑居全国之冠。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450多处,占全国现存同期建筑的70%以上。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古代寺观、宫殿、石窟、雕塑、壁画、古塔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彩塑、壁画艺术的宝库”之美称。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它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作为山西消防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些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大,影响大。因此做好古建筑防火工作,是我们每个消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笔者就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省古建筑多以柏木、松木、杉木等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由于千百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另外,古建筑内部多悬挂字画、天帐、飘带等织物。因此,极易发生火灾,形成立体猛烈燃烧。
(二)防火间距小,水平蔓延快
从我省古建筑风格、特点来看,体现了宏伟、庄重、壮观。然而,无形中造成了防火分隔及间距相对很少。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势,将通过热对流、热辐射、飞火等因素,形成火烧连营。
(三)人为隐患多,消防管理难
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开发使用中,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片面追求经济增收,忽视安全,违法在古建筑附近甚至内部开设旅馆、饭店等,这些场所管理混乱,火源管理不善,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还有,古建筑游客流动量大,香火不断,这些因素均给古建筑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火灾隐患。
(四)交通状况差,自救能力弱
我省古建筑大多建在大台基上,又有大红墙包围,门槛重重,台阶遍布,道路弯曲,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需要很多时间,严重影响初期火灾的扑救。加上水源缺乏,供水困难,更增添了扑救的困难。另外,古建筑一般都比较高大,许多殿堂内净高在10米以上,再加上地势高差,一般消防车充实水柱长度不够,射流难以到达火点,灭火效果差。尤其是火焰在大屋顶内燃烧时,灭火人员把水射向屋面,只要屋顶未塌落,则水流射上去多少,流下来就有多少,根本达不到灭火的目的,这在发生火灾时,就成了有水难攻的又一难题了。而古建筑又多没有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员,也没有足够的消防装备装备设施和水源。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灾的肆虐发展。
(五)倒塌情况多,安全危胁大
多数古建筑承重构件使用可燃的木质材料,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造成古建筑倒塌。对人员安全造成很大危胁,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二、古建筑可能引发火灾的原因
古建筑引发火灾,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的危害,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一)、来自自然界的危害
作为一种不可抗力,在古建筑安全问题上比较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雷击引发的火灾。一般而言,古建筑遭受雷击,是与它所处的地形、地质以及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分不开的。特别是直击雷,往往直接对古建筑构成危害。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接闪、屏蔽、分流、均压等电位、接地保护布线等综合防雷措施,层层设防,就可以化解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扰。雷击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运用避雷系统,并且定期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查、测试,经常保养、维修,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起的作用。(二)、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从历年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数90%以上。古建筑火灾也大致如此。从建国以来的情况看,人为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用火不慎
因用火不慎造成的古建筑火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日常生活用火不慎。随着改革形式的发展,在各古建单位均陆陆续续引进一批承租单位,这些单位为了生活方便势必会在古建筑周边地区私搭乱建一些易燃棚屋,并长期使用液化石油气、煤火炉等烧饭取暖,危险性更大,周边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古建筑也恐在劫难逃。二是维修施工中的用火不慎。古建筑作为我国丰富文物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走过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之后,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抢救、维修。古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如木材、麻、油漆、稀料等,同时使用如喷灯、电气焊在内的明火工具等。因此,要确保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就必须由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消防安全措施,明确责任,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施工单位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工。在修缮过程中,要严格易燃物的管理,落实用火、用电的审批制度,要配置专职防火检查员,负责巡逻检查,以确保遇有情况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一般来说,古建筑电气设备比较少,除照明设施外,其他的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在严格控制之列。但是,近年来,随着古建筑的大量被利用,电气设备也有所增加,乱拉临时电线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有的电源线就直接敷设在古建筑的梁、枋、柱等木质结构上。特别是随着文化市场的丰富,利用古建筑拍摄电影、电视、广告片日益增多,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或是拍片过程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量无疑会有所增加,而且功率往往比较大,这样就会埋下火灾隐患。
3、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
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引起火灾,或在禁止吸烟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木质的古建筑,历经千百年风干,耐火等级较低,极易因小火而酿成大祸。这就要求所有进入古建筑范围内的人,遵守禁烟规定,服从管理,杜绝因一时疏忽带给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4、纵火
所列几种,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对此进行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消防监督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火灾案例: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烧毁了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面积1276㎡,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九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66元。火灾原因系犯罪分子纵火所致。
(一)、基本情况:
1、尧庙概况:
尧庙是为纪念尧王建都地公布的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庙内有建筑组群和元、明、清石刻。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次被狂风摧毁。一九九八年烧毁的是1984年重建1987年建成的一座祭祀尧王的仿明建筑,建筑面积1276㎡,重建造价115万元。殿高27米,宽9间,周设围廊,该殿重檐歇山顶,殿中间插三间三层阁楼。殿内有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
2、消防设施;广运殿东南面一蓄水池可贮水45吨,但无水。(二)、火灾特点:
1、火势猛、蔓延快,建筑为木结构,容易倒塌。广运殿是由油松木构成的框架结构的砖木混合建筑物,其可燃物多,耐火等级低,空间大,门窗孔洞多。发生火灾后,空气补给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蔓延到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形成大面积的立体火灾,建筑某个构件烧毁,失去平衡,极易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
2、燃烧时间长,耗水量大。
油松木构件在火场高温条件下能渗出油质,极易燃烧,建筑物内可燃物多,燃烧时间长,释放热量大,灭火用水量大。
3、辐射热强,灭火人员难于接近。
由于可燃物多,燃烧猛烈,辐射热值大,人员难于接近,给灭火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4、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广运殿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内使用了大量优质油松木,因此发生火灾后,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三)、火灾教训
该火灾虽是犯罪分子所为,但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博物馆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抓的不深、不细,没有形成定期检查制度,大殿承包人下班后,与值班员没有明确的交接班制度。
2、馆内虽有安全保卫和消防管理制度,但没有落到实处,值班人员擅离岗位,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报警时间,致使火灾蔓延扩大。
3、尧庙宫内消防设施不足,没有一个消火栓,仅有的消防水池着火时也没有存水,一九九O年打的一眼消防专用井,因配套设施不全,不能使用。消防队在灭火战斗中,只能到二公里外的消防队拉水,贻误了宝贵的灭火战机。
4、馆内没有专职防火员,没有制定灭火预案,职工的防火、灭火、报警知识欠缺。
四、消防安全对策
针对以上对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引起火灾的原因以及火灾案例分析,结合临汾市的古建筑特点和本人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消防安全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防火安全意识。
时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火警不断,屡屡发生火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其一,领导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有些领导对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平时极少检查落实,上级消防部门来检查工作时应付了事,结果火险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发生火灾也在所难免。其二,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至今有些人仍然没有被众多的大火烧醒,不断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直接危害了消防安全。其三,管理干部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事务多,任务重,消防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很有效地指导本单位的消防工作。鉴于此,我们应加强消防教育,千方百计使全员消防意识到位。首先,各级领导在教育职工的同时,自己更要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的消防意识到位。其次,拓宽、搞活消防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职工和群众受教育,早日使消防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消防“防控、灭火体系” “防控体系”中的“防”是指单位防火、基层派出所防火和公安消防机构防火相结合;“控”是指控制初期火灾,即职工发现火灾后,利用现有的灭火器材控制火灾蔓延;“灭火体系”是指义务消防队、基层派出所和公安消防中队相结合。以尧庙博物馆为例,尧庙博物馆与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人员签订责任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人,用责任推动工作主动性,及早发现隐患,及早发现事故苗头。辖区派出所通过加强对尧庙周围的治安检查,消除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原因发生火灾。消防大队则加强了对尧庙的消防检查、指导力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专业素质发现并解决尧庙内存在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指导也使尧庙宫内的安全保卫人员学到了相应的火灾预防、扑救知识。尧庙博物馆、辖区派出所、消防大队之间形成了层层监控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尧庙博物馆全面加强了对员工的灭火技能培训,提高了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和协助消防队灭火的意识。尧庙博物馆协同辖区派出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疏散预案和灭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根据预先制定的疏散预案,全体员工将会在派出所的配合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游客疏散至安全地带,派出所也会对周围地段进行管制,确保人员的疏散安全,同时也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辖区公安消防中队也根据尧庙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灭火预案,并定期对灭火预案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灭火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以上便构成了尧庙宫的消防安全灭火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技术防范措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具体实用的消防安全措施和方法,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技术防范措施,即采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还以尧庙博物馆为例:该单位通过多方论证,在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有效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重建过程中,博物馆将消防安全纳入了整体规划,在广运殿中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有人形容,防火报警系统是“忠诚的卫士”、“不眠的哨兵”。广运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安装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日夜不停地巡检着该建筑内的上上下下、边边角角,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防范的突出作用。另外,博物馆深刻吸取“四.四“火灾教训,在尧庙宫内合理规划建设了7部地下消火栓,在广运殿旁边建设了一个有效容积3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购置了73具灭火器,保证了灭火所需要的消防水源和充足的灭火设备。
(四)、发动社会力量,密切协调配合
古建筑的保护应由政府牵头,消防、文物、文化、宗教、旅游、城建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把防火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并落实到人,以便积极有效做好防火工作,才能有利于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以襄汾县丁村民俗馆为例:襄汾县丁村民俗馆现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四十座,这些建筑参差错落,门额窗栏间的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传达了众多的人文信息,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了几百年来山西民居建筑的辉煌成就。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民俗馆只收回民宅13座,其余的民宅仍有居民生活居住,这就涉及到居民的用火、用电、用气和可燃、易燃物品的储存管理问题,而且还存在对古建筑的破坏、改造、随意搭建临时建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消防隐患,给我们的消防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古建筑内所有居住人口外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但这涉及到外迁人口安置问题,是消防部门无力解决的,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些老宅历经岁月的摧残和人为损坏,其中一些历史建筑已破旧不堪形成一些火灾隐患,要维修整改涉及资金,有些责任人无力维修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古建筑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政府对无力维修的责任人应提供帮助。政府的帮助可以采取几种办法:一是责任人无力维修,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和维修奖励;二是责任人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将维修保护责任转交给政府的同时,将古建筑产权转让给国家;三是责任人也可以将古建筑捐赠给国家,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注重消防宣传,推进消防社会化
由于文物古建筑大多分布在乡镇、农村,广大群众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古建筑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周边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以临汾牛王庙为例,牛王庙建于宋朝,包括戏台和牛王庙两部分,该建筑是同期建筑中保护的最好,有确切记年的标志性建筑,是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留下的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该古建筑坐落的地形比较复杂,周围到处是小商小贩、街道工厂、民宅建筑等。还有丁村民俗馆大部分民宅内都有居民居住。这些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就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与居民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
2、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加强,严禁居民在生产、储存、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3、加强居民电器线路改造,更换陈旧老化的电线,规范电器具的使用,严禁居民私拉乱接电源线路和超负荷使用电源。采取修建防火墙等隔离措施,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火灾损失。
4、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公告、标语、举办培训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居民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防灭火技能。在节假日期间坚持向村民送宣传画,并在建筑周围张贴警示标语,宣传消防知识。在夏收期间,在古建筑周围划定消防区域,引导群众将麦杆等易燃物品堆垛储存在消防区域以外,防止堆垛发生火灾引燃建筑物。通过开展多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宣传活动,增强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保证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同时加深了与周边群众的联系。
5、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组织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并签定互救联防全同。这样周边群众就成为消防工作的靠山。不论是村干部或群众都是义务消防员,火灾时,他们用洗脸盆、水桶,互相呼应,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组织。构成了不光有水源、消防设备,更有战斗队和群众义务组织的立体、全方位的消防安全防范机构。
6、建立奖惩制度,对防火工作做得好的居民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物质奖励;对防火工作做得不好的居民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第三篇: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责任重于泰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如何加强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想说一下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例如: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例如: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例如:韩国崇礼门纵火案:都是人为的因素是古建筑遭受火灾。
第四篇: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
孙伟
摘 要: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根据古建筑建构材料的特点,及时发现古建筑物中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问题,是保护古建筑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需要针对古建筑的火灾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防火对策,加强古建筑安全防火保护。
关键词:古建筑;火灾隐患;防火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次数越来越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古建筑大多数是以木质材料为主,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问题。根据古建筑建构材料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寻找到一种适合于古建筑保护的措施,使得古建筑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和发扬下来。古建筑建构材料
古建筑当中的建构材料通常是由木质材料构成的,其中常见的有杉木、松木或者柏树这种木材等。在寺庙型的古建筑中,大多使用木质材料构成,从建筑材料上埋下了巨大的火灾安全隐患,需要加以防火措施设计,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性因素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在保持古建筑原有面貌的基础上,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古建筑建构材料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
2.1 自然火灾
雷击是造成古建筑物材料发生火灾的因素之一,古建筑受到雷击后起火的现象非常多,过去的古建筑常常建在水边,所以比较容易遭受到雷击,而古建筑物旁都有很高的大树,从而更加增加了古建筑被雷击的可能性。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增加了照明和通讯设备,新增的现代化建筑材料大多是金属材料构件,这在某种程度大大增加了雷电雷击建筑物的可能性。而高温造成的火灾是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中的另一项影响原因,有的古建筑物聚集区长期性地持续高温,而高温又引发了持续性的干旱,干旱使得木质结构的建筑物变得干燥,也会导致建筑物本身或者古建筑物中堆放的东西发生自燃,自燃火灾发生以后,由于木质结构的特殊性,火灾的火势将会迅速蔓延开来,引发更大程度范围内的火灾。古建筑材料较差的耐火性,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隐患。
2.2 人为隐患
我国的古建筑聚集区多数是以古代庙宇为主,因此来往的游客比较多,每天都处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香火比较旺盛的古建筑庙宇,烧香拜佛的人数非常多,稍微一个不注意,焚香就会点燃整个古建筑。其次,还有一些反动分子,会人为性地恶意纵火,这些反社会反政府的人群,为了恶意报复当今社会政府,就会在古建筑群中进行人为纵火,给全球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还有一部分人为影响因素也是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分不开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建筑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引发了有些人在管理古建筑中,为了自身的方便,在古建筑物中使用液化天然气,使用大功率的电气进行取暖做饭,这种生活用火上的问题,一个不留神,就会引发火灾,生活用火在古建筑中的出现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问题。古建筑自身的耐火性程度是非常低的,有的人在古建筑中非常不自觉,在古建筑中吸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烟头,也已经足够可以引发一场大火。
2.3 电力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和人为性的火灾影响因素以外,电力系统所造成的火灾也是古建筑物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十年前发生的震惊中外的武当山风景区古建筑所发生的火灾,就是由于电线短路的原因所造成的。这种电力因素引发的火灾隐患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古建【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筑设计当中,关于电线的绝缘性装置都是没有进行过穿管保护就直接浮于在古建筑中的柱子、横梁以及墙壁楼板上面的,而这些古建筑的柱子、横梁都是可燃性非常强的木质性材料,在古建筑中的转角处的建筑也没有进行保护,基本上有关电路的装置都比较随意,没有进行过防火处理,将电路设计同木质的建筑放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性地埋下了电力火灾隐患。加强古建筑建构材料的防火对策
3.1 加强古建筑材料的避雷防火性
对于临近水体或者是位于山体的古建筑,应该着重建筑的避雷设计,尽量不改变原建筑原貌和风格,敷设接闪带和接闪杆,接闪器等外露避雷装置应与建筑物色调一致,确保引下线材质过关,接地良好。首先可以采用防火性涂料或者采取阻止燃烧的试剂在建筑物外周进行涂抹,采用防火涂料时,要选择那些稳定性性能比较强、附着力高,以及耐火性的极点高的适合于古建筑的防火材料,这样可以避免高温度的火灾所造成的古建筑损毁、炸裂和倒塌,要定期地对古建筑物的外表面进行修复处理,选择耐火性非常强的材料作为古建筑物的基本材料。
3.2 人为注意防火安全问题
将古建筑中的可燃物布置情况做好记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软件,对古建筑物中的情况进行监控,加强人力的监督监管性作用。针对于古建筑中不安全的人为纵火等影响因素,生活用火等问题,要树立火灾安全防火意识,以及建立起应急预案措施,设立火灾发生以后的应急预案小组,防火小组的成员在定期到古建筑中进行火灾隐患查询,及时查找出有火灾隐患问题的建筑物材料,对有火灾隐患的建筑材料进行维护检修。
3.3 加强古建筑建构材料电路改造
减少电力古建筑起火的主要方法就是穿管,就是要选择高质量的绝缘性管道,在古建筑的建构设计过程中,绝缘管不能够设计在古建筑墙体以内,只能是设计在建筑物的外表面上面,但是质量不好的绝缘管遇到各种自然或人为性的影响因素就很容易发生线路破裂问题,但是电路电线是要防止在电线的线路盒里的,同一根管道如果穿线太多也有火灾隐患,在建筑线路建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穿线不能够重复,在接口处注意穿管,尽量避免电路老化现象引发的线路漏电问题,从而避免因漏电引发的火灾事故。结语
在古建筑建构材料安全防火问题的研究管理中,要树立科学防火保护的概念,要充分认识到古建筑建构材料中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角度上,加强对古建筑建构材料的安全防火对策,结合古建筑材料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合于古建筑建构设计的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提高人们的安全防火意识,加强对古建筑材料的电线线路改造,保护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曹刚,尤飞.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06):691-694.[2] 张宝珠.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2):47-49.[3] 张建国.我国古建筑的防火对策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06): 155-157.【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第五篇: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责任重于泰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如何加强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例如: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例如: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例如:韩国崇礼门纵火案:都是人为的因素是古建筑遭受火灾。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现有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用作防雷保护,但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损坏严重,又几乎都没有定期检测维护,雷击时很难发挥作用;许多古建筑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时,均未安装避雷装置,极易被雷电波侵人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筑群不断地改建扩展,但单体建筑防雷接地之间没有作统一协调,易于造成雷电反击等火灾事故。例如2004年5月11日,山西省稷山县大佛寺大佛殿因雷击起火,将大佛殿二层建筑及一层部分建筑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
再次,我国的古建筑,由于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难于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来棘手的问题。对于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二)人口众多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往往都是旅游胜地,游客往来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现场混乱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员如果疏散得当,会减少人员伤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会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交通不畅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有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偏远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鞭长莫及,延误了灭火战机。有的古建筑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四)设备不足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设计建造时并不像现代人设计楼房那样把消防设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数古建筑周围都缺乏灭火设备。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唯一能够用的多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筑火灾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古建筑是珍贵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我们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应该“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其火灾的发生呢?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它。
首先,解决软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识到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并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尽量做到自防自救等等;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加强火源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古建筑火灾之源。古建筑内必须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划定烧香烧纸的专门活动区域,且必须做到专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用电用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古建筑内用电用火,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强化火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在古建筑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炊煮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禁止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等活动的地方吸烟。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引起的火灾。
其次在解决硬件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古建筑在防火设计和功用性质等自身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一)对古建筑进行防火技术处理,降低发生火灾概率。对已建的柱、梁、枋、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造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扩建、改建、维修的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防火间距。原有的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必须拆除,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按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隔。同时,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修缮消防车道,以利于火灾扑救。
(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到有备无患。对于古建筑交通不畅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开辟消防通道,使消防车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筑。开辟消防通道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对于古建筑群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搞好消防水源建设。地处城市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殿堂外、庭院内修建室外消火栓,确保每幢古建筑都在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以内。
(三)增加消防设备,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增加中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道路狭窄,只有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才能够基本上深入任意起火源。完善防雷避雷措施。中国古建筑中遭雷击起火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古时候就十分重视建筑的避雷措施,现在应当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防雷技术,防止古建筑遭雷击起火。
清明节期间,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焚香纸等宗教等活动众多,所以我们更加要细心全面的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积极的工作,作为消防工作者,要对古建筑区的特点以及历史的火灾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及时掌握古建筑防火的现状,逐步探索出一套古建筑防火经验,制定并完备防范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古建筑的消防问题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有效防止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