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5:0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第一篇: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古建筑火灾频繁发生,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本篇文章针对于古建筑防火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调研结果为相关部门提出了专业性、实用性、有效性的防火工作思路,深入探讨了古建筑防火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科学防火

思维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99-01

前言:古建筑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鉴证,有其特有的参观价值和科研价值,其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我国文物古建筑多由木材建造,其耐火能力较低,极易被火灾损害。经过多年来国内外的古建筑防火研究和学术讨论发现,虽然,基础消防机构在古建筑防火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很高,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指导工作,火灾预防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火灾预防工作思路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办法。

一、建立完善的火灾消防体制

很多古建筑群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人满为患的场景屡见不鲜,空间拥挤,导致安全保卫任务繁重,成为了相关部门预防火灾的一大隐患。根据文物古建筑“唯一性”的特点,其消防安全方案可以根据实际的火灾危险系数、文物保护要求、地理条件与水利条件等,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分析讨论进行制定和实施。一些特殊地区可以引进“消防技术专家评审机制”,在解决基层预防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文物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督管理,从而形成与消防技术同步成长的古建筑火灾预防机制。

二、科学划分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区域

通过大量的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经验表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消防机构的意识会陷入误区,对文物古建筑群不加区分,笼统的按照文物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和预防,导致消防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出现漏洞。针对于这种现象的正确做法是,对于真正的古建筑群,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作为重点安全区域进行火灾设防。而古建筑周围的配套设施,例如,酒店、宾馆等仿古建筑和场所与古建筑文物之间的关系不大,消防人员必须认真加以区分,将其划分成为独立的建筑区域,相对于古建筑群来说,建筑区域可以适当降低火灾危险评价系数和消防安全设防等级。

除此之外,在古建筑群、古城古镇等古建筑密集区,例如:中国的平遥古城、西塘古镇、五台山风景区等也可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等级、人员数目等,合理划分不同的消防安全区域,明确对应的预防等级和预防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消防安全体系,是实现现代科学消防管理的重要基础[1]。

三、客观评价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系数

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洗礼和历史的变迁,遗留至今,其中必定蕴含着古人在建筑学上的智慧。很多古建筑都具备简单、实用的防火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头墙的使用。建筑物高低起伏不定,土墙相对相接,将相邻的建筑完全隔绝。其原理类似于现代防火单元的使用。

一些古建筑内尚未安装照明设施,也没有其他火源存在。所以,针对于这些古建筑,消防部门不应增加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等于人为为古建筑物增加了火源,间接的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根据文物价值保护原则,不允许随意安装非必要的外来设施和金属管道等,不仅被破坏了文物原貌,其安全系数也比较低。因此,在评价古建筑火灾危险系数时一定要客观、真实,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评估论证,从而正确的制定消防安全保护方案。

四、有效控制关键火源,消除一切火灾隐患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许多基层消防单位都没有意识到,火源控制是古建筑防火最有效、最实际、最可行的办法。由于古建筑使用功能比较单一,所以火源较少,容易控制。通过实践证明,有效控制关键火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发生。

控制关键火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中,相关的火灾消防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应用。例如,统一寺庙燃香地点,在寺庙的其他地区严禁出现明火,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金属、石料等不燃材料作烛台,大殿内的香案表面用铜、铁制品包裹严实。大殿内不设电气照明,将所有的线路埋藏与地下。用最简单的控制火源的办法排除一切火灾隐患[2]。

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火灾预防机制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古建筑资源会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很难与消防安全专业规划和消防设施建设同步。其中剩余的空间资源被持续开发利用,建设了新的现代化建筑,这些建筑与古建筑融为一体,使区域防火安全形势复杂化,火灾危险系数极高。因此,地方在发展旅游行业的同时,必须对古建筑的安全负责。在区域内情况发生改变后,相关部门要对古建筑群进行专业的消防规划、降低人员密度,设置火灾监控体系,完善区域自救能力。对于新建设的建筑,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提高建筑消防设计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3]。

六、第一时间控制火灾

对于文物古建筑的火灾扑救工作,必须以快速反应为基础,将火势控制在初级阶段。对于单独存在的古建筑,一旦扑救反应时间过长,就已经丧失了扑救的可能和意义。所以,时间是古建筑火灾扑救工作的第一敌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古建筑周围要要安排专人24小轮流值守,定期检查古建筑群内的火灾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各类灭火器材是否能正常工作,避免使用时出现特殊状况,延误火灾扑救工作。

总结:保护古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合理的维修和利用古建筑文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而火灾是古建筑保护的最大威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防部门所面临的压力剧增,寻求一条科学合理的火灾预防道路,已经迫在眉睫。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得出,改善古建筑预防火灾预防效果要从普及科学的防火思维入手,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完善一系列的火灾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辉.凤凰古镇古建筑群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1(16):66-68.[2]张霁.高校历史建筑防火安全解析――以重庆大学工学院楼和文字斋为例[J].重庆建筑,2015,01(16):24-26.[3]邓颖芝.试论东莞可园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防火对策[J].科技风,2015,04(16):208.

第二篇: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刘海峰

[摘要]: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文物古建筑“点多、面广、分布散”的特点,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的特性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

(一)从古建筑的地理环境消防安全特性来看: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极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车辆难以通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从古建筑材料及周边环境消防安全来看:古建筑大多是以木材料或者砖木混合材料为主,均为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且极大部分已被开发成商业旅游景点,在古建筑的周围,一些居民利用古建筑

2 开设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火源管理松懈、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火灾特点具备了人员密集型场所火灾特点,在发生火灾时,除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平均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远大于现代建筑物。

(三)从古建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一是多数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除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水缸外,没有配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一些建筑未安装避雷防雷设施,达不到避雷安全要求。二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及商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古建筑区域消火栓建设滞后,消火栓的速度和质量令人堪忧,更新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发展不平衡,消防设施建设所需经费还未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经费来源渠道少,来源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队伍发展等建设的需求。

二、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原因分析

(一)文物古建筑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一旦引发火灾,容易造成火灾蔓延,从而增大火灾的损失或人员的伤亡。文物古建筑大多保留了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大部分采用彩钢瓦、木板、石棉瓦、油毛毡搭建,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猛烈燃烧,最终导致“火烧连营”,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文物古建筑群分布密集,防火间距狭小。可燃、易燃物数

3 量较大,随意占用疏散通道。一旦燃烧后,将产生大量烟雾导致人员疏散困难。特别是外地游客不熟悉地理环境,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古建筑村寨缺乏专业的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在布局上随意性较大。

(三)古建筑中的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电气线路设置不规范,未穿管敷设。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器设备逐年增多、致灾因素增多且类型复杂,极易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电气设备的安装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私拉乱接电线、电线老化、穿越可燃物的线路不穿管敷设保护等现象比较突出。

(四)古建筑周围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灭火器材匮乏。由于历史的缘故,大部分古建筑在修建之初,未建设消防设施,导致没有公共消防给水管网,水压比较小,无消防水池,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在后来的古建筑修缮过程中,为保留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增设的消防设施只能设在一些较为隐蔽的地方,不能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彻底。大部分古建筑群缺乏较为完善的安全用火用电制度规范,没有应急灭火救援预案。村民委员会制定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村民小组长落实不到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拖沓现象普遍存在。文物管理单位没有定期开展灭火救援疏散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起恐慌混乱,灭火救援不能做到系统,高效,有序。

(六)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抗御火灾能力和逃生自救能

4 力。大部分村民没有接受过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没有进行过灭火救援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自防自救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古建筑周围的村民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够组织火灾扑救、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容易发生小火亡人事故。

三、火灾防控对策

(一)强化政府主管职责。政府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加强现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强化部门监管职责。明确公安、消防、建设、规划、工商、旅游、国土、文物、古保局等各个部门的职责,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纳入综合治理、协同管理范畴,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明确村民委员会协管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专职、志愿消防组织,履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职责。履行单位主体职责。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和自我检查,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二)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的联动管理体系。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古建筑恢复重建,将消防设施纳入到规划之中。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依法落实审批消防的安全事项。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商、林业、安监、消防等各相关部门应相互联系、联动管理、严格督导。对文物古建筑周边新建建筑严格把关,在建设之初审查其安全布局、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对建筑施工图和规划图进行建筑防火审核,5 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报消防部门进行建筑防火验收。

(三)改造古建筑结构和电网,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从实际出发,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处理好保持古建筑原貌与消防改造的矛盾,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墙,将建筑物内易燃可燃物进行分隔,归类。要求电力部门对古建筑群的电路电线统一进行规划维护。对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用电进行宣传。要求每家每户每月对自家的电路电线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查自检。对电线乱拉乱接,没有套管保护,甚至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进行清理,敷设在可燃材料上的电线应进行穿阻燃管保护。

(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古村寨、古建筑周围增设消防设施。针对不同古建筑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特点,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设置消火栓,增加消防水池,保证消防给水充足,并在每个消火栓旁设置消防器材箱,水枪、水带,消火栓扳手,重点部位配置干粉灭火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的防火检查、消防设施维护和处置初期火灾。完善台账痕迹管理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督察有总结。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层层抓落实。

(五)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调动基层派出所和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消防宣传涉及面要广、内容要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由政府部门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管委会联合,基层消防机构协助,选择固定的宣传场所、人

6 员和时间,由点到面深入居民家庭进行消防安全宣传,讲解消防常识,使消防宣传覆盖每家每户,构建“人人都关心防火、人人都重视防火、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建立健全消防知识教育制度,由村民小组长定期、不定期向各自所在小组的村民进行安全用火用电、逃生自救常识的培训,进行灭火救援演练以及灭火器材的讲解使用,讲到心里,落到手上。

综上所述,古建筑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防火对策来积极面对当前古建筑物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瑰宝,使之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使文物保护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2] 宋泽春;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1期

[3] 文化部, 公安部.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Z].1984.[4] 虞翌青;浅谈山地古建筑的防火缺憾及防火对策[J];广东建材;2010年01 期

[5]公安部, 建设部, 国家计委, 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Z].1990.[6]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Z].2008.[7] 陈伟明;加强消防科技工作 促进消防事业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7

第三篇: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作者:苏培明 新闻来源:洛江大队 点击数 :2324 更新时间:2011-2-11 14:59:07 【字体:小 大】【打

印】【关闭】

[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

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许多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洛江区的古建筑分散在各个乡镇,且大多远离城区,建于洛江区周边环境幽静的缺少消防水源或远离水源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我们的消防力量主要分布于城区。一旦发生火灾,设在城区里的消防队不能及时前往救助,再加上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比较落后,所以如果古建筑起火,往往只能望“火”兴叹。例如:1985年4月7日14时左右,我国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由于消防力量距离较远、火场缺乏水源等原因,经过了16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大经堂已被完全焚毁。

3、通道难行。古建筑在设计施工之时根本考虑不到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所以缺乏现代消防通道,并且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难以施救,古建筑中都无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防火灭火设施不足,一旦起火也难以扑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往往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

4、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火灾隐患。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

5、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目前,洛江区古建筑的管理牵涉到文物、园林、旅游、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相当一些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无专门资金、保卫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占火灾起数的30.78%。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82年12月29日,河北省永年县文庙成殿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10小时,大成殿全部被毁。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6.67%。2003年1月19日晚,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是由于武当山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学校,学校的工作人员用电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了火灾。

3、乱扔烟头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2.82%。1988年5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乡陈家祠堂(清代建筑,二层),因吸烟不慎引起火灾,被全部烧毁,损失127万元。

4、小孩玩火,占火灾起数的8.98%。1983年1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因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古柏一株。

5、宗教活动。1999年2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永中镇姜氏祠堂因供神香烛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6、雷击起火,占火灾起数的7.69%。例如我区的仙公山海拔有700多米高的双髻山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1957年7月31日15时40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十三陵长陵恩殿遭受雷击起火,1人死亡,4人受伤。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命令加强古建筑防雷工作。

7、生产用火。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此次火灾是由于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生产服装导致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三、古建筑案例分析

案例一:京700年护国寺毁于大火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现仅存金刚殿以及西配殿等10处建筑遗存。

火灾回顾: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

火灾起因: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一对夫妇在殿内开起服装厂,并雇了多名工人,平时吃住、工作都在殿内进行。凌晨2时30分许,服装厂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火灾现场:烧烤师傅挨家敲窗叫醒梦中人。

救援阻碍:西配殿被包围在平房中间,两边的胡同非常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队员只好从两个胡同里铺设300多米长的水带进行灭火。水带还没有连接完毕,西配殿房顶和房檐已开始大面积坍塌,屋顶的椽子被烧断后往下掉落。

火灾教训:由于历史的问题,护国寺遗留的大殿都淹没在民居中。周围的民房跟护国寺的古建筑很不协调。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考虑恢复历史的格局,避免民房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侵蚀。

整改方向:古建筑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案例二: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火灾回顾:1987年8月24号11点25分左右,有人员在院内巡逻,发现御花园的东边有味儿,就赶紧去查,隐约的发现那里有火光,巡逻的人赶紧用报话机报告警卫队长,保卫处的值班人员赶紧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

火灾起因: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建筑特点:建筑很高,起火点又在顶部,小的灭火器射程比较近,也就很难扑灭。这座宫殿原来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所以这所殿跨度大,室内空旷。

火灾损失:损失了20多万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要知道古建筑的80多平方米,毁的都是历史古迹,其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的。

经验教训:紫禁城作为皇家园林,体现了建筑方面防火最高的技术。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里还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设备,新中国为了防雷在故宫里安装了大量的避雷针,故宫里还常驻着消防队。这些措施让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对以上两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显然是重点。

四、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的防火对策

根据近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北京、福州等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来看,我认为要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建议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一至两期消防安全培训班。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3、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消防部门应联合文物、宗教、旅游、规化等职能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几次大检查,建筑管理单位内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检行动,防火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对村民、游客等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基础知识。

5、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管理和使用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开辟消防通道,尽量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改造现有消防水源,改造利用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室外地下消火栓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矛盾,消防储水量应够扑灭一次火灾或持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用水量。

6、电气火灾的预防。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有关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照明应用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严禁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古建筑物群内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有关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7、雷击的预防。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若发现锈蚀在以上的要及时更换;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姆时,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8、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报警火警。及时发现火灾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前提。近年来,许多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屏监控系统等,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与此同时,古建筑单位还应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古建筑遗产有着极其深远重要的意义。同时,古建筑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根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社会多方努力,更好地构筑起一个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让古老神奇的古建筑在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更加绚丽隽永的光彩。参考文献:

1、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古代建筑火灾案例 2003.1.6《浙江消防》杂志

2、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对策

3、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1984.2.28

第四篇: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

1.加强领导,从严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一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是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依法承担所属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二是明确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依法承担消防安全责任。并根据单位实际确定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防火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建立防火档案,逐步改善防灭火条件。

五是加强宣传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

六是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期进行训练。

七是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

一是在古建筑内应严禁使用液化气和安装煤气管道。

二是做饭、采暖的炉灶烟囱,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三是供游人参观或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禁止吸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小孩玩火,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止标志。

四是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相关单位批准,指定专人监护,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五是炉灰、垃圾等应设专用场地堆放,并指定专人管理。

3.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严格电源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古建筑不准安装大功率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

二是古建筑的电气线路,一律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并穿金属管敷设,严禁乱拉乱接电线。

三是规范配线方式,一般应将一座殿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回路,独立设置控制开关。

四是在古建筑内,禁止使用表面温度较高的碘钨灯等加热照明器具。

五是古建筑如临时需要使用电气照明或其它设备,必须办理临时用电审批手续,由专职电工安装,用电结束即拆除4 4 4 4 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改善防火条件,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创造安全环境。另外还得注意几点:

一是古建筑内不得开设饭店、餐馆、茶馆、旅馆、招待所或生产车间、物资仓库、办公室及职工宿舍、居民住宅等。

二是在古建筑范围内,禁止堆放柴草、木材等可燃物品,严禁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三是古建筑群禁止搭建临时易燃可燃建筑。

四是凡与古建筑毗连的棚屋,必须拆除。

五是对古建筑的木质构件,应喷涂防火涂料,以提高耐火等级。

六是古建筑群应考虑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情况下,适当设置防火墙、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

七是古建筑群,要逐步改善交通条件,疏通疏散通道,确保消防车能够到达古建筑附近。

八是古建筑群,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安装室外消火栓;无市政供水管网的,应修建消防水池,储水量应保证灭火持续时间不少于3小时。

九是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材和工具。

十是古建筑群,应按照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负责古建筑群的消防管理和火灾扑救..设置安装适宜的防、避雷设施。并对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线等定期检测,尤其是在雷雨季节来临前,要保证其完好有效

古建筑范围内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尽早将其搬迁。古建筑内或是外围毗连古建筑的范围,搭有临时建筑,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的,应坚决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得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宜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此外,要完善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在古建筑范围内应设计、布置消防供水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水井和天然水源或市政水源逐步解决消防给水;在有消防管道的地区,参照有关规定设置室外消火栓,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水缸。消防给水可采取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给水系统。城市间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偏远的古建筑还应设置地下消防水池或挖水井,消防水池的最小容量应满足扑救一次火灾,保证不小于2h的用水量。并按要求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装设电话或配备移动电话以备报警时专用;对已建的柱、梁、枋、檀、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在古建筑围墙外20米范围内不允许堆积落叶和生长荒草

对于影响较大、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古建筑,我们应保留他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功能,因为这些特点正是它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文化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一旦局部受到破坏,其原先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就大大降低。因此,对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我们考虑的不应该是发生火灾后如何去救,而是如何让它的火灾发生率降到零。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利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去对这类古建筑进行消防保护,由于建筑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建筑防火规范和消防设施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能,而且安装、施工还会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于这一类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我们应发挥自然平衡的效能,突出人的作用。

1、前期的防护措施

(1)认真落实文物古建筑单位逐级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组织单位人员认真学习消防法规,提高全员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严格落实巡防工作制度,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

(3)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消防意识。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培训,使他们懂得用火安全管理,懂易燃物品的安全保管,会报火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初期火灾控制和扑救能力。

2、现代的消防设施

那么是不是对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就可以不用去做消防工作了呢?当然不是的,因为我们“防”的再严,也不能保证火灾能够永远远离我们的古建筑。所以我们要在不损坏古建筑本身风貌、文化功能,不打破几百年来形成的这种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去做好我们的古建筑消防工作。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认为这一类古建筑消防工作应该着重做好两方面。一方面,做好早期火灾的探测和报警,只有把火灾消灭在萌芽或者早期状态,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古建筑。一般建筑物当发生火灾后,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灭火手段控制火灾,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文物古建筑由于其特殊性,一旦火灾达到全面燃烧阶段,扑救难度将大大加大,加之由于古建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建筑特点等原因,往往很难有效控制火势,容易造成建筑物的永久性损失,甚至导致蕴含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付之一炬。就算是利用现代的消防设备进行火灾扑救,由于古建筑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对古建筑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损害。因此古建筑火灾的控制重心应该放在早期火灾的发现和扑救上,防止其形成规模,将其早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1)火灾报警系统

通过对文物古建筑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古建筑安装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之一。无线火灾报警技术的发展直接受益于近10年来移动电话市场的推动,微电子技术和蓄电池技术的进步使“无线监控”这一要求成为可能。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控制盘、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警报装置组成,所有装置均装有无线电收发两用机,除控制盘外,其他装置由自带蓄电池提供电源。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无需电缆布线。没有布线要求,就无须破坏建筑物结构,无需埋设任何管线,这一点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2)必要的灭火设施

另一方面,在保护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灭火设施,由于暂时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可依,我们应结合古建筑特点,因地制宜。笔者认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的设置中,可以采取确“强化室外,暂缓室内”的理念,如消火栓设置方面,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即室内消火栓外置,设置明显标志。并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同时,为防止灭火过程中带来的严重水渍损失,可用雾状水枪代替直流水枪,同时水源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杜绝利用污染的水作为消防水源。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同时也不影响古建筑前期

(1)坚持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落实各级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

(2)根据火灾危险性调查、评估,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3)利用清洁、高效的阻燃技术对古建筑的木结构进行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火极限。

(4)合理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灭火器,提高初期火灾扑救能力。

(5)对古建筑群配置轻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手抬机动泵、高压脉冲水枪等移动式灭火装备。

2、现代的消防设施

(1)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量最多、灭火成功率最高且造价低廉的灭火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探火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的优良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五篇:文物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荷载大,无防火间距

在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的大多是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但古建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木制材料变的干燥,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干的材料变的质地疏松。在炎热的夏季,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另外古建筑由于受当时诸多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要求,有些建筑物紧密相连,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无防火隔区,更没有消防通道。如:西藏拉萨三大寺庙之一的哲蚌寺,建筑物多,形成古建筑群。拉萨天气干燥,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古建筑火烧连营,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位臵偏僻,缺乏水源,消防施救困难

我国的古建筑寺庙,大多数建造在山上,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道路崎岖狭窄,有的殿堂楼阁建在台阶多,坡度大的基石上。建在偏僻山峦的古建筑,一般自然水源缺乏,食用水大多都要从山下往上挑、背。至于消防水源更没有保障。而且不少古建筑不仅缺乏必要的灭火设施,没有专职的消防队,而且交通不便。由于难靠近,难攀登建筑物和缺乏水源等原因,给火灾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耐火等级低,燃烧条件好

在我国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而且在柱、梁、房间隔墙、屋顶大多都以木材料为承重结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 2.0.1 条的规定,以木结构为承重的古建筑耐火等级都达不到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大多为四级耐火等级。其自身抵抗火灾能力低。砖石结构的墙体采用的粘结技术条件限制和年代久远,很多都变得风化、松散,失去了隔火作用。另外由于古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变得特别的干燥,而且很多木材料处于外露状态。各种梁、柱、枋等纵横交错,这些主要构件一旦起火,火可沿水平,垂直方向迅速蔓延很快形成凶猛的火势,危害古建筑的安全。如:2003年 1 月 19 日,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发生的火灾,把武当山重要的庙观之一的遇真宫烧毁殆尽。

4、无避雷措施易发生雷击火灾

我国古建筑遍及名山大川,经过千百年的,发现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雷击火灾。在我国许多的古建筑没有有效的避雷措施,对防雷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虽然古人知道雷电也能造成火灾,也设了远古的避雷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太过于艺术化忽略了真正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避雷防火的作用。

5、用电问题突出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和旅游业不断的发展,到古建筑旅游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用电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我国古建筑,古寺庙的管理人员和僧侣,缺乏安全用电用火常识和消防安全防范的经验。而且古建筑内的电器设施设备管理不善,违章用电现象严重,电线敷设大多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乱拉乱接的现象时有。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发生电线短路。加上在一些古寺庙内的照明灯具功率较大,其表面温度高,经幡、幕布等易燃物靠近极易引起火灾。另外,敷设木质结构的电线不仅没穿钢管保护,照明开关,电线插座未配合金属接线盒。整个用电回路没有安装断电漏电保护器。

6、经营人员和居民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在偏远的古建筑,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古建筑里的人员和周边的农民的文化知识普遍偏低其法律观念比较淡薄,消防常识缺乏。生产生活用火随意,在古建筑内设旅店、饭馆、商店或职工宿舍且不履行消防管理手续,无防火安全措施。另外,各古建筑、古铺面、古民居及其它旅游点舍不得在消防上投资,消防器材配臵严重不足,更不能满足扑救初期火灾的需要。在各铺面之间存在着许多隐患。铺面与铺面之间只有一层薄板或废弃的纸质包装材料作隔墙。还有做饭、睡觉、存货、经营等等都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完成。而且这些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大。2000 年 10 月 15 日,在平遥县水西关街就因店铺发生火灾,迅速蔓延后造成 2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24 万元。3.7 消防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灭火力量严重不足 据调查,除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外,多数古建筑物组织机构或防火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硬件建设不健全,没有把防火工作落实到实处,更没有建立以法人代表位领导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或防火安全委员会督促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没接受过正规的消防培训,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消防工作和业务没有签订防火责任书,防范意识差,员工的预防和抵御火灾的能力差。这些都对古建筑的防火很不利,一旦遇到火灾,找不到责任人,后果不堪设想。在某些地方人们对古建筑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致使消防器材严重不足。设施不齐全有无任何专(兼)职消防队,灭火力量严重不足。在古建筑的管理人员中很多对防火都不够重视,一旦着了火又远离城镇消防队,严重阻碍了消防灭火的实施。还有的县城根本就没有消防队,使得古建筑无消防安全可言。

文物古建筑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一)文物和古建筑单位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应被遮挡。

(二)消火栓 古建筑院内应设有室外消火栓系统。

(三)古建筑在放臵重要文物或古迹的场馆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四)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疏散出口和安全出口;b)重要场馆及需要重点保护的房间;c)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火灾应急照明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应急照明灯宜设臵在墙面或顶棚上,地上部位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0.5Lx,地下 部位不应低于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的照度;b)应急照明灯间距不应大于20m;c)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d)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 少于20min。

(五)古建筑内的安全出口或疏散走道应设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b)设臵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c)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d)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六)应选用ABC干粉灭火器等适于扑救古建筑火灾的灭火器。一个灭火器配臵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臵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手提式灭火器宜设臵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灭火器的配臵还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要求。

(七)其它消防设施 古建筑内还应设臵其它必要的消防设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要点

(一)文物古建筑是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建立消防 安全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

(二)文物古建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设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配臵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和疏散通道、安全出 口;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并保持完好有效;是否 有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疏散通道 的现象。

(三)是否按照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等级组织开展常态化的 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否严格落实火源电源管理,是否有违规使用燃气、私拉乱接电线,是否对烧纸、焚香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五)是否对员工、宗教职业者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 培训,达到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六)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是否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

(七)是否依法建立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并结合本单位 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训练,具备 处臵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八)是否制订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 练,是否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制订 专门预案,明确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人员及其职责。

下载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精选五篇)

    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 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案并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工作的总称。文物档案相当于古文物的身份证和名片,文物档案......

    文物古建筑方案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市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单位: 1 《##市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

    古建筑文物开发利用情况

    古建筑文物开发利用情况目前,我市已形成的重要文物开放景区主要有甲秀楼、达德学校旧址、文昌阁、阳明祠、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息烽集中营、修文阳明洞、花溪青岩镇(贵州......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作者:杨旭红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有人说看五......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 引 言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此,保......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精选五篇)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发布日期:2006-5-13 19:11:28 作者:高佳楠 出处:《浙江消防》 浙江省是文物大省,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

    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责任重于泰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