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9:0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第一篇: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

发布日期:2006-5-13 19:11:28 作者:高佳楠 出处:《浙江消防》

浙江省是文物大省,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建筑,这些文物和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我们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的特点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盲点,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极易诱发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火灾损失。下面就文物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谈一谈如何搞好预防工作。

一、火灾危险因素

(一)结构性因素。文物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约在12~18%之间),成了全干材。同时文物古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其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极易燃烧。

(二)火灾负荷因素。现代建筑要求火灾负荷量平均每平方米的木材的用量,不宜多于0.03立方米。在文物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包括其它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那么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由此可见文物古建筑

火灾危险性之大。

(三)扑救困难因素。

1.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建造上往往存在先天缺陷。建筑之间大多间距很小,没有消防通道,更无法设立防火墙,消防设施及水源无法满足施救的需要,因而,对防火工作带来了很

大的困难。

2.燃烧速度快,温度积聚迅速。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必须在15~20分钟内实施有效施救,否则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最高温度可达800~1000℃。文物古建筑中的木材,由于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其牢固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有的大圆柱,并非完整的原木,而是用几根木料拼接而成,外面裹以麻布,涂以漆料,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加快了燃烧速度。同时,文物古建筑的屋顶相当宽大且坚实,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雾和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导致轰燃现象,使古建火灾难以扑救。

3.烟雾生成量大。一般而言,1公斤木材燃烧时可生成20立方米烟雾,体积相当于木材体积的300倍。一座1000平方米的大殿,如在其中燃烧20公斤木材,数分钟内,整个大堂将会充满烟雾。在施救过程中,消防人员难以进入,又不宜施展破拆手段,在一定程度

上增大了扑救难度。

二、发生火灾的原因

(一)生活用火。主要反映在做饭、采暖、照明等用火过程中不慎引起的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40%。甚至有些单位在古建筑群内设置饭店、包厢、茶座,在用火方面,存在柴油和液化气同时使用,并把厨房间设在二层。

(二)电气火险。此方面引起的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20%,主要有线路老化,绝缘破损;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照明灯距离木屋架或可燃物等过近,因长时间烘烤而起火;随意增加用电负荷,因导线截面过细难以承受较大的电流作用,以及随意在古建筑的可燃结构上铺设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电线引起火灾。

(三)宗教活动用火。民用佛教信徒进行烧香拜佛等宗教活动者甚众,而古建筑古寺庙是民间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宗教活动常见的用火形式主要有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上的植物油灯,喇嘛庙宇中的酥油供灯、灯节等大型用火活动。此外,还有定时的庙会,临时性的超度道场等宗教用火活动。无形之中埋下了众多火灾隐患,此类型火灾约占古建筑火

灾的10%以上。

(四)雷击起火。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岭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雷击引起的古建筑火灾约占15%左右。

(五)其它原因。主要是柴草堆积时间过长引起的自燃;集会燃放烟花爆竹,危险品引起的爆炸,以及人为因素如小孩玩火、报复纵火、放火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三、火灾预防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多种成因,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是: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

1.加强教育培训。重视做好对工作人员和有关文物古建筑活动参与者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

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文物古建筑单位要严格贯彻《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公安部第73号令有关规定,成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消防员);根据单位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防火灭火的预案和各项消防管理制度;主动配合消防机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逐级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确保逐项措施落到实

处。

3.加强设施建设,配备灭火器材。地处偏远的文物古建筑,应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备水缸、水桶、沙土以备灭火。有条件的文物古建筑单位应在主要建筑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在郊野、山区的文物古建筑还应配备常用灭火器材和因地制宜地设置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防设施。

(二)加强生活用火的管理。

1.炊事用火:主要考虑炉灶的选址和筑造,灶房地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的库房,炉灶不能靠近可燃建筑物,烟囱穿过闷项或房盖时,其周围应用不燃材料隔绝,上加防火帽,炉体灶堂应用耐火材料构筑,其内不能开裂漏火,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看管,周围柴草不能堆积过多,饭好后应立即清除,做饭时油汤不宜过满,防止浮油过溢引起火灾,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应迅速盖上锅盖,端离炉火使其窒息。

2.照明用火:使用油灯、蜡烛照明时,不能直接靠近可燃物质,应在油灯上设置灯罩,灯罩上不能再套纸罩。油灯、蜡烛应固定在四周没有可燃物的地方,并应及时清除油垢。添

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

3.取暖用火:取暖方式主要有火炉、火坑、火盆、手炉等。对火炉设置的要求: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或土坯垫成不低于14厘米厚的隔热层,炉口上部须垂吊一定厚度的隔热板。使用火盆取暖不得直接将火盆放在木架或木质地板上,就放在较厚的不导热的台基上。使用手炉时,不能任意放置,更不能使用手炉烘烤被褥。

4.禁止在古建筑区燃放烟花爆竹等。

(三)宗教活动明火的管理。寺院、道观中宗教职业者常年坚持供奉活动,在殿堂、佛堂之内的供台、供桌上设置香炉、香盆、蜡烛、长明油灯,长年累月,昼夜不熄。香客盛行时殿堂内外几乎成了火的世界,对此,必须加强规范:

1.可以将在殿内烧香、点蜡和燃点油灯改为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设置焚香炉亭,做到专人看管,人离火熄。每天清理蜡烛残枝、香头,并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2.禁止将明火引入殿内,烧香点蜡必须在殿外进行。

3.可使用安全可靠的替代性物品来替代易引发火灾的点火蜡烛。

(四)电气火灾的预防。

1.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2.有关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照明应用60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严禁

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

3.古建筑物群内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有关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五)雷击的预防。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

1.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若发现锈蚀在30%以上的要及时更换。

2.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

3.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姆时,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全

面检查。

(六)开设防火线。文物古建筑周围应开设防火隔离带,宽度在30到50米,并及时清除古建筑内及周围的枯草,以免在周围发生火灾时殃及文物古建筑。此外,在文物古建筑周围进行绿化时,应考虑树枝不宜与文物古建筑相交。

(七)设置消防标志。文物古建筑单位的重点部位和旅游热点,应设立明显的防火标志、消防指示牌,严禁将易燃、易爆和导火物品带入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以最大限度减少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第二篇: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刘海峰

[摘要]: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文物古建筑“点多、面广、分布散”的特点,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的特性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

(一)从古建筑的地理环境消防安全特性来看: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极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车辆难以通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从古建筑材料及周边环境消防安全来看:古建筑大多是以木材料或者砖木混合材料为主,均为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且极大部分已被开发成商业旅游景点,在古建筑的周围,一些居民利用古建筑

2 开设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火源管理松懈、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火灾特点具备了人员密集型场所火灾特点,在发生火灾时,除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平均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远大于现代建筑物。

(三)从古建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一是多数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除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水缸外,没有配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一些建筑未安装避雷防雷设施,达不到避雷安全要求。二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及商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古建筑区域消火栓建设滞后,消火栓的速度和质量令人堪忧,更新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发展不平衡,消防设施建设所需经费还未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经费来源渠道少,来源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队伍发展等建设的需求。

二、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原因分析

(一)文物古建筑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一旦引发火灾,容易造成火灾蔓延,从而增大火灾的损失或人员的伤亡。文物古建筑大多保留了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大部分采用彩钢瓦、木板、石棉瓦、油毛毡搭建,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猛烈燃烧,最终导致“火烧连营”,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文物古建筑群分布密集,防火间距狭小。可燃、易燃物数

3 量较大,随意占用疏散通道。一旦燃烧后,将产生大量烟雾导致人员疏散困难。特别是外地游客不熟悉地理环境,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古建筑村寨缺乏专业的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在布局上随意性较大。

(三)古建筑中的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电气线路设置不规范,未穿管敷设。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器设备逐年增多、致灾因素增多且类型复杂,极易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电气设备的安装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私拉乱接电线、电线老化、穿越可燃物的线路不穿管敷设保护等现象比较突出。

(四)古建筑周围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灭火器材匮乏。由于历史的缘故,大部分古建筑在修建之初,未建设消防设施,导致没有公共消防给水管网,水压比较小,无消防水池,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在后来的古建筑修缮过程中,为保留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增设的消防设施只能设在一些较为隐蔽的地方,不能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彻底。大部分古建筑群缺乏较为完善的安全用火用电制度规范,没有应急灭火救援预案。村民委员会制定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村民小组长落实不到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拖沓现象普遍存在。文物管理单位没有定期开展灭火救援疏散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起恐慌混乱,灭火救援不能做到系统,高效,有序。

(六)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抗御火灾能力和逃生自救能

4 力。大部分村民没有接受过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没有进行过灭火救援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自防自救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古建筑周围的村民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够组织火灾扑救、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容易发生小火亡人事故。

三、火灾防控对策

(一)强化政府主管职责。政府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加强现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强化部门监管职责。明确公安、消防、建设、规划、工商、旅游、国土、文物、古保局等各个部门的职责,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纳入综合治理、协同管理范畴,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明确村民委员会协管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专职、志愿消防组织,履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职责。履行单位主体职责。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和自我检查,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二)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的联动管理体系。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古建筑恢复重建,将消防设施纳入到规划之中。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依法落实审批消防的安全事项。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商、林业、安监、消防等各相关部门应相互联系、联动管理、严格督导。对文物古建筑周边新建建筑严格把关,在建设之初审查其安全布局、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对建筑施工图和规划图进行建筑防火审核,5 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报消防部门进行建筑防火验收。

(三)改造古建筑结构和电网,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从实际出发,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处理好保持古建筑原貌与消防改造的矛盾,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墙,将建筑物内易燃可燃物进行分隔,归类。要求电力部门对古建筑群的电路电线统一进行规划维护。对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用电进行宣传。要求每家每户每月对自家的电路电线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查自检。对电线乱拉乱接,没有套管保护,甚至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进行清理,敷设在可燃材料上的电线应进行穿阻燃管保护。

(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古村寨、古建筑周围增设消防设施。针对不同古建筑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特点,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设置消火栓,增加消防水池,保证消防给水充足,并在每个消火栓旁设置消防器材箱,水枪、水带,消火栓扳手,重点部位配置干粉灭火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的防火检查、消防设施维护和处置初期火灾。完善台账痕迹管理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督察有总结。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层层抓落实。

(五)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调动基层派出所和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消防宣传涉及面要广、内容要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由政府部门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管委会联合,基层消防机构协助,选择固定的宣传场所、人

6 员和时间,由点到面深入居民家庭进行消防安全宣传,讲解消防常识,使消防宣传覆盖每家每户,构建“人人都关心防火、人人都重视防火、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建立健全消防知识教育制度,由村民小组长定期、不定期向各自所在小组的村民进行安全用火用电、逃生自救常识的培训,进行灭火救援演练以及灭火器材的讲解使用,讲到心里,落到手上。

综上所述,古建筑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防火对策来积极面对当前古建筑物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瑰宝,使之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使文物保护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2] 宋泽春;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1期

[3] 文化部, 公安部.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Z].1984.[4] 虞翌青;浅谈山地古建筑的防火缺憾及防火对策[J];广东建材;2010年01 期

[5]公安部, 建设部, 国家计委, 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Z].1990.[6]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Z].2008.[7] 陈伟明;加强消防科技工作 促进消防事业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7

第三篇: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作者:苏培明 新闻来源:洛江大队 点击数 :2324 更新时间:2011-2-11 14:59:07 【字体:小 大】【打

印】【关闭】

[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

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许多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洛江区的古建筑分散在各个乡镇,且大多远离城区,建于洛江区周边环境幽静的缺少消防水源或远离水源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我们的消防力量主要分布于城区。一旦发生火灾,设在城区里的消防队不能及时前往救助,再加上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比较落后,所以如果古建筑起火,往往只能望“火”兴叹。例如:1985年4月7日14时左右,我国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由于消防力量距离较远、火场缺乏水源等原因,经过了16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大经堂已被完全焚毁。

3、通道难行。古建筑在设计施工之时根本考虑不到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所以缺乏现代消防通道,并且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难以施救,古建筑中都无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防火灭火设施不足,一旦起火也难以扑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往往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

4、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火灾隐患。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

5、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目前,洛江区古建筑的管理牵涉到文物、园林、旅游、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相当一些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无专门资金、保卫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占火灾起数的30.78%。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82年12月29日,河北省永年县文庙成殿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10小时,大成殿全部被毁。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6.67%。2003年1月19日晚,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是由于武当山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学校,学校的工作人员用电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了火灾。

3、乱扔烟头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2.82%。1988年5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乡陈家祠堂(清代建筑,二层),因吸烟不慎引起火灾,被全部烧毁,损失127万元。

4、小孩玩火,占火灾起数的8.98%。1983年1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因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古柏一株。

5、宗教活动。1999年2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永中镇姜氏祠堂因供神香烛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6、雷击起火,占火灾起数的7.69%。例如我区的仙公山海拔有700多米高的双髻山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1957年7月31日15时40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十三陵长陵恩殿遭受雷击起火,1人死亡,4人受伤。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命令加强古建筑防雷工作。

7、生产用火。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此次火灾是由于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生产服装导致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三、古建筑案例分析

案例一:京700年护国寺毁于大火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现仅存金刚殿以及西配殿等10处建筑遗存。

火灾回顾: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

火灾起因: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一对夫妇在殿内开起服装厂,并雇了多名工人,平时吃住、工作都在殿内进行。凌晨2时30分许,服装厂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火灾现场:烧烤师傅挨家敲窗叫醒梦中人。

救援阻碍:西配殿被包围在平房中间,两边的胡同非常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队员只好从两个胡同里铺设300多米长的水带进行灭火。水带还没有连接完毕,西配殿房顶和房檐已开始大面积坍塌,屋顶的椽子被烧断后往下掉落。

火灾教训:由于历史的问题,护国寺遗留的大殿都淹没在民居中。周围的民房跟护国寺的古建筑很不协调。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考虑恢复历史的格局,避免民房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侵蚀。

整改方向:古建筑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案例二: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火灾回顾:1987年8月24号11点25分左右,有人员在院内巡逻,发现御花园的东边有味儿,就赶紧去查,隐约的发现那里有火光,巡逻的人赶紧用报话机报告警卫队长,保卫处的值班人员赶紧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

火灾起因: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建筑特点:建筑很高,起火点又在顶部,小的灭火器射程比较近,也就很难扑灭。这座宫殿原来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所以这所殿跨度大,室内空旷。

火灾损失:损失了20多万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要知道古建筑的80多平方米,毁的都是历史古迹,其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的。

经验教训:紫禁城作为皇家园林,体现了建筑方面防火最高的技术。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里还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设备,新中国为了防雷在故宫里安装了大量的避雷针,故宫里还常驻着消防队。这些措施让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对以上两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显然是重点。

四、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的防火对策

根据近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北京、福州等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来看,我认为要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建议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一至两期消防安全培训班。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3、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消防部门应联合文物、宗教、旅游、规化等职能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几次大检查,建筑管理单位内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检行动,防火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对村民、游客等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基础知识。

5、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管理和使用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开辟消防通道,尽量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改造现有消防水源,改造利用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室外地下消火栓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矛盾,消防储水量应够扑灭一次火灾或持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用水量。

6、电气火灾的预防。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有关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照明应用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严禁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古建筑物群内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有关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7、雷击的预防。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若发现锈蚀在以上的要及时更换;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姆时,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8、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报警火警。及时发现火灾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前提。近年来,许多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屏监控系统等,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与此同时,古建筑单位还应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古建筑遗产有着极其深远重要的意义。同时,古建筑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根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社会多方努力,更好地构筑起一个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让古老神奇的古建筑在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更加绚丽隽永的光彩。参考文献:

1、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古代建筑火灾案例 2003.1.6《浙江消防》杂志

2、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对策

3、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1984.2.28

第四篇:文物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火灾荷载大,无防火间距

在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的大多是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但古建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木制材料变的干燥,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干的材料变的质地疏松。在炎热的夏季,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另外古建筑由于受当时诸多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要求,有些建筑物紧密相连,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无防火隔区,更没有消防通道。如:西藏拉萨三大寺庙之一的哲蚌寺,建筑物多,形成古建筑群。拉萨天气干燥,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古建筑火烧连营,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位臵偏僻,缺乏水源,消防施救困难

我国的古建筑寺庙,大多数建造在山上,远离城镇的偏僻地区。道路崎岖狭窄,有的殿堂楼阁建在台阶多,坡度大的基石上。建在偏僻山峦的古建筑,一般自然水源缺乏,食用水大多都要从山下往上挑、背。至于消防水源更没有保障。而且不少古建筑不仅缺乏必要的灭火设施,没有专职的消防队,而且交通不便。由于难靠近,难攀登建筑物和缺乏水源等原因,给火灾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耐火等级低,燃烧条件好

在我国古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而且在柱、梁、房间隔墙、屋顶大多都以木材料为承重结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 2.0.1 条的规定,以木结构为承重的古建筑耐火等级都达不到一、二级耐火等级要求,大多为四级耐火等级。其自身抵抗火灾能力低。砖石结构的墙体采用的粘结技术条件限制和年代久远,很多都变得风化、松散,失去了隔火作用。另外由于古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变得特别的干燥,而且很多木材料处于外露状态。各种梁、柱、枋等纵横交错,这些主要构件一旦起火,火可沿水平,垂直方向迅速蔓延很快形成凶猛的火势,危害古建筑的安全。如:2003年 1 月 19 日,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发生的火灾,把武当山重要的庙观之一的遇真宫烧毁殆尽。

4、无避雷措施易发生雷击火灾

我国古建筑遍及名山大川,经过千百年的,发现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雷击火灾。在我国许多的古建筑没有有效的避雷措施,对防雷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虽然古人知道雷电也能造成火灾,也设了远古的避雷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太过于艺术化忽略了真正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避雷防火的作用。

5、用电问题突出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和旅游业不断的发展,到古建筑旅游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用电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我国古建筑,古寺庙的管理人员和僧侣,缺乏安全用电用火常识和消防安全防范的经验。而且古建筑内的电器设施设备管理不善,违章用电现象严重,电线敷设大多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乱拉乱接的现象时有。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发生电线短路。加上在一些古寺庙内的照明灯具功率较大,其表面温度高,经幡、幕布等易燃物靠近极易引起火灾。另外,敷设木质结构的电线不仅没穿钢管保护,照明开关,电线插座未配合金属接线盒。整个用电回路没有安装断电漏电保护器。

6、经营人员和居民消防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在偏远的古建筑,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古建筑里的人员和周边的农民的文化知识普遍偏低其法律观念比较淡薄,消防常识缺乏。生产生活用火随意,在古建筑内设旅店、饭馆、商店或职工宿舍且不履行消防管理手续,无防火安全措施。另外,各古建筑、古铺面、古民居及其它旅游点舍不得在消防上投资,消防器材配臵严重不足,更不能满足扑救初期火灾的需要。在各铺面之间存在着许多隐患。铺面与铺面之间只有一层薄板或废弃的纸质包装材料作隔墙。还有做饭、睡觉、存货、经营等等都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完成。而且这些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自防自救能力差,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大。2000 年 10 月 15 日,在平遥县水西关街就因店铺发生火灾,迅速蔓延后造成 2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24 万元。3.7 消防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灭火力量严重不足 据调查,除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外,多数古建筑物组织机构或防火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硬件建设不健全,没有把防火工作落实到实处,更没有建立以法人代表位领导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或防火安全委员会督促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没接受过正规的消防培训,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消防工作和业务没有签订防火责任书,防范意识差,员工的预防和抵御火灾的能力差。这些都对古建筑的防火很不利,一旦遇到火灾,找不到责任人,后果不堪设想。在某些地方人们对古建筑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致使消防器材严重不足。设施不齐全有无任何专(兼)职消防队,灭火力量严重不足。在古建筑的管理人员中很多对防火都不够重视,一旦着了火又远离城镇消防队,严重阻碍了消防灭火的实施。还有的县城根本就没有消防队,使得古建筑无消防安全可言。

文物古建筑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一)文物和古建筑单位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应被遮挡。

(二)消火栓 古建筑院内应设有室外消火栓系统。

(三)古建筑在放臵重要文物或古迹的场馆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四)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应急照明: a)疏散出口和安全出口;b)重要场馆及需要重点保护的房间;c)消防控制室、自备发电机房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火灾应急照明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应急照明灯宜设臵在墙面或顶棚上,地上部位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0.5Lx,地下 部位不应低于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应保持正常的照度;b)应急照明灯间距不应大于20m;c)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d)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 少于20min。

(五)古建筑内的安全出口或疏散走道应设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b)设臵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0.3m;c)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d)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六)应选用ABC干粉灭火器等适于扑救古建筑火灾的灭火器。一个灭火器配臵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臵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手提式灭火器宜设臵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灭火器的配臵还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要求。

(七)其它消防设施 古建筑内还应设臵其它必要的消防设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要点

(一)文物古建筑是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建立消防 安全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

(二)文物古建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设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配臵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和疏散通道、安全出 口;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并保持完好有效;是否 有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疏散通道 的现象。

(三)是否按照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等级组织开展常态化的 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否严格落实火源电源管理,是否有违规使用燃气、私拉乱接电线,是否对烧纸、焚香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五)是否对员工、宗教职业者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 培训,达到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

(六)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是否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

(七)是否依法建立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并结合本单位 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训练,具备 处臵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八)是否制订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 练,是否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制订 专门预案,明确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人员及其职责。

第五篇: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

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

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案并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工作的总称。文物档案相当于古文物的身份证和名片,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建立文物资料的基础工作,它详实的记录文物起源、历史沿革,文物修复、文物特征等方面情况,并形成各种文档、图纸、报告、影像资料等。本文主要所阐述的文物档案指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古建筑文物档案,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文物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文物档案的制度和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面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做好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笔者现就加强文物档案规范化管理及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一、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现状

(一)重视不够,工作脱节。受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局限,当前不管是文物档案还是其他档案大多停留在“看门守摊”状态,档案利用效率并不高。各部门、各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用时重要,不用弃之”的状态,加之档案管理工作仅满足于日常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存档。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记录、管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规范,不能按照档案法规整理归档保存;还有的基层管理部门、维修部门,不注重档案的传承性、保护性和完整性,随意性较强。

(二)制度缺乏,专业缺失。文物档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相对落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制度流程,导致记录和管理方式混乱,档案的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等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仅仅按照自己的方法或老旧的办法进行管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员不固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档案细化管理工作,贪图快速将文档简单归类,而不做整理、编排和记录,导致档案室积累了大量无法查询、入库睡觉的资料。

(三)观念落后,硬件滞后。当前现有档案室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与当前信息化发展严重脱节,加之存档环境较差,影响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档案室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建立完善的硬件设备体系,不能跟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建立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制约着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数字化、高效化迈进的步伐。

二、古建筑文物档案保护的意义

(一)原始指导价值。古建筑文物档案是还原、查找历史本来面貌的依据。古建筑文物一旦遭到破坏毁去,其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建立古建筑档案数据库,对古建筑的维修、保养与利用,具有可提供技术、信息指导的价值。

(二)决策参考价值。古建筑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多方面的原因,古建筑的完整保存,需要借助档案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修缮、加固等;文化部门研究历史,需要借助档案了解古建筑的全貌与细节;规划建设部门在拆除时,需要借助档案衡量哪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应该保留,便于作出科学决策;设计施工单位改造古建筑,需要借助?n案参照古建筑过去原貌细节,进行修复或改造。因此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管理,以发挥其不可复制的作用。

(三)文化研究价值。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艺术。中国古代有着领先世界的建筑技术,特别是当时的绘画、雕刻、工艺等,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研究古建筑,建立完整的文物档案,不仅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还为文化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及科技资料。当前全国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对建筑构件的更换,对建筑风格的复原,对建筑雕饰的修补不仅仅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档案的原始记录,无疑能更真实体现该物质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

三、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建议及对策

面对日益繁杂的文物档案资料,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脉博,与信息化接轨,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现代化,保障文物档案的传承性与完整性。

(一)提高认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看的是一个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所以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态度,也最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向前发展。一是强化档案意识。要定期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引导领导重视档案工作,逐步提高认识,树立档案意识,将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专业人员配备及现代化管理建设、考评机制建立等方面落到实处。二是树立法制意识。基层文物部门要按照《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及文物系统相关法规条例,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制定相关具体规定和办法,严格检查、考核和评比,对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现象,提出改正意见,严重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只有奖惩严明,依法办事,才能保证文物档案的齐全完整和规范有序。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坚持“守土尽责”的工作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明确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文物相关信息,使档案真正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因势思变,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不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档案数量逐年增多,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费时、费力,不方便快速检索查阅。因此,只有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道路,建立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一是加强专业化学习。文物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学习,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掌握现代化技能。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三是培养一体化人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再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对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认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服务质量的(下转61页)(上接58页)提高,其根本出路在于档案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要培养一体化人才,各单位就要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日常对其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新软件等技术的培训。

3.长效运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原始纸质档案的保管,一是容易陈旧老化,难以长久保存,二是在查找方面存在不便,利用效率不高,因此,为了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要学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建立了档案管理信息库,研发古建筑文物档案的动态信息检测系统,快速、便捷、准确改变现有的人工检索现状。将纸质档案尽量数字化,形成电子档案或制成音像、光盘,实行“双轨”管理,为文物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快捷服务,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利。二是构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网络传输共享平台,畅通档案利用渠道,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查阅,有效促进各单位间相关工作的开展,便于对古建筑的普查、规划和保护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与维修过程中,文物古建筑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考评考惩机制,建立一个制度化档案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纳入单位目标考核范围,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力度,规范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使立卷的档案能够科学规范、流程明晰、检索便利,实现最大程度保存、利用古建筑文物信息的目的。

(作者单位:承德市文物局 承德市档案局)

下载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预防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方案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市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单位: 1 《##市关于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

    古建筑文物开发利用情况

    古建筑文物开发利用情况目前,我市已形成的重要文物开放景区主要有甲秀楼、达德学校旧址、文昌阁、阳明祠、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息烽集中营、修文阳明洞、花溪青岩镇(贵州......

    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古建筑火灾频繁发生,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本篇文章针对于古建筑防火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调研结果......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本站推荐]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古建筑建构材料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孙伟 摘 要: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浅谈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摘要:古建筑是过去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人们可以通过对古建筑的瞻仰来缅怀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今有很多古建筑......

    文物古建筑防火措施(精选五篇)

    1 .加强领导,从严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一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是文物建筑消防......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王小晶 2008-10-29 【大字 中字 小字】 一、前言 文物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保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一般是......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 引 言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此,保......